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专稿]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建议
葛兰素史克行贿风波始末及简要延伸

2013年7月29日
2013年10月
2014年5月
长沙警方表示葛兰素史克有高管涉嫌经济犯罪而被当地公安机
报道称有18名与葛兰素史克在华贿赂案相关的人员被拘 捕。 葛兰素史克公布了2013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在 中国的处方药和疫苗销售额大幅下跌61%。 葛兰素史克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单位行贿、对 单位行贿等案已侦查终结,于日前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 查起诉。
村卫生室
门诊部
653419
诊所
我国医疗卫生现状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公立医院 民营医院
以床位分类医院数目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乡镇卫0
2000
1000 0
0-49 50-99 100-199 200-299 300-399 400-499 500-799 800张以上
以药养医
以药养医是起源于1950年代的中国医疗体制,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放权给医院将药品加价后卖给消费者,改革开放后,医院要负担自身的发 展资金和医生的工资,在医疗服务价格受物价局制约的情况下,不得不通过药品销售维持医院运行。在控制市场准入的情况下,控制医疗服 务价格成为必然。控制市场准入意味着现有公立医疗机构获得垄断地位,若允许自由定价,则形成的垄断价格必然高于平均成本,医疗机构 获得垄断租金,这是政府不愿看到的。所以,不改变公立医院的行政垄断地位,就很难放开对医药价格的管制。 我国医疗机构的经费来源包括3个:地方财政拨款、医疗服务收入以及药品差价收入。
葛兰素史克公司行贿行为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分析

葛兰素史克公司行贿行为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分析葛兰素史克公司行贿行为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分析引言:葛兰素史克公司(GSK)一直以来是全球知名的制药公司之一,但在2014年,该公司卷入了一起行贿丑闻,被指控在中国行贿。
这个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涉及到许多伦理和道德问题。
本文将以功利主义伦理学的角度对葛兰素史克公司的行贿行为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合理性和道德性。
一、什么是功利主义伦理学功利主义伦理学是一种伦理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最大化幸福或最小化痛苦。
根据功利主义,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其给予人们带来的幸福或痛苦的数量和程度。
因此,一个行为是否道德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促进最大化幸福的结果。
二、葛兰素史克公司行贿行为的利弊分析1. 利益方和受害者葛兰素史克公司行贿的利益方是该公司自身及其高层管理人员。
通过给予贿赂,公司可以在中国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增加销售额和利润。
高层管理人员也因此获得巨额奖金和股票期权。
然而,行贿行为的受害者往往是公司道德和合规团队以及员工的声誉,由于违法行为,公司的形象受到负面影响,员工可能因此失去工作。
2. 幸福和痛苦的权衡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行贿行为存在幸福和痛苦的权衡。
对于葛兰素史克公司和其高层管理人员来说,通过行贿可以获得短期的利益和幸福感,比如增加销售额和奖金。
然而,对于公司的道德和合规团队以及员工来说,行贿行为带来了痛苦和困扰。
此外,行贿行为也伤害了中国的公共利益,因为它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可能导致质量较差的药品进入市场,危害患者的健康。
3. 可行性和必要性的考量在分析葛兰素史克公司行贿行为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观点时,需要考虑行贿是否是实现目标的唯一方式以及是否是必要的。
如果没有行贿,葛兰素史克公司能否在中国市场取得竞争优势?公司是否有其他合法和道德的方式来促进销售额增长?如果存在其他可行的方式,那么行贿行为就不是必要的。
4. 行贿行为的后果考虑到功利主义的观点,我们还应该评估行贿行为的后果。
案例--葛兰素史克案

案例:葛兰素史克行贿利益链一、葛兰素史克行贿利益链终结:面临高额罚款在刚刚公布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葛兰素史克全球前三个月净利润下降近三分之一,如果未来要承担巨额罚款,该公司将陷入困境历时10个多月的跨国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在华涉嫌商业贿赂案侦查终结,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5月14日,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披露,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下称“GSKCI”)通过大肆贿赂医院、医生、医疗机构、医药相关协会组织等医药销售相关部门及其所属人员,牟取非法所得数十亿元。
该结论基本认定葛兰素史克在华行贿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有组织的公司系统行为。
自2013年公安部门介入调查以来,GSK一直否认行贿行为系企业行为,并在后续调查期间展开对公司内部员工的自查,对部门“问题员工”进行排查解雇。
“如果葛兰素史克承认在华行贿的法人责任,它不仅将面临中国政府的罚款,还将因此受到英国和美国反腐败机构的惩罚。
”一位医药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而这两个国家的惩罚力度通常很大,由此,GSK有可能将面临巨额罚款。
”2013年三季度以来,GSK中国业绩迅速下降,在刚刚公布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葛兰素史克全球前三个月净利润下降近三分之一,如果未来要承担巨额罚款,该公司将陷入困境。
GSK利益链终结此次调查迫使该公司内部对销售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原来的商业贿赂利益链将被斩断。
“我们非常严肃对待这些指控。
同时,我们也非常担心,因为这些被指控的行为违背了葛兰素史克的价值观。
” 葛兰素史克表示,“我们继续就此案全力配合政府相关部门。
我们希望对此案件的处理可以使公司能够继续为中国及中国老百姓的安康作出重要贡献。
”GSK中国方面并未公开就侦查结果对公司经营影响做评论,但其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公安部调查期间,GSK中国业绩已经严重下挫。
且此次调查迫使该公司内部对销售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原来的商业贿赂利益链将被斩断,预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影响业绩。
葛兰素史克事件背后

葛兰素史克事件背后:我们都该醒醒了下文来自一位医药同行,相当言之有理,不可独享,其实我们行业中人大家都是清醒的,唯独某些官员和专家还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发达国家药品价格也有管制,他们最大共同点是药品销售占医院收入比约12%-15%,收入来源主要靠优质服务和管理,不像中国靠垄断地位卖药获得。
跨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以下简称:GSK)事件成了公众媒体和行业内议论最多的热点。
外资巨头一向给人的印象是高科研投入、专利产品、高质量、价格较高、重视学术推广。
事实上,每当政府定价、招标采购的时候,外资企业注册取决于药监,定价取决于发改委,进医保获得社保报销取决于社保部,进地方招标目录以及单独分类取决于招标办,进医院还需搞定医院。
这不是GSK的手段,这是行业现象。
被蒙蔽的人傻眼了吧?这些不都是传说中用来管住药价、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降低老百姓负担的部门吗?怎么这么一说,感觉钱都进了他们的腰包?政府是不是该进一步加强管理啊?不幸的是,按照这个逻辑,再多N个管理部门,多N个限制政策,就会在药品的价格里多N个成本组成。
因为管制带来寻租,更多的管制自然是更多的寻租。
药品高额的毛利空间,正是由管制者和被管制者合谋造成的。
而根源就在于政府对价格管制的思维逻辑。
医改的三个主要方面里,事实上,药品价格的管制只是产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那么,包括药品价格、贿赂、以药养医、医患矛盾等等,这些到底是不是医改的主要问题呢?这得从医改的内容说起。
医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那医疗卫生体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各方面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说,医药卫生体制就是“三医”即医保体制、医疗体制和医药体制。
医保体制负责解决支付的问题,包括谁?按照什么标准?什么原则?如何筹措资金?如何支付等等。
医疗体制负责解决看病的问题,包括谁?用什么价格?治哪些病?医药体制负责解决药品的问题,包括可及性问题、创新问题、社会负担成本问题等。
葛兰素史克行贿致药价虚高

葛兰素史克行贿致药价虚高
9 月19 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被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判罚30 亿元。
9 月23 日,来自9 省市(包括湖南长沙、北京、广东广州、四川成都、山东青岛、上海、河南、湖北武汉、浙江杭州)的15 名乙肝携带者及其亲属,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分别向国家发改委寄出信息公开申请信,要求公开葛兰素史克所产乙肝药物成本。
希望通过信息公开申请,促进药物成本透明,促进药物降价,这将惠及中国1 亿乙肝携带者和2000 万乙肝患者。
此次信息公开申请发起人、亿友公益的雷闯表示,医药公司高昂的行贿成本最终的买单人是患者。
乙肝患者用药费用高昂
据了解,为提高药品销量,葛兰素史克工作人员用金钱贿赂开道。
该公司还为应对工商部门调查,成立了专门的危机公关小组,采取商业贿赂的方式拉拢工商人员,意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SK[中国])涉嫌商业贿赂一案在今年7 月被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9 月19 日,长沙中院对此案进行了审讯,并当场宣判,以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判处GSK(中国)罚金人民币30 亿元。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对外企开出的最大罚单。
涉案前高管马克锐等被告被判有期徒刑二至四年。
其中,该公司生产的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和阿德福韦酯(商品名:贺维力)是常用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口服核苷(酸)类药物,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且药价高昂。
按照目前发改委的价格规定,乙肝患者服用贺维力,每月花费达544 元;服用贺普丁,每月花费达444 元。
而乙肝患者需要每月用药,连续用药。
商业反腐,葛兰素史克在华贿赂案始末

7、调查显示“黑金”占比近三成
公安部通报显示,近年来,GSK中国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方式,向政府部门个别官员、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梁宏还介绍,GSK在华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药品销售,这意味着巨额的“黑金”都将被转嫁到药价中,最终由患者埋单。成本仅30元的药,最终卖到患者手里能达到300元,秘密很大程度就在于此。
“在药价的构成中,这个比例大约占到多少?”记者问梁宏。
“我估算,这个运营费用在药价中占的比重有20%至30%。”梁宏说。这十几天来,他一直在反思,这种成本的比例确实太高了,“如果能少开点会,就能降低一些成本,减轻广大患者的负担……”说到此处,梁宏陷入了沉默。
调查已经发现葛兰素史克应对行贿事件负主要责任。该公司的四位中国高管已经被拘留。
警方表示,他们尚未对葛兰素史克公司任何英国员工采取行动,该公司英国总部尚未给出任何答复。
公安部在7月11日表示,葛兰素史克中国区高管已经对行贿以及避税认罪。
公安部还表示,针对英国最大药企的调查涉及众多员工与巨大金额的资金,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向中国政府官员、医学协会、医院以及医生行贿以提高药品的价格与销量。
葛兰素史克中国风波不断,频繁的风波也让公司陷入震荡。在6月,葛兰素中国研发中心论文事件让其主导全球神经系统研究的中国研发中心遭遇阵痛,前研发中心总裁臧敬五被公司开除,而亦有核心团队成员提出辞职。
而在差不多时间,有外媒爆出葛兰素史克正在对一起匿名的爆料展开调查,爆料内容直指2004年至2010年期间,葛兰素史克在华销售人员涉嫌对医生行贿开药方。在部分情况下,某些药物并未获得使用的授权。上海地区GSK有20名销售人员被卷入行贿之中,均被开除。
商业贿赂案例分析

案件调查——中方调查
已有警方掌握的证据显示,葛兰素史克中国举办8000万一场的年会,一名 高管涉嫌一次从旅行社获取“贿赂”200余万。警方正对旅行社和葛兰素史克中 国展开调查,涉及的上游官员和下游医药代表,仍在进一步侦查。
“为了应对专利悬崖,药企的推广方式会变得更“粗暴”一些。 除了增加学术推广活动,喜欢钱的就送钱,有的喜欢玩就请他出去 玩,总之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缺少了一个优势就再创造一个优 势。”一家跨国药企的销售代表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这么多年 实施下来证明效果还是有的”。
原因分析:畸形考核制度
据警方调查,2009年1月,犯罪嫌疑人马克锐就任GSKCI处方药事 业部总经理后,为了完成总部下达的高额销售增长指标,在公司副总 裁兼人力资源部总监张国维等人支持下,强调“没有费用,就没有销 量”的销售手段,将贿赂成本预先摊入药品成本,贿赂医院、医生、 医疗机构、医药相关协会组织等。医药销售相关部门及其所属人员, 借此推销药品,非法所得数十亿元。
商业贿赂案例分析 ——以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为例
Part1 要闻分析
要闻 ①
2015年7月9日,有新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春宁于6月22日被深圳 警方带走,知情人士称刘春宁被带走是涉及其就职腾讯期间的商业贿赂, 据传起因是源自腾讯方面的举报。
刘春宁此前在腾讯工作十年,2005年曾担任腾讯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 理,协助公司最高领导进行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的制定和管理执行以及公 司各部门业务工作和资源协调,并为公司培养后备高端管理人才。此后, 刘春宁还曾担任马化腾总裁助理等职,被视为马化腾昔日爱将与心腹。刘 春宁于2013年7月离职腾讯。同年8月,也就是从腾讯离职一个月之后,刘 春宁入职阿里,分管数字娱乐事业部,现兼任阿里影业执行董事。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ppt

(PS.2012年颁布的新COSO报告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 反应三个要素和战略目标)
11
构成要素
企业组织机构
控制目标
12
三、葛兰素史克GSK(中)商业贿赂中内部控 制缺陷分析
(一)内部环境问题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 础,其中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积极向上 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以及 履行社会责任和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 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GSK 不仅在中国“商业贿赂”频频发生, 而且GSK中国曾在美国、新西兰、惫 大利等有过商业贿赂等行为。董事、 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然 而,GSK(中国)四大高管共同申通犯罪, 凌驾或绕过内部控制,形成销咨部门 自上而下心知肚明行贿之风。可见 GSK中国此次的商业贿赂案并非偶然, 而是不良文化环境的必然结果。 13
涉案人员中,包括葛兰素史克中国的4大高管,4人在公司内部号称“四驾马 车”,分别涉及法务、人事、市场和营销。4高管通过各种会务收受贿赂、利用旅 行社套现。
7
8
葛兰素史克中国涉案高管受访时坦陈,包括行贿费用在内的各种运营成本助推了 药价虚高,保守估计“运营成本”占到药价成本的20%~30%。
9
10
主要参考文献:郝铮.商业贿赂风险的内部控制与审计-基于葛兰素史克 (中国)制药公司案例研究[J].财会学习,2013,(9):71-74 小组成员:夏毕锋、尹莎莎、许慧玲、吴敏、周洁、李斯、张裕、赵慧、 陆煜、赵培培、周丹、孙琪、张菜怡、康玉莹、何丹、卞哲学、窦梦珠、 宋婷昊。
21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
—商业贿赂风险的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1
一、葛兰素史克GSK(中国)商业贿赔案情
2013葛兰素史克行贿案评介

葛兰素史克行贿案评介一、葛兰素史克公司简介葛兰素史克(简称GSK)是一家总部设在伦敦的大型跨国医药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哮喘、抗病毒、抗感染、精神卫生、糖尿病和消化系统药物,其药物遍布全球。
2012年,全球制药公司排名中,葛兰素史克以全球331亿美元处方药销售排名世界第六。
葛兰素史克拥有制药行业中最大的研发体系之一,年产药品40亿盒,产品遍及全球市场。
二、案情简析(一)案发使GSK中国进入警方视线的导火索,并非传言中的药企内部举报者“深喉”,而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旅行社——2006年成立的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下称‘临江旅行社’)。
临江旅行社几乎没做过任何旅游业务,而是只和一些药企打交道,临江旅行社年营业额却从成立之初的几百万元飙升到案发前的数亿元。
这家旅行社有何诀窍,为什么会议业务这么多?公安部部署当地公安机关经过多次明察暗访,查明了该旅行社所做会议业务,大多数是一些外资医药公司委托的,尤其与一家医药公司业务往来频繁,一年中要举办大大小小的培训会无数。
这家医药公司就是葛兰素史克。
顺藤摸瓜,警方很快掌握了该医药公司部分高管涉嫌犯罪的确凿证据: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他们与临江旅行社等公司人员相互勾结,以举办学术会议为名,召集专家、医生等人外出旅游,临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行程安排,并虚开票据,与实际花费的差额,旅行社会从中抽取部分回扣,其公司高管除了部分占为己有外,还以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二)案件主要时间节点1. 2013年上半年,包括临江在内的一些旅行社异常经营活动引发公安部关注,并部署涉案地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发现GSK中国及其关联企业存在重大经济犯罪嫌疑。
2.在掌握确凿证据后,公安部指示长沙、上海、郑州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于6月28日、7月10日两次开展集中抓捕,对GSK中国的部分高管和多家旅行社的部分从业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中包括GSK中国副总裁兼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GSK中国副总裁兼人力资源部总监张国维、法务部总监赵虹燕和商业发展事业企业运营总经理黄红,这四人被称为GSK 中国的“四驾马车”。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一)案情简介由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直接指挥,由长沙市公安局为主侦办的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商业贿赂一案,是我国运用刑事惩罚手段打击跨国企业商业贿赂犯罪的经典案例。
葛兰素史克(GSK)是一家总部设在伦敦的以研发为基础的药品和保健品公司。
葛兰素史克是少数为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三大全球性疾病——疟疾、艾滋病和结核病同时研制药物和疫苗的公司之一,主要研发生产治疗哮喘、抗病毒、抗感染、精神卫生、糖尿病和消化系统药物,其药物遍布全球。
作为大型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该案涉及人员多,持续时间长,涉案数额巨大,犯罪情节恶劣。
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9月19日依法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GSKCI)和马克锐等人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进行不公开开庭审理,并于当日公开宣判。
GSKCI被判处罚金人民币30亿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开出的最大罚单;马克锐等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二至三年。
宣判后,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及各被告人均当庭表示认罪服判,不提出上诉。
(二)案件评析1. 惩治医药行业腐败,需要加强对药企商业贿赂行为的打击治理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任重道远。
遏制商业贿赂的蔓延毫无疑问需要靠药企本身加强自律。
但是,遏制商业贿赂,更要加强对药企贿赂行为的打击和惩治。
当前除了要依靠制度约束和加强监督外,对贿赂行为必须给予严厉打击,这不仅是保证药品医疗市场秩序的关键,也是法治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GSKCI行贿黑幕曝光,仅是暴露了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
相关部门必须通过严肃查办此案,震慑商业贿赂犯罪,警示那些依照所谓“行规”行事的人悬崖勒马。
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此类犯罪特点,规范医药行业发展,使药价虚高的现状有所改善,让药企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创新和研发,让更多的老百姓切实受益。
GSK案例分析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商业贿赂案-对内审的启示葛兰素史克股份有限公司,由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两家公司于2000年底联合成立,是全球最大的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生物以及卫生保健公司之一,2013年世界五百强《财富》排行榜第253位。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后简称GSK中国〕于2001年正式成立,是在华规模最大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
GSK中国在国内为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将合作旅行社作为打点费用的中转站和“小金库”,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行贿,甚至被个别高管私自贪污挪用。
回扣超百万,送礼,送高档旅游,性贿赂虚报会务规模签订会务合同通过旅行社从公司套出高额会务费,进行贪污和商业贿赂虚报会务规模GSK中国公司有着严格规范的内控体系和制度,有着独立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外部审计机构普华永道的双重监控,有着严格的财务制度,并规定工作中不允许送礼。
贿赂案揭露后我们发现,从流程上来看,GSK中国相关业务流程是完全符合公司制度的。
所有旅游业务招投标会议都是由业务部门提出申请,公司采购部公开招标,旅行社提供报价,采购部货比三家后选定最优供应商。
采购后的评价环节也执行到位,业务部门及时向采购部门提交会议总结和对旅行社的评价。
其次,从财务角度看,旅行社提供的发票是正规发票,金额在预算范围之内,相关审批流程齐全,符合公司内部财务制度的规定。
但是公司员工向总公司董事会举报GSK中国公司违规行为,总部也派人来华调查,然而结论是在华企业没有问题。
显然GSK公司有查处机制,但是查处机制失灵。
公司的主要4位高管不仅没有遵守公司的各项内控管理规定,没有坚持公司的合规性底线,反而借助商业伙伴实施行贿受贿以及贪污公款,以逃避公司的内部流程与监管,致使公司陷入集体性贿赂,最后获得进入监狱的后果。
从这个案件中启示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注意:1.关注公司管理层的品行素质、经营管理风格,公司是否行成一个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
葛兰素史克行贿门事件对我们的公关启示

88 公关世界 \ PRWORLD文 / 郭京振葛兰素史克行贿门事件对我们的公关启示全球最大药剂集团英国葛兰素史克的商业行贿案在国内医药行业一石激起千层浪。
公安部门调查显示,葛兰素史克四大高管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者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主管、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自2007年起,葛兰素史克向超过700家旅行社和咨询公司转移资金高达30亿元。
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葛兰素史克行贿门事件的反思。
葛兰素史克行贿门不是公关而是伪公关。
“公关”不是“攻关”,更不是“攻官”。
我们知道,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是高度发达商品经济、现代民主制度、传播技术手段发展的产物。
葛兰素史克行贿门事件违背了公共关系的基本准则。
葛兰素史克公司在华惟一的收入来源就是药品销售, 葛兰素史克公司利用贿赂手段谋求不正当的竞争环境,导致药品行业价格不断上涨,这意味着巨额的“黑金”都将被转嫁到药价中,成本仅30元的药,最终卖到患者手里能达到300元。
这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包括同业竞争者在内的社会公众的利益,案例点评 │ CASE COMMENTING因涉嫌严重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被依法立案侦查。
由此看来,遵从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提倡道德公关,做有道德的公关人,这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一定条件下也是一个法律问题。
葛兰素史克行贿门事件不是南橘北枳,事件的根本核心在于组织的全员公共关系管理,在于组织中人的公关素质和修养。
葛兰素史克行贿门事件被揭发后,有人说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想要办事离不开“关系”,所以葛兰素史克中国只好投其所好,通过给医生和政府官员好处,来获得公司的高收益。
在华行贿的外企高管,他们有的也认为这些腐败是“入乡随俗”的,商业贿赂这一“本土化战略”便成为他们打开中国市场的利器。
葛兰素史克行贿门事件不是南橘北枳,事件的根本核心在于组织的全员公共关系管理,在于组织中人的公关素质和修养。
案例8:葛兰素史克营销行贿案

葛兰素史克15元药品来华卖207元三成药费行贿2014年5月14日,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发布消息,历经十个多月的侦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简称GSKCI)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单位行贿、对单位行贿等案已侦查终结,于日前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据介绍,GSKCI在中国销售的药品大多冠以海外原研药名义,在药品进口前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增高药品报关价格,在将巨额利润预提在境外价格的基础上设定高额销售成本用于支撑贿赂资金。
GSKCI药品的价格远高于在其他国家的价格,最高的达到其他国家的7倍。
GSKCI能够将真实成本仅10余元的药品,在中国卖出10倍以上的高价,实现数以亿计的销售收入;但销售收入逐年飙升的同时,却是微利甚至亏损。
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高管指认,该公司从2009年开始,调整销售策略,涉嫌用金钱贿赂开道,提高销量。
另外,该公司为应对工商部门调查,成立专门危机公关小组,采取涉嫌商业贿赂的方式拉拢工商人员,意图逃避处罚或减轻处罚。
招数1 “转移定价”同一药品中国内地出厂价是韩国七倍。
新康泰克、芬必得、贺普丁……提起GSKCI 旗下的“明星”药品,中国老百姓十分熟悉;它们在中国高昂的定价,也令人印象深刻。
2012年5月GSK《专利药品(含专利过期药品)境外市场价格填报表》中,清晰地反映了这一点.以知名药品贺普丁为例,在中国的出厂价是142元人民币,而在韩国只有18元,在加拿大不到26元,在英国不到30元,在德国、日本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其出厂价也远远低于中国内地。
多名涉案的GSKCI高管供述,新药进口到中国前,大多冠以海外原研药名义,在药品进口前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增高药品报关价格,将巨额利润预提在境外。
犯罪嫌疑人、GSKCI原副总裁兼疫苗部总经理陈洪波说,这是跨国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主要方法.在原产国分公司把要赚的利润确定好,把确定后的(原产国)零售价作为销往另一个国家分公司的成本价。
葛兰素史克基于销售流程与商业贿赂的案例研究

销售流程
销售流程
葛兰素史克的销售流程主要包括售前工作、销售技巧和售后服务三个阶段。
销售流程
1、售前工作:葛兰素史克拥有一支专业的市场调研团队,负责深入了解客户 需求、竞争对手情况及市场趋势。同时,公司还注重与各类医疗机构的合作,积 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销售流程
内容摘要
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因为它涉及到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和企业的健康发展。以下是一些关于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的观点:首先,我们应 该认识到商业贿赂的危害性。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而且也会损害企业 的形象和社会声誉,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信任度下降。
内容摘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的公正性和稳定 性。其次,我们应该明确商业贿赂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企业或个人 在进行商业贿赂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包括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等处罚 措施。此外,如果涉及刑事犯罪,还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刑罚。因此,我们必须严 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违法活动。最后,我们应该加强监管机制的 建设。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策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商业贿赂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法深 入剖析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具体表现及成因;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治 理商业贿赂的认知和期望,为对策制定提供依据。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
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商业贿赂在医药行业的主要表现形式为 药品和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的贿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收受回扣以及医药企业营 销过程中的利益输送。这些现象严重扭曲了市场竞争机制,损害了公众利益和行 业形象。
葛兰素史克公司背景及贿赂事件

• 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简称GSK,全球最大药 剂集团。 • 葛兰素史克公司,由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强 强联合,于2000年12月成立。两个制药巨人的 成功合并,为葛兰素史克成为行业中无可争议 的领导者奠定了基础,并在全球药品市场中占 据7%的份额。 • 葛兰素史克公司在全球拥有10万余名既掌握专 业技能又有奉献精神的出色员工。公司在世界 37个国家拥有82个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全球。
葛兰素史克公司贿赂事件
• 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是2013年7月爆出 的一个药品行业的行贿受贿事件。涉及此 事件的主要厂家葛兰素史克,利用贿赂手 段谋求不正当的竞争环境,向政府部门官 员、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 等行贿,导致药品行业价格不断上涨。
பைடு நூலகம்
由葛兰素史克公司贿赂事件引发的思考
1)在怎样的情境下,葛兰素史克公司采取了 商业贿赂的手段?
葛兰素史克公司在中国
• 2001年初,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 立,并成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跨国制药企业 之一。 • 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业绩持续增长,处方药部、 中美史克、疫苗部及消费保健品各占51%、 29%、7%及13%的份额。 • 葛兰素史克是最早在中国成功兴建合资企业的 外国制药公司之一,其旗下的中美史克和重庆 葛兰素都是全国闻名的“双优”企业,公司在全 国32个主要城市(包括香港)设立了办事机构。
2)结合环境,试用Ostrom的框架进行分析。
从商业贿赂看企业内部控制——以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商业贿赂案为例

从商业贿赂看企业内部控制——以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商业贿赂案为例摘要:本文基于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商业贿赂案件,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分析其内部控制的缺陷、商业贿赂的动因和手段,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论述企业如何通过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加强市场环境治理和审计监督,以达到抑制商业贿赂这种不法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审计内部控制跨国公司商业贿赂一、葛兰素史克GSK(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商业贿赂案例葛兰素史克(GSK)公司是一家以研发药品和保健品为基础的公司,在中枢神经系统、抵抗感染、胃肠道代谢和呼吸这四大医疗领域代表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在疫苗领域和抗肿瘤药物方面也独占鳌头。
此外公司在消费保健领域也居世界领先地位。
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是2013年7月爆出的,葛兰素史克(中国)以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为目的,向我国一些相关部门的政府官员、医药行业协会、医院及相关医生等行贿。
涉案的葛兰素史克(中国)高管涉嫌职务侵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等经济犯罪,而旅行社相关工作人员则涉嫌行贿并协助上述高管进行职务侵占。
二、葛兰素史克GSK(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商业贿赂手段研究葛兰素史克(中国)制药公司商业贿赂案,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该公司的贿赂手段:1.给予物质回报:某些医德方面欠缺的医生以公司的医药代表给自己多少物质回报为依据来确定用药的多少。
所以葛兰素史克(中国)制药公司医药代表就可以热衷于直接用这种方式达到自己的业绩。
2.维护关系:葛兰素史克(中国)制药公司医药代表通过请客送礼等方式搞好和医生的关系。
由于公司财务部门只能上网查验发票真伪,而无法查证被审核部门所上报的支出项目,因此医药代表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通过各种手段,虚开增值税发票,代开假发票等来应付公司的要求。
3.向医生提供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葛兰素史克(中国)制药公司为有些医生提供讲课和免费旅游的机会,让他们多参加学术高端会议。
同时,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利用召开会议等形式套取现金,一部分占为己有,一部分用于商业贿赂。
从葛兰素史克涉嫌贿赂案谈商业贿赂

经济与法E CONOMY & Law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涉嫌贿赂一案,暴露了我国医药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隐患,对商业贿赂行为的制裁和研究也成了司法界的热点话题。
为了给国内外的投资者创造公正平等的竞争机会,保障经济健康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的同时,加强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我国有关商业贿赂及反不正当竞争的司法体制,这既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也是捍卫中国法律尊严的需要。
从葛兰素史克涉嫌贿赂案谈商业贿赂. All Rights Reserved.案情回放今年年初,上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旅行社——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经营异常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这家旅行社基本上不组织游客旅游,仅靠承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以下简称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等外资药企的会议组织,一年的业务量就达到了1亿多元。
警方调查发现,这其中存在重大经济犯罪嫌疑。
今年6月,公安部指定长沙、上海、郑州等地公安机关负责侦办此案。
6月28日,长沙警方在微博上公布,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有高管涉嫌经济犯罪而被当地公安机关调查。
7月11日,一份措辞严厉的消息稿出现在公安部的官方网站上,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涉嫌在华行贿的传闻被证实,罪名是“涉嫌严重商业贿赂和涉税犯罪”。
至此,GSK中国各种行贿事实开始浮出水面,主要有通过旅行社、学术会议等手段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行贿。
随后,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副总裁、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接受了央视的采访,披露了GSK中国大量的行贿细节。
GSK中国郑州女代表王慧及主管李明也接受电视采访,又披露了郑州行贿的大量细节,包括帮医生找小姐等,事件持续发酵。
9月2日,继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高管、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法人代表等人之后,又一批涉案人员陆续交代了其行贿、受贿等违法犯罪事实。
警方调查发现,在“销售为王”的企业文化下,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专门成立了所谓的“大客户团队”,每年花费千万元,以各种会议、论坛为由对各大医院负责人大肆行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研专稿]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建议2013-09-12摘要:近日,大型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因卷入商业贿赂丑闻引发舆论的强烈关注。
事实上,该案件的爆发仅仅暴露了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商业贿赂已经成为医药行业的“潜规则”,这与我国医疗体制的不合理和约束机制缺失不无关系。
毋庸置疑,严肃查办此案有助于进一步整顿规范医药行业发展,使得“药价虚高”的现状有所改善。
笔者建议,监管部门应将整治商业贿赂作为医药行业改革的契机,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一、事件:葛兰素史克深陷“贿赂门”葛兰素史克(GSK)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生物以及卫生保健公司之一,总部位于英国,分支机构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主要的研发中心位于英国、美国、西班牙、比利时和中国,在全球建有约70家生产基地。
目前,葛兰素史克是在华规模最大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拥有5000多名本土员工。
2013年6月份以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陷入商业贿赂丑闻。
根据媒体报道,葛兰素史克公司遭匿名举报,称其销售人员在华贿赂医生。
随后,北京、上海和长沙警方联合突击调查葛兰素三地办公室,并将相关高管带走协助调查。
6月28日,“长沙警事”新浪官方微博证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关高管人员涉嫌经济犯罪,正在接受调查。
7月11日,公安部网站公布,“因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这一公安部门首次就某家制药公司形成的立案调查声明,部分还原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扑朔迷离的案情,同时也将“直接行贿”、“赞助项目”等行业潜规则一并拎出,令其全球制药巨头的“光环”黯然失色。
根据公安部的通告,公安机关现已查明,作为大型跨国药企,近年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同时,该公司还存在采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旅行社开具假发票或虚开普通发票套取现金等方式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该案涉及人员多,持续时间长,涉案数额巨大,犯罪情节恶劣。
现有证据充分证明,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和相关旅行社的部分高层人员已涉嫌严重商业贿赂和涉税犯罪。
此外,公安机关还查明,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涉嫌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旅行社以提取会议业务回扣、接受项目好处费等形式大肆收受贿赂。
8月31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涉嫌严重经济犯罪一案又有新进展:在继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郑州大区销售经理李某某、临江旅行社法人代表翁剑雍等人之后,又一批涉案人员陆续交代了其涉嫌行贿、受贿等违法犯罪事实。
警方由此发现,这家跨国药企巨头在中国的问题或许远不止“某些员工及第三方机构因欺诈和不道德行为”那样简单,在其精心编织的所谓“合规”外衣之下,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成规模大肆行贿的公司行为令人触目惊心。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进展示意图资料来源:国研网行业研究部加工绘制事实上,这样的丑闻并不是第一次和这家公司牵扯上。
相关资料显示,葛兰素史克曾在多个国家因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被处以重罚。
2004年,意大利警方查出该公司曾向意大利4700多名医生和药剂师行贿,为其新上市的药品或特效药开具处方。
2006年和2007年,该公司又因虚假广告和违反公平竞争法在新西兰接连被罚。
2012年7月,由于违规营销抗抑郁药物以及没有报告糖尿病药物的安全数据,美国对该公司开出高达30亿美元的罚款单。
2013年,因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英国公平贸易办公室在该公司内部展开调查。
此外,通过梳理可以发现,葛兰素史克的事件绝非孤例,全球范围内因为商业贿赂而遭到重罚的医药公司不在少数。
美国司法部数据显示,2003年到2007年间,西门子医疗集团向美国5家医院行贿约1440万美元,从而获得2.95亿美元的医疗设备订单,该案以西门子支付13亿美元的罚金告终。
2012年6月,美国强生公司同意支付22亿美元,了结美国政府对其精神病治疗药物和其他几款药物的非法营销调查。
2012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辉瑞制药在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国家向当地官员以及医生和医护人员等国有单位公职人员行贿,最终,辉瑞缴纳了包括罚金在内的6000万美元。
2012年12月,礼来被美国证交会指控,通过提供不当支付方式贿赂外国政府官员,以获得在俄罗斯、巴西、中国和波兰的业务,最终,礼来同意支付追缴款近3000万美元了结上述指控。
二、探因:医疗体制不合理与约束机制缺失实际上,商业贿赂已是医药行业的积弊,甚至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2006年,我国曾掀起打击商业贿赂的专项行动,参与部门多达22个部委,卫生领域是打击重点之一。
七年以来,医药营销领域的腐败问题依然屡禁不止,贿赂行为变得更加隐秘。
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在全国药品行业,作为商业贿赂的药品回扣,每年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
2010年,我国处罚了1.5万起药品不当定价和过度开方行为,医院从中获利合计达1.8亿元。
按照葛兰素史克高管供述,“灰色”运营费用占比约为20%,而该公司2012年在中国的销售收入约为94亿元,意味着约19亿元成为药品中间环节“硕鼠”的盘中餐。
如果扩展到国内数量众多的医药企业,腐败导致的浪费将十分惊人。
究其原因,国内医疗领域的腐败如此突出、尖锐又难以根治,与我国医疗体制的不合理和约束机制缺失不无关系。
“以药养医”模式导致医药行业成为商业贿赂重灾区。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获得政府的公共补贴数额极小,价格严重偏离价值的医疗服务收益也难以满足补偿,因此,药品及其他设备、耗材的收入成为重要补偿来源。
医院希望通过高价药品获得更高收益,这一点与企业的诉求不谋而合。
对于企业而言,提高价格既能增加利润,又能促进销量,自然愿意花力气“公关”掌握定价权力的政府部门。
同时,“以药养医”模式致使医疗服务价格被人为压低,医生的价值无法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得到体现,在企业的诱惑下,一部分医生会想办法通过灰色渠道获取利益,或者直接接受现金回扣,或者接受企业过度“热情”的赞助。
由于这样的行为并不会与医院的利益发生直接冲突,一些医院管理者对于这些越界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此,链条上的每一环在无形的默契中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面对监管部门隔三岔五的高压式查处,这个共同体不仅不会崩溃,反而会联系得更加紧密,甚至寻找到更为隐秘的方式逃避监管。
外资药企通过商业贿赂取得较为强势的市场地位。
不能否认,外资药企在我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较高的药品质量,但葛兰素史克行贿案的爆发却也暴露出这种增长背后的一面。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在我国整体药品销售市场中,医院市场占比80%,零售渠道占比仅为20%,重点城市三级以上医院的销售额几乎决定了各家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
目前三甲医院使用的药品近五成为外资品牌,同时,这些号称高疗效的进口药品也在价格上保持了“高姿态”,口岸价格一般与医院最终中标价相差几倍甚至十倍之多,这其中除了运输成本和正常的支出外,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商业贿赂。
葛兰素史克中国区运营总经理梁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药品注册、价格、医保、招标等等多个关节需要打通,这表明在跨国药企行贿案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利益链条,而在这一系列利益链条之后所形成的高价药,能够连续多年受到医院的选择并销售给患者。
更为关键的是,外资药企通过行贿,取得了较为强势的市场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侵蚀国内中小药企的生存空间,压制后者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医药企业商业贿赂行为的约束和惩罚机制不够健全。
近些年,中美之间关于药品注册、审批的合作和交流越来越紧密,但在药品销售的制度约束方面则存在较大差距。
2012年美国证交会先后指控全球制药巨头辉瑞、礼来违反《海外反腐败法》,两家企业分别缴纳罚金6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
然而,我国仅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中有相关内容,面对医药市场中的商业贿赂和腐败行为,缺乏具体详尽的司法解释,这导致违规违法的企业得不到有效打击。
三、影响:“药价虚高”现状有望改善毋庸置疑,严肃查办此案,既可以震慑商业贿赂犯罪,警示那些依然按照所谓“行规”行事的人悬崖勒马,也有助于研究这一类案件的犯罪特点,以便国家相关部门形成合力,进一步整顿规范医药行业发展,使得“药价虚高”的现状有所改善。
1、医药行业有望得到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葛兰素史克一案仅仅暴露了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其他跨国药企在中国也有类似于葛兰素史克的资金往来活动,此次公安部门对于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的调查很可能将扩大范围,除了可能会牵出该公司更多高管外,也可能会波及其他制药企业。
此外,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也指出,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坚决支持查处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对于行贿的企业和个人进一步完善不良记录制度,同时建立医疗诚信体系,严厉惩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
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立足于长远的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探寻治本之策。
除了建设医药购销公开交易平台,规范医药购销秩序以外,更重要的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与药品、医生与开单之间的利益关系,进一步“医”“药”分离。
另外,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葛兰素史克事件的持续发酵的确上让众多外资药企“风声鹤唳”。
7月19日,比利时制药商优时比在华机构已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调查合规相关信息。
7月22日,英国制药企业阿斯利康中国方面相关发言人证实上海办公室遭调查。
7月23日,阿斯利康又有两名员工被警方带走调查问询。
8月8日,代号为“培根”的爆料人举报世界医药巨头法国赛诺菲公司向79家医院的503位医生借“研究经费”名义支付约169万元的费用。
8月10日,诺华制药前医药代表亦披露了其为追求药品“善龙”在北京几家大医院中销量的快速增长,以直接向医生提供推广费用的方式换取销量的不当行为。
2、外资药企“超国民待遇”难以为继1998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已经公开发布过30多次药品降价令,但基于技术保护、科学引进等方面考虑,外资药企在国内拥有独立定价权,普遍受到保护,这也导致降价令对外资药企的“撼动”并未达到预期。
此番高调查处,或将成为倒逼外资药企降价的一种间接手段,使企业承认因为不合法经营推高了药价并让患者买单,从而通过这种措施迫使企业主动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