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老子:性任自然 法天贵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中的老子:性任自然法天贵真

作者:李爽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08期

[摘要] 《老子》以“天人合一”为视角,以“道”为度量,深刻阐述了宇宙万物的演变及人类生命的真谛与内涵。几千年来,它作为中华历史上的一部瑰宝,悬挂在世界的东方,散发着独有的魅力。而老子本人亦成为“智慧”的象征,成为了历代学者争向探求和追寻的目标。笔者亦不例外,本文正是笔者从“返朴归真”、“上善若水”、“柔弱处上”三方面浅析了笔者心中的老子“性任自然、法天贵真”。

[关键词] 《老子》;老子;返璞归真;上善若水;柔弱处上

《老子》是道家学术思想中最具代表的典籍之一,千年来一直为学者所推崇。时至今日,它仍是中华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笔,对今人今世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亦可以说,它俨然融入了整个华夏民族的血液,作为一种标示成为了炎黄子孙的一种印记。通过《老子》我深深地为老子的“淡然、纯真”所着迷;为他的“博达”的眼界所震撼;为他的“大智慧”所折服。老子认为人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对生命的不断追求与持守,换言之,在于对生命之精神的探索与尊重。在我眼中,老子的每一句都是箴言,都值得我去拜读与珍藏。如下,我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剖析我心中的老子。

一、顺应自然,返朴归真

我们生活在繁荣昌盛的21世纪,如何在新的时代、新的环境下怡然自得的生存,俨然成为了我们当前首要思考的问题。然而,通过探寻老子,我们就会知道,早在几千年前这位智者就给出了我们明确的答案:顺应自然、返朴归真。

通常人们用“自然无为”来概括老子的思想。自然是一种观念与价值,无为则是一种行为,是用来实现自然的方法与手段。仅“自然“一词在《老子》中就出现了五次:

《老子》十七章“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而不终日”;《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五十一章“道之尊,道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自然之万物,而不敢为。”这里的自然并不是指客观而存在的自然界,而是指一种不受牵制力量主宰而顺任自然的状态,它是本来如此,自己如此,自自然然,自然而然的意思。对道而言创生万物,周流而不息;对物而言生养万物,任其自流。道家思想注重本性,强调性任自然,法天贵真,重视个性和真性,认为适本性,才能有获得人生自由的可能。这种理念在当今社会又何尝不是依然盛行而适吗?

人类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独立个体,它存在于复杂的社会、自然环境当中,因而它必然会受到某些特定条件的制约。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人类又该如何保持心底最原始的那份纯真呢?《战国策·齐策》君子曰:“触之足矣,归真反朴,则终身不辱。”这里对的“朴”就是指本真,引申为“道”的质朴状态。然而,要返朴就必须要抱朴,《老子》十九章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告诉我们不论外围的环境如何变幻都要抱守真元,不为欲望名利所诱惑,不为私心杂念所困扰,如此,我们就不会有忧患。褪去外在世界的层层包裹,还原一个最本初的状态,即所谓的“反朴归真”。

二、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众所周知,老子生活在历史的社会转型期。当时,周王室风雨飘摇,诸侯争霸此起彼伏,百姓生活水深火热,就是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动荡时期,老子依然坚持自己的操守—胸怀天下与自然相拥。正如《老子》八章中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润泽万物而不争名利。在老子的眼中,水是至善至柔的。水是一种最温和亦是最锋利的武器,是矛盾的合体。

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有两种解释。第一,水能够润泽万物。亦如郦道元所云:“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万物无不润”。水这种滋润万物之德,当它投射在赤裸的现实社会中,就是一种为人、与人的高尚品德。第二,水顺应自然而不争。《老子》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成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认为,人应该拥有水一样的自然天性,人只有效法水性,才能甘居卑位而不争,才能滋润万物而不鸣。老子口中的圣人是老子理想中的体道悟道之人,圣人之所以被称为圣人就在于他做到了上善若水的这种境界。就像水一样始终滋养着万物却躺在万物的脚下不引人注意,但又与万物生生相息。生养万物却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也不自以为是。他们能胸怀天下包容万物。这种上善才能被称为无为,而万物保持这种心态也才能长久。正所谓: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然而这也仅仅只是老子理想中的世界。试问当今世界又有几人达到了这种极致完美的“水”样境界呢?诚如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不充斥着自私自利…对此,我们又该有着怎样的反思与行动?试想假如一天“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种水德得以在人心中普及,我们的世界又该几多清明呢!

如上所言,老子口中的水性是至善至柔,纯真宽厚。千年前,这位睿智的老人依然窥探到人性的弱点,告诫我们做人应以水为目标与追求—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无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亦莫过于此。

三、柔弱处上

读《老子》我们可知,老子的贵柔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柔弱不争的思想也是历来分歧最多的一点。有人说,老子的柔弱不争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是对尊严的辱没,不值得推崇。也有人说,老子的贵柔思想恰恰是哲学的集大成体现,反射的是人

类生命价值意义所在,折射出哲学的魅力,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总而言之,各家所述,各有所据。

然而我认为,老子的贵柔思想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逆流而上,即所谓柔弱处上﹙《老子》七十六章﹚。首先,老子的这种柔弱不争思想,是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顺应自然而生的一种独特的取胜之道。如《老子》三十六章和四十三章所言;…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意为天下最弱的东西可以战胜天下最坚硬的东西。其次,老子认为柔弱的事物更具有生命力,是绝境下另类新生命的衍生。正如《老子》七十六章所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柔弱胜刚强是通行天下的法则。有时,表面上的刚强往往不是真正的强大,而表面上的柔弱却是真正的刚强。因此,老子说:见小曰明,守柔曰强。庄子也曾指出,刚强尖锐的事物最易毁灭,“坚则毁矣,锐则挫矣”。由此可见,老子的柔弱不争思想,并不是某些人所曲解的辱没尊严的消极避世,相反而是一种独特的取胜之道和保身的处世生存之道。即为“柔弱处上”。在今天那些所谓称老子消极避世的人又是如何处上,如何捍卫其尊严的呢?走到哪都是仰面朝天,俯视众人;走到哪都有人为之服务,何时何地都可以随意差遣他人,难道这就是其所谓的尊严吗?对此我不敢苟同。有人说尊严在今天俨然已经称为一种稀缺资源。不乏“社会精英”中,卖弄风情者有之,阿谀奉承者有之,滥竽充数者有之,明知故犯者有之,可见尊严与知识背景,社会地位眼界的高低并不一定存在着必然关联。表面的光鲜并不能代表着尊严。

我欣赏老子并不是看中他的历史地位,而是他的遗世而独立的高尚品格,澄清而又纯粹的节操。我欣赏每一个心怀自然的人,所以我深深地迷恋每一个全情投入自己工作时的样子,无关你是挥斥方遒还是狂扫落叶,不够且不应付不模糊地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当做与世界呼吸吐纳的接口,我认为这就是尊严的来处。《老子》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他的“返朴归真”“上善若水”“柔弱处上”等思想无不体现了他性任自然、法天贵真的思维意识形态。他不仅对个人情操修养的提升,人生价值的探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调节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无论是整个世界还是我们个人都需要“一方净土”。由此可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拜读《老子》,学习老子是多么的迫切而又必然。

参考文献:

[1]饶尚宽.老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2]姜守诚.“返朴归真”—老子《道德经》养生学解读.周口师范学院学报[A]2006(1).

[3]高鹏妹.论老子思想中“水”的性质[A].文学评论2011.

[4]张济成.老子柔弱不争思想的再思考[A].平原大学学报2007.

[5]安海民.老子“上善若水”解[A].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

作者简介:李爽,陕西中医学院人文科学系,研究方向: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