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生物学理论整理.ppt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05:生物学流派

人格心理学05:生物学流派
人袭击 愤怒—维护自己的权威、战胜敌人 焦虑—害怕社会排斥
进化人格心理学
❖ 性别差异与进化
不同性别的择偶偏好
33个国家的1万多名被试(分为37个样本组)的择偶偏好 男性比女性更强调未来配偶的生理吸引力和相对年轻(37/37);而女性 比男性更看重未来配偶的经济能力(36/37),并且更看重未来伴侣成就 动机和勤奋等特征(29/37)。
超级 因素
特质
习惯 行为
社交性
外向
刺激寻求
冲动性
三个超级因素:PEN
精神质 Psychoticism 外向性 Extraversion 神经质 Neuroticism
N:神经质
❖ 情绪稳定性,又称神经质。 ❖ 正常、平静、镇定——紧张不安,易患神经
症 ❖ 高分并不等于是神经症,代表可能易患神经
女性原始意象(anima) 男性原始意象(animus)
艾森克的生平
艾森克(Hans J. Eysenck,1916—1997) 生于德国一个望族之家,1934年为逃离纳粹离开德 国。在伦敦大学完成自己的理学博士学位,并在那 里度过了大部分的职业生涯,出版了79部著作和 1000余篇杂志论文。
“知识界的斗士”——挑战心理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特别指责了精神分析法;指出个体在智力方面的差 异大部分来自遗传;认为吸烟导致各种健康问题的 结果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严重。
生物学流派
荣格的生物学倾向
集体无意识
无意识领域中包含的所有人共同拥有的祖先在漫长演化过程中 世代积累的思想、意向、精神特征,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存
原始意象(原型)
人们头脑中生而有之的以特定方式理解世界、对外界进行反 应的初始意象,指人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 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 世界和作出反应。

生物学理论

生物学理论
• 第二是与年轻有关的一些生理特点,如光滑的皮肤、苗条的 身材、浓密的头发、丰满的嘴唇等。其中腰—臀比是一个特
殊的线索(Singh,1993)。腰围与臀围差异大即低腰—臀 比,差异小即高腰—臀比。当不考虑脂肪总量时,低腰—臀比 的女性更具吸引力。从进化的观点来看,低的腰—臀比意
味着健康、生殖力、没有怀孕,较高的腰—臀比则酷似怀孕。 迷恋一个与别的男人怀孕的女性是有风险的:立即有自己后代 的可能性低,同时会引起别的男人的嫉妒。
• 年龄较大,可依靠,能挣钱,有抱负,事业 心强(Buss & Barnes,1986)。
• 对女大学生的一项研究(Sadalla et al., 1987)显示,在交往中支配性男性比温顺性 男性更具吸引力。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十分。
性态度
• 如果允许的话,你希望在下个月拥有几个性 伴侣?下一年呢?你的一生呢?被试是未婚 大学生,其中,女性表示希望在下一个月有 1个性伴侣,在一生中可以有4~5个;而男 性表示,在下一个月里最好有2个性伴侣, 下一年最好有8个,而在一生中男性可以接 受18个性伴侣。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十分。
• 在收养研究中,父母与其亲生孩子(被他人收养)在 外向性上的相关仅为.16,在神经质上的相关为.13。 以这些相关为基础的遗传率估计在外向性上大约是 32%,神经质大约是15%。
• 收养关系(通常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个体)间的相关则
很低,例如,父母与其养子间在外向性上的相关是.01, 在神经质上的相关是.05。
基本观点
●人格由生理因素决定。 ●生理因素包括:生理、遗传、进化。 ●生理、遗传、进化是相互联系。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十分。
生理因素

十二人格 PPT课件.ppt

十二人格 PPT课件.ppt

殊方面去研究它。
(1)现代心理学: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及 一切环境中事物适应时所显示的异于别人的 性格;个体的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 用下,又组建发展的心理特征所构成;而其 心理特征表现于行为时,则具有相当的统合 性与持久性。
(2)心理与生活:一系列复杂的具有跨时间、 跨情景特点的,对个体特征性行为模式(内 隐外显)有影响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4、五因素模型
塔佩斯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 量进行了分析,提出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 或情绪稳定性。
5、七因素
特里根用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七个因素。正 情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可靠 性、宜人性、因袭性。
二、类型
1、单一类型 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有某一特殊人
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L.E.Sheldon)等 人则对克瑞奇米尔的理论作了改进。他们 把个体按其生理特征分为胖、中、瘦三大 类,相应将人分成三种类型:消化系统、 内脏器官较发达、肥胖的人,属于内胚叶 型,其气质特点为行为随和、反应迟缓、 从容不迫、好社交;骨骼、肌肉和结缔组 织较发达、健壮的人,属于外胚叶型人, 其气质特点为大胆坦率、精力充沛、冒险、 冲动、好斗;神经系统、皮肤组织较发达, 骨骼细长的人,属于中胚叶型,其内心活 动丰富、谨慎、灵敏、思维周密、不善社 交、喜独处、工作热心负责。
在最新的精神疾病制诊断分类中,称此 为”解离性认同疾 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此 种患者会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我认 同和性格状态,各对环境及自体有某种 的知觉、关系、想法,各不相同,而存 在患者不同时间的表现,而且可以一再 完全地控制此患者的行为,而一些属于 别性格的重要个人资料就不会记起来。

人格的生物学范型

人格的生物学范型

个人潜意识
• 定义:由曾经被意识而后被压抑的经验和开始 时不够生动不能产生意识印象的经验组成。其 主要特点是以情结表现出来。(与前意识类似)
• 情结:一组互相关联富于情绪色彩的经验,关 于特定情绪色彩的收到干扰的观念丛,受个体 高度重视,存在于个人无意识之中,占用人大 量心理能量,阻碍心理的一般发展,使人行为 失调。
• 词汇联相——情结 • 梦的分析——集体无意识 • 神学、哲学、神话、文学、诗歌分析
(集体无意识) • 未来目标分析
评价
• 优点:人格理论中许多概念和方法的摇 篮(内外倾、自我实现、词汇联想); 重视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对人生的影响。
• 缺点:学说象其人一样离奇古怪,神密 莫测,令人难以理解。
问题:为什么把荣格的理论划入了人格的生物学论流派?
5、你是一个健谈的人吗? 6、你曾经无缘无故地觉得自己“可怜”吗? 7、你曾经有过贪心使自己多得份外的物质利益吗? 8、晚上你是否小心地把门锁好? 9、你认为自己活泼吗? 10、当你看到小孩(或动物)受折磨时是否感到难受?

“今天,破坏性力量的爆发已经发生了,人的精神因此而痛苦。
正因为如此,病人们迫使心理治疗医生扮演牧师的角色,期望并要求 他把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些心理治疗医生
必须思考那些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属于神学家的问题。”(P295)
人格结构理论
• 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个体能够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人格发展理论
• 阶段划分:童年期(出生——青春期);成人 早期(青春期——40岁);中年期(40岁以 后,决定生活的意义);老年期(无意识:回 忆过去,展望来世)。
• 发展方向:前进(理解、和谐、智慧)、倒退 (精神能量从外部回到无意识)。

人格ppt课件

人格ppt课件


21
人格动力学 • 不同水平的意识
① 意识层面:一个人能 够意识到的思维、知 觉和行为的成因。
② 前意识层:来容纳那些 容易通达、有可能进 入意识的想法、欲望 和记忆的空间。
③ 无意识成包含所有你 无法意识到得想法、 欲望、记忆和行为。
22
• 本我:我想马上得到她 • 超我:不许有这种邪念 • 自我:不要胡来,但我可以有一个追求计划
• 敌意的 • 诚实的 • 勤奋的
4
自我概念:对自己的人格特质的知觉。
包括所有有关“你是谁”的观念、知觉、体验和 感觉,是对自身人格的描画。(Swann etc. ,2007)
5
人格理论:对个体人格结构和功能的假设性说明。
① 理解人格的结构、起源以及与此有关的特点 ② 根据对人格的理解预测行为和生活事件
☻勇气:勇敢,坚持,毅力,生命活力 ☻人道主义精神:有爱心,仁慈,有社交能力 ☻公正:承担公民的义务,公平,有领导能力 ☻节制:宽容,谦卑,自我控制 ☻卓越:欣赏美和优秀的人与事物,感恩,希望,幽
默,有灵性
• 与生活满意度关联最大的人格特质 Park、 Peterson & Seligman,2004,:
☻ 潜伏期:6岁-青春期
☻ 生殖器:
☻ 批判性评价
① 第一次指出人的早期经历对人格的影响
② 明确提出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③ 人格发展过程可按阶段划分
25
弗洛伊德的后继者
☻ 阿德勒:摒弃,追求卓越,克服自卑感
☻ 霍妮:接受大部分, 互动方式:接近、远离、对抗
☻ 荣格:人格面具,表现给其他人看的“公开的自我” 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阿玛尼、 阿尼姆斯 《回忆、梦和反思》

人格心理学第七章人格的生物学流派

人格心理学第七章人格的生物学流派

第七章生物学流派的人格理论(人格的生物遗传学基础)一.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二.气质与人格三.进化论的人格心理学思想四.生物学流派的实证研究五.贡献与批判一.汉斯·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一)人格维度:三个超级特质(二)人格结构:等级模型(三)人格的生物学基础:三个论据汉斯·艾森克(Hans J. Eysenck)1916—1997英国人格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的生平1916 年生于德国一个望族之家。

1940于伦敦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二战期间在一个急救医院工作 ,战后他重返伦敦大学任教。

精神病学院心理系主任,兼职于伯利恒皇家医院1983年退休后仍从事心理学方面的写作,直到1997年9月4日逝世。

出版了 79 部著作和 1000 余篇杂志论文。

“知识界的斗士”。

一.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一)人格维度:二个超级特质艾森克接受了古希腊、罗马学者气质类型说。

区分出了人格结构的两个维度:(1)内倾与外倾;(2)稳定与不稳定(即神经质)维度。

两个维度出现四种类型:稳定内倾型、稳定外倾型、不稳定内倾型与不稳定外倾型。

(如图)(一)人格维度:三个超级特质艾森克经过多年研究,把所有特质归结为三个基本的人格维度。

命名为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超级特质(1)内外倾外倾:开朗的冲动的爱交际喜欢聚会冒险粗心;内倾:安静的不与人交往的内省的冷淡喜欢有秩序的生活与工作;(2)神经质高分:情感波动大焦虑易激动沮丧低分:情感反应平稳温和易自我控制(3)精神质高分:固执攻击性冷酷缺乏同情心自我中心低分:温和柔弱富有同情心缺少攻击性。

(二)人格结构:等级模型艾森克把人格因素分成可以按等级排列的不同单元(见图)。

特定性反应水平习惯化的反应水平特质水平超级特质水平(三)人格的生物学基础艾森克(1990)在阐明人格的个体差异基于生物基础时给出了三个论据。

人格的生物学基础-论据1人格的生物学基础-论据2第二,人格维度跨文化研究的一致性。

人格心理学ppt课件

人格心理学ppt课件
人格特点
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独特性
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一无二的。
稳定性
人格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统合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 致性。
功能性
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 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人格心理学研究对象及方法
01
巴甫洛夫提出的理论,强调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
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02
斯金纳提出的理论,关注行为后果对行为的影响,以及强化和
惩罚的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
03
班杜拉提出的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认知流派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提出的理论,关注人的认知元素之间的不一致和冲突, 以及减少失调的策略。
信息加工理论
关注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对人格 的影响。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
米歇尔和肖特提出的理论,强调认知、情感和行为在人格中的相互 作用。
人本主义流派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提出人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需求的层次结构。
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
强调人的自我概念和主观经验,以及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人格发展 的影响。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A
通过本次课程,我对人格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在人格特质和类型方面。我认 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特点,需要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差异。
学员B
学习人格心理学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压 力。同时,我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将更加注重自我成长和发展。

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精品PPT课件

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精品PPT课件
所以人格发展也是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向前发展
(一)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基本观点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危机: 一种是横的危机,即个人在每一阶段的发展任务, 是否可以因在两种对立的特性之间获得平衡而顺利 地向下一阶段发展; 另一种是纵的危机,即个人的整个发展是否能在自 我同一性的作用下导致最终的完满解决。
6.成年初期(18―25岁):亲密-孤独
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 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 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 合一体。
7.成年中期(25―50岁):繁衍-停滞
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 同一性时期,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 他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四)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的教育意义
➢ 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发展的重要作 用。
➢ 提出了各个阶段的具体发展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帮助受教育者顺利发展。
(五)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的不足
➢过分强调本能,忽视高级心理过程在发展中的作用。 ➢心理任务与危机跟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 ➢没有解释个体如何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缺 乏实证支持。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液学说
• 胆汁质 • 多血质 • 粘液质 • 抑郁质
面相学
颅相学说
体型说
• Kretschmer • Sheldon
近代主要理论
• 1、高级神经 类型学说
• Pavlov
• 发展成现代气质 类型学说
现代主要理论
•1、Eysenck的人格理论
• 采用因素分析,提出人格的三个特
质: • 内外倾 • 神经质 • 精神质
观点解释这些不同。
人格的遗传学研究
• 高尔顿:家谱法 • 行为遗传学 • 分子遗传学

人格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 古代:四根说、体液学说、颅相学、面相 学
• 近代:体型说、神经系统类型学说 • 现代:神经结构基础:艾森克人格理论、
格雷的强化敏感性学说、戴维森的大脑不 对称学说 • 神经化学基础:泽克曼和克隆林格等。
实验范式
现代主要理论
• 3、Davidson的大脑不对称理 论
• 每个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并不均衡,这种 大脑结构的不均衡和不对称性反映了个体 的情绪反应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 人格的差异。
现代主要理论
• 4、Zuckerman的人格心理生物理 论
• 影响人格的最基本的生理机制是激素和 神经递质.如性激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 素等
• 3)行为抑制系统与神经质呈中度相关(r=0.53,P<0.01), 行为激活-驱力与外向性呈中度相关(r=0.30,P<0.01);特 质焦虑与行为抑制系统呈中度相关(r=0.35,P<0.01),与 行为激活系统三个维度无显著相关。显示量表有较好的 聚合和区分效度。
• 4)四个因素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59、0.72、0.66 和0.55。
现代主要理论
• 5、Cloninger神经递质三维度 理论
• 强调神经递质与人格的关系 • 多巴胺 • 血清素 • 去甲肾上腺素
• 人格的进化学研究 • 人格的遗传学研究 • 人格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人格的进化心理学研究
• 人格的差异有适应社会的作用,其目 的是为了促进繁殖和基因的变异,或 者占领某些有利资源。
问题:
• 1、为什么我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有些恐 惧?
• 2、进化观点如何解ຫໍສະໝຸດ 抑郁? • 3、男女在择偶时有何不同?从进化论
现代主要理论
• 2、Gray的敏感性增强理论
• 发展Eysenck的理论.认为人格的生理基础 在于大脑内两大系统:
• 行为激活系统 (behavioral activation system,BAS)
• 行为抑制系统 (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BIS)
• 共24题,四级计分,分四个因素:行为抑 制系统、行为激活-奖赏反应、行为激活-驱 力、行为激活-愉悦追求。
中文版修订
• 采用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2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 1)项目分析显示,除题项1和18,其余题目的鉴别度均符合 心理测量学要求。
• 2)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显示四因素结构 更为合理。
Carver和White的自我评估量表
• Carver, C. S., & White, T. L. (1994). Behavioral inhibition, behavioral activation, and affective responses to impending reward and punishment: The BIS/BAS scal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319333.
行为抑制/激活系统与心理病理
• BIS/BAS是一种神经心理框架,运用 BIS/BAS于正常和变态人群,理解他们的 动机和人格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因此将 BIS/BAS应用于不同情绪行为问题或心理 病理的成因探讨上,已成为当前临床心理 研究的一个新的趋势。

当前认为
• BIS/BAS活动水平异常与心理病理有关。
青少年抑郁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 关系
• 采用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问卷、Beck抑郁问 卷和Zung氏抑郁自评问卷进行测评。
• 结果:(1)抑郁症组和抑郁情绪组的行为抑制系 统得分均高于无抑郁组,而行为激活系统的 奖赏反应和驱力得分均低于无抑郁组;
• (2)抑郁症组抑郁得分与行为抑制/激活系 统呈不同程度的相关
人格的生物学理论
心理学系 李彦章
基本观点
• 人格的发生发展有其生物学基础,生 物差异形成行为差异,从而导致人格 的差异。
• 生物基础是由人的遗传控制的,而遗 传则又是人类进化的产物。
当前概况
• 从生物学角度研究人格古已有之。 • 近代一度陷入困境 • 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成为研究热点
基本研究领域

评估方法
• 实验法 • 生理学方法 • 测验法:用得最多
现多结合使用
测验法
• Wilson(1989)量表 • Carver和White(1994)编制的BIS/BAS量
表 • Torrubia,Avila,Molto和Caseras(2001)编制
的奖惩敏感性量表(the Sensitivity to Punishment and Sensitivity to Reward Questionnaire,SPSRQ)。
研究发现:
• BIS水平高:焦虑、情感适应困难。
• BAS水平高:多动、冲动、物质滥用、品 行障碍、反社会行为等
王萍的研究
BIS、BAS与抑郁的关系
• 大多数研究:抑郁患者的BAS活动水平较低。 • 少数研究结果不一致,如有人认为BAS活动
水平与抑郁并无相关。另有研究发现,抑 郁患者除BAS活动水平较低外,BIS则表现 出较高的活动水平。
• 优点:BIS、BAS结构能清楚地与Gray的术 语结合。
• 缺点:BIS、BAS的意义不甚清楚,尤其是 BIS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甚清楚。
奖惩敏感性量表
• Torrubia及其同事(2001)依照Gray的理 论,编制了奖惩敏感性量表(SPSRQ), SPSRQ一共有48个题目,以“是”、“否” 作答。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对惩罚的敏 感性或BIS和对奖赏的敏感性或BAS,各有 24个题项。
后续研究
• 纵向研究 • 对单纯抑郁组、焦虑抑郁共病组和无抑
郁控制组进行追踪,在6-8个月后再次进行 BIS/BAS的评估,考察BIS、BAS对抑郁的 预测作用,探讨BAS是否可以成为青少年抑 郁的“特质性”标志。
后续研究
• 脑电研究——青少年抑郁的事件相关电位 (ERP)研究
• 把单纯抑郁组、抑郁康复组、抑郁复发 组和无抑郁控制组三组被试置于一冲突实 验情境下,并同时记录其脑电波形和BAS得 分,考察四组被试在冲突情境下的脑波特 征,进一步确定BAS功能活动与青少年抑郁 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