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概述
微生物的特点有哪些2024
![微生物的特点有哪些2024](https://img.taocdn.com/s3/m/95e8c09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7.png)
引言概述:一、微生物的多样性1.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
目前已知的微生物物种约有7万多种,其中细菌约占95%,真菌约占4%,病毒和原生动物约占1%。
2.微生物的形态多样性:微生物的形态多样性非常丰富,从球形、棒状、螺旋状到丝状等各种形态都有。
二、微生物的广泛分布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微生物存在于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大气中等。
它们在陆地和海洋中都有独特的生态角色。
2.微生物在人体中的分布:微生物也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包括皮肤、口腔、肠道等。
这些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对人体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微生物的代谢特点1.微生物的高代谢活性: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非常高,能够快速进行许多化学反应。
这使得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修复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2.微生物的多样代谢途径:微生物有多样的代谢途径,包括厌氧代谢和好氧代谢等。
这使得微生物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微生物的遗传特点1.微生物的短代周期: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在有利条件下可以短短几小时内繁殖成千上万的个体。
这使得微生物能够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2.微生物的水平基因转移:微生物具有水平基因转移的能力,即通过质体、噬菌体等方式将基因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这使得微生物能够获取新的基因片段,从而增强适应性。
五、微生物在生态学和应用研究中的意义1.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在土壤、水体等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物质循环作用,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
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有益的营养元素。
2.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微生物在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药物开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等。
微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总结: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广泛分布、高代谢活性、遗传特点以及在生态学和应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微生物在生物学、医学、环境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述微生物的主要特点
![简述微生物的主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6d0f4c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5.png)
简述微生物的主要特点人类只有掌握和运用了微生物学知识,才能预防各种疾病。
微生物是细菌、病毒、霉菌等的总称,都属于微生物界。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微生物。
1、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
2、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进行新陈代谢。
3、由微生物参与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4、微生物本身没有遗传信息,但可以通过传代将基因传给后代。
5、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而且其产物可以用作食品。
6、微生物是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疾病的罪魁祸首。
7、微生物的世界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它的无穷奥秘给我们提供着丰富的营养。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是: 1、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
2、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进行新陈代谢。
3、由微生物参与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4、微生物本身没有遗传信息,但可以通过传代将基因传给后代。
5、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而且其产物可以用作食品。
6、微生物是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疾病的罪魁祸首。
7、微生物的世界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它的无穷奥秘给我们提供着丰富的营养。
微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从简单的如食醋、酱油到复杂的如抗生素、疫苗等,人们正是利用这些微生物,治疗了一个又一个的疾病。
而这些我们日常所见的微生物的身体中,往往包含着许多细菌,像致病菌。
3、一般来说,只要是经过培养的微生物,都具有生命的特征,即新陈代谢,营养需求,呼吸和排泄。
但是,有些微生物的身体里还寄居着一些更微小的生物,称之为分解者。
它们是一些没有新陈代谢,也没有生命特征的生物,只是对某些物质进行简单的分解,使之无害化。
例如,乳酸杆菌和黄色短杆菌这两种细菌寄居在有机物质上,分解乳酸和葡萄糖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没有污染。
正是由于这些“分解者”的作用,使得腐烂的动植物被降解,从而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氮的浓度,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那么什么是分解者呢?为什么腐烂的动植物会被降解呢?这是因为腐烂的动植物中含有多种酶,而且这些酶相当活跃。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12d938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13.png)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需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它们具有以下的特征:1. 细菌(Bacteria):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形态呈球形、杆状、螺旋状等多样化,大小仅为几微米。
细菌具有细胞壁,内部则包含细胞质、核糖体和染色体等结构。
细菌不具备真正的细胞核,其基因组不包裹在核膜中,而是浸于细胞质中。
细菌可以根据需氧性分为厌氧菌和需氧菌,其中一部分的细菌能够利用光合作用进行独立自主的生存。
2. 真菌(Fungi):真菌是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的一类生物体。
它们通常由菌丝形态构成,菌丝之间可以通过分生孢子繁殖。
真菌具有分为子实体,可分为子实体菌与子实体霉。
子实体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而子实体霉则包括了蘑菇和伞菌、露菌等。
与细菌不同,真菌的细胞壁透性较低,它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
3.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只能在寄生于其他生物细胞内进行繁殖。
病毒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组成,没有细胞质或细胞核。
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将其当作自己的"工厂"来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从而进行繁殖。
病毒不能自主进行新陈代谢,需要依靠它们所寄生的细胞来提供能量和资源。
4. 原生动物(Protozoa):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异养生物,它们属于真核生物的一部分。
原生动物通常以异养方式获取养分,例如摄食、吸收或囊泡摄取等。
它们具有细胞膜、细胞核以及其他细胞器官,包括细胞质、线粒体和食品囊泡。
原生动物的形态多样,包括虫状、杆状、球状等。
5. 藻类(Algae):藻类包括多种单细胞或多细胞植物,通常以光合作用为能源来生存。
藻类的细胞膜包裹着细胞质、叶绿体和核,它们还具有细胞壁来提供支持和保护。
藻类形态多样,包括单细胞的球形藻、多细胞的海藻以及链状藻等。
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细菌参与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循环过程,包括氮循环和碳循环等。
微生物基本知识
![微生物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437fa5dddccda38376baf57.png)
微生物基本知识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一类低等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简单地说是人们对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生物的总称。
小(个体微小)简(结构简单)低(进化地位低)2微生物的共性: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3微生物的共同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代谢活跃,方式多样;繁殖快速,容易变异;抗逆性强,休眠期长;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分类级宽4五大特点总结: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排泄面、环境信息的交换面。
2、吸收多,转化快:这个特点为微生物的高速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能在自然界和人类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超型“活的工厂”的作用。
3、生长旺,繁殖快:它使科学研究周期大为缩短、空间减少、经费降低、效率提高。
如果说是有害微生物,这一特点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损失祸害。
4、适应强,易变异:有益的变异为人类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害的变异是人类各项事业的大敌。
5、分布广,种类多:这一特点,为人类在新世纪中进一步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5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共同点:遗传信息都是以DNA和RNA作为载体,遗传信息表达的规则相同;都是以ATP作为能量代谢的载体;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的合成途径相同;蛋白质、脂肪、核酸和多糖的合成途径相同;细胞的化学组成相似6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史前时期——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与利用;微生物学初创时期——微生物形态认识时期;微生物学奠基时期——微生物生理学发展时期;微生物学发展时期——微生物生物化学发展时期;微生物学成熟时期——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发展时期7微生物生物多样性:1、形态多样性2、大小多样性3、结构多样性8细菌: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细胞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简要说明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简要说明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777a0b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5.png)
简要说明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的特点1.超小尺寸:微生物通常只有几微米至几百微米的体积大小。
2.多样性: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环境中。
3.高繁殖速度: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很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
4.掌握重要生物过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参与物质循环、解毒和降解等生物过程。
5.广泛适应性:微生物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高压、高盐和低温环境。
6.具有代谢多样性:微生物可以利用多种底物进行代谢,包括有机物、无机物,甚至是光能。
7.与人类关系密切:微生物可引起多种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同时也可以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和制药等工业和农业应用。
以上是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它们的独特性使得微生物成为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的重要意义微生物作为一类独特的生物体存在,并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对微生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还可以解决许多现实问题和促进人类的发展。
以下是微生物的一些重要特点及其意义:1.多样性:微生物种类繁多,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微生物资源。
2.生态功能: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参与物质循环、分解有机物、净化环境等。
深入研究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环境资源。
3.应用价值: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境、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和制药加工能够提高食品品质和药物疗效。
4.疾病控制:微生物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因此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5.生物工程:基于微生物特点的研究和应用,如基因工程技术和合成生物学,有望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重大挑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
微生物分类与特征
![微生物分类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87034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d.png)
微生物分类与特征微生物是一类直径小于0.1毫米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空气甚至人体内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分类主要包括形态分类、生理分类和遗传分类等,下面将详细介绍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一、细菌细菌是一类无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形态多样,可根据细胞形态和结构进行分类。
按细胞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1.1球菌球菌是一类呈球状的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球菌的特点是细胞形态规则,细胞分裂后常以群体形式存在于空气、水体和地表等环境中。
1.2杆菌杆菌是一类形态为细长杆状的细菌,如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等。
杆菌的特点是细胞大小均匀,可进行旋转运动,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中。
1.3螺旋菌螺旋菌是一类形态为螺旋状的细菌,如螺旋体、珠螺菌等。
螺旋菌的特点是细胞弯曲呈螺旋形,可进行蠕动运动,多分布于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
除了形态分类,细菌还可根据生理特征进行分类,如革兰氏染色反应、需氧性等。
革兰氏染色反应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根据菌体结构的差异进行区分。
需氧性可将细菌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嗜氧菌等,主要根据细菌对氧气需求的多少进行区分。
二、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有细胞核的生物体,如霉菌、酵母菌等。
真菌的特点是具有菌丝体结构,可通过孢子繁殖。
2.1霉菌霉菌是一类多支链菌丝构成的真菌,如黑曲霉、白曲霉等。
霉菌的特点是菌丝体生长迅速,可以分泌大量酶类,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植物体表面等环境中。
2.2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酵母菌的特点是细胞独立,可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广泛存在于空气和发酵食品等环境中。
三、病毒病毒是一类具有遗传物质但无完整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只能寄生于其他细胞内进行繁殖。
病毒的特点是核酸核心和蛋白质外壳,寄生于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病毒可依据它们的核酸类型来分类,主要有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这主要取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类型。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3273b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1.png)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生物等。
它们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和我们的身体内部。
以下是微生物的一些特点:
极小体积:微生物的大小通常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高繁殖能力: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些细菌每20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这使得它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
多样性:微生物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生物等。
它们在形态、生活方式和代谢特点等方面差异巨大。
广泛分布:微生物存在于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物体内等。
它们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生物之一。
重要的生态角色: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参与了有机物分解、循环和生物转化等关键过程,对维持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对人类的影响:微生物对人类有积极的影响,例如某些细菌有利于食品发酵和制药工业;但也有一些微生物是人类疾病的致病因子,例如病毒和细菌可以引发传染病。
抗药性:由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交换,导致微生物对药物产生抗药性。
这是当前严峻的医学问题之一。
微生物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微生物的认识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利用和控制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22ec0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9.png)
微生物学知识点微生物学知识点协议一、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和某些藻类等。
2、微生物的分类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个体微小,但其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和代谢活动。
2、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能迅速吸收营养物质,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代谢和生长繁殖。
3、生长旺,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快速生长和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
4、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且容易发生遗传变异,产生新的性状。
5、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其种类繁多,估计有数百万种以上。
三、微生物的营养1、营养物质碳源: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元素,如糖类、有机酸等。
氮源:提供氮元素,如铵盐、硝酸盐、蛋白质等。
无机盐:包括钾、钠、钙、镁、铁、锰等元素。
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水:作为溶剂和生化反应的介质。
2、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如蓝细菌。
光能异养型:利用光能和有机物作为碳源,如红螺菌。
化能自养型:通过氧化无机物获取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如硝化细菌。
化能异养型: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和碳源,大多数微生物属于此类。
四、微生物的生长1、生长曲线迟缓期:微生物适应新环境,代谢缓慢,细胞数量基本不变。
对数期:细胞快速分裂繁殖,生长速率最大,代谢旺盛。
稳定期:细胞生长速率与死亡速率相等,活菌数达到最高水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
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大于生长速率,活菌数逐渐减少。
2、影响生长的因素温度:每种微生物都有其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分为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
pH 值:不同微生物对 pH 值的要求不同,大多数细菌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生长良好。
微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微生物最基本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78d253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e.png)
微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什么是微生物?在自然界里,有许多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总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一、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的的常用单位为微米或纳米。
如杆菌平均长度为2μm,1500个杆菌相连,相当于一粒芝麻的长度。
二、吸收多,转化快如大肠杆菌在适合条件下,每小时可以消耗相当于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糖,而地鼠每天只消耗与体重等重的粮食,由此可见微生物代谢效率之高。
三、生长旺,繁殖快相比于大型动物,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繁殖速度。
有些细菌,在适宜条件下每2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次,例如大肠杆菌,1个大肠杆菌假设20分钟分裂1次,每小时分裂3次,1昼夜24小时分裂24×3=72次,大概可产生4722366500万亿个,这个增值速率是十分惊人的。
但因种种条件(营养物质)限制,这种繁殖速度是不能持久的。
尽管如此,微生物这种快速繁殖能力应用到工业发酵上,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增殖,收获较多的产物,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四、适应强,易变异由于微生物体积小、面积大,并且对物质具有较强的吸收和转化能力,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多变的环境,微生物产生了灵活的代谢调控机制,可产生多种诱导酶,因此表现出对各种环境极其灵活的适应性,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尤其是恶劣的“极端环境”中生存,繁衍后代。
这是高等动植物所无法比拟的。
在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盐、高压、高辐射、高毒等极端环境中都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生活。
例如,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细菌可在250℃甚至在300℃的高温条件下正常生长;有益的微生物变异可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产青霉素的菌种(产黄青霉);有害的变异则是人类各项事业中的大敌,如各种致病菌的耐药性变异等。
五、种类多,分布广微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生物。
在辽阔的自然界中,无论土壤、水域、空气以及动物、植物、人体内外都有大量微生物存在。
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
![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d1da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2.png)
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微生物是一类极小型的生物体,通常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等多种生物组成。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内等。
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1.极小尺寸:微生物的尺寸通常介于1微米到100微米之间,远小于人类和其他多细胞生物的大小。
这使得微生物能够在空气、水等介质中轻而易举地进行传播和生存。
2.大量存在: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数量庞大。
以细菌为例,仅在1克的土壤中就可能存在上亿个细菌。
3.多样性: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藻类等。
其中,细菌是最广泛存在和研究的微生物类别。
4.快速繁殖:由于其短的代谢周期和高繁殖速率,微生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繁殖。
部分细菌的繁殖时间可以低至20分钟。
6.环境适应能力强:微生物拥有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在相对极端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如高温、高盐、酸碱性环境等。
一些细菌甚至可以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如热液喷口和低温海底。
7.感染性:尽管微生物对人类和其他多细胞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生理功能,但一些微生物也可以引起疾病。
病原微生物通常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传播等途径感染宿主。
微生物在地球生物圈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和生理功能。
1.营养循环: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着关键的营养循环作用。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通过将氨氧化为亚硝酸,再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完成氮的循环,从而为植物提供可用的氮源。
此外,微生物还参与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腐解,使得有机物质重新进入生态系统的循环。
2.生物修复: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具有降解和分解能力。
一些细菌可以降解油污、重金属等污染物,起到生物修复的作用。
这使得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3.发酵产物: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和制药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发酵过程中的细菌和酵母菌可以产生乳酸、酒精等有用的发酵产物。
此外,微生物也被用于制备抗生素、酶和其他生物药物。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概述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33d5ec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7.png)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概述微生物是指无系统性和复杂性、仅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单细胞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古菌及其他(如放线菌等)。
微生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微小体积:微生物的体积通常非常微小,常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的直径通常约为0.5-2微米,真菌则更大,病毒则更小。
二、单细胞结构:微生物是由单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生物。
与多细胞生物相比,微生物的结构相对简单,通常包括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等基本结构。
三、高度多样性:微生物种类繁多,形态、生态和代谢方式多样。
以细菌为例,它们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等形态类别,同时在生态和代谢方式上也有巨大的差异。
四、生存广泛: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各个角落,包括陆地、淡水、海洋以及各种生物体内。
它们可以适应各种极端环境,如高温、低温、高盐度、高压力等。
五、重要的角色:微生物在地球上有着重要的生态和环境功能。
细菌可以固氮、分解有机物,真菌能在自然界中降解有机物,病毒则参与宿主的基因传递和调控等。
微生物是地球上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关键环节。
六、繁殖能力强:微生物繁殖速度极快,通常每20分钟就能完成一次繁殖,而真菌则较为缓慢。
这种繁殖速度对于微生物在各种环境中的快速适应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七、与人类关系密切: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复杂多样。
一方面,微生物可引起人类疾病,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风寒,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感等;另一方面,微生物在医药、食品工业生产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尽管微生物具有上述基本特征,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在结构、生活方式和功能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因此,在进行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时,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进行具体的分类和深入的研究。
微生物学知识讲义
![微生物学知识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9f4b400c5da50e2524d7fc5.png)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一、概述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群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百倍甚至几万倍才可见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体积极小,但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能迅速吸收营养物质,很快繁殖;●种类繁多并广泛分布于土壤、水、空气、动植物的有机体等;●和人类关系极为密切。
3、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对人类是无害有益的,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蛋白包括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及死去的植物转化为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无机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需要。
✧空气中的氮,必须有固氮菌作用后,植物才能利用,而后植物再被人类利用。
✧如碳、硫、磷等元素也必须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才得以循环和为动植物所利用。
如果没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陈代谢,人和其他生物将难以生存。
工农业方面,可利用微生物为人类造福。
例:✧农业:用固氮菌、根瘤菌制造菌肥、利用杀螟杆菌消灭病虫害。
✧工业:食物发酵、制革、纺织、石油化工、冶金等。
✧医药: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只有一小部分微生物可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疾病。
例:痢疾杆菌引起痢疾;霍乱弧菌引起霍乱;感冒病毒引起感冒等鉴于微生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有必要研究微生物,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克服其有害的一面,为人类造福。
微生物学应运而生,它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相互关系等问题的一门科学。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我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利用微生物来酿酒;自古以来就把灵芝、冬虫夏草、茯苓等真菌用于医疗;●1676年,荷兰人创造了第一架原始显微镜,从而打开了显微镜下的另一个世界;●1798年英国医生创造了牛痘苗预防天花,为预防医学开辟了广阔途径;●19世纪末,俄罗斯学者观察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创造了细胞免疫学派;●1892年,俄罗斯学者证实了自然界还有更小的微生物——病毒的存在;●1929年,发现青霉素,1943年发现链霉素,此后化学治疗剂和抗生素不断出现,为传染病的防治提供有力武器。
简述微生物的主要特点
![简述微生物的主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c1c50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0.png)
简述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微生物是指存在于人体和其他生命系统中的一类小型生命形式,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与病毒相比,微生物个体较小,一般直径只有1~10μm;营养方式主要为异养,以摄取现成的有机物为主;结构简单,基本上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而不含叶绿素;代谢途径单一,多数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量的来源,但有些微生物能以无机物为碳源或能源;分布极为广泛,可以说只要有生命活动的地方就有微生物的存在,它们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一、微生物具有共同的特点,即不含叶绿素,无叶绿体。
这也是区别于植物细胞的根本特征。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细菌、真菌都是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二、除个别种类(如放线菌)外,大多数微生物的细胞中不含有像植物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线粒体那样的细胞器,如叶绿体、核糖体等,所以微生物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三、微生物以分裂方式增殖。
除少数能进行出芽生殖和形成子实体以外,绝大多数微生物都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这是因为微生物细胞的染色体很小(大约0。
5μm),仅包括一个DNA分子, DNA分子以高度特化的形式结合在细胞中心,没有随着细胞分裂流向两个子细胞,而是彼此连接成一个环状闭合的双链DNA分子,保证了后代具有与亲代相同的遗传性状。
四、微生物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性强。
一般说来,许多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于植物细胞。
1.微生物种类多,个体小,常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如果不慎把带有致病性微生物的物品污染给健康人或者污染给食品,使健康人吃了或者使食品被污染,会引起感染,患各种疾病。
2.危害面广,经济损失大。
如我国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痢疾。
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会降低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有些致病微生物能够通过空气、水、食品、用具等进行传播,造成疾病的流行。
3.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由于一些致病微生物的广泛传播,使得家畜、家禽及鱼类易患病,致使农、牧、渔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使生物链遭到破坏。
简述微生物的特点
![简述微生物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73d40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5.png)
简述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是一类能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微生物的体型微小。
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其体型通常只有几个微米到几十个微米,病毒更小,一般只有几十到几百纳米大小。
微生物的体型小巧灵活,使它们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繁殖和生存。
其次,微生物具有高度的多样性。
细菌是最广泛分布和最多样化的微生物群体之一。
细菌可以在土壤、水中、人体内等各种环境中繁殖。
病毒是非细胞性的微生物,它们无法独立繁殖,需要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复制。
真菌和原生动物在形态、代谢途径、生活习性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多样性。
另外,微生物具有快速的繁殖能力。
细菌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能完成一代的繁殖,而病毒更是能够以指数增长的方式繁殖。
微生物的快速繁殖使它们能够在环境中快速适应和适应各种压力。
微生物还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
由于其良好的遗传变异性和短繁殖周期,微生物能够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微生物可以通过随机突变、基因水平水平的变化或体细胞重组等方式来适应并对抗环境压力。
此外,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细菌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它们在地球生物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一些细菌能够固氮,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
同时,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参与循环过程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还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
一些细菌和病毒可以引起传染病,造成人类疾病的发生。
另一方面,在人类的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群落参与人类的消化吸收、免疫系统的发育等诸多生理过程。
最后,微生物对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人类的工业活动、农业耕作和生活排放都对微生物群落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例如,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造成严重的医疗困境。
综上所述,微生物具有体形微小、多样性高、快速的繁殖能力、高适应性、重要的生态功能、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以及对环境的重要影响等特点。
简述微生物的主要特点
![简述微生物的主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f3080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d.png)
简述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细胞核,以分裂方式增殖的原核生物。
是形成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真菌的最小单位。
它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
人们一般把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的异养生物称为腐生物或异养生物;而把能分解现成有机物,自己能合成新的有机物并将其储存起来的自养生物称为自养生物或异养生物。
1。
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大部分微生物具有光合作用色素,少数低等微生物如蓝藻可进行光合作用,其细胞内含叶绿素和叶绿素a,与植物细胞相似,因此称之为原核生物。
但是,也有的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2。
结构简单,无或很少有组织分化。
这是微生物与高等动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
3。
能以多种方式摄取、消化和转化营养物质。
一般都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能利用无机物或有机物作为碳源、氮源和能源,少数还能利用多种有机物(如硫化氢)作为能源,并且这些物质都能被微生物吸收。
4。
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虽然大多数微生物是无性繁殖的,但是,也有极少数的微生物,如蓝藻等,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即所谓的出芽生殖和接合生殖。
5。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很多,通常为二分裂法、裂殖法和芽殖法三种。
①二分裂法: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无性生殖是二分裂法,而有性生殖则是接合生殖。
②裂殖法: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子代的方式,如细菌、放线菌、蓝藻和酵母菌等。
③芽殖法:芽殖法只限于少数种类,如肉眼杆菌、分枝杆菌、芽孢杆菌等。
2。
营养方式:异养,或腐生。
3。
代谢类型:以分解者、产能者、化能者三种代谢方式为主的生活类型。
4。
应用领域:食品、制药、造纸、环保、冶金等。
1。
多样性和专一性:微生物具有多样性,任何一种特定的微生物只能由一种或少数几种基因组成。
而每种基因的表达,都会产生不同的菌落,不同的菌落就具有不同的特征。
同时,微生物基因的表达,又具有专一性,即每种微生物只对特定的物质具有合成能力,而且,具有这种能力的基因称为专性基因。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e37b80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9.png)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分子结构、生理功能、生长特性、分类与演化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及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重要性,并探讨与微生物相关的一些研究领域。
一、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 微小的体型:微生物的体积非常小,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
2. 多样的形态:微生物形态多样,包括球形、杆状、螺旋状和分枝状等。
3. 快速的繁殖能力: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特别是细菌和病毒,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后代。
4. 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微生物可以生存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人体内等。
5. 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且数量极为庞大,据估计,地球上每立方厘米的土壤中就有数百万到数十亿个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微生物的特征和遗传关系,微生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细菌(Bacteria):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它们是单细胞的有机体,可以通过分裂复制。
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一些细菌对人类有益,如帮助人体消化和合成维生素,但也有一些细菌会引起疾病。
2. 真菌(Fungi):真菌是一类复杂的微生物,它们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
真菌可以通过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有些真菌能够分解有机物质,起到环境清理的作用,但也有一些真菌对人类和作物产生危害。
3.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生物体,它们不能自主繁殖,必须寄生在其他细胞内才能复制。
病毒引起了许多疾病,如感冒、流感和艾滋病等。
4. 原生动物(Protozoa):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它们通常以异养方式获取营养,生活在水体和土壤中。
原生动物在食物链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可以引起一些寄生虫病。
三、微生物的重要性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列举了一些例子:1. 微生物与人体:人体内有大量的微生物共生,这些微生物对人体的消化、免疫系统和代谢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微生物特点
![微生物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3bba1dff00bed5b9f31de2.png)
1.微生物特点:个体微小,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2.原核生物: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3.真核生物酵母菌,霉菌和原生生物和显微藻类4.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是细菌学奠基人给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5.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换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6.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7.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外膜中的脂多糖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
8.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磺胺过敏并且没有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对其不敏感,有脂多糖9.L型细菌: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10.革兰氏染色机制: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房子G-遇乙醇后,以成无色。
11.荚膜的糖被起到保护作用12.鞭毛与细菌的运动有关13.芽孢:某些生物在生长发育后期,由细菌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原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由于抗逆性强其抗热抗化学药物和抗辐射十分突出。
14.芽孢的耐热机制: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
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因此,具极强的耐热性。
15. 伴胞晶体:δ内毒素,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6.裂殖: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两个细胞的过程17.放线菌的形态于与功能:放线菌的形态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功能:基内菌丝吸收营养,排代谢产物。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分化出孢子丝。
孢子丝繁殖产生孢子18.真核生物中细胞其有液泡(酵母菌)19.营养菌丝体的特化型态:1.假根2.匍匐菌丝3.吸器4.附着根5.附着枝6.菌核7.菌束20.根霉菌等低等真菌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分化出来的根装结构具有固着和吸收养料功能21.分生孢子,外形极其多样数量多,外生少数为多细胞(曲霉青素)22.病毒的细胞结构为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成分组成的操显微非细胞生物。
简述微生物的特征
![简述微生物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2e326d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68.png)
简述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是一类能够观察到但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生物,它们的存在使宇宙成为完整的生态体系。
微生物是唯一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生存下来的物种,几乎遍布在地球上的每个生态系统中。
以下简述了微生物的特征:一、形状与尺寸微生物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
广义上来说,微生物的形状多半分为球形、棒状、拉链形和螺旋形等,尺寸也从几纳米的极小的细菌到多种真菌的几毫米都有。
二、代谢微生物存在各种各样的代谢活动,使它们能够不断进行繁殖、成长和生存。
它们可以吸收食物中的能量,利用由基因决定的代谢途径进行吸入维持生命活动,如氧化、糖代谢和抗生素分解等。
三、分类根据其形态、结构和代谢特性,微生物可分为细菌、古菌、真菌、变形虫、病毒和其它类别。
细菌是一种巨大的类群,对自然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穷digest物、纳米颗粒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
细菌的尺寸主要在1微米到10微米之间,具有单个细胞壁,可以分泌抵抗外来侵害和死亡的因子,或在某些情况下进行繁殖。
古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微生物,它们的特征是拥有一层或多层的被称为“浆液”的特殊细胞壁,其大小范围为5至20微米。
古菌的另一个特征是它们拥有能够保护它们不受毒素的能力,而且具有高度的耐受性和抗逆性。
真菌有着复杂的细胞结构和生命过程,它们拥有多层的壁,具有复杂的细胞内结构,并具有复杂的行为。
它们的大小大多在10微米到1000微米之间,具有类似真菌、革兰氏阳性菌、细菌及古菌等特征。
变形虫是一类复杂的小动物,具有真菌和古菌的一些特征。
它们的大小一般在20微米到200微米之间,拥有复杂的细胞内和细胞外结构,包括复杂的食物进入系统和代谢、细胞分裂、再生等特点。
病毒是一类非常小的微生物,大多数病毒的大小介于20纳米和200纳米之间,是一类以遗传信息为基础的单细胞生物,它们能够在不侵入细胞的情况下复制自身,但是它们需要依靠宿主的细胞才能进行其他活动。
其它类别。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类微生物,还存在其他一些少见的微生物,例如弓线虫、钩端虫、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的五个特点微生物是什么
![微生物的五个特点微生物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45e087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0.png)
微生物的五个特点微生物是什么微生物的五个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特性是体积小,面积大。
微生物是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
微生物的五个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特性是体积小,面积大。
微生物是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在我国教科书中,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香菇等。
还有微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微生物是什么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
(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
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细胞机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在我国教科书中,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香菇等。
还有微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
简述微生物的特点
![简述微生物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9253d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d.png)
简述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是一类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生物,其大小通常小于0.2毫米。
由于它们太小,人类几乎无法看到它们,因此,大多数微生物都是由显微镜来观察到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微生物随处可见,而且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微生物是一类多样性巨大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
它们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尺寸:微生物的尺寸通常小于0.2毫米,这些小的尺寸使微生物可以在生物体内快速繁殖,并且不会引起太多的损害。
2. 生活形式:微生物的生活形式有很多,有的可以在水中生存,有的可以在陆地上生存,有的可以在空气中生存,还有的可以在植物或动物体内生存。
3. 代谢:微生物有着复杂的代谢系统,可以将复杂的物质转化为简单的物质,如氨基酸、糖类、核酸等,从而为生命提供必需的物质,保持生物体内外平衡。
4. 抗性:微生物具有抗性能力,可以适应多种环境,并能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侵袭,使其生存在恶劣的环境中。
5. 繁殖: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繁殖,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繁殖,从而使其在环境中保持稳定。
6. 营养:微生物能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的营养,并将其转化为能量,从而保持它们的生存。
7. 感染:微生物可以对其它生物产生感染,如细菌、病毒等,它们的感染可能会对生物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人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抵御它们的侵害。
8. 适应性:微生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外界的攻击。
以上是简述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是我们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生物,它们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需要人们加以重视,以免造成严重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报告名称: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一、课堂报告依据的知识背景食品微生物学是基础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应用微生物学的范畴,今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食品微生物学的领域。
要了解微生物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其基本特征有哪些,然后我们才能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应用。
微生物种类资源丰富,目前利用率不高,开发微生物不像稀有动物,微生物繁殖快,属于可再生资源。
适应能力强,用途广。
二、撰写课堂报告的目的本次报告主要通过对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基本结构、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讲述,使大家对微生物有基本的了解,另外,在此基础上能够了解不同微生物再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
三、撰写课堂报告的思路根据本次课堂报告目的,从微生物的三大类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分别对其形态、结构以及功能进行阐述四、课堂报告的正文(一)原核微生物1.单个细菌形态a)球菌:细胞球形或椭圆形,当几个球菌连在一起是接触面扁平。
单球菌:细胞沿一个平面进行分裂,子细胞分散而单独存在。
双球菌:细胞沿一个平面分裂,子细胞成双排列。
链球菌:细胞沿一个平面分裂而第二次细胞分裂与第一次分裂面平行,子细胞呈链状排列。
四联球菌:细胞按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分裂,子细胞呈田字形排列。
八叠球菌:细胞按三个互相垂直平面进行分裂,子细胞t 特征性叠在一起呈立方体排列。
葡萄球菌:细胞分裂无定向,子细胞呈葡萄状排列。
b)杆菌:杆状或类似杆状的细菌。
各种杆菌的大小、长短、弯度、粗细差异较大。
排列一般分散存在,无一定排列形式。
排列一般分散存在,无一定排列形式。
c)螺旋菌:细胞呈弯曲状的细菌。
弧菌,细胞短,不满一圈仅有一次弯曲,呈弧状,如脱硫弧菌。
螺旋菌,细胞为2次以上弯曲、呈螺旋形,较坚韧,如小螺菌。
螺旋体,细胞2次以上弯曲成螺旋形,细胞柔软。
✓细菌大小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球菌直径一般为0.5~1微米,杆菌直径与球菌相似。
球菌大小以直径表示,杆菌和螺旋菌大小以宽度*长度表示。
测量细菌大小时需要固定和染色(选择的方法对细菌大小有影响)。
✓细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体等。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和菌毛等。
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细菌外表面的一种坚韧而具有弹性的结构。
主要化学成分:肽聚糖和少量脂类。
革兰氏染色法将所有细菌分为两大类:阴性G-和阳性G+。
G+细菌:肽聚糖+四肽侧链+五肽间桥,特别含有磷壁酸;G-细菌:肽聚糖+四肽侧链。
磷壁酸: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根据结合部位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①体特异性吸附受体②提高膜结合酶的活力。
③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
④增强某些致病菌(如A族链球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
革兰氏染色:初染+媒染+95%乙醇脱色+复染。
G+细菌紫色,G-细菌红色。
细胞壁缺陷细菌:原生质体:人工条件件下溶菌酶或通过青霉素阻止其细胞壁的正常合成而获得的完全缺壁细胞称原生质体。
通常为G+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残留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通常为G-细菌形成。
L-细菌: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无壁类型。
2.细胞膜:包裹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具有弹性的半透性透膜。
组成:脂类+蛋白质+糖类。
可以通过质壁分离、选择性染色、原生质体破裂或电子显微镜观察证明细胞膜存在。
细胞膜特性:①磷脂双分子层有序性、可运动性和不对称性。
②膜蛋白的镶嵌性、运动性和不均匀性。
③负电荷性。
细胞膜的功能:①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主要屏障和介质。
②原核生物细胞的主要产能场所。
③含有合成酯类和细胞壁的各种化合酶类④传递信息。
3.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多见于革兰氏阳性细菌。
每个细胞含一至少数几个。
着生部位可在表层或深层,前者与某些酶如青霉素酶的分泌有关,后者与DNA的复制、分配以及与细胞分裂有关。
4.载色体: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5.羧酶体:自养细菌固定二氧化碳的场所。
6.类囊体:蓝细菌光合作用的场所。
7.核区:环状双链DNA丝状结构所在区域。
携带细菌绝大多数遗传信息,细菌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的控制中心。
8.质粒:原核DNA以外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质粒的特征:可自我复制和稳定遗传;为非必要的遗传物质,只控制生物的次要性状;可转移;可整合;可重组;可消除。
9.核糖体:65%的RNA和35%的蛋白质组成。
原核生物中游离态和多聚核糖体在细胞质中,真核生物中游离态或结合细胞器上。
10.细胞质:细胞膜内除细胞核外的无色透明黏稠的胶状物质和一些颗粒状物质。
成分为水、蛋白质、核酸、脂类、糖、无机盐和颗粒状内含物。
细菌的特殊结构1.鞭毛:某些细菌在细胞表面生长着一根或者数根有细胞膜中或膜下长出的细长波浪状的丝状物。
属于运动器官。
2.菌毛:菌体表面的蛋白微丝,比鞭毛更细,让菌体有吸附能力。
3.性毛:成分与菌毛类似。
功能是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
4.荚膜:某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在菌体表面形成一种透明松散的黏液物质。
荚膜组成:主要是多糖多肽,有的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脂类。
荚膜生理功能:保护菌体;储藏养料;堆积某些代谢物。
5.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阶段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高度折光的内生孢子。
芽孢的结构:芽孢囊;芽孢衣;孢外壁;皮层。
芽孢抗热强的原因:①芽孢内含有DPA-Ca螯合作用可以形成一稳定的耐热凝胶;②芽孢衣内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差及皮层的离子强度高,使得皮层的水分膨胀,核心部分处于失水状态。
芽孢的形成:轴丝形成;隔膜形成;前芽孢形成;皮层形成;芽孢成熟;芽孢的释放。
古生菌有独特的辅佐酶,代谢单纯。
许多有内含子。
✓放线菌①营养菌丝:固体基质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吸收水分,孢子肿胀,萌发出芽,进一步向基质的四周表面和内部伸展,形成基内菌丝;②气生菌丝:是基内菌丝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又称二级菌丝;③孢子丝:当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程度,其顶端分化出的可形成孢子的菌丝,叫孢子丝。
放线菌的繁殖:通过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凝聚分裂;横隔分裂;产生孢子囊。
✓蓝细菌分裂繁殖,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光合作用的部位是类囊体个体形态:杆状或球状的单细胞和细胞链丝状体。
有些蓝细菌可以产生异形孢或静息孢子。
✓其他微生物支原体:无细胞壁,菌落微小,二等分裂繁殖,可以在好氧或厌氧条件生长,对四环素、红霉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敏感。
衣原体:在真核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立克次氏体:有细胞壁,比衣原体大,细胞球状或杆状,在真核生物中寄生,不能人工培养,革兰氏阴性,二等分裂。
(二)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的俗称,分类学上分属于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
a)特征①个体一般以单细胞形式存在②多为出芽繁殖,有的为裂殖③能发酵糖类产能④细胞壁常含有甘露聚糖⑤喜在含糖量较高偏酸性的环境中生长b)个体形态和大小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
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5-30微米,约为细菌大小的十倍。
各种酵母菌尤其一定的形状和大小,但也随菌龄和环境条件二变化。
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
c)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及功能①细胞壁:酵母细胞壁的厚度为0.1~0.3μm,重量占细胞干重的18%~30%,主要由D-葡聚糖和D-甘露聚糖两类多糖组成,含有少量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②细胞膜:紧贴于细胞壁内侧,厚约7.5nm,外表光滑。
由三层构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类脂和少量糖类等。
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调节渗透压,参与细胞壁和③细胞核:有核膜包被,呈球形,直径约2微米,躲在细胞中央与液泡相邻,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④细胞质: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含水量约80%。
细胞质的主要成分为核糖体、贮藏物、多种酶类和中间代谢物、各种营养物和大分子的单体等,少数细菌还有类囊体、羧酶体、气泡或伴孢晶体等。
⑤核糖体:是一种无膜包裹的细胞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
沉降系数为80S,大亚基为60S,小亚基为40S。
⑥线粒体:线粒体是一些大小不一的球状、棒状或细丝状颗粒,一般为0.5-1.0μm,长1-2μm,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能量。
⑦内质网:由生物膜构成的互相通连的片层隙状或小管状系统,一方面构成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路,另方面为细胞内各种各样的酶反应提供广阔的反应面积。
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及核膜相连续。
⑧其他结构:液泡:是由单层膜与其内的细胞液组成的,幼龄的细胞液泡很小,老龄细胞液泡较大,位于细胞中央,具有一层液泡膜。
微体:是酵母菌细胞质中由一层膜所包围的颗粒,直径约0.5μm,内含DNA。
细胞质颗粒:胞质颗粒又称为内含物,含有多糖、脂质和多磷酸异染颗粒:在老龄细胞中形成的折光性较强的颗粒结构,为细胞营养储藏物。
a)酵母菌的繁殖①无性繁殖i.芽殖:首先细胞核邻近的中心体产生一个小突起,同时,由于水解酶对细胞壁多糖的分解使细胞壁变薄,细胞表面向外突出,逐渐冒出小芽。
然后,部分增大和伸长的核、细胞质、细胞器(如线粒体等)进入芽内,最后芽细胞从母细胞得到一整套核物质、线粒体、核糖体、液泡等,当芽长到正常大小后,与母细胞脱离,成为一独立的细胞的过程。
ii.裂殖:是无性生殖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即是母体分裂成2个(二分裂)或多个(复分裂)大小形状相同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少数种类的酵母菌像细菌一样进行二分裂繁殖。
iii.芽裂:有的酵母菌再一端出芽,并在芽基处形成隔膜,把母细胞与子细胞分开,子细胞呈瓶状。
iv.孢子繁殖:有的酵母菌可以产生掷孢子、厚垣孢子和节孢子。
②有性繁殖:v.凡是能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称为真酵母,真酵母以形成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
酵母菌是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的。
两个临近的酵母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随即相互接触、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两个细胞核在此通道内结合,形成双倍体细胞核,然后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细胞核。
每一子核与其周围的原生质形成孢子,即为子囊孢子,形成子囊孢子的细胞称为子囊。
2.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凡是在营养基质上能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除少数外),统称为霉菌。
按Smith分类系统,霉菌分属于真菌界的藻状菌纲、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
a) 霉菌细胞的分布在自然界分布相当广泛,无所不在,而且种类和数量惊人。
在自然界中,霉菌是各种复杂有机物,尤其是数量最大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主要分解菌。
一般情况下,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下易于生长,特别是偏酸性的基质当中。
b)霉菌细胞分类及结构①无隔菌丝:为长管状单细胞,细胞质内含多个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