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抑郁与梗死部位的相关性及治疗_李昭寰
脑梗死后抑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脑梗死后抑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bf6a3ab284ac850ad02423e.png)
55 ・ 00
吉林 医学 2 1 0 0年 l O月第 3 1卷 第 2 8期
・
综 述 ・
脑 梗 死后 抑 郁 及 其 相 关影 响 因素
郎延梅 ( 边 大 学 护 理 学 院 成 人 护理 教研 室 , 延 吉林 延吉 13 0 ) 3 00
[ 关键词 ] 脑梗死 ; 卒中后抑郁症
迟 缓 和 意 识 活 动 减 退 为 基本 特 征 的严 重危 害 人 类 身 心健 康 的
精神疾病 。脑梗死后的抑郁 障碍 可直接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治疗 , 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 , 至增加脑血管病的病 甚
死 率 。M rs 经 过 1 随 访 研 究 发 现 脑 卒 中 患 者 如 果 or 等 i O年
脑 梗 死 是 指 脑 部 血 液供 应 障碍 、 血 、 氧 引起 脑 组 织 坏 缺 缺
2 1 脑梗死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 : . 与抑郁发病率 呈正相关 , 即神经功能缺损越严 重 , 抑郁 发病 率越高。考虑有 两方面原因 : 一方面 ,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意味着脑 组织受损病 灶部位大或多 , 与抑郁 相关 的部 位及神 经递质 受损 的可能也 大; 另一方面 , 神经功 能缺损越严重 , 患者所受心理打击越 大 , 就越难调节 自己的心理状态 。内因与外 因双重作 用 , 使患 致
括 N 、 E 多巴胺 、 5一H T等 J 。许多学者认为 , 脑卒 中后抑郁症 的发生 机制与脑病后 产生 5一羟色胺或去 甲肾上腺素等神经 递 质减 少有 关” 。脑梗 死 时, 死灶 直 接压 迫和 损伤 脑组 梗
织 , 发 性 脑 水 肿 、 结 构 移 位 、 颅 压 等病 理改 变 , 成 多 巴 继 脑 高 造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5580ce9f12d2af90342e68b.png)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脑卒中、冠心病、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构成三大死因的常见疾病,致残率高。
而抑郁症(PSD)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妨碍神经功能的恢复。
以Zung抑郁自评量表为工具,对11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3.2%的脑血管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状态,分别给予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和小剂量药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After the apoplexy the despondent correlation factor analyzes and nurses thecountermeasureJia Xiuping【Abstract】The apoplexy, the coronary disease, the malignant tumor is the serious harm humanity health constitutes three big causes of death the common diseases, crippling rate is high. But after the depression (PSD) is apoplexia the common illness complication, the despondent appearance not only affects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lso hinders the nerve function the restoration. Despondently from comments take Zung the meter as the tool, carries on the clinical analysis to 118 examples patients, the result 43.2% bloods vessel of brain patients has the varying degree despondent condition, separately gives the cognition intervention, the behavior intervention, the 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 and the small dosage medicine treatment,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patient despondent condition to enhanc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result, improves the life quality.【Key words】Depression; Correlation factor; Analyzes and nurses脑卒中、冠心病、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构成三大死因的常见疾病,致残率高。
脑梗死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附200例报告)
![脑梗死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附200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b151df33d4b14e85246843.png)
北Hale Waihona Puke 医学 2004 年第 26 卷第 3 期
·149·
途的看法不同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 发病率呈正相关,即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抑郁发病 率越高。考虑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神经功能缺损 严重意味着脑组织受损病灶部位大或多,与抑郁相 关的部位及神经递质受损的可能也大;另一方面,神 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患者所受心理打击越大,就越难 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内因与外因双重作用,致使 患者发生抑郁。"社会心理因素:包括我们此项研 究的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家庭不和及非妻子护理,这 些均是直接或间接影响脑梗死患者情绪的因素。这 些不良因素可导致患者的外源性抑郁。#合并症: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其他许多合并症是脑血管 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脑梗死合并其中一种病 变可使抑郁发生率增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当合并 3 种以上合并症时抑郁发病率明显升高。
表 1 非抑郁组与抑郁组发病相关因素比较( " 1 #)
影响因素
女性 经济拮据 家庭不和 兴趣减低 妻子护理 糖尿病 心脏病 3 种以上合并症 既往抑郁史 抗抑郁治疗史 嗜酒 近期负性生活事件 发病 20d ~ 2 个月 住院患者 前部病灶 神经功能缺损 既往多次梗死史 学历 3 个以上病灶
非抑郁组( n = 130)
抑郁组( n = 70)
40. 7 1 7. 8** 9. 8 1 2. 1* 16. 1 1 6. 7**
脑梗后抑郁治疗方案
![脑梗后抑郁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ef005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7.png)
脑梗后抑郁治疗方案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会对患者的认知和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抑郁是脑梗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带来困扰。
针对脑梗后抑郁,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首先,及时识别和诊断是有效治疗脑梗后抑郁的第一步。
抑郁症状的出现可能比脑梗本身的症状更加隐匿,因此患者和医生的敏感度非常重要。
临床医生通过察觉患者的情绪变化、行为表现和自述来对抑郁症做出评估。
利用抑郁症状问卷(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标准化评估,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针对脑梗后抑郁,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有效的方式。
选择抗抑郁药物和调整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来定。
一般选择血浆半衰期较长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姿氮苯并[a]苯并呋喃二腙(bupropion)等药物。
要注意,抗抑郁药物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过高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剂量过低则无法发挥疗效。
此外,合理选择抗抑郁药物的同时,还需考虑与其他常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在脑梗后抑郁的管理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插图式治疗(interpersonal therapy)是两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消极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重塑积极的认知,提升自我效能感。
而插图式治疗则强调致力于改善患者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情绪的调节。
心理治疗通常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持续性治疗才能显现明显疗效,但其对于持久改善患者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融入运动和体力活动也是治疗脑梗后抑郁的重要手段。
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改善心理健康。
锻炼能够释放一种叫做内啡肽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帮助提升心情。
此外,参与团队运动或社交活动还能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当然,运动的种类和强度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意愿来选择,适度安全的活动是首要原则。
在治疗脑梗后抑郁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脑梗后抑郁治疗方案
![脑梗后抑郁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efab1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a.png)
(3)加强与社区、医疗机构等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四、治疗周期及评估
1.治疗周期:本方案治疗周期为6个月,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2.治疗评估:治疗期间,每月对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包括抑郁症状、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等方面。
五、注意事项
3.长期治疗:PSD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定期评估疗效,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选择适宜的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
-起始剂量宜低,逐渐加量至有效剂量。
-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耐受性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治疗周期至少6个月,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决定是否延长。
2.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识别和改正负面思维,建立积极认知模式。
-心理教育:提高患者对PSD的认识,增强治疗信心,促进自我管理。
-家庭治疗:增进家庭成员对PSD的理解,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家庭支持。
3.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疗法和理疗,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业治疗:针对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第2篇
脑梗后抑郁治疗方案
一、方案概述
脑梗塞后抑郁(PSD)是脑梗塞后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本方案旨在为PSD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指导,确保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方面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
二、治疗原则
1.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和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性格、家庭背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本方案以科学、人性化为指导原则,旨在为PSD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持续监测疗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助力患者重返社会。
脑卒中后抑郁的病理机制及干预措施
![脑卒中后抑郁的病理机制及干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ad8822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6e.png)
脑卒中后抑郁的病理机制及干预措施脑卒中后抑郁是指在脑卒中发生后出现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沉、乏力、对生活失去兴趣等。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导致的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可能与抑郁的发生相关。
脑卒中后抑郁的病理机制虽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认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包括神经损伤、炎症反应、神经递质紊乱以及生活质量下降等。
一、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脑卒中引起的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可能是诱发抑郁的重要因素。
脑卒中导致大脑出血、脑缺血或脑梗死,造成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功能丧失,进而导致大脑功能受限。
这种功能限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进而引发抑郁的产生。
另外,神经损伤后还会导致体内一系列生物化学改变,如神经递质的异常分泌和神经炎症的发生,这些生物化学改变也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炎症反应脑卒中发生后,损伤的脑组织会引起炎症反应的发生。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神经细胞的进一步损伤。
炎症反应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情绪的调节。
炎症反应与抑郁的关系已被广泛研究,研究发现,炎症反应的激活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具有密切关联。
三、神经递质紊乱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可能与神经递质的异常分泌有关。
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
这些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脑卒中导致的神经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神经递质的异常分泌。
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下降,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加,这些变化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
四、生活质量下降脑卒中后患者常因身体功能障碍、精神状况不佳和社会支持不足而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常感到自卑、无助和无望,这种消极情绪会使他们失去对康复的信心,从而加重抑郁的症状。
此外,抑郁还会影响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和认知功能,进一步加重生活质量的下降。
脑梗死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39647331b765ce05081437.png)
脑 梗 死 后 抑 郁 是 常 见 的 脑 血 管 并 发
随着对脑梗死 后抑郁研 究 的逐 步加 深, 脑梗死后抑郁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 的重视 。陆梗死后 抑郁可 表现 为情绪低 落 , 趣 丧失 , 重变 化 , 眠 , 钝 , 兴 体 失 迟 烦 躁 , 用感 、 无 负罪 感 、 虑 、 激 惹 , 至 有 忧 易 甚 自杀倾向 。国外文 献 报道其 发病率 在 3 %左右 , 0 以轻 中度抑郁 为主 , 度抑郁 重 发 生 率 低 。 本 组 患 者 脑 梗 死 后 抑 郁 发 生 率 3 . % , 中度 占 9 % , 25 轻 3 与文献报道相
郁 是 多 因素 作 用 的 结果 , 卒 中后 应 早 期 脑 积 极 治 疗 减 轻 致 残程 度 , 强 家庭 及 社 会 加 支持 对 预 防 脑梗 死后 抑 郁 有 积 极 作 用 。 关 键 词 脑 梗 死 抑 郁 相 关 因素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0 o : 0 3 6 / . s .10 s 1x 2 1 .
治疗。方 法: 采用 Z n u g抑郁 量 表 ( D ) S S 及 汉 密 尔 顿抑 郁 量 表 ( A H MD) 脑 梗 死 对 患者 进 行 抑 郁 症 筛 查 , 有 无抑 郁 分 组 并 按 进 行 对 比分 析 。结 果 :2 16例 脑 梗 死 患 者 中有 4 例发 生抑郁 , 1 患病 率 3 . % 。惠 25 病相 关因素有社 会 交往 、 负性 生 活事件 、
论 著 ・ 临
C H f £SE c 0 M “~ f
床 论
B0 C 0 g5 r 析
王 菊
2 60 5 10山 东 沂 源县 人 民医 院
如何应对脑梗死后抑郁
![如何应对脑梗死后抑郁](https://img.taocdn.com/s3/m/6dc1159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1.png)
如何应对脑梗死后抑郁基于现代化生活背景下,对于脑梗死,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简称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神经内科高发病型,主要指个体因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致大脑神经功能缺失而患病。
通常情况下,该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且根据CI病发机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脑血栓形成型脑梗死;(2)脑栓塞型脑梗死;(3)腔隙性脑梗死。
而当前临床最常见脑梗死类型就是脑血栓形成型。
据临床研究表明,导致个体发生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患病后患者会出现头昏、肢体麻木、无力及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
近年来,脑梗死病发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逐渐提升,甚至当前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生理、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
因为该疾病不仅具有病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征,更重要的是还会并发相关并发症,譬如脑梗死后抑郁症。
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临床上约有40%脑梗死患者在脑梗死后患有抑郁症,该病症的发生不仅会对CI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恢复造成影响,更会使影响其疾病治疗效果,因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患者会使产生一系列负性情绪而抗拒治疗,甚至产生厌世和自杀的想法。
所以,临床认为应在脑梗死治疗的同时做好CI患者脑梗死后抑郁干预。
那么到底如何应对脑梗死后抑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以热情、积极的态度迎接患者,并主动向患者介绍院内和病房设施,为患者构建良好病房环境,以此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为后续护理措施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老年脑梗死患者都渴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和尊重,因此,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问题,强化其认知,帮助患者融入社会生活;同时还应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
以此给予患者以安全感和舒适感,使其充分信任医护人员。
二、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由于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存在较大的心理障碍,所以日常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构建深入沟通和交流,因深入交流本身就属于心理治疗的一种。
一例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疗养护理体会
![一例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疗养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3355202ff00bed5b8f31d03.png)
一例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疗养护理体会【摘要】该文报告了1例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老年患者的护理。
患者在疗养期间,除坚持药物治疗外,主要给予疗养因子护理、舒心护理、24 h保障护理。
患者焦虑、悲观厌世心理明显减轻,并能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取得良好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舒心护理;疗养因子我科于2009-06-17收治1例脑梗死患者,经药物治疗和系统化舒心护理措施,使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2009-06-17入院康复疗养。
患者于2008年2月初发病,表现为口角向左歪斜,左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血压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经检查确诊为脑梗死、高血压病3级。
经治疗症状基本消失后出院。
2009年3月无明显诱因语言和左侧肢体障碍症状加重,经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且出现情绪低落、悲观、思维迟缓、饮食睡眠差、过分担心自己患各种疾病等抑郁症状。
经治疗躯体症状明显好转,但精神症状未见好转,为进一步康复疗养入院。
期间在坚持正规药物治疗,给予舒心护理、疗养因子护理、全面生活保障护理等舒心护理服务,2个月后患者焦虑明显减轻、主动交流、情绪稳定、自觉做规律性的活动锻炼,并积极配合医护工作,身心基本康复出院。
2护理2.1疗养因子护理青岛海滨天然的海洋湿润气候,不仅气温变化小湿度大,而且空气清新含有大量空气负离子,对患者的身心康复都大有益处。
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每周安排患者进行日光浴、森林浴、空气浴等,充分利用疗养因子对人体生理心理的调理作用,使身心得到最佳放松,促进患者康复。
2.2舒心护理2.2.1护理服务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疗房从人性化理念出发,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护理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
在不影响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一切以满足患者的心意为准,如患者生活用具的摆放完全随患者之意。
想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热饭送饭[1]。
脑梗死后抑郁症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869b7631b765ce050814a3.png)
脑梗死后抑郁症分析脑梗死后患者在急性期或恢复期出现情绪低落、易激惹、抗拒治疗、悲观厌世的情绪反应,统称为卒中后抑郁症,作者对近年来我科收治的164例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64患者均经临床及头颅MRI、CT影像学检查证实,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剔除发病前有相关精神病史,或有智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严重记忆障碍的患者,其中男108例,42~76岁, 女56例,51~78岁,经诊断患抑郁症者78例(47.6%),其中病灶位于左侧半球的42例(53.8%),病灶右侧半球25例(32.1%),双侧半球多发性病灶11例(14.1%)。
其中位于皮层病灶的多位于额叶和颞叶,多发性脑梗死多位于双侧基底节和侧脑室旁。
1.2 临床表现大多数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及神经功能障碍后而出现不安、焦虑、继而转入精神淡漠,无欲、表情淡漠、不动、自暴自弃、生活上完全依赖家属,甚至谩骂家人,多疑,不配合治疗为突出表现,不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躯体症状表现失眠较多,全身不适,忽冷忽热,游走疼痛,头晕、心悸,相应治疗效果不佳,抗抑郁治疗效果明显。
部分患者表现抑郁三联征:情绪低落、思维活动迟缓、语言动作减少。
脑梗死后恢复期的患者出现抑郁多发病缓慢,表现懒于活动、呆板、无欲、自觉力不从心、自责、成为家庭及社会负担,自责同时有抱怨家人不够关心自己,拒绝锻炼,拒绝与外界交往,甚至有自杀行为。
1.3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除应用脑血管病有关药物外,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及给予抗抑郁药物氟西汀、阿米替林、舒比利等药物治疗。
1.4 评判标准抑郁症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版)进行测评,评分>17分为抑郁,18~23中度抑郁,>24为重度抑郁。
2 结果164例脑梗死患者中诊断抑郁症78例,发病率为47.6 %,其中轻度抑郁33例,中度抑郁28例,重度抑郁17例,全部患者除应用脑血管病有关药物外,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及给予抗抑郁药物氟西汀、阿米替林、舒比利等药物治疗1~2周后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脑梗塞后抑郁与梗塞部位的相关性及治疗研究
![脑梗塞后抑郁与梗塞部位的相关性及治疗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13969c484254b35eefd3449.png)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i n t e r n a l m e d i c i n e , S e c o n d Af il f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X i n g t a i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H e b e i Xi n g t a i 0 5 4 0 0 0 , C h i n a )
Ch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e
脑 梗 塞 后 抑郁 与 梗 塞 部 位 的 相关 性 及 治 疗研 究
杨 利 革
( 邢 台医专 第二附 属医院神经 内科 ,河北 邢 台 【 摘要 】目的 研 究脑梗 塞后抑郁 与梗 塞部位 的相 关性及疗 效。方法
【 中图分类号 】R 6 0 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 章编 号】I S S N. 2 0 9 5 - 6 6 8 1 . 2 0 1 5 . 1 2 . 9 9 . 0 2
Co r r e l a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t o f d e pr e s s i o n a f t e r c e r e br a l i nf a r c t i o n
患者2 0 0 例作 为研 究对 象 。随 机分为 抑郁 组和非 抑郁 有效率= 治愈 率+ 好转率 。 组 。所有 患者 均进 行 颅部CT 扫描 、核磁 共振 检 查 , 被 确 诊 为脑 梗 塞 。排 除 意识 、认知 以及精 神 障碍 患
所 了解 , 自愿 参 与此 次 研 究 ,并签 署 知情 同意 书 。 ( 6 7 . 2 ±1 2 . 6 )岁,其 中急性期脑 梗塞 1 3 8 例 ,恢复期 脑 梗塞3 0 例 ,后遗症期脑梗塞3 2 例。
急性脑梗塞患者抑郁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急性脑梗塞患者抑郁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c80f6caaa00b52acfc7ca58.png)
2 0 1 0 t o S e p t e mb e r 2 0 1 2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1 . T h e s e l f - r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s c a l e( S D S ) a n d t h e Ha mi l t o n De p r e s s i o n S c a l e
i n f a r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On e h u n d r e d a n d t wo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c u t e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we r e s e l e c t e d f r o m S e p t e mb e r
L i a n j i a n g 5 2 4 4 0 0 , G u a n g d o n g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o f d e p r e s s i o n a n d l e s i o n s f o r t h e p a t i e n t s t h a c u t e c e r e b r a l
L i - k u a n ,S O NG W e n - u r i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L i a n i f a n g H o s p i  ̄l A fi l i a t e d t o G u a n g d o n g Me d w a l C o l l e g e ,
脑卒中后抑郁与脑损害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脑卒中后抑郁与脑损害部位的相关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20d705c5da50e2524d7f97.png)
脑卒中后抑郁与脑损害部位的相关性研究作者:蔡萧君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1期摘要: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 PSD)与卒中部位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312例首发单灶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评定,通过CT或 MRI进行脑梗死灶定位,并按Starkstein法将病灶分为前后位。
结果不同病灶部位PDS发生率:左侧49%,右侧26%;额叶60%,基底神经节46%,颞叶20%;额叶60%,基底神经节区46%。
结论 PSD与卒中部位有明显相关性。
脑卒中病灶位于大脑前部和左侧时易发生抑郁。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病灶部位脑卒中抑郁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5~60%[1],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多数学者倾向于生物因素致病。
Roose认为脑卒中抑郁具有脑部特定部位损害的特征。
Astrom证实病灶位于左半球时发生抑郁的机会明显高于右半球[1-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组标准121例均符合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公布的抑郁症诊断标准[3];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ion)评分>17分者;均为脑出血或脑梗塞,CT结果阳性;意识清楚,检查合作;没有明显的失语及严重的智能障碍;没有阳性精神病个人史。
在121例中,男性68例,女性53例;年龄(62.69±10.78)岁。
1.2方法入院后24~72 h作头颅CT扫描,其中脑梗塞97例(80.17%)、脑出血24例(19.83%)。
脑梗塞病灶分布:内囊后肢腔梗30例(左16,右11,双侧3)、脑室体旁梗塞24例(左12,右9,双侧3)、额叶梗塞15例(左9,右4,双侧2)、顶叶梗塞10例(左5,右3,双侧2)、丘脑梗塞5例(左2,右2,双侧1)、颞叶梗塞5例(左4,右1)、额顶颞叶梗塞4例(左2,右1,双侧1)、枕叶梗塞4例(左2,右1,双侧1)。
脑出血病灶分布:壳核出血14例(左10,右4)、丘脑出血3例(左2,右1)、额叶出血3例(左2,右1)、顶叶出血2例(左1,右1)、颞叶出血1例(左侧)、枕叶出血1例(左侧)。
卒中后抑郁与病灶部位及发病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卒中后抑郁与病灶部位及发病时间的相关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4c25fab7360b4c2f3f649a.png)
卒中后抑郁与病灶部位及发病时间的相关性分析目的为探讨卒中后抑郁(PSD)与病灶部位及发病时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186例初次患单侧单一病灶脑卒中患者分别于发病2周及半年时用CT或MRI确定病灶部位,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神经心理测评,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
结果急性期PSD的发病率以左侧半球脑卒中高于右侧半球,且以左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突出(P<0.05);后遗症期与急性期结果相似,PSD的发病率左侧半球脑卒中高于右侧半球,且以左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突出(P<0.05),且PSD发病率比急性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SD患病率与病变位于左侧大脑半球具有相关性,与左侧额叶、颞叶、基底节部位具有相关性,与发病时间具有相关性。
标签:脑卒中;卒中后抑郁;病灶部位脑卒中作为神经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其中存活者50%~70%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1]。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可直接影响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功能康复,甚至是死亡的原因之一,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笔者对PSD与脑卒中部位及发病时间的关系作一研究,期望早期发现PSD患者,并为及时干预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5月~2009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首次发病住院并连续6个月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86例(脑出血72例,脑梗死114例),男120例,女66例,年龄32~86岁,平均(56.0±4.2)岁。
入选标准:①脑卒中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单侧单一病灶;②发病时间为2周内;③无意识障碍、失语、严重智能障碍;④既往无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病史;⑤查体合作,依从性好。
脑梗塞后抑郁与梗塞部位的关系及治疗
![脑梗塞后抑郁与梗塞部位的关系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2f269085022aaea988f0f13.png)
脑梗塞后抑郁与梗塞部位的关系及治疗发表时间:2017-03-20T18:07:11.2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作者:陈川[导读] 盐酸帕罗西汀片能抑制患者体内5-羟色胺吸收,从而提高5-羟色胺活性浓度,发挥其抗抑郁作用,改善患者的病情[4]。
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江苏南京 211100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后抑郁与梗塞部位的关系及治疗效果。
方法:收取我院50例脑梗塞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抑郁程评估和抑郁症筛查,筛查后将5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非抑郁组和抑郁组,每组患者25例,分析抑郁患者其与梗塞部位的关系,再给予抑郁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
结果:实施药物治疗后,显效患者有20例、有效患者有3例、无效患者有2例,总有效率为92.00%,抑郁组患者的前部梗塞发生率80.00%和皮层梗塞发生率72.00%与非抑郁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由此证明,抑郁患者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P<0.05)。
结论:脑梗塞后抑郁发生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对抑郁症患者实施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后,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脑梗塞;抑郁;梗塞部位脑梗塞为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也可以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主要是由于人体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多数患者发病后,其神经功能易受到严重损伤,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同时脑梗塞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对患者治疗效果较为不利。
因此,我院对脑梗塞后抑郁与梗塞部位的关系及治疗进行分析和研究,见本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收取我院50例脑梗塞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实施筛查后,将5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非抑郁组和抑郁组,每组患者25例。
纳入标准:①50例患者经核磁共振检查、颅部CT扫描结果确诊为脑梗塞,②50例脑梗塞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急性脑梗死后早期抑郁与梗死部位、IL-18、UA、HCY相关性研究
![急性脑梗死后早期抑郁与梗死部位、IL-18、UA、HCY相关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b1eee3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8.png)
急性脑梗死后早期抑郁与梗死部位、IL-18、UA、HCY相关性研究郑岩;陶玉;毕胜;杨慧;关雪莲【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部位、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后早期抑郁的相关性.方法患者发病后14 d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筛查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35例设为试验组,根据抑郁程度的不同分为轻、中、重3组,无抑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18,全自动生化仪检测UA、HCY.结果试验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8水平与试验组抑郁程度成正相关(r=0.70,P<0.05),两组脑梗死部位、UA、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早期抑郁与血清IL-18水平呈正相关性,与梗死部位、UA、HCY无关.【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35)001【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后早期抑郁;脑梗死部位;IL-18;UA;HCY【作者】郑岩;陶玉;毕胜;杨慧;关雪莲【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2;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发生率约为40%~50%,以情绪低落、乐趣丧失、兴趣减退为其核心症状,伴有焦虑、躯体不适、睡眠障碍等[1-2]。
脑卒中后抑郁给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重度抑郁甚至可能出现自杀甚至扩大性自杀的风险,如若能在临床工作中及早识别脑卒中后抑郁必将给患者带来获益。
脑梗死后抑郁与梗死部位的相关性及治疗
![脑梗死后抑郁与梗死部位的相关性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ce2c76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2.png)
脑梗死后抑郁与梗死部位的相关性及治疗李昭寰;范金涛;刘杰【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1(024)005【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脑梗死部位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及脑梗死后抑郁症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脑梗死376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筛查统计抑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统计抑郁症发生与脑梗死部位相关性;观察氟哌噻吨类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本病效果.结果本资料376例发生抑郁124例(抑郁组),发生率33.0%,其中轻度抑郁72例(19.2%),中度抑郁45例(12.0%),重度抑郁7例(1.9%);252例(非抑郁组)无抑郁症状.两组多发梗死、额叶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灶梗死、枕叶梗死及皮层、皮层下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黛力新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63.7%).结论多发梗死及额叶梗死的患者抑郁发病率高.黛力新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疗效较好.【总页数】2页(P77-78)【作者】李昭寰;范金涛;刘杰【作者单位】055550 河北宁晋宁晋县医院神经内科;055550 河北宁晋宁晋县医院神经内科;055550 河北宁晋宁晋县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脑梗死后情感障碍和脑神经功能部位损害与其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 邓嵘2.急性首发脑梗死后抑郁与病变部位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J], 陈业鹏;刘娜;徐树军3.血孤啡肽与脑梗死病情进展及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性 [J], 唐劭年;谭琦;胡宗继;孙海燕4.急性脑梗死后早期抑郁与梗死部位、IL-18、UA、HCY相关性研究 [J], 郑岩;陶玉;毕胜;杨慧;关雪莲5.脑梗死后抑郁与病灶部位和面积的相关性研究 [J], 马玉美; 李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梗死患者病灶部位与早期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患者病灶部位与早期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97f17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8.png)
脑梗死患者病灶部位与早期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宋登花【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与早期抑郁症状发生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是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当天,使用MRI确定患者病变部位.住院治疗7天,采用NIHSS方法评估脑卒中的严重程度.住院治疗10天,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DM)和功能独立性评估抑郁症状.结果 14例患者(16.9%)被诊断为抑郁.根据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额叶和颞叶的病灶,是患者在急性期出现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额叶和颞叶,应仔细评估并治疗早期抑郁症状.【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17(015)001【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脑梗死;病变部位;抑郁症状【作者】宋登花【作者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山西大同037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并发症,约三分之一的脑中风幸存者遭受抑郁症状。
研究表明,脑卒中第1个月抑郁的发生率高于脑卒中后1年[1]。
因而,早期筛查和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可避免情况恶化。
一些病理生理学因素,如神经递质变化、梗死部位被认为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展有关[2]。
目前,脑卒中病灶部位和脑卒中后抑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的热点。
但是,虽然许多研究包括meta分析,指出病变部位与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关系尚不清楚,可能与脑卒中后发生时间及评估脑卒中后抑郁方法有关[3-4]。
因而,本研究目的是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并明确病变部位与早期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性。
1.1 临床资料2013-10~2015-10期间在大同煤矿集团责任公司总医院就诊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1)年龄≥18岁;(2)住院当天经MRI明确梗塞部位。
排除标准:(1)严重理解障碍;(2)有出血症状;(3)有精神疾病史。
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脑卒中部位、神经功能状况及治疗的相关性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脑卒中部位、神经功能状况及治疗的相关性](https://img.taocdn.com/s3/m/0d6e690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b.png)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脑卒中部位、神经功能状况及治疗的相关
性
龙振钊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4(008)022
【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的抑郁障碍及抗抑郁药物对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筛选出有抑郁障碍者26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用抑郁量表(CES-D)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别评定患者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患者CES-D 20项评定总分以基底核和度质受损者较高,总分>25者,占51.9%;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明显正相关;盐酸多塞平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低于治疗前,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脑卒中部位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抗抑郁治疗可提高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总页数】1页(P4593)
【作者】龙振钊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广东省广州市,511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乌灵胶囊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 [J], 史琦;刘学源;陈玉娟;余静
2.乌灵胶囊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 [J], 张国玲;杨桂梅;柏林;曹颖
3.急性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J], 安静;马春换;宦楠楠;张娜;杜彦辉
4.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早期治疗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张立春; 刘克碗; 包丽雅; 马华嘉
5.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早期治疗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张立春; 刘克碗; 包丽雅; 马华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额叶梗死 例数 %
117 46. 4 78 62. 9a
枕叶梗死 例数 %
120 47. 6 39 31. 5
皮层梗死 例数 %
88 34. 9 41 33. 1
皮层下梗死 例数 %
164 65. 1 85 68. 5
作者单位: 055550 河北 宁晋,宁晋县医院神经内科
2. 3 治疗结果 抑郁组患者服用黛力新 4 周后行 HAMD
枕叶及皮层、皮层下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 2。
组别 例数
非抑郁组 252 抑郁组 124 注: a P < 0. 05
表 2 脑梗死后抑郁组与非抑郁组脑梗死部位比较
单灶梗死 例数 %
122 48. 4 49 39. 5
多发梗死 例数 %
130 51. 6 75 60. 5a
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黛力新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 63. 7% ) 。结论 多发梗死及额叶梗死的患者抑郁发病率高。黛
力新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疗效较好。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症; 并发症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743. 3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2-3429( 2011) 05-0077-02
·77·
脑梗死后抑郁与梗死部位的相关性及治疗
李昭寰,范金涛,刘 杰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脑梗死部位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及脑梗死后抑郁症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脑
梗死 376 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筛查统计抑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统计抑郁症发生与脑梗死部位
相关性; 观察氟哌噻吨类利曲辛片( 黛力新) 治疗本病效果。结果 本资料 376 例发生抑郁 124 例( 抑郁组) ,发生率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 亦逐年提高并有年轻化趋势。且相当一部分脑梗死患者 伴有抑郁情绪,甚至不愿配合治疗与康复训练,严重影响 了疾病的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为评估患者抑郁的发病 情况并及时进行临床干预,我们进行了脑梗死部位与抑郁 发病相关性调查,并观察氟哌噻吨类利曲辛片( 黛力新) 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选取 2009 年 1 月 ~ 2010 年 8 月我院神 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共 376 例,其中男 226 例,女 150 例; 平均年龄( 61. 4 ± 11. 6) 岁。住院时间均在 1 个月内,临 床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 制定 的脑梗死诊断标准。除外发生重度痴呆、严重失语、意识 障碍等影响表达的患者。 1. 2 方法 ①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定,将 SDS < 30 者设为非抑郁组,SDS≥30 者设为抑郁组且做汉密尔 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定。根据 HAMD 总分 8 ~ 17 分为 轻度抑郁、17 ~ 24 为中度抑郁、≥24 分为重度抑郁的标准
病变最为常见。
[关键词] POEMS 综合征;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肾衰竭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74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2-3429( 2011) 05-0078-03
POEMS 综合征是可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浆细胞 异常增 生 性 疾 病。该 病 由 英 国 学 者 Crow 和 日 本 学 者 Fukase 首次报道,故又称 Crow-Fukase 综合征[1]。临床少
评定脑梗死后抑郁症状发生的严重程度。②抑郁组和非 抑郁组在合并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发病次数及人口统 计学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基础上行 脑梗死部位和 数 量 的 评 定。 ③ 抑 郁 组 患 者 均 行 黛 力 新 ( 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每次 1 片,每日 3 次。 用药 4 周后进行 HAMD 量表评分。以 < 8 分为治愈,下降 5 分以上为好转。 1. 3 统计方法 对各个变量赋值,应用 SPSS 10. 0 软件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 ± s) 表示, 变量间关系采用 Spearm's 相关分析。对各因素进行 t 检 验。α = 0. 05 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 1 抑郁的发生率 376 例中 124 例合并抑郁( 抑郁 组) ,发生率为 33. 0% ,其中轻度抑郁 72 例( 19. 2% ) ,中 度抑郁 45 例( 12. 0% ) ,重度抑郁 7 例( 1. 9% ) ; 非抑郁组 252 例( 67. 0% ) 。非抑郁组与抑郁组在年龄、性别、合并 症、发生次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 1。
医学,2002,26( 12) : 930-931. [2] Restak R M. The mind[M]. Neyork: NY Bontam Book.
1998: 230-235. [3] 肖桂荣,孙新芳. 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及治疗
[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 8) : 1145-1147. [4] 李红玲,岳葳,任力,等. 90 例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其影响
常表现。结果 结合胸腹部 B 超、胸部 CT 及肌电图检查综合分析患者为四肢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 轴索与脱髓鞘损害
并存,偏重度) 。骨髓穿刺和活检: 成熟浆细胞占 2% 。诊断为 POEMS 综合征,予泼尼松及沙利度胺口服,并配合利尿
剂,临床症状及肾功能好转出院。结论 POEMS 综合征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病程,可导致多系统损害,其中以多发性神经
分组
非抑郁组 抑郁组
例数
252 124
表 1 脑梗死患者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一般资料比较( x ± s)
年龄 ( 岁) 61. 4 ± 11. 6 62. 1 ± 9. 7
性别[例( %) ]
男
女
合并症[例( %) ] 心脏病 糖尿病 高血压病
124( 49. 2) 127( 50. 8) 169( 67. 1) 184( 73. 1) 210( 83. 3)
作者单位: 450003 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胡婕 ( 在读研究生) 、张茵、马保根、时杰]; 450003 郑州,河南省人 民医院血研所( 翟亚萍、李玉龙)
通讯作者: 张茵,电话: 13838558071; E-mail: zhangyin1 @ 126. com
见,故易误诊、漏诊。最近我科收治 1 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摘要] 目的 探讨 POEMS 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机制。方法 我院近期收治 1 例 POEMS 综合征合并肾功
能不全,本例因双下肢水肿无力伴胸腔积液、脾大入院。血尿便常规均正常,游离甲状腺素 2. 35 pmol / L、游离三碘甲状
腺原氨酸 12. 1 pmol / L,促甲状腺素 6. 69 mU / L,血清泌乳素 124. 7 nmol / L,免疫固定电泳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均有异
64( 51. 6) 60( 48. 4) 86( 69. 4) 93( 75. 0) 103( 83. 1)
神经功能缺 损程度( 分) 26. 7 ± 4. 4 28. 7 ± 4. 3
发病次数
1. 3 ± 0. 5 1. 2 ± 0. 3
2. 2 两组脑梗死部位 抑郁组多发梗死、额叶梗死的发 生率与非抑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2 例( 19. 2% ) ,中度抑郁 45 例( 12. 0% ) ,重度抑郁 7 例( 1. 9% ) ; 252 例( 非抑郁组) 无抑郁症状。
两组多发梗死、额叶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两组单灶梗死、枕叶梗死及皮层、皮层下梗死的发
因素[J]. 中国康复,2001,16( 1) : 22-23. [5] 杨明明. 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的初步探索[J]. 中国康复
理论与实际,2002,8( 9) : 542-544. ( 收稿时间: 2011-03-04)
POEMS 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一例并文献复习
胡 婕,张 茵,马保根,时 杰,翟亚萍,李玉龙
男,62 岁。因双下肢水肿 4 年,无力 1 年,胸腔积液、 脾大 2 年入院。4 年前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予呋塞米 治疗,水肿消退,后性功能渐减退至全无。曾到多家医院 就诊,均未确诊。2 年前出现胸腔积液、脾大,予对症治疗 ( 具体治疗和使用药物不详) ,效果差。1 年前出现双下肢 无力、四肢麻木、皮肤色素沉着、消瘦,双下肢水肿加重,同
·78·
量表评分,治愈 47 例,好转 32 例,总有效率为 63. 7% 。 3 讨论 3. 1 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机制 脑梗死患者由于伴有较 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同时伴 抑郁症状且不能及时纠正,则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后期康 复效果。近年来我国脑梗死发病率增高,并发抑郁症者亦 随之增多。文献报道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大多 分为外源性与内源性两种[1]。内源性因素指脑梗死的解 剖部位和生理、病理方面的改变。解剖部位与抑郁有关的 为边缘系统、丘脑、蓝斑核的病变[2]: 边缘系统与下丘脑的 联系调节复杂情绪,如恐惧、暴怒、攻击性冲动等; 下丘脑 对愤怒、疲乏、性功能等有调节作用; 蓝斑核从脑干向上达 大脑皮层,对睡眠、觉醒、情绪和记忆产生影响。抑郁的神 经生物学基础为 5-羟色胺( 5-HT) 、去甲肾上腺素( NA) 系 统的失衡。下丘脑、丘脑、基底节、边缘系统是存在 5-HT 能神经元的关键解剖部位。5-HT 能神经通路主要存在于 杏仁核和下丘脑膈区。从解剖与功能定位来讲抑郁应与 不同部位的损伤相关,左半球、左前皮质及左前半球损伤, 尤其是左前半球皮质或皮质下及左额背外侧损伤更易发 生抑郁[3]。也 有 研 究 认 为 抑 郁 的 发 生 与 梗 死 的 部 位 无 关[4]。其抑郁发生的外源性因素较多,有年龄、并发症、性 别、发病次数、家庭关系等。 3. 2 脑梗死后抑郁与梗死部位的相关性 在分析脑梗死 部位与抑郁发病率的相关性时,应排除外源性因素的干 扰,以求更准确的数据相关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脑梗 死抑郁的发生率为 33. 0% ,多发梗死、额叶梗死患者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