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专稿]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研专稿]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建议
2013-09-12
摘要:近日,大型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因卷入商业贿赂丑闻引发舆论的强烈关注。
事实上,该案件的爆发仅仅暴露了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商业贿赂已经成为医药行业的“潜规则”,这与我国医疗体制的不合理和约束机制缺失不无关系。
毋庸置疑,严肃查办此案有助于进一步整顿规范医药行业发展,使得“药价虚高”的现状有所改善。
笔者建议,监管部门应将整治商业贿赂作为医药行业改革的契机,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一、事件:葛兰素史克深陷“贿赂门”
葛兰素史克(GSK)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生物以及卫生保健公司之一,总部位于英国,分支机构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主要的研发中心位于英国、美国、西班牙、比利时和中国,在全球建有约70家生产基地。
目前,葛兰素史克是在华规模最大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拥有5000多名本土员工。
2013年6月份以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陷入商业贿赂丑闻。
根据媒体报道,葛兰素史克公司遭匿名举报,称其销售人员在华贿赂医生。
随后,北京、上海和长沙警方联合突击调查葛兰素三地办公室,并将相关高管带走协助调查。
6月28日,“长沙警事”新浪官方微博证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关高管人员涉嫌经济犯罪,正在接受调查。
7月11日,公安部网站公布,“因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这一公安部门首次就某家制药公司形成的立案调查声明,部分还原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扑朔迷离的案情,同时也将“直接行贿”、“赞助项目”等行业潜规则一并拎出,令其全球制药巨头的“光环”黯然失色。
根据公安部的通告,公安机关现已查明,作为大型跨国药企,近年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同时,该公司还存在采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旅行社开具假发票或虚开普通发票套取现金等方式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该案涉及人员多,持续时间长,涉案数额巨大,犯罪情节恶劣。
现有证据充分证明,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和相关旅行社的部分高层人员已涉嫌严重商业贿赂和涉税犯罪。
此外,公安机关还查明,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涉嫌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旅行社以提取会议业务回扣、接受项目好处费等形式大肆收受贿赂。
8月31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涉嫌严重经济犯罪一案又有新进展:在继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郑州大区销售经理李某某、临江旅行社法人代表翁剑雍等人之后,又一批涉案人员陆续交代了其涉嫌行贿、受贿等违法犯罪事实。
警方由此发现,这家跨国药企巨头在中国的问题或许远不止“某些员工及第三方机构因欺诈和不道德行为”那样简单,在其精心编织的所谓“合规”外衣之下,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成规模大肆行贿的公司行为令人触目惊心。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进展示意图
资料来源:国研网行业研究部加工绘制
事实上,这样的丑闻并不是第一次和这家公司牵扯上。
相关资料显示,葛兰素史克曾在多个国家因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被处以重罚。
2004年,意大利警方查出该公司曾向意大利4700多名医生和药剂师行贿,为其新上市的药品或特效药开具处方。
2006年和2007年,该公司
又因虚假广告和违反公平竞争法在新西兰接连被罚。
2012年7月,由于违规营销抗抑郁药物以及没有报告糖尿病药物的安全数据,美国对该公司开出高达30亿美元的罚款单。
2013年,因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英国公平贸易办公室在该公司内部展开调查。
此外,通过梳理可以发现,葛兰素史克的事件绝非孤例,全球范围内因为商业贿赂而遭到重罚的医药公司不在少数。
美国司法部数据显示,2003年到2007年间,西门子医疗集团向美国5家医院行贿约1440万美元,从而获得2.95亿美元的医疗设备订单,该案以西门子支付13亿美元的罚金告终。
2012年6月,美国强生公司同意支付22亿美元,了结美国政府对其精神病治疗药物和其他几款药物的非法营销调查。
2012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辉瑞制药在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国家向当地官员以及医生和医护人员等国有单位公职人员行贿,最终,辉瑞缴纳了包括罚金在内的6000万美元。
2012年12月,礼来被美国证交会指控,通过提供不当支付方式贿赂外国政府官员,以获得在俄罗斯、巴西、中国和波兰的业务,最终,礼来同意支付追缴款近3000万美元了结上述指控。
二、探因:医疗体制不合理与约束机制缺失
实际上,商业贿赂已是医药行业的积弊,甚至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2006年,我国曾掀起打击商业贿赂的专项行动,参与部门多达22个部委,卫生领域是打击重点之一。
七年以来,医药营销领域的腐败问题依然屡禁不止,贿赂行为变得更加隐秘。
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在全国药品行业,作为商业贿赂的药品回扣,每年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
2010年,我国处罚了1.5万起药品不当定价和过度开方行为,医院从中获利合计达1.8亿元。
按照葛兰素史克高管供述,“灰色”运营费用占比约为20%,而该公司2012年在中国的销售收入约为94亿元,意味着约19亿元成为药品中间环节“硕鼠”的盘中餐。
如果扩展到国内数量众多的医药企业,腐败导致的浪费将十分惊人。
究其原因,国内医疗领域的腐败如此突出、尖锐又难以根治,与我国医疗体制的不合理和约束机制缺失不无关系。
“以药养医”模式导致医药行业成为商业贿赂重灾区。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获得政府的公共补贴数额极小,价格严重偏离价值的医疗服务收益也难以满足补偿,因此,药品及其他设备、耗材的收入成为重要补偿来源。
医院希望通过高价药品获得更高收益,这一点与企业的诉求不谋而合。
对于企业而言,提高价格既能增加利润,又能促进销量,自然愿意花力气“公关”掌握定价权力的政府部门。
同时,“以药养医”模式致使医疗服务价格被人为压低,医生的价值无法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得到体现,在企业的诱惑下,一部分医生会想办法通过灰色渠道获取利益,或者直接接受现金回扣,或者接受企业过度“热情”的赞助。
由于这样的行为并不会与医院的利益发生直接冲突,一些医院管理者对于这些越界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此,链条上的每一环在无形的默契中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面对监管部门隔三岔五的高压式查处,这个共同体不仅不会崩溃,反而会联系得更加紧密,甚至寻找到更为隐秘的方式逃避监管。
外资药企通过商业贿赂取得较为强势的市场地位。
不能否认,外资药企在我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较高的药品质量,但葛兰素史克行贿案的爆发却也暴露出这种增长背后的一面。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在我国整体药品销售市场中,医院市场占比80%,零售渠道占比仅为20%,重点城市三级以上医院的销售额几乎决定了各家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
目前三甲医院使用的药品近五成为外资品牌,同时,这些号称高疗效的进口药品也在价格上保持了“高姿态”,口岸价格一般与医院最终中标价相差几倍甚至十倍之多,这其中除了运输成本和正常的支出外,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商业贿赂。
葛兰素史克中国区运营总经理梁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药品注册、价格、医保、招标等等多个关节需要打通,这表明在跨国药企行贿案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利益链条,而在这一系列利益链条之后所形成的高价药,能够连续多年受到医院的选择并销售给患
者。
更为关键的是,外资药企通过行贿,取得了较为强势的市场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侵蚀国内中小药企的生存空间,压制后者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医药企业商业贿赂行为的约束和惩罚机制不够健全。
近些年,中美之间关于药品注册、审批的合作和交流越来越紧密,但在药品销售的制度约束方面则存在较大差距。
2012年美国证交会先后指控全球制药巨头辉瑞、礼来违反《海外反腐败法》,两家企业分别缴纳罚金6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
然而,我国仅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中有相关内容,面对医药市场中的商业贿赂和腐败行为,缺乏具体详尽的司法解释,这导致违规违法的企业得不到有效打击。
三、影响:“药价虚高”现状有望改善
毋庸置疑,严肃查办此案,既可以震慑商业贿赂犯罪,警示那些依然按照所谓“行规”行事的人悬崖勒马,也有助于研究这一类案件的犯罪特点,以便国家相关部门形成合力,进一步整顿规范医药行业发展,使得“药价虚高”的现状有所改善。
1、医药行业有望得到进一步整顿和规范
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葛兰素史克一案仅仅暴露了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其他跨国药企在中国也有类似于葛兰素史克的资金往来活动,此次公安部门对于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的调查很可能将扩大范围,除了可能会牵出该公司更多高管外,也可能会波及其他制药企业。
此外,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也指出,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坚决支持查处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对于行贿的企业和个人进一步完善不良记录制度,同时建立医疗诚信体系,严厉惩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
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立足于长远的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探寻治本之策。
除了建设医药购销公开交易平台,规范医药购销秩序以外,更重要的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与药品、医生与开单之间的利益关系,进一步“医”“药”分离。
另外,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葛兰素史克事件的持续发酵的确上让众多外资药企“风声鹤唳”。
7月19日,比利时制药商优时比在华机构已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调查合规相关信息。
7月22日,英国制药企业阿斯利康中国方面相关发言人证实上海办公室遭调查。
7月23日,阿斯利康又有两名员工被警方带走调查问询。
8月8日,代号为“培根”的爆料人举报世界医药巨头法国赛诺菲公司向79家医院的503位医生借“研究经费”名义支付约169万元的费用。
8月10日,诺华制药前医药代表亦披露了其为追求药品“善龙”在北京几家大医院中销量的快速增长,以直接向医生提供推广费用的方式换取销量的不当行为。
2、外资药企“超国民待遇”难以为继
1998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已经公开发布过30多次药品降价令,但基于技术保护、科学引进等方面考虑,外资药企在国内拥有独立定价权,普遍受到保护,这也导致降价令对外资药企的“撼动”并未达到预期。
此番高调查处,或将成为倒逼外资药企降价的一种间接手段,使企业承认因为不合法经营推高了药价并让患者买单,从而通过这种措施迫使企业主动降价。
葛兰素史克在随后发布的声明中也表示,计划通过调整运营模式,降低药品价格中的运营成本。
事实上,7月初,国家发改委曾宣布对60家药企发起药品成本价格调查,葛兰素史克、默克、安斯泰来等知名外资药企都名列其中,这进一步加深了外资药企药品降价的预期。
此外,7月17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医药处副处长朱德政也透露,要改革药品定价方法,改革单独定价政策,逐步缩小目前原研与仿制之间的价格差距,探索对部分进口专利药品进行全球价格联动。
由此可见,反商业贿赂与开展成本调查的双管齐下,或将推动外资药企长期以来的“超国民待遇”成为过去式。
四、建议:将整治“贿赂门”作为行业改革契机
医药购销与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等领域,一向被视为商业贿赂发生的“重灾区”。
为此,相关监管部门付出了诸多努力,包括整顿药品流通环节,不断下调药品最高限价,甚至一度在卫生系统内部成立“治贿办”。
但葛兰素史克事件及过往曝光的医药营销中腐败事件表明,行业的现状距离监管部门的理想仍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在指责葛兰素史克违法行为的同时,也需反思我国医疗体系的弊端。
笔者认为,医药行业要健康发展,首先要强调的是从业者的自律,一方面要加强对药企贿赂行为的打击和约束,另一方面,要打造廉洁医院,建立医生的自律制度,堵住商业贿赂的“后门”,更重要的是要执行严格的法律监管。
实际上,此次国内公安机关的主动介入,已透露出监管力度的收紧之势。
一些媒体的评论更明确指出,希望公安部主动调查葛兰素史克能成为国内打击商业贿赂的一道标杆。
尽管如此,打击商业贿赂的步伐仍需迈得更大、走得更坚实。
在全社会培育廉洁理念的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考虑对行业运行机制进行监管,对诸如“以药养医”等不合理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从利益根源上切断商业贿赂的冲动。
笔者建议,要整饬医药领域的沉疴乱象,净化医疗卫生环境,解决民众看得起病,买不起药的怪象,不能仅靠医药行业运动式的整肃,而是要从体制、机制、政策等各个方面铲除不正之风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条件,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作者:国研网行业研究部来源:国研网《医药行业月度分析报告》
责任编辑:樊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