戚继光抗倭故事大全
关于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5篇)

关于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5篇)关于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篇1戚继光抗倭故事在我国东南沿海福建、浙江一带,有一个民间传说:在明朝嘉靖年间,抗倭英雄戚继光带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倭寇后,带领军队直逼福建。
盘踞在兴化的倭寇便派出了侦探,搜集戚军的情报。
他们看到戚家军一天只行军二三十里,到兴化还有七八天的路程。
倭寇头目听到报告后说:“还早着呢!今天我们先喝个痛快,过两天准备防御还来得及。
”但是,当他们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戚家军已赶到兴化,一个突然袭击,全歼了敌人。
原来,足智多谋的戚继光,在行军途中为了麻痹敌人,命令士兵每天只走很短的路程就宿营。
等敌探回去报告后,就下令烙制中间带孔的饼子,用绳子穿起来,背在身上,急速向兴化进军,一天一夜就赶完了几天路程,出其不意把敌人消灭了。
后来,当地群众把这种中间带孔的饼叫做光饼,并沿袭成风,用以纪念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光辉业绩。
戚继光(公元1528~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
他出生于将门之家。
在父亲严格的教育和薰陶下,戚继光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质,并立下大志。
当时,戚继光耳闻目睹了海盗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灭绝人性的暴行非常气愤。
他在父亲的教导下,树立了爱国思想,并立志从戎。
16岁时他父亲死了,他袭职做了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县)指挥佥事,以后升为署都指挥佥事,调到沿海前线负责山东海上抵御倭寇的防务。
戚继光的指挥才能在紧张的军事生活和刀枪对阵的战场上表现了出来。
严明纪律是戚继光管理军队的最大特色。
开始,戚继光的部下看不起他。
有个军官,论辈份是他的舅舅,竟然依仗自己是长辈,不服从命令。
戚继光感到很棘手:处分吧,他是长辈,别人会说自己无情无义;不处分吧,整顿军纪怎样进行呢!“治军避亲,何以服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当众给舅舅以严格的军纪处分。
这件事给部下极大的震动,不仅严明了纪律,还使新的战斗作风日益增长。
他以岳家军为榜样,“冻死不拆房,饿死不掳掠”,深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戚继光爱国事迹是什么五篇

戚继光爱国事迹是什么五篇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
他的父亲戚景通,对儿子的家教十分严格。
戚继光十二岁那年,有一次,几个工匠来戚家修理房屋。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戚继光爱国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戚继光爱国事迹篇1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人民英雄。
1544年,当时东南沿海倭寇为患,戚继光饱定“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志向。
1553年,总督山东沿海备倭事,振饬营伍,整刷卫所,清理钱粮,严明纪律,督修海防设施,巡察海上营卫。
在任期间所辖海疆肃靖,御倭卓有成绩。
1555年,戚继光调浙江抗倭,第二年,任参将。
1559年。
,亲赴浙江义乌,精选3000名农民和矿工,训练成一支军纪严明的劲旅,史称这支军旅为“戚家军”。
他率这支军队先后取得高家楼、龙山、缙山、乌牛、松浦、鉴云等大捷,扭转了战局。
戚继光勇冠三军,身经百战,任劳任怨,挺身干事。
实为振古之名将。
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民族英雄,意义深远。
中华民族历来不畏列强。
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让东方巨龙永远腾飞!一、南征倭寇嘉靖三十六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继光的罪。
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
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
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于是打算逃走。
嘉靖三十七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备驾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发动进攻,击沉倭寇大船,余党向闽南逃窜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
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却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复官,让戚继光守卫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
历史上戚家军的故事

历史上戚家军的故事明朝辰光,戚继光的两个儿子和侯继高一同到东海来打倭寇。
戚继光的大儿子长得高大魁梧,大家叫他大戚;小儿子长得端庄秀丽,人们叫他小戚。
兄弟俩杀敌都很骁勇,倭寇一听到戚家兄弟的名字,就吓得发抖。
一天,小戚带着部分战船出海巡逻,碰到了一小股倭寇,小戚把红旗一挥,战船就像一群梭子鱼似的呼呼呼扑了上去,倭寇纷纷败退。
小戚奋勇杀上前去。
不一会,其他战船渐渐落后了。
杀呀杀呀,小戚杀到嵊泗洋面,忽然一阵长筒响,来了大批倭船,把戚家船围住了,小戚中了奸计。
大戚得到消息,一边派人给侯继高送信,一边跳上一只小舢板,飞快地划着木桨木橹,带领一部分戚家军,箭一般赶来。
倭寇碰到他,就纷纷落水。
大戚杀进包围圈,跳上小戚的战船。
嘿!大戚和小戚真是两条打不烂、杀不败、当当响的汉子,这么多的倭寇,他们一点也不放在眼里。
他们手里挥舞着两把寒光闪闪的驱妖剑,遇人头落,碰船板碎,刀来刀断,枪来枪折,箭不能人,盾不能挡,直杀得倭寇像烂田里的癞蛤蟆一样,咕咕直叫!倭寇一见硬的不灵,就来软的。
他们洋里洋气地朝戚家船打话:“你们,大大地被包围……抵抗,死啦死啦的,……投降,好来西格……”不管倭寇怎样狂喊,大戚小戚就是手不停地杀,杀,杀!倭寇见软的也不行,就狗急跳墙,拿出四十九门猪娘炮,轰隆隆,轰隆隆!打了九九八十一炮。
戚家船中了炮弹,戚家兄弟也受了重伤,小戚嘴里淌着血水,屹立船头,两眼像电光;大戚咬着嘴唇,捏着利剑,倾听着大海呼啸的声音,一阵震耳的螺号声从海风中传来,侯继高率领的船队从远处疾驶而来。
就在这时,轰——,又一排炮弹飞来,戚家船被打沉了,戚家兄弟举着驱妖剑,呼喊着跳下海去。
霎时波涛汹涌,风吼海啸,十丈浪头像开口狮子,吞没了九九八十一只倭寇船。
不久,在一个大雾天,潮急风猛,倭寇又偷偷摸摸来到嵊泗洋面,隐隐约约地看见船舷左侧有无数篷帆影,好像是戚家军朝他们杀来。
倭寇慌了,连忙开炮。
轰隆隆,轰隆隆!从三更直打到五更,炮弹打尽了,戚家军仍然不动。
戚继光的故事6个

戚继光的故事戚继光的故事(一):戚继光斩子的故事戚继光斩子的故事一向在闽、浙一带广为流传。
据《仙游县志》载,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海门一带抗倭。
一次,约三千名倭寇在海门沿海上岸,准备去临海、仙居一带抢劫。
戚继光命令戚印领兵在双港与城西交界的花冠岩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击,一举全歼。
结果戚印年轻气盛,交战心切,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擂鼓冲锋,结果让一部分倭寇逃脱了。
戚继光回营升帐,因戚印没按照军令行事,下令推出去斩首。
陈大成等将领跪在地上要求从宽处罚,留他一条性命将功赎罪。
戚继光不答应,说:"•我是一军主帅,如果我的儿子犯了军令能够不杀,以后还怎样带兵军中的命令还有谁去执行"于是,就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这个地方,戚继光将戚印斩杀。
之后当地的百姓怀念戚公子,便在常风岭上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据说这座大殿的残迹至今犹存。
“戚继光斩子”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该故事被广为流传,民间艺术家们还将此事改编成闽剧、秦腔等戏曲广为传唱。
戚继光的故事(二):戚继光抗倭故事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
嘉靖三十四年五月,由汉、壮、苗、瑶等族人民组成的抗倭军队,在明爱国将领张经领导下,于王江泾大破倭寇,斩敌2000。
这是抗倭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被称为“自有倭患来,此为战功第一”。
次年,倭寇劫掠福建福安等地,遭到当地畲族人民的奋起抗击。
嘉靖四十二年,败走福建的倭寇,窜犯台湾鸡笼一带,被高山族人民赶走。
而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与其他明军配合,多次打败倭寇,最终取得了抗倭战争的最后胜利。
元末明初,日本正处在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
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历史上称为“倭寇”。
明初,国力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倭寇未能酿成大患。
正统以后,随着明朝政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寇祸害越来越严重。
戚继光抗倭故事大全

戚继光抗倭故事大全篇一:戚继光的故事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小学x年级x班的xxx同学。
我今天给大家讲是《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明代爱国英雄戚继光,就是我们山东蓬莱人。
他出生于将门之家。
在父亲严苛的教育和薰陶下,戚继光从小就培养较好的品质,并立下大志。
后来他带领戚家军击败倭寇的故事家喻户晓,被人们广为传颂和赞扬。
何为倭寇?倭寇是我国古代对日本海盗的称呼。
当时,海盗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百姓的生活是痛苦不堪。
朝廷中一些爱国的文臣武将,坚决主张抗击倭寇,戚继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戚继光的父亲就是大宁都指挥使,父亲劝诫他:“从小晓得痛,长大就可以与士兵同甘共苦。
”他把父亲的教导录在心里。
17岁那年,他承继父业,搞了登州卫指挥佥事。
她写出了“封侯非我意,何况海波平”的诗句,抒发誓平寇乱的豪情壮志。
1555年,戚继光被调到倭患严重的浙江。
刚上任不久,戚继光感到浙江的兵士纪律松散,缺乏训练,决心对军队进行彻底改造。
而当地的人民却英勇抗战,于是召募以义乌农民和矿工为主的3000新军加以训练,组成戚家军。
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
他以岳家军为榜样,“冻死不拆房,饿死不掳掠”,深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1556年,戚继光获知倭寇在临海、仙居一带盗窃。
他一方面命令他的儿子领兵伏击在花冠岩,一方面他自己领兵假装溃败,把倭寇惹来至界岭头,准备工作等敌人步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击,一举歼灭。
戚小将军年纪较重,激战无心,没等敌人全部步入包围圈就命令迎击,结果大部分倭寇逃走了。
这一仗虽然击毙倭寇800多人,但戚将军却认为儿子犯了军令,没有按计划行事,要按军法把儿子处斩。
部将们得知这一消息,都跪在地上求情。
但戚继光不答应,他说:“我是一军之帅,如果我的儿子违犯军令可以不杀,那我以后怎么带兵?我的命令谁会执行?”结果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戚继光忍痛杀了儿子。
后来老百姓为纪念戚小将军,在他被杀的水井口用小石头铺起了花样石子街,叫“水井口花街”,又在花冠岩附近建造一个殿,叫“太尉殿”,让世人永远记住这位戚小将军,也永远记住戚继光从严治军、铁面无私的品德和抗击倭寇的伟大功绩。
戚继光抗倭的小故事

戚继光抗倭的小故事
戚继光,1528年生人,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人,军户出身,世代为将。
祖上戚祥是朱元璋的亲兵,阵亡后,朱元璋特赐他的后人为“明威将军”,并世袭罔替。
16岁时戚继光继承父业,正式踏上从军生涯,并靠着卓越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为大明守住了万里江山。
自南平倭寇之后,戚继光便领兵北上镇守边疆,一边修筑长城一边训练士兵。
期间蒙古大军多次来犯,皆被戚继光领兵歼灭。
1568年,蒙古朵颜部首领董呼哩率三万铁骑入侵青山口,戚继光受命迎敌,以8000人全歼董呼哩的三万铁骑,还俘虏了董呼哩的侄子董长昂。
1574年,董呼哩的兄弟董长秃又率五万蒙古铁骑入侵,戚继光不费吃灰之力,不仅俘虏了董长秃,还将他的部下一举歼灭。
战后董呼哩身穿孝衣,亲率族人来向戚继光请罪,请求放回董长秃,并承诺放回劫掠的百姓和财产,此后再不进犯大明的国土。
戚继光同意了董呼哩的请求,自此,蒙古朵颜部再不敢南下叩关。
此后多年,戚继光镇守的边境固若金汤,蒙古军队再也无法寸进,可谓虎威震蒙古。
戚继光的事迹5则

《戚继光的事迹》戚继光的事迹(一):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
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微山。
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着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早年经历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
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
公元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公元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公元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戚继光的事迹(二):戚继光抗倭故事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由汉、壮、苗、瑶等族人民组成的抗倭军队,在明爱国将领张经领导下,于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大破倭寇,斩敌2000。
这是抗倭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被称为自有倭患来,此为战功第一。
次年,倭寇劫掠福建福安等地,遭到当地畲族人民的奋起抗击。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败走福建的倭寇,窜犯台湾鸡笼(基隆)一带,被高山族人民赶走。
戚继光抗倭小故事

戚继光抗倭小故事【篇一:戚继光抗倭小故事】【篇二:戚继光抗倭小故事】倭是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明朝初年,就有一批日本海盗,来到中国沿海一带,从事杀人抢劫的勾当,他们被叫做倭寇。
不过,那时,明朝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强,社会政治较安定,入侵的倭寇很快被消灭,所以没有造成很大的灾难。
而嘉靖年间的倭寇,危害了沿海半个中国。
一些地方贪官、恶霸、奸商、罪犯等,纷纷勾结倭寇,使得倭寇在浙江、福建、广东沿海肆意烧杀抢掠。
公元1553年,大批倭寇在海盗头子汪直、徐海等的引导、率领下,在浙江、江苏登陆,窜扰崇明、上海、台州、温州、宁波、绍兴等几十个城市。
朝廷不得已,在公元1555年秋天,从山东沿海将抗倭将领戚继光调到江浙,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控制倭寇经常出没的军事要地。
与戚继光并肩作战的著名的抗倭将领有谭纶和俞大猷。
谭纶后来成为戚继光的顶头上司,对戚继光的军事活动给了很多支持。
一到浙江,戚继光就与俞大猷一起在龙山所围剿登陆的倭寇,三战三捷。
但戚继光从实战中,发现原来的明军纪律不好,训练不精,士气不旺,素质不高。
有次战斗结束时,一个士兵拎着颗人头来报功,另一个士兵却哭哭啼啼跟着来到,诉说:这是我弟弟,受伤还未断气,就被他割了头又有个士兵拎着人头来请赏,一查,被杀的竟是个十几岁的无辜少年。
两个杀人冒功的罪犯被处死了,可他们的行为震动了戚继光:这样的士兵怎么能打败倭寇?他决心练一支新的、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
经过多次请求,他终于获得上级批准,亲自到浙江义乌招募新兵。
那些刁滑的、怕死的、染有流氓习气的人,他都不要,而精选了三千个壮实胆大、吃苦耐劳、动作灵便的农民与矿工,组成了一支全新的军队。
戚继光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训练,就将他们打造成一支纪律严密、训练有素、武器精良、作战勇敢的队伍。
这支军队所到之处,老百姓都拎着食物开水欢迎他们,称他们为仁者之师。
戚继光带着这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转战在浙江、福建的抗倭战场,取得许多辉煌战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戚继光抗倭故事大全
篇一: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小学x年级x班的xxx同学。
我今天给大家讲是《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明代爱国英雄戚继光,是我们山东蓬莱人。
他出生于将门之家。
在父亲严格的教育和薰陶下,戚继光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质,并立下大志。
后来他率领戚家军打败倭寇的故事家喻户晓,被人们广为传诵和称赞。
何为倭寇?倭寇是我国古代对日本海盗的称呼。
当时,海盗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百姓的生活是痛苦不堪。
朝廷中一些爱国的文臣武将,坚决主张抗击倭寇,戚继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戚继光的父亲是大宁都指挥使,父亲告诫他:“从小知道苦,长大才能与士兵同甘共苦。
”他把父亲的教诲记在心里。
17岁那年,他继承父业,做了登州卫指挥佥事。
她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誓平寇乱的豪情壮志。
1555年,戚继光被调到倭患严重的浙江。
刚上任不久,戚继光感到浙江的兵士纪律松散,缺乏训练,决心对军队进行彻底改造。
而当地的人民却英勇抗战,于是召募以义乌农民和矿工为主的3000新军加以训练,组成戚家军。
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
他以岳家军为榜样,“冻死不拆房,饿死不掳掠”,深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1556年,戚继光得知倭寇在临海、仙居一带抢劫。
他一方面命令他的儿子带兵埋伏在花冠岩,一方面他自己带兵假装败退,把倭寇引到界岭头,准备等敌人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攻,一举全歼。
戚小将军年纪较轻,交战心切,没等敌人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出击,结果大部分倭寇逃跑了。
这一仗虽然打死倭寇800
多人,但戚将军却认为儿子犯了军令,没有按计划行事,要按军法把儿子处斩。
部将们得知这一消息,都跪在地上求情。
但戚继光不答应,他说:“我是一军之帅,如果我的儿子违犯军令可以不杀,那我以后怎么带兵?我的命令谁会执行?”结果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戚继光忍痛杀了儿子。
后来老百姓为纪念戚小将军,在他被杀的水井口用小石头铺起了花样石子街,叫“水井口花街”,又在花冠岩附近建造一个殿,叫“太尉殿”,让世人永远记住这位戚小将军,也永远记住戚继光从严治军、铁面无私的品德和抗击倭寇的伟大功绩。
戚继光不仅是一个军事家还是一名兵器专家,他注意到倭寇的倭刀、长枪、重矢等武器的特点,创造了新的阵法鸳鸯阵,使长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戚继光在抗倭战斗中还善于集思广益听取好的建议。
在一个叫横屿的小岛,哪里的倭寇十分凶猛。
戚继光请来当地的老渔民,老渔民说:“这伙倭寇非常难打,他们不仅在这里扎营还修筑了木城,结构十分坚固易守难攻啊!”戚继光问:“那依您老人家看,要怎样个打法呢?”老渔民接着说:“倭寇在横屿岛上防守,涨潮、退潮守法不同。
涨潮时守得严,退潮时防得松,我们要是能在退潮时出发,不等涨潮就把倭寇打败,一定能大获全胜!”戚继光听了,连连点头,立刻按照老渔民的建议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并获得了胜利。
经过戚家军多年的苦战,东南沿海的倭乱被平定,保证了祖国边境的安宁。
虽然戚继
光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勇敢抗倭的爱国精神已被人们广为传颂,也激励着我们小学生为了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发奋图强。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篇二:戚继光抗倭情景剧
“刨根问底”之戚继光抗倭
演员:记者、赵本山、王小力
记者:大家好,欢迎收看xxx卫视主打栏目““刨根问底”,今天我们有幸请到著
名笑星赵本山和王小力老师。
赵、王:大家好。
记者:两位老师,自从春晚一别,好久不见,最近在忙些什么呢?
王:他呀,不务正业,不琢磨小品,在瞎琢磨历史。
记者:赵老师,在琢磨什么什么历史啊?
赵:琢磨明朝那点事呗。
王:上个月吧,想学郑和去欧洲大西洋淘宝。
赵:什么大西洋。
不懂不要瞎掰。
郑和下的西洋不是大西洋。
那时候西洋指的是
文莱以西的
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王:反正,差不多。
赵:现在,我不研究郑和了。
我现在是“光丝”
王:你不如光腚呢,还光丝。
赵:上一边凉快去。
我是戚继光的粉丝,简称“光丝”
记者:赵老师,为什么喜欢戚继光啊。
赵:戚继光,那老厉害啦。
抗倭大英雄,民族英雄,懂吗?从小就刻苦好学,练
就一身武艺,长大后率戚家军,杀的那小日本强盗是屁滚尿流,落花流水啊。
尤其是在台州,那是九战九捷啊,大长咱中国人的威风、志气,给咱中国人涨脸。
记者:听说他诗写得也错。
经常诗以明志,表达报国之志。
王:你不用问他,这个我知道。
什么“遥知夷岛浮天极,未敢忘危负年华。
”什
么“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赵:哎哟,你小子,跟着我长本事了,连这么难的诗都背过了。
王:你成天在家里念叨,连八哥都背过了。
只要一有人,就喊:“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记者:赵老师,那是为什么会出现倭寇呢?
赵:那是明朝开始衰落,海防松弛,政治腐败。
加上个别见利忘义,没有良心的
奸商与倭寇狼狈为奸,以致倭患严重。
王:你说,都是中国人,怎么做人的差距这么大呢?
记者:你认为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赵:戚家军厉害,军纪严明,英勇善战。
还有老百姓的支持,倭寇都处烧杀掳掠,老百姓是恨之入骨,所以戚继光是一呼百应。
记者:欢迎两位老师接受我们的刨根问底,节目就要结束了,还有什么要跟观众
说的吗?
赵:是中国人就要学戚继光,做好汉,不做孬种。
记者、王:那是必须的。
篇三:读《戚继光抗倭》有感
读《戚继光抗倭》有感
明英宗时期,朝政腐败、海防松弛,倭寇气焰日益嚣张。
朝廷中一些爱国的文臣武将,坚决主张抗击倭寇,戚继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他率领戚家军摆下鸳鸯阵大败倭寇的故事家喻户晓,被人们广为传诵和称赞。
戚继光17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他继承父业,做了登州卫指挥。
8年后,戚继光升任为蜀都指挥,管理山东25个卫所。
经过他的整顿,海防工事的战斗力大大加强了。
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被调到倭患严重的浙江,任督司。
此后,他同其他将领联合作战,打了多次败仗。
没多久,他亲往义乌县招兵,经过严格的挑选,一支3000多人的新军很快组成了,人们称其为“戚家军”。
嘉靖四十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一举击溃了1万多倭寇,取得了重大胜利。
现在,在辽宁有一个小村庄,是戚继光率兵时留下来的村落,住着800多名村民。
400多年前,爱国将领戚继光抗倭胜利后,率领英勇善战的浙江义乌兵,跋山涉水来到这里,修建长城,戍守边关。
义乌兵到来的当天,适逢天降大雨,戚继光命令他们在雨中列阵。
这些义乌兵在雨地里从早站到晚,岿然不动,使北边原来的守军感到异常震撼。
义乌兵是戚家军中的精锐之师,戚家军威名远扬,与义乌兵的骁勇善战、百战百胜密不可分。
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向勇敢顽强的戚家军学习。
因
为他们有着爱国、持之以恒、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同时,我们也应该把这种精神继续弘扬和传承下去,使中国更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