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及脑血肿MRI表现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 MRI 诊断
备注 : 对 治疗 以后相关结果进行对 比发现 , 治疗组 与对照组 的数据 有统计 学意义存 在 ,
且 P< 0. 0 5
3 . 讨 论 3 . 1 穴位 的选取 。 在 当代 中医理论 中, 对于中风偏瘫 的研 究是一 项重点 内容。 中风 偏瘫 的临床表现 主要为 : 口眼歪斜 , 半身不遂 , 口齿不利 , 流V I 水 等等 。如 果病患错 过 了最 佳治疗 时间 , 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 那么就有可能对 其今后 的生活 造成巨大 影响。现代 医学理 论认为 , 病患在 出现了一系列 中风偏 瘫之后 , 其受 到伤害 的脑细胞 会进入 休眠 的状 态 , 这种伤害并非不可逆 , 如果病 患病情 进入稳 定期 之后 , 及时 的施 以有效 的手段 进行治 疗, 那么就能够令原本休眠的脑细胞充满活力 , 在根本上改善其偏瘫症状 。 3 . 2 针灸合并康复治疗 当代 中医理论认为 , 病患之所以会出现中风偏瘫 , 其原 因在 于 自身的肝 脏肺肘不顺 所致 , 病患体内阴阳失衡 , 很难将其 自身 的血脉进行滋养所致 。使用针灸治 疗的方式 面 对病患进行物理性刺激 , 针刺其头 , 颈, 以及上下肢的穴位 , 能够 在根本上将 其脑部血液 动力加 以改善 , 最终减轻其脑部损伤 , 建立起耐不得侧支循环 系统。针灸联合 康复治疗 能够在根本上将病患的每个 身体部位进 行充分 的锻炼 , 并在 根本上将 辅助治 疗效果在 根 本 上 加 以提 升 。 从本 次实验相 关结果 中 , 我们不难 看出 , 在 治 疗 组 病 患 进 行 为 期 1疗 程 的 治 疗 之 后, 其 日常的生活能力得到了极大改善 , 且相关 想情况 明显优 于对照组 , 利用 中医针灸 联合康复治疗 的方式 , 能够取得 良好的治疗效果 , 且与其他治疗方式相 比, 费用低廉 , 预 后效果好 , 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 1 ] 俞国桥.调督通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 瘫痪疗效观察 [ J ] .上海针 灸杂 志.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在颅内的血管系统中形成的一种畸形性存在,它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脑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导致危及生命的问题。
及早发现和诊断十分重要。
针对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MRI是一种比较常用和有效的检查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MRI在诊断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作用和价值。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通过磁共振原理来获得人体组织影像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
它不使用放射线,能够在三个平面上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对软组织和血管等结构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在诊断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时,MRI可以提供详细的病灶形态和解剖结构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MRI对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定位和定性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海绵状血管瘤通常位于颅内和颅骨基底部,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出病灶的位置、大小以及周围血管和神经结构的关系。
通过MRI检查,医生可以准确地确定血管瘤的位置和数量,对于多发性血管瘤的诊断尤为重要。
MRI还可以对血管瘤进行定性分析,帮助医生判断病灶的性质、血供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程度。
MRI能够提供多种成像技术,对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进行全面评估。
常规T1加权和T2加权成像能够显示血管瘤内部的血液成分和病灶的形态特征,有助于确定病灶的纤维结缔组织成分和囊性变化。
增强扫描技术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病灶周围的血供状态和神经结构的受压情况,对于术前方案的制定和手术的进行都有很大的帮助。
MRI还可以结合其他成像技术,如MR血管成像(MRA)和MR脑血流成像(ASL-MRI),全面评估血管瘤的血管形态和血液灌注情况,以及病变区域的代谢情况。
这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灶的生物学特征,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姚振威;冯晓源【摘要】目的:分析颅内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25例(7例男性,18例女性;平均年龄50.6岁,范围28~74岁).采用1.5T或3.0T超导系统(GE Signa)MRI 检查,包括T1WI、T2WI和增强后T1WI扫描.结果:病灶大小2.5~6cm(平均4.30cm),右侧17例,左侧8例.T1WI上24例病灶相对于白质呈低信号,仅1例呈高信号.T:WI上22例呈显著高信号,2例呈混杂信号,1例呈显著高信号伴部分流空信号.注射对比剂后10例呈显著均匀强化,其余15例呈显著不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者均表现为增强扫描第二时相强化范围扩大.16例为累及鞍内的横向不对称哑铃形肿块,7例为球形肿块(其中2例可见小部分伸入鞍内),2例为分叶状肿块累及鞍旁和鞍内.所有病例均不伴邻近颞叶脑组织水肿,颈内动脉被推移或包绕.结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MRI特征为鞍旁肿块或鞍旁累及鞍内的肿块,呈横向哑铃形或球形,境界清楚,T2WI呈显著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显著均匀强化或不均匀进行性强化.【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10(016)003【总页数】4页(P185-188)【关键词】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成像【作者】姚振威;冯晓源【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非常少见,且主要见于海绵窦区。
正确的术前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Meyer等[1]和Momoshima等[2]报道术前误诊率为66.7%~87.5%。
不正确的术前诊断通常导致外科手术方案欠妥当,术中易大量出血。
本文收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重点分析其MRI特征。
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术前误诊率。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
同样地,其「海绵状」也是依据形态起名,因其「剖面呈海 绵状或蜂窝状」。
概述
提到畸形血管团,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动静脉畸形(AVM) ,那么,海绵状血管瘤与 AVM 的畸形血管团是类似的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来看下两者的本质区别: 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团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为正常管径的
而且,约 19% 的病例为多发病灶,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人 常合并有身体其他脏器的血管瘤病灶。
下面用一个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图片加深印象。
图 1 A:水平位 CT 骨窗像显示左侧额骨内弥漫的溶骨性病 变,伴骨小梁增厚;水平位(B)和失状位(C)T1WI 显示 T1 像等信号的骨质病变,失状位增强的 T1WI(D)显示病灶 强化。
诊断要点
脑外病灶:以海绵窦区的海绵状血管瘤为例,在 MR I 表现为 T2WI 呈极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非常显 著,ADC 值明显升高,DWI 接近等信号,MRS 检查 无 NAA 峰、Cr 峰和 Cho 峰,可以作出定性诊断。
对于小型 (<1 cm) 以及非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磁 敏感加权成像(SWI)的检出率更高。
脑内圆形/椭圆形病灶、有混杂密度(代表不同程度的出血, 重复一遍:出血是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最重要的特征)、MRI 的 T2 像有含铁血色素沉积。
图 4 为一例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对照该图更能加深对上述 文字的理解。
治疗方案
1. 原则 牢记: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根本方法,也是
唯一有效的方法。除中颅窝海绵状血管瘤外(当病灶切除困 难时),不主张对其他部位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放疗。 2. 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 病灶反复小量出血、癫痫和重要功能区的占位效应,是海绵 状血管瘤手术适应证的主要考虑因素,即: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22例,10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 检查。
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
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72.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 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结合CT和MRI可明确诊断。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肿瘤;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eranial cavernous angioma,ICA)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发病率仅次于动一静脉畸形。
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颅内IC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22例颅内型ICA患者,男16例,女6例,年龄11~76岁。
临床无特异表现,其中以运动和感觉障碍(8例)等为主要症状。
10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
CT机使用飞利浦MX8000 dual CT扫描机,常规头颅轴位检查,层厚8-10mm。
增强扫描对比剂用碘海醇,剂量1ml/kg体重,流率3.0 ml/s,注药后延迟18秒扫描。
MRI检查使用东软SUPEROPEN 0.35 T开放式永磁型磁共振,采用SE序列,梯度回波等。
MRI增强检查对比剂为Gd-DTPA,剂量为0.2 mmol/kg体重,注药后即行常规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检查。
成像参数:TlWI:TR 360ms,TE 11 ms;T2WI:TR 6090ms,TE 192ms,层厚5-9mm,间距1mm。
2 结果8例CT增强扫描发现3例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其余无强化。
本组中16例行MRI检查,其中5例为CT检查后又行MRI检查确诊,多数病灶表现为混杂Tl、T2信号,呈“桑葚状”,其中12个病灶在稍长T2信号周边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包绕,周边多呈长T2信号区。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弥散成像的诊断价值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弥散成像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脑内海棉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海棉状血管瘤患者的MRI资料,重点分析DWI信号特征及其对病灶的显示能力。
结果:45例共捡出47个病灶, 34个病灶T1WI和T2WI均呈网状高、低混合信号,8个病灶T1WI、 T2WI均呈高信号,4个病灶T1WI、 T2WI均呈低信号,1个病灶T1WI呈等信号、 T2WI呈稍低信号, 46个病灶(占97.87%)T2WI灶周具有“铁环征”; DWI显示的病灶范围包括瘤体及灶周含铁血黄素区域,敏感性较高、可提高病灶的显示率。
结论:MRI是诊断脑内海棉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常规SE序列与弥散成像相结合,能更准确、全面地提供诊断信息。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成像;弥散成像[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MRI features of 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 and discuss the value of 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Methods: MRI findings of 45 cases with 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 proved by pathology, were reviewed.The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f DWI and its ability to demonstrate lesions were studied emphatically .Results : In 45 patients, there were 47 lesions,of which 34 lesions were mesh mixture of hyperintensity or hyopintensity on T1WI and T2WI ,8 lesions hyperintensity on T1WI and T2WI respectively,4 lesions isointensity on T1WI and T2WI,and 1 lesions was isointensity on T1WI and hypointensity onT2WI .46 lesions(97.87%) around had black hypointensity ring on T2WI.DWI showed nidus and haemosiderin around the lesions and had higher sensitivity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s of the lesions. Conclusion: MRI,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 can accurately provide information combining with routine SE sequence and DWIKey words: cavernous angioma,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属脑部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由于易反复出血、导致病灶进行性增大,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I影像分析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I影像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征象。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8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7例位于右侧海绵窦,1例位于左侧海绵窦,均呈“葫芦形”生长,CT呈高密度,MRI显示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中1例病例误诊为脑膜瘤,3例病灶手术切除。
结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具有其特征性,但仍与鞍旁及颅底脑膜瘤、神经源性肿瘤、垂体瘤影像表现近似,需认真分析病灶,减少误诊率。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窦;CT、MRI【中图分类号】R739.4;R73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052-03The value between CT and MRI for the diagnosis of hemangioma in the cavernous sinusHuang Yunong ,Yao Xiaogang,Zhao Ming,Chen Ji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Sixth peple’s Hospital ,Chengdu610000,Sichuan,China【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diagnosis of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the Cavernous Sinus between CT and MRI Methods Review 8 patients with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the Cavernous Sinus by Surgical confirmed cases ,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Results At right side in 7 cases,at left side in1 case,8 case were ‘gourd like’ shape,CT scan showed higher debsity;MRI show ed grayT1WI signal and high signal in T2WI.Conclusion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the Cavernous Sinus have many characteristic in CT and MRI,to provide help for the operation.【Key words】Cavernous Hemangiomas ; Cavernous Sinus ;CT,MRI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较少见,与发生于此区域其他病灶易混淆;虽为良性病变,但由于其病理结构及其发生部位的特殊性,如未能准确诊断,冒然手术可导致术中不可控的大出血,造成严重后果;准确诊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对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1]。
海绵状血管瘤的CT与MRI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的CT与MRI表现目的:通过试验探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的表现,评估两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CT检查,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在CT及MRI上的表现情况,评估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
结果:在CT影像中,所有患者脑内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病灶部位明显可见。
其中16例患者病灶表现为高密度小结节,占40%,20例均匀增强,占50%。
在MRI影像中,21例患者病灶表现为低信号影,占52.5%,28例平扫脑内病灶在增强MRI上表现为轻中度增强,占70%。
结论:海绵状瘤在CT及MRI上的表现无特异性,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增强后亦有多种表现形式。
但以CT上的高密度灶及MRI上的低信号影为多见,尤其MRI低信号影更为多见,两者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标签:海绵状血管瘤;CT;MRI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静脉畸形,可以发生在颅内,头颈部及手部等,病灶儿童时期可以长大变形,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1]。
本次研究中,我们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CT及MRI上的变现。
目前,临床上还不能通过CT及MRI确诊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确诊海绵状血管瘤。
本次研究,通过试验探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的表现,评估两者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判断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性提供新的思路,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检查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40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颅脑CT及MRI检查,分析他们的CT及MRI表现,评估两者的诊断价值。
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2.4±2.4)岁。
临床表现主要以运动和感觉障碍,癫痫症状为主。
具体海绵状血管瘤类型及部位分布情况见表1。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
CT机使用GE 16排螺旋CT扫描机,常规头颅轴位检查,层厚5~10 mm,增强扫描造影剂使用优维显,注药后立即扫描。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判断可能病原菌 , 选 用 相 应 的 或 广 谱 抗 生 素 。 同时 进 行 细 菌 培养和药敏试验 , 明确致病 菌 , 选 择 适 合 的 抗 生 素 。对 于 严 重 的 细 菌 感 染 或 多 种 细 菌 引 起 的混 合 感 染 , 可 采 取 多 种 抗 生 素联合用药 ; 颅 内 发 生感 染 时 , 血脑屏 障相对 开放 , 可 使 一 些 原 本 不 易 透 过 血 脑 屏 障 的抗 生 素 在 颅 内 浓 度 得 以 提 高 , 但 仍 未能达到有效浓度 , 故 应选 择分子 量小 或脂 溶性 高、 易 通 过 血 脑 屏 障 或 血一 脑 脊 液 屏 障 且 耐 药 率 低 的 抗 生 素 治 疗 颅 内 感染 。
患者 营养 状 态 直 接 决 定 了 本 身 的 免 疫 功 能 , 另外 , 较 长
时间未进食可导致 胃肠功 能紊 乱、 肠 道菌 群移 位 , 这 都 增 加 了颅脑术后发生颅 内感染 的几率 , 因此 , 对 于 身 体 虚 弱 抵 抗 力差的患者 , 需要加 强 营养支持 治疗 , 包 括 胃 肠 道 营 养 及 静 脉营养 , 必要时可 给予 白蛋 白等提高 患者 免疫 力药 物 , 提 高
血、 放化疗 、 营 养 状 态 差 等 因素 都 可 降 低 机 体 的 抗 感 染 能 力 , 增 加 颅 内感 染 的 几 率 。合 理 使 用 激 素 : 长 期 使 用 糖 皮 质 激 素 可 使 机 体 免 疫 功 能 受 到抑 制 , 并 可 限 制 白 细 胞 向炎 症 区 域 游 走, 使炎症 区域的多核 细胞 和单核 巨噬 细胞 数量减 少 , 吞 噬 作用减弱 , 增 加颅 内感 染 的 机 会 , 尤 其 是 长 期 大 剂 量 使 用 可 使 术 后 颅 内 感 染 率 明显 增 高 。熟 练 手 术 操 作 , 缩 短 手 术 时 间, 手术 时 间 > 5 h者 可 增 加 感 染 机会 。术 中 严 格 无 菌 操 作 : 手术器械 、 植 人体 严格灭 菌 、 减 少 人 为 感 染 因 素 。正 确 放 置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13例MRI表现
中国乡村医药目前,CLN诊断以T1WI序列上在病变区出现特征性的线状或脑回状高信号为标准,CT上相应区域为等或略高密度,但CT上有时较难观察[2]。
CLN相应CT高密度或T1WI高信号可维持较长时间,本组MRI复查病例均未见该特征性信号消失。
CLN的意义在于提示病变的不可逆过程,即预后不良。
明确诊断、判断病变部位及程度可避免不必要的治疗,评估预后。
MR的T1WI序列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多可进行病因学判断、随访观察病理演变过程及疗效判断,还能对颅内伴发病变进行评价[2]。
CLN在MRI上主要鉴别如下:出血性梗死T2WI、DWI 及SWI序列常为低信号,复查2~3周异常信号消失;脑淀粉样血管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合并的微出血,常累及皮层浅动脉,易于破入蛛网膜下腔,边缘欠规则,周围多伴水肿等占位效应,MRI复查短期消失;MRI上还应与不全钙化、脂肪瘤及皮样囊肿等富脂质病变、黑素瘤、Fahr病,铜、锰矿等矿物质沉着等相鉴别。
参考文献[1]Tanrikulu CS,Hocagil H,Kaya U,et al. Acute bilateral visionlos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A case report[J]. Turk J Emerg Med,2016,16(1):38.[2]孙迎迎,丁长青,罗慧,等. 脑皮质层状坏死的影像学表现[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7,26(2):211.[3]Nisitani S,Miyoshi H,Katsuoka Y. Extensive Delayed BrainAtrophy after Resuscitation in a Patient with Multiple System Atrophy[J].Front Neurol,2018(8):754.[4]Morais R,Sobral F,Cunha G,et al. Advanced MRI study ofmigrainous infarction presenting as 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Clin Neurol Neurosurg,2018(167):82.[5]Wicke F,Moreitz S,Weidauer S. Osmotic DemyelinationSyndrome due to Severe Hyponatremia Mimicking Hypoxic Encephalopathy[J]. Fortschr Neurol Psychiatr,2017,85(4):212.[6]Garg RK,Rizvi I,Ingole R,et al. 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 indengue encephalitis-a case report[J]. BMC Neurol,2017,17(1):79.(收稿:2018-09-05)(发稿编辑:薛芳)脑干海绵状血管瘤13例MRI表现严宜飞朱美茹张明贵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并不常见,多表现为反复少量出血、癫痫、头痛、肢体麻木无力,但单凭临床症状难以确诊[1]。
海绵状血管瘤及脑血肿MRI表现 PPT
海绵状血管瘤为红色圆形或分叶状血管团,形似草 莓或桑葚,切面如海绵状
▪ 动静脉畸形 ▪ 发育性静脉异常 ▪ 毛细血管扩张症
谢谢
脑血肿、海绵状血管瘤MRI 表现
商增全整理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Leabharlann 慢性期黑白 +黑环
亚急性晚期
双白 +黑环
超急性期
黑白
双黑 急性期
亚急性中期
双白
白黑
亚急性早期
海绵状血管瘤
▪ 临床表现: ▪ 无症状体检发现 ▪ 头痛、癫痫、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 脑出血 ▪ 影像学诊断: ▪ MRI>CT>DSA>>X线平片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第 2 4卷 第 9期 20 0 2年 9月
第
三
军
医
大
学
学
报
Vo . 2 .No 9 1 4
p.2 02 0
A( A ACADEM l MEDI NAE M I TARI I Ir AE AE CI LI S { 兀
.
weghe ma e, i td i g
1 eso s s o d hih sg a ntn iy. a d t e “ i g” sgnoflw in a o d l in r e n i e in T er r o ma se e・ o d m a i 6 l in h we 【 in li e st g n h rn i o sg r un eso s we e s e n 7 lso s h e wee n s f  ̄ re e n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99 0
丈 草编 号:0050 20 ) 19 .2 10 .44(0 2 ( 0 90 0—
论 著
(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 , 重庆 403) 007
脑 内 型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的 MRI 断 诊
廖 翠 薇 ,王 文 献 ,孙 清 荣 , 道 友 席
提 要 :目的
o s T e MR ma g fau e f 1 a e fi t c a ilc v r o s a go s i cu n t ah lg c c t r t n we e su e er s e t ey. d h i n e t so 5 c s so nr r n a a e n u n ima n l d g 7 wi p too i ok ma i r t d d r t p ci l r a i h i f o i o v I h a i o t s e a n t n W S w r r d o 0 c s s n a e e ev d MR e a n t n Re u t A o a o 7 ls n e e n te me n t me c nr t x mi ai a f me n 1  ̄ e ,a d 3 c s r c ie A x mi ai . a o o s o sl s tt l f 1 e i s w r o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表现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年'月第11卷第5期•459*博硕论坛•论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表现谷礫,滕艳华,姜文平,郭英瑜,于清太作者单位!13/000松原,吉林油田总医院核磁科作者简介:谷谦(1981-),女,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学。
E-mail:15681248@[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表现,分析磁共振成像(M R I)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〇〇9$1 ~ 2017-01该院收治的12例经手术证实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 R I表现。
结果12例患者T I W I呈等及略低信号,T2W 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全部呈明显强化,病灶呈哑铃状,边界清晰,颈内动脉受包绕,邻近脑组织受压,未出现水肿信号。
结论M R I在诊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3806(2018)05 -0459 -03doi:10.3969/j. issn. 1674 -3806.2018.05.14MRI diagnosis of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cavernous sinusDepartment of Magnetic Resonance,Jilin Oilfield Hospital,Songyuan 138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cavernous sinus,and to analyze t he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 R I)in diagnosis of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cavernoussinus. Methods M R I findings of 12 patients with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cavernous sinus who were operated on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January 2017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In the showed equal and slightly low signal,and T2W I showed high signal. The results of enhanced scan showed obvious hancement ,lesions in dumbbell shape with clear boundary,internal carotid artery wrapped,adjacent brain t compression,and no edema signals. Conclusion M R 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the cavernous sinus.[Key words]Cavernous sinus;Cavernous hemangioma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 R I)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是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 瘤,发病率低,临床少见,术前误诊率高,易导致术中 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术前进行准确的 诊断非常重要[1]。
脑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 病变周围的胶质增生带为低密度,灶周水肿一般 不明显。如病灶较小或呈等密度,可被漏诊。
精选ppt
25
MRI表现
• 海绵状血管瘤在常规自旋回波序列像上显示为边 界清楚的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有完整的低信号含 铁血黄素环,病灶呈“爆米花”状,具有特征性。
• 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60 %左右,它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精选ppt
49
精选ppt
50
高血压脑出血
精选ppt
淀粉样脑血管病CAA
51
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占重型颅脑损伤的 28%~50%。
• 发病机制:旋转、加速等外力作用,不同脑组织 产生相对移位,致脑白质剪切伤,轴索断裂。
精选ppt
38
精选ppt
畸左 形侧
顶 枕 叶 动 静 脉
39
发育性静脉异常
• 又称静脉瘤。 • 多位于脑深部白质、脑室前后角附近或小脑。 • 一般较小的静脉瘤在MRI上仅显示引流静脉。 • 增强扫描一般均有显著强化,且可见髓质静脉和
引流静脉。 • 一般无占位效应和病灶周围的水肿。
精选ppt
40
左侧小脑静脉畸形
12
201310-10 MR平 扫
+SWI
精选ppt
13
201310-10 MR平 扫
+SWI
精选ppt
14
201310-10 MR平 扫
+SWI
精选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 动静脉畸形 ▪ 发育性静脉异常 ▪ 毛细血管扩张症
动静脉畸形
▪ 在典型自旋回波序列上,表现为一团流空、 迂曲的血管团,
▪ 有血栓形成或血管内血流速度较慢者,可 呈高信号
▪ MRA和MRV可以更好的显示
发育性静脉异常
▪ 又称静脉瘤 ▪ 多位于脑深部白质、脑室前后角附近或小
MRI表现
▪ 海绵状血管瘤在常规自旋回波序列像上显示为边 界清楚的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有完整的低信号含 铁血黄素环,病灶呈“爆米花”状,具有特征性。
▪ 病灶内含有不同阶段的出血是信号不均匀的原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灶在梯度回波序列像中显示尤为清楚,常为多
发低信号 ▪ 增强呈水母头样强化
海绵状血管瘤为红色圆形或分叶状血管团,形似草 莓或桑葚,切面如海绵状
脑血肿、海绵状血管瘤MRI 表现
商增全整理
超急性期
血肿物理状态 未凝固
红细胞 未破裂 含氧血红蛋白
时间 出血后数分钟---十几分钟
MRI信号 仍保持液体信号特征 长T1长T2(黑白)
急性期
血肿物理状态 脱水凝固
红细胞 未破裂 脱氧血红蛋白
时间 出血后2天内
MRI信号 脱氧血红蛋白造成磁场不均匀T2缩短 长T1短T2(双黑)
▪
单发(75%)>>多发(25%)
▪
幕上(颞叶最多)>>幕下
▪
薄壁海绵状血窦,其间无脑组织
▪
无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
钙化、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胶质增生
▪
常缺乏脑水肿
病理与临床
▪ 海绵状血管瘤在病理上由扩张、衬有内皮的窦样 间隙构成,窦样间隙排列紧密,无正常脑组织间 隔,病变呈圆形或分叶状,几乎全部由瘤内出血。
脑 ▪ 一般较小的静脉瘤在MRI上仅显示引流静
脉 ▪ 增强扫描一般均有显著强化,且可见髓质
静脉和引流静脉 ▪ 一般无占位效应和病灶周围的水肿
毛细血管扩张症
▪ 病变可见于脑和脊髓的任何部位,以脑桥、 小脑最为常见,也可位于其他,病灶多发 为其特点
▪ 常规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无 异常表现
红细胞 完全破裂 正铁血红蛋白
时间 出血后10天---3周内
MRI信号 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外期 短T1长T2(双白+黑环)
亚急性晚期
慢性期
血肿物理状态 液化
红细胞 破裂 含铁血黄素
时间 出血3周后
MRI信号 液体信号+黑环 长T1长T2(黑白+黑环)
临床脑内出血分期
▪ 临床按出血时间分5期 ▪ 超急性期(<24小时) ▪ 急性期(1-3天) ▪ 亚急性早期(4-7天) ▪ 亚急性晚期(8-14天) ▪ 慢性期(2周以后)
▪ 在梯度回波序列T2加权像上,病灶呈明显 低信号
谢谢
小结---轮回(黑白颠倒)
慢性期
黑白 +黑环
亚急性晚期
双白 +黑环
超急性期
黑白
双黑 急性期
亚急性中期
双白
白黑
亚急性早期
▪ 临床不符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 个体差异 ▪ 出血时间难确定 ▪ 病灶内有反复出血 ▪ 病灶的大小有差别 ▪ 场强的大小有差别
海绵状血管瘤
脑海绵状血管瘤
▪
属血管畸形的一种
亚急性早期
血肿物理状态 凝固
红细胞 未破裂 正铁血红蛋白
时间 出血后3-5天
MRI信号 正铁血红蛋白造成T1缩短 短T1短T2(白黑)
亚急性中期
血肿物理状态 凝固
红细胞 破裂 正铁血红蛋白
时间 出血后6-10天
MRI信号 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外期 短T1长T2(双白)
亚急性中期
亚急性晚期
血肿物理状态 凝固
▪ 海绵状血管瘤约80%发生于幕上,最常见于额叶、 颞叶深部髓质区、皮髓交接区和基底节区,也可 发生于小脑、脑干和脊髓,约50%病例多发
▪ 常见症状为癫痫、头痛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 临床表现: ▪ 无症状体检发现 ▪ 头痛、癫痫、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 脑出血 ▪ 影像学诊断: ▪ MRI>CT>DSA>>X线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