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药营销10大“中观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药营销10大“中观策略”

目前全国2600多家农药定点企业,23000多个登记证件,市场容量在460亿元左右,近10万名农药营销人,近20万家左右农药零售店(2000县*20乡镇*5零售店)(保守估计),任何一家农药企业被“丢”入其中也如石沉大海地难见动静的。

农药生产企业如何在彻底混战的局面中突出重围呢?在分析《农药营销10大“宏观战略”》和《农药营销10大“微观战术”》之后,我们还提出了农药营销的10大“中观策略”。

现与同行一起分享,希望大家“疑义相与析”。

1、多宣传品牌文化,少宣传产品文化。

目前,农药企业只知道宣传产品和产品的商品名称,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因为企业品牌,是铁打的营盘;产品名称,是流水的兵。产品严重同质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相同的配方,同样的有效成分,只是商品名字改变而已,只要不是假伪劣,内在品质基本上一模一样的,连成本也不相上下。

在这种情况下,宣传产品文化,已毫无意义,营销企业品牌文化才是长远之道。

2、培育出年回款额过1000万元以上的单种“大产品”!

目前,在23000多个产品证件里,每年平均每个证件销售不超过200万元,加之规格细化、包装细化后,使每种品规平均销售额没有突破60万元/年。

企业应该实施“大产品策略”,即大力培育单个品种回款总额必须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产品,否则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添之不见其多,减之不见其少,没有任何市场影响力可言的。

3、培育生命周期在5—8年以上的“长寿产品”。

目前,3年卖倒一个新产品,流水的产品无法托起一个铁打的品牌,刚刚有一点市场影响力,产品就死在经销商的“拔苗助长”之中,品牌失去了产品依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长线产品”的培养,十年磨一剑,品牌牌影响自然来。

先有长寿的产品,后有长寿的品牌;先培养长寿的产品,然后才有长寿的企业影响力。

连续5—8年的持续努力推广和精心维护,产品也自然而然成了“品牌”,企业品牌的大厦,才有了坚实的产品基础。

4、忠诚农户的培育,忠诚客户的培育。

目前,大多数农药企业知道产品被“卖”出去了,但不知道被谁买去的,也不知道被谁在“使用”的,不知道谁是回头再购买,也不知道谁是偶然购买,更不知道谁是一次性购买。使用者(农民)行为分析远远没有做到,且企业根本没有心思去分析,只知道卖货、卖货、还是卖货,不知道分析买货人行为心理分析。农民购买农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对于企业的忠诚,所以企业的销售量也是随机行走、飘忽不定。

选择不同厂家合作的机会太多,于是经销商更“朝秦暮楚”,没有忠诚度可言。厂家对商家更是只看利润、不看忠诚,也是商家改变选择主意的原因之一。

其实,物质利益追逐之外,农民和经销商对于企业归属感、品牌文化上的认同和接受,也是很在乎和有情意的。购买忠诚度的培养,应该作为农药企业的一种长远规划。

5、品质、服务、信誉、文化的差异化!

目前,农药企业更多的是包装差异化、规格差异化和名字差异化,这些都是外在“皮毛”表面差异化,不是内在“精髓”根本差异化,“差异化”的表面追求已经被走向了“误区”和“陷阱”。

真正的差异化,应该是品牌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基层推广差异化,企业营销模式差异化,而不在于“外在表象”差异化。

6、重心下移,关键是技术推广重心、售后服务重心的下移!

目前,农药企业也在谈终端销售、渠道下移,这是对的,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合适如

此这样做的(大公司有条件和资源将重心下移,中小公司因为实力原因无法做到)。其实更关键的是技术推广、产品宣传和售后服务等重心下移到基层重点乡镇和种植基地,而不是跑到乡镇选代理商,更不是在农村做“直销”,那样中小企业越做越累、越做越烦,人财物都无法跟上,营销费用和管理成本反而上升。

7、致力于打造地区性强势品牌!

因为地域、种植结构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差异,农药产品中至今难以出现一种像“非常可乐”那样的通用产品——“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农药产品。巨大的差异性,注定不可能出现“一个产品、全国通用”的“大众普及型的农药品种”。

因此,最现实的出路是,单品突破,抢占山头,自立为王,巩固区域革命根据地,成为地区强势农药品牌。

8、打造企业“标识化”产品——形象代言产品!

如今,部分企业销售额超过了3—5亿,却找不出一个拿得出手、上得了桌面的“企业形象代言产品”。其畅销农药产品,要么没有任何科技含量,要么剂型太落伍,要么登记防治对象单一,导致同行对手不认同、农药经销商不心服、植保专家无颜面去推广。而很多企业的销售额是N个产品的“码”出来的(产品丛林战术),销售回款是用N个业务员“堆”出来的(人海战术),所谓品牌有的还是用金钱(广告)“砸”出来的,所以“赢”得无法让同行尊敬!

因此,企业必须将体现企业科技实力、代表农药方向和体现农药发展趋势的产品“登记”出来,“镇住”同行对手,“打压”植保专家,让大家心服口服。“独门秘器”和“看家产品”,作为公司的“镇家之宝”,让同行对手肃然起敬、让植保专家心服口服、让商家卖出品位,如此这般即使形象代言产品“暂时”销量不佳,也让圈子里的所有人不敢小看和忽视,使别人明白“亿元销售”的基石并非虚弱不堪。

如今,同行之间相轻相斥:“就他那些低科技含量产品,忽悠出几个亿的销量,真是佩服佩服!”这种轻蔑式的“赞赏”,不斥于耳。这是因为即使产品销售量大,也并不表示符合农民的需要——农民可能被厂家广告宣传“绑架”(或忽悠)了而已,同行旁观者无法口服心服,鄙夷之情,油然而生。

有些产品是战术需要,有些产品是战略需要,即使现在还不赚钱,也要大力培育和储备,关键是要让竞争对手肃然起敬,让同行输得五体投地。

让竞争对手无话可说,让植保专家心服口服,这样的企业还愁未来没有更大的“亿元销量”吗?

9.为农民创造价值,而不是忽悠农民的幼稚和信息不对称。

企业老板知道要利润,经销商明白要毛利,业务员心里要收入,却惟独忘记了农药的使用者——农民希望“降本、增收”。农药营销的“万里长征”中,最终目的地就在“农民的心里”,否则,即使剩下最后一里路,你也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得到农民的认可和接受。

为农民创造价值,轻松植保,轻松种地,造富农民,让农作物增产增收,让植保成本相对减少,这样的农药营销才能“可持续”地走下去,而不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心态。农民富,则农药工业兴;农民穷,则农药工业衰。

农民是弱势群体,信息不对称,在专业技术上也很幼稚,但是“卖拐”式农药营销,注定是做不大的,也是做不长的,因为农民也在进步中、也在成熟中,同行的眼睛也在盯着你的“失手”。土地是农民的衣食父母,庄稼是农民的兄弟,农民何尝不是农药企业的衣食父母和财富兄弟呢?

10.“为了科学合理用药,宁可少买一包农药”的农本思想。

“为了卖农药而卖农药”,“宁可错卖一包、也不可少卖一包”,“只管农药卖得好,那管农民受不了!”,这种把销量建立在农民的痛苦和负担上的营销,没有理性,没有良知,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