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田园诗异同

合集下载

浅析陶渊明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异同

浅析陶渊明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异同

目录一、精神追求方面 (2)(一)、陶渊明:进退两难,归隐田园,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2)(二)、王维:亦官亦隐,参禅信佛,一种物我共赏超然境界 (3)二、思想内容方面 (3)(一)、陶渊明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3)(二)、王维的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4)三、艺术风格方面 (4)(一)、陶诗真性、自然;王诗空灵、虚静 (4)(二)、无我与有我 (5)浅析陶渊明、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异同重庆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年级:2010 学生姓名:向蔚指导教师:陈忻摘要;陶渊明的诗歌以风格自然、语言质朴、凝炼、意境隽永而为人所称道,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之中,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王维把画意融入诗歌文章,画意与禅趣相融合,使其诗文既构成了“禅”的状态,又在山水景物中形成了极为冲淡空灵优美深邃的意境。

本文从精神追求,思想内容以及艺术风格等三个角度对陶渊明与王维的田园山水诗异同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陶渊明;王维;山水田园诗;异同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的奠基人,王维继承了陶渊明并在此基础上将田园诗和山水诗合流发展为田园山水诗。

由于人生经历等方面的原因,在精神追求上,陶渊明是一种进退两难无可奈何的选择,而王维则是一种亦官亦隐物我共赏的境界。

思想内容上,陶渊明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表现自己犹然自得的心境,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更多流露出诗人的闲居情趣。

艺术风格上,陶渊明的田园诗真性、自然,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空灵、虚静。

一、精神追求方面(一)、陶渊明:进退两难,归隐田园,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陶渊明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

陶渊明自幼有很高的理想抱负,一生在出仕和归隐上表现了独特的人格精神。

陶渊明本为实现济世志向而出仕,然而黑暗的政治形势使他自知无力回天,欲守拙归园田,又“母老子幼,就养勤匮”,必须禄仕求生,此种身为形役的矛盾,一直不断地使内心冲突而深受折磨,最后毅然弃官归田,内心始得平静。

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之异同论

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之异同论

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之异同论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之异同论韦应物和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都具备了“清”的审美理想和“雅淡”的诗境。

那么风格有哪些异同呢?一、韦、柳山水田园诗的共同风貌(一)萧索低沉的中唐之音韦应物的创作时期主要是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据《唐才子传校笺》载:“应物,京兆人也。

尚侠,初以三卫郎事玄宗;及崩,始悔,折节读书。

”第二册163他经历了安史之乱,亲眼目睹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巨变,诗人清楚地知道美好的时代将一去不返,无奈、苦闷、叹惋等复杂的感情在心中相互交织却又无法言说。

柳宗元则生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他一生面对的就是社会遭遇了巨变后的疮痍与民瘼。

他们的诗从内在的感情基调上就已经迥异于王孟,少了王维、孟浩然山水诗中开阔明朗的意境与大气,没有了田园诗中所描绘的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劳动收获的喜悦,取而代之的是借景抒发寂寞惆怅,借景来排遣心中的郁结。

而田园诗则描绘课税的沉重与农事的艰辛。

柳宗元就喜在诗中自言寂寞,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暄。

倚楹遂东旦,寂寞将何言。

”诗人中夜睡起,开窗欣赏起夜景,天上斜月初升,晶亮滚圆的露珠在竹叶上微颤,耳畔隐隐传来泉水的叮咚与偶尔的鸟啼,一切都静谧无声,清冷冷的空气使诗人睡意全消,直至东方发白。

在如此安静的夜里本应以闲适的情怀来欣赏自然景象的无限美,但诗人体会到的却是满腹的寂寞无以言说。

一个“寒”,一个“泠泠”将诗人的心情衬托得无以复加,景作情语,情由景出,顿觉寂寞悠长。

再来看韦应物的田园之作《观田家》中的:“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着重描写了农事的繁重。

新春来临,新一年的劳作又开始了,农人们终日辛勤耕作却换不来丰收,连课税也无法负担,道尽了农人的辛苦。

在韦、柳的诗中已经看不到盛唐时风发的意气、高扬的理想,没有了那种浓烈奔放的感情,萦绕诗中的始终是一股挥之不去的低沉与萧索。

浅论王孟山水田园诗及其异同

浅论王孟山水田园诗及其异同

浅论王孟山水田园诗及其异同王维和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作家,他们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作,不仅出色地塑造了祖国大好河山的艺术形象,将大自然原始形态的美,变为引人入胜的艺术美,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诗歌表现自然美的艺术经验,提高了诗歌的表现能力,在古代诗歌史上,产生过至为深远的影响。

王孟山水田园诗不仅从题材和体裁上完成了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合流,更为重要的是完成了两大传统艺术的合流,从而把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

孟浩然,以诗的形式,弹奏出了清新美妙的盛唐之音。

他生活在“开元盛世”,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隐逸和漫游,把一颗被盛世遗弃的心融化在水光山色之中,不倦地探索自然美的奥秘,从他的笔下,流出了一首首清新幽美的山水田园诗。

从艺术角度来看,他的诗大多情景融切,意境浑然疏秀,语言素淡而韵味深远,诗歌的意象大都鲜明逼真,生动活泼,体现出了新颖与独特的风格。

而那语言的自然秀润,明净淡雅,既有别于陈子昂的疏朴古直,更不同于齐梁诗风的浮艳轻薄,形成了清新俊逸的盛唐风格。

孟浩然的诗,乍一看,好处不显眼,如果说诗应该是醇酒的话,他的作品可以说象清泉,要品尝他的色香,还需要多用一些吟咏的功夫,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风格上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一一淡。

而究其原因是,孟浩然接受了庄、佛的“心斋”、“静悟”、“坐忘”说,所以他的山水诗多数是清旷淡远之作,却又不是平淡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每个句子几乎不见费力的痕迹,却又不曾显得薄弱。

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

而“淡”在王维诗中也有表现,王诗诗意的含蓄,往往是通过朴素自然的语言来表达的,古人称之为“平淡”。

他后期山水田园诗,多数有如信手拈来,具有平淡的诗味。

同时王诗还有其他特点,既除了写景如画,还往往能传达出环境中的音响,所以后人进一步指出:王诗“有声画”。

但王维山水诗之胜于同时代山水诗的最主要特色,无论是“诗中画”或“有声画”都不独见于王维诗,在孟浩然和唐代其他山水诗人以及别派诗人作品中也大量可见,那么,王维“诗中有画”所独到的成就,在于他自觉地把诗与画的技法结合应用,除了他,别的作者是难以企及的,并且,王维的山水诗还将诗中画面、音响、动作的有机结合,这是“诗中画”的最高境界,也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最重要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所在,同时王诗在艺术上突出的特点就是用动态景物来对比和映衬静态景物,在动态中写静态,又在静态中表现动态,达到静美的目的。

浅谈唐宋诗词中田园作品的特色体现

浅谈唐宋诗词中田园作品的特色体现

浅谈唐宋诗词中田园作品的特色体现作者:李亚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31期可以说,我国诗歌的源头有多长,田园作品的源头就有多长,从《诗经·幽风·七月》开始,田园作品就以自己的朴素、率真、清新、恬淡,在千姿百态的文学阆苑里,争得了一席之地。

我国唐宋时期的文人,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田园诗作。

这些作品,除了因其中表现的闲适自在的情感吸引读者之外,更因为作者独具个性的表现,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为我国诗歌留下了一串串新鲜的、充满活力的文字。

一、语言、趣味的不同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农村同样的天光云影,丽日和风,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韵味。

比如同样写山村景象,王维笔下就是一幅牧歌式的静穆情调的图画,具有高雅的诗意。

比如他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在这里,诗人描绘了夕阳余辉中辋川附近的秋景。

这首诗,再一次印证了苏轼对王维诗评价的精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我们感到诗人分明又是一个高明的画家:他远远地望着山村,先是画上了一抹微红这样一个广阔的背景,然后又画上逐渐变得苍翠的群山,画上了缓缓流动的清澈的溪水,画上了山村中第一缕袅袅生起的炊烟。

轻柔的风送来远处的蝉的叫声,想必在那看不见的地方还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吧。

这里,诗人把所有的景物都置于离自己较远的地方,以便观赏。

而且,整首诗语言清新,取景典雅,恰是符合了这位隐居的士大夫此时悠闲宁谧的心境。

而较王维来说,苏轼的《浣溪沙》则更多了一些世俗烟火,少了一些“小资情调”。

看看他的这首词吧:“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整首诗平凡入俗,诗人似乎是在不经意地向读者叙述自己的见闻,他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选取的每一处景物都让读者感受到了亲切和平凡,而“敲门”“试问”两个词更为诗歌增添了一份平易与随意,情味深厚。

浅论王孟山水田园诗及其异同

浅论王孟山水田园诗及其异同

浅论王孟山水田园诗及其异同作者:肖警威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23期摘要:人们所说的关于古代的山水田园诗,其是用生活中各处所看到的自然景观作为诗中的描写对象或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农村生活的场景、农村的人物和大自然各处别致的景观。

王维和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作家,他们的山水田园诗在古代盛行,特别的写作手法和平淡中却充满着魅力的语言使其对古代的了解、近代的人们学习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和历史的记忆。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深远影响异同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26-02孟浩然是一个以布衣终老一生的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但志与当时的社会风气、社会背景是不相同的,孟浩然的生活状态和为人处世之道与当时出现太多分歧和矛盾,因此在仕途上太过坎坷,但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孟浩然依旧能够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喜欢漫游于大好的河山。

孟浩然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自然流露出他对归隐山林的无限向往之情。

王维的诗是综合各个方向的好的地方、各个角度来表达他诗的意境。

对于王维的一生来说,他和孟浩然的仕途不顺不同的是,王维是一个精通诗、书、画、音乐等的诗人。

一、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的共同之处(一)从题材的角度来说都是从山水诗的角度出发,结合田园诗和作者的感情来进行描写,山水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充满着活力,生动有趣,王维和孟浩然的写作手法就可以将大自然的最自然的美和作者表达的感情相融合,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多层面表达个人感情,提高了诗歌的质量。

(二)从艺术手法来说几乎都是运用了一种类似于叙事文的叙述方式来描述一件事、一个场景,其诗把个人的感情放在其中,看似诗作平淡无奇,没有任何华丽的外表,但是却总有很多的寓意在其中。

(三)都属于平淡的诗风,属于“清”派在描述上会给人创造出一种非常闲静清远的意境,这也是我认为的田园山水诗的艺术传统所共有的、所表达的。

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

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欢迎阅读与借鉴!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1内容摘要:诗如其人,欣赏山水田园诗,我们就要了解山水田园派诗人内心的精神追求。

诗人人生境遇的不同,造就其思索问题的不同,面对同样的山水美景就必然引发不同的感慨。

从诗人内心精神追求不同这个层面,去分析诗人所创作的诗歌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精神追求;异同山水田园诗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

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诗歌淳朴,自然,富有韵味。

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中来,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孟浩然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风格恬淡孤清,但是他善于发掘自然中的美景,把自己的情感与自然山水融合在一起,努力做到情与景的结合,从而创造出了一种以清旷冲淡为主的艺术风格。

王维把画意融入诗歌文章,画意与禅趣相融合,使其诗文既构成了“禅”的状态,又在山水景物中形成了极为冲淡空灵优美深邃的意境。

他们歌歌风格的不同与其内心精神追求的不同有着必然联系。

现在就他们的诗歌去分析精神追求的异同。

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杜甫的田园诗与王维的田园诗有何不同?

杜甫的田园诗与王维的田园诗有何不同?

杜甫的田园诗与王维的田园诗有何不同?
杜甫和王维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田园诗在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所不同。

首先,在题材上,杜甫的田园诗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他的诗歌中常常描绘农民的劳作、农村的贫困和社会的不公,表现出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而王维的田园诗则更多地关注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他的诗歌中常常描绘山水田园的美丽景色,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其次,在风格上,杜甫的田园诗风格沉郁顿挫,情感真挚深沉,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语言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

而王维的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高远,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简练,富有诗意。

最后,在表现手法上,杜甫的田园诗常常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对农民生活和农村景象的真实描绘,表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而王维的田园诗常常采用写意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之,杜甫和王维的田园诗在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所不同,但他们的诗歌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唐诗三百首田园诗共同点

唐诗三百首田园诗共同点

唐诗三百首田园诗共同点唐诗三百首中,田园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这些田园诗主题多样,描写了从宏大的自然景观到小而美的生活琐事,包含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虽然这些诗人各有风格和特点,但他们的田园诗有着一些共同点,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探讨。

1.栩栩如生的自然描写:唐代田园诗对自然的描写几乎可谓毫无保留。

诗人们用饱满的笔墨描摹田园的四季变化、山水景色、动植物和天气现象。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用生动的词句描写长江的奔流,岸上的烟雾和白鹭的翱翔;王之涣的《夜泊牛渚怀古》将温婉的夜景与古人辗转的思绪相结合,展现了牛渚古渡的别样风采。

2.天人合一的情感表达:田园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常常借景抒怀,将自然景物和诗人的情感相融合。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以自然现象来表达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和思念;王之涣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则将自然景色与朋友的遭遇相结合,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思念。

3.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田园诗中常常出现对宁静、平淡生活的追求和赞美。

诗人们对农田劳作、简单的生活方式和纯朴的人际关系表达了无尽的热爱和向往。

例如,杜牧的《秋夕》描绘了晚秋的宁静与温馨,表达了对和谐家庭生活的向往;王之涣的《秋夕》则通过之家之事、园亭之游和友情交往,表达了对简单快乐生活的追求。

4.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越现实的理想:唐代的田园诗常常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

诗人们通过田园的想象和幻境,寄托了对真理、美好和精神世界的追求。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元稹的《登楼感怀》以登高望远的方式表达对理想和自由的渴望;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邱八员外》将登山归隐的心境与辞官归田的理想相结合,展现了对宁静自由生活的追求。

5.内化于心的升华:田园诗常常包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对人生抱负、希望和困扰的思考。

例如,孟浩然的《春晓》通过春天的到来表达了对年轻人追求梦想的鼓励;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恒久不变的追求。

王维孟浩然田园诗异同

王维孟浩然田园诗异同

王维孟浩然田园诗异同王维孟浩然田园诗异同诗如其人,欣赏山水田园诗,我们就要了解山水田园派诗人内心的精神追求。

诗人人生境遇的不同,造就其思索问题的不同,面对同样的山水美景就必然引发不同的感慨。

从诗人内心精神追求不同这个层面,去分析诗人所创作的诗歌风格的异同。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维孟浩然田园诗异同,欢迎阅读参考!(1)王维、孟浩然都以写自然山水而齐名。

孟浩然生卒年均早于王维,但成名却在王维之后。

(2)王、孟年轻时,均有建功立业以扬名不朽的思想,中年以后,均以山水田园诗名世。

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他的诗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归心佛法,又精通禅理,所以他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

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的.直觉印象,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

而孟浩然则不然,他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于诗中。

如《过故人庄》中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如《与诸子登山见山》中:“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

(3)王维晚年隐居嵩山和终南山,经营归隐的辋川别业,他诗中景物,多为山中之景。

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如“荆溪白石山,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如“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

多为静态之画面。

而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在乘舟漫游吴越水乡的时候遇景入咏,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如《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乘舟行吟,多显动态流畅之画面。

(4)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诗歌艺术的精髓,他的诗歌形象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

他诗歌艺术手法多用通感之法。

而孟浩然单纯明净之美,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比王维更显淳朴,自然而平淡,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描画出淡泊纯净的山水之美。

《清新雅致,意境悠远——唐宋时期田园诗词欣赏》

《清新雅致,意境悠远——唐宋时期田园诗词欣赏》

清新雅致,意境悠远——唐宋时期田园诗词欣赏一、序言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其中田园诗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们瞩目的创作风格。

这些田园诗描绘了山水之美、乡村风光以及农耕生活的情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索唐宋时期田园诗的特点和意境,欣赏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二、唐宋田园诗特点1.反思世俗:唐宋田园诗批判了贵族和政治权贵的腐败和傲慢,强调纯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2.崇尚田园生活:这些诗歌以农耕民间生活为主题,赞美了农民劳动的价值,并呼吁回归自然。

3.山水景色描绘:作家们通过丰富多样的描写手法,展示了壮丽山川、宁静湖泊和秀美田野的景观。

4.女性形象突出:这些诗歌中展现了女性在田园生活中的自由、纯洁和爱情等多种形象。

三、唐宋田园诗欣赏1.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此诗以淡雅凄凉的意境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引用牵牛织女的寓言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温暖时光的向往。

2.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以严峻、悲怆的主题表达了对故国乡亲的思念之情,通过清晰凄凉的描述,唤起读者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受。

四、结语唐宋时期田园诗将人们带入了一种清新雅致、意境悠远的境界。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环境,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辉煌。

通过欣赏这些田园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美和哲理。

唐宋山水田园诗隐逸文化的比较

唐宋山水田园诗隐逸文化的比较

唐宋山水田园诗隐逸文化的比较
唐宋山水田园诗都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文化形态,它们均体现
了中国文化中隐逸思想的精华。

不过,在具体表现形态上,两者还
存在着一些不同。

唐代山水诗主要描绘了自然山水景观及人在自然中所获得的感
受和意境,具有浓郁的生命力和自然色彩。

其中以王维的山水诗代
表性最高,他的山水诗主要写小景,又有酒和道的内容,更注重笔
墨与音律的契合。

而唐代田园诗则描写了自然景物、宜人的田园生
活及牧人、农人等在田园中的生活场景,更清晰而朴素。

唐代的田
园诗以李白、白居易等人创作的作品最著名。

宋代山水诗则更加追求具有文人气质的雅致和精神的高度超脱。

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山水诗,有较强的闲逸风趣之味,更关注意境
和提出思想感受。

而宋代田园诗则致力于对人情雅趣、风俗民情和
生活情感的深度描述和探讨,以极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展现出田园
生活的美好和恬静。

其中以陶渊明的诗歌为代表。

总之,唐宋山水田园诗不同于古典文学中抒情诗的铺张浪费,
而是注重诗歌写作过程中隐逸意境的展现和感悟境界的提高。

它们
的成就不仅在于艺术创作水平的高度,同时也蕴含着中国古典文学
中深厚的隐逸文化价值。

浪漫与现实_唐宋山水田园诗之异

浪漫与现实_唐宋山水田园诗之异

青春岁月纵观唐宋两朝的山水田园诗,展现出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时代赋予文人的职责和要求。

在审美追求上体现了浪漫与现实两种美感效应。

白体诗派的后起之秀王禹偁是最早努力实践“歌诗合为事而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达。

展现出了作”的现实主义作家。

写下了不少反映民瘼、担忧国事的现实作前所未有的盛唐气象。

盛世王朝之下的山水田园诗,鲜明地体现品。

他三次被贬,在商州,滁州,扬州等地方的为官经历为他游了时代风貌,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创作者更加重视览山川胜景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在《滁州官舍》、《听泉》、的是捕捉山水田园内在的自然神韵,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生命沟《村行》等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谪居之后的诗人在吟诵山水田园之通,达到情景交融的更高意境。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孟浩然、王美的同时还在表达自己仕途失意之后仍然心系家园的难得情怀。

维、李白、杜甫、韦应物、柳宗元以及白居易、孟郊、韩愈,杜“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村行》)面对现实的牧等创作大家。

尽管随后晚唐的诗歌创作无法和初盛唐相媲美,诗人即使在欣赏山间美景,也终会联想自己的实际,发出人生的但是晚唐的山水景观并不显单调,在丰富明丽的情景交融中,不无限感慨。

免透出清苦荒寒之意。

体现了晚唐山水田园诗的时代特色。

苏舜钦被诬陷削职为民的人生经历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多的关宋代在政治上保守,军事上无力,使得整个统治集团再也没注于社会现实。

他主张诗歌应该继承发扬《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有唐人那种追求建功立业的宏伟气魄,创作者的个体意思远不及的优良理念,本着致用的作诗原则,借山水田园,写下了不少抨唐人那样浪漫张扬,风格表现的更为现实和内敛。

加之创作者尊击时弊具有政治内涵的诗作。

在他的代表作《游苕上何山》中:崇“以俗为雅”的审美理念,使得宋人的山水田园诗显得平实、“自嗟尘土先衰老,底事孤僧亦白头”充分表现出了对现实的强自然、本色,更富有真实的生活气息。

加上很多创作者善于运用烈不满情绪。

陶渊明田园诗与辛弃疾农村词的异同

陶渊明田园诗与辛弃疾农村词的异同

陶渊明田园诗与辛弃疾农村词的异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东晋未年的陶渊明与南宋的辛弃疾,在创作农村题材的作品上,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创史人,辛弃疾是农村词的集大成者,尽管两者创作体裁不同,但他们都较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了自己的志向和生活情趣,本文拟就其异同进行比较。

一、陶渊明和辛弃疾都具有隐居农村的生活经历,但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有所不同陶渊明和辛弃疾在仕途上,都希望有所建树,且都因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退隐农村。

但陶渊明是因为看不惯官场黑暗污浊,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自愿退隐归田。

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对自己“误落尘网”“三十年”深深地悔恨。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自己生性喜好大自然,绝无媚俗的品性。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说明自己归隐田园心切。

诗人开垦荒田,种植桃李,悠闲自在地生活在“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环境中。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诗人对比过去的世俗生活与眼下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由衷感叹,既见其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又见其摆脱“尘网”初归田园的轻松欢快心情。

隐居田园,做个真隐者是陶渊明一生的理想追求。

辛弃疾的隐居与陶渊明则不同,他并不是心甘情愿做隐者,而是被迫隐居农村。

由于南宋统治者重视主和派,压制主战派,辛弃疾被迫闲居江西带湖、瓢泉近二十年。

如《水调歌头?盟鸥》:“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

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唐宋诗歌艺术的异同与传承

唐宋诗歌艺术的异同与传承

唐宋诗歌艺术的异同与传承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其诗歌艺术受到了后世诸多诗人的崇拜和追捧,宋代则是中国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也在文学方面有着重要的成就。

唐宋时期,诗歌艺术有着许多的异同之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传承。

一、唐宋诗歌艺术的异同唐代诗歌以“风雅颂”等为主要形式,诗歌多为政治、爱情等方面的抒发,形式较为简洁,意味深长,语言优美。

而宋代则重视以“山水田园”为题材的自然描述,诗歌内容多为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描写方式被称为“山水田园派”。

而且宋代诗歌也比唐代诗歌更为细腻、精致,形式和内容都更趋于修辞化和文艺化。

其次,唐宋诗歌的风格也有所不同。

唐代诗人形成了一种雄健、豪放的表现风格,这种风格常被形容为“直言壮志、血性豪放”,具有激情澎湃的特点。

而宋代诗人在进行人物、景物描写方面则更为细腻,常以细节描写形成具体的意象,这与唐代的大气磅礴、视野开阔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唐宋诗歌也在艺术手法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

唐代诗人常使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主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宋代诗人则更为注重形式和抒情,常采用“比兴”、“排比”等修辞手段,以体现出精致的艺术效果。

二、唐宋诗歌艺术的传承唐宋诗歌艺术的传承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的过程。

宋代诗歌艺术继承了唐代诗歌的雄浑风格和艺术传统,同时也在方方面面有所创新。

宋代诗人李清照在继承唐代诗歌精髓的同时,注重抒情,注重女性文学的创作,使得她成为宋代女诗人中的代表。

唐代与宋代诗歌艺术的传承不仅体现在风格和手法上,更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传承。

唐代诗人注重个体的表达和情感抒发,而宋代诗人则更为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抒发出人与自然、人与情感的融洽合一以及对规矩、礼法等传统价值的尊重。

这种价值观的传承有利于沿袭文化的传统,也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有力的启示和指导。

总之,唐宋诗歌艺术的异同与传承,足以表明我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王维、孟浩然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异同

王维、孟浩然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异同

王维、孟浩然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异同王维和孟浩然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二人在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世称王孟。

虽然王孟并称,但其才情气质、诗之风格、艺术成就都有较大的差异。

而前人多把他们的山水田园诗笼统的放在一起比较他们诗风的异同。

本文通过较深层次的分析比较他们各自山水诗和田园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的差异来分析二人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一、“山水诗”和“田园诗”的界定所谓“山水诗”,是指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诗。

山水诗把捕捉和表现大自然之美作为自己的重要美学特征,它不一定要求有鲜明的倾向性。

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母题,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

不论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

田园诗是指歌咏农村自然景物,赞美田园风光,表现幽独、闲适意境和情调的诗作。

这类诗作,虽然没有明显的社会意义,但由于把田园景色写得恬静幽美,把农村生活写的自然纯朴,从中还流露出一种别的诗作较少见到的真情意趣,因而很受读者欢迎。

二、王孟山水诗之比较第一,王维和孟浩然虽然都以山水诗著称,但是二人的艺术归趣却是不同。

他们都写过一些雄浑壮阔的诗篇,但王维更多的是通过描写山水风光,表现其寂寞孤独的心境。

渗透着一些佛理;而孟浩然在山水景物的描绘中却洋溢着飘逸舒畅的心情。

王维的山水诗,大量的描写幽静空寂的情景,在表现隐逸生活的同时,渗透着佛家的理趣。

诗人极力描写幽寂的自然环境以及与之契合的心情。

在表面的闲适淡然中,隐隐透露着寂寞孤独和无人赏识的人生感受。

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山空、夜静、人闲、花落,一两声山鸟的鸣啭,更显出春山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

又如《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寂静的山涧里,芙蓉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知几许寒暑。

小学语文教材唐、宋山水田园诗的比较

小学语文教材唐、宋山水田园诗的比较

小学语文教材唐、宋山水田园诗的比较1.赵庆萌2.罗美惠2.1.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附属小学2.成都市双流区迎春小学【摘要】本文是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唐代、宋代山水田园诗的探究。

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探寻共同点、呈现差异,促进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脉络和成就。

【关键词】山水诗田园诗唐朝宋朝对比第一章跨越时空异曲同工一、情景交融王国维先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不论是唐朝还是宋朝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都已经脱离了陶渊明那种只是单纯描写眼中所见之景的诗歌表达,他们已经能把所见之景与心中所见之情结合起来并赋予诗歌他们心中所想的情感。

比如诗人王维,在他一生的履历中,年少时便考取功名进入仕途,可谓年少有为,但之后官途受阻,惨遭挫折。

王维历经唐朝政治腐败,官场乌烟瘴气,社会腐败不堪,自己又不愿意同流合污。

他既无法放弃对仕途的追求,又无法抑制对山水田园闲时安逸的向往。

他脑中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因此,他的心无法像陶渊明那般豁达从容,他的诗亦无法做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般悠然自得。

王维在自身经历使得他无法脱离于自身情感,独立观察事物,因此他的诗文往往被赋予一种情感基调——自我劝说。

而段自愈过程又往往被悲观的色彩所填充,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把自己所看到的事情、景象赋予他思念好友的思念之情,旋即却写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对前途的渺茫,未知都悉数藏在悲情的诗句中。

无独有偶宋朝范成大也是寄情山水田园的诸多诗人中的其中一位。

他的一生也是起起伏伏,命运坎坷遭遇,生逢乱世、晚年隐居故乡石湖。

生活中的艰难苦恨消磨了他青春的斗志,使他意志消沉。

命途多舛,让两位诗人跨越时空,选择寄情于山水,忘情于田园的写作风格。

二、心眼相通不管是唐朝还是宋朝诗人经历了挫折以后都导致了他们的山水田园诗都努力追求心中所想与眼之所见的融合意与境的融合,构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氛围。

从文人雅趣到泥士气息 --唐宋田园诗之比较

从文人雅趣到泥士气息 --唐宋田园诗之比较

从文人雅趣到泥士气息 --唐宋田园诗之比较
周秀荣
【期刊名称】《湖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唐宋田园诗在题材范围和艺术风格上存在很大的不同.题材表现上,唐代田园诗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宁静优美的一面,以表现诗人的闲情雅趣;宋代田园诗的表现范围则有很大的拓展,涉及到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泥土气息较浓.艺术风格上,唐代田园诗呈现出一种浪漫情调,宋代田园诗则是一种平实自然的现实主义诗风.造成唐宋田园诗巨大差别的主要原因:一是唐宋政治经济状况的不同,二是诗人的创作心态不同,三是诗人的审美情趣不同.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周秀荣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唐宋海南贬谪文人心态之比较 [J], 刘丽
2.兰亭之会及其对唐宋文人审美情趣的影响——基于东晋名士与唐宋浙东联唱诗人的比较 [J], 俞林波
3.略谈文人画中的文人气息 [J], 常潇
4.朝鲜文人权斗经《次<感士不遇赋>》与陶渊明《感士不遇赋》之比较 [J], 杨昊
5.“朱泥文旦”的文人气息 [J], 熊反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诗三百首田园诗共同点

唐诗三百首田园诗共同点

1、田园诗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2、或者可以这样说: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唐诗三百首中的山水田园诗有:
1、《饮酒·结庐在人境》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王维、孟浩然到范成大、杨万里
——浅谈唐宋田园诗之异同文秘10班林茜1021110204
摘要:在“以俗为雅”这样的审美态度影响下,宋人在唐代诗歌巅峰难以逾越的情况下,造就了一种“另辟蹊径”的新变之感。

这种态度下的新变,在田园诗中同样有所体现,题材、艺术风格、情感表现较之于唐代田园诗都有所变化。

下面我们主要从唐代田园诗的代表王维、孟浩然与宋代田园诗较出众的范成大、杨万里的诗作中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田园诗唐宋新变异同
自从颇受后代推崇的魏晋诗人陶渊明在其诗中大量吟咏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起,田园诗才真正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表现题材而固定下来,并在诗歌极度繁盛的唐宋时代得到高度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田园诗篇,并出现了以描写田园生活而著称的一批诗人,王维、孟浩然、范成大、杨万里等,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作为自陶渊明起一脉相承的田园诗,必然有其相似之处:关注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的和谐、自然宇宙与人生的和谐;以描写河光山川、田园生活、景象为题材;抒写作者或闲适、隐逸、怡然自得等心境与情感……但是,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一路走来,相承之中也必有取舍、偏重与相异之处。

唐代政治经济的空前繁荣,盛唐精神的熠熠生辉带来了中外文化、南北文化的大融合,这样的大背景下,盛唐诗歌走向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境地。

这一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亦进入创作高潮,体现了大唐光彩与时代风貌。

而到了宋代,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与唐代相比都稍显逊色,外族在边境的叨扰更是造成了一种岌岌可危的境况,名族矛盾激烈。


这样一种背景下,宋代文人的性格特征与审美情趣与唐代相比发生了变化——世俗化。

他们认为审美活动中的雅俗之辩,关键在于审美主体是否具有高雅的品质和情趣,而不在于审美客体是否高雅。

这也就是梅尧臣、苏轼、黄庭坚等人都曾提出的“以俗为雅”的观念。

正是在这样的态度中,宋人在唐代诗歌巅峰不可逾越的情况下,造就了一种“另辟蹊径”的新变之感。

这种态度下的新变,在田园诗中同样有所体现,题材、艺术风格、情感表现较之于唐代田园诗都有所变化。

下面我们主要从唐代田园诗的代表王维、孟浩然与宋代田园诗代表范成大、杨万里的诗作中具体分析。

从题材来看,唐代田园诗主要继承了陶渊明诗歌的传统,以描写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为主,以此表达作者的闲情逸趣与人生追求。

如我们熟知的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人主要描写乡村的风光图景与生活图景,以此表现出诗人的闲逸与内心情绪,并未涉及到景致之外的现实生活方方面面。

与之相比,宋代田园诗在题材上更加开阔,诸如湖光山色、田野风光、农事劳作、风土人情、农人形象、农业器具以及农民生活的喜怒哀乐都尽现诗中,从田园角度真实、全面、深刻地展现了宋代的社会生活风貌。

虽然同样还是田园诗,但审美主体关注的聚焦点,已经由前人笔下的那充满诗情画意为美而美的田园风光,转变为对农村生活的真实记录,对田园生活中活动着的人的关注。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许多诗歌都表现这一点。

如《夏日田园杂兴》之六中的“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描写农人的辛勤劳作;如《秋日田园杂兴》之八“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假响到明”写出了农人的劳作与收获及喜悦之情;再如《夏日田园杂兴》之十一中的“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深刻的反应了农民生活的艰苦,所受的赋税重,剥削严重,不仅反映了现实生活,亦和诗圣杜甫的诗歌一样兼具史料价
值。

同时,《夏日田园杂兴》之六中“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

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还描写了农具与农人劳作的具体景象。

这样的描写对象,在宋之前的田园诗中是几乎没有的,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宋代田园诗的题材相较于唐代的变化,向更广阔、更细致、更“生活化”扩展。

在艺术风格上,从唐代到宋代,田园诗的艺术风格从温馨闲雅的浪漫情调到本色自然的真实再现。

唐时的田园诗总体呈现出一种宁静温和的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情调。

许是唐代的总体风气感染下,诗人都有一股浪漫情怀,这股浪漫情怀同样延伸到田园诗中。

诗人笔下的乡村风光总是那么优美迷人,农人的生活也总是悠闲安逸,无忧无虑,没有世俗的喧嚣,没有生活的艰辛,一切都是清净平和。

②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陶渊明式“世外桃源”下的田园生活描写,充满浪漫情怀的同时也注定了它们与现实的差距。

其中我们所熟知的王维的《山居秋暝》便是此类诗歌代表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描写秋日薄暮时分的山村图景,恍若人间仙境。

很明显,这是一种经过诗人审美美化的理想途径,最终目的还是借以表达诗人高雅的志趣与浪漫的情怀,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远离世俗的隐逸之美。

这样的诗歌带有明显的唐代气息,同时,也正是同类诗歌无法超越唐代巅峰的原因——独一无二的时代烙印。

这类风格的诗歌到了宋代能同样表现出这种韵味的作品已经少而又少了,但也并不是没有。

宋代虽没有李白杜甫那样的诗仙诗圣,但同样有陆游苏轼这样的大家。

陆游的诗作,一首我们很熟悉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同样表现出了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等田园诗的“人间仙境”韵味。

同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以哲理的阐述把诗歌的意境与含义推向一个高峰。

但这类作品毕竟是少数,宋代的田园诗总体上还是以平实、自然、本色、富有生活气息见长。

如果说唐代的田园诗是浪漫,那么宋代的田园诗便是现实。

这是社会大风气在诗歌上的具体体现。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再是一幅幅“桃花源“式的纯美图景,而更多的是一幅幅现实生活图景:农人的劳作景象,农具的使用景象,收稻晒谷的景象等等,同时,农人生活的喜怒哀乐也包含其中。

不再是永远的安静祥和、闲适无苦,劳作的辛苦、赋税的繁杂、生活的艰辛亦同样包含其中。

宋代诗人面对山水园林,田园乡野,不再只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不再只是纵情于自然之后的单纯陶醉,不再只是超然于生活真实的闲情雅趣,不再只是全身心的享有浪漫的情调,而更多的是真切的融入其中,真正的走进田园,真实的体现生活的喜怒哀乐。

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杨万里《插秧歌》一诗中体会——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仿若家常闲话般的描写,将一幅农人雨中插秧,家庭成员相互配合的劳作情景写得真实、动人。

这样看似“大俗”的描写对象,正是在宋代“以俗为雅”的观念下越来越多的进入文人笔下,不仅让我们看到诗歌的新气象新变,同时让我们全面的了解到农村生活的真实图景。

“大俗即大雅”,俗的是尘事,雅的是内心,这正是宋人有别于唐人的内心追求。

在抒情方面,唐代田园诗多是借景抒情,作者描写田园风光景致,旨在抒发内心的闲适之情与高雅志趣,抒情可以说是他们诗歌的最终目的,同时抒情主体亦是作者本人。

到了宋代,田园诗更多的是抒情主体不局限于作者本人,于真实的情景描写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描写主体的情感。

农人的收获的喜,农人遭受剥削的怒、农人赋税冗杂的哀,农人合家劳作的乐……自然而然的于描写中表现出来。

宋人“以俗为雅”的观念下,让宋诗在唐诗这座巅峰之后,亦能推陈出新。

田园诗的新变便是其中鲜明的表现。

正是在题材、艺术风格及抒情
方式等方面的扩展与深入、推新,让我们的文学发展始终沿着前进的道路而行,不断为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添砖加瓦。

①李晶《唐宋山水田园诗之比较》,《西北大学》2010硕士论文,第42页。

②周秀荣《从文人雅趣到泥土气息——唐宋田园诗之比较》,《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第30—32页。

③李晶《浪漫与现实——唐宋山水田园诗之异》,《青春岁月》2011年04期,第11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