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保健食品
中医药与功能食品
中医药与功能食品中医药和功能食品都是在人类长期实践中形成的。
中草药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便有烹煮药汤的记录。
而功能食品则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需求的增加而兴起的。
两者都是针对人们身体的需求而出现的,如何在日常饮食中科学合理地加入中药和功能食品成为了我们探讨的话题。
一、中药与养生中药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被广泛运用于养生保健。
1、药食同源中药与食物有天然的联系与同源之处,如芝麻、核桃、蜂蜜、葱姜蒜、鸡蛋等都在食品中被广泛使用并被认为有营养和保健的作用。
2、配伍合理中药配伍合理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如茯苓与炒白术,可以清热利水、健脾益胃;当归与白芍,可以补血止痛、生津润燥。
3、熬制方法对于中药熬制的方法也是十分关键的,熬好的中药汤既保留了中药的药性,也更容易被身体吸收并产生保健的效果。
而熬汤的时间和温度都需要掌握到位,避免中药成分流失而减少疗效。
二、功能食品与健康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食品被人们广泛地认定为了功能食品,这些食品提供了更多的营养和保健效果。
1、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主要以天然、健康、安全为特点,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机体生理、缓解精神压力,如葡萄籽粉、蓝莓粉、大豆异黄铜等。
这种功能食品在日常生活中长期食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预防疾病。
2、功能性质间配伍如鸡肉配红枣,有滋补补气、益血安神的作用;牛肉配仙人掌,可增强体质、降血糖、降胆固醇、调节生理功能等。
3、针对需求不同的人身体情况不同,对于自身需要营养素也是不同的。
如对于血压高和胆固醇高的人,蛋白质低、富含天然纤维素的木耳便是很好的功能性食品。
三、中医药与功能食品的共同之处中医药和功能食品都是关注人体健康的,都是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更为健康和有益。
如中药养生可以通过贴敷、食用、泡脚等方式,产生稳健的保健作用;而一些功能性食品也具有相似地稳定与调节身体的功效。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如何保健、如何补充营养元素,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探讨的话题。
中医药保健品强人先强己
中医药保健品强人先强己(保健视点)正名工程———保健品是什么?“保健品是什么”?这个问题曾多次被媒体提出。
“保健”是中国特有的词语,由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概念扩展延伸而来;保健品便是为了健康目的而研制的能起到保健作用的食品和用品,其功效在于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保持健康,或调整机体固有功能,以不断臻于动态平衡,即修复失健状态,维护健康。
中国保健品,根基是中医养生学说,其内容为药食同源的“食养”、“食补”、“食治”的滋补食疗品,以及天然草药外用品和非药物疗法所采用的器具用品。
其作用机理为五味之阴养五气之阳,或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滋补脏腑、培元固本。
它们所体现的是中医最高准则,即“不治已病治未病”,即食疗为先,食疗不愈,乃后命药,反映了人类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健康趋向。
大起大落———初始之必然保健品市场大起而又大落,这是它初期发展阶段的必然。
中华五千年养生保健文化根基深厚、源远流长,一经开发,便不可收拾:企业蜂拥而上,产品鱼龙混杂;富裕之后的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深知保健品对保持健康、防病抗衰和辅助治疗、增益康复的重要作用,舍得投资换健康;几千年流传的养生文化破天荒地以工业化产品形态进入市场,生产经营经验匮乏;科学依据未及论证,高新技术无暇叩门,因而虽有实效,却拿不出实据,底蕴虽壮,后天却弱;加上无法可依,导向有误,大起大落,便不足怪。
但兴起是本质、是需要、是趋势、是必然;跌落是现象、须反思、要研究,需引导、要规范。
健康宝藏要发掘,民族工业要发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便是大起大落给人们的深刻启示。
由此,企业在沉思,科研在磨砺,政府在重视,消费者在观望。
国家卫生部很快推出对保健食品审定措施,企业踊跃响应,科研机构通力合作,中国各类保健品的开发方向变得明确,产品质量有所遵循,生产渐次步入轨道,人才和技术靠拢,高新技术融入,功效机理逐步阐明,市场前景崭露新的曙光。
中国特色的保健产业,适应了中国人民的健康新观念,顺应世界回归自然的趋势,正在稳健地形成,并且在高新起点上健康发展。
药食同源保健养生从饮食中开始
药食同源保健养生从饮食中开始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事情。
沿袭了千年的中医养生理念中,有一条格言犹言在耳:“药食同源”。
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可以从饮食中获取许多营养和医疗的好处。
本文将探讨药食同源的养生理念,并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从饮食中获得好处的实际建议。
第一章:了解药食同源养生理念药食同源是指食物和药物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功能和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选择来预防和治疗很多疾病。
例如,一些食物如蜜糖、蜂皇浆等具有补益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
其他一些食物如大蒜、生姜等则具有杀菌的效果,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因此,药食同源养生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健康目标的方法。
第二章:饮食中的营养价值饮食是获取身体所需营养的最主要途径。
药食同源理念的一个核心就是食物的营养价值。
合理的膳食搭配可以为身体提供多种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
例如,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富含蛋白质的乳制品有助于骨骼生长和修复。
通过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我们可以选择更健康的食物组合,达到药食同源的养生效果。
第三章:药膳养生与饮食习惯药膳是指将食物和草药相结合,制作成滋补养生食品的做法。
药膳养生已经成为当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的养生方法。
通过加入一些有益的草药成分,可以达到调节身体功能的目的。
例如,炖鸡汤时加入人参和当归可以增加鸡汤的滋补作用,提高免疫力。
药膳养生并不一定需要复杂的烹饪技巧,一些简单的组合也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章:健康食谱推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更好地实践药食同源养生理念。
以下是一些健康食谱的推荐:1. 芝麻糊:芝麻糊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食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它可以帮助改善记忆力和促进睡眠质量。
2. 红枣糯米粥:红枣和糯米都有补益作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这道糯米粥既美味又营养。
3. 清炖鸡汤:炖鸡汤时加入一些草药如当归和黄芪,可以增强鸡汤的营养价值,帮助提高免疫力并改善肌肤质量。
中医药保健品市场分析
中医药保健品市场分析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中医药保健品市场概述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医药保健品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
中医药保健品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采用中草药或中药材作为主要成分,通过科学配方加工而成的保健品,具有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功能。
在中国,中医药保健品市场规模庞大,消费者群体广泛,已成为保健品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医药保健品市场现状1、中医药保健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中医药保健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年销售额呈上升趋势。
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消费者对中医药保健品的认可度提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保健品的功效。
中医药保健品以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3、中医药保健品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中医药保健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各大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不同品牌的中医药保健品通过不同的营销手段和创新产品争夺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中医药保健品市场发展趋势1、健康养生成为消费热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增加。
中医药保健品以其独特的保健功能和文化内涵,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因此在未来市场有望继续扩大。
2、科技与中医药相结合在中医药保健品市场中,科技创新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通过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提高中医药保健品的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3、国际市场拓展中医药保健品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关注。
未来,中医药保健品将加大对国际市场的拓展,推广中医药理念和产品,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健康选择。
(三)中医药保健品市场面临的挑战1、假冒伪劣产品问题由于中医药保健品市场利润丰厚,一些不良商家和制造商往往会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药食同源与中医养生保健
❖ 五、申报保健食品中含有动植物物品或原料的,动植物物品或原料总 个数不得超过14个.如使用附件1之外的动植物物品或原料,个数不得 超过4个;使用附件1和附件2之外的动植物物品或原料,个数不得超 过1个,且该物品或原料应参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15193 1-1994中对食品新资源和新资源食品的有关要求进行安全性毒理 学评价.
❖
❖ 2.2 对附件1,2的中药药理归类
❖ 2.2.1解表类具有辛温、辛凉作用:如香薷、藿香、淡豆 豉、薄荷、葛根、紫苏、升麻、牛蒡子、白芷、桑叶等
❖ 2.2.2清热类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 热明目等作用:如决明子、马齿苋、栀子、鱼腥草、淡 竹叶、菊花、野菊花、蒲公英、车前子、车前草、积雪草、枳 子、金银花、知母、槐米、地骨皮、竹茹等
❖ 2.2.7消导药具有开胃健脾、通利大便等作用:山药、山 楂、白扁豆、白扁豆花、芡实、鸡内金、麦芽、郁仁、 莱菔子、莲子、黑芝麻、蜂蜜、薏苡仁、熟大黄、刺玫果、 番泻叶、制大黄、生何首乌、沙棘、榧子等;
❖ 2.2.8平喘、止咳化痰、宣肺利咽药:白果、杏仁甜、苦、 罗汉果、青果、青果、青果、紫苏籽、紫苏籽、川贝母、
❖ 1.3不同时期食疗的总结
❖ 食疗本草:唐代孟宪搜集食物药多种编成, 对食物治疗和鉴定都有一定价值.
❖ 食性本草:宋代陈士良著,对饮食疗法的发 展有一定贡献.
❖ 饮膳正要:元代皇家厨师忽思慧编著.书中 对养生避忌、饮食宜忌、营养疗法、食物 卫生、食物中毒等都有详细论述.
❖ 本草纲目:明代时珍著.全书载药1892种. 除过其它草本药物中的药食两用品种外,其 中列出谷部、菜部178种,果部96种.都详细 的开列每一种果菜、谷物的使用价值和药 理作用,是对明代以前食疗保健研究成果的 一次全面总结.如:
如何科学使用药食同源保健品
如何科学使用药食同源保健品药食同源保健品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保健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
这些保健品在中医文化中被称为“食疗”,它通过食物和药物的结合,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食同源保健品的市场环境比较复杂,有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赚钱,把普通保健品标榜成药食同源保健品,大大误导了消费者。
因此,如何科学使用药食同源保健品,就成了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了解药食同源保健品的特点在购买药食同源保健品前,需要了解其特点,从而判断是否适合自己或家人食用。
药食同源保健品不同于常规的保健品,它们的功效和药性与中成药相似,但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慎重选择。
药食同源保健品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冬虫夏草、灵芝、燕窝、鹿茸、山楂、枸杞等。
这些保健品不仅具有传统药材的功效,同时也具有食品的营养成分,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营养。
二、不要过量食用药食同源保健品药食同源保健品在消费者中非常流行,但在长期食用时也需要注意,特别是过量食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建议消费者在食用药食同源保健品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食用,不要贪多嚼不烂,也不要过度依赖它们来治疗某些疾病。
三、药食同源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有些消费者认为药食同源保健品可以代替药品,这是错误的观念。
虽然药食同源保健品具有一定的药物功效,但是它们并不能完全替代药品。
在治疗疾病时,药品还是首选。
四、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食同源保健品为了保证药食同源保健品的质量和安全,我们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药食同源保健品,而不同的品牌和厂家生产的保健品质量也有所不同。
正规的药食同源保健品,通常会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和产品检测体系,每个产品都会有专属的生产批号和检验报告。
如果消费者要购买药食同源保健品,可以选择有信誉的大型卖场购买,或选择那些获得认证的渠道购买。
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药食同源保健品每个人的身体不同,需要食用的药食同源保健品也不同。
因此,选择药食同源保健品前需了解自己或家人的身体状况,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药食同源保健品。
中药保健食品new
各种保健食品出现频率统计表
序号 保健功能 出现次数 904 440 436 177 110 95 82 75 58 56 45 34 33 30 29 占整个保健食品百分比% 43.73 21.29 21.09 8.56 5.32 4.60 3.97 3.63 2.81 2.71 2.18 1.64 1.60 1.55 1.45 1 免疫调节 2 调节血脂 3 抗疲劳 4 延缓衰老 5 耐缺氧 6 改善胃肠道功能 7 改善睡眠 8 调节血糖 9 减肥 10 改善学习记忆 11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12 抗突变 13 改善骨质疏松 14 促进生长发育 15 美容
保健功能中已涌现一批使用频率较高的保健物品
免疫调节作用 西洋参、人参、刺五加、枸杞子、黄芪、冬虫夏草、银杏叶、核桃 仁、大枣、蜂王浆、当归、灵芝、桑椹 延缓衰老作用 刺梨、绿茶、何首乌、黑芝麻、蜂蜜、桑椹、枸杞子 调节血脂作用 山楂、大豆、桃仁、菊花、酸枣仁、鱼油、玉米油、亚麻籽油提取 物、红花籽、甘草、陈皮、枸杞子 调节血糖、尿糖作用 绞股蓝、山楂、山药、荞麦、茯苓、南瓜提取物、猪胰提取、螺旋 藻粉、麦芽、枸杞紫、桑椹 耐缺氧作用 红花、菊花、灵芝
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制与开发的意义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传统中药保健发展是一个机 2.中国的中药及其丰富,自古经方、验方不计其数,当今国家 中药保护品种就多达2000种。 3.社会老龄化是中药保健食品的发展成为必然 4.中医药在中国有极其广泛的基础,有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理 论和经验,由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并形成的医疗保健养 生观念,我们具有本土文化、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的优势。
如何区分中成药与中药保健食品
如何区分中成药与中药保健食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不断提高。
近年来,中医药越趋普遍,成效亦备受重视与肯定,而“治未病”、防病保健又是中医的核心理念之一,因此社会逐渐对中医药的保健产品产生一定的需求。
现在市面上的各种中医药产品如雨后春笋,对此,ZF 必须有一个严谨的规管制度,保障市民的健康。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如何区分中成药与中药保健食品的知识,欢迎阅读。
药食同源并非药食无别
神农尝百草,早在远古时代,人类通过探索,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累积与总结,渐渐认识了自然界中的食物和药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专著《黄帝内经》中有记载:“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了“药食同源”的思想,许多中药来源于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具防治疾病之功。
这也正是中药能够作为养生保健品的理论依据。
虽然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不过,并不等于所有中药都可当成是保健食品。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
每种中药各具有不同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归经等特性,因而可用以调整人体机能状态功能,防治疾病。
一部分中药性质较为平和,如百合、淮小麦、山药、扁豆、山楂等,这些药物具有双重属性,既可以当作食物日常食用,又属于药物可用以治疗疾病,药食皆宜。
但大部分中药偏性较为明显,治疗药效强,服用正确则疗效突出,服用不当时则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结果,因此必要严格区别,小心对待。
现行药食不分尚待改善
1999 年制定的《中医药条例》,是现时香港最主要规管中医药的。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药膳与保健食品的区别与联系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药膳与保健食品的区别与联系中药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中药饮食文化中,药膳和保健食品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虽然两者都与健康和养生有关,但药膳和保健食品在定义、功效、制作方式以及使用方式上存在一些区别与联系。
首先,药膳和保健食品的定义存在差异。
药膳通常指的是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结合特定的食材制作而成的具有药用功效的食物。
药膳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药食疗的原则,注重食物的药膳配伍,以达到滋补身体、调养脏腑、防治疾病的目的。
而保健食品是指含有营养成分或具有特定功效,供人们食用后能调节生理功能、防治疾病、提高免疫力等的食品。
保健食品通常通过添加特定的保健成分或是天然营养素来满足人体健康所需。
其次,药膳和保健食品的功效有所区别。
药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追求身心健康、延缓衰老、治疗疾病等效果,具有调养全身各个方面的作用。
药膳的功效主要体现在药性的温和与食材的搭配上,通过药食相结合,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滋补脾胃、护肝养肺等功效。
而保健食品则更注重单一活性物质的功效,例如补充特定的维生素、矿物质或其他营养成分,以提高人体健康、满足特定的营养需求,例如维护关节健康、改善睡眠质量等。
此外,药膳和保健食品在制作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药膳制作首先考虑中医理论的指导,并且需要在药膳配伍上讲究搭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药膳的制作方式通常是将中药材与食材混合炖煮或煮熟,使中药的有效成分溶解到食物中,人体通过食用药膳来吸收其中的营养与药性。
而保健食品则是以一定的制作工艺,例如浸泡、炒制、蒸煮、提取等手段,将有效物质提取或合成,加工成易于食用和吸收的形式。
最后,药膳和保健食品在使用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药膳通常是以每日餐饮的形式,由人们通过食用进康复、强身健体的目的。
药膳广泛应用于健康保健、疾病康复等方面。
而保健食品则多以口服的方式摄入,一般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建议剂量进行使用,并且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使用周期。
中草药保健食品的优势与搭配-
土
胃
免疫
无限极健康理念指引健康方向
健康人生,是目标! 健康、家庭、事业的平衡 时间、财富、精神的富足 个人、集体、社会的和谐 养生固本,是方法! 正气、阴阳、脏腑的调养 饮食、起居、运动、情志 的合理
2.无限极升级后的18款保健品
提高免疫力
抗疲劳、针对肾阳虚
滋阴养颜、活血化瘀、调整内 分泌、针对肾阴虚
营养细胞
复合多糖
再生细胞
活化细胞 修复细胞
代谢细胞
复合多糖与单一多糖免疫增强作用的比较
增加免疫作用 增加巨噬细胞数量 增加巨噬细胞活性 增加T淋巴细胞活性 增加T淋巴细胞转化率 增加抗体形成细胞数 增加抗体产量 抑制肿瘤细胞数 抑制肿瘤生长 增加淋巴细胞总数 增加红细胞总数 增加T淋巴细胞总数 增加 B淋巴细胞总数 增加血红蛋白含量 复合多糖 香菇多糖 银耳多糖 金针菇多糖 茯苓多糖
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同时可以调 整脾胃,增强智能
补气血
调整脾胃
降血糖,针对II型糖尿病
钙片
补钙、保护免疫细胞
海豹油
降血脂、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补充多碳不饱和脂肪酸
灵芝皇
提升免疫力、延缓衰老、辅助抑制肿瘤
余甘清润含片:生津利喉,保护嗓子
红果清露:清心火、脾胃之火,消积化食,防止便秘。 润和津露:清肺润肺,确保呼吸系统功能。
无限极中草药保健食 品的优势与产品搭配
一、优势
1. 无限极中草药保健食品目前在行 业中的领先地位:
“无限极”荣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排名第62位,位居保健品品牌排名第一
08年底,经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认定,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
我公司代表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 委员温长路教授合影留念
中医药与保健食品的关联性探讨
保健食 品, 是指 具有特定 保健功 能 的一 类食 品, 宜特定 适 人 群食用, 以治疗疾病为 目的, 不 具有 调节机体功能 的作用, 并 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 急性 、亚急性或者慢性危 害“。其限定的 适 宜人群为亚健康人 群, 实际生活 中也有一些疾 病患者将其 但 作 为药 物或其他治疗措施 的辅助手 段。 国有着悠 久的食养食 我
能 的调 节, 维护体 内外 平衡, 即, 亦 机体 的 内稳态 以及机 体和 外 病 的发生关系到 正气 和邪 气两方面的 因素,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 强调的因时、因地就 是上述整体观和平衡观的体现。在整体观 病 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 : 一是培养正气, 高机 体的抗邪 能力; 提
样, 才能达到阴阳平衡和体内外的平衡, 从而维持机 体各个系统
用 于防 治疾病 的药物原料, 也可 以用于养生健体 的保健食 品原
国外保健 食品的特点之一 。 一 笔者针对 中医药和保健 食品研 发及
其产业 化的关联性 问题进行重 点论述 。
料。 这为 以中药为原料 的保健食 品研发及其产业化提供 了中医
药 的理论基础和 实际应用经验 。
1 养生保健是 中医药 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 1 1 整体观是 中医药学的核 心要 素 .
D : 1 , 9 9 j s . 0 — 0 . O 1 0 . 0 0I 3 6 1 .i n 1 5 5 4 2 1 . 3 0 4 0 S 0 3
中图分类号 :R 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 —342 1)30 0 —3 0 55 0 (0 10 —0 90 之 处。中医药学历来重视食 养和食疗, 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 我 论经典 《 黄帝 内经》 中就 已经提 出 了食养的概念,《 素问 ・ 脏 气法 时论》日 :“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畜为益, 五 五菜为充, 气 味合而 服之, 以补 精益气 。 ”唐代 孙思邈的 《 备急千金要方 》 、 宋代 陈直 的 《 养老奉亲书》 、元代忽思慧 的 《 饮膳 正要 》等专
中医保健食品的名词解释
中医保健食品的名词解释中医保健食品是指一类根据中医理论,通过特定的配方及制作工艺制成的食品。
与传统的中药不同,中医保健食品主要侧重于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而不是直接治疗疾病。
这些食品的原料通常是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通过科学合理的配方制作而成。
它们通常具有保健、滋补、调理等多种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领域。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和自然界的万物是密切相关的,人体的健康取决于与自然界的和谐平衡。
中医保健食品秉承这一理念,通过平衡人体的阴阳五行以及脏腑功能,以达到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目的。
中医保健食品的分类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药食同源类、保健功能类和功能性食品类。
药食同源类是指一些编入中药材编目的食材,如枸杞、黄芪等。
这类食材既可以用来烹饪食物,又可以用于制作药物,具有保健和治疗功效。
保健功能类是指一些具有特定功效的食品,如补气、补血、养肝、养肾等。
这些食品通过调理身体的功能,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功能性食品类则是指加入一些特定的成分,具有明确功能的食品,如降血糖食品、降血脂食品、增强免疫力食品等。
这些食品通过含有特定的成分,帮助人们改善特定的身体状况。
中医保健食品的制作过程相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处理,以提取有效成分,并保持在适当的浓度和比例。
这些食品通常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如蒸煮、炖煮、浸泡、晒干等。
这些工艺不仅能够保持食材的有效成分,还能够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中医保健食品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的变化等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
而中医保健食品的应用,既可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又可帮助人们强身健体、抵御外界环境的侵害。
例如,养生茶和保健汤汁以及各式各样的草药制剂都是中医保健食品的领域。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保健食品,从而达到保健和促进健康的效果。
总结而言,中医保健食品是基于中医理论的食品,通过特定的配方和制作工艺制成。
它们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宗旨,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以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药、保健食品的市场与发展前景
4. 其他国家和地区
植物提取物对非洲国家的出口处在极低的水平,2003年仅向该地区出口O.02 亿美元,占总值的0.86%;
非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缺医少药,中医药在非洲的潜在市场很大,需要 大力开发。
4. 四川省
植提厂家:成都华高、成都华康、鸿龙、超人植化、四川千金方等。 华高的主要产品:大豆、淫羊藿、红景天、枳实、绿茶等提取物,西南地 区较有影响力的植物提取物供应商之一。
四川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有名的药都,其药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该地区 的植提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5.云南和广西地区
云南万方天然药物公司,该公司拥有自己的三七和灯盏花GAP种植基地,主 要生产三七总皂苷、灯盏花素、岩白菜素、青蒿素等产品。
4、企业规模小,科技投入少
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000多家,大部分规模较少,注册资本在 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约占75%。
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的企业不到30家,绝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额 都在1000万元以下,甚至有的还不到100万元,所以大部分企业尚 处于小本经营,收入不多的状况。
科技投入不足,2001年全国保健食品企业用于科研工作的总经 费支出约占销售收入的1.5%<<保健食品广告费(平均6.54%)
美国:75%的原药材或提取物依赖于从国外进口,提取物以单味药为 主,例如由银杏、贯叶连翘、刺五加、当归、人参等草药制成的提取物。
《食品大全》对2000家健康食品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以提取物作为使用 类型的占7.4%。l992年,美国植物药的销售额是1 2亿美元,到2002年为50亿 美元,10年翻了两番还多,平均年增长速度>10%。2003年我国向该国出口提 取物为0.60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34.47%。
中医食疗养生食谱大全
中医食疗养生食谱大全功效]补血、润肠、通乳、养发等功效。
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肠燥便秘,富含维生素E和芝麻素具有优异的抗氧化作用,故能抗老防癌,美容养颜。
用法]用开水、热豆浆,或牛奶冲泡即可食用,也可拌入麦片粥中食用或与核桃粉及杂粮粉面调服。
杏仁粉功效]富含硒为抗癌食品,钙含量是牛奶的2倍,含大量纤微质可健喂消食,具有润肺清火、散寒、驱风、止泻、润燥之功效,能帮助肌肤抵抗氧化,抑制黄褐斑生成,镇咳化痰,排毒养颜,治疗便秘。
古往今来公认的美容佳品,对体虚咳嗽,大便干燥等疾病疗效特别明显。
核桃粉功效]有健胃,润肺,养神,补益精血,润燥滑肠的功效。
广泛用于治疗神经岁衰弱,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胃痛等症,是很好的食疗保健品,配药,生吃皆可,都有补血养气,补肾填精,止咳平喘等良好功效。
葛根粉功效]有解肌退热,发表透诊,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降血压,降低胆固醇功效。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奇效,解酒有特效。
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偏头痛等心脑血管等疾病。
葛根粉对女性丰胸美容效果显著。
用法]既可熟饮,也可生吃、熟饮,就是每次取葛粉25克,先用30克凉开水调均后,再用200克滚水冲泡即可,加糖食用,苦涩实足。
若用温水直接冲泡生饮,清冷效果则更佳。
暑天,假设泡熟放进冰箱,结冰更好吃,清冷、解渴、解暑效果特佳。
莲藕粉成效]有益心,补心,消食止渴生肌的成效。
可凉血养血,清热退火,足进新陈代谢,解毒醒酒,利水通经,美容养颜,是老幼妇孺,健壮病人的良好补品。
[用法]先用凉水调均,然后滚水冲调成糊或直接放入微波炉大火转一分钟即可食用。
莲子粉成效]防癌抗癌,降血压,强心安神,滋养补虚,止遗涩精的成效。
用于心悸失眠,遗精,白带过量,慢性腹泻。
医治高血压。
用法]与黑芝麻粉,红枣粉,百合粉等拌均,用开水,热牛奶,或豆浆冲服,也可加入婴儿米粉中炖服。
百合粉功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利尿功效。
可用于治疗虚劳咳嗽,吐血,黄疸,痔疮出血,对气管炎,肺结核效果特好。
中药保健食品的现状及开发
中药保健食品的现状及开发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社会大众的健康意识以及保健、养生方面的需求也愈来愈高,中药保健食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选择之一。
从目前中药保健食品的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约束管理,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中药保健食品的发展战略,为我国中药保健食品的开发、发展提供更为科学充分的依据。
关键词:中药;保健食品;发展现状;开发战略引言21世纪一些慢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糖尿病、高血压病、骨质疏松等,成为困扰健康的主要原因,社会中亚健康人群占了很大的比重。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养生与保健,更加崇尚回归自然,开始把健康需求的目光转向了绿色植物,更瞄准了具有悠久临床应用历史的中药。
1中药保健食品概述祖国医药学历来重视食补、药膳和食疗,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食养的概念,唐代孙思邈的《备急于金要方》、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等专著中都有关于食疗的记载[2],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记载的动植物药材中,很多都是药食两用的日常食物,其中的益气养血、舒经通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等传统功效作用,更是具有代表性的养生保健功能,为中药保健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中药保健食品概念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同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具有食品的特性即可食性和营养性;二是具有中医药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性昧和生理功能;三是必须符合《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二)特定适用人群中药保健食品是有特定适用人群范围的,那种百病皆治、老少皆宜的中药保健食品是夸大宣传和缺乏科学性的。
由于人的体质有阴阳之别、虚实之偏,导致某些致病因子对人体的易感性有所不同。
因此,针对不同的体质要采取不同的保健方法。
健康养生视角下的中药保健食品研发策略
健康养生视角下的中药保健食品研发策略作者:高静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08期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追求日益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中药保健食品作为结合了传统智慧与现代健康观念的产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
本文探讨了健康养生视角下的中药保健食品研发策略,并深入剖析其发展现状、研发意义以及应对挑战的对策。
一、保健养生视角下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意义1.强化免疫力和预防疾病。
中药作为传统的草药疗法,在养生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许多中草药被认为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能够帮助机体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例如,红景天、西洋参、人参、绞股蓝等含有較高的皂苷类成分,可以起到缓解疲劳、抗氧化、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在研发中药保健食品时,可以通过选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材料,如黄芪、灵芝等,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随着个体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公共健康也能得到改善,从而降低医疗资源的压力。
2.提供天然、温和的保健选择。
中草药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往往具有天然、温和的特点,以此为原料研发的保健食品更倾向于以自然成分为基础,相比于某些化学合成物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代谢,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尤其适合那些对化学药物过敏或不愿意长期依赖药物的人群。
此外,中草药包含的成分往往是多样化的,综合作用于身体各系统,可以在提供保健的同时,促进身体整体的平衡和健康。
3.有助于发扬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草药应用知识,中药保健食品将这些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通过研发中药保健食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传统中医药的养生理念和草药应用方法,体验其中蕴含的智慧与价值,提升其在现代医疗和养生领域的地位,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学习中医药文化。
二、保健养生视角下中药保健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1.夸大宣传,缺乏诚信。
当前,一些中药保健食品在宣传中夸大其功效,声称能够治愈各种疾病或迅速改善健康状况,但却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既病防变
.
15
未病先防及其方法:
调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
➢ 中医观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调养正气的方法:起居规律、饮食合理、 运动适度、情志愉悦
防止邪气的侵害
➢ 防止环境、水源和食物的污染
➢ 避免六淫、疫疠等病. 邪的侵袭
16
既病防变是“治未病”的另一层 含义
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以防治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 早期诊治
➢ 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春季肝旺,适当进食甜味增强脾胃,以 防肝木乘克)
.
17
重视脾胃的观念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食物的 消化、吸收、代谢的主要脏腑。
脾胃功能失常,食物无以消化、吸收、代 谢,口服药物也无法吸收代谢,其药效无 从谈起。
冬令进补:膏方的使用有的要先用“开胃 药”,或在滋补药中加入健运脾胃的药物。
.
18
保健食品常用的中药
中药的性质: ➢ 四气:寒热温凉 ➢ 五味:酸、苦、甘、辛、咸 ➢ 归经:肝、心、脾、肺、肾
.
19
保健食品常用的中药
解表类
清热类
化湿类
理气类
温阳类
消食类
化痰止咳类
祛风湿类
平肝熄风类
补益类
安神类
收涩类
.
20
解表类中药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 辛凉解表——发散风热药,用于风热表证。 (热性感冒)。如薄荷、葛根、桑叶、淡 豆豉、升麻、牛蒡子
.
26
消食类
此类药具有消食导滞的功效,以消 除胃肠积滞,促进消化为目的,治 疗饮食积滞。
➢ 消肉积:山楂解酯酶,降血脂
➢ 消米面积:谷芽、麦芽
➢ 消痰食积:莱菔子
.
27
化痰止咳平喘类
➢ 祛痰药:祛除痰涎,用于咯痰不畅
罗汉果、贝母、远志
➢ 止咳平喘药: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
➢ 辛温解表——发散风寒药,用于风寒表证 (寒性感冒),如香薷、藿香、紫苏、白 芷
.
21
清热类
清热药主治热性病证。
➢ 清心火:栀子、淡竹叶 ➢ 清胃热:竹茹 ➢ 清肝热-决明子、菊花 ➢ 清肺热:鱼腥草 ➢ 清大肠热:槐米、马齿苋 ➢ 清小肠、膀胱热:车前子 ➢ 清热解毒:金银花、. 野菊花、积雪草、蒲公 22
✓ 秋冬阳气收敛,人宜适当减少户外活动,以
免伤阳,起居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
7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 秋天气候干燥,肺脏易伤,养生应注意多补 水分,多吃含水分的水果、蔬菜,也用养阴 润肺的食物或药物,如银耳、百合、麦冬、 生地、玉竹等。
✓ 冬天气候寒冷,易伤阳气,易伤肾脏,养生 应温阳御寒,多吃温性产热高的食物或有温 阳作用的药物,如鸡肉、羊肉、鹿肉、狗肉, 药物常用山萸肉、菟丝子、巴戟天、鹿角胶 等制成膏滋。
✓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的社会支持,融洽的 人际关系,可使人精神振奋,勇于进取,有 利于身心健康,
✓ 不利的社会环境,则. 使人精神压抑,或紧张、 10
辨证观念——强调个体差异
➢ 辨:辨别、甄别 ➢ 证:证候、证据 ➢ 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
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 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 阶段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判断 为某种性质的证或病。 ➢ 辨证的过程就是对疾病病情作出正确的全面 分析、推理、判断、诊断的过程。 ➢ 辨证论治:辨证是确. 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11
.
4
生物全息理论与中医理论的结合 舌诊 面诊系
✓ 肝——胆
✓ 脾——胃
✓ 肺——大肠
✓ 心——小肠
✓ 肾——膀胱
✓ 心——肺
.
6
人与自然相统一 必须顺应自 然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 夏季——天热则腠理开,汗出
✓ 冬季——天冷则腠理闭,小便多
✓ 春夏阳气升发,人宜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 养阳气,起居应晚卧早起
阴阳观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概括。
➢ 阴阳最初的含义:朴素的认识,即指阳光 的向背,向阳的为阳,背日的为阴
➢ 阴阳的引申含义:
✓ 凡是光明的、温暖的事物或现象—阳
✓ 凡是黑暗的、寒冷的. 事物或现象—阴
12
自然界的阴阳属性:
✓ 温热——寒凉
✓ 春夏——秋冬
✓ 昼——夜
中医药与保健食品
.
1
中医基本观念
整体观 辨证观 阴阳观 治未病观 重视脾胃
.
2
整体观
➢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 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 ➢ 人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
.
3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经络为纽带——把内脏与外周组织,脏与腑 联系起来
肝开窍于目
肾开窍于耳
心开窍于舌
肺开窍于鼻
脾开窍于口
化湿类
以祛除湿邪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 停聚的药物。
➢ 化湿燥湿——白豆蔻、砂仁、白术、荷叶
➢ 利水渗湿——泽泻、茯苓
➢ 清热利湿——赤小豆、土茯苓
.
23
理气类
具有疏通气机、行气解郁作用,治 疗气机郁滞证
➢ 脾胃气滞——丁香、茴香、刀豆、陈皮、 厚朴花
➢ 肝气郁结——佛手、香橼、青皮、香附、 玫瑰花、玳玳花
.
8
地域环境对人的影响:
✓ 南方气候较热、多潮湿,故人的腠理较疏 松,多喝汤汁以补水
✓ 北方气候寒冷,多干燥,故人的腠理较致 密,多吃肉类以抗寒
✓ 四川盆地,低洼潮湿,喜食花椒麻辣以燥
湿。
.
9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 教、法律、婚姻、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都 影响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心理活动和病理变 化,人体必须进行自我调节,与之适应,才 能维持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平衡和协 调。
.
24
理血类
此类药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或 凉血止血功效,治疗血瘀或血热出 血。
➢ 活血化瘀——三七、丹参、红花、 益母草、桃仁、川芎、赤芍、蒲黄
➢ 凉血止血——生地、丹皮、茜草、
大蓟、小蓟、鲜白茅根、侧柏叶
.
25
温阳类
具有温中散寒作用,治疗寒证。
➢ 寒邪犯胃——高良姜、干姜、花椒、胡椒 ➢ 寒邪入肝——吴茱萸 ➢ 心阳痹阻——薤白 ➢ 心肾阳虚内寒——肉桂
✓ 天——地
✓ 日——月
✓ 火——水
✓ 上——下
✓ 外——内
.
13
人体的阴阳属性:
✓ 背——腹
✓ 腑——脏
✓ 体表——体内
✓ 上部——下部
✓ 外侧——内侧
.
14
中医治未病的观念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
中医的治未病:《黄帝内经》最早提出, 强调“未雨绸缪”,防重于治,具有现实 意义。有两种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