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 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赏析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赏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由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该小说通过对生命中的爱、性、艺术等主题的深度探讨,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的迷茫和无意义感。
本文将对这一作品进行赏析。
小说以两位男主人公Tomas和Tereza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开,同时穿插了其他多个人物的经历。
作者通过对两位主人公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的对比,构建了一个关于生命意义和自由选择的哲学思考。
作者通过对Tomas和Tereza的描写,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观。
Tomas是一位顶尖的神经外科医生,拥有自由奔放的性格和对女性的吸引力。
他主张享受肉体的快感,追求自由和个人主义。
而Tereza则是一个相对传统和保守的女子,她对爱情和责任有着强烈的需求。
她意识到生活中的种种脆弱和不确定性,并试图通过与Tomas的爱情来寻找一种安全感和寄托。
小说中,作者用轻和重来对比不同的生活态度。
轻的一面代表着自由、享乐和追求快乐,而重的一面则代表着责任、义务和承受之重。
Tomas追求轻,对待感情和性的态度对他而言是随意和自由的,他能够轻易地与各种女性发生关系,享受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而Tereza则追求重,在她看来,爱情和责任是需要认真对待和承担的,她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痛苦和牺牲。
通过对轻与重的对比,作者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自由选择的边界。
Tomas追求自由和享乐,但他最终发现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无法给予他内心真正的满足和安宁。
他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享乐的能力,这让他意识到本质上自由并不等同于幸福。
相反,Tereza 通过对爱情和责任的承担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归属感。
她在与Tomas的关系中承受了许多困难和痛苦,但最终她在这份爱情中获得了真正的满足。
通过对Tomas和Tereza的爱情故事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刻思考自由和责任的平衡。
人们常常倾向于追求自由和享乐,但作者通过小说中的描写告诉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追求个人的快乐,而是需要在责任和义务中找到真正的满足和安宁。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法]米兰昆德拉著许钧 译读后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法]米兰昆德拉著许钧 译读后感第一篇范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杰出之作,由中国著名翻译家许钧翻译。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独特的哲学思考和精致的文字描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昆德拉在书中探讨了生命的轻重、爱情的真伪、历史的荒谬等多重主题。
他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将主人公托马斯的生活片段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生命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正如原文所说:“我们活在抽象中,我们活在偶然中,我们活在模棱两可中。
”这句话恰好概括了全书的核心思想。
书中对爱情的描绘让我感触颇深。
昆德拉通过托马斯与特蕾莎、萨比娜等人的感情纠葛,展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托马斯在爱情与自由之间挣扎,特蕾莎则试图在爱情中寻找安全感。
他们都在寻找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却又无法摆脱生命的沉重。
原文中这样描述:“爱情,是生命之重,是我们无法承受的轻。
”这句话既揭示了爱情的真谛,也表达了人生无法逃离的困境。
此外,昆德拉对历史的反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通过对捷克斯洛伐克历史变迁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荒谬和个体的无力。
正如原文所说:“历史是一出没有剧本的戏,我们都是其中的演员。
”这句话让我思考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叹于昆德拉的文字功底。
他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隐喻、象征、讽刺等,使文字充满魅力。
例如,他将人生比作“一个巨大的悖论”,既轻如鸿毛,又重如泰山。
这样的文字让人回味无穷,引发深思。
在这部作品中,昆德拉以锐利的笔触、旁征博引的才情,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矛盾。
正如他所说:“生活是一种永恒的辩证法,是一种无休止的对话。
”这部作品正是这场对话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我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轻盈。
第二篇范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仅是米兰·昆德拉对生命哲学的一次深刻探讨,更是一部对人类存在境遇的细腻描绘。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系列关于爱情、自由和历史的思考,它还是一个关于人类心理和情感深层次的探索之旅。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简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作品,于1984年出版。
这部小说通过四个主要角色的命运,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生活的无常性。
内容概述1. 轻与重的对比小说中,作者提出了“轻”和“重”的概念,这两者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轻意味着无忧无虑,不加思考地过着生活;而重则表示负担重重,压力重重,必须要面对人生的各种困扰和选择。
作者通过展示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比较了这两种态度对人生的影响。
2. 人生的无常性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托马斯和特蕾莎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化。
他们一开始感到生活轻松愉快,但后来遭受了许多挫折和痛苦。
作者通过描述人生的无常性,揭示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3. 爱与性的复杂关系故事中的四个主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爱情和性关系。
托马斯与特蕾莎以及其他女性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示了爱情和性对于个体生命的影响。
作者以此讨论了爱情和性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个体的生活态度和命运。
4. 政治与命运小说的背景设定在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时期,描绘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政治动荡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和生活方式。
作者通过政治背景的交织,探讨了命运对个体生活的塑造作用。
主要人物角色1. 托马斯(Tomas)托马斯是一位医生,他面临着对特蕾莎和其他女性的情感选择。
他拥有自由、轻松的生活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沉重。
2. 特蕾莎(Tereza)特蕾莎是托马斯的妻子,她曾经是位摄影师。
她爱着托马斯,但也受到了他对其他女性的吸引力的伤害。
她在感情和生活上经历了许多挣扎。
3. 萨布拉(Sabina)萨布拉是一个艺术家,她与托马斯有着复杂的情感关系。
她对自由和性的追求使她不断探索自己的生活。
4. 弗朗茨(Franz)弗朗茨是特蕾莎的情人,他是一位教授。
他追求着轻松的生活,但最终面对了自己的挑战和内心的痛苦。
解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哲学命题
解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哲学命题《解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哲学命题》《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诸多哲学命题,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存在、爱情、政治等方面的深入思索。
小说中的“轻”与“重”并非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概念,而是一种隐喻,象征着人生中的各种选择和境遇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和价值。
“重”往往代表着责任、约束、传统和道德规范,它给人一种压力和负担,但同时也赋予生命以意义和方向。
而“轻”则似乎意味着自由、无拘无束、摆脱束缚,但这种轻在某些时刻却会让人感到空虚和迷茫。
在主人公托马斯的人生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种轻与重的挣扎。
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他享受着性爱的自由,不愿被任何一段感情所束缚。
这种对“轻”的追求让他在情感生活中看似洒脱,然而,当他遇到特蕾莎时,内心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动摇。
特蕾莎代表着一种“重”,她对爱情的忠贞和依赖,以及对传统家庭观念的坚守,与托马斯的“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托马斯在这种对比中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意识到过度追求“轻”所带来的并非真正的幸福,而是一种无根的漂泊。
从更深层次来看,“轻”与“重”的抉择也反映了人类存在的困境。
我们总是渴望自由,渴望摆脱各种束缚,但当真正获得绝对的自由时,却又常常陷入迷茫和失落。
这是因为人类的内心深处需要某种依靠和支撑,需要有价值和意义的指引。
没有了“重”的约束,“轻”就变得毫无意义,甚至成为一种无法承受的负担。
小说中还探讨了“偶然”与“必然”的哲学命题。
托马斯与特蕾莎的相遇看似是偶然的,但这种偶然又似乎隐藏着某种必然。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经历的许多事情都看似是偶然发生的,但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却又会发现其中似乎有着某种规律和必然性。
这种对偶然与必然的思考,让我们意识到人生并非完全随机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命运和选择的共同作用。
昆德拉通过这部作品还揭示了政治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轻与重哲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轻与重哲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轻与重哲学》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生命中轻与重的哲学命题。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场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探寻。
在小说中,“轻”与“重”并非简单的物理概念,而是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轻”常常被理解为无拘无束、自由放纵,是一种没有责任和负担的状态。
而“重”则代表着责任、约束和使命。
主人公托马斯,他在感情生活中追求着“轻”。
他游走于众多情人之间,不愿意被任何一段关系所束缚,试图以这种方式保持自由和轻松。
然而,这种“轻”真的让他感到快乐和满足吗?实际上,托马斯在不断追求“轻”的过程中,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迷茫和空虚。
他无法真正投入到任何一段感情中,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心灵慰藉。
这让我们思考,所谓的“轻”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中那般美好?特蕾莎,她代表了生命中的“重”。
她对托马斯的爱深沉而执着,渴望与他建立一种稳定而忠诚的关系。
她愿意承担起爱情中的责任和痛苦,这种“重”虽然让她时常感到痛苦和挣扎,但也使她的生命有了深度和意义。
特蕾莎的存在让我们明白,“重”虽然可能带来压力和困扰,但也赋予了生命价值和重量。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生命中的“轻”有时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虚无的状态。
当我们逃避责任、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时,可能会失去生活的目标和方向,感到内心的空虚和迷茫。
就像一个人没有了工作的压力,整天无所事事,看似轻松自在,但时间久了,却会感到生活毫无意义。
相反,生命中的“重”虽然会让我们感到疲惫和辛苦,但正是这些责任和负担,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充实和有意义。
比如一位母亲,为了照顾孩子,每天辛苦劳作,但孩子的成长和幸福却让她的生命充满了价值和满足感。
昆德拉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告诉我们,“轻”与“重”并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有时候,我们为了追求“轻”而逃避“重”,但最终却发现“轻”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迷途漫漫,终有一归——《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报告“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的软弱下去,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最负盛名的作品,同时《纽约时报》也曾评论说其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
当在书单中看见这本书的那一瞬间,书名的美丽与神秘立即便吸引了我,仿佛如鬼上身般,我便决定了这本书为我寒假的读本。
原本以为这是一本纯哲理的书,必将有一些枯燥与费解,但经过将近二十天的细细品读,我发现原来这是一座感性与理性纵横交织起来的神秘幽深的城堡,看似简单的爱情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辨,闪烁着耀眼的思想的光芒。
米兰·昆德拉在这部小说中,围绕着托马斯,特蕾莎等几个人物的不同经历,经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
用讥讽幽默而冷静的笔调,剖开人类生命的外衣,探索灵魂的秘密,揭开人性深处隐秘的真相,展示了社会动荡和命运沉浮的人生图景,揭露了人类“媚俗”的天性。
这的确是一部值得反复读的作品,只是一遍的品读仿佛并不足够。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什么是最沉重的负担?而什么是轻?什么是重呢?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永恒轮回”这是书中的第一句话,我不禁打了个冷战。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以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
这一想法是残酷的。
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这就是尼采说永恒轮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的缘故吧。
作家在小说开头第一章,便以一个哲学家高深莫测的姿态,抛出了尼采的“永恒轮回”说,并以大段的哲理思辨使我不得不陷入关于重和轻的凝重思索。
继而又讲到尼采,非洲部落之间的某一次战争,法国大革命,希特勒,巴门尼德……仿佛就这样被推入了历史幽暗的隧道中来了,黑漆漆的,仿佛没有尽头,但总是在几处闪着光,也许,循着那些光,我们能够找到出口。
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1: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跟你们聊聊我读的一本书,名字叫《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米兰·昆德拉的人,听起来就像是一个会做蛋糕的厨师,但其实他是一个很厉害的小说家!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吃一个超级大的汉堡,里面有很多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味道。
书里讲了四个人的故事,他们就像是汉堡里的生菜、番茄、肉饼和芝士,每个人都很重要,少了谁都不行。
“你知道吗,这本书里的托马斯,他就像我们班上的调皮鬼,总是到处惹麻烦。
”我对同桌小红说。
小红眨了眨眼,好奇地问:“那他最后怎么样了?”“哎呀,他最后啊,就像被老师罚站一样,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我回答。
书里还有个叫特丽莎的女孩,她就像是我们音乐课上的钢琴,温柔又敏感。
她的爱情故事,就像是我们数学课上的方程式,有时候简单,有时候复杂得让人头疼。
“哇,听起来好浪漫啊!”小红的眼睛亮了起来。
“对啊,但是也很沉重。
”我叹了口气,“就像我们背书包一样,有时候觉得好重,但是里面装的都是我们的知识,不能丢掉。
”还有,书里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我觉得这句话就像是说,我们的生活有时候太轻松了,反而让我们感到空虚。
就像周末没有作业,一开始很开心,但是过一会儿就觉得无聊了。
“哈哈,我懂你的意思了。
”小红笑了,“就像我妈妈不让我吃糖,但是偶尔吃一颗,真的好甜!”“对对对!”我兴奋地点头,“这本书让我想到,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重量,就像我们的书包,虽然重,但是里面装满了知识,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读这本书,我觉得就像是在和作者聊天,虽然他不在我们身边,但是他的故事和想法,就像是通过电话线传到了我的脑袋里。
他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生活的事情,比如爱情、责任和选择。
“小明,你觉得这本书告诉我们什么最重要的道理呢?”小红问我。
“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重量,因为它们让我们成长,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我认真地说。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存在主义视角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存在主义视角《<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存在主义视角》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叙事方式,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充满哲学意味的人生画卷。
从存在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部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关于生命、自由、责任等重要议题。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先于本质,即人首先存在于世界上,然后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塑造自身的本质。
在小说中,主人公托马斯的人生轨迹便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
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他生活放纵,追求着与众多女性的情爱关系。
他的这种行为看似是对传统道德和伦理的背离,但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却是他在自由选择中对自己存在方式的一种探索。
托马斯没有被社会既定的规则和价值观所束缚,而是凭借自己的意志去决定自己的行为,尽管这种选择可能带来痛苦和困惑,但他在不断的选择中确证了自己的存在。
小说中的特蕾莎则代表了另一种存在的形态。
她从一个小镇来到托马斯所在的城市,内心深处渴望着一份纯粹而坚定的爱情。
特蕾莎的存在充满了对传统价值的坚守和对真爱的追求。
她的痛苦和挣扎源于她对托马斯不忠行为的无法接受,以及对周围世界的不安和恐惧。
然而,正是这种痛苦让她的存在变得更加真实和深刻。
特蕾莎在不断地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努力坚守着自己内心的信念,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坚持,赋予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存在主义认为,人在自由选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托马斯在享受自由带来的欢愉时,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由此产生的后果。
他的滥情让他陷入了情感的纠葛和内心的矛盾之中,同时也给他身边的人带来了伤害。
特蕾莎在追求真爱的道路上,同样要承担可能失去的风险和痛苦。
这种责任并非是外界强加于人的,而是源于个体自由选择的必然结果。
在小说中,昆德拉通过主人公们的经历,向我们揭示了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微妙关系,提醒我们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责任的存在。
此外,存在主义还关注人在世界中的“荒诞感”。
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人性的复杂性、爱情的无常性和生活的轻与重。
首先,人性的复杂性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核心主题之一。
在这部小说中,昆德拉通过主人公托马斯和他身边的各种人物,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
托马斯是一个典型的“轻型人”,他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对责任和承诺感到厌倦。
然而,他在面对爱情时,却又表现出了无法自拔的执着。
这种矛盾的性格使得托马斯成为了一个立体的、鲜活的人物形象。
而其他角色,如萨比娜、弗朗茨等,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的人物世界。
这些人物的命运纠葛,使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具有了极高的文学价值。
其次,爱情的无常性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在这部小说中,爱情时常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和消失。
例如,托马斯与萨比娜的爱情就是一段充满曲折的经历。
他们相识于战争期间,相爱于战后,但最终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分手。
这种爱情的无常性使得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往往充满了无奈和迷茫。
同时,这也反映了昆德拉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生命中的美好往往只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而不是过于执着于未来的可能性。
最后,生活的轻与重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一个重要观点。
在这部小说中,昆德拉通过对比生活中的轻重缓急,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他认为,虽然生活中有许多琐碎的事情和沉重的责任,但正是这些琐碎和责任,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实质。
相比之下,那些看似轻松愉快的时光,反而可能让人感到空虚和无趣。
因此,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重担,努力去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小说,它通过对人性、爱情和生活的探讨,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优秀读后感心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优秀读后感心得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优秀读后感心得机缘巧合,读过了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略有兴趣,就深入了解了一番,读过后,又找了许多其他人对这本书的观点与看法,比较一番,作了此篇读后感。
先介绍下米兰昆德拉,捷克裔法国作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
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
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
他从小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广泛阅读过世界文艺名著。
青年时代的他,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
在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独白》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
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从此便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确立重要地位。
但是,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并且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
在环境的压迫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
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
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以及《被叛卖的遗嘱》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
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
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魇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象。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一切罪恶在事先已被原谅,一切也就卑鄙地许可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序言米兰·昆德拉是捷克著名的小说家,于1929年在捷克布尔诺市出生。
他的父亲是一位钢琴家、也是一位任教于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
在这个年代对于昆德拉来说,生长在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反倒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
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
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
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
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
”1948年的他前往首都布拉格大学深造,并于50年代初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
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
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后获得巨大成功,曾连出三版,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
昆德拉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也从此确立了。
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
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
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
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了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
他的绝大多数作品,《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
他也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背叛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笑忘录》影片选段昆德拉的著作之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他以冷战时期的布拉格为背景所写的一篇小说,内容包含了很多哲学观念,也奠定了昆德拉这位世界级作家的地位。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一部小说,书名来自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一句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意为人生的轻浮、沉闷与无意义。
这本小说以20世纪前后布拉格的历史背景为背景,讲述一个因爱情、自由、背叛等元素而被人生摆布的男人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作Tomáš的心理学家,他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游走于爱情与自由之间,最终在背叛与悲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说中描写了Tomáš与妻子Sablina的爱情,以及Tomáš与另一个女性Tereza的恋情。
Tomáš和Sablina的婚姻遭遇了危机,他们之间的愈发脆弱和矛盾开始显现。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Tomáš结识了另一位女性Tereza,她对Tomáš的爱情越来越深厚,这让Tomáš深陷于自己和两位女性之间的爱情纠葛之中,最终成为了他无法承受之轻的负担。
小说中描写了被权力、社会制度和历史事件摆弄的男人,而他们的生活又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作者多次用孤独、背叛等主题来表达小说的思想。
小说对于爱情的描写也颇为细腻,作者深入分析了男女之间的情感和性欲的关系。
作者用一种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人生浮沉,探讨人性与命运的关系。
小说既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深刻的思想和人性,又探究了人类的愿望和毁灭。
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生命轨迹,作者让读者正视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轻,从而更好地爱惜我们拥有的每一个时刻。
在我们的生命中,也许我们会经历爱情、欲望、恶意、习惯、理想和妥协等各种情感和选择,但这些都不足以影响我们对生命的主观认识。
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每一个时刻,不要让快乐轻飘飘,不要让痛苦沉重重,要用坚强的心灵承担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总的来说,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一部极具思想性的小说,通过对人生的描绘,呈现了人类不同的情感与选择,让人深入思考人性和生命的意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1984年,捷克著名小说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创作了《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
这部作品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
米兰·昆德出生在捷克共和国,一个小国,但在他看来,在小国长大实际上是一种优势。
因为在一个小国,“要么做一个贫穷而狭隘的人”,要么成为一个知名而博学的“全球人”。
他希望他的作品能被全世界所理解。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作家写的东西只有另一个国家的人才能理解,他不仅为世界上所有的人感到遗憾,也为他的同胞感到遗憾,因为他的同胞只有在读了他的作品后才会变得短视。
”。
本书描述的是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为专横压榨之风。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揭示出隐秘的无情,探索爱的真谛,书中描述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
每个人对不同的爱有自由选择的权力,自觉的背负起沉重的义务。
人的各种责任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这却是人存在的实际标志,如果一旦将所有的负担解脱掉,人就会变得轻飘飘的。
没有负担和责任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
这本书讨论了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兹之间的复杂感情。
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
婚姻失败后,他既渴望女人,又害怕女人。
因此,他制定了一套关于婚外情的规则来处理他的许多情人。
一天,他在一家餐馆当服务员时遇到了特蕾莎。
他们通过书籍彼此相爱。
托马斯对特蕾莎的爱违背了他以前的原则。
他从未带一个女人回家过夜,但他收留了特蕾莎,甚至娶了她。
但是托马斯灵魂和肉体分离的想法没有改变,她仍然在许多情妇中间徘徊,而全心全意爱他的特蕾莎却在嫉妒和焦虑的噩梦中醒来。
生活在恐惧和猜疑中后,特蕾莎搬到了瑞士。
然而,面对托马斯仍与情妇有婚外情,以及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她毅然决定离开并返回祖国。
但分离后,特蕾莎和托马斯觉得生活无聊而无意义。
他们意识到他们是分开的。
虽然他们对爱人没有责任和义务,但他们的生活变得轻松,就像灵魂离开身体,走向死亡。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500字:Esmusssein,意思是非如此不可。
Einmalistkeynmal,意思是偶然一次不算数。
两者是昆德拉对重和轻做出的形而上学的阐述。
Esmusssein是生命之重的象征,代表了我们必须顺从的世俗道德和必须遵循的命运,人的伟大在于扛起命运,这代表了一种必然性。
而Einmalistkeynmal是生命之轻的象征,一次不算数,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然而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不能重来,不能用来比较,是偶然性的代表。
如果必然是重的那么偶然便是轻的。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生命之重抑或生命之轻。
这就是米兰昆德拉在这一书中提出的问题。
托马斯选择了生命之轻,他不拘泥于世俗道德,对内心十分诚实。
他在和千百个情人的交换中领略了每个人身上百万分之一的独特性,他讨厌俄军也不欣赏反对派,在书的最后他没了工作没了朋友;特蕾莎是生命之重的践行者,她认为灵与肉不可分割,在书的最后她完成了道生命之轻的转化,但他们二人的爱情毋庸置疑。
或许没有那6次偶然,托马斯不会遇到特蕾莎。
但这6次偶然也是由托马斯自己一次次的选择所引起的,这就是仅一次生命的可承受之轻。
但若是永恒轮回,则100次的生命,都会由这6次偶然而和特蕾莎走到一起。
所以这便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人存在的本身没有意义,但在这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就是我们生命的理由。
所以如何在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中去选择,去决定自己的道路,去对自己的存在负责,是我们这一次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轻。
而生命之轻的另一践行者萨比娜背叛了所有,并不在乎自己将去往何处,最后她的世界变成了一片虚空,又或许她所做的决定本身就无意义,在我看来这就是所谓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弗兰茨遵从生命之重,固守内心政治理想,结识萨比娜后他背叛自己原来的生活弗兰茨的重是对历史的崇尚,可惜他看重的历史并不是十分有意义最终他在一次去柬埔寨的游行途中,被当地的恶人杀死。
生命在轻重之间——解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型 的追 求生 命之 “ 轻 ”的 代表 。他 不相 信永 恒 回归的 存在 , 认 为生 命 只有 一次 , 不 可 复制 、 不 可替 代 。相 应 的 , 他 认 为人 终其 一 生 , 也 只有 机 会尝 试 一种 选择 , 所 以一切 都 不存 在 比较 , 一 切也 都 毫无 意 义 。因此对待 生 活, 他一 直选择 逃避的态 度 , 他 拒绝 责任 、 拒绝束 缚 , 在 追求 生命之 “ 轻 ”的 同时 , 也不 能承 受特 丽莎 加诸 于他 的生 命上 的“ 重” 。萨宾娜 更是 一个极 端 的案例 , 终 其一 生都在 追 求 自由 , 拒 绝任 何一种 形 式的束缚 。 相反 , 那些 追 求生命 之 “ 重 ”的人 拥有 责任 、 承担 负担 , 习惯 了 生 命重 量的他 们 也无法 承 受生命 之 “ 轻” 。特 丽莎和 弗兰 兹就 是此 种 类型 的代 表 。特丽莎 重视 感 情 , 而无 法适 应 托马斯 生命 的 “ 轻” , 甚 至倍 感 折磨 ; 而 弗 兰兹 则 把生 命 中所有 的 事 情都 看 得非 常重 要 , 最 终却 踏上了过 早的 不必要 的死 亡之路 。 “ 轻 ”和 “ 重 ”是 对不 同人 的 互动 , 便是 “ 轻 ”与 “ 重 ”的激 烈碰 瞳 。当特 丽莎 的
那么 “ 轻 ” 也 变成 了我 们 所 不 能 承 受 的 。
【 关键词 】 米兰・ 昆德拉 ; 《生命 中不能承 受之轻 》; 解读
在现 今 社会 , 人 们 的 生活 水平 不 断的 提 高 , 但 是 生 活的 幸福 感 美 好 。从此 两个人 便 再也 没有 分开 , 享受 彼此 加之 于对 方生 命中 甜 却逐 步下降 。人 们往 往感 叹生 活的艰 难与 不易 , 感 叹生 命中有 太多 美的负 担和 “ 重量 ” , 一直 到他们 双双死 于一场 车祸 。 责任 要去 承 担 。因此 , 对 于 生活 和 生命 , 他们 往 往有 不 堪重 负 的感 故 事 的另 外 两个 主人 公 是 萨宾 娜和 弗 兰 兹 。萨宾 娜 是一 个 画 觉 。在 这 种 情况 下 , 不少 人 开始 提 倡自 由 、 提倡 解 脱 , 抛 却 名利 、 坦 家 。作为 托马斯 众 多情妇 中的 一个 , 她与 托马 斯的 追求 “ 轻 ”的 生 然心 境 , 以减轻 生活 的压 力 , 减少 生 命的 负担 , 摆脱 生命 所不 能承 受 命 哲学 类似 , 认 为人 生 应该 是 无拘 无 束 , 没有 牵绊 的 。她 认 为感 情 之重也 成为 时下的热 点话题 。而 米兰 ・ 昆德拉 的 《 生命 中不 能承 受 中不 需要 承担 太多 的责任 , 而 在后 来的动 乱中 , 她 也选择 离 开故 土 , 之轻 》一书 却给 我们 提供 了思 考生 活和 生命 的另外 一种 视角 : 生命 前往 异 国他乡 。弗 兰兹则 是 萨宾娜 的众 多 情夫之 一 , 他 为 了萨 宾娜 是否也 存在着 不能承 受之轻 ? 而放 弃 自 己一 直坚 持 的对 婚 姻和 爱 情的 忠诚 , 并 选择 与 妻 子离 婚 。 《 生命 中不 能承 受之 轻 》一 书是 捷克 作家 米 兰 ・ 昆德 拉 最负盛 他 把 萨宾 娜看 作 是他 生 命中 最重 要 的人 。他 以 自 己的 方 式爱 着萨 名的 一部 作品 , 在世 界上 享有 崇高 地声誉 。故事 的背景 是冷 战时 期 宾 娜 、 追 随着她 , 最终死 于一场 意外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讲解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讲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讲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重要作品之一。
该小说于1984年首次出版,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
通过对人类生命的思考,昆德拉展示了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轻,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困境与人性冲突。
本文将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进行详细剖析。
首先,本书的开篇让人们直面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
小说的主人公汤姆亚斯开始了他的人生旅程,他对生命的重视和对轻浮人生态度的冲突成为小说的主要线索。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思想的描写,展现了生命存在于瞬息万变之间的脆弱性,生活中充满着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和无常性。
这种不可承受之轻来自于我们对生命的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多样,他们各自都有自己对生命的不同理解和面对生命的态度。
其中,塔莎、萨宾娜和弗兰奇是关键角色。
塔莎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冲动的女性,她追求自由和享受,但她并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萨宾娜则是一个极富智慧和内敛的女性,她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思考,逐渐认识到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轻。
而弗兰奇则代表了现代社会中趋于功利的生活态度,他看待生命的方式与前两者有着鲜明的对比。
通过对这些不同人物的塑造,作者生动地展示了生命在不同人们之间如何承受和解读。
此外,小说还涉及了政治、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作者以个人生活经验出发,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思考和批判。
小说中的政治背景和众多历史事件的插入,凸显了当代社会中人们对自由意志的追求和无尽责任的冲突。
作者表达了对传统观念和社会框架的反思,同时提出了对个人自由和人性的探索。
这种对政治、历史和文化的探讨,使得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个人故事的叙述,更是对整个社会和人类存在意义的思考。
总结起来,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一部充满思想性和哲学性的小说。
通过对生命和人性的描写,作者呈现了一种被称为“不可承受之轻”的存在状态。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哲学思考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哲学思考引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于1984年出版的一本小说,该书以哲学的方式探讨了人类生活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所涉及的核心观点和主题。
1. 轻与重在这本小说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轻与重。
他认为,生活有着片刻的轻松与喜悦,但也存在着各种重压和沉重感。
这个主题引发了人们对自由、责任、选择以及个体在社会环境下的角色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2. 自由与责任书中描绘了主人公们在恶劣政治环境下追求自由的故事。
他们通过反抗权威、拒绝接受束缚来追求内心真实,并为此付出代价。
这引发了读者对自由是何等宝贵且需要付出何种代价进行深思。
3. 权力与欲望作者通过描述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讨论了权力和欲望带来的影响。
他指出,权力使人产生贪婪、背叛和欺骗的动机,进而导致生活中的痛苦和悲剧。
读者通过这个主题思考了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并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权力的使用。
4. 爱与性小说中描绘了各种形式的爱情,如浪漫爱情、婚姻、情感勾搭等。
通过分析这种复杂关系,读者探索了爱与性如何影响人类行为、价值观以及人际关系模式。
5. 生命存在的意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让读者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自己选择带来的后果,并以此建立自己独特的意义。
这一观点引发了关于存在主义和个体主义的重要讨论。
结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小说涉及到众多哲学思考领域。
通过深入分析书中所涉及到的主题,我们可以拓展我们对自由、责任、权力、爱情和生命意义等话题的理解。
这本小说引起了读者对自身价值观和生活选择的思考,并鼓励他们思考并追求更深层次的人类经验。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昆德拉》原文读后感赏析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昆德拉》原文读后感赏析【作品提要】与妻子分居的外科医生托马斯因一次偶然的机会邂逅小镇酒吧女招待特蕾莎,两人很快陷入情网。
但随之而来的共同生活给两人带来焦虑与不安。
托马斯放荡的生活方式在特蕾莎软弱的“重压”下不情愿地改变,他陷入了承担特蕾莎的爱情和维护自己个人癖好的冲突之中。
一直将托马斯视为精神盟友的特蕾莎,终日生活在嫉妒的煎熬中,托马斯的不忠让她时刻担心自己会重新堕入“肉体的深渊”之中。
女画家萨比娜是托马斯的知心女友和情人,独特的个性和特殊的生活际遇使她在背叛的路上不能停步。
当一切都被背叛之后,她在怅然若失中体验到了生命之轻。
大学教授弗兰茨为了萨比娜而抛弃了无味的婚姻生活,最终得到的却依然是她的背叛,但他自信已从萨比娜那里得到了“赫拉克勒斯之帚”,将生活中所有的平庸都扫除掉了。
最终,托马斯和特蕾莎在“衰老”面前和解了——托马斯“老到”厌倦了各式各样的女人,特蕾莎终于在时间的帮助下赢得了“全部”的托马斯。
萨比娜选择将背叛进行到底,体验着生命之轻的美丽和失落。
弗兰茨在萨比娜的信仰的鼓舞下,毅然投入“伟大的进军”之中,为梦想献出了生命。
【作品选录】不解之词简编(第一部分)女人身为女人,并不是萨比娜选择的生存境界。
既然不是选择的结果,便算不上功绩也算不上失败。
面对一种强加给我们的状态,萨比娜想,就必须找到一种相适应的态度。
在她看来,对生来是女人这一事实进行反抗,与以之为荣耀一样,是荒唐的。
他们初遇时,一次,弗兰茨用一种奇特的语调对她说:“萨比娜,您是个女人。
”她不明白,他为什么会以哥伦布刚刚望见美洲海岸一样庄严的声调向她宣告这个消息。
后来她才了解,他特别强调说出的“女人”这个词,对他而言,不是用来指称人类的两种性别之一,而是代表着一种价值。
并非所有的女人都称得上是女人。
可是,如果萨比娜对弗兰茨而言是女人,那玛丽-克洛德,他真正的配偶,于他而言又是什么呢?二十多年前(那时他俩才认识几个月),她威胁他说,如果他抛弃她,她就自杀。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心得感悟(4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心得感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作品,该小说通过描写四位主要角色的故事,探讨了生命的价值、爱情、自由和责任等主题。
在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感悟。
首先,小说所表达的“生命之轻”这一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托马斯的塑造,揭示了现代人对生命的轻视和对感情的随意态度。
托马斯是一个漂泊不定、对感情不负责的男人,他通过各种方式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这种“生命之轻”并不仅仅是托马斯个人的问题,而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难以珍视生命的珍贵和独一无二性,追求刺激和享乐成为他们的主要追求。
小说通过对托马斯的描写,深刻反映了这种现象,并带给读者思考和警醒。
其次,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引起了我对于爱情的思考。
小说中托马斯与他的爱人希尔达之间的爱情关系展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们之间充满了激情,却又缺乏真正的信任和责任。
他们在一起时,他们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但在分开后,他们又能轻易地将对方抛至脑后。
他们对爱情持有的态度既追求自由和激情,又缺乏责任和承诺。
这让我意识到了爱情关系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情感的交流和激情的火花,更需要相互间的理解、承诺和支持。
爱情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让对方幸福的承诺。
通过作者对于托马斯和希尔达之间爱情的描写,我对于爱情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此外,小说对于自由和责任的讨论也让我深思。
小说中的四位主要角色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也面临了责任的问题。
他们追求自由,却又无法摆脱对感情和社会的责任。
托马斯通过追求感官的快乐来获得自由,但他却无法拒绝希尔达对他的依赖和对其感情的期望。
希尔达在寻求自由的同时,又无法解脱对托马斯的爱情和需求。
在小说中,自由与责任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体,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
这让我认识到自由并不等于放纵和无拘无束,真正的自由需要在责任的基础上获得。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简介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简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于1984年出版的小说。
这部小说被广大读者誉为昆德拉的代表作之一,并荣获了多个文学奖项。
本文将为读者们简要介绍这部小说的背景、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托马斯和他周围的人们的情感纠葛以及社会政治变革的浪潮,展现了人们在爱情、自由与责任之间的挣扎。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医生托马斯,他原本过着安逸的生活,但却不能承受轻浮和肤浅的事物。
他渴望追求真理和自由,并对社会现实持批判态度。
然而,他的生活在突遇的一场荒诞事件之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托马斯面临着选择,他必须决定是要继续追求自由,还是屈服于权力和生活的琐碎。
与此同时,小说中还描绘了托马斯与两名女性之间的复杂爱情关系。
特蕾莎是一个充满激情和自我牺牲的女人,她深深地爱着托马斯,并且能够理解他内心的矛盾。
而相比之下,萝拉则是一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她与托马斯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欲望和诱惑。
通过主人公与这两位女性的关系和对爱情的追求,小说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矛盾性。
它引发了读者深入思考情感、道德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通过回忆、幻想和内心独白的描写手法,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他运用了细腻而充满哲思的语言,呈现出生动的场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被小说中随处可见的智慧言辞所打动,并对其中的思想和哲学问题产生共鸣。
总之,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深刻的探索人性和社会现实的作品。
通过对爱情、自由和责任的思考,它引导读者反思并挑战既有的价值观念。
这部小说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想上的启示和对生活的思考,使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和选择。
无论是对米兰·昆德拉作品的熟悉,还是对全球文学的追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都是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
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
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
——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
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迷途漫漫,终有一归。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
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
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
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
——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可以说眩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
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
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以为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
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追求的终极永远是朦胧的,要逃避痛苦,最常见的就是躲进未来。
在时间的轨道上,人们总想象有一条线,超脱了这条线,当前的痛苦也许就会永不复存在。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背叛,就是脱离自己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味,投向未知。
——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在被遗忘以前,我们会变为媚俗。
媚俗,是存在与遗忘之间的中转站。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们的世界是“永恒轮回”的。
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都由无数次的重复。
我们的生活是能够被预演的,有朝一日,我们的生活会按照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前者中反复还将无限重复下去。
如果世界果真如此,我们就会向耶稣一样被钉在永恒色十字架上,无法承受的重负将会沉沉的压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然而,这个世界存在的基础恰恰是轮回的不存在,生活无法预演,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他完美之后再来度过,生命
之流只能在偶然性的大地上泛滥,人们肆意的生活,获得了漂浮在半空中的快感,可是,重就真的悲惨,轻就真的美丽吗?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人类之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进。
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人生如同谱写乐章。
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
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
安娜可以用任何一种别的方式结束生命,但是车站、死亡这个难忘的主题和爱情的萌生结合在一起,在她绝望的一刹那,以凄凉之美诱惑着她。
人就是根据美的法则在谱写生命乐章,直至深深的绝望时刻的到来,然而自己却一无所知。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对伊甸园的怀念,就是人不想成其为人的渴望。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生活,生活中没有幸福。
生活就是:扛着痛苦的"我"穿行世间。
而存在,存在即幸福。
存在就是:变成一口井,一个石槽,宇宙万物像温暖的雨水,倾落其中。
——米兰·昆德拉《不朽》人们指望不朽,可是忽视了不朽与死亡一起才有意义。
——米兰·昆德拉《不朽》人生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
生活,生活并没有任何幸福可言。
生活就是在这尘世中带着痛苦的自我。
然而存在,存在就是幸福。
——米兰·昆德拉《不朽》说到不朽,人们自然又不平等。
我们必须有所区别,一种是所谓一般的不朽,熟人之间对一个人的怀念(村镇父母官向往的那种不朽);另一种是伟大的不朽,即一个人活在从来不认识他的人的心民中。
生活中有一些途径,可以从一开始就让人面对这种伟大的不朽,当然,并不一定十拿九稳、但毫无疑问有这样的可能:它们就是艺术家和政治活动家的道路。
——米兰·昆德拉《不朽》“米兰·昆德拉在《不朽》里,描写过人类的两种灵魂,一种是做加法的灵魂,要不断的表现自我,彰显自我,要与这个世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而另外一种人,他们则有一个做减法的灵魂,他们觉得跟这个世界没什么太大的关系,经常试图削弱甚至去除和人的关系。
”
——米兰·昆德拉《不朽》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活着》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降临。
——余华《活着》告诉你一个活着的世界,一个光与影交织的故事。
时代变迁,百姓沉浮,都自这微小的孔隙中渗透出来,中国民生的万象图。
——腾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