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天下有道》学生版3

《天下有道》学生版3
四、师生总结
第二次批阅:时间:评价: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二、合作探究
1、阅读选文1-5节,结合前面翻译内容,归纳文章内重要文言现象。
提示:
①文字通假:
②古今异义:
③词类活用:
④文言句式:
2、综合文章内容,思考:孔子跟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一类人的人物有什么不同?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如何评价这两种处世方式?
三、拓展训练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了解,说一说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限时训练答案 - 副本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限时训练答案 - 副本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限时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五风十雨....,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实现持久的增长。

②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③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

缠绵悱侧,才能一往情深;超旷空灵,才能羚羊挂角....。

④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找到真正适合的措施,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⑤即开型体育福利彩票投注点人头攒动,到晚上十点购买彩票的队伍仍然尾大不掉....。

⑥在电影《落叶归根》里,郭德纲因扮演劫匪操着一口河南腔,“很受伤”的河南人出.离愤怒...,要求郭德纲给个解释。

A.①③②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两档节目的相继播出,让文化节目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对象,这在文化学者看来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B.近年来,国人境外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被频频曝光,不仅对我国文明礼仪之邦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更干扰了正常的旅游秩序。

C.能否推动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密切双方在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的联系,是引导中澳关系能够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D.中方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主张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愿同美方就半岛问题保持沟通协调。

1.答案:B解析:①.“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

不能形容环境恶劣。

望文生义。

②“桑榆晚景”也作“桑榆暮景”,指照在桑树、榆树梢上的落日余晖,比喻人晚年的时光。

③"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讲的是传说中羚羊晚上睡觉时,为防止受到侵犯,以角悬树,脚不着地,有歹心者难以觅得其踪影。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后练习一、文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用法与“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之无道也久矣B.是鲁孔丘之徒与C.趋而辟之D.孔子过之2.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B.何以战 C.作《师说》以贻之 D.遇丈人,以杖荷蓧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而谁以易之 B.晨门曰:“奚自” C.何厌之有 D.子路宿于石门。

二、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4—7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杖荷蓧(背负) B.植其杖而芸(除草)C.行其义也(正义) D.明日,子路行以告(第二天)5.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子路拱而立②欲洁其身,而乱大伦③长幼之节,不可废也④道之不行,已知之矣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2)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三、课外拓展阅读下文,回答7—10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②。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学案答案

《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学案答案

《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学案答案导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填空:(1)鸟兽不可以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

《论语·微子》(2)孔子是“”,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则说:“四大圣人,在历史上具有无可伦比的深远影响。

”其中的四大圣人是指:、、孔子和。

(1)丘也不与易也(2)知其不可而为之(3)苏格拉底、佛陀、耶稣2.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是长沮、桀溺耦而耕 {桀通杰}是鲁孔丘与 {与通欤}而谁以易之 {而通尔}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辟通避}植其杖而芸 {芸通耘}使子路反见之 {反通返}(2)一词多义过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经过 ]②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③过犹不及 [超过]①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样 ]②是知津矣 [这个人 ]③是鲁孔丘之徒也 [动词“是”](3)古今异义丈人:今义为岳父,古义为老年男子的尊称。

明日:今义为明天,古义为第二天。

从而:今义为表顺承的连词,古义为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连词。

(4)词类活用耰而不辍(名词活用做动词)孔子下(名词活用做动词)④是谁之过与 [过错、过失 ]殆①今之从政者殆而 [危险 ]②农者殆则土地荒 [懒惰 ]③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 [近于 ]与①孔子下,欲与之言 [和]②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改革、变革 ]③是鲁孔丘之徒也 [语气词“欤” ]子路从而后 (名词活用做动词) 见其二子焉 (动词的使动用法) 欲洁其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重点句式君子之至于斯也 (定语后置) 而谁以易之 (宾语前置)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奚自 (宾语前置)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与其…岂若…”是固定结构)(二)课文梳理 1.将文中选段译成现代汉语。

(写在课本上即可。

) 【译文】(1)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

"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

古代先秦诸子散文高二学案 附答案

古代先秦诸子散文高二学案  附答案

班级:姓名:古代先秦诸子散文学案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自主学习篇——自主,新课标理念的精髓卡片摘录【作者作品】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

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背景剖析】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原有的政治规则和伦理道德逐渐被颠覆,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周王得不到重视。

孔子对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的礼仪,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秩序,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同时反对暴政,强调“仁者爱人”,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

所以他一方面教授各国弟子学习礼仪,一方面积极入世,希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真是踌躇满志。

他最初做中都宰,一年之后,升为司空,又升为大司寇。

先是用外交手段,收回了被齐国占领的鲁国的城池,后又诛杀了乱臣少正卯。

治理国家仅仅三个月,路不拾遗,四方之客都宾至如归。

齐国害怕孔子执政,会使鲁国强大,威胁自己,所以送了一些美女给鲁君,鲁君于是耽于享乐,不理朝政。

孔子见自己抱负难以施展,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宋、卫、陈、蔡、齐等国,开始了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常遭困厄,但都不受重用。

《第1课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课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文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见.(jiàn)其木铎.(duó)耰.(yōu)而不辍怃.(wǔ)然B.接舆.(yú) 凤兮.(xī)从政者殆.(tái)而为黍.(shǔ)C.可谏.(jiàn) 荷.(hè)蓧趋.(qù)而辟之止宿.(sù)D.奚.(xī) 食(sì)之长沮.(jù) 耦.(ǒu)而耕答案 D解析A项,见xiàn;B项,殆dài;C项,趋qū。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仪封人请见.见:拜见B.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丧:死亡C.来者犹.可追犹:还D.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趋:通“趣”,感兴趣答案 C解析A项,引见;B项,失去官位;D项,快步走。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天将以夫子为木铎B.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C.往者不可谏D.鸟兽不可与同群答案 B解析“辟”通“避”,躲避。

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植.其杖而芸B.止.子路宿C.长幼之节,不可废.也D.欲洁.其身答案 C解析 C 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废弃”。

A 、B 、D 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君子之至于斯也B .晨门曰:“奚自?”C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D .问于桀溺答案 C解析 C 项,判断句,A 、B 、D 三项都是倒装句。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B .是鲁孔丘之徒与C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D .今之从政者殆而 答案 A解析 A 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C 、D 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的。

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高中语文_《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1-3则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理解体会孔子的精神和主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咱们就开始学习《先秦诸子选读》。

那么什么叫先秦诸子呢?在这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春秋时期,学派开始出现,而且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二、出示学习目标1.疏通1-3则文意,掌握重点实虚词。

2.理解体会孔子的精神与主张。

三、朗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1.请同学阅读正文,参考注释,掌握如下字词。

长沮()桀溺()怃然()耰()辍()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封人:镇守边界的官。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无道:没有德政。

津:渡口。

易:改变。

谏:挽回。

趋:快步走。

四、结合注释会疏通每一节的内容学习第一则1.学生自主解决黑板上标红词语意思。

2.学生自主翻译然后展示翻译成果。

3.大声巩固第一则。

学习第二则1.同桌二人一人读一人翻译。

2.教师提问重点词语解释并补充点拨殆:①危险②大概③将近,几乎过:①探望,拜访②胜过,超过③经过,路过④犯错误⑤过失补充成语:无人问津凤鸣岐山3.学生齐读第二则课文巩固落实翻译。

学习第三则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五、赏析课文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积极入世;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背景插入: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

2、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

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这”。

如何看待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

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

言之成理即可。

六、拓展延伸孔子的担当主义和精神,也许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概括了,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人身上能体现出担当的精神?学生发散思维,举出名人事例,充实自己的写作材料。

《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学案答案

《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学案答案

《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学案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学案答案导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填空:(1)鸟兽不可以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

《论语·微子》(2)孔子是“”,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则说:“四大圣人,在历史上具有无可伦比的深远影响。

”其中的四大圣人是指:、、孔子和。

(1)丘也不与易也(2)知其不可而为之(3)苏格拉底、佛陀、耶稣2.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长沮、桀溺耦而耕 {桀通杰}是鲁孔丘与? {与通欤}而谁以易之 {而通尔}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辟通避}植其杖而芸 {芸通耘}使子路反见之 {反通返}(2)一词多义过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经过 ]②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③过犹不及 [超过]④是谁之过与 [过错、过失 ]殆①今之从政者殆而 [危险 ]②农者殆则土地荒 [懒惰 ]③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 [近于 ]与①孔子下,欲与之言 [和]②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改革、变革 ]③是鲁孔丘之徒也 [语气词“欤” ] 是①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这样 ]②是知津矣 [这个人 ]③是鲁孔丘之徒也 [动词“是”] (3)古今异义丈人:今义为岳父,古义为老年男子的尊称。

明日:今义为明天,古义为第二天。

从而:今义为表顺承的连词,古义为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连词。

(4)词类活用耰而不辍(名词活用做动词)孔子下(名词活用做动词)子路从而后(名词活用做动词)见其二子焉(动词的使动用法)欲洁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重点句式君子之至于斯也(定语后置)而谁以易之(宾语前置)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奚自(宾语前置)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与其…岂若…”是固定结构)(二)课文梳理1.将文中选段译成现代汉语。

(写在课本上即可。

_第1课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习题练习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_第1课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习题练习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学说第一单元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习题练习二(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线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B.君子之至于斯也C.子路从而后D.鸟兽不可与同群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谁以易之B.晨门曰:“奚自?”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D.子路宿于石门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B.明日,子路行以告C.子路从而后D.鸟兽不可与同群4.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天将以夫子为木铎B.何以战C.作《师说》以贻之D.遇丈人,以杖荷蓧二、语言表达5.某孔子学院对国外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其中“对儒家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这一项的统计结果如下图。

请仔细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

孝: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俭:过日子能省则省。

礼:对别人要以礼相待。

勤:辛勤的劳动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谦:遇到别人的夸奖要表现得谦虚。

面子观:孩子的成功就是给父母挣面子。

(1)请根据图表的所有统计信息,概括出结论,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

(2)针对孔子学院老师讲授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内容,请依据相关信息,给出两条合理建议。

6.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请对孔子的话作解读,要解读出一定的深度。

三、默写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在第二节中与之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表明了要立足于现实,面向未来,不能只纠缠于过去的得失。

(3)儒家提倡长幼之节,但更重视“君臣之伦”,第四节中与之相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含答案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背景扫描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单元导读本单元的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编《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材料均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学习这些文章,对于认知孔子思想、感悟现实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当仁,不让于师》主要阐述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如孔子如何对待弟子,弟子如何看待老师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谈的是孔子的生存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论述孔子“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持守;《有教无类》主要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则向我们阐明了孔子对于“学”这一概念的特殊认识。

(完整版)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含答案)

(完整版)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含答案)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一)主备老师: 高小梅 姓名: 班级: 组别:知识目标疏通课文大意,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

能力目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达标要求重点知识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预习案【自主学习】一、知人论世孔子名 ,字 ,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其思想以“ ”为核心,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为深远。

《 》是早期的语录体散文著作,篇幅短小,各篇之间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选文间之没有共同的主题。

二、预习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仪封人请见() 木铎( ) 长沮( ) 桀溺( ) 舆者( ) 耰而不辍()( ) 荷蓧丈人( ) 杀鸡为黍而食之() 检查展示三、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长沮、桀溺耦而耕 是鲁孔丘与? 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植其杖而芸使子路反见之深化选讲将文中前1、2选段译成现代汉语。

目标测试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仪封人请见 (2)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3)使子路问津焉。

(4)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5)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7)植其杖而芸 (8)杀鸡为黍而食之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二)主备老师: 高小梅 姓名: 班级: 组别:知识目标疏通课文大意,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

能力目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达标要求重点知识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外阅读及答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外阅读及答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外阅读及答案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欤?何其多能也!”子贡曰:“故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将者,且也。

不言已圣,言且圣者,以为孔子圣未就也。

夫圣若为贤矣,治行厉操,操行未立,则谓且贤。

今言且圣,圣可为之故也。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四十而不惑命.,六十而耳顺..。

”从知天命至耳顺,学就知明,成圣之验也。

未五十、六十之时,未能知天命、至耳顺也,则谓之“且”矣。

当子贡答太宰时,殆三十、四十之时也。

魏昭王问于田诎曰:“寡人在东宫之时,闻先生之议曰‘为圣易’,有之乎?”田诎对曰:“臣之所学也。

”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乎?”田诎曰:“未有功而知其圣者,尧之知舜也。

待其有功而后知圣者,市人之知舜也。

今诎未有功,而王问诎曰:‘若圣乎?’敢问王亦其尧乎?”夫圣可学为,故田诎谓之易。

如卓与人殊,禀天性而自然,焉可学?而为之安能成?田诎之言“为圣易”,未必能成;田诎之言为易,未必能是。

言“臣之所学”,盖其实也。

圣可学,为劳佚殊,故贤圣之号,仁智共之。

子贡问于孔子:“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

我学不厌,而教不倦。

”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由此言之,仁智之人,可谓圣矣。

孟子曰:“子夏、子游、子张得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骞、颜渊具体而微。

”六子在其世,皆有圣人之才,或颇有而不具,或备有而不明,然皆称圣人,圣人可勉成也。

孟子又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

可以仕则仕,可以已则已,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皆古之圣人也。

”又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之者,莫不兴起,非圣而若是乎?而况亲炙之乎?”夫伊尹、伯夷、柳下惠不及孔子,而孟子皆曰“圣人”者,贤圣同类,可以共一称也。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之》习题及答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之》习题及答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练习题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长沮()桀溺()耦而耕()怃然()耰()辍()荷蓧()食之()2、掌握下列通假字。

从辟人之士()通()仪封人请见()通()桀溺()通()而谁以易之()通()植其杖而芸()通()使子路反见之()通()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使子路问津焉(渡口)B. 趋而辟之(快步走)C.杀鸡为黍而食之(吃)D.见其二子焉(介绍,引见)4、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A.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B.是鲁孔丘之徒与 C.趋而辟之D.孔子过之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A.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B.子路宿于石门 C.夫执舆者为谁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摄乎大国之间③为国以礼④二三子以我为隐乎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课内阅读)阅读“长沮、桀溺耦而耕”一章,完成7~11题。

7、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长沮、桀溺耦而耕B.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 耰而不辍D.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8、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跟谁去变革它呢?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避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C.鸟兽不可与同群。

——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

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先长沮、后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10、上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不要超过15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学案答案导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填空:(1)鸟兽不可以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

《论语·微子》(2)孔子是“”,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则说:“四大圣人,在历史上具有无可伦比的深远影响。

”其中的四大圣人是指:、、孔子和。

(1)丘也不与易也(2)知其不可而为之(3)苏格拉底、佛陀、耶稣2.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长沮、桀溺耦而耕{桀通杰}是鲁孔丘与?{与通欤}而谁以易之{而通尔}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植其杖而芸{芸通耘}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2)一词多义过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经过]②无乃尔是过与?[责备]③过犹不及[超过]④是谁之过与[过错、过失]殆①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②农者殆则土地荒[懒惰]③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近于]与①孔子下,欲与之言[和]②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改革、变革]③是鲁孔丘之徒也[语气词“欤”] 是①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样]②是知津矣[这个人]③是鲁孔丘之徒也[动词“是”](3)古今异义丈人:今义为岳父,古义为老年男子的尊称。

明日:今义为明天,古义为第二天。

从而:今义为表顺承的连词,古义为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连词。

(4)词类活用耰而不辍(名词活用做动词)孔子下(名词活用做动词)子路从而后(名词活用做动词)见其二子焉(动词的使动用法)欲洁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重点句式君子之至于斯也(定语后置)而谁以易之(宾语前置)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奚自(宾语前置)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与其…岂若…”是固定结构)(二)课文梳理1.将文中选段译成现代汉语。

(写在课本上即可。

)【译文】(1)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

"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

"(2)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

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是鲁国孔丘吗?"是。

"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

"子路再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

"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

"坏人坏事象洪水一样泛滥,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避人的人,哪里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

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

"(3)楚国的狂人接舆唱歌路过孔子车旁,说:"凤啊!凤啊!你怎么这样倒霉?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

算了!算了!现在的执政者很危险!"孔子下车,想同他说话。

他赶快避开了,孔子没能与他交谈。

(4)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挑着农具。

子路问:"您见到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完,就扶着拐杖除草。

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

老人留子路过夜,杀鸡煮饭给子路吃,又让两个儿子跟子路相见。

第二天,子路告辞,赶上孔子一行,把情况向孔子做了汇报。

孔子说:"是隐士。

"让子路返回去见老人,到了他家,他已出门了。

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

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能抛弃呢?想洁身自好,却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大伦。

君子做官,只是履行人臣的义务,至于天下太平的理想,早就知道行不通了。

"(5)子路在石门睡觉,看门的说:"哪来?"子路答:"从孔子那里来。

"问:"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三)思考探究1.读第二小节(长沮、桀溺耦而耕),回答:孔子是怎样理解桀溺所言之“津”的?孔子的回答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处世态度?你赞同吗?①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之“津”,与道家的主张不同。

②孔子怃然,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道。

③应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做人的大道理,我们也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做事情时应该艰苦努力,有一点锲而不舍的精神。

2.读第三小节(楚狂接舆),回答:从楚狂接舆的歌词中可看出接舆对孔子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待此时的行为的呢?参考:接舆把孔子比作凤鸟,对孔子四处奔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力量而执著追求的行为进行了讽刺。

认为过去的理想已不能实现,当着眼以后,退而修身,保持自身的德行。

歌词里既包含有对孔子的敬仰,又含有对孔子的惋惜。

孔子为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而努力,周游列国、执著不易,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具体做法不敢苟同,要因时因地因世而异。

3.读第四小节(子路从而后),回答: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

如何看这一待这一问题?参考: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

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

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

即认为,隐居山林避世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

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反映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

4、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避世之人。

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六.达标训练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仪封人请见(2)二三子何患于丧乎(3)使子路问津焉。

(4)滔滔者天下皆是也(5)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7)植其杖而芸(8)杀鸡为黍而食之(1)引见(2)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3)渡口(4)这样(5)改变(6)匡正,挽回(7)除草(8)拿东西给人吃。

2.翻译下列句子(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3)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

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

3.有人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决定了他的理想不可能得到实现,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之”,最终他只能是一个孤独者,一个理想主义者。

你是怎么认识的?思路点拨:一要注意分析人物的思想,二要注意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分析。

孔子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处于一个“礼乐崩坏”天下大乱的时代。

面对皇室的衰落,诸侯的割据混战,人民遭受巨大的创伤和痛苦,这位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的青年人深感困惑。

怎样才能挽大厦与将倾,救百姓与水火呢?孔子对当时的社会形态作了深入的思考。

他以济世爱民为己任,形成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一整套儒学理论体系,力图通过“忠君尊王”,实现“圣君、贤臣、良民”,和谐一致的“天下大同”的理想。

就当时而言,孔子站在了中华民族的前面,因为如果他的一整套理论能够谨行不已的话,中国无疑将结束战乱,实现治世,人民将从此永享太平。

但当时的形势是:人人拥兵自立,或者就是垂帘听政,成为一国政治的真正把持者。

各个国家为了百姓和土地,杀伐扰攘战火不熄。

失去了武力便失去了继续生存是权力。

从这个角度上看,孔子的思想又是多么的吹落不堪。

因为在一个只相信武力的时代里,呐喊和呼吁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虽然它有时还可以一些零碎的呼应。

然而这种呼应相对于战马的长鸣声、金戈的相交声、统治者胜利后那狰狞的笑声,太过微弱渺小了。

因此,即便孔子发出了“知其不可为而之”的浩叹,我们还是将其列为“理想主义者”。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在“理想主义者”前面加上“伟大”二字。

“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在“斯文”与客观环境出现巨大矛盾之际,在政治、经济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的时代,仍然坚信理想能够实现。

4.“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

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日前在探讨如何“贩卖”中国文化时,语出惊人,引起了轩然大波,到底谁才能代表中国文化呢?观点一:推崇章子怡为中国文化代言人。

理由一美女做形象代言,天经地义。

章子怡已经连续两年入选“全球最美丽的50人”之一,可见她的美已经是中西通杀。

理由二西方人最关注的中国人舍她其谁?胡锦涛主席访美,章子怡受邀参加美国白宫组织的欢迎仪式,受到了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而最近,她又名列十大好莱坞新势力人物。

理由三章子怡是中国的青年领袖,名至实归。

2005年,《南方人物周刊》评选的“中国十大青年领袖”中,章子怡就名列其中。

这次评选青年领袖的标准为:年龄在35岁左右,在各自的行业上能代表中国形象,向世界输出中国的声音。

可见,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代表,章子怡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理由四:孔子的学说不会过时,孔子的精神不会过时,但是新时代新篇章,代言人也要能代表中国的的时代特征。

观点一:孔子更适合做中国文化代言人理由一:孔子用不过时孔子所创造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孔子这一形象本身就是中国文化。

孔子只有一个,章子怡却可以有千万个。

孔子可以流传几千年,章子怡能吗?理由二: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中国,自古以来推崇儒家文化,推广儒家之经典,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汉武帝尊儒,唐太宗用儒。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无孔不入”试问,孔子不能代言中国文化,还有谁能?理由三:从社会的长远来看,孔子的影响要远远高于张子怡,更能代表中国,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章只不过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一个结合点而已。

第三方观点:A: 都不能中国,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明的积累,不是任何一个人所能够代表的,每一个时代产生的人物,都是时代发展所造就出来的,反过来这个人物又是时代的标志。

孔子,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折时期的一个人物,他的出现是实事所造就,他的言论从社会的基本上升到理论层次,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

学而识习之,正是有这个才有了当代的章子怡。

章子怡,也只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B:都能:章子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世人是有目共睹的,孔子的影响力也是我们能看到的。

我以为,在中国文化的传播方面,章子怡和孔子都是同样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