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物理说题李焕景

合集下载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李炎说题课件第三次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李炎说题课件第三次

研究高考题发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考查始终都 是重点,而对于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规律、运用规律、对物理 问题进行逻辑推理以及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方面同
重基础 强训练 提能力 脚踏实地迎接高考洗礼
样有着更高的要求。
四、感悟
很遗憾本题只从分析感应电流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一个角度对知识进 行了考察,如果能把题目稍加拓展,着眼于不同侧面,引导学生形成多 角度的理解,建立多元的联系。比如让学生分析回路磁通量与时间、感
应电动势与时间、金属棒所受安培力与时间等之间的关系的话,虽然难
度会有所提高,但在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方面将会有更 大的帮助,同时也会近一步促进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变化,由几何关系知:L=2vt· tanθ
二、解题过程
建模型 找电源
寻电动势
E=BLv
关键
求有效切割长度L
E=B·2vttanθ·v
求电阻
R总=R0L总
关键
求回路总长度
二、解题过程
回路总长度 由几何关系得导线总长度L总=L+2vt/cosθ,
二、解题过程
建模型 找电源
寻电动势
E=BLv
关键
求有效切割长度L
一、命题立意及考点
(2013年全国卷I)17.如图,在 (纸面)内有三根相同的均匀
金属棒ab、ac和MN,其中ab、ac在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空间 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 计时,运动中MN始终与∠bac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下 列关于回路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
知识方面
方法方面
能力方面
电阻R 有效长度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沾化二中 李勇说题稿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沾化二中 李勇说题稿
一、说立意 二、说考点解析 三、说规律总结 四、说知识迁移
一、立意 19.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实验中将一铜
圆盘水平放置,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 针,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当圆盘在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 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正确的是( ) A.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B.圆盘内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C.在圆盘转动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 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D.在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 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A选项 B选项 规律动都是通过 相对运动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题目
主要考点
2015年全国Ι 卷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选择题
第19题 Ⅱ级
楞次定律
考纲要求
Ⅱ级
考查能力 将复杂模型转化为简单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考点解析
A选项 考点 难点 B选项 考点 难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无数条线组成了面 简化复杂模型 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力(安培力) 直接分析小磁针的受力
二、考点解析
C选项 考点 难点 D选项 考点 难点 磁通量的计算 无法根据Φ=BS定量计算 等效电流 只考虑一种电荷的运动
三、规律总结
1、金属体问题 2、安培力的方向 整个金属体可以视为 无数的金属线组成 根据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确定 安培力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四、知识迁移
人教版3-2 14页第7题
A、B选项的另一种思路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点评: 2015年全国卷(新课标Ⅰ 理综)20题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点评: 2015年全国卷(新课标Ⅰ   理综)20题

一、解析:
v a1 0 t1
y
FN
x

FN
f
G
v1 a2 t1
上滑时: mgsin f ma 1 下滑时:
y
FN

mgsin - f ma2
④ x ⑤
G
f m g cos
由以上各式联立可 解得 , ,故AC 正确。 在将⑤式代入式④ 式时,m会被约去,因此无法求得m,故B错误。 根据面积法可得上滑位移 x 1 v0t1 ,上滑高度 h x sin ,故D正确。 2 答案:ACD
1.正负号混乱
在讲必修一第二、四章时, 没有注意牛顿第二定律及运 对正方向的选取,及正负号 动学公式的矢量性 的代入问题重点强调,严格 检查,使学生形成看到矢量 立即注意方向的习惯 平时做题总爱用基本法,没 有注重方法的锻炼 选取适当的题目,要求学生 用多种方法做出来,在对比 中体会各种方法的特点。 通过适当题目进行强调,让 学生学会“ 偷懒”
点评: 2015年全国卷 (新课标Ⅰ 理综)20题
惠民县第一中学 房朋朋
20、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 图象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 v 0 、v1、t1 均为已知量, 则可求出( )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2.没有恰当选取解题方法
3.选择题计算题化
没有意识到选择题与计算题 的区别
四、总结:
• 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图象相结合的问题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同时 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注意以上的几点策 略外,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寻找适当题目,不断提高学生从图象中挖掘有用信 息的能力,和将图象与实际运动相对应的能力。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2015年新课标1第24题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2015年新课标1第24题

首先要考虑没有接通电源的情况下,金属棒所受重力与弹力平衡,考虑 到两弹簧受力相同,可以写出此时力的平衡方程:
2kl1 m g
•再考虑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运用左手定则可判断 出安培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弹簧应进一步伸长,写出新的平衡方 程:
2k (l1 l2 ) mg F
•最后由安培力公式和欧姆定律得到安培力方程和金属棒中的电流与已 知的电动势和电阻的方程。
F BIL
E IR
•综合运用上述方程并代入题给数据,即可得到本题的结果。
六、标准解答
依题意,开关闭合后,电流方向从b到a,由左手定则可知,金属棒所受 的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 开关断开时,两弹簧各自相对于其原长伸长为 l1 0.5cm 由胡克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得
四、考点
• • • • 共点力的平衡 Ⅱ 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 Ⅱ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Ⅱ 胡克定律 Ⅰ
五、解题过程(一审二析三方程)
• 2015年新课标24.(12分) 如图,一长为10cm的金属棒ab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水平地悬挂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弹簧 上端固定,下端与金属棒绝缘,金属棒通过开关与一电动 势为12V的电池相连,电路总电阻为2Ω。已知开关断开时 两弹簧的伸长量均为0.5cm;闭合开关, 系统重新平衡后,两弹簧的伸长量 与开关断开时相比均改变了0.3cm, 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 。判断 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方 向,并求出金属棒的质量。
2kl1 m g
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式中,m为金属棒的质量,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g是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F BIL
由胡克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得

高中物理说题PPT课件

高中物理说题PPT课件
①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感应电动势的大 小和方向;
②求回路中电流强度; ③分析研究导体受力情况(包含安培力,用左手定则确 定其方向); ④列动力学方程或平衡方程求解。
第一问的解题过பைடு நூலகம்:
设金属棒下滑的速度大小为v,则感应电动势为
E=BLv ①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压为U,U=E ②
设此时电容器极板上储存的电荷为Q,根据电容C
(1)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 与金属棒速度大小的关系; (2)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 化的关系。
来自2013年新课标全国理综1卷第25题
二、考点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导线切割磁感线产 生感应电动势;电容器、电流、加速度定义式;感应电流、 安培力,这部分内容都是要求较高的Ⅱ级要求。即对所学 知识要理解其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 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 用。
导体切割磁感线或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便转化为电能具有感应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安培力作用或通过电阻发热又可使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阻的内能因此电磁感应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转化用能量转化观点研究电磁感应问题常是导体的稳定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对应的受力特点是合外力为零能量转化过程常常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三、考查能力
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及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 能力
四、解题过程及方法:
此题属于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力学问题,所以,解决这 类问题,要抓好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的动态分析,导体受 力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通电导体受安培力→ 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周而复始地循环。
解这类题的基本方法是:
定义有 C Q ③ U

《高中物理说题》课件

《高中物理说题》课件

提高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 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主动性。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 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
03
说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法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 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 律。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共同如何改 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 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和改进措施
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效果评估和学生反馈, 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
学效果。
加强实验教学
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 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的分
析能力。
个性化教学
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和易错点, 进行个性化教学和辅导,帮助学
学生分组讨论物理问题,互相 交流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实验操作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 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积 极参与课堂互动。
自评与互评
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果,互相 评价作业完成情况,促进共同
进步。
04
说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课堂氛围
实验操作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 判断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对 物理产生兴趣。
相关题目的链接和拓展
链接一
将本题目与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知识点进行链接,考察学生对不 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能力。
链接二
将本题目与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进行链接,如建筑工地上的重物下落 、雨滴下落等,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拓展一
将本题目进行推广,如推广到多维空间、非惯性参考系等,考察学生 的创新思维和拓展能力。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沾化二中综合题10鲁刚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沾化二中综合题10鲁刚
命题立意: 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考点: 质点直线运动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 速直线运动,这两个考点都是高考中的 二级要求。另外,此题还涉及到了数学 中的几何关系和x-y图像。虽不是物理 考点但也很重要甚课标全国卷Ⅰ,24)水平桌面上有两个 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 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 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 (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 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 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 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 L).假定橡皮筋的伸 长是均匀的 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齐宗刚 说题2013-23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齐宗刚 说题2013-23

立意
考点
多用电表的原理和使用,具体包括:操作步骤、结 构、读数、欧姆表的工作原理等。
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解题思路
1. 审题,阅读题目明确实验目的 2. 回归教材,联系实验原型、实验原理 3. 挖掘题目中相关的改进、发展或创新 4. 运用物理规律,顺序解答相关问题

解题思路
1. 审题,阅读题目明确 实验目的
4 E= (Rg + 12) 12
RV = 12.0 kΩ

题目价值
1、错误、错因和建议或对策
2、思路总结

题目价值
1、典型错误、错因、建议或对策
典型错误
第2问选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错误原因
建议或对策
知识上:理解欧姆表的结构原理 对电表的内部结构、原 以及原理图; 理认识不清,正负接线 能力培养上:重视动手操作训练, 柱的规定原则认识模糊 实物连图和电路图训练 知识上:理解精确度对电表读数 的影响; 能力培养上:走进实验室,认清 实际表盘的精确度,加强读数题的 训练,强调有效数字 知识上:重视教材的实验原型和 原理,并灵活的融合和迁移; 能力培养上:加强相关物理规律 的训练
素养
本题还着重培养学生回归教材原型,灵活运用和 迁移知识的科学素养。

归纳拓展
近5年电学实验题在全国1卷中的概况 现状和预测

归纳拓展 全国卷近5年电学实验题目的出题概况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分值 5 10 8 9 9
教材实验原型 伏安法测电阻 安培力演示实验 测电源的E、r 测电源的E、r 电表的改装

解题思路
答案:12.0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鲁北 18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鲁北 18
2 2 2 2
12.2% 30.2%


2
g 6h


58.2%
2015年新课标全国理综 Ⅰ卷第18题
• • • • 原题再现· 审题技巧 命题立意· 考点分析 解题过程· 典型错误 题目价值· 规律总结
原题再现 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 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 L1和L2,中间球网高度为h。发射机安 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 A B 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 3h 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不计空气的作 E h F 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乒乓球的 D C L2 发射速率v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 L1 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 面上,则v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 考点:平抛运动,Ⅱ级要求。
题目价值
答题统计:
v v v v

分析:
34.6% 的考生 错解为 vmin= L
1
× B. × C. × D. √
A.
L1 g 2 6h L1 g 4 h L1 g 2 6h L1 g 4 h

L1
g 6h
4.4%
2 2


(4L1 L2 ) g 6h 1 (4L1 L2 ) g 2 6h 1 (4L1 L2 ) g 2 6h
A. C.
L1 g 2 6h L1 g 2 6h

v v

g L1 6h
B.
2 2
L1 g 4 h L1 g 4 h

v v

(4L1 L2 ) g 6h 1 (4L1 L2 ) g 2 6h
2 2
2
2

高中物理说题课件

高中物理说题课件

高中物理说题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该节主要介绍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法则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及其应用。

2. 重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三角板、绳子、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三角板、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例子,如拉拔比赛中的合力与分力。

2. 概念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3. 法则讲解: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通过PPT课件和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

4. 例题讲解:讲解几个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几个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力的合成与分解1. 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2. 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3. 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例子七、作业设计题目1:两个力F1=3N和F2=4N,夹角为60°,求它们的合力与分力。

题目2:三个力F1=5N、F2=6N和F3=7N,夹角分别为30°、60°和90°,求它们的合力与分力。

2. 答案:题目1:合力F=5N,分力F1'=2.5N,F2'=3.5N题目2:合力F=9N,分力F1'=3.33N,F2'=3.75N,F3'=1.88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际例子、PPT课件演示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法则。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2015第25题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2015第25题

解题过程及题目价值
1 第一问是硬性得分部分涉及整体隔离法。 2 第二问易出现的问题(1)运动分析不正 确(2)矢量性认识不足,正方向选取不 能贯彻到底造成计算错误(3)公式选取 不当造成计算量大且失误多。对策(1) 画出运动示意图(2)严格矢量教学,贯 彻到底(3)强化公式选取,突出一下平 均速度式以及类竖直上抛整体法 3 突破第二问,第三问当不成问题
2015第25题
板块模型
25.(20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 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 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t=0时刻 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 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 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 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 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 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 10 m s 2 。 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小物块与木板 间的动摩擦因数;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主题
参考系,质点 质点的直线运动
内容
要求 说明
Ⅰ Ⅱ Ⅱ Ⅰ Ⅰ 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相互作用与牛顿 矢量和标量 运动规律 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Ⅱ Ⅱ Ⅰ
超重和失重
一、命题立意 知识方面: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运 动及v-t图像相结合 能力方面: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包括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能力 方法方面:整体法、隔离法、逆向思 维法等板块模型的基本处理方法

《高中物理说题》课件

《高中物理说题》课件

与同学一起学习和讨论, 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常见物理问题的解答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天空的颜色与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对光的散射有关。
为什么物体会下落?
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因此会向下运动。
什么是电磁感应?
当磁场的强度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 能力,同时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高中物理说题》PPT课 件
探索物理学的无限魅力,感受科学的奇妙之处!这些PPT课件将引领您走进 高中物理的广阔世界。
物理学的介绍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通过研究物体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自然界 的工作原理。
物理学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解释宇宙运行规律的基石,无论是探索宇宙奥秘,还是应用于日常 生活和科技发展,都离不开物理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他们将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复习与备考技巧
1 组织学习
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分阶 段学习不同主题,并定期 进行回顾。
2 解题策略
3 合作学习
掌握各种解题技巧,如图 表分析、物理公式运用等, 以应对各类考试题目。
结论和要点
通过本PPT课件的学习,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 实的基础。

高考物理总复习名师专题讲座3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高考物理总复习名师专题讲座3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30/65
ta=2 Rg;同理 b 球从 B 点下滑到 M 点用时也满足 tb
=2
r g(r
为过
B、M
且与水平面相切于
M
点的竖直圆的半
径,r>R).综上所述可得 tb>ta>tc. [答案] C
31/65
物理建模三:传送带模型
1.模型特征
(1)水平传送带模型
项目 情景 1
情景 2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6/65
方向的合力.所以只需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力在水平方向 上的合力即可确定地面是否对斜面有摩擦力作用,有什么方 向的摩擦力作用.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因 不确定 μ 与 θ 的关系,所以物体在斜面上有三种可能的运动 情况,下面进行分类讨论.
7/65
(1)当 μ>tanθ 时 满足 mgsinθ<μmgcosθ,物体将沿斜面减速下滑,物体有 沿斜面向上的加速度 a 和水平向右的加速度分量 ax,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可知斜面对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合力水平向右,再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斜面在水平方向的合力水平向左, 斜面相对地面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所以地面对斜面有水平向 右的静摩擦力.
3/65
2.思维流程
4/65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 m 的物体从某一斜面顶端 沿斜面下滑,斜面相对地面保持静止,已知斜面质量为 M, 斜面倾角为 θ,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斜面不固定, 判断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方向.
5/65
[尝试解答] 物体沿斜面下滑,物体对斜面有力(垂直斜 面向下的压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斜面相对 地面是否有运动趋势,取决于物体对斜面的力在水平
24/65
2.思维流程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3-4说题王立晖修改版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3-4说题王立晖修改版
O为圆心,如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为 n 2 (i)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该表 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AB上的最大宽度为多少? (ii)一细束光线在O点左侧与O点相距 从玻璃砖射出点的位置。
3 R 2
处垂直于AB从下方入射,求此光线

点:反射定律 折射定律 折射率 全反射
第(1)小题
一、命题立意及考点
(1)(6分)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s时波形图,图(b)为媒质中平衡位置在x=1.5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P是平衡位置为x=2m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速为0.5m/s
B.波的传播方向向右 C.0~2s时间内,P运动的路程为8cm D.0~2s时间内,P向y轴正方向运动 E.当t=7s时,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
公式法 带动法 质点做周期性上下振动
第(1)小题
三、题目价值
典型错误
第(1)小题
三、题目价值
第(1)小题
三、题目价值
对学生进行补偿性教学和训练
错因分析
对策
知识方面
方法方面
能力方面
知识方面
方法方面
能力方面
波的成因
带动 法
理解能力
讲解波的成 因、区分波 动与振动
动画展示 波的成因 图像的形 成过程
3 R处垂直于AB从下方入射,求此光 2
34题
考纲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简谐运动 Ⅰ 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 Ⅱ 单摆、周期公式 Ⅰ 受迫振动和共振 Ⅰ 机械波 Ⅰ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横波和纵波 Ⅰ 横波的图像 Ⅱ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Ⅱ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Ⅰ 多普勒效应 Ⅰ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光 全反射、光导纤维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Ⅱ Ⅰ Ⅰ Ⅰ

高考新课标物理 课件:11.2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高考新课标物理 课件:11.2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答案】AD
【小结】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1)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中, “自发地”、 “不 产生其他影响”的涵义: ①“自发地”指明了热传递等热力学宏观现象的 方向性,不需要借助外界提供能量的帮助; ②“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涵义是发生的热力学宏 观过程只在本系统内完成,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力学 方面的影响,如吸热、放热、做功等.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热力第二定律的每一种表述,都揭示了大量分子 参与宏观过程的方向性,进而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 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变式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到的
)
A.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 ,绝对零度是可以达 B.一切自然过程总量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 增大的方向进行 C.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使之全部变成有用 的机械功是不可能的 D.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度物体
【解析】 绝对零度是永远也达不到的, 只能趋近, A 错;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可知 B 对;由开 尔文表述可知 C 错;由克劳修斯表述可知 D 对.
【解析】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内能的增量为ΔU= L W+(p0S+G) -Q. 2
考点二 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理解 例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 B.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背了能 量守恒定律 C.在科技高度发达以后,可以使物体的温度降 到0K D.在一定情况下,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 体是可行的
恒能否实现的条件和过程的方向,指出了一切变化过 程的自然发展是不可逆的,除非靠外界影响,所以二 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 3.两类永动机的比较 第一类永动机 第二类永动机 不需要任何动力或 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 燃料,却能不断地 对外做功,而不产生其他影 对外做功的机器 响的机器 违背能量守恒,不 不违背能量守恒,违背热力 可能制成 学第二定律,不可能制成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物理说题李焕景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物理说题李焕景
力电综合解题过程命题立意考点分析知识规律性总结备考启示说题错点及对策命题立意与考点分析能力1推理能力2分析综合能力3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命题立意考点分析主干知识考查复杂情境未知过程中利用动能定理解题将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放到功能关系的分析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知识方法的迁移能力
2014全国I卷理综 物理25题
典型错误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源自出错原因数学知识欠缺
2.水已到,渠未成
①知识方法掌握不透彻,对匀 强电场沿直线电势均匀降落理 解不到位,意识不到等分法找 等势点求场强其实是电势差与 场强的关系, ②思维单一,靠惯性做题,缺 乏灵活性和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缺 漏,基本方法没掌握。
3.无的放矢,似是而非
b
θ a c
知识规律性总结 知识 平抛或类平抛问题 两种常用解决方法 分解 动能定理
等分法找等势点求场强 思想方法
解决复杂或未知物理过程,可大胆假设,利 用动能定理建立初末状态参量之间的联系
备考启示
1.高考考查主干知识,覆盖面广,考查角度 多样,在教学中注意夯实基础,对概念规律 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并多角度多层 次讲解,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处 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第一问: 审题 不加电场,平抛运动已知位移偏向角,求
末动能与初动能的比值
难点: 突破: 已知量少,不敢下手 大胆假设,利用平抛运动规律仔细推导
解题思路
解法1:(1)设小球的初速 度为v0 ,初动能为EK0 ,从O 点运动到A点的时间为t,令 OA=L,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
l sin 60 v t l cos60 1 2 gt 2
针对策略
加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训练,加 强计算技巧特别是纯字母运算的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
背景介绍
全国高考是每年举行的一场重要的考试,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其中,物理科目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一门科目,考察的内容广泛而深入。

因此,针对高考物理题目的训练和竞赛成为了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水平和应对高考的重要途径之一。

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
为了提高学生对高考物理题目的理解和解题能力,许多学校和社团举办了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

这种比赛采用说题(口头解答问题)的形式,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对一系列高考物理试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这种形式的比赛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件物理说题
李焕景老师是一位物理教育领域的专家,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屡获殊荣。

他研究了课件物理说题的有效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高考物理学习中。

李焕景老师的课件物理说题方法,以其简单明了的解题思路和逻辑,获得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喜
爱。

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高考物理题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迅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物理说题李焕景课件
李焕景老师的物理说题课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广泛应
用于物理教学中。

这些课件主要由高考物理题目组成,每道题目都配有详尽的解题过程和思路,以及相关的物理知识点和公式。

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课件,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物理说题课件的优势
使用李焕景老师的物理说题课件,能够带来许多优势和好处:
1.系统性:课件内容涵盖了高考物理题目的各个方面,
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2.导向性:课件中的解题过程和思路能够引导学生正
确理解和解答高考物理题目。

3.实用性:课件中的题目和解题思路贴近实际考试,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4.关联性:课件中的物理知识点和公式与题目紧密关
联,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5.灵活性:课件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习进度进行
灵活调整和使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结
高考物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科目,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知识和解题技巧。

通过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和李焕景老师的课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考物理题目,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高考的信心。

希望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物理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