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课件
脑室肿瘤
➢脑室内肿瘤不常见,占到颅内肿瘤的10% 。成人脑室内 肿瘤一半位于侧脑室,而儿童只有¼ ➢脑室内肿瘤CT和MRI影像上缺乏特征性,而年龄和位置 对于诊断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临床症状主要来自颅内压的增高和脑积水
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与鉴别
侧脑室肿瘤
➢侧脑室被覆室管膜细胞和胶质细胞构成的室管膜下板, 后者可以产生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室管膜下巨细胞 星形细胞瘤 ➢透明隔也有一层胶质被覆可以产生胶质细胞瘤、脑室 系统特有的中枢神经细胞瘤。脉络丛富含血管,产生 CSF,成人和儿童都可能发生原发的乳头状瘤或癌,由 于血供丰富,成人更常见的是转移灶、脑膜瘤(女性) ➢尽管儿童幕下肿瘤更常见,但3岁内幕上肿瘤大多位于 脑室内
➢ 增强后无或仅有轻微的强化,这被认为是室管膜下瘤的比 较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
➢ 发生于脑实质内室管膜下瘤则可以出现中度程度的强化
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与鉴别
男,55岁,侧脑室内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晰,侧脑室有积水。T1WI呈 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病灶内可 见多发较小的长T1长T2的囊变区及条状的低信号流空血管影。增强后 肿块内仅有少许血管影强化。
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与鉴别
女性,32岁,头痛
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与鉴别
男性,52岁, 头晕半年
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与鉴别
室管膜瘤(Ependymoma)
➢ 起源于衬于脑室内壁柱状室管膜上皮或脑室周围 室管膜巢;
室管膜下瘤(Subependymoma)
➢ 镜下肿瘤组织细胞含量少,纤维组织多 ➢ 可见微小囊变、钙化和出血 ➢ 血供较差,血脑屏障完整
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与鉴别
室管膜下瘤的影像学表现
脑室内肿瘤的MRI诊断
二、室管膜瘤
幕下占60%;四脑室好发(90%) 幕上占40%;侧脑室三角区(75%)
三脑室内 (15%)
室管膜瘤的影像学
平扫:CT 呈等/低密度; MR为T1WI等或低信 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 肿瘤内可见囊变、钙化,出血少见。 增强:多呈轻度到中度强化,常可见不均匀强化
室管膜瘤
第四脑室内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29岁
M/6,颅内压增高症状
右侧脑室内室管膜瘤
右额脑室外室管膜瘤
三、室管膜下瘤
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之间的过渡形式 室管膜瘤的一种亚型 室管膜下的成巢细胞及周围丰富的细密胶 质纤维基质组成的结节状肿瘤
三、室管膜下瘤
较为罕见的良性肿瘤 40~60岁好发 大多无症状,晚期致梗阻性脑积水 部位:好发于双侧脑室前角和体部,延髓下 部者可突入四脑室
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淋巴瘤、 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转移瘤
室
区 三角区 脑膜瘤
后角及 下角区
偶发生脑膜瘤
成人脑室肿瘤(2)
部位
常 见肿瘤
高度恶性胶质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 孟氏孔区
细胞瘤伴结节硬化、中枢神经细胞瘤
胶样囊肿、脑膜瘤、动脉瘤、胶质瘤、 第三脑室区 外来肿瘤突入如垂体瘤、生殖细胞瘤、
六、脉络丛乳头状瘤
脑内肿瘤0.3%~0.7%,占成人脑内肿瘤0.5%~ 0.6%,儿童颅内肿瘤的2-5% 年龄好发于10岁之内的儿童,<5岁占50~86% 20%的儿童CPP可恶变成脉络层乳头状癌
CPP的发病部位
发生部位与正常脑室内脉络丛分布成正比,侧脑 室三角区+四脑室占90%
同一患者静脉出血性血肿和动脉出血性血肿的MRI信号表现 亦不相同
对于同一患者的同一颅内血肿,用不同磁场强度(如0.5T3.0T)的磁共振装置检查,其MRI信号表现亦不相同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的MRI 表现。
结果:15例中,年龄最小13岁,最大58岁,平均33岁,其中女性14例(14/15),男性1例(1/15)。
肿瘤以侧脑室三角区多见,本组14例(14/15),侧脑室体部1例(1/15)。
例病理均为WHOⅠ级,其中纤维型12例(12/15),纤维上皮型1例(1/15),血管瘤型脑膜瘤1例(1/15),过渡型1例(1/15)。
结论: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发病部位、年龄、性别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脑膜瘤;侧脑室;磁共振成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185-02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仅次于胶质瘤而居第二位,为颅内最常见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其中侧脑室脑膜瘤较少见,但却是成人最常见的脑室内肿瘤[1]。
笔者收集了15例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资料,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
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整理了2009年至2012年进行MRI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例,女14例,年龄13~58岁,平均年龄33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颅高压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而神经系统损害不明显。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MRI资料。
1.2 检查方法采用1.5T或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均行MRI常规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包括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
增强扫描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剂量0.1mmol/kg体重,注射流率3ml/s,经肘静脉注射。
9例行DWI,采用SE-EPI序列,加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技术,行横轴面成像,扫描参数为:TR7000ms,TE80ms,b值取0s/mm和1000s/mm,矩阵128×128。
脑肿瘤的MRI诊断
MRI表现:
❖ 星形细胞瘤多呈长T1长T2信号,部分呈混杂信 号,内可见囊变、坏死、出血和钙化等信号改变。 出血坏死低度星形细胞瘤少见,而高度星形细胞 瘤多见。钙化显示不如CT敏感。MRI显示脑水肿 和占位效应较CT敏感、准确。瘤体可跨越胼胝 体向对侧生长,也可沿脑室室管膜种植性转移。
CT表现:
❖ 平扫:鞍内占位,向上向下生长,多为 等密度,少部分可出血,蝶鞍扩大,鞍 底下凹变薄,侵蚀或破坏。
❖ 增强扫描:肿瘤中度以上强化。 ❖ 微腺瘤表现垂体内圆形或不规则小的低
密度区,鞍隔隆起,垂体柄偏移,增强 扫描垂体内低密度区更明显。
MRI表现:
❖ 肿瘤形态:垂体微腺瘤表现为垂体高度增加(通常 ﹥9mm),局部向上或向下膨隆,多数表现为圆形低 信号灶,垂体漏斗部或垂体柄向一侧偏移。垂体大腺 瘤表现为鞍内和鞍上圆形或分叶状肿块。
(脑内髓母细胞瘤,脑外SPNET)
六、血管性肿瘤:
❖ 1.成血管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血管 母细胞瘤)
❖ 2.动脉瘤 ❖ 3.海绵状血管瘤 ❖ 4.畸形细胞肉瘤
七、含脂类肿瘤:
❖ 1.胆脂瘤(表皮样囊肿) ❖ 2.脂肪瘤
❖八、恶性淋巴瘤 ❖九、颅咽管瘤 ❖十、脉络丛乳头状瘤
十一、骨肿瘤
❖ 1.脊索瘤(斜坡) ❖ 2.骨瘤、骨软骨瘤、软骨肉
❖ 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脑膜瘤呈明显均匀强化, 如果与瘤体相连的脑膜强化,呈鼠尾状或线状, 称脑膜尾征。
T1WI
T2WI
+C --C
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组 1 2例均 为 单 发 , 1 0例 位 于 侧 脑 室 , 其中5 例位 于右 侧侧脑 室 三角 区 ( 图 1 ~4 ) , 3例 位 于 左侧
侧脑 室三 角 区 , 2例位 于左 侧 侧 脑 室后 角 ; 1例 位 于
三脑 室 ( 图 5 , 6 ) , 1例 位 于 四脑 室 ( 图 7 , 8 ) 。
1 . 2 方 法
水 肿 4例 , 中度水 肿 1例 , 轻 度 水肿 2例 , 无 明显 水
肿 5 例, 3例有 脑室 扩大 。
2 . 2 病 理
本 组 病 例均 经 手 术病 理 证 实 , 其 中纤 维 型 脑膜
瘤 1 1 例, W HO I级 ; 问 变 型 脑 膜 瘤 1例 , WHO 1 I 级 。1 2例术 前影像 诊 断均正 确 。
3 讨 论
采 用美 国 G E公 司 生 产 的 S i g n a 1 . 5 T 超 导 型
磁 共振 扫描 仪 , 头颅 8通 道 相 控 阵 线 圈 。扫 描 序列
包 括 :S E— T1 W I( TR/ TE 5 0 0 / 2 4 ms ), FS E — T2 WI
对 经 手术 病 理 证 实 的 1 2例 脑 室 内脑 膜 瘤 MR I 表 现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析 。结 果
三脑室( 1 例) 和 四脑 室 ( 1例 ) , 多表现为圆形 、 类 圆形 ( 8例 ) 或 分 叶状 ( 4例 ) 肿 块 。T wI 呈稍低信 号( 1 0例 ) 或等信 号 ( 2 例) , Tz wI 呈 稍 高信 号 ( 9例 ) 或等信号 3 例) , 7例 见 不 同 程 度 的 瘤 周 水 肿 。增 强 扫 描 多 明 显 均 匀 强 化 ( 9例 ) , 3例 见 斑 片 状 低 信 号 。结 论 脑 室 内脑 膜 瘤 的 MR I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结 合 临床 资料 可提 高其 诊 断 准确 性 。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疗和鉴别诊疗课件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疗和鉴别诊疗
14
2/10/2021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疗和鉴别诊疗
“右侧脑 室肿块” 示:脑膜 瘤。
15
2/10/2021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疗和鉴别诊疗
16
2/10/2021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疗和鉴别诊疗
17
“左侧脑室肿瘤切除标本”:
纤维型脑膜瘤(WHOⅠ
2/10/2021
2/10/2021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疗和鉴别诊疗
20
室管膜下瘤
T1WI示肿瘤靠近室间孔,呈稍低信号,
T2WI肿瘤呈稍高信号
2/10/2021 增强扫描肿侧瘤脑室内肿瘤部的M分RI诊轻疗和度鉴别强诊疗化
21
(四)脉络丛乳头状瘤
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绝大多数出现在 5 岁以下儿童,。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也可 位于侧脑室体部。
文章:侧脑室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潘志立、余永强、钱银锋等,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年第27卷第7期)
2/10/2021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疗和鉴别诊疗
1
一、概述
侧脑室肿瘤是指原发于侧脑室壁 组织或室壁周围组织,瘤体全部或大 部位于侧脑室内的肿瘤。侧脑室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 1%~3.2%。其类型 较多,有时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2/10/2021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疗和鉴别诊疗
6
头颅CT和MRI是目前检查侧脑室肿瘤的 主要方法。MRI可以多参数成像,能准确判 定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血供及了解脑积 水情况等, 有助于作出术前定位、定性诊断, 对确定手术方式及术后观察有重要价值。而 CT显示肿瘤钙化较佳,对肿瘤的鉴别诊断有 一定帮助。
易被误诊的侧脑室肿瘤MRI分析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1 年 1 月 00 2
鲞 筮鱼
・
70 ・ 5
织由 H E染 色 和免 疫组织 化 学染 色证 实 。结果 : 少
典型 表现 为单个 大 的囊性 病 变伴有 钙 化 的壁 结界 ,
突胶质 细胞瘤 6例 , 管膜 瘤 2例 , 细胞 型 星形 室 毛 细胞瘤 1 。 例
肿 瘤 同侧 侧脑 室 明显 。
2 2 形 状 与 体 积 .
9例 误 诊 病 人 中 , 性 7例 , 性 2例 , 龄 男 女 年 1 4岁 , 均 2 8~ 1 平 9岁 ; 临床 主要表 现头晕 、 痛 、 头 呕
吐等颅 内高压 症状 , 伴 有视 力 下 降 、 物模 糊 , 3例 视 病 程 2 o~l 。全部病 例经 手术及 病理证 实 。 m a
2 4病理诊 断 .
7 0 s矩 阵 2 6× 5 , 2m , 5 2 6 回波链 6 激励 次数 1 ; , 次 横
收稿 日期 :0 0— 9—1 ; 21 0 1 修回 1 : 1 1—1 3期 2 0—1 7 0
9例病人 均行 肿瘤 全切 或 次全 切 , 除肿 瘤组 切
作者简介 : 乔鹏 飞( 90一)男 , 18 ,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磁共振室住 院医师。 通讯作者 : 牛广明 , 医学博士 , 主任医师, 教授 , 博士研究生导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E—m i c .igag lg i.6 .o a : rnuunmn @r 13 cr lj p n
1 材料 与方法 1 1 临床 资料 .
轴位扫描 1 , 6层 矢状 位扫 描 1 , 厚 6 m, 间 5层 层 m 层 距l n r 。9例均行 钆 喷替 酸葡 甲胺 ( d—D P 增 m G T A)
脑室内肿瘤的MRI分析
脑室内肿瘤的MRI分析
摘要
·脑室内肿瘤的MRI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然而了解患者的年龄和肿瘤位置有助于形成鉴别诊断。本文综述了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中枢神经细胞膜胶质瘤、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转移瘤等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及相关临床特征。
·本文的目的是回顾常见的脑室内病变(表1),回顾这些肿瘤的胚胎学、放射学特征,以及辅助治疗的后续影像学建议。
·脑室内肿瘤包括很多病理种类,他们可能是亚临床、在影像学上间接发现的,也有可能由于占位效应、脑积水或者是出血而引起症状。此外幕上病变可能引起局灶性神经症状或癫痫发作,而幕下的病变可能导致脑脊液、并发小脑共济失调。
·虽然影像学特征经常有重叠,但是根据病变位置、患者年龄以及对CT和MRI典型特征的了解,鉴别诊断往往会缩小。
肿瘤鉴别诊断
1、听神经瘤:本病病程较长,随病程发展,可出现耳鸣、耳聋等听神经刺激和破坏症状,患侧面部麻木、知觉减退等面神经受累症状。
病程后期可出现小脑体征,严重时可出现枕骨大孔疝。
CT检查示:主要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密度、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
MRI检查示小脑脑桥角区长T1,长T2信号。
结合该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该病可能性大。
2、胆脂瘤:本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多位于侧脑室内,早期可无症状,随着囊肿长大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少数位于第三、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可可有嗜睡症征等,并可反复发作。
结合患者病史及体征,不能排除此病的可能性.3、脑膜瘤:60-70%位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等蛛网膜颗粒存在的地方。
生长缓慢,病史长,良性多见。
MRI在T1WI多呈等或高信号,T2WI多呈低信号,可见硬膜尾征,从病史及辅助检查考虑此病可能性不大。
4、转移癌:老年人多见,多有其它器官的原发病灶,以肺部多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高颅压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呕吐等。
头部MRI显示不规则的长T1、长T2信号影,占位效应及周边水肿明显,从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尚不能排除此病。
5、脑脓肿:病人多有中耳炎等感染史,发热明显。
有脑膜炎的体征,头部MRI常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后可见脓肿周围的囊壁,病灶中央信号不变,附近脑组织可有水肿信号影,脑室系统可受压、移位,从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见可基本排除本病。
诊治计划:拟提检项目及次数:检凝血象、血型,外科综合,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离子,心电,胸透。
1、颅内炎性改变:包括化脓性及结核性,常有发热史或感染结核史,肺内结核或胃肠道结核,化脓性分不同时期不同表现,包括急性脑炎期、化脓期、包膜形成期。
可通过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鉴别。
结合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脑脓肿可能性大。
2、胶质瘤:中枢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急,病程短,在脑内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晰,生长迅速,病灶周围有水肿。
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
【 摘 要 】 目的 分 析脑 室脑 膜 瘤 的 MR 表 现 特 点 , I 旨在 提 高 对其 诊 断 的 准 确率 。 方 法 对 经 手 术 病 理 证 实 的 l 4例 脑 室 内脑 膜 瘤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行 颅 脑 MR平 扫 及增 强 扫 描 检 查 。 结 果 肿 瘤 6例 位 于 右 侧 侧 脑 室 , 均 7例 位 于左 侧 侧 脑 室, 中 1 其 1例位 于侧 脑 室 三角 区 , 1例 位 于 三 脑 室 。 肿 瘤 9例 呈 类 圆 形 , 积 较 大 , 界 较 清 , 表 现 为 等 或 稍 低 信 体 边 T wI
6 i h etv n rce n telf e til ,mo to ih 1c td i aea v n rc lrtio e a d l n t e H v n r l. M O tt mo s we e s fwhc o ae n 1tr l e tiua rg n n i h I er n l z d r to p c i ey e y a d p t o o y we e a a y e e r s e t l .Re u t Amo g al h c s s e i n c t d i h i h e t il ・ v s ls n l t e 1 a e ・6 l s sl a e n t e r t n rce 4 o o g v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介绍:脑室内肿瘤是指起源于脑室内的肿瘤,主要包括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脑室内转移瘤等。
影像学在脑室内肿瘤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各种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一、影像学技术1.磁共振成像(MRI):MRI是目前诊断脑室内肿瘤最常用的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多平面重建和功能成像等优势。
2.计算机断层摄影(CT):CT能提供有关肿瘤的形态、钙化和造影等信息,对于肿瘤的钙化和出血的检出较为敏感。
二、各种肿瘤的影像学特征1.室管膜瘤:室管膜瘤是最常见的脑室内肿瘤,MRI可显示肿瘤的形态、位置及囊实比等特征。
a.T1WI上肿瘤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略高或等信号。
b.肿瘤可出现囊性变、实性成分以及钙化等。
2.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多发生于侧脑室和第四脑室,MRI和CT可显示肿瘤的形态、位置及血供情况。
a.MRI上肿瘤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CT上肿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b.肿瘤常伴有囊性变或出血。
3.脑室内转移瘤:脑室内转移瘤多为恶性肿瘤的转移,MRI和CT可显示肿瘤的数量、位置及影像学特征。
a.MRI上肿瘤呈多发或单发高信号灶,CT上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的肿块。
b.肿瘤多与脑膜肉芽肿鉴别,CT增强扫描可有助于鉴别。
4.其他脑室内肿瘤:如星形细胞瘤、脑胶质瘤等,其影像学特征与其它部位的肿瘤相似,需要结合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综合分析。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MRI图像示例2.CT图像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室管膜瘤:一种起源于室管膜的脑肿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2.脉络丛乳头状瘤:一种起源于脉络丛的良性脑肿瘤,常见于成年人。
3.脑室内转移瘤:恶性肿瘤的转移至脑室内的肿瘤。
4.星形细胞瘤:一种起源于星形细胞的脑肿瘤。
5.脑胶质瘤:一种起源于脑胶质细胞的脑肿瘤,包括多种亚型。
脑室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脑室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蓝岚【摘要】目的分析脑室肿瘤的MRI影像特点,提高脑室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影像表现.结果不同脑室肿瘤的MRI表现有所不同,部分肿瘤具有某些特征性的表现.而大多数肿瘤具有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特征.如脑膜瘤及中枢神经细胞瘤常见于中年人,而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瘤则好发于儿童.脑膜瘤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而室管膜瘤则好发于第四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则好发于侧脑室前角.结论 MRI影像学表现结合肿瘤的发病年龄及部位等可以提高脑室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11【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脑室;肿瘤;磁共振成像【作者】蓝岚【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建厦门 36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445.2脑室肿瘤是指起源于脑室、大部分或全部位于脑室内的一类肿瘤。
脑室肿瘤发病率低,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8%~1.6%[1]。
但肿瘤种类繁多,可起源于室管膜、脉络丛组织、透明隔或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等[2]。
尽管大部分肿瘤可通过MRI检查发现,但由于肿瘤缺乏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征象,所以往往难以在术前对肿瘤的病理类型做出准确的诊断。
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 年6月—2016年10月,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肿瘤的影像特点,以期望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33.2±5.6)岁。
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行走不稳、肢体乏力等。
1.2 设备与方法20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MRS检查。
MRI扫描采用Siemens Ve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标准头颈正交线圈,层厚5 mm,层间距1 mm。
脑室肿瘤的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脑室肿瘤的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目的:分析脑室肿瘤的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40例脑室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实施磁共振诊断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在脑室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磁共振诊断除2例为无法诊断肿瘤类型外,其余病例均被检出,与手术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对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脑膜瘤、室管膜下瘤、胶质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4.44%、90.00%、100%、100%、100%、100%。
磁共振检查除2例无法确诊病灶部位外,其余病理均被检出,手术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其侧脑室、四脑室、三脑室的肿瘤病灶符合率分别为96.30%、90.91%、100%。
结论:磁共振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影像清晰的特点,能够为脑室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和科学的参照依据,具有重要的推广使用价值。
标签:脑室肿瘤;磁共振;鉴别诊断脑室肿瘤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少见但种类繁多的一组疾病,包括起源于脑室的肿瘤以及起源于脑室周围结构而突入脑室的肿瘤两种类型,但多以前者为主,后者在临床中十分罕见[1]。
文献[2]研究指出,脑室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表现,早期往往容易被患者所忽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颅内压急剧升高、呼吸突然停止等情形,继而危及其生命安全。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阻断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
磁共振是当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且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脑室肿瘤的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展开分析,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40例脑室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脑室肿瘤者;(2)临床依从性好,能够配合磁共振诊断者;(3)无钆喷酸葡胺过敏史或禁忌者。
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瘤信号特点
绝大多数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内和(或) 细胞外自由水增多,在T1加权图像上呈 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构 成了这部分肿瘤信号变化的共同特征.
肿瘤的边缘
信号强度均匀的肿瘤往往边缘光整, 如脑膜瘤、垂体瘤;信号强度不均匀的 肿瘤如边缘不清楚、不规则,常常提示 肿瘤对周围组织有浸润,如恶性胶质 瘤.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
低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信号肿块,界清, 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
高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等混合信号,囊 变、坏死多见,钙化少见,增强后不规则环 形强化居多。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胶质母细胞瘤
MR:额叶跨中央线向脑室内生长肿块, T1W1呈稍 低信号,其内可见小片状更低信号; T2W1呈高信号, 并可见片状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呈花环样强化.
40~50岁。
室管膜瘤发病部位:儿童发病为成人的4~6 倍
幕下占60%;第四脑室好发(90%) 幕上占40%;侧脑室三角区(75%)
第三脑室内(15% )
室管膜瘤病理学特征
为一生长缓慢的分叶状肿块 其生长方式主要为膨胀性生长 钙化(占51%),出血(14%)囊变常见。 镜下分四型:上皮型、乳头型、粘液型和细
根据起源分两类 一类起源于脑室长入周围脑实质
二类由脑室质长入脑室内
有一定的发病年龄和好发部位 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征性 瘤周水肿不明显,脑积水常见。
室管膜瘤(Ependymoma)
起源于衬于脑室内壁柱状室管膜上 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2~8% 发病年龄:见有双高峰期,10~15岁和
MRI定位、定性颅内肿瘤是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的: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断
c u i g p t o o y p o e n n i ma ( 一 1 ) e e d mo l d n a h lg r v d me i g o n , p n y ma ( 3 n一 1 ), s r c t ma ( 一 4) o i o e d o l ma c o o d l 0 a to y o n , l d n r gi g o , h r i a p p l ma a d c l i y t( 一 2 f re c ) s b p n y l in e l s r c t ma a d n u o ls o a io n ol dc s n l o o a h , u e e d ma a tc l a to y o n e r b a t ma ( 一 1 f r e c ) b an g n o a h : r i me a t s s wi n wn p i r u r( 一 7 . a in s we e d v d d i t h e r u s a c r i g t h o a i n o u r t s a e t k o r h ma y t mo n ) P te t r ii e n o t r e g o p c o d n o t e l c t ft mo . o i cu ig v n rc lr t i o e b d c r u a t ru n n e v n rc l r f r me . h l c o d n o p t n g ( 1 n l d n e t iu a r n , o y, o n n e i s a d i t r e t iu a o a n W i a c r i g t a i t s a e < g e e 0
维普资讯
l 46
医学影像-脑室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结论和展望
影像学在脑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学在脑室肿瘤的治疗 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影像学鉴别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特点,可以鉴别脑室 肿瘤与其他病变,如脑积水等。
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查脑脊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等,可 以进一步鉴别脑室肿瘤。
影像-guided手术治疗脑室肿瘤
手术导航
通过影像学资料,医生可以在手术中实时导航,提 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内窥镜技术
内窥镜技术可以在不开颅的情况下进入脑室进行肿 瘤切除手术。
脑室肿瘤的影像特点
1 位置特点
2 形态特点
脑室肿瘤通常位于脑室内, 位置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初 步诊断。
脑室肿瘤的形态多样,可 以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或 囊肿。
3 增强特点
在MRI等影像学检查中, 脑室肿瘤通常呈现不同程 度的增强。源自脑室肿瘤的鉴别诊断1
临床鉴别
2
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进行
脑室肿瘤的鉴别诊断。
病理特点
脑室肿瘤是指生长在脑室内的肿瘤,可以是良性或 恶性的。
影像学表现
在MRI扫描中,脑室肿瘤通常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 且位置通常与特定脑室相关。
脑室肿瘤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分类
根据病理特点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脑室肿瘤可以 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诊断标准
通过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症状等信息,医生可以进 行脑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脑室肿瘤的诊 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医学影像来诊断及鉴别脑室肿瘤是一项重要的医学工作。本次分享将介 绍脑室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分类和诊断标准,以及影像-guided手术治疗等内 容。
医学影像的基础知识
侧脑室肿瘤的MR诊断及鉴别
侧脑室肿瘤的MR诊断及鉴别薛惠【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1(009)005【总页数】3页(P39-40,80)【关键词】侧脑室肿瘤; 磁共振成像【作者】薛惠【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金坛 213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 R73侧脑室肿瘤是指原发于侧脑室壁组织或室壁周围组织,瘤体全部或大部位于侧脑室内的肿瘤[1]。
影像上侧脑室肿瘤诊断标准为肿瘤体积2/3 位于侧脑室内、邻近脑室被撑开或周围见脑脊液影及肿瘤与脑室的夹角为锐角[2],侧脑室肿瘤的类型较多,有时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CT 和MR 是目前检查侧脑室肿瘤的主要方法。
作者总结我院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20例,着重分析其MR 表现特点,探讨不同类型侧脑室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笔者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20例,男8例,女12 例,年龄10-66岁,平均38岁。
主要临床表现:头痛20例,视乳头水肿15例,视力下降8例,呕吐6例,一侧肢体运动障碍2例,抽搐2例,记忆力减退3例。
采用Siemens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选用标准头颅线圈,行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均采用SE或FSE序列。
并按0.1mmol/kg 体重的剂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行T1WI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增强扫描。
2.1 组织病理学类型与性别及分布部位 20例中,星形细胞瘤6例,男、女各3例,其中室间孔4例,体部2例。
脑膜瘤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均位于侧脑室三角区。
室管膜瘤3例,男1例,女2例,其中发生在体部2例,室间孔区1例。
转移瘤2例,男?女各1例,其中三角区及前角各1例。
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女性,位于体部。
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女,发生在侧脑室体部。
室管膜下巨细胞瘤1例,女,病变发生于侧脑室体部。
淋巴瘤1例,女,病变位于侧脑室三角区。
2.2 MRI表现特点星形细胞瘤: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肿瘤内可见囊变区,1例可见肿瘤内出血。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断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断熊伟;张雪林;宛四海;张兴华【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07(22)2【摘要】目的:分析侧脑室肿瘤的MRI特征,提高对侧脑室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48例侧脑室肿瘤患者,其中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脑膜瘤13例,室管膜瘤10例,星形胶质细胞瘤4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下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胶样囊肿各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7例转移瘤原发肿瘤明确.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按病变部位分为侧脑室三角部,体部,前角及室间孔区.按年龄分为<10岁,10~30岁和>30岁三个年龄组.结果:本组中11例(11/13)脑膜瘤增强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8例(8/10)室管膜瘤可见多发囊变区,2例(2/4)星形胶质细胞瘤可见瘤内出血;11例(11/13)脑膜瘤发生于侧脑室三角部,5例室管膜瘤及4例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生于侧脑室体部,所有室管膜下瘤(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和胶样囊肿(2例)均发生于侧脑室前角及室间孔区;10例(10/13)脑膜瘤发生于30岁以上,3例(3/4)星形胶质细胞瘤发于10~30岁,7例转移瘤全部发生于30岁以上.结论:侧脑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其MRI表现,结合肿瘤的部位和年龄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性.【总页数】4页(P146-149)【作者】熊伟;张雪林;宛四海;张兴华【作者单位】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侧脑室肿瘤的 CT和 MRI诊断 [J], 罗健君;张闽光;须同禄;冯晓源;沈天真2.侧脑室肿瘤的 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J], 李文菲;牛晨;郭丽萍;梁丰丽;马雪英;张明;郭晨光3.侧脑室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J], 潘志立;余永强;钱银锋;王海宝;周勇;殷敏敏;宫希军4.侧脑室肿瘤MRI诊断 [J], 曾国斌;陈再智;丁建荣5.CT、MRI对侧脑室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J], 胡涛;刘琼;郑晓林;方学文;邹玉坚;黄莉;胡炎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文菲, 等 侧脑室肿瘤的 M R I 诊断及鉴别诊断
侧脑室肿瘤的 M R I 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文菲, 牛 晨, 郭丽萍, 梁丰丽, 马雪英, 张 明, 郭晨光
M R I d i a g n o s i s a n d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 o f l a t e r a l v e n t r i c u l a r t u m o r
。侧脑室肿瘤类
现代肿瘤医学 2 0 1 6年 0 5月 第 2 4卷第 0 9期 M O D E R NO N C O L O G Y , M a y 2 0 1 6 , V O L 2 4 ,N O 0 9 降、 肢体乏力。 1 . 2 仪器与方法 2 8例患者中, 2 0例行 M R I 平扫及增强扫描, 8例仅行增 强扫描, 4例行 M R S 检查。M R I 扫描采用 G E3 . 0 T磁共振扫 描仪, 8通道标准头颅正交线圈, 层厚 5 m m , 层间距 1 m m 。常 规行 横 断 面 T 1 WI 、 T 2 WI 扫 描。 T 1 WI : T R =5 0 0 m s , T E= ; T 2 WI : T R= 46 8 0 m s , T E= 1 0 1 m s 。增强扫描: 经肘静脉 3 0 m s 注射对比剂 G d-D T P A ( 0 .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 m o l / k g ) 后行横断面、 矢状面 T 1 WI 扫描, 层厚 5 m m , 层间距 1 m m 。 2 结果
L i We n f e i , N i uC h e n , G u oL i p i n g , L i a n gF e n g l i , M aX u e y i n g , Z h a n gM i n g , G u oC h e n g u a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a d i o l o g y ,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o f 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o f X i ' a nJ i a o t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a n x i X i ' a n7 1 0 0 6 1 ,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a n a l y z eM R I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o f l a t e r a l v e n t r i c u l a r t u m o r s a n di m p r o v e d i a g n o s t i c a c c u r a c y Me t h o d s : A n a l y s i s i n gM R I f i n d i n g so f 2 8c a s e so f l a t e r a l v e n t r i c l el e s i o n sc o n o f t u m o r s i nt h el a t e r a l v e n t r i c u l a r . f i r m e db ys u r g e r y a n dp a t h o l o g y . R e s u l t s : M o s t o f t h e l a t e r a l v e n t r i c l e t u m o r s h a df e a t u r e s o f s p e c i f i c a g e a n dg e n d e r . A l l m e n i n g i o m a s o c c u r e d3 0~ 5 0y e a r s o l di nw o m e n , a n dt h ec e n t r a l n e u r o c y t o m ao c c u r r e d2 0~ 4 0y e a r so l d . T h e m e t a s t a t i c t u m o r s o c c u r r e da b o v e 4 0y e a r s o l d . P a r t o f t h e t u m o r s h a ds p e c i f i c l o c a t i o n . A s t r o c y t o m a f r e q u e n t l y o c c u r e d i nl a t e r a l v e n t r i c u l a r b o d y w h i l e c e n t r a l n e u r o c y t o m a f r e q u e n t l y o c c u r e di nf o r a m e no f M o n r o . M e n i n g i o m a s a n dm e t a s t a t i c t u m o r s f r e q u e n t l y o c c u r e di nv e n t r i c u l a r t r i g o n u m . M R I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o f d i f f e r e n t l a t e r a l v e n t r i c l e t u m o r s w a s d i f f e r e n t , p a r t o f t h et u m o r s h a ds p e c i f i ca p p e a r a n c e s . M e n i n g i o m aw a s o b v i o u s h o m o g e n e o u s c o n t r a s t . A s t r o c y t o m at e n d e dt o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e n h a n c e m e n t . C e n t r a l n e u r o c y t o m a ' s g r o w t hw a s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t o t h e s e p t u mp e l l u c i d u m , m u l t i p l ec y s t i ca r o u n dt h et u m o re d g e . T h e r ew e r em u l t i p l ec a l c i f i c a t i o n sw i t h i nt h eo l i g o d e n d r o c y t e s . M e t a s t a s i st u m o r s h o w e dr i n g e n h a n c e m e n t a f t e r c o n t r a s t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 E p e n d y m o m a s w e r e o b v i o u s e n h a n c e m e n t a n dt e n d e dt o i n v a d e C o n c l u s i o n : M R I i m a g i n g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u m o r l o c a t i o n , t h ea g eo f t h ep a t i e n t , t h ed e g r e e b r a i np a r e n c h y m a e a s i l y . o f l a t e r a l v e n t r i c l et u m o r sc o n t r a s ta n d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s p e c t r o s c o p yc a ni m p r o v et h ep r e o p e r a t i v ed i a g n o s t i c a c c u r a c y . 【 K e yw o r d s 】 l a t e r a l v e n t r i c l e , t u m o r , 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i m a g i n g M o d e r nO n c o l o g y 2 0 1 6 , 2 4 ( 0 9 ) : 1 4 5 8- 1 4 6 1 【 摘要】 目的: 分析侧脑室肿瘤的 M R I 影像特点, 提高侧脑室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经 R I 影像学表现。结果: 大多数侧脑室肿瘤具有年龄和性别特征。如 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占位性病变的 M 脑膜瘤好发于 3 0~ 5 0岁, 女性多见; 中枢神经细胞瘤发病年龄在 2 0~ 4 0岁; 转移瘤均大于 4 0岁。不同的侧 脑室肿瘤, 其好发部位不同。室间孔区好发中枢神经细胞瘤, 侧脑室体部好发星形细胞瘤, 脑膜瘤和转移瘤 R I 表现有所不同, 部分具有特征性表现。脑膜瘤增强后呈明显 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不同侧脑室肿瘤的 M 均匀强化。星形细胞瘤, 邻近脑组织受侵伴水肿, 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中枢神经细胞瘤, 围绕透明隔 生长, 周围可见多发囊变, 增强可见不均匀强化。少突胶质细胞瘤内可见多发钙化灶。转移瘤, 增强扫描大 多数可见环形强化。室管膜瘤,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容易侵犯邻近脑实质。 结论: M R I 影像学表现结合肿瘤 的部位、 发病年龄、 强化程度和磁共振波谱( M R S ) 表现等可以提高侧脑室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 关键词】 侧脑室; 肿瘤; 磁共振 【 中图分类号】 R 7 3 9 . 4 1 【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4 9 9 2 . 2 0 1 6 . 0 9 . 0 3 6 【 文章编号】 1 6 7 2- 4 9 9 2- ( 2 0 1 6 ) 0 9- 1 4 5 8- 0 4 侧脑室肿瘤是指发生于侧脑室室壁或侧脑室周围组织 结构、 甚至异位组织, 全部或大部分占据侧脑室空间的肿瘤, 侧脑室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 1 %~ 3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