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大家知道红墨水与蓝墨水混合后的颜色是什么吗?品红色混合后能否再将这两种墨水分开?不能因此,人们曾认为生物的遗传也是这样,双亲的遗传物质混合后,子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这种观点称为融合遗传。
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孟德尔大胆质疑:生物的遗传真是这样的吗?然后介绍孟德尔的生平简介(二)孟德尔为什么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1.豌豆适于杂交实验的生物学特征(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2)豌豆还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因此,豌豆是理想的遗传实验材料。
2、基本概念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等特征。
比如:肤色,血型,高度,脸型等。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注意:不同种的生物性状是不可以比较相对性状的(举例)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也不能做比较(举例)。
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父本(♂):指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母本(♀):指异花传粉时接受花粉的植株遗传图谱中的符号:(三)杂交实验的过程:介绍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孟德尔开展实验,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豌豆有很多相对性状,如,茎的高度有高茎和矮茎,(呈现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图)。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学设计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总结“分离定律”五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理解)(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理解)(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理解)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目标(1)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学科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培养学生认识遗传学基本理念。
(2)理性思维:通过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认知,认同遗传学第一定律,并且学会应用。
(3)科学探究:尝试讨论通过杂交实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并预测结果结论,进行交流和整理。
解析:本节课的教学上将一改过去直接把孟德尔分离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追寻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假说——演绎法”。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一生物下学期教学案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课时)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姓名【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优点。
2、知道几个遗传学的概念:①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去雄②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③亲本(父本、母本)、子一代、子二代④杂交⑤遗传因子、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⑥纯合子、杂合子⑦配子3、知道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设计过程,明确实验结果。
4、能清楚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方法,明确假说的几个重要内容。
5、学会书写遗传图解,会分析遗传图解,会利用遗传图解解决具体问题。
二、能力目标1、培养自学能力。
2、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学习。
2、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培养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预习导学】问题探究一、孟德尔选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一)自主探究:阅读图1—1解释,什么是自花传粉?阅读图1—2解释,什么是异花传粉?什么叫父本?什么叫母本?阅读P3第1 自然段,识记什么叫相对性状?。
(二)结论(1)豌豆是严格的、植物,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
(2)豌豆具有的相对性状(如高茎与;圆粒与;黄色与),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
(3)豌豆花大,也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2、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1)去雄:除去花的全部雄蕊(2)套袋(3)(4)。
问题探究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阅读P3,填写1、F1表现为。
2、显性性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隐性性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性状分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设计背景授课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个课时完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第二课时完成“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以及“分离定律”。
本节课是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
在本节课前,已制作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并让学生课外收集关于“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资料。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有关遗传方面的知识,有很多名词需要解释,因此在本节课上学生除了掌握孟德尔分离定律,还应掌握杂交、自交等生物名词。
(二)教学设计思想高中新课改是当今教育大势所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放在了首位。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上将一改过去直接把孟德尔分离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追寻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
其顺序是: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归纳总结分离定律(总结规律)。
这样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内容上也便于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际中领悟孟德尔的科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孟德尔的探究过程以问题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分析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课前已让学生收集关于孟德尔的资料,我也制作了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
考虑到本地区实际情况,可能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收集到相关资料,因此课前提出一些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的问题,便于学生查找。
问题如下:(1)孟德尔的生平。
(2)孟德尔杂交实验所选材料与实验的成功有关吗?(3)在孟德尔之前也有许多人做过杂交实验,为什么他们没有得出定律呢?2.走近孟德尔首先请几位同学对课前收集的有关孟德尔的生平事迹作个介绍,让学生走近这位科学伟人。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案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预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把握材料的选择对实验成功的影响。
2、初步了解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3、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2)模拟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3)分离定律的内容。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数据的分析。
(2)测交实验的作用。
【新课导入】引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自己长的像父母,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提问:1、生物体各种特征的遗传到底受什么控制呢?2、遗传因子是如何发现的呢?引入本章课题: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新课讲解】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成功的原因:①豌豆属于两性花,自花传粉,所以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是纯种,结果可靠②豌豆有很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例如书中P3的图1-2就清楚的展示出了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示意图③相对性状的概念: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花的颜色等)2.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①把高茎豌豆的花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叫做去雄,然后套上纸袋等待成熟 ②采集矮茎豌豆花的花粉③将采集到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提问:1.为什么要进行两次套袋呢?2.为什么选用的是未成熟的豌豆花呢?讨论并回答:1.进行两次套袋是为了防止豌豆花的雌蕊接受其他的花粉,影响实验结果2.选用未成熟的花,目的是避免自花传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观察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子一代全是高茎(无论正反交)?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孟德尔把F 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孟德尔通过对F 2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发现在所得的1064株F 2植株中,高茎787株,矮茎277株,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尝试提出假说解释现象,并能预测测交实验结果。
2.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完整分析,能够概括出假说一演绎法的一般流程。
3.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完整分析,能够概括出研究性状遗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能够阐明分离定律的内容,并与能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思路】本节内容基本概念多,思维难度大,还有一个模拟分离比的实践活动需要开展,故考虑分两个课时进行,将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作为第1个课时的主要内容,内容相对也比较完整,其中重点突破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第2课时开展模拟分离的实践活动, 体验假说的正确性,进而引导学生设计测交实验,验证假说,最后归纳总结规律。
第1课时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2课时【实施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子为DD 和dd 的豌豆,那么大家 想一想,杂合子Fl 在形成配子 时,组成其的遗传因子能否全部 带入配子中?【引导推理】引导学生根据豌豆 须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 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个 体这一事实进行推理。
【提问】:Fl 的配子通过什么方式的组合,才有可能在F2中出 现DD: Dd: dd= 1:2:1的结果?引 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可能的 组合方式(①随机结合;②D 和 D 结合、d 和d 结合)【引导总结】引导学生共同总结 基于事实得出的结论。
说明纯合 子和杂合子的概念。
【展示】展示孟德尔的四点假 说。
引导学生完成遗传图解,规 范遗传图解的绘制。
基于教师提供的事实得出: 在形成配子的时候只有D 和d 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 然后同时与含有D 或d 的 配子结合,才能产生DD 和 dd 这样的遗传因子组成。
通过演绎法推出按每一种 配子结合的方式,写出F2 可能出现的遗传因子组成, 自主总结并得出形成配子 时,遗传因子分开,分别进 入不同配子中,雌雄配子随 机结合。
高中生物-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完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第二课时完成“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以及“分离定律”。
本节课是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之后,进一步探讨遗传规律的开篇,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遗传的分离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打下了基础。
本节内容以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为线索,逐步介绍了豌豆杂交试验过程、孟德尔的遗传假设、测交实验的验证,最终得出分离规律的实质二、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合作性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是个体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三、设计理念1.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以教师的组织和辅导为辅。
2.自主思考与协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手段3.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能力目标: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五、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3.运用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来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教学七、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2、引导发现法3、讨论法4、习题巩固法。
新课程改革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改变——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不再是“老师告诉了我什么”,而是“我发现了什么”。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二册[人教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二、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二、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学见议1.本节内容中概念较多,注意区别和归纳。
2.根据“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大胆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把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演变为学生的思维分析的过程。
3.将模拟实验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机结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亲身活动中,探讨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结合与遗传结果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打基础。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引导法等。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导入]直接通过对遗传学家孟德尔的介绍导入本节内容。
[新课]一、杂交实验基础知识1.实验材料——豌豆提出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自花传粉、闭花传粉◇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性状易于区分2.杂交实验方法课件演示豌豆进行人工传粉的方法,并强调以下两点:◇步骤:去雄——套袋——授粉——套袋——……◇开花前(花未成熟时)进行去雄,花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3.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提出相对性状的概念,并举例:双眼皮和单眼皮,姆指弯曲和不弯曲。
图示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强调相对性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种皮的灰色和豆荚的黄色不是一对相对性状)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现象课件演示,说明以下几点:◇亲本(用P表示)为高茎和矮茎,其中高茎作为母本(用♀表示),矮茎作为父本(用♂表示),杂交(用×表示)◇子一代(用F1表示)全为高茎,子二代(用F2表示)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3:1。
教案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学习目标导引】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3、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要点提炼】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不同品种的豌豆之间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为了便于分析,孟德尔首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进行研究。
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F1)全部为高茎豌豆。
F1自交,结果在子二代(F2)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其比例为3∶1。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的假设: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设计了测交试验。
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4、分离定律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后人把它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即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基本概念自花传粉(自交)、异花传粉、父本(♂)、母本(♀)、去雄、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子、杂合子、测交。
【典型例题解析】例1两个杂合子黄色子粒的豌豆进行杂交,产生120粒种子,理论推算纯合子黄色豌豆种子的数目为()(A)30粒(B)60粒(C)90粒(D)120粒解析两亲本为杂合子黄色子粒,说明黄色为显性性状,其遗传因子组成都为Aa(设黄色由A控制),两亲本杂交后遗传因子的组合方式有AA、Aa、aa三种,比例为1∶2∶1,其中纯合子黄色豌豆(AA)占后代个体总数的1/4,1/4×120=30粒。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参考教学设计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总结“分离定律”五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理解)(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理解)(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理解)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采用“问题渐进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展开思考和讨论,尝试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提出假说,并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在体验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也成功分析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相对性状、显隐性性状分离概念、说出假说演绎法内容步骤理解分离定律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概括说出实验过程和内容,并且尝试自主设计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孟德尔实验研究的学习,树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
(2)树立创新的思想意识,追求新知。
重难点1.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分离定律的内容。
2.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看P2的问题探讨[学生]阅读后各抒己见,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白色;还有的认为是红白夹杂的花斑的……[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回答和参与给予肯定。
先了解孟德尔简历:[教师]出示孟德尔的照片,介绍生平。
孟德尔是奥国人,自小喜爱自然科学,曾经由于家境贫寒进修道院做修道士,1851年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
回到修道院后,他先后用豌豆、菜豆、玉米、草莓等作试验,其中最为著名和成功的就是豌豆杂交试验。
后来他运用统计学的知识以及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大胆创新,创作了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一)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教师]大屏幕出示豌豆花剖面[学生]阅读、讨论后回答:采用杂交的研究方法,豌豆作为试验材料,它在自然条件下是自花传粉,而且是严格闭花传粉的植物,因此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同时它又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作杂交试验比较可靠,又容易分析。
大屏幕现实问题①豌豆的特点②符号③概念。
学生自学归纳问题并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并讨论显隐性概念、相对性状概念性状分离概念,教师总结: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 孟德尔选择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的植株做杂交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分析。
这也是孟德尔选择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学生回答: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
3、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内容
4、规范书写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遗传图解
5、理解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等概念。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3、通过介绍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孟德尔所进行的植物遗传学实验过程和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努力探索、积极尝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方法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3.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符号P F1F2×♀♂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P 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性状分离现象)3∶1 (性状比)2.特点(1)P具有相对性状。
(2)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3)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约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单个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1)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DD∶2Dd∶1dd。
(2)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3高∶1矮。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甲、乙两个小桶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状的数值比为3∶1。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3.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D和d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五、分离定律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一、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及方法1.阅读教材P2~3,分析图1-1、1-2、1-3,判断正误:(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因此,难以进行人工杂交。
(×)(2)人工去雄时,要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进行套袋。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3课时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别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别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对别离现象的解释,说明别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展科学方法的教育;3、运用别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别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
【教法学法】活动探究法、问题串法、讲解法、课件直观展示法【课时安排】3 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问题探讨: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代牡丹花的颜色是什么?提出当时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融合遗传〞观点。
引言:遗传是我们熟悉的生物现象,但遗传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是那么的艰辛屈折,又是那么精彩绝伦。
那么是谁发现了遗传的奥秘呢?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1.了解孟德尔简历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展?在学生阅读、讨论的根底上,教师点拨:(1)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动力。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2)孟德尔用防止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展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
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再提问:孟德尔开场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学生答复:否。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课】“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遗传现象〖第一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正文】1.孟德尔的初步介绍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能够应用于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豌豆种子;2.白纸;3.实验器材:实验台、玻璃棒、显微镜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意义,以及遗传的基本概念。
讲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作用是解释遗传规律和遗传特征的继承。
提问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及相关实例。
2.杂交实验方法(15分钟)给学生分发豌豆种子,并要求他们观察豌豆的形态特征,如颜色、花型、种子形状等。
然后解释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选取有明显差异的两个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分析遗传规律。
让学生根据豌豆种子的外观选择两个有明显差异的个体作为亲本。
3.实验步骤(30分钟)(1)在玻璃棒上滴一滴亲本的花粉液,然后用玻璃棒将花粉液轻轻刷到另一个亲本的柱头上,完成杂交。
(2)记录杂交的时间和方式。
(3)观察受精情况和后代的性状表现。
让学生将杂交得到的豌豆种子分别种植,记录其颜色和形状等性状。
4.遗传规律的分析(3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分析后代的性状表现情况,并填写表格。
引导学生观察后代豌豆的性状比例,并推测出亲代的基因型。
5.实验总结(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揭示了哪些遗传规律?这对遗传学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实验课,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自己实际操作和观察结果,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遗传规律的基本原理。
同时,学生还培养了动手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
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突破策略(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4.投影仪;5.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六、课时安排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第二课时[一]教学程序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
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
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
(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突破策略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
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
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
4.投影仪;
5.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六、课时安排
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
遗传试验。
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
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
如何将这些
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
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
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
显性性
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
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
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
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
裂方式产生的?
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
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
来。
提问:F 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
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
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
们的数量比为1∶2∶1。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
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
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
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由相同基因
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
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而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
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四]巩固训练(投影显示)
* 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让它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基因型纯合体占总数的( )
A.1/2
B.1/4
C.3/4
D.1
分析:P:Aa F l:l/4AA;2/4Aa;1/4aa,F1F2中只有1/2Aa自交产生1/2×1/2Aa,其余全部为纯合体。
答案:C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小实验,来说明一下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上述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
是否正确。
(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塑料小桶放
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并分别标
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
向乙桶里分
别放人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
代表雄配子)。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
充分混合。
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
第一次
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结合为Dd,请
同学们记录。
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
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
否出现三种基因组合,且基因组合比是否为1∶
2∶1?
回答:不是。
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次,情况又会
怎样呢?
学生回答: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假设推论。
教师讲述:由这一模拟试验我们知道了随机事
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以孟德尔在统计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统计了上千株的豌豆。
如果只统计l0株是得不出这一结论的。
同时,通过这一试验,也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
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
确,又设计了另一个试验---测交试验。
测交就
是让F 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
定F 1的基因组成。
学生活动: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
提问:如何由测交来判断F 1的基因组成? 学生回答: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基因组合,即F 1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基因组合,即F 1为纯合子。
教师讲述: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 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
本世纪初,遗传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从而从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学生活动:看多媒体课件---减数分裂过程。
教师讲述:先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
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那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学生活动:集体归纳。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五]教学目标巩固
1.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合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3.一只杂合的白色公羊的精巢中的100万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全部精子中,含有隐性基因
的个数是
( ) A.25万
B.50万
C.100万
D.200万 答案:1.略 2.略 3.D [六]布置作业
1.P8练习题第二题
2.用黄色公鼠a 分别与黑色母鼠b 和c 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 产仔为9黑6黄,母鼠c 产的
仔全为黑色。
那么亲体a 、b 、c 中为纯合体的是
( )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分析:据黄色公鼠a ×黑色母鼠c→后代全为黑色,则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纯合体,黑色母鼠c为显性纯合体。
又据黑色母鼠b与黄色公鼠a交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可知b为杂合体。
答案:B
3.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
A.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该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
分析:椐题意双眼皮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可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这对夫妇都是单眼皮基因的携带者。
由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
该遗传在后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是完全可能出现上述比例的。
它仍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七] 总结
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孟德尔分离定律中子代的基因组合及性状分离比,以及用来验证分离现象的测交试验,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理解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