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后赤壁赋》附答案
《后赤壁赋》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后赤壁赋[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①,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②。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③。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④;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⑤。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
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
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②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③不时之需:随时的需要。
④披蒙茸:拨开纷乱的野草。
蒙茸,纷乱的野草。
踞虎豹:蹲在虎豹形状的岩石上。
登虬龙:跨过状如虬龙的古木。
⑤俯冯夷之幽宫: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
冯夷,水神。
1.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望,即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通假字1)举酒属客(通,义:)2)冯虚御风(通,义:)3)山川相缪(通,义:)2.词类活用(归类,释义)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东望武昌3)顺流而东4)渔樵于江渚之上5)侣鱼虾而友麋鹿3.解释加线词1纵一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5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6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文言文《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②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③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7.文中“七月既望”指农历七月日。
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
A.固一世之雄也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C.且夫天地之间D.不知东方之既白19.下列对“适”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之也”“往也”,如“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
”B.“女子出嫁”,如“女三人,长适秘书丞钱衮,余尚幼。
”C.“适宜”“适应”,如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D.“舒适”,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⑵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1.联系全文,分析第一段中“水”意象的作用。
17.十六18.AC19.D20.⑴(他)持酒面对大江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如今在哪里呢?⑵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的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
21.答题要点:引发客对历史的回忆(联想)(或:引发客对曹操雄心壮志与惨败现实对比下的回忆);引发客对自身现实处境、未来无可期盼的悲叹;引发客对因命运虚无、生命短暂而应当及时行乐的感慨;引出客人对箫声悲凄的原因的交代;引出下文苏子劝说客人(实则为苏轼自我心理建设)的哲理议论。
《赤壁赋》注释、翻译、高考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赤壁赋》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高考阅读训练】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壬戌】。
③【既望】。
④【举酒属客】。
属,。
⑤【明月之诗】。
⑥【少焉】。
⑦【斗牛】。
⑧【白露】。
⑨【纵一苇之所如】。
纵,。
一苇,如,。
⑩【凌万顷之茫然】。
凌,。
万顷,。
茫然,。
⑪【冯虚御风】。
冯,。
虚,。
御,。
⑫【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羽化,。
⑬【扣舷】。
⑭【桂掉兮兰桨】。
⑮【击空明兮溯流光】。
空明,。
流光,。
⑯【渺渺兮予怀】。
渺渺,。
⑰【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
⑱【客】。
⑲【洞箫】。
⑳【倚歌】。
倚,。
㉑【和之】。
㉒【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袅袅,。
缕,。
㉓【舞幽壑之潜较,泣孤舟之嫠妇】。
幽壑,。
嫠妇,。
㉔【愀然】。
㉕【危坐】。
㉖【何为其然也】 ? ㉗【夏口】。
㉘【武昌】。
㉙【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
㉚【此】。
㉛【困)。
㉜【周郎】。
㉝【方】。
㉞【破荆州】。
荆州,。
㉟【下江陵】。
下,。
江陵,。
㊱【舳舻】。
㊲【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
槊,。
㊳【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
㊴【匏樽】。
匏,。
㊵【蜉蝣】。
㊶【一粟】。
㊷【骤】。
㊸【遗响】。
㊹【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未尝往,。
盈,。
虚,。
卒,。
消长,。
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将,。
㊻【物与我皆无尽】。
㊼【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造物者,。
适,。
㊽【更】。
㊾【肴核】。
㊿【狼籍】。
①【相与枕藉】。
②【既白】。
白,。
二、重点句子翻译: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7.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后赤壁赋》阅读附答案
《后赤壁赋》阅读附答案后赤壁赋(节选)苏轼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玄裳缟衣:黑色的裙,白色的上衣。
用以指鹤。
?畴昔:昨天。
?惊寤:惊醒。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词。
(2分)①掠予舟而西也()②揖予而言曰()小题2:准确地翻译下列句子。
(3分)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后赤壁赋》也是作者被贬黄州时创作的一篇游记,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一方面表达了自己被贬之际的孤寂之情,一方面也为写自己的梦境做好了铺垫。
B.作者写自己的梦境实际上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在仕途失意之际想要出世隐逸的思想。
C.“道士顾笑,予亦惊寤”一句表明作者在道士的的点化之下已经意识到了要勇于面对人生的困顿,积极进取。
D.“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表面上是写梦中的道士突然杳无踪影,更深的内涵却是表现作者对前途、理想的茫然之感。
参考答案:小题1:向西作揖小题2:昨天晚上,从我头顶鸣叫飞过的,不就是你吗?小题3:C小题1:试题分析:“西”是活用词,在语境中应译为“向西”。
“揖”根据语境可知,应译为“作揖”。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此句中的关键词有“者也”“邪”等。
“者也”表判断。
“邪”是句末的语气词,应译为“吗”。
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一句表明作者在道士的的点化之下已经意识到了”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这是以浪漫的想象写我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出作者与世无争的豁达。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拓展阅读(含试卷)
第10课《短文二篇》拓展阅读后赤壁赋(节选)是岁①十月之望②,步自雪堂③,将归于临皋④。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⑤。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⑥?”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⑦之鲈。
顾⑧安所⑨得酒乎?”归而谋诸妇⑩。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注释】①是岁: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②望:阴历每月的十五日。
③雪堂:指苏轼在黄州时建造的自住厅堂。
④临皋:亭名。
⑤黄泥之坂:即“黄泥坂”,山坡名。
⑥如此良夜何:如何度过这个良夜。
⑦松江:指吴淞江。
⑧顾:但是。
⑨安所:从什么地方。
⑩谋诸妇:和妻子商量这件事。
诸,“之于”的合音词。
【且读且思】本文和《记承天寺夜游》都写了什么内容?神秘的大峡谷小心翼翼,走过一段山石搭建的窄窄小路,突然眼前一亮,一道闪光的瀑布,银练似的,挂在眼前!不敢相信,在这僻远的北方大山里,在这名不见经传的乡郊野外,居然有这样一道曲曲折折的流水,夹岸是这样一带幽幽险峻的峡谷,沿路有这么多大大小小的飞瀑流苏!山路盘桓,窄到仅容一人通过。
敛声屏息,尽力踏稳每一块石头。
好在,险峻处有铁索,可供攀缘。
山石和铁索,是人类目前留在这峡谷中的不多的印记。
重重山岩,或如刀锋切割一般,陡立崖畔,或是经了妙手点化,层层叠叠,千奇百怪。
这大山的肌肤,经了流水千年的浸润,留下了一条条、一缕缕美丽的花纹。
那些流线型的图案,是造化的力量,鬼斧神工,却不留一丝斧凿的痕迹。
深褐,橘红,赭(zhě)黄,深浅不一,却又浑然一体,像一本厚厚的天书,无字,无语,却在默默地述说着光阴的故事。
听到雷鸣般的水声,抬眼望去,几帘瀑布,挂满川前,依势奔泻,经了山石的重重阻隔,分道扬花,越发激越澎湃。
飞流倒挂,激起冲天的雪浪。
几只小鸟,惊疑地飞过头顶,躲进崖石的丛林中。
一位披着长发的女伴,孩子般张开双臂,一副奋不顾身、拥抱瀑布的模样!一袭孔雀蓝的长裙,被白色的流瀑映衬得格外鲜艳。
苏轼《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苏轼《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节选)苏轼壬戌之秋,七月呼里,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十个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蕤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式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航千里,旌旗蔽空,酗酒临江,横梁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螃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①,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寸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日:“有客无酒,有酒无有,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日:“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鲸。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日:“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瞠岩,披蒙茸②,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赤壁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赤壁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项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掉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扶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C.而今安在哉安:哪里D.相与枕藉乎舟中藉:凭借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以其无礼于晋B.方其破荆州其孰能讥之乎C.吕鱼虾而友糜鹿,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目遇之而成色不知老之将至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项伯杀人,臣活之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C.皆白衣冠以送之D.吾得兄事之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赤壁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2.下列文学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歌窈窕之章②羽化而登仙③击空明兮溯流光④舞幽壑之潜蛟⑤泣孤舟之嫠妇⑥西望夏口⑦大江东去⑧顺流而东也⑨明烛天南⑩侣鱼虾而友麇鹿不知东方之既白哀吾生之须臾A.②⑧/⑥⑦/③/④⑤⑩/ 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 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B.顺流而东也,舳舶千里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D.明烛天南5.下列对语句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客有吹洞箫者③相与枕藉乎舟中④而今安在哉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拓展阅读
第10课《短文二篇》拓展阅读后赤壁赋(节选)是岁①十月之望②,步自雪堂③,将归于临皋④。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⑤。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⑥?”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⑦之鲈。
顾⑧安所⑨得酒乎?”归而谋诸妇⑩。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注释】①是岁: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②望:阴历每月的十五日。
③雪堂:指苏轼在黄州时建造的自住厅堂。
④临皋:亭名。
⑤黄泥之坂:即“黄泥坂”,山坡名。
⑥如此良夜何:如何度过这个良夜。
⑦松江:指吴淞江。
⑧顾:但是。
⑨安所:从什么地方。
⑩谋诸妇:和妻子商量这件事。
诸,“之于”的合音词。
【且读且思】本文和《记承天寺夜游》都写了什么内容?神秘的大峡谷小心翼翼,走过一段山石搭建的窄窄小路,突然眼前一亮,一道闪光的瀑布,银练似的,挂在眼前!不敢相信,在这僻远的北方大山里,在这名不见经传的乡郊野外,居然有这样一道曲曲折折的流水,夹岸是这样一带幽幽险峻的峡谷,沿路有这么多大大小小的飞瀑流苏!山路盘桓,窄到仅容一人通过。
敛声屏息,尽力踏稳每一块石头。
好在,险峻处有铁索,可供攀缘。
山石和铁索,是人类目前留在这峡谷中的不多的印记。
重重山岩,或如刀锋切割一般,陡立崖畔,或是经了妙手点化,层层叠叠,千奇百怪。
这大山的肌肤,经了流水千年的浸润,留下了一条条、一缕缕美丽的花纹。
那些流线型的图案,是造化的力量,鬼斧神工,却不留一丝斧凿的痕迹。
深褐,橘红,赭(h ě)黄,深浅不一,却又浑然一体,像一本厚厚的天书,无字,无语,却在默默地述说着光阴的故事。
听到雷鸣般的水声,抬眼望去,几帘瀑布,挂满川前,依势奔泻,经了山石的重重阻隔,分道扬花,越发激越澎湃。
飞流倒挂,激起冲天的雪浪。
几只小鸟,惊疑地飞过头顶,躲进崖石的丛林中。
一位披着长发的女伴,孩子般张开双臂,一副奋不顾身、拥抱瀑布的模样!一袭孔雀蓝的长裙,被白色的流瀑映衬得格外鲜艳。
苏轼《后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后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一、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①,将归于临皋②。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③。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④,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翩仙⑤,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⑥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①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
②临皋,亭名。
③黄泥之坂(bǎ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
坂,斜坡,山坡。
④登虬(qiú)龙,虬,龙的一种,游于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之丛林。
⑤羽衣翩(piān)仙,穿着用鸟羽所制的衣服,轻快飘逸。
翩仙,一作“蹁(pián) 跹(xiān)”。
⑥俛(fǔ),同“俯”。
二、练习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B.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C.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D.呜呼噫噫/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 后赤壁赋1.通假字(1)以待子不时之须.同“需”,需要。
(2)反.而登舟 同“返”,返回,回到。
(3)俛.而不答 同“俯”,低头。
2.古今异义(1)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古义:形容声音响亮悠长。
今义: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2)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古义:江山的景象。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用来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古义:绝壁,陡峭的崖岸。
今义:岸边。
3.一词多义(1)顾⎩⎪⎨⎪⎧ 顾.安所得酒乎:可是道士顾.笑: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四顾.寂寥:看(2)危⎩⎪⎨⎪⎧ 攀栖鹘之危.巢:高危.言危行:正直的秋日荒凉石兽危.:威严(3)适⎩⎪⎨⎪⎧适.有孤鹤:恰好,适逢舟行适.临汝:到,往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行歌.相答:唱歌。
②予乃摄衣而上.:上山。
③掠予舟而西.也:向西飞。
(2)名词作状语横江东.来:向东。
(3)意动用法顾而乐.之:以……为乐。
5.文言句式(1)草木震动:被动句。
(2)以待子不时之须:省略句。
(3)步自雪堂:状语后置句(“自”是介词)。
6.翻译下列句子(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文:曾几何时,江山的景象已变得不认识了。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于是我们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中心,听任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一、结构图解二、中心主旨这篇赋是苏轼在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所作。
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在境界上,前赋安谧幽静,在消极中又有一种开阔旷达的胸怀。
后赋惊险恐怖、迷离恍惚,特别是通过道士化鹤的幻觉给文章笼罩上了一层缥缈的气氛,反映出作者消极处世的人生态度。
1.在复游赤壁之前,诗人写了“夜游黄泥坂”这样一件轻松而富有生活情趣的事情,这件事写得颇有波澜。
请找出文中显示情节变化波澜的动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顾→乐→叹→谋→游。
《后赤壁赋》阅读练习
《后赤壁赋》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6.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攀栖鹘之危巢正襟危坐而问客曰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而吾与子之所共适C.履巉岩,披蒙茸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D.今者薄暮儿已薄禄相7.下面对“盖”和“曾”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盖二客不能从焉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曾日月之几何④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8.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文言文苏轼《赤壁赋》苏轼《赤壁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走近千古赤壁材料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材料二: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阜。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材料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奴娇·赤壁怀古》)11.下列各项加点词理解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劝)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应)B.白露横江(横:充满)一尊还酹江月(酹:洒酒酬月)C.今者薄暮(薄:稀薄)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的十六日)D.顾安所得酒乎(顾:可是,只是)顾而乐之(顾:环顾)12.下列对以上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侧重写赤壁夜游,良辰、美景、好友,充满了“乐”;材料二侧重叙事,无酒、无肴、江山面目改易,充满了遗憾。
《赤壁赋》课后答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赤壁赋》课后答案一、基础知识1.(1)B A (2)B (3)B (4)A (5)A (6)A (7)A(8)B (9)B A (10)A2.(1)过了农历每月十五日 (2)通“嘱”,这里是劝人饮酒(3)通“凭”,依托空 (4)划破月光下的清波 (5)整理端正 (6)数得,即多有所得 (7)眨眼 (8)宝藏 (9)享用 (10)彼此垫3.(1)(我们)听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在飘荡。
(2)(箫声)能使潜藏深渊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黯然泣下。
(3)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4)江水总是像这样的不停流逝,但是它一直没有流尽;月亮总是那样的时圆时缺,但它一直没有增减。
(5)如果不是为我一切,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4.黄州辞采体物铺陈文二、课文理解1.(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课文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赏玩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理想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初归于豁达乐观。
3.这句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发出下文对历史兴亡的凭吊。
4.主客问答,抑客伸主是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
文中的主客对话,实践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
作者把政治得志的苦闷经过客来渲泄,把乐观旷达的情怀经过主来表现,主毕竟压服了客,反映了其思想中积极的一面打败了消极的一面,从而肯定了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三、语段精读1.①稀、飞、诗;②昌、苍、郎;③东、空、雄;④鹿、属、粟;⑤穷、终、风。
2.由“固一世之雄”引出“而今安在哉”这一议论句,以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3.C4.经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见已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顷刻,羡长江之无量”的感慨,是抒怀。
《赤壁赋》阅读练习
《赤壁赋》阅读练习《赤壁赋》阅读练习1.第3段为何写历史人物?第3段吊古抒怀,借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曹孟德已逝不在,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悲怀。
2.第4段,以水、月为喻,有何作用?以水、月为喻,借物喻理:水与月虽然有往逝、盈虚的变化,但实际上两者并没有消失、增减,所以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待这些自然现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与自己都是没有穷尽的,因此不必为人生短促、暂时失意的处境而悲伤哀愁,不妨放情山水,在清风明月的秀美景色中消解愁怀,这样人生才能变得乐观豁达。
3.分析情感脉络全文以“乐—悲—乐”形成了一条内在的感情线索。
先通过对月夜泛舟的秀美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超然之乐,接着感情为之一变,以箫声呜咽烘托悲伤的气氛,由历史人物的兴亡抒发人生苦短的悲怀,再从水、月之自然现象来感悟“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抒发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情怀,最终由悲转乐。
《前赤壁赋》的抒情脉络从喜转悲入乐,委婉有致,条脉分明。
4.如何理解《前赤壁赋》“主客对话”?《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了汉赋惯用的“主客对话,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作者借客人之口来宣泄人生失意的苦闷,由主人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阐述对宇宙、人生、生命的深刻认识,表达了自己乐观旷达的情怀。
主客对话之法,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将其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加强了艺术表达的效果。
前赤壁赋课后练习一、背诵课文,试分析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第3、4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
参考答案: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第3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
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
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从而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
[精品资源]专题阅读:苏轼《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专题阅读:苏轼《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专题阅读:苏轼《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吴泓工作室苏轼《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品原文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1,将归于临皋2。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3。
霜露既降,木叶4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5。
已而6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7?客曰:今者薄暮8,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9。
顾安所得酒乎10?归而谋诸妇11。
妇曰:我有斗12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13。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14。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1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16!予乃摄衣17而上,履巉岩18,披蒙茸19,踞20虎豹,登虬龙21,攀栖鹘22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23。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24,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25悄然26而悲,肃然27而恐,凛乎其不可留28也。
反29而登舟,放30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31。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32。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33。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34,戛然35长鸣,掠36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37。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38,过临皋之下,揖予39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40而不答。
呜呼!噫嘻41!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42,飞鸣而过我43者,非子也邪44?道士顾45笑,予亦惊寤46。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词句注释1.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
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
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临皋(go):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
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
3.黄泥之坂(b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
坂,斜坡,山坡。
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如欧阳修的《昼锦堂记》: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4.木叶:树叶。
木,本来是木本植物的总名,乔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这个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后赤壁赋》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B. 履□岩,披蒙茸披:披着。
C. 攀栖鹘之危巢危:危险。
D.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畴昔:以前。
2.下面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顾而乐之
B.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顾安所得酒乎然或傲逸狂醉
C. 适有孤鹤
D. 过临皋之下
将何适而非快飞鸣而过我者
3.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以待子不时之须
B.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C.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D. 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步自雪堂
B. 履□岩
C. 横江东来
D. 掠予舟而西也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答案:
1.D(A.农历每月十五称望;B.披:分开;C.危:高。
)
2.D(A.环顾;但;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而;C.刚才;D.飞过。
)
3.B(A.须通需;C.反通返;D. 俛通俯。
)
4.C(东;名词作状语,从东边;ABD都是名词作动词,步:走;履:走;西:向西飞去。
)
5.(1).才过了多少日子呢?江山的景象已经变得不认识了。
(2).于是我们回到船上,在大江中任其漂流,停在哪里就在那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