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守望——《沙与海》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困境中的守望

——《沙与海》解析

1989年1月9日,中央电视台“地方台50分钟”(一年后改为“地方台30分钟”)开播,这是一档专门为地方电视台优秀纪录片设置的栏目。它是我国纪录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体现了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相互合作与彼此依赖的关系。这一栏目把各地方电视台的优秀纪录片集中起来,更好地发挥了群体和整体的优势,既给地方电视台的优秀纪录片提供了一个展示、播出的平台,也对国内纪录片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与其他电视节目一起奏响了我国电视节目栏目化的大合唱。

在这一栏目中播出的许多纪录片如《方翔荣》、《扬州第九怪》、《两个孤儿》、《半个世纪的乡恋》、《沙与海》、《最后的山神》、《回家》、《龙脊》、《闯江湖》等,代表了那个时期我国纪录片所达到的水平,对后来的纪录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章简要分析一下《沙与海》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一、人的主题

长期以来,我国纪录片沉迷于宏大叙事的模式之中,国家、民族、社会话语遮掩了对于个人命运与精神世界的关注,使纪录片成为一种高高在上的东西,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无缘。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人们开始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生活质量,反映在纪录片的创作上,体现为把镜头聚焦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对他们的情感揭示中表达浓厚的人文关怀。“人的主题”被纪录片作为一个重要的表现对象而得以强化,这直接引发了90年代平民化与人类学纪录片的兴盛。《沙与海》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出现的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的纪录片。

《沙与海》展现了居住在宁夏与内蒙古交界腾格里沙漠的牧民刘泽远一家和辽渔民刘丕成一家不同的生活,通过他们生活状况的对比,反映了他们环境之下顽强的生存意志。

西部一望无垠的沙漠和东部茫茫大海中的孤岛是两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作品开头,在大漠黄昏中牵着骆驼缓缓走来的牧民刘泽远,在海浪翻腾下紧握渔船罗盘的渔民刘丕成,二人依次以能够显示身份的影像入画,之后分别定格。海潮平缓退去,露出来的正是沙滩。“沙漠”和“海岛”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学家和

纪录片创作者感兴趣的地方,而且以“沙与海”作为标题,具有象征意味,它们都是苍茫阔远、无边无垠的。沙是固体的海,蕴含着大海的辽阔,海是流动的沙,凝聚着沙漠的雄浑,而沙又承载着海,沙的黄色与海的蓝色,构成了世界的两大色彩,二者本来就有某种亲缘的关系。作者在片头选取这两个意象,并将其作为主人公生存的环境,一方面揭示了他们生存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他们内在精神的一致性:他们有沙漠与大海一般的品格。恰如在作品结尾的解说词所说的那样:

无论是沙漠的刘泽远还是海岛的刘丕成,他们在建立家业的道路上都经历了说不尽的曲曲折折,无论他们是穷还是富,他们同样做出了努力,同时他们还同样为他们的后代不停地做出规划和设计。然而,他们也同样地为他们的后代能否把这份来之不易的家业继承下去大伤脑筋。有一点他们深信不疑,人生一辈子,在哪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个结尾是对全片主题的升华,它把刘泽远和刘丕成两人精神上的共通之处升华为一种对于自然、对于社会的人生态度,饱含创作者的礼赞之情,含蓄深沉,耐人寻味。恰如有人所指出的那样,结尾“不能仅仅是一种重复,或者仅仅是一种谆谆告诫。它必须是一种爆发,而它的导火线是埋藏在节目身躯之内的。……它是符号学的一部分,来提醒观众们领会节目中所表现的事实的思想”。创作者正是以理性的眼光挖掘出了刘泽远和刘丕成作为普通人身上不平凡的一面,并且将这种精神予以放大,使其具有人类永恒价值的意义。

我国著名的纪录片制作者冷冶夫指出:“纪录片作为一种人类自省过往历史和现实进程的独特影像记录方式,是不可以被任何艺术方式所替代的。纪录片的生命在于透过生活触及人的心灵,纪录片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会延伸到对社会的关注、对生活环境的关注,进而扩展到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注。”《沙与海》正是紧紧把握住人物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顽强的生存意志,从而使作品具有张力,拨动着观众的心弦。

在《沙与海》中,有一段对牧民刘泽远在春季开垦沙地播撒种子的采访,作品运用了同期声让刘泽远自己开口说话。他谈到就是怕刮风,一刮风就把苗打死了,打死了再种嘛,最后长这么高就不怕了。在这个镜头中,作品用了特写,突出了刘泽远黧黑的、满是皱纹的脸,满脸的络腮胡子,以及夹着烟头的、粗糙的

大手,这些已经从视觉上把他的勤劳、辛苦表现了出来,而他谈到打死了再种时,脸上没有任何哀伤的表情,以一种平静来承受大自然的肆虐,同时也以一种顽强来与大自然抗争。这种平静、这种顽强,直透刘泽远的精神深处,它已不仅仅是刘泽远个人的精神,而是全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作品抓住了这种精神,也使刘泽远这个人物有了个性,从而鲜明起来、生动起来。

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栏目组的主创人员在谈到他们在关注普通人时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不是在报道有趣的事情,而是在拍人”,当“我们能够真正有功力去表现一个人的个性时,生活中的每一个就都值得拍摄了,因为生活中的每一个都是有个性的”。这一体会可以用来说明纪录片对人的主题的开掘。在《沙与海》中,并没有过多的煽情成分,而侧重于冷静、客观的纪录,表现他们日常的生活状况,在这种冷静的纪录之中,作品有了真实性,也具有感人的力量。正如匈牙利电影美学家巴拉兹所说:“最引人入胜的一种就是有一个中心人物的纪录片。”

二、平行蒙太奇

在经典理论中,蒙太奇不仅仅是一种剪辑技巧,还是一种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它是影视艺术所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巴拉兹认为,蒙太奇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镜头连接起来,其中不仅是各个完整场面的互相衔接(场面不论长短),并且还包括最细致的细节画面,这样,整个场面就仿佛是由一大堆形形色色的画面按照时问顺序排列而成的”。普多夫金则说得更为明确,蒙太奇“删掉现实中难以避免的只起连接作用的一切不重要的中间过程,而只保存那些鲜明的尖锐的片断。电影创作的基本手法——蒙太奇的感染力,其实质就建立在这种去粗取精的可能性上”。“结构性蒙太奇用各个镜头构成场面,其中每个镜头都把观众的注意力仅仅集中到剧情的某个重要方面。各个镜头连接的顺序不应杂乱无章,而应该符合于假想的观察者(最后也就是观众)的注意力的自然转移。这种顺序应该根据一定的逻辑联系。也只有当每个镜头都含有某种因素,足以促使观众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点,这样才能产生逻辑联系。”通过这些论述我们不难发现,蒙太奇的实质就是影视艺术选择或处理现实的方法,它既包含形而上方面的内容,也包含形而下方面的内容。对于一部作品而言,首先就是如何进行结构,使每一个镜头都指向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