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的方式

合集下载

财务管理中的盈余管理

财务管理中的盈余管理

财务管理中的盈余管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盈余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盈余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超过成本的收入,是企业的利润。

而盈余管理则是指企业如何合理地运用盈余,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本文将从资金运用、分配、投资等方面,探讨财务管理中的盈余管理。

一、资金运用盈余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合理运用资金。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资金运用计划。

首先,企业应确保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如支付员工工资、采购原材料等。

其次,企业可以考虑将一部分盈余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开展市场推广等,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此外,企业还可以将一部分盈余用于研发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分配政策盈余管理还包括盈余的分配政策。

企业可以通过发放现金股利、进行股票回购等方式,将盈余分配给股东。

分配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到企业的现金流状况、未来的发展需求以及股东的利益。

如果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且股东对现金收益更感兴趣,那么可以选择发放现金股利。

如果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或投资项目,那么可以选择进行股票回购,减少股本,提高每股盈余。

当然,分配政策的制定也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三、投资决策盈余管理还涉及到企业的投资决策。

企业可以将一部分盈余用于投资项目,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企业应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收益率、风险和期限等因素。

如果投资项目的收益率高于企业的资金成本,且风险可控,那么可以选择进行投资。

此外,企业还可以进行风险分散,将盈余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和行业,以降低整体风险。

四、风险控制盈余管理还需要注意风险控制。

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保护企业的盈余。

首先,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次,企业可以购买保险,以应对意外风险。

此外,企业还可以进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对冲汇率、利率等风险。

在进行风险控制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措施。

会计工作中的盈余管理策略

会计工作中的盈余管理策略

会计工作中的盈余管理策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盈余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盈余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状况,还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

本文将介绍一些会计工作中常用的盈余管理策略,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盈余。

一、成本控制策略成本控制是企业盈余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合理控制成本,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余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会计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实现成本控制:1、降低资源浪费:会计师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生产过程,找出资源浪费的环节并进行优化。

减少资源浪费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盈余水平。

2、优化供应链管理:会计师可以与供应商合作,寻找更优质、更便宜的原材料供应商,同时控制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

3、提高生产效率:会计师可以通过分析生产流程,找出生产效率低下的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资金管理策略良好的资金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盈余水平。

会计师在资金管理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合理规划资金流入流出:会计师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资金预算,合理规划资金流入流出的时间和金额,以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降低资金成本。

2、优化应收账款管理:会计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账期、加强催款工作等方式,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提高资金周转率,从而改善盈余水平。

3、合理运用闲置资金:会计师可以通过合理配置闲置资金,比如投资短期理财产品或购买固定资产等方式,获得更高的收益,提高盈余水平。

三、税务筹划策略税务筹划是企业盈余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会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来降低企业的税负,提高盈余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税务筹划策略:1、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会计师可以通过了解并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税务负担,提高盈余水平。

2、合理调整盈亏结构:会计师可以通过合理调整企业的盈亏结构,合理分配利润,降低纳税金额,提高盈余水平。

3、避免税务风险:会计师可以通过认真遵守税务法规,降低税务纠纷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保护企业的盈余水平。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八大途径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八大途径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八大途径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或交易安排等,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调控,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其他企业在未来几年也将陆续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有些具体准则仍然为企业留下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一、盈余管理途径之一——固定资产折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九条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而《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九条规定:“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变更都采用未来适用法,不再进行追溯调整,这就使得企业能够通过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等来调节各期会计利润。

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往往较大,只要有证据表明某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与原先的估计数有差异,企业就可以通过会计估计来进行变更,从而改变各个会计期间的折旧费用分配,对企业业绩进行调整,以此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二、盈余管理途径之二——无形资产研发与摊销《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七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第八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同时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会计、财务、税务等方面用各种手段来调整、操纵财务报表,以达到降低纳税、增加盈利、提高股价等管理目的的一种行为。

对于企业而言,适当的盈余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但如果过度盈余管理,则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和防范企业的盈余管理。

以下是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一、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1. 改变会计政策:企业可以改变某些会计政策,如减少折旧费用,提高账面价值等进行盈余管理。

2. 延迟确认费用:企业可以将一些费用拖延到以后再确认,以此来增加当前的净利润。

4. 土地重估:企业可以对其拥有的土地进行重估,提高账面价值从而增加净资产,进而提高企业的股票价格。

5. 费用的分类和分摊:企业可以将一些费用分摊至其他项目或的账期,以此来减少当期的费用支出,从而增加利润。

二、有效的防范和遏制盈余管理的对策1. 财务报表公开透明:企业应当将其财务报表公开透明,尽可能地减少其财务报表中的漏洞和错误。

2. 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企业应当加强对其财务报表的监督和管理,不断完善财务报表规范和标准,同时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对于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严格审查。

3. 内部监督和诚信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对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

4. 加强信息披露:企业应当加强对外部信息的披露,及时发布关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等公开信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

5.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诚信评价体系,加强对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建立对于经营行为的信用记录,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考核。

盈余管理是一种普遍的企业行为,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短期内带来利益,但长期来看,会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企业应当树立诚信经营的思想理念,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遏制盈余管理的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的诚信度和经营风险管理能力。

公司财务管理中的盈余管理策略

公司财务管理中的盈余管理策略

公司财务管理中的盈余管理策略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中,盈余管理是一项关键的财务活动,旨在最大化公司的利润和财务稳定性。

盈余管理策略涉及各种技术和方法,用于管理和优化企业的利润和资本结构。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公司财务管理中的盈余管理策略。

一、巩固财务规划和预算管理首先,巩固财务规划和预算管理是有效实施盈余管理策略的基础。

公司可以通过制定周密的财务规划和预算,合理安排资金运用和收入分配。

这样,公司能够有效控制开支、降低费用,从而实现盈余最大化。

二、优化资金运营优化资金运营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方面。

公司可以通过合理管理现金流、优化资金结构和提高资本回报率来最大化盈余。

例如,公司可以通过合理的资金调配,将闲置资金投资于高收益的项目,增加投资收益。

此外,公司还可以优化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管理,以提高现金流的流动性和效率。

三、风险管理和保险选择风险管理和保险选择是盈余管理策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公司可以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手段来降低潜在损失和财务风险。

这包括购买适当的商业保险,如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等,以及合理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项风险。

四、灵活的成本控制和费用管理灵活的成本控制和费用管理是实施盈余管理策略的重要手段。

公司可以通过紧密监控和控制成本,灵活调整费用结构,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和盈余水平。

此外,公司还可以通过采购合理策略、建立供应链优势等方式,优化采购成本。

五、有效的投资和融资决策有效的投资和融资决策对盈余管理至关重要。

公司应该进行全面的投资评估和风险分析,以确保投资项目的收益稳定和回报率较高。

此外,对于融资决策,公司应该充分考虑资本结构、成本和风险,选择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融资方案。

六、合规与道德有效的盈余管理不仅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还要秉持道德和社会责任。

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防止财务舞弊和违规行为。

此外,公司要注重公平竞争和合规运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

结论总之,公司财务管理中的盈余管理策略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特定情况和实际需求。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20种方法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20种方法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方法1利用推迟费用入帐时间降低本期费用将费用挂在"待摊费用"科目;待摊费用多为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也有一些摊销期在一年以上(如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等)待摊费用的发生时间公司可以控制,因此把应计入成本核算的部分挂在待摊费用科目下,可以直接影响利润总额。

2利用关联交易降低费用支出增加收入来源。

通过“其他业务收入”来高速影响利润总额。

比如向关联方借款融资,降低财务费用。

3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调整。

新增“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减值准备”。

对这三项目进行调整影响利润。

4利用其他应收款科目养活费用的提取.公司向关联企业收回应收帐款,同时以对该单位的短期融资方式(记入其他应收款)又把此笔金额从帐面上划转给对方,可以使应收帐周转率指标明显好转,并使本期期末应提的坏帐准备养活降低了费用支出。

5利用其他非正常性收入增加利润总额.通过地方政府的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等)来增加利润总额;这种调节利润的方法有时不必真的同时有现金的流入,但却能较快的提升利润。

6利用应计项目。

企业将收入(或者费用)提前(或者递延)进行确认,调节利润。

7利用交易事项时点。

这是种非会计的盈余管理途径,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营业收入来调节当期利润。

8资产重组企业为让利润好看可能进行一次性业务,比如一次性冲销。

9虚构交易或者资产。

例如虚构没有发生的销售或者退回行为,借资产评估的机会虚增资产,调节利润。

10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企业对固定资产正确地计提折旧,对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11补贴收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地方政府为了不让本地的上市公司失去宝贵的上市资格,失去宝贵的上市资格,也往往运用“看得见的手”对上市公司进行补贴和帮助,一些公司也因此得到巨额补贴来调节利润。

12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抵减项目,企业多提坏账会造成利润虚减。

若来年经营状况不好,可利用坏账准备转回,虚增利润。

浅析微小型企业的盈余管理方法和对策

浅析微小型企业的盈余管理方法和对策

浅析微小型企业的盈余管理方法和对策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以控制和调节盈余水平的活动。

对于微小型企业来说,盈余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微小型企业通常资金有限,经营环境也比较复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微小型企业的盈余管理方法和对策进行浅析。

一、掌握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微小型企业往往面临资金有限的情况,因此必须把握好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微小型企业要注重原材料的选择和采购,力求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产品质量。

企业要合理安排生产进度,以免出现因为产能不匹配导致的浪费。

企业还可以通过中长期采购、现金与信用采购的合理配置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微小型企业要灵活运用各种成本控制方法,提高盈余水平。

二、优化财务决策良好的财务决策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盈余水平。

在微小型企业的盈余管理中,财务决策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要合理配置资金,确保充足的流动资金,避免因资金不足而影响经营。

企业要合理安排财务支出,确保各项支出的效益。

企业还要注意合理运用长期负债和股权融资,以提高资本运作效率。

优化财务决策可以帮助微小型企业提高盈余水平。

三、加强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是企业实现盈余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微小型企业要加强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要研究市场需求,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品种。

企业要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质量,提升顾客满意度,增加顾客忠诚度。

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营销、地域营销等方式扩大销售渠道,提高销售额。

加强市场营销策略可以为微小型企业带来更多的盈余。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微小型企业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效率,从而提升盈余水平。

企业要合理安排员工的岗位,充分发挥员工的专长和能力。

企业要加强员工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企业还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为微小型企业带来更好的盈余。

盈余管理的方式

盈余管理的方式

三、盈余管理的方式(一)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应用对同一经济事项,会计政策一般提供几种方法供会计人员选择,会计估计则更需要企业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

由于会计应计制的差别导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同一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上可能给出多种可供选择会计处理方法。

1.利用资产减值准备。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范围,除了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外,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金融资产及为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资产。

新准则中明确规定,存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及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在影响资产减值因素消失后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其他资产已提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

这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2.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影响会计利润。

对企业来讲,由于固定资产金额相对较大,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至少每年年终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使用寿命、净残值等进行判断和选择,这些判断和选择都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以及未来一定期间的利润,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3.利用会计期间、时间跨度来调节利润。

许多公司不按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规定来进行会计账务处理,而是利用时间差,提前确认会计收入、推迟结转成本,或者提前确认成本费用、推迟确认会计收入,他们利用这样的方式对利润进行调节。

(二)利用关联交易操纵会计收益利用关联方交易来操纵盈余是比较隐蔽并且常用的一种方式,已成为上市公司乐此不疲的游戏。

其主要方式包括:1.委托或者合作投资。

如果上市公司面临投资项目周期长、风险大等因素,则可将某一部分现金转移到母公司,以母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将投资风险全部转嫁到母公司头上,而将投资收益的回报确定为上市公司当年的利润。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案例分析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案例分析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案例分析研究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利用会计政策留有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巧用会计政策,资产减值准备、资产重组、利用债务重组是当前许多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利用减值准备调节盈余近年来,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备受上市公司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计提的比例和数额关系到企业当年的盈利状况,甚至有可能直接扭转其趋势。

通常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在业绩较差时少提准备可以“润色”业绩,有的则在经营较好时多提准备,以便为随后的会计期间做好“业绩储备”,致使八项计提以其“灵活性”和“随意性”成为许多上市公司随心所欲的盈余管理手段。

当然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可以转回的资产仅仅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等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未探明矿区权益。

通过计提巨额资产减值使本年度一次亏足,为今后年度的巨额冲回打下基础,以达到保牌、摘帽、实现盈利的目的。

据统计,截至2006年2月22日,沪深两市共有13家ST、*ST公司披露了2005年年报,其中包括个别已经摘帽的公司和目前已经暂停上市的公司。

13家公司中,9家2005年实现扭亏为盈,1家继续盈利,3家出现亏损。

年报显示,尽管多数此类公司实现盈利,但主要业务和财务状况出现根本好转的为数不多,大多数公司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操纵利润,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案例,大唐电信(600198)业绩“变脸”,2007年4月5日,发布了一则公告,称2006年度其业绩报告将亏损。

由于2004年度和2005年度业绩已经连续出现亏损,按照相关规定,大唐电信即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即冠以*ST)。

对此,大唐电信4月5日的公告如此解释,“公司尽管2006年度主营业务规模和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高,但鉴于无线、光通信等传统通信设备产业历年经营留存大量资产带来预期的收益能力有限,仍需对整合后的无线、光通信资产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由此将造成2006年度业绩亏损。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指管理者对于公司盈利情况的操纵和干预,以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既包括合法的内部管理手段,也包括非法的突破底线的操纵手段。

虽然盈余管理能够一定程度上推高企业短期盈利,但这种短期行为是有风险的并且可能导致 companies倒闭,因此需要有强有力的对策来打击这种行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一、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1、调整会计方法。

这种手段最常见,可以通过不同的会计方法,调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使公司看起来更加的蓬勃发展。

比如收入确认差异、存货核算差异、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等。

2、调整折旧期限。

折旧期限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基础,可以通过调整折旧期限使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以快速消耗。

3、隐形负债。

将某些应该被计入负债的支出,视为经营费用或其他支出,从而在盈利和负债水平上都有所欺骗。

4、大肆扩张。

无序扩张会导致企业过多的投资和开支,以期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但长期经营却存在不稳定性风险。

二、针对盈余管理采取的对策1、制定严格的会计及财务制度。

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核算。

2、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化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准确、权责分明、程序公正,严格掌握公司财务数据。

3、加强监管。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

加大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严厉惩处盈余管理等不符合法规的行为。

4、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企业应该主动增加财务信息的披露,保证公司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增强投资人对于公司的信心和信任。

5、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企业应该注重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逐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6、维护员工权益。

公司应该倡导良好的企业文化,尊重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减少员工流失率,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总之,企业应该秉持诚信经营,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外部监督,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为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打造健康的盈余管理策略。

(作业)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

(作业)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

(作业)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1.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抵减项目,企业多提坏账会造成利润虚减。

若来年经营状况不好,可利用坏账准备转回,虚增利润,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2.其他应收、应付款例如企业将预提的管理费用常年挂账,而这笔其他应付款却早已没有的收款人,显然是公司的一笔不需要支付的收入,形成公司的“小金库”。

留待需要时再处理该项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

3.待处理财产损益若本年“发现”存货盘亏,企业挂在账上不进行处理。

来年经营状况不好时,企业可以通过“发现”存货盘盈,虚增利润,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4.在建工程将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继续挂在在建工程下,则在此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可以虚增本期利润。

当资产使用时折旧费用增加,会虚减当期利润,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5.存货发出方法的选择公司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在物价上涨时期,当公司需要提高当期盈余时,选用先进先出法。

当公司需要降低盈余时,选用加权平均法。

6.固定资产折旧政策(1)通过有选择的使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当公司需要提高当期盈余时,选用能够降低折旧费的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

当公司需要降低当期盈余时,选用能够增加折旧费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

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2)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的估计。

当公司在经营业绩差时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高估净残值。

当公司在经营业绩好时缩短折旧年限,低估净残值。

7.资产减值损失企业可以利用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

当公司需要降低当期盈余时,多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

若以后期间需要增加当期利润时,可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8.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准则规定,将交易性金融资产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公允价值的取得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困难,企业更可以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盈余管理识别方法

盈余管理识别方法

盈余管理识别方法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财务报表技术手段,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处理资产负债表、调整收入和费用等方式,以达到影响财务报表上的利润、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等项目的一种行为。

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利润和股东回报率,但如果不合理使用,也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和不良后果。

因此,对于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来说,了解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盈余管理识别方法。

一、财务报表分析法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盈余管理行为。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比较企业的历史财务数据、同行业公司的财务数据、行业平均水平等因素,来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例如,如果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远高于同行业公司或行业平均水平,而且企业的会计政策或会计处理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需要警惕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计量风险法计量风险法是指通过量化分析,评估企业会计处理方式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以识别盈余管理行为。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计算企业的净利润、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等指标的变化幅度和波动性,以反映企业会计处理方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如果发现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和波动性较大,就需要警惕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

三、行为模式法行为模式法是指通过研究企业的行为模式,如企业的经营策略、管理制度、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来评估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历史数据和管理行为,研究其经营策略和管理制度的可持续性和一致性,以反映企业是否存在可能的盈余管理行为。

综上所述,了解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和技术,对于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和盈利能力。

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应该逐步规范盈余管理行为,遵守财务报告准则和会计规定,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可靠。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采取一些手段和方法,通过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来操纵公司的盈余水平,以达到一定的目标和利益。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和方法:1. 收入确认:公司可以通过推迟收入确认或加速收入确认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推迟收入确认到下一财年以平滑盈余,或者在本财年提前确认一部分收入以提高盈余。

2. 费用计提:公司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费用的计提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提前计提费用以减少当期盈余,或者延迟计提费用以增加当期盈余。

3. 资产减值:公司可以通过虚报或低估资产减值损失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虚报资产减值损失以降低当期盈余,或者低估资产减值损失以提高当期盈余。

4. 资本支出:公司可以通过灵活调整资本支出的时机和规模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延迟资本支出以提高当期盈余,或者加快资本支出以减少当期盈余。

5. 减税筹划:公司可以通过合理运用税收政策和规则来减少纳税额,从而增加盈余。

可以利用税收抵免、减免等政策,合理分配利润以降低税负。

6. 盈余平滑:公司可以通过调整会计估计和政策来平滑盈余波动。

可以调整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以平均化盈余。

7. 避免损益波动:公司可以通过避免一次性项目和非经营性收支对盈余的影响,使盈余保持稳定和可预见。

可以避免大额投资收益或损失出现,或者分类处理非经营性收支。

8. 盈余预测和指导:公司可以通过制定盈余预测和指导来管理市场和投资者对盈余的预期,以影响股价走势和投资者信心。

可以在每个季度披露盈余预测和展望,控制市场风险和预期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盈余管理并非一种合法的行为,如果公司采取不当的手段和方法,操纵盈余水平,违反了会计原则和规则,将会受到法律和监管机构的处罚。

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应谨慎操作,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持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可靠。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公司为了使其业绩达到获得投资者认可的水平,或为了达到某些会计或财务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策略性做法。

这种做法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实现,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收入操纵、支出操纵以及资产重估价值的变动。

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存在风险和不良影响,并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和严重的经济后果。

因此,应对盈余管理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防止和控制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对策。

1.设定明确的财务目标和业绩标准为了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公司应该设定明确的财务目标和业绩标准,确保其真实和准确的反映了公司的业务状况和发展趋势。

同时,应该制定有效的财务管控政策和流程,加强财务制度的完善和监督,确保所有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时性和透明度。

2.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是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最佳手段之一。

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发现和防止任何想要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确保公司遵守所有的财务规定和法律法规,避免未被发现的财务风险和诈骗行为。

3.强化道德和伦理意识公司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和伦理意识,严格遵守商业道德原则,确保所有公司员工、管理者和董事会成员都要尽可能地负责任,以实现公司最高利益为基准,制定符合道德与伦理法规的财务决策和行为,制定道德准则和管理规定,确保所有人员始终如一地遵守。

4.强化公司治理,保证公司治理结构和程序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透明和公正的,确保公司股东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加强会计和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保证其审核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遏制潜在的利益攸关关系,防止其中的政治和利益冲突。

5.加强对市场监管的关注和调查加强对市场监管的关注和调查,对市场上的非法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惩罚性的制度保障,并追究涉及方的责任和法律责任。

通过行政执法手段,把盈余管理行为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市场的安全运转和各方利益的合法保障。

浅析微小型企业的盈余管理方法和对策

浅析微小型企业的盈余管理方法和对策

浅析微小型企业的盈余管理方法和对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微小型企业的盈余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微小型企业的盈余管理旨在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盈利并最大化盈余。

本文将从资金管理、财务预测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对微小型企业的盈余管理方法和对策进行浅析。

一、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微小型企业盈余管理的首要前提。

微小型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 现金流管理微小型企业应该密切关注现金流,避免现金短缺等问题。

可以通过做好预算和财务规划、加强收款管理、降低成本等方式来管理现金流。

2. 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微小型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常用方式。

针对不同的贷款方式,微小型企业应该仔细考虑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问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同时,还应该注意借款人信用记录,及时还款以保持良好记录。

二、财务预测财务预测是微小型企业盈余管理的关键环节。

通过准确的财务预测,微小型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1. 预算预算是微小型企业财务预测的基础,是为企业将来的发展制定的一种计划。

预算的制定需要广泛征求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预算制定。

现金流预测是微小型企业财务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现金流预测,企业可以预测未来现金流的变化情况。

三、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微小型企业盈余管理中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

通过市场营销,企业可以更好地推广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1. 建立品牌建立品牌是微小型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关键。

通过品牌的建立,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扩大销售市场。

2. 激励销售人员销售人员是企业推广产品和服务的主力军。

通过激励销售人员,可以提高销售业绩,带动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资金管理、财务预测以及市场营销是微小型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方面。

微小型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实力,科学合理地制定盈余管理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常见的盈余管理的手段

常见的盈余管理的手段

常见的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来提高盈余水平的过程。

有效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

1.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一种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采购成本、运营成本等途径,来提高盈余水平。

例如,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寻找更具竞争力的供应商,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通过节约能源、减少废料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

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但需要注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 销售增长销售增长是另一种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量、提高产品价格、推出新产品等方式来增加销售额,从而提高盈余水平。

例如,通过市场营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产品;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和功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售价;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销售增长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但需要注意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避免过度扩张导致盈余下降。

3. 资产利用率提升资产利用率提升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资产,提高资产的效益和回报率,从而提高盈余水平。

例如,通过优化库存管理,减少库存占用成本;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的维护和管理,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租赁闲置资产,获取额外收入。

资产利用率提升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但需要综合考虑资产使用的效益和风险。

4. 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是盈余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企业应该及时识别和评估各类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以降低财务风险对盈余的影响。

例如,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通过多元化经营,降低单一业务带来的风险;通过购买适当的保险产品,转移风险责任。

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的盈余水平,但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盈余管理最新案例近3年_非经常性项目盈余管理综述

盈余管理最新案例近3年_非经常性项目盈余管理综述

盈余管理最新案例近3年_非经常性项目盈余管理综述一、盈余管理方式简述根据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可将盈余管理的方式基本归为三类,即通过对应计项目的操纵进行盈余管理(Accrual Management)、通过操纵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Manipulation of Real Activities)和通过运用非经常性项目① 分类转移(Classification Shifting)进行盈余管理。

1. 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作为最常见的一种盈余管理的方式,应计项目操纵是通过改变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时间达到盈余管理目的,但无论是将收入、成本费用提前确认还是延迟确认,都只是将利润在时间上进行了转移,理论上并不会影响利润的总额,即当期增加或减少的利润必然会在以后会计期间出现相同金额的“反转”。

这是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利管理的方法的最主要缺陷,而且这种方法也较容易被审计师所识别。

2. 通过构造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作为进行盈余管理的另一种方法,通过构造真实性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因为其并不直接违背企业会计准则。

真实交易盈余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①利用对研发活动的管理来调节利润;②利用对销售活动的管理来调节利润;③利用对资产的购置、处置活动来调节利润;④关联交系调节公司利润。

通过构造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虽然比较隐蔽,不易被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所发现,但却有其自身特有的缺陷,即这种方法有可能会给公司的运营带来风险或直接损害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3. 运用非经常性项目进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的第三种方法,即分类转移(Classification Shifting)的盈余管理方式。

分类转移首次由McVay(2006)提出,是指故意将经常性项目与非经常性项目进行错误分类的行为。

上市公司通过分类转移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将某些经常性的费用转移至线下项目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列示,而将某些非经常性收入或利得转移至线上项目或经常性项目列示(McVay,2006)。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1. 引言1.1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在于,盈余是公司经营活动的核心指标之一,影响着公司的市场价值、投资者信心以及未来业绩预期。

盈余管理能够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提高公司盈余水平,从而实现股价提升和市场认可。

盈余管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税收风险,优化公司财务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需要通过盈余管理来维护自身利益,保持竞争力,吸引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关注和认可。

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盈余管理能够激励管理层和员工努力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不良的盈余管理行为也会对公司造成负面影响,如虚假披露、财务造假等行为将损害公司信誉,引发法律纠纷,甚至可能导致公司破产风险。

重视盈余管理对于公司的发展和生存至关重要,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盈余管理制度,加强监管部门对盈余管理的监督与管理。

1.2 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第一,盈余管理对股东利益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盈余分配的时机和比例,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盈余管理也可以通过稳定盈余水平,增强市场对公司的信心,提高股价表现,从而进一步保护股东利益。

第二,盈余管理对公司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财务稳健性,增加企业未来的投资和融资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盈余管理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效率也有深远影响。

通过规范的盈余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经营风险,保护公司的长期利益,同时促进公司的合规经营和良好治理。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和股东利益保护,还影响到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方向。

因此,建立健全的盈余管理制度,提高盈余管理水平,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盈余管理的定义和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调整或操纵盈余数额,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略论民营企业盈余管理模式

略论民营企业盈余管理模式

略论民营企业盈余管理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盈余管理。

尤其是民营企业,由于缺乏与国有企业相同的资源和实力,其盈余管理更加关键和必要。

在民营企业盈余管理中,固然存在各种模式,但是有一些常见的模式值得我们略论。

一、现金管理现金管理是民营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更为基础和常见。

现金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合理的现金支出、收入以及存储等方式,提高企业的流动性,降低财务风险。

现金管理涉及到企业资金的进出,需要把握企业营运、经营存续、财务稳健等先决因素。

现金管理模式一般有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等。

二、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指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有效规划、使用和维护管理,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的实用价值和折旧税务等方面的合理化。

固定资产模式涉及到固定资产的选择、购置、维修和更新等各个环节。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企业需要合理规划资产的使用周期、保护资产的价值、充分利用固定资产带来的财务效益等等。

三、股票和债券管理股票和债券管理是民营企业在盈余管理过程中最具争议的部分,这是因为将企业的盈余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市场不仅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投资能力和金融专业知识,还需要企业了解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内部机制。

股票和债券管理涉及到股票和债券投资的决策、选择、投资额度、股票交易选择等方面。

四、投资管理投资管理涉及到企业将自己的资金用于投资其他企业或业务的管理和运作。

投资管理涉及到投资决策、投资计划、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资金管理以及投资回报等方面,并且通常要与股票和债券管理结合起来。

以上是民营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模式,当然这些模式并不是绝对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然而,不管采用哪种模式,在盈余管理中,企业必须注重风险管理、信息披露、资本运作等方面,并做好与政府、企业家和投资者的沟通。

总之,盈余管理是民营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盈余管理的方式
(一)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应用
对同一经济事项,会计政策一般提供几种方法供会计人员选择,会计估计则更需要企业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

由于会计应计制的差别导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同一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上可能给出多种可供选择会计处理方法。

1.利用资产减值准备。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范围,除了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外,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金融资产及为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资产。

新准则中明确规定,存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及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在影响资产减值因素消失后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其他资产已提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

这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2.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影响会计利润。

对企业来讲,由于固定资产金额相对较大,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至少每年年终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使用寿命、净残值等进行判断和选择,这些判断和选择都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以及未来一定期间的利润,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3.利用会计期间、时间跨度来调节利润。

许多公司不按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规定来进行会计账务处理,而是利用时间差,提前确认会计收入、推迟结转成本,或者提前确认成本费用、推迟确认会计收入,他们利用这样的方式对利润进行调节。

(二)利用关联交易操纵会计收益
利用关联方交易来操纵盈余是比较隐蔽并且常用的一种方式,已成为上市公司乐此不疲的游戏。

其主要方式包括:
1.委托或者合作投资。

如果上市公司面临投资项目周期长、风险大等因素,则可将某一部分现金转移到母公司,以母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将投资风险全部转嫁到母公司头上,而将投资收益的回报确定为上市公司当年的利润。

当上市公司发
现净资产收益率难以达到配股的要求,便倒推计算利润缺口,然后与母公司签订联合投资合同,投资回报按测算的缺口利润确定,由母公司让出一块利润。

2.关联购销。

关联交易包括有:虚构业务量、低价购进原材料和高价销售产品等方式。

不少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存在产、供、销及其他服务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上市公司从母公司或者关联公司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原材料或者半成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和包装后,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母公司或者关联公司,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

即使在市场不旺的情况下,母公司也会购买大量上市公司产品。

3.资产租赁。

许多上市公司的经营性资产甚至经营场所往往是采用租赁的方式从母公司租赁来的,因此,这样就为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交易埋下了伏笔。

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可以在租赁数量、租赁方式和租赁价格等方面进行调整。

有的时候,上市公司还将从母公司租来的资产同时租赁给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以分别转移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利润。

4.承包经营或者托管经营。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对承包经营或者托管经营的规定和操作规范基本是一片空白,于是就给托管(承包)经营的操作者留下了大量的操作空间,上市公司完全可以利用承包经营或者托管经营来的利润进行操纵。

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不善和经济效益不佳的情况下,经常将不良资产承包(托管)给关联方,由关联方来承担亏损,上市公司可同时获得固定承包收益。

同时,母公司将稳定的高获利能力的资产以低收益的形式委托给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并在委托协议中将较多的比较高的利润留在上市公司,直接增加上市公司利润,进行利润的操作。

5.资产转让置换。

资产转让置换是企业为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实现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转让或股权转等行为,上市公司经常利用资产置换的手法来操纵利润。

(1)上市公司在效益不佳的时候,经常向母公司或者是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购买经营性资产来获得经营利润。

上市公司将购买母公司的优质资产的款项挂在往来账上,不计提利息或资金占用费。

这样上市公司一方面获得了优质资产的经营收益,另一方面却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还有就是母公司将优质资产低价卖给上市公司,或与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特别是长期投资的购买和置换方面)进行不等价交换。

实际上,他们这样把负担都转移到母公司去了。

(2)上市公司在
会计收益亏损或者处于微利的情况下,将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和等额的债务转移给母公司或者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这样上市公司既剥离了债务,又剥离了不良资产。

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达到降低财务费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不良资产经营产出的亏损或损失,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收益。

(三)利用地方政府的支持来对会计收益进行操纵
利用地方政府的支持来对会计利润进行操纵,这样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以财政手段支持、扶持地方企业。

在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壳资源”依然稀缺,上市公司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是当地的一种融资平台。

当上市公司无法配股或者面临中止上市的状况的时候,他们会伸出“看得见的手”来对上市公司给予行政支持。

政府优惠恩赐的突然降临,上市公司当然就可以对会计收益进行操纵了。

地方政府一般采用如下方法:直接为上市公司提供财政补贴;给予上市公司退税或者减免税,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地方政府利用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的利息进行减免等等手段对会计盈余进行改善。

(四)利用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

新准则着重体现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和确认债务重组利得并计入当期损益,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不等价交换,与其非上市的母公司之间进行利润转移。

(五)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
新准则将研究开发项目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企业应当根据研究和开发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但对于开发项目是否具备使用或出售的可行性,是否具备完成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是否有足够的支持完成该项目,其后续支出是否能够可靠计量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也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四、盈余管理的目的
一是筹资目的。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筹资,当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

《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

为达到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合规合法地"
骗"得上市资格。

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

再如上市公司准备配股的时候。

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规定,公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略低于9%"。

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上司公司便会积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股的目的。

二是避税目的。

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目的是十分明显的。

"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

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25%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

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

三是获取政治成本的目的。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

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盈余,以非垄断等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如微软公司就曾通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来下调盈利,以逃避美国反垄断机构的指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