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素史克:中国买办经济的活标本
2013葛兰素史克行贿案评介
葛兰素史克行贿案评介一、葛兰素史克公司简介葛兰素史克(简称GSK)是一家总部设在伦敦的大型跨国医药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哮喘、抗病毒、抗感染、精神卫生、糖尿病和消化系统药物,其药物遍布全球。
2012年,全球制药公司排名中,葛兰素史克以全球331亿美元处方药销售排名世界第六。
葛兰素史克拥有制药行业中最大的研发体系之一,年产药品40亿盒,产品遍及全球市场。
二、案情简析(一)案发使GSK中国进入警方视线的导火索,并非传言中的药企内部举报者“深喉”,而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旅行社——2006年成立的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下称‘临江旅行社’)。
临江旅行社几乎没做过任何旅游业务,而是只和一些药企打交道,临江旅行社年营业额却从成立之初的几百万元飙升到案发前的数亿元。
这家旅行社有何诀窍,为什么会议业务这么多?公安部部署当地公安机关经过多次明察暗访,查明了该旅行社所做会议业务,大多数是一些外资医药公司委托的,尤其与一家医药公司业务往来频繁,一年中要举办大大小小的培训会无数。
这家医药公司就是葛兰素史克。
顺藤摸瓜,警方很快掌握了该医药公司部分高管涉嫌犯罪的确凿证据: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他们与临江旅行社等公司人员相互勾结,以举办学术会议为名,召集专家、医生等人外出旅游,临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行程安排,并虚开票据,与实际花费的差额,旅行社会从中抽取部分回扣,其公司高管除了部分占为己有外,还以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二)案件主要时间节点1.2013年上半年,包括临江在内的一些旅行社异常经营活动引发公安部关注,并部署涉案地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发现GSK中国及其关联企业存在重大经济犯罪嫌疑。
2.在掌握确凿证据后,公安部指示长沙、上海、郑州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于6月28日、7月10日两次开展集中抓捕,对GSK中国的部分高管和多家旅行社的部分从业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中包括GSK中国副总裁兼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GSK中国副总裁兼人力资源部总监张国维、法务部总监赵虹燕和商业发展事业企业运营总经理黄红,这四人被称为GSK中国的“四驾马车”。
葛兰素史克行贿风波始末及简要延伸
2013年7月29日
2013年10月
2014年5月
长沙警方表示葛兰素史克有高管涉嫌经济犯罪而被当地公安机
报道称有18名与葛兰素史克在华贿赂案相关的人员被拘 捕。 葛兰素史克公布了2013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在 中国的处方药和疫苗销售额大幅下跌61%。 葛兰素史克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单位行贿、对 单位行贿等案已侦查终结,于日前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 查起诉。
村卫生室
门诊部
653419
诊所
我国医疗卫生现状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公立医院 民营医院
以床位分类医院数目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乡镇卫0
2000
1000 0
0-49 50-99 100-199 200-299 300-399 400-499 500-799 800张以上
以药养医
以药养医是起源于1950年代的中国医疗体制,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放权给医院将药品加价后卖给消费者,改革开放后,医院要负担自身的发 展资金和医生的工资,在医疗服务价格受物价局制约的情况下,不得不通过药品销售维持医院运行。在控制市场准入的情况下,控制医疗服 务价格成为必然。控制市场准入意味着现有公立医疗机构获得垄断地位,若允许自由定价,则形成的垄断价格必然高于平均成本,医疗机构 获得垄断租金,这是政府不愿看到的。所以,不改变公立医院的行政垄断地位,就很难放开对医药价格的管制。 我国医疗机构的经费来源包括3个:地方财政拨款、医疗服务收入以及药品差价收入。
葛兰素史克事件背后
葛兰素史克事件背后:我们都该醒醒了下文来自一位医药同行,相当言之有理,不可独享,其实我们行业中人大家都是清醒的,唯独某些官员和专家还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发达国家药品价格也有管制,他们最大共同点是药品销售占医院收入比约12%-15%,收入来源主要靠优质服务和管理,不像中国靠垄断地位卖药获得。
跨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以下简称:GSK)事件成了公众媒体和行业内议论最多的热点。
外资巨头一向给人的印象是高科研投入、专利产品、高质量、价格较高、重视学术推广。
事实上,每当政府定价、招标采购的时候,外资企业注册取决于药监,定价取决于发改委,进医保获得社保报销取决于社保部,进地方招标目录以及单独分类取决于招标办,进医院还需搞定医院。
这不是GSK的手段,这是行业现象。
被蒙蔽的人傻眼了吧?这些不都是传说中用来管住药价、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降低老百姓负担的部门吗?怎么这么一说,感觉钱都进了他们的腰包?政府是不是该进一步加强管理啊?不幸的是,按照这个逻辑,再多N个管理部门,多N个限制政策,就会在药品的价格里多N个成本组成。
因为管制带来寻租,更多的管制自然是更多的寻租。
药品高额的毛利空间,正是由管制者和被管制者合谋造成的。
而根源就在于政府对价格管制的思维逻辑。
医改的三个主要方面里,事实上,药品价格的管制只是产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那么,包括药品价格、贿赂、以药养医、医患矛盾等等,这些到底是不是医改的主要问题呢?这得从医改的内容说起。
医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那医疗卫生体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各方面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说,医药卫生体制就是“三医”即医保体制、医疗体制和医药体制。
医保体制负责解决支付的问题,包括谁?按照什么标准?什么原则?如何筹措资金?如何支付等等。
医疗体制负责解决看病的问题,包括谁?用什么价格?治哪些病?医药体制负责解决药品的问题,包括可及性问题、创新问题、社会负担成本问题等。
葛兰素史克行贿案背后潜规则:药越贵医院越欢迎
葛兰素史克行贿案背后潜规则:药越贵医院越欢迎公司报道中国青年报徐霄桐2014-05-16 07:04我要分享152历经10个多月的侦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葛兰素)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单位行贿、对单位行贿等案已侦查终结,于日前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侦查机关介绍,葛兰素在中国销售的药品大多冠以海外原研药名义,在药品进口前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增高药品报关价格,在将巨额利润预提在境外的基础上,设定高额销售成本用于支撑贿赂资金。
中国青年报查询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发现,我国目前药品定价机制大体分三种:即国家发改委定价、所在省制定指导价和企业自主定价。
其中,前两者制定的重要依据为企业上报的成本信息,相关部门在加上合理的利润之后,从而制定出相应政府定价。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告诉记者,由于国外药企制药成本难以监管,在提供定价的资料时,企业往往不如实提供成本信息,成为业内“潜规则”。
“但这并不是国外药企能漫天要价的原因。
”于明德指出,如果要价过高,医院完全有理由拒绝采购它们,“但恰恰相反,现状是药品越贵,院方越欢迎。
”这背后存在着怎样一种畸形的供需关系?于明德表示,国内现行的“以药养医”制度,医生靠开处方作为一大收入来源的现象,才是这些国外药企敢于给药标出“天价”的原因。
“药价越高,医院获取的利润越高,开出处方的医生个人收益自然也越大。
”某跨国医药企业内部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中国医生不凭医疗临床数据说话,开药主观意识太强,给其滥用职权留下了空间。
选择能带来更多收益的高价药,自然成为医生“合情合理”的选择。
正是这样的一条利益链将药价推高,最终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国家利益。
出于赚取更多利润的目的,在处方药和疫苗销售过程中,葛兰素下属各药品生产企业、与经营相关的各部门全面参与,建立自营药品销售、外包药品销售、“冷链”(疫苗)销售、大客户团队销售、危机公关五条“贿赂链”,形成了医药代表贿赂医生、地区经理贿赂大客户、大区经理贿赂VIP客户、市场部贿赂专家、大客户部贿赂机构的贿赂网,贿赂销售行为涉及全国各地。
揭秘外企的中国式行贿
揭秘外企的中国式行贿作者:严冬雪来源:《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3年第09期梁宏的职业生涯可能要结束了。
7月22日,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laxo Smith Kline,以下简称GSK)在伦敦发表声明,承认中国分公司一些高管卷入贿赂案件。
这意味着,身为GSK的中国区副总裁兼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被自己的东家否定了。
早于东家出手的是中国公安部门,经过半月余的调查,7月14日,因涉嫌严重经济犯罪,GSK 中国区包括梁宏在内的4名高管被抓。
在过去6年里,他们向700家旅行社与咨询机构转移了资金,由它们代为向官员与医生行贿,转达自己的一点“小意思”。
面对总计30亿元的贿金,警方只好对GSK说声“不好意思”。
至此,一场外资药企在中国的审查帷幕拉开。
随后一周内,多个外资药企办事处相继被当地工商部门“约谈”;医药代表纷纷清空邮箱,与医生进行例行拜会时也空手而去;一些原定的学术会议被取消,医生们都纷纷表示有事不能前往。
而西门子这样在华曾有重大商业贿赂“前科”的企业,更于这一时节选择了极度的低调。
对于GSK事件,他们拒绝了一切相关采访,即使在公司内部也拒绝谈论。
乃至石油、汽车、咨询……各行业外企,也都在这一时刻集体噤声。
“实在太敏感了。
”他们说,即使GSK隶属的医药业与他们毫无干系。
彷佛这幕布深处藏有一张看不见的饕餮大口,各家唯恐避之不及。
将行贿巧妙外包给第三方在业内人看来,梁宏利用旅行社行贿的手法毫不新鲜。
10年前,美国医疗器械公司德普(DPC)向中国医院工作人员行贿,在从1991年开始的10余年期间,天津DPC向中国医生们行贿了1623万美元的现金,以换取产品订单。
这一粗放的行贿方式在事后被行业总结为“现金太容易被抓”,太没技术含量。
因为方式简单,登记为“销售支出”的账面猫腻很快被公司审计人员发现。
于是,帮受贿方报销车票、餐饮票等再记入账下,成为替代做法。
或是直接送一些价值不高的小礼品以便走账,比如数码相机。
[国研专稿]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建议
[国研专稿]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建议2013-09-12摘要:近日,大型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因卷入商业贿赂丑闻引发舆论的强烈关注。
事实上,该案件的爆发仅仅暴露了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商业贿赂已经成为医药行业的“潜规则”,这与我国医疗体制的不合理和约束机制缺失不无关系。
毋庸置疑,严肃查办此案有助于进一步整顿规范医药行业发展,使得“药价虚高”的现状有所改善。
笔者建议,监管部门应将整治商业贿赂作为医药行业改革的契机,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一、事件:葛兰素史克深陷“贿赂门”葛兰素史克(GSK)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生物以及卫生保健公司之一,总部位于英国,分支机构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主要的研发中心位于英国、美国、西班牙、比利时和中国,在全球建有约70家生产基地。
目前,葛兰素史克是在华规模最大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拥有5000多名本土员工。
2013年6月份以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陷入商业贿赂丑闻。
根据媒体报道,葛兰素史克公司遭匿名举报,称其销售人员在华贿赂医生。
随后,北京、上海和长沙警方联合突击调查葛兰素三地办公室,并将相关高管带走协助调查。
6月28日,“长沙警事”新浪官方微博证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关高管人员涉嫌经济犯罪,正在接受调查。
7月11日,公安部网站公布,“因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这一公安部门首次就某家制药公司形成的立案调查声明,部分还原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扑朔迷离的案情,同时也将“直接行贿”、“赞助项目”等行业潜规则一并拎出,令其全球制药巨头的“光环”黯然失色。
根据公安部的通告,公安机关现已查明,作为大型跨国药企,近年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葛兰素史克30亿罚单成了中国打击外资腐败的标杆
葛兰素史克30亿罚单成了中国打击外资腐败的标杆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GSKCI)行贿案,19日在湖南长沙市中级法院闭门审理,GSKCI被判处罚金30亿元人民币,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开出的最大罚单,包括GSKCI原总经理马克锐(Mark Reilly)在内5名前高层,均有自首、认罪情节,获轻判缓刑,马克锐被驱逐出境。
GSKCI和和马克锐等人所犯罪名是“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俗称商业贿赂。
法院判决书称,GSKCI为扩大药品销量,谋取不正当利益,采取贿赂销售模式,以多种形式向全国多地医疗机构的从事医务工作的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巨大。
被告马克锐、张国维、梁宏、黄红、赵虹燕等公司高层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积极组织、推动。
实施贿赂销售。
GSKCI及被告的行为均已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由于马克锐主动从英国回到中国接受调查,有自首情节,因此轻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驱逐出境。
其余人等分别被判2至4年,缓刑2至4年。
GSKCI的诉讼代表及各被告均当庭表示不上诉。
去年3月警方调查上海两间诡异旅行社,他们几乎没做旅游业务,年营业额却高达数亿元,原来是为GSKCI做假账套现,由此查出马克锐2009年1月起就采取商业贿赂手段拓展业务,贿赂方式包括送礼送钱、出国旅游、甚至性贿赂、基金会和官员等,为GSKCI牟利数十亿元。
葛兰素史克(GSK)总公司发表“向中国人民的致歉声明”,称总公司完全认同中国司法机关依法认定的事实和证据,服从中国司法机关的依法判决。
对由于受到GSKCI非法调查而受到伤害的有关人员,总公司也深表歉意。
公司承诺,将坚持在中共持续投资、支持中国科技发展,还将扩大药品降价空间,惠及中国农村地区。
我们认为,对GSKCI的巨额罚单表明了中国政府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的决心。
中国政府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的方式不仅仅是反垄断,也不仅仅是针对外企。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在中国市场上的“超国民待遇”已经消失,不能“在中国市场赚了钱,又反过来祸害中国市场”。
葛兰素史克案例分析
葛兰素史克案例分析【篇一:葛兰素史克案例分析】【事件介绍】葛兰素史克贿赂门发酵多家药企遭调查外资药企在华行贿风波愈演愈烈。
继葛兰素史克因涉嫌行贿被立案调查后,近日又传出辉瑞、罗氏、优时比等多家外资药企在中国多地办公地点遭工商部门到访。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数十家在华跨国药企早在2007年就签署了《药品推广行为准则》,但在销售额和高额提成的诱惑下,药企贿赂早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而此番多家外资药企遭工商调查,标志着在葛兰素史克之后,有关部门对制药行业贿赂行为调查行动的扩大。
多家外资药企传被调查此前,有消息称辉瑞、罗氏、优时比、诺华等多家外资药企正在接受商业贿赂调查。
不过,被点名的药企有的否认,有的称仅是例行的常规检查。
2013年7月19日,优时比的一位发言人证实,其上海办事处过去48小时内受到了工商部门的调查。
他们已对活跃在这个国家的几家制药公司展开了调查,其中既有中国公司,也有像我们这样的外国公司。
该发言人称,工商部门此次造访优时比上海办事处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合规信息。
而罗氏方面则表示,公司没有收到政府关于针对罗氏反腐调查的通知。
罗氏一名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 我们不知道中国正在对罗氏制药进行任何反腐败调查。
我们致力于保证罗氏制药全球所有员工遵守高标准的规则。
诺华的声明则称,中国政府部门尚未就反腐败一事与公司进行联系,诺华尚未受到相关调查,而外界所说的武汉办事处事实上没有受到任何政府部门的调查。
一家外资药企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葛兰素史克事件发生后,该公司在华多地办事处均被工商部门到访,但他强调仅是例行的常规检查。
之前每年也会到访两到三次,这种检查与葛兰素史克被调查的概念不同,一般是查看一些经营活动的材料。
药企在华行贿并非个案葛兰素史克在华行贿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据不完全统计,在葛兰素史克之前,强生、西门子、辉瑞、礼来等跨国药企都曾卷入在华涉嫌行贿风波。
有外资药企医药代表表示,在中国的这些外企,如果真的严格追究起来,几乎每个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商业贿赂问题,其实也不只是外企,行贿基本成为这个行业的潜规则。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一)案情简介由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直接指挥,由长沙市公安局为主侦办的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商业贿赂一案,是我国运用刑事惩罚手段打击跨国企业商业贿赂犯罪的经典案例。
葛兰素史克(GSK)是一家总部设在伦敦的以研发为基础的药品和保健品公司。
葛兰素史克是少数为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三大全球性疾病——疟疾、艾滋病和结核病同时研制药物和疫苗的公司之一,主要研发生产治疗哮喘、抗病毒、抗感染、精神卫生、糖尿病和消化系统药物,其药物遍布全球。
作为大型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该案涉及人员多,持续时间长,涉案数额巨大,犯罪情节恶劣。
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9月19日依法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GSKCI)和马克锐等人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进行不公开开庭审理,并于当日公开宣判。
GSKCI被判处罚金人民币30亿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开出的最大罚单;马克锐等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二至三年。
宣判后,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及各被告人均当庭表示认罪服判,不提出上诉。
(二)案件评析1. 惩治医药行业腐败,需要加强对药企商业贿赂行为的打击治理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任重道远。
遏制商业贿赂的蔓延毫无疑问需要靠药企本身加强自律。
但是,遏制商业贿赂,更要加强对药企贿赂行为的打击和惩治。
当前除了要依靠制度约束和加强监督外,对贿赂行为必须给予严厉打击,这不仅是保证药品医疗市场秩序的关键,也是法治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GSKCI行贿黑幕曝光,仅是暴露了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
相关部门必须通过严肃查办此案,震慑商业贿赂犯罪,警示那些依照所谓“行规”行事的人悬崖勒马。
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此类犯罪特点,规范医药行业发展,使药价虚高的现状有所改善,让药企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创新和研发,让更多的老百姓切实受益。
案例8:葛兰素史克营销行贿案
葛兰素史克15元药品来华卖207元三成药费行贿2014年5月14日,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发布消息,历经十个多月的侦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简称GSKCI)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单位行贿、对单位行贿等案已侦查终结,于日前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据介绍,GSKCI在中国销售的药品大多冠以海外原研药名义,在药品进口前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增高药品报关价格,在将巨额利润预提在境外价格的基础上设定高额销售成本用于支撑贿赂资金。
GSKCI药品的价格远高于在其他国家的价格,最高的达到其他国家的7倍。
GSKCI能够将真实成本仅10余元的药品,在中国卖出10倍以上的高价,实现数以亿计的销售收入;但销售收入逐年飙升的同时,却是微利甚至亏损。
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高管指认,该公司从2009年开始,调整销售策略,涉嫌用金钱贿赂开道,提高销量。
另外,该公司为应对工商部门调查,成立专门危机公关小组,采取涉嫌商业贿赂的方式拉拢工商人员,意图逃避处罚或减轻处罚。
招数1 “转移定价”同一药品中国内地出厂价是韩国七倍。
新康泰克、芬必得、贺普丁……提起GSKCI 旗下的“明星”药品,中国老百姓十分熟悉;它们在中国高昂的定价,也令人印象深刻。
2012年5月GSK《专利药品(含专利过期药品)境外市场价格填报表》中,清晰地反映了这一点。
以知名药品贺普丁为例,在中国的出厂价是142元人民币,而在韩国只有18元,在加拿大不到26元,在英国不到30元,在德国、日本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其出厂价也远远低于中国内地。
多名涉案的GSKCI高管供述,新药进口到中国前,大多冠以海外原研药名义,在药品进口前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增高药品报关价格,将巨额利润预提在境外。
犯罪嫌疑人、GSKCI原副总裁兼疫苗部总经理陈洪波说,这是跨国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主要方法。
在原产国分公司把要赚的利润确定好,把确定后的(原产国)零售价作为销往另一个国家分公司的成本价。
最大罚单:葛兰素史克在华被处30亿元罚金
肿瘤 研究 基金 ( S C0RE) ” , 用 以鼓励 在 中国开
展 创新型 肿瘤 冶疗 研 究。 该 基金 将 支持具 有潜 力的 创新 型研 究提 案 , 治 疗 领 域 涵 盖 消 化 道 肿
瘤和头 颈部肿瘤 领域 。
2 4・ 中 国 医院 院 长 l C HI N A H OS P I T A L CE O
S t r a t e g y『 战略
S e r v i c e 服 务
“ 好 药师”携 手 “ 春雨 医生”探 索医药 电商市场
9 月2 3 E 1 . 九j ¨ ’ 『 通 旗 下医 药 电商“ 好药 师” 宣布 和“ 春雨 医生 ” 达 成 战 略 合 怍。 合 作的具 体 方式 是 , 当 用 户 在 春 雨 医 生 咨 询 医 生 给 出 相 关 药 品 购 买 建 议
承认 中国分公司一些 高管卷入贿赂案件 .触
犯了中国法律。
2 0 t 4 k # - 9 月1 9 日 长沙市 中级人 民法院对葛兰 素史克( 中国 l 处 以罚金人民币3 0  ̄元。当天 , 葛兰素史 克 ( 中国 ) 也 在其官网上发布 了致 歉 声明 ,向 中国患者 、医生 、医院和中国政 府、全体中国人民深刻道歉。
9 月2 5目 , 赛诺 菲宣 布亚 太研发 总部在 上海 成立 , 率先整 合 了赛诺 菲生物 制药 、 罕 见病 、 疫苗 和动物保 健在亚 太地区 的研发 力量 。 同时 , 赛 诺 菲 还 宣 布 了 与G蛋 白偶 联 受 体 ( GP CR) 研究所 、 再 鼎医药的 两项战略 合作 。
E喜 s ‘ 、 a n
n d u s t r yI 产 业
最大罚单 :葛兰素史克在华被处3 0 亿元罚金
葛兰素史克药品进入中国市场的环境分析
葛兰素史克药品进入中国市场的环境分析有卫生统计机构预测,仅仅在1998~2002年间,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药品市场就增长了201亿美元。
在西方制药企业眼中,加入WTO之后的中国是一个比过去更有利可图的巨大市场——13亿人口,人民保健意识不断加强,药品市场每年增加5,000万美元。
近年,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增加了中国医药市场的吸引力。
而市场的环境分析包括人口结构2008年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8,810万,占总人口的8.4%;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口有1.3亿,占总人口10%,而且目前的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老年人口增加将直接刺激药品销售量上升,日本在经济衰退下仍然保持世界第二大药品消费国很大程度上即是人口老年化的结果。
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1980年开始加快。
1990~1995年,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为4.4%,1995~1999年间增长减缓,但之后又再出现高峰:2006年城市人口比2002年增长了30.89%,2008年则比2006年增长了35%。
城市化使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居民对零售药品的需求量增大,由于药品广告的影响,中国年轻人颇为青睐进口药品,因此城市化趋势对有意在中国投资或扩大业务的外国制药商有莫大的吸引力。
监督机构为与国际接轨,中国于1998年成立了类似FDA的机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废除了各个省和自治区标准不一的药品监管制度,对西药与中药及其广告实行统一管理。
医疗改革中国从1999年开始医疗保险体系的重建工作,并在2000年将药品分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鼓励非重大疾病患者自行到零售药店买药,减少居民到医院看病的次数,也减少政府的医疗费用支出。
这个做法使非处方药销售额大增,预计中国2008年非处方药销售额将比2006年增加近4倍,达73亿美元。
药业重组中国有6,000多家制药企业,但总体上技术资源、资金力量都比不上西方制药企业。
这些企业研发力量薄弱,即使所有中国企业一年的研发投入总和也比不上一个跨国大型制药厂一年的研发投入;全国大约有3,000家西药生产商,99%的产品为外国药品的仿制药,生物制药企业的仿制产品也多达90%;由于重复建设严重,制药企业之间相同或相似的产品竞争十分激烈,2010年,亏损的制药企业达32%。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一、案例概述2000年12月,两家世界级医药企业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合并,成立葛兰素史克。
葛兰素史克沿袭两大企业优势,在多个医疗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药品企业,并在20世纪初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近两年葛兰素史克吸引公众眼球的却不是其先进的科学专利技术,而是一系列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相关的丑闻。
2013年3月,上海一家旅行社因其高达数亿元的不正常营业额被公安部经侦局立案侦查。
侦查结果显示其收入多来源于葛兰素史克等跨国企业承办培训会所得。
2013年7月,葛兰素史克中国赵虹燕、梁宏、黄红、张国维4名高管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葛兰素史克中国医药行贿事件曝光。
经相关部门查明,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为完成年度高额销售增长指标,利用贿赂手段谋求不正当竞争环境,导致药品行业价格上涨。
这样的做法无疑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
2014年9月,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葛兰素史克作出判决,罚款人民币30亿元,马克锐等高管被判有期徒刑2—4年,与此同时,葛兰素史克在宣判当日正式向中国消费者道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离行贿案仅时隔半年,葛兰素史克中国又因“单方面”与200余名员工解除合同事件,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悉,被解雇人员中79%为管理层,平均工作年限长达4.6年,最长者达10年以上。
内部人员称,葛兰素史克中国解聘员工的理由均是通过公司内部所谓的“合规审查”,查询员工个人报销、邮件来往、推广活动等存在的违规漏洞。
其目的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以及推卸贿赂责任。
此种“单方面无赔偿解除合同”的做法毫无责任可言,给社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的表现1、商业贿赂行为日趋普遍化商业贿赂、腐败丑闻在世界范围各个时期均有发生,但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商业贿赂活动表现尤为猖獗,发展中国家成为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的重灾区。
商业贿赂手段正在被跨国公司频繁地运用,使其在业务竞争中获取不正当超额利益。
葛兰素史克启示:做好自己
葛兰素史克启示:做好自己作者:唐骏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第28期7月11日,中国公安部宣布对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依法立案侦查。
公安部在公告中称,近年来葛兰素史克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采取直接或间接行贿等形式,分别向政府官员、医药行业协会、医院和医生等大肆行贿。
运转了几十年的商业潜规则在一夜之间被揭发,到底是我们打击力度加大了,还是另有原因?首先我们来看时下中国医药市场的格局:其一,中国医药市场是一个相对混乱和无序的市场,国外医药产品在中国具有技术上的领先和垄断优势,药企通常根据市场状况自行定价,药品的利润率很高,医院是药品的第一大销售终端。
其二,中国医院和医生管理机制存在漏洞,消费群体患者几乎没有选择权和定价权。
用什么药、用多少药,医生说了算,有些医生更是量身家定药。
这样的市场模式造就了药企行贿的“黑色空间”,进而形成药企、医药代表、医院、医生,以及部分主管官员利益均沾的“潜规则”格局,“一齐吸着患者的血,饱了自己的囊”。
市场的混乱、无序和管理漏洞并不是从外企进入中国后才开始的,潜规则更不是他们最先采用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外企凭借他们高利润空间的诱惑和大量的“市场经费”投入,把本来就混浊的市场搅得更浑,甚至把潜规则变成了“浅”规则。
但同样是外企的微软,同样有高利润空间和大量的“市场经费”,就没有“融入”这些“潜规则”。
微软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当年,我在任微软中国总裁的时候,任何一份送给中国客户超过60美元的礼品都超出我的审批权限,需要得到美国总部合规部的批准,而市场活动费用招标更是由亚太区垂直管理。
这样的制度让管理层的“空间”相对变小。
然而,很多外企频频发生“潜规则”事件的根本核心还是在当事人。
作为老牌医药公司,葛兰素史克也一定有它自己严格的内控体系和制度,但是偏偏翻船的就是葛兰素史克。
葛兰素史克在众多行贿企业中被揪出来,更像是“源自内部人的爆料”,还是人的问题。
葛兰素史克
葛兰素史克葛兰素史克公司,由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联合,于2000年12月成立。
两家公司的历史均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各自在一个多世纪的不断创新和数次合并中,在医药领域都确立了世界级的领先地位。
两个制药巨人的成功合并,为葛兰素史克成为行业中的领导者奠定了基础,并在全球药品市场中占据了7%的份额。
葛兰素史克公司在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和胃肠道/代谢四大医疗领域代表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在疫苗领域和抗肿瘤药物方面也雄居行业榜首。
此外,公司在消费保健领域也居世界领先地位,主要产品包括非处方药、口腔护理品和营养保健饮料。
基本简介世界领先的制药业巨擘葛兰素史克公司秉承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一贯理念,凭藉公司本身的技术潜力和资源优势,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医疗保健领域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2003年,公司全球销售总额达352亿美元,在全球药品市场中占据了7%的份额,其中处方药290亿美元。
葛兰素史克公司总部设在英国,以美国为业务营运中心。
公司在世界39个国家拥有99个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全球191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10万余名既掌握专业技能又有奉献精神的出色员工。
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葛兰素史克公司拥有全球制药行业中最大的研究开发体系之一,研发人员多达16,000余名,2003年研发投资高达40亿美元。
公司在基因组学/遗传学及新药开发技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四十七,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六。
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总部设在英国,以美国为业务营运中心。
公司在世界39个国家拥有99个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全球191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10万余名既掌握专业技能又有奉献精神的出色员工。
葛兰素史克公司2002年全球销售总额达212亿英镑(318亿美元),其中处方药为180亿英镑(270亿美元),新产品的销售额更是占据了处方药27%的份额。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葛兰素史克案”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葛兰素史克案”问题?
以利益引诱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进行不正当竞争甚至是违法行为时,有些医护人员就可能铤而走险,“利益联手”之下,直接间接地推高了药价。
从这个角度上说,去除“以药养医”的顽疾,不仅必然,而且还应提速发力。
客观说,跨国药企的研发实力普遍高于国内企业,一些创新药品正是治病救人所急需的,价高也符合市场规律。
不过,葛兰素史克案件再次提醒我们,价高背后,还包含着不当的,甚至是违法的成本。
必须举起利剑刺破虚高。
现在整治外资药价高企更适逢两大机遇。
一是国内企业研发能力逐步增强,经过多年混战,国内涌现出一批接近世界水平的企业,国产新药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外资品种相抗衡。
二是随着医改的深入,以往难啃的公立医院改革逐渐推进,阻碍改革的症结逐步暴露并消除,对医药商业贿赂动刀正当其时。
就在上个月,国家发改委组织对制药企业成本调查,其中涉及大量外资企业。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将对比这些药品和国外同款药品的价格,指导其在中国的销售价格。
成本调查和价格比较的开展,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转化为实际的政策。
中国不会纵容靠非法手段做生意的企业,无论内资还是外资。
因为,一个竞争的市场,也必定要成为一个公平的市场。
葛兰素史克仅是冰山一角
葛兰素史克仅是冰山一角作者:李玲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3年第15期自新医改以来,医药制造业和流通行业收入快速增长,企业利润增长幅度较快,充分享受了改革的“红利”。
中国国内医药行业的大面积腐败是众所周知的事,葛兰素史克公司行贿丑闻仅仅是冰山一角。
医院“以药补医”的逐利机制与医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结成了完整的灰色利益链。
在这种潜规则运行机制下,葛兰素史克这样的百年老店也无法幸免。
2009年,中国启动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就是要斩断这条利益链。
基层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从破除以药养医的旧制度为突破口,引发了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偿、人事、分配制度和医药采购、配送制度的综合改革,开启了重构体现公益性、惠及老百姓的基层医药卫生制度的实质性改革。
可是过去几年改革仅仅是在基层,而基层占总医疗费用不到20%,远远无法撬动长期形成的坚硬医药利益链,反倒是快速增加的医疗保险和政府投入为这条利益链添柴加油。
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近13亿城乡居民,覆盖率超过95%;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快速上升,从2007年到2012年,期间政府卫生投入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0%,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医药蛋糕越来越大。
从数据上看200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1.2万亿,医院药品费用大约3500亿,2012年卫生总费用2.9万亿,医院药品费用在9000亿以上。
自新医改以来,医药制造业和流通行业收入快速增长,企业利润增长幅度较快,充分享受了改革的“红利”。
但老百姓享受到的医改红利却十分有限,过度医疗和用药严重,药品和耗材费用虚高,政府支出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并没有降低,使得百姓对医药卫生改革的成果感受不深。
葛兰素史克公司行贿丑闻只是掀开了医药灰色利益链的头盖。
医药行贿只是腐败的第一环,还有医生、医院以及整个医药流通的环节。
这背后,是患者的健康和本就脆弱的医患关系在承担着成本,政府的公信力也在不断地消耗,医药腐败已到不治理不行的地步。
但医药体制是一个整体,政府要下决心直接面对解决医药体制扭曲的顽疾,就必须像当年禁止军队经商办企业那样,以壮士断腕的气概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斩断医院、部分医生和药品生产流通环节形成牢固的灰色利益链,使医院和医生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职,使药品回归治病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兰素史克:中国买办经济的活标本
所谓买办,即是替外国资本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从近期爆出的葛兰素史克贿赂门来看,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CI)内部高管和推销团队的经营方式,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现代买办经济的核心特征。
一、不给在华分公司核心技术,利润大头汇往国外母公司
葛兰素史克主打推销的药物大部分是在境外生产,在华分公司进口销售,即便有国内工厂,也只是贴个标签。
以知名药品贺普丁为例,其真实成本为15.7元,在韩国卖只有18元,而该药在境外生产后进口到中国工厂的口岸价已经是73元。
因此,只要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卖得多,哪怕在华分公司本身不挣钱,巨额的利润已经流向境外了。
这是跨国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主要方法。
在原产国分公司把要赚的利润确定好,把确定后的(原产国)零售价作为销往另一个国家分公司的成本价。
[1]
二、炒作概念,漫天要价
据报道,新药进口到中国前,公司便会启动“倒推计算”价格过程:就是先开展国内市场价格调研。
一是参考其他跨国药企相同或者相近的药品确定价格;二是如果属于原研药,“想卖多高的价格就定多高的价格”。
所谓原研药、进口药,都是可以炒作的概念。
GSKCI在中国销售的药品大多冠以海外原研药名义,在药品进口前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增高药品报关价格,在将巨额利润预提在境外的基础上,设定高额销售成本支撑贿赂资金。
否则就不可能出现同样的药品在韩国卖18元在中国卖142元的奇葩现象了。
三、造不如卖,“市场换技术”成空谈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中国有研发中心和6个生产基地,有5000多名员工。
而据犯罪嫌疑人、人力资源部招聘总监郭建华介绍:2009年销售部门突然开始加速“扩军”,每年招入数百到上千人不等,至今为止,销售人员总数已达5500人。
可见,现在的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就是一个靠买药为生的空壳公司。
研发生产根本不是其主要业务。
加入WTO以前,在外商投资方面,我国制定了对外国投资者的外汇平衡、出口实绩、当地含量、技术转让等规定。
而加入WTO以后这些要求都被取消,外商控股、独资企业大量增加,对我国在关键产业部门的控股以及实施“市场换技术”、通过国产化带动国内产业升级等带来不利影响。
葛兰素史克正是在2004年末中国政府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放医药分销市场后成为国内首家外商独资的药品经营企业的,之后便开启了“销售为王”的战略转型,成了一个庞大的销售帝国。
[6]
这个庞大的推销集团几乎具备了买办的一切特点:不事生产,没有技术,受雇外资,垄断销路,收取佣金,行贿受贿,官商勾结……
四、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危及人民利益和民族产业
为了垄断销路,葛兰素史克不惜进行巨量的商业贿赂,形成了自营药品销售、外包药品
销售、“冷链”(疫苗)销售、大客户团队销售、危机公关五条“贿赂链”,形成了医药代表贿赂医生、地区经理贿赂大客户、大区经理贿赂VIP客户、市场部贿赂专家、大客户部贿赂机构的贿赂网,贿赂销售行为涉及全国各地。
[2]
不仅如此,葛兰素史克还实施所谓的“长城计划”,采取行贿的手段,让不少医院不再采购贺普丁国内同类药品,最终垄断销路。
这给中国患者、中国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
赵虹燕供述,公司的这些商业贿赂是需要成本的,药品价格虚高,天价费用最终转嫁给中国患者及财政,他们所承受的经济负担成为GSK的巨额利润。
外资药企利用在政策、资金方面的优势,在中国维持其高价策略,价格越高回扣也越高,赚取的利润又有一部分用来巩固自己的强势地位,对于药价相对较低的国有或民营药企是一种很大的压制。
对民族制药产业是一个极大的伤害。
五、官商勾结
危机公关
2012年2月至11月,北京市工商局朝阳分局连续两次立案调查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涉嫌商业贿赂问题,梁宏等人通过中间人找到了办案人员,以财物打通关系,换来对涉嫌商业贿赂不调查、不处理,改成不正当竞争,罚款30万元。
葛兰素史克的“危机公关”仅是其官商勾结的冰山一角。
聘用有高层政界背景人士为高管
一位在投资银行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有审批的权力,就有寻租,就有腐败。
”而在中国区活动的跨国公司早已深谙中国的潜规则,“他们都懂得积极以高薪吸收高干子弟”。
[3] 这在跨国公司里面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部分跨国药企高管资料
葛兰素史克的前任法务总监文淑芬,其丈夫郭京毅曾任商务部法条司正司级巡视员。
郭京毅案曝光了条法司的潜规则,法律规定的审批时间可达三个月,“很多企业受不住等,希望加快审批速度,就会输送些关系”,请吃饭,说好话,也不排除送礼的情况。
文淑芬出任葛兰素史克,同郭京毅高就于条法司关系密切。
[3]
另据网友查证,胡耀邦之女、某高官夫人李恒(胡满妹)女士曾担任葛兰素史克“公关事务部总监”。
胡满妹以其深厚的政界背景,在葛兰素史克精心经营13年,直到2007年离开,为该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政界公共关系。
网友分析正式在胡满妹的帮助下使得葛兰素史克成为国内首家外商独资的药品经营企业。
微博上流传一些有关葛兰素史克前公关事务部总监李恒(满妹)的相关信息:
2004年5月中国温家宝先生在葛兰素史克总部进行了1个小时的访问,接见了葛兰素史克主席Christopher Hogg爵士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并观看制药业高科技演示。
葛兰素史克是XXX在此次为期3天的英国之行中要访问的少数公司之一。
[4]
一位分析人士认为,温家宝之所以选择去参观GSK总部。
一方面是因为GSK是英国最大的企业之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GSK(中国)和中国政府有良好的关系。
目前,GSK(中国)和中国政府在艾滋病、肝炎等疾病领域都有密切的合作。
”[5]
2004年12月11日是中国政府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放医药分销市场最后的期限。
医药商业市场全面对外资开放后,手握《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葛兰素史克有资格开展全面的医药商业业务。
”
2005年GSK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成为首家外商独资的药品经营企业。
[6]
六、新时代的治外法权
尽管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的经济犯罪性质一目了然,但西方媒体试图为其开脱,“中国医疗行业充斥着腐败,葛兰素史克可能是替罪羊”成为14日出现频率最高的说辞。
路透社14日评论称:“中国对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严厉指控震惊了业界”,文章称,上海美国商会会长季瑞达称,他对此结果感到惊讶。
BBC驻上海记者14日撰写评论称,该案“肯定有部分政治原因”。
[7]
同样是经济犯罪,但是一旦针对到外企,就有大批西方媒体在舆论上狂轰滥炸为其开脱,在舆论上给中国施加压力,这难道不是新时代的治外法权?
结语
葛兰素史克贿赂门仅仅是中国买办经济的冰山一角。
不转变发展方式,研发自主核心技术,类似葛兰素史克的买办经济将会越来越深入。
另附:
温家宝与英科教界领袖座谈
新华社伦敦五月九日电(记者徐剑梅、袁炳忠)正在英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九日下午与英国科技界和教育界领袖座谈,纵论中英科研和教育的合作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以及英国科技发展的经验。
英国贸工部政务次官盛伯理勋爵主持了座谈会。
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男爵、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教授、帝国理工学院副院长迈尼博士、伦敦经济学院院长戴维斯爵士等十多名科教界领袖人物参加了座谈会。
温家宝说,中国新一届政府正在贯彻新的发展观,主要是统筹兼顾,亦即均衡发展。
他扼要地介绍了中国政府为此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理查德等科学家介绍了科技产业化过程中的经验,如鼓励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家建立密切联系;增加对转让高校科研成果的投资;培养高校的企业家文化等。
诺丁汉大学校长甘柯林爵士等教育家还就如何加强中英科教合作与交流提出了建议。
对英国教育家提出的中英博士后科学家交流项目,温家宝当即表示支持。
当天上午,温家宝参观了葛兰素史克公司、英国石油公司。
晚上,温家宝与华侨华人、专家学者和留学生代表座谈,并会见了驻英使馆工作人员以及中资机构、留学生和华侨华人代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5月11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