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组培关键技术汇总
蓝莓组织培养
![蓝莓组织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0d9771833169a4517623a375.png)
蓝莓组织培养方案1、植物介绍:1)供试材料来源:选取长势旺盛的幼嫩枝条,去除多余的叶片,切取除顶芽外的第3节~第10节作为外植体。
提供的材料希望老师可以从组培室提供。
2)技术路线:外植体处理→接种→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移栽2方法步骤:1)外植体的剪取与消毒程序的筛选:切取除顶芽外的第3节~第10节作为外植体段去叶片留叶柄→流水冲洗30min→75%酒精浸泡30s→0.1%升汞溶液消毒3~7min→无菌水冲洗4~5次→用滤纸吸去水分→将茎段切成带有1~2个腋芽的小段2)初代培养基的筛选:选用MS为最基本的培养基,根据需要的不同,添加激素6-BA、NAA、ZT。
3)增殖培养基的筛选:以MS为基本培养基,按激素6-BA、NAA、ZT含量的不同,诱导增殖培养基设4系列处理(培养基1~4号),生根培养基设2系列处理(培养基5~6号),培养基配方表如下:表中培养基蔗糖含量:分化和继代培养基为30g/L,pH值5.6~5.8,在115MPa气压下灭菌20min。
4)生根培养基的筛选不同的培养基进行生根的优势也不一样,根据大量的材料表明1/4 MS中的小苗生根均明显优于全量的MS培养基,所以用激素以IBA0.5mg/L效果最好,生根情况好且所需天数也最短。
最适培养基应该为1/4 MS+IBA 0.5mg/L5)试管苗移栽试验:当苗根长到1~1.5cm时,打开瓶盖,取出小苗,洗净培养基。
用多灵菌500~800倍浸泡30min左右,然后栽入0.1%高锰酸钾消毒过的苗床上。
苗床基质分5个处理,分别为沙:草炭土=1:1、沙:蛭石=1:1、纯沙、纯蛭石、腐苔藓。
(根据资料查找以腐苔藓为基质最好,成活率达80%以上,草炭土和沙半量也可达50%的成活率。
)。
蓝莓苗组培关键技术
![蓝莓苗组培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966ea88102de2bd960588bd.png)
农技服务2018,35(1):63〜64产业技术蓝莓苗组培关键技术徐文文\谭秀山2,毕建杰1(1.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2.泰安市圣田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摘要]为提高蓝莓组培苗的成活率,建立有效的蓝莓组培快繁技术体系。
对培养基的选择、组培苗 分盆及移栽大田中成活关键环节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采用木本植物培养基(WPM)和pH 5.4的微酸 环境,蓝莓组培苗成活率高。
蓝莓组培苗分盆阶段要掌握好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及管理措施。
[关键词]蓝莓;组织培养;培养基;关键技术蓝萄(Blueberry)又名越橘、蓝裝果等,为杜鹃 花科,越橘属植物,具有较髙的经济、保健和药用价 值[1],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分布于华东、华中和华 南等地[23。
目前国内市场对蓝莓苗的需求很大,而传统的种子和扞插繁殖法生产的种苗慢、耗时长,还 可能退化>4],这为蓝莓的规模化生产带来困难,势 必影响了山东省泰安市蓝莓苗的供给。
为此,在山 东省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资助下,开展了蓝莓苗组培的关键技术研究,以期为泰安市 的蓝莓苗健康生产、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培养基的选择1.1 培养基的筛选根据经验选择了 2种基础培养基进行筛选,一是基本培养基MS,二是木本植物培养基(WPM)。
在筛选培养基中发现,基本培养基M S作为蓝莓组 培培养基结果不理想,而木本植物培养基(WPM)作 为蓝莓的基本培养基的诱导效果非常理想。
故选用 木本植物培养基(WPM)作为蓝莓苗的基础培养基。
1.2 培养基的配方木本植物培养基(WPM)配方主要用玉米素作 生长调节剂,浓度为1毫克/升,Ca(N03)2 • 4H20用蛰为684毫克/升、1^^03用堡:为90毫克/升;蔗 糖用S为30克/升、琼脂用量为7克/升;植物生长 物质:VB,用童为0.1毫克/升、VB:用量为0.2毫克/升、肌醇用量为100麾克/升、N a2-EDTA用 量为37.3毫克/升、?6504 **7冰0用量为之/^毫克/升:微跫元素:战阳用蛩为&之毫克/升、CuSa . 5H20用量为 0.25 毫克/升、M nS04.4H20用量为22.3毫克/升、ZnSO,• 7H20用量为8. 6邀 克/升、Na2M04 • 2H20用量为0.25毫克/升。
《蓝莓快繁及诱导加倍技术的研究》
![《蓝莓快繁及诱导加倍技术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e4cbe0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e.png)
《蓝莓快繁及诱导加倍技术的研究》一、引言蓝莓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水果,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由于蓝莓的繁殖周期长、种植成本高,导致其市场价格较高,影响了蓝莓的普及程度。
因此,开展蓝莓快繁及诱导加倍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蓝莓快繁和诱导加倍技术的关键技术,为蓝莓的高效种植和大规模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二、蓝莓快繁技术研究1.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组织培养法进行蓝莓快繁。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蓝莓母株作为外植体,通过消毒处理后,将其切割成适当大小的茎段或叶片,接种于含有适宜培养基的组培瓶中。
2. 培养条件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2)℃,光照强度为2000 lx,光照时间为16小时/天。
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移栽换瓶处理,同时进行常规的营养元素添加。
3. 结果与讨论(1)经过不断试验优化,我们发现以MS培养基为基础的培养基配方能够有效地促进蓝莓的外植体生长和繁殖。
同时,适宜的生长环境对蓝莓的快繁也有重要影响。
(2)通过观察和记录蓝莓植株的生长情况,我们发现快繁技术可以显著缩短蓝莓的繁殖周期,提高繁殖效率。
此外,通过多次继代培养,可以实现蓝莓植株的遗传稳定性。
三、蓝莓诱导加倍技术研究1.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蓝莓诱导加倍。
选取生长旺盛的蓝莓组培苗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施加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处理。
2. 诱导条件诱导处理后,将组培苗放置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进行培养。
定期观察并记录组培苗的生长情况及染色体加倍情况。
3. 结果与讨论(1)通过实验发现,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有效地诱导蓝莓组培苗的染色体加倍。
在适宜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下,能够促进加倍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2)在诱导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加倍后的蓝莓植株具有更强的生长势和抗病性。
此外,经过多次实验和筛选,我们可以确定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处理时间。
四、结论与展望本文研究了蓝莓快繁及诱导加倍技术的关键技术,通过组织培养法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实现了蓝莓的高效繁殖和染色体加倍。
蓝莓的组织培养技术
![蓝莓的组织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bb7b51b0b4e767f5bcfce0d.png)
蓝莓属于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或小灌木树种。
蓝莓的繁殖方法较多,有种子育苗、绿枝扦插、硬枝扦插、根插、分株、嫁接等,但繁殖速度较慢,品种容易退化。
利用组织培养繁殖速度较快,且能保持品种特性,具有脱毒效果,是当前蓝莓大量繁殖应用最主要的技术之一。
1外植体的选择1.1外植体来源从田间或温室中生长健壮的无病虫害的植株上选取发育正常的当年生长新梢,离体培养易于成功。
因为这部分器官或组织代谢旺盛,再生能力强。
1.2外植体大小茎尖1.5cm、茎段2.0cm或花芽。
外植体太小不易成活,外植体太大杀菌不彻底,易污染。
1.3取材季节离体培养的外植体最好在植物生长的最适时期取材,大兴安岭5月15日-6月15日或8月5日-25日。
若取材在生长末期或已经进入休眠期取样,则外植体会对诱导反应迟钝或无反应。
1.4取材时间春夏的晴天中午进行。
2外植体的消毒外植体的彻底消毒是控制污染的前提。
外植体取材→自来水冲洗(60~90min)→70%酒精表面消毒(20~60s)→无菌水冲洗(3~5遍)→氯化汞(0.5%)消毒剂处理(8~10min)→无菌水充分洗净(3~5遍)→备用3外植体的接种将消毒过的外植体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分离,切割成所需的材料大小,并将其转移到灭过菌的培养基上的过程。
培养基用WPM改良培养基,激素用6-苄基腺嘌呤或玉米素。
接种前超净工作台面用70%酒精擦洗后,再喷一遍酒精,再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接种用的器皿用前高压锅消毒灭菌,接种过程中用酒精灯多次烤烧灭菌。
接种工作人员戴上口罩,双手用酒精棉擦拭2遍,接种时动作一定要轻,预防把酒精灯、酒精瓶等碰倒,引起火灾。
4外植体的培养4.1温度蓝莓瓶苗最适的培养温度25℃,温度过低(<15℃)或过高(>35℃)都会抑制细胞组织的增殖和分化,对培养物生长不利。
4.2光照培养室要求每日光照12~16小时,需日光灯补光。
4.3通气外植体的呼吸需要氧气,氧气在调节器官的发生中可起到重要作用。
蓝莓组培苗瓶外生根技术
![蓝莓组培苗瓶外生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31e9ed881c758f5f61f67fb.png)
蓝莓育苗方式有生长季嫩枝扦插、秋冬季硬枝扦插、嫁接育苗、组织培养育苗。
蓝莓组织培养育苗经过脱毒,种苗整齐健壮,但蓝莓组织培养苗瓶内生根时间长,一般要三个月以上,多采用在瓶内用50天时间培养出无根苗,出瓶后用微型扦插技术培养“苔藓苗”(有根),“苔藓苗”仅需30天时间就能培养健壮根系壮苗,大大提高蓝莓组培育苗效率、降低成本。
蓝莓组培瓶苗瓶外扦插前处理瓶外生根前,将在继代培养室培养50天左右的继代芽苗(此时丛生芽分化基本完成)移到温室准备室,以自然散射光为光源,光照强度为3000-4000lx,温度控制在15-25℃,培养7-8天后,打开瓶盖,在原炼苗室继续炼苗1-2天(依季节不同而调整,以培养基不滋生菌为准),完成丛生继代芽苗的炼苗。
扦插前取出放入清水中,将沾带的培养基清洗干净待用。
扦插时,用剪刀将芽苗茎低端用剪刀剪断,选用生长旺盛、粗壮的继代芽苗,把剪口端3厘米左右茎段快速浸蘸配制好的激素溶液,然后扦插到准备好的基质中。
栽培基质珍珠岩、蛭石、苔藓按1:1:1的比例,珍珠岩先装入塑料穴盘(每个穴盘72个穴)下层,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基质,覆盖薄膜24小时后即可使用。
生根调节剂有条件的可用NAA(萘乙酸)、IBA(吲哚乙酸)1000mg/L的浓度配制生根调节剂。
如果没有配制条件,也可直接购买ABT生根粉按规定浓度配制溶液用于速蘸枝条,也可达到90%以上的成苗率。
扦插后培养条件控制芽苗移栽后,加强大棚(瓶外生根环境)内水分、光照、温度、湿度、通风透气等培养条件的控制,营建适宜于芽苗生根诱导的培养条件是提高瓶外生根率的基本保障。
大棚内最高温度控制在30℃以下,最低温不低于18℃,适当的温差有利于根的诱导,蓝莓组培苗不喜强光直射,需用透光率50%的遮阳网以覆盖薄膜上部,如遇阴雨天及时揭去遮阳网,以保持棚内的光照,可通过喷雾调控温室温度。
全光照嫩枝扦插技术的关键是在整个扦插期保证叶片上有层水膜保护扦插枝条,可根据光照、温度、风力和白昼调节喷水量和喷水间隔时间。
蓝莓组织培养技术介绍
![蓝莓组织培养技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cc574212af90242a895e5dd.png)
蓝莓组织培养技术介绍组培介绍一、组培的概念和重要性(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狭义)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意义:1. 加速无性繁殖;2. 获取脱毒苗;3. 扩大变异范围:(1)克服远缘杂交后代不育性和杂交不亲和性。
(2)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体细胞杂种和胞质杂种。
(3)倍性育种:通过胚乳培养获得三倍体;通过花粉和花药培养进行单倍体育种。
(4)结合诱变育种在试管内进行优良变异的诱导.选择和繁殖。
4.加速亲本材料的纯化。
一般选育自交系需4-6代花粉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即为纯合二倍体。
5.种质资源的试管保存。
6.为基因工程的全面实施人工控制遗传方向打下基础。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指每个植物细胞都具有形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因为每个细胞都具有全套的遗传基因,无论是性细胞还是体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进行表达。
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提出了“细胞的全能性”原理。
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在实践上并没做到,经过几十年来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细胞的全能性不但在理论上完全被证实,而且为组织培养在实践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植物细胞要表现出全能性,须经过几个步骤:成熟细胞(外植体)→分生细胞→胚状体→完整植株。
成熟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出根出芽→完整植株。
成熟细胞(外植体)→诱导侧芽生长→出根出芽→完整植株。
脱分化也就是已经分化定型的细胞,经过诱导成为重新恢复了分裂能力(也就是成为分生状态)细胞的过程。
不但植物体细胞可以表现全能性,花粉在培养条件下也可能进行脱分化,通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蓝莓技术:组培育苗与营养钵育苗
![蓝莓技术:组培育苗与营养钵育苗](https://img.taocdn.com/s3/m/fc4e28d1195f312b3169a55f.png)
蓝莓育苗技术:组培育苗与营养钵育苗蓝莓(Blueberry)又名越桔、蓝浆果,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odeae)植物,现已被列入第三代水果行列,是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果树。
辽宁省果树所小浆果研究室2005—2006年对其组培苗的田间驯化育苗技术进行研究,组培瓶苗6000株,生根驯化阶段成活5520株,小营养钵阶段成活5244株,大营养钵阶段成活5190株,各阶段的成活率分别为92%,95%,97%,出苗率85%,效果理想。
蓝莓的生长习性较为特殊,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为苛刻,尤其是根际环境,要求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土壤(基质),因此大大限制了其栽培范围。
育苗阶段对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
整个育苗过程历经9个月,达到的苗木标准,北高丛品种株高35-40 cm,丛枝数2-4个,枝茎基部粗度为3-4 mm;半高丛品种株高35 cm,丛枝数3-4个,枝茎基部粗度3-4 mm;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充满整个基质空间,元病虫害,能保证田间定植成活。
现将蓝莓的育苗总结如下。
1组培苗的生根驯化首先是将组培苗从瓶中移植到驯化床,使其逐渐适应外界环境,促发代谢能力旺盛的根系(群)。
这是组培苗育出后最重要的育苗阶段。
驯化后的生根质量、成活率直接影响育苗的成败。
主要技术包括驯化床的建造、基质的选配及定植后的管理。
1.1驯化床的结构与建造驯化床主要由床体、渗液层、基质和排液系统组成[3]。
驯化床的大小、走向、床距等取决于设施栽培空间和操作方便程度。
在温室内建造的简易驯化床为1:100的北高南低的坡降面,四周用砖和水泥柱围成床体框架。
框架内宽80—100 cm,高6~8 cm,长6~7 m。
床底中间挖有排液槽,宽5-6 cm,深2~3 cm,经南端排液孔通至床外侧的排液沟,注意排液孔低于排液槽底面;床外排液沟底部低于排液孔不小于20 cm,沟宽不小于20 cm,目的是具有良好的排液功能。
蓝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综述
![蓝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7f0c3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5.png)
蓝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综述标题:蓝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综述一、引言蓝莓,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的水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由于蓝莓种植的难度大、对环境要求高,以及病毒和细菌的感染等问题,传统的种植方法无法满足人们对蓝莓的需求。
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有效的植物繁殖方法,能够快速、大量地繁殖蓝莓,并且可以消除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因此,蓝莓组织培养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二、蓝莓组织培养技术1、外植体选择在蓝莓组织培养中,选择合适的外植体是关键。
常用的外植体包括叶片、茎尖、花药、果实等。
其中,茎尖具有再生能力强、遗传特性稳定等特点,是最常用的外植体之一。
2、培养基选择蓝莓组织培养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MS、WPM、N6等。
其中,MS培养基是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能够满足蓝莓组织培养过程中对营养、激素等的需求。
3、激素配比在蓝莓组织培养过程中,激素的配比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适宜的激素配比能够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提高组织的再生能力。
常用的激素包括细胞分裂素(如BA、KT等)和生长素(如NAA、IAA等)。
4、培养条件控制在蓝莓组织培养过程中,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条件对组织的生长和再生也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培养条件能够促进组织的生长和再生,提高繁殖效率。
三、蓝莓组织培养的应用1、快速繁殖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大量地繁殖蓝莓,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组织培养还可以消除病毒和细菌的感染,提高种苗的质量和产量。
2、基因工程育种通过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可以改良蓝莓的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性状。
组织培养技术作为基因工程育种的关键步骤之一,能够提供大量的无菌苗,为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基础。
3、保存珍稀品种对于一些珍稀、濒危的蓝莓品种,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对其进行保存和保护。
同时,组织培养还可以提供无菌苗,为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提供支持。
四、研究展望1、优化培养基和激素配比虽然现有的培养基和激素配比能够满足蓝莓组织培养的需求,但是还有优化的空间。
《不同品种蓝莓组培快繁及移栽驯化技术研究》
![《不同品种蓝莓组培快繁及移栽驯化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0d70c0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a.png)
《不同品种蓝莓组培快繁及移栽驯化技术研究》一、引言蓝莓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水果,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蓝莓的种植技术和繁殖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针对不同品种蓝莓的组培快繁及移栽驯化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提高蓝莓的产量和品质,促进蓝莓产业的发展。
二、组培快繁技术1. 材料与方法(1)材料准备: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蓝莓母株,采集其嫩芽作为外植体。
(2)组培快繁技术流程:对采集的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然后进行初代培养,诱导出愈伤组织,再通过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最终得到完整的蓝莓幼苗。
2. 结果与分析(1)不同品种蓝莓的愈伤组织诱导情况存在差异,适宜的激素浓度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2)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光照和营养条件对蓝莓幼苗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3)通过组培快繁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蓝莓幼苗,提高繁殖效率。
三、移栽驯化技术1. 材料与方法(1)材料准备: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完整的蓝莓组培苗,进行移栽。
(2)移栽驯化流程:选择适宜的栽培基质和地理位置,进行蓝莓苗的移栽。
移栽后,通过控制水分、肥料、温度等环境因素,进行蓝莓苗的驯化。
2. 结果与分析(1)适宜的栽培基质和地理位置对蓝莓苗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蓝莓苗的生长。
(2)移栽后,通过合理的水分、肥料、温度管理等措施,可以促进蓝莓苗的根系发育,提高其抗逆能力。
(3)移栽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逐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避免因环境变化过大而导致蓝莓苗的生长受阻。
四、讨论与展望通过组培快繁技术和移栽驯化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蓝莓的产量和品质。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品种蓝莓的生理生态特性,优化组培快繁和移栽驯化技术,以提高蓝莓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能力。
同时,可以探索蓝莓的采后处理和贮藏技术,延长蓝莓的货架期,满足市场的长期需求。
蓝莓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蓝莓组织培养快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a58c842e45c3b3567ec8b3a.png)
张 健
( 辽宁省沈阳市农业科学院 10 3 ) 0 4 1
蓝 莓 (lbey又 名 浆 果越 橘 , bubr) 为杜 鹃 花 科 ( f aee 、 橘 属 ( ac i 多 年 E cca )越 i V ci u n m) 生 灌木 果树 。南于果 实呈 蓝 色 , 产和 主产 原 于 美 国而俗 称美 国蓝莓 。 2 纪 3 自 0世 0年代 美 同率 先实 现 蓝 莓 商品 化生 产 以来 ,加拿
1 试 验 材 料 与 方 法
11 外 植体 . 选 长 势 旺 盛 的 幼嫩 枝 条 ,除 去所 有 叶
片 , 取 除顶芽 外 的第 3 1 切 ~ 0节作 为外 植体 。
・
8 ・ 岁月花开花落 , 蔬菜科技带你走 向致富之路
2 增 殖培 养 . 2
莓 果 中含有 花色 素苷 、 酮等 多种 多 酚类 生 黄
理 活性 物 成分 ,其抗 氧化 活 性在 4 余 种 水 0
将丛生芽 切割 成 2厘米 左 右茎 段 ,
每瓶 接种 4节 , 入 继代增 殖 培养 基 中 转 继 代增 殖 培 养 , 3个月 后 可 分 化 3 ~ 0
增殖 培养 基 为 WP Z 1 mg 。 M+ T . / 0 L
23 生 根培 养 .
在继 代增 殖 培养 基 中生 长 的苗 , 一 部 分用 以继 续增 殖 , 另外 转入 生根 培 养 基进 行生 根培 养 。 2厘 米长 的新梢接 取 种 到生 根培 养基 上 , 接种 后首 先黑 暗处
大 、 大利 亚 、 兰 和 日本 等 五大 洲 的 3 澳 荷 0多
1 不 同灭菌 剂与方 法 的灭菌 效果 . 2
将 外植 体 表面 用洗 衣粉 洗净 , 自来 水 冲 洗 3 钟 ,5 0分 7%酒 精 浸 泡 3 0秒 , 01 .%升 汞 浸 泡 5分 钟 ,无 菌 水 冲 洗 5 次, 作灭 菌处 理 。
蓝莓组培技术
![蓝莓组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70ca641e518964bcf847cfe.png)
实验报告林学101唐思嘉实验名称:蓝莓工厂化育苗实验时间:第4-11周指导老师:张启香实验过程:1.培养基的制备:先称取药品,配制培养基所需的母液,将其分开装入不同瓶子中。
制取时根据所需的量提取母液,并倒入大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加入各种所需材料并调节PH值。
加热一定时间后,发现培养基澄清无杂质,将其平均倒入培养瓶中。
盖上瓶盖,贴上标签,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时间。
将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一段时间后取出,拧紧瓶盖,放在指定地点待用。
母液配方:1-4、6号LM培养基母液各10毫升/升。
5号LM培养基20毫升/升琼脂33克。
2.接种蓝莓在超净工作台上放置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如镊子、剪刀、灭菌器、酒精灯等。
开启工作台并紫外杀菌20分钟左右。
在培养基及原材料的瓶子表面喷洒75%酒精后将其放入操作台。
洗净手,并在手表面喷洒75%酒精后开始接种操作。
操作时注意手不得掠过瓶口上方,不得将镊子剪刀等器材与台面直接接触,每接完一瓶将器材消毒一遍。
空气中的杂菌在气流小的情况下,随着灰尘落下,所以接种时,打开培养皿的时间应尽量短。
用于接种的器具必须经干热或火焰等灭菌。
接种环的火焰灭菌方法:通常接种环在火焰上充分烧红(接种柄,一边转动一边慢慢地来回通过火焰三次),冷却,先接触一下培养基,待接种环冷却到室温后,方可用它来挑取含菌材料或菌体,迅速地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
实验心得:接种蓝莓是一项细致活,需要的是耐心加细心。
操作过程中不能急躁,不能带有负面情绪,否则会严重影响产品的污染率。
对不同的材料要不同对待。
对于幼嫩的苗,必须避免镊子过热,否则容易烫死苗。
而对于有粗壮干枝的苗,则需耐心剪出其幼嫩部分,而粗壮的枝条由于容易沾染菌落,故因单独用一培养基进行传代培养。
实验结果:接种污染率:2/38。
蓝莓组培
![蓝莓组培](https://img.taocdn.com/s3/m/6f96be056c85ec3a87c2c5aa.png)
蓝莓组培
班级 生物技术09-1 姓名 胡启金 学号 2009,果实呈蓝色,色泽美丽、悦目、 蓝色并被1层白色果粉包裹,果肉细腻,种子极小。蓝莓果实 平均重0.5~2.5g,最大重5g,可食率为100%,甜酸适口, 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气,为鲜食佳品。
产地分布:在中国北方,东北的长白山及大、小兴安岭一带自 然生长许多野生的笃斯越桔(俗称笃斯、都柿)、越桔(俗称 红豆)等蓝莓类植物的野生品种资源。在中国南方,越橘属植 物主要分布在西南几省,利用价值较高的品种为乌饭树。
繁殖:蓝莓苗木只能靠扦插和组织培养两种方式繁殖。 商业价值:蓝莓鲜果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每500克价格为
谢谢 观赏!
10美元左右,鲜果大量收购价格为每500克4-5美元。
蓝莓的应用价值
蓝莓花具观赏价值:蓝莓的花为总状花序。 花序大部分侧生,有时顶生。花单生或双生 在叶腋间。
蓝莓的应用价值
保健作用:延缓记忆力衰退、预防心脏病的 和结肠癌的发生,被人们视为超级水果。
蓝莓的应用价值
蓝莓制品:现在国内蓝莓制品主要有蓝莓饮 料、蓝莓酒、蓝莓蛋糕、蓝莓果汁、蓝莓果 酱、蓝莓果干、蓝莓糖等。
蓝莓部分产品
蓝莓组培
蓝莓组培优势:蓝莓的生长习性较为特殊,对环境条件要求
较为苛刻,尤其是根际环境,要求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酸 性土壤(基质),因此大大限制了其栽培范围。组织培育的蓝 莓苗繁殖速度快,一年比常规育苗可增殖10代以上。 蓝莓组织培养技术的操作技术要点: (1) 田间取材 (2) 接种 (3) 诱导培养 (4) 继代培养 (5) 炼苗 (6) 移栽 (7) 日光温室促成育苗 (8) 幼枝催吊生根如果繁殖的幼枝需要远途运输或暂时不能 扦插时,则可采用室内吊挂催根方法
《不同品种蓝莓组培快繁及移栽驯化技术研究》
![《不同品种蓝莓组培快繁及移栽驯化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f6119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1.png)
《不同品种蓝莓组培快繁及移栽驯化技术研究》一、引言蓝莓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水果,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蓝莓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成为研究的热点。
组培快繁和移栽驯化技术作为蓝莓高效繁殖和栽培的重要手段,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不同品种蓝莓为研究对象,对其组培快繁及移栽驯化技术进行研究,旨在为蓝莓的规模化种植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选取了不同品种的蓝莓作为试验材料,包括兔眼蓝莓、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等。
同时,准备了组培快繁所需的试剂、仪器和设备,以及移栽驯化所需的土壤、肥料等。
2. 方法(1)组培快繁技术a.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蓝莓嫩枝作为外植体,进行消毒、切割等处理。
b. 培养基的制备:根据蓝莓的生长需求,制备适宜的培养基,包括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等。
c. 快繁过程:将处理好的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光照、温度等条件的控制,促进其快速生长。
(2)移栽驯化技术a. 炼苗:在组培室中,对快繁得到的蓝莓幼苗进行炼苗处理,使其适应外部环境。
b. 移栽:将炼苗后的蓝莓幼苗移栽到田间,进行土壤、肥料等的管理。
c. 驯化:通过逐步调整环境条件,使蓝莓幼苗逐渐适应新的生长环境。
三、结果与分析1. 组培快繁结果通过对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培养基的制备以及快繁过程的控制,成功实现了不同品种蓝莓的组培快繁。
快繁得到的蓝莓幼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为后续的移栽驯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移栽驯化结果通过炼苗、移栽和驯化等过程,蓝莓幼苗逐渐适应了新的生长环境,成活率较高。
同时,通过对土壤、肥料等的管理,促进了蓝莓的生长和发育,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持。
3. 分析组培快繁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繁殖蓝莓,缩短了繁殖周期,提高了繁殖效率。
同时,通过移栽驯化技术,使蓝莓幼苗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生长环境,提高了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此外,通过对土壤、肥料等的管理,能够促进蓝莓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蓝莓组培关键技术汇总
![蓝莓组培关键技术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af1429101f69e31423294d2.png)
蓝莓组培关键技术汇总一、愈伤组织的培养(一)几个概念1. 外植体(explant ):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材料。
2. 分化(differentiation ):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从而在个发育中形成各类组织和器官完成整个生活周期。
3. 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 ): 已分化好的细胞在人工诱导条件下,恢复分生能力,回复到分化组织状态的过程。
4. 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 ): 脱分化后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再经过与原来相同的分化过程,重新形成各类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5. 愈伤组织(callus ): 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外植体切面上产生。
6. 胚状体(embroid):-对应于胚(embryo),在离体培养过程中产生一种形似胚(具有明显的根端和芽端),功能与胚相同的结构。
胚状体原始细胞特征:原生质浓厚,细胞核较大,处于细胞质中央。
7. 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 指将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包埋在含有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物质中, 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二)愈伤组织类型及特征1. 结构致密型:表面光滑有光泽,结构致密,多为淡黄色或白色,易于再生芽2. 结构松散型:多为白色,可以用于悬浮系建立。
3. 胚性愈伤组织:具有产生胚状体能力。
(三)愈伤组织的形成:大致经过起绐期、分裂期和形成期,但三个时期没严格界限。
1. 起始期指细胞准备进行分裂的时期, 当外植体已分化的活细胞在外源植物生长物质的作用下,通过脱分化起动而进入分裂和形成愈伤组织。
2. 分裂期表现为外层细胞出现分裂,细胞分裂进入最旺盛时期,细胞体积最小, 细胞核和核仁较大,RNA含量最高。
3. 形成层的特征是细胞大小趋于稳定, 细胞分裂从分裂期的周缘细胞分裂为主转向了内部组织。
(四)愈伤组织中的形态发生: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株的方式主要有:1. 先产生芽后, 在茎的基部长根。
蓝莓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及相关措施
![蓝莓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及相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d54db8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1.png)
Z a i p e i j i s h u近年来,我国蓝莓栽培范围扩大,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
蓝莓经济价值较高,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酒等,果渣中蕴含的越桔红也是优良的天然食品红色素。
尤其是民众生活水平提升,人们愈发关注蓝莓的营养保健作用,有必要做好相关研究分析工作。
一、蓝莓栽培品种与育苗技术分析1、栽培品种选择蓝莓品种大致可以分成4类:矮丛、半高丛、高丛及兔眼。
矮丛蓝莓树体较为矮小,通常高度只有30-50㎝,较强的抗旱能力与抗寒能力,果实不大,适合用于原料加工;半高丛蓝莓树高为50-100㎝,果实相比矮丛蓝莓较大;高丛蓝莓树高达到2-3m ,果实颗粒较大,口感好,也是鲜果市场销售中的主要品种;兔眼蓝莓树高达到7m 以上,实际栽培时会将高度控制在3m 以内,土壤条件要求不高,抗旱能力强。
2、蓝莓育苗技术就当前情况来说,蓝莓育苗技术有三种:①硬枝扦插育苗技术。
这种育苗技术适合高丛与矮丛两种,通常每年春季选择健康的1年生营养枝,15㎝扦插条长度。
上部切口选择平切方式,下部切口为斜切方式,处于芽下位置。
②绿枝扦插育苗技术。
除了半高丛蓝莓外,其余三种都可以运用绿枝扦插技术。
剪取插条时间为果实刚成熟时,这段时间新梢暂停生长,选择2-3芽的枝段扦插。
③组织培养育苗技术。
这种方法繁殖速度较快,适合工厂大规模育苗繁殖。
同时,组培苗可以达成蓝莓苗木脱毒化生产,避免病毒危害与虫害的发生,保证育苗生产安全。
二、蓝莓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分析1、改善果园内土壤条件果树生长及果实孕育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得到大量营养物质。
因此,土壤肥沃程度直接影响到果实品质。
果树栽培时要考虑到果园内土壤情况,分析当地气候因素,选择合适的水肥技巧,保证果树生长过程中有着充足的营养物质。
施肥量按照初果期500kg/667㎡、盛果期按照1000kg/667㎡的量来施用即可。
施用时可采取条形施肥法,具体做法是,沿果树树冠外缘的区域下,挖宽30cm 左右、深40cm 的条形宽沟,施入充分腐熟的沼液肥、鸡粪、牛粪等有机肥填充在底部埋好即可;也可以在基肥中加入复合肥,可更加有效地促进果树吸收;要在土壤营养成分测量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配方肥为最好。
蓝莓提质增效栽培关键技术
![蓝莓提质增效栽培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2d396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e.png)
蓝莓(Blueberry)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spp.)植物,为多年生灌木。
全世界越橘属植物约有450个种[1],因原产地和主栽品种源自美国又被称为美国蓝莓。
中国约有91个种,28个变种,均为野生种,主产在长白山、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林区[2]。
我国始于1983年由吉林农业大学率先引种栽培,后相继从美国、加拿大、芬兰、德国等国引入抗寒、丰产的优良品种百余个,其中包括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矮丛蓝莓等六大类型[3],逐步解决了诸如品种选择、土壤选择及不良土壤的改良、育种栽培管理技术难题等[4],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蓝莓营养丰富,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浆果类果树,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和防氧化、抗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作用,其所含花色苷具有改善视力和保护眼睛的功效。
蓝莓适应性强,耐贫瘠,病虫害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蓝莓作为一种高档保健果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蓝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将蓝莓提质增效栽培关键技术简述如下。
1园地选择及整地1.1园地选择宜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条件好、阳光充足且交通便利的平地或缓坡地建园。
1.2土壤改良一般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5%、最佳8%~12%,pH值4.0~5.5的土壤,反之需进行土壤改良。
当土壤有机质含量<5%时,在定植前将河沙或锯末、草炭、烂树皮、松针土、大豆、牛马粪等掺入土壤中拌匀深翻。
1.3土壤pH值调节土壤PH值的调节要在栽植一年前进行,当土壤pH值>5.6时,应施入硫黄粉降低pH值,当土壤pH值<4.0时,应施入石灰粉提高pH值,将pH值调至4.3~4.8最适。
1.4整地建园前一年应对栽植园片实行全园深翻熟化,深度40~60厘米,并挖好排水沟,缓坡整成平缓坡度。
每亩施入发酵好的土杂肥4000~5000千克、稻壳、秸秆、锯末、树皮、菇渣等有机废弃物3~5米³,采用微生物菌种腐解处理15~20天,然后旋耕耙平。
蓝莓组培技术
![蓝莓组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f68786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a.png)
蓝莓组培技术蓝莓组培技术蓝莓组培一、实验室设计 1.准备室:(1)进行药品的保存、配置、消毒、分装等。
(2)器具的洗涤、干燥、消毒。
(3)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等。
2.接种室:进行材料的接种,内置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
外设缓冲间-放置拖鞋、工作服、工作帽等。
3.培养室:植物材料的无菌培养,室内主要有培养架和控制温度及光照的设备。
4.细胞学观察实验室:进行培养材料的组织学、细胞学、观察照相等。
二、常用设备和器材1.高压蒸气灭菌锅:用于培养基、蒸馏水和接种器械的灭菌消毒。
2.超菌工作台:用于培养物的无菌操作。
(由鼓风机、滤板、操作台、紫外灯和照明灯组成)3.接种工具:包括双筒实体显微镜、镊子、剪刀、解剖刀、洒精灯等。
4.培养设备:包括空调机、定时器、温度控制器、增湿机或去湿机、培养架、摇床或旋转床、日光灯、光照培养箱等。
5.化学实验及分析设备:包括天平、酸度计、蒸馏水器、烘箱或玻璃仪器烘干器、电炉、药品柜、冰箱、晾干架等高压灭菌锅手提式灭菌锅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烘干箱电子天秤三、玻璃器皿的选择和清洗 1.玻璃器皿的选择*试管-适合于用少量培养基及试验各种不同配方时选用。
*三角锥瓶-适用于各种培养(如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大规模培养或一般培养)。
*L形管和T形管-为专用的旋转式液体培养试管。
*培养皿-适于作单细胞的固体平板培养、胚和花药培养和无菌发芽。
*角形培养瓶和圆形培养瓶-适用于液体培养用,如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浅层培养。
*果酱瓶-常用作试管苗大量繁殖用的培养瓶。
2.玻璃器皿的清洗(1)清洗玻璃器皿用的洗涤剂有肥皂、洗洁精、洗衣粉、和铬酸钾洗涤液。
(2)清洗时先将器皿中的残渣除去,用清水洗净,再用热的肥皂水或洗洁精洗净,清水冲洗干净后用蒸馏水冲洗一次,干后备用。
(3)洗净的玻璃器皿应透明发亮、内外壁水膜均匀,不挂水珠。
四、影响植物组培的因素1.植物因素:(1)基因型,(2)植物年龄,(3)组织和器官的年龄,(4)植物的生理状态,(5)取材年份及生长条件,(6)取材部位及大小。
蓝莓关键栽培管理技术
![蓝莓关键栽培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553492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f.png)
蓝莓关键栽培管理技术1、植苗北方地区一般都在春季种植,秋季种植冬季管理不当容易遭受冻害。
春季种植通常在3~4月份,苗木新芽萌动前栽植。
一般选用2~3年生的苗木,这样的苗木成活率较高。
苗木的高度一般在30cm以上,但因品种而异。
判断苗木优劣的指标不仅仅是高度,更取决于根系和枝条的粗壮程度。
优质苗木的根系发达,钵苗其根系基本长满钵内,而且地上枝条粗壮发达,有基生枝出现。
另外,除主栽品种以外,还要选用1~2个以上品种苗木做授粉树,以提高产量。
植苗方法定植时将苗木从钵内取出,观察根系的状况,如果根系已经密集网络于底部,则需要用刀将底部轻轻切开呈十字形,用手把中心部的土壤取出并将根系理顺。
如果是裸根苗,则需要将根系展开后栽植。
栽植苗木时,需要在事先准备好的定植穴或种植床上挖深度为10~15cm、幅度20~30cm的小坑。
在小坑内填入一些湿的酸性草炭土或事先配制好的种植土,然后再将苗栽入并将根系展开,让添进的混合草炭土等包围在苗根周围,并向上轻轻提苗1次,以便使根系充分与种植土壤结合,最后覆土至与地面相平。
2、地表覆盖定植后,就地就近取材在栽植穴的表面覆上一层稻草、腐叶土、树皮、木屑等有机物。
地表覆盖具有可以调节地温、防止地表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并促进根系生长的效果。
覆盖物的厚度在10cm左右,不能少于5cm.3、土壤改良(1)土壤酸度(pH值)蓝莓喜欢酸性土壤,是在所有果树当中要求土壤pH值最低的一类,其中,北高丛蓝莓要求土壤的pH值在4.3~4.8左右,兔眼蓝莓要求pH值在4.3~5.3左右生长最好。
如果土壤pH过高,施用硫磺粉和酸性草炭可降低到比较合适的范围。
我国能够栽培蓝莓的地区多数土壤pH值偏高,需要进行土壤改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莓组培关键技术汇总一、愈伤组织的培养(一)几个概念1.外植体(explant):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材料。
2.分化(differentiation):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从而在个发育中形成各类组织和器官完成整个生活周期。
3.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已分化好的细胞在人工诱导条件下,恢复分生能力,回复到分化组织状态的过程。
4.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脱分化后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再经过与原来相同的分化过程,重新形成各类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5.愈伤组织(callus):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外植体切面上产生。
6.胚状体(embroid):-对应于胚(embryo),在离体培养过程中产生一种形似胚(具有明显的根端和芽端),功能与胚相同的结构。
胚状体原始细胞特征:原生质浓厚,细胞核较大,处于细胞质中央。
7.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指将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包埋在含有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物质中,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二)愈伤组织类型及特征1.结构致密型:表面光滑有光泽,结构致密,多为淡黄色或白色,易于再生芽2.结构松散型:多为白色,可以用于悬浮系建立。
3.胚性愈伤组织:具有产生胚状体能力。
(三)愈伤组织的形成:大致经过起绐期、分裂期和形成期,但三个时期没严格界限。
1.起始期指细胞准备进行分裂的时期,当外植体已分化的活细胞在外源植物生长物质的作用下,通过脱分化起动而进入分裂和形成愈伤组织。
2.分裂期表现为外层细胞出现分裂,细胞分裂进入最旺盛时期,细胞体积最小,细胞核和核仁较大,RNA含量最高。
3.形成层的特征是细胞大小趋于稳定,细胞分裂从分裂期的周缘细胞分裂为主转向了内部组织。
(四)愈伤组织中的形态发生: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株的方式主要有:1.先产生芽后,在茎的基部长根。
2.先长根,再长芽。
3.愈伤组织的不同部位分别形成根和芽。
(五)胚状体特点1. 有分化明显的生物两端,根端和芽端。
2.单细胞起源。
3.发育程序同合子胚相似,也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
4.和周围细胞之间有隔离。
5. 和培养物质没有维管束联系,所以容易从培养物质上剥离。
6.可以在不附加任何激素的培养基上萌发。
(六)胚状体发生途径1. 直接胚状体发生。
2.间接胚状体发生(愈伤组织分化出胚状体)。
3.从悬浮培养的细胞中诱导。
4.由花粉产生的单倍体胚状体。
5.由原生质体产生胚状体。
(七)胚状体异常现象1. 单片子叶;2.多子叶;3.杯状胚状体;4.柱状胚状体。
二、器官培养器官培养主要指植物根、叶、茎、花及小果实等器官在离体条件下的无菌培养。
其特点在于能保持器官所具有的特征结构。
1.根的培养(以番茄离体根培养为例)(1) 种子用70%酒精消毒;(2)用饱和漂白液消毒10分钟;(3)用无菌水洗三次;(4)将6-10粒种子放入培养皿中的湿滤纸上;(5)培养皿放入暗中培养直至胚根长至30-40mm;(6)切取10mm长的根尖用无菌的接种环接种于培养液中;(7)在25度下培养直到长出侧根。
影响根分化的因素培养基的成分:⑴基本培养基⑵生长调节物质⑶生长素⑷细胞分裂素培养条件:⑴光经常抑制根生长⑵温度21-30℃均可诱导生根2.茎的培养(可分为茎尖培养和茎段培养)茎段培养是指带有腋(侧)芽或叶柄、长数厘米的茎节段进行离体培养。
培养流程:3.叶的培养三、花药和花粉培养(一)几个概念单倍体细胞:植物的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其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花粉和花药培养:指花粉在培养基上改变其正常发育和机能,不经受精而发生细胞分裂,由单个花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单倍体植物:用离体培养花药的方法使其中的花粉发育在一个完整的植株。
(二)影响花粉和花药培养的因素有哪些?1. 不同基因型对培养反应不同。
2.材料的生理状态。
3.发育阶段。
4.培养基:⑴基本培养基⑵激素⑶蔗糖⑷其它:铁盐、活性炭。
5.预处理:花蕾低温处理2-7天为宜,也可高温、辐射、黑暗处理。
6.培养方式:固体培养、液体培养。
(三)什么时期花粉易单倍体培养成功?单核期小孢子。
(四)花药培养中非单倍体出现的原因有哪些?1. 花药愈伤组织的多倍化-核内有丝分裂。
2.核融合--产生多倍体。
3.不正常的非单倍体花粉产生的植株。
4.花药壁、花丝等二倍体体细胞参与愈伤组织的形成。
5.愈伤组织染色体的变化。
(五)花药培养中花粉发育途径有哪些。
⒈1.均等分裂发育途径,2.营养核分裂发育途径,3.生殖核分裂发育途径,4.营养核和生殖核发育途径。
(六)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方法是什么?1. 自然加倍:发生频率低,主要是由核内有丝分裂产生的。
也有花粉内营养核和生殖核二者的融合而达到加倍目的。
2. 人工诱导加倍:用0.5%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植株。
使用方法:植株处理:植株用0.5%秋水仙素处理24~48h洗净后种植。
花序处理:植物倒置使花序浸入0.1%秋水仙素溶液中24~48h。
生长点处理:用0.1~0.4%秋水仙素和羊毛脂(3:2)涂抹。
3. 从愈伤组织再生二倍体植株:用单倍体植株茎段培养使之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中可发现核内有丝分裂,从而造成染色体加倍。
(七)如何利用花粉培养直接获得纯合二倍体?切取花蕾组织→在不同转速下离心→分离出纯花粉→染色体加倍→培养→纯合二倍体植株。
四、细胞培养(一)悬浮培养1.悬浮培养的基本特点是从愈伤组织的液体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培养技术,主要有两个基本特点:1)细胞可以不断增殖,形成高密度的细胞群体,适于大规模生产2)可以提供大量的比较均匀的细胞,为深入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创造了一种很好的实验方法和条件;愈伤组织只能提供细胞间可能已明显分化的细胞。
但是,这种理想状态不容易得到。
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做到只有游离的单细胞,通常里面还有小细胞团,这是由于植物细胞具有聚集在一起的特性。
2.悬浮培养的目的主要用于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所以保持细胞停留在增殖阶段是十分重要的,细胞勿需继续分化3.悬浮系的制备将疏松的愈伤组织放入液体培养基中,经过摇床不断振动,使细胞分散。
一般来说,分散比较好的细胞悬浮物是由薄壁细胞组成的。
但有时还存在一些木质化的类管胞等成分,这些类管胞成分是引起细胞聚合的重要因素。
通常适于愈伤组织生长的液体培养基也适用于同种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
有时需要调节激素的浓度。
(二)单细胞培养1.分离单细胞的方法1)物理方法:将疏松的愈伤组织放入液体培养基中,经摇床不断振动,使细胞分散。
若向细胞悬浮液中吹入脉冲压缩气体,细胞分散的更好。
2)化学方法:胡萝卜细胞悬浮培养中加入草酸钙(100μg/L)得到较分散的细胞。
因为草酸盐能结合细胞间质中果胶钙的钙离子。
秋水仙素(0.1mmol/L)或2,4-D或水解乳蛋白对细胞分散有一定的作用3)酶法: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有利于细胞分离,但使用浓度不当容易引起细胞降解。
2.单细胞的培养方法1)液体浅层培养:先将细胞制成一定密度的细胞悬浮液,用吸管将悬浮液移到培养皿中形成浅层,一般1mm左右,石蜡膜封口,静置培养。
优点:培养物与空气接触面大,通气性好;细胞代谢产物容易扩散,不会造成有害物质的危害,继代培养方便、便于观察。
缺点:由于细胞可以游动,不能进行定点观察2)微室培养(微滴培养):40-100μl优点:可以连续观察细胞的分化和发育;缺点:通气性差。
3)平板培养:优点:便于定点观察;缺点:通气性较差4)看护培养;适用于难于培养的植物种类3.培养细胞的密度及生活率的测定1)起始密度的测定:起始密度一般为104-108个/ml用记数板统计细胞数目2)植板率的测定:用平板培养的需要统计植板率,即每个平板接种细胞总数中形成细胞团的百分数。
4.植株再生获得了细胞团以后继续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将大块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转到分化培养基上再生植株。
五、原生质培养和体细胞杂交(一)原生质体及其特点原生质体是去掉了细胞壁后剩下的细胞部分。
特点:1.易于摄取外来遗传物质、细胞器、细菌、病毒等2.在一定条件下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细胞(二)原生质体培养的步骤1.原生质体的分离以芸薹属植物为例:2.原生质体培养将纯合后的原生质体以5-6×104/ml的密度用培养基浅层培养3.愈伤组织的产生及植株再生当小愈伤组织长到直径1mm时转到固体培养基上增殖培养,然后再转入分化培养基上再生植株。
(三)原生质体融合:又叫体细胞杂交1.自发融合:酶解过程中,常有相邻的同缘原生质体互相粘连,最后融合在一起形成同核体有时也出现多核融合体。
2.诱导融合:(1)PEG法:把两种原生质体放在一起,加入诱导融合剂如PEG(聚乙烯二醇),在高Ca+、高pH条件下,异源原生质体容易发生融合,形成异核体。
(2)电融合法:利用交变电流植物快繁的途径和方法植物快速繁殖就是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名优特新品物,使其在较短时间内繁衍较多的植株。
快繁是当前植物工程中应用最广泛,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植物快速繁殖的类型与方式类型方式特点事例器官型腋芽萌发,以芽增殖芽,扩大繁殖系数繁殖系数高,遗传性稳定,是快繁的主要方式甘蔗、香蕉、香石竹、丝石竹器官发生型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出苗可获得与母株相同的小植株,繁殖系数较低,可用于细胞分化的研究烟草、油菜等胚状体发生型从愈伤组织或直接从子叶、下胚轴和花药培养中产生首先证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繁殖系数高甘蔗、胡萝卜、石刁柏等原球茎型由茎尖或腋芽产生原球茎放入培养基中发育成小植株遗传性较稳定,原球茎可作为繁殖系母体兰花球茎芽型叶柄表面产生圆球形小突起(球茎芽),一端出芽一端出根遗传性较稳定,球茎芽可直接放入土中种植观叶海棠块茎型叶片或叶柄上形成粒状芋块,进一步分化出芽和根块茎芽可为繁殖系母体,不断切割繁殖移栽,成活率高花叶芋鳞茎型鳞片近轴面或边缘直接形成带根的小鳞茎在试管内形成小鳞茎需较长时间百合、郁金香、贝母等孢子型用成熟或未成熟的孢子进行培养孢子繁殖最困难的是表面消毒,萌发时间较长地钱、狼尾蕨等根茎型蕨类具有横向的茎及直立的短根茎,为组培的最佳外值体根状茎上产生蕨叶及根,繁殖速度较孢子型快肾蕨、裂叶肾蕨、波士顿蕨等微枝扦插型带芽的小插条在试管内进行无菌扦插为木本植物进行快速繁殖的主要方式葡萄、杨树二、继代培养:当初代培养的试管苗在瓶内长满到瓶塞,或培养基养分利用完时就要转瓶,这就是继代培养。
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两种现象,即驯化现象和衰退现象。
驯化现象:开始继代培养要加入生长调节物质,其后加入少量或不加入就可以生长的现象。
衰退现象:长期继代培养的材料也会逐渐衰退,丧失形态发生能力,具体表现在生长不良,再生能力和增殖率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