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期期末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昌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小枫同学和小红同学在第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中,总结出了下列学习物理的方法,你认为不妥的是:
A.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B.只须背诵笔记上的重要知识点即可学好
C.经常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实验
D.遇到现象和问题多思考其中奥秘
2.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中学生的身高约1.6m
B.普通教室的高度约10m
C.武汉元月份的平均气温约30℃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4.小红同学所在的物理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察研究.她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各项信息,哪一项是错误的?
A.小车前2s内的速度为1m/s
B.小车在第2s至第5s静止
C.小车在7s内的平均速度约为0.86m/s
D.小车在7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5.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枫同学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在两个完好的暖水瓶里,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中超声波清洗机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B.乙中的“隔音蛟龙”是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C.丙中火山爆发可以利用次声波确定其方位强度
D.倒车雷达是利用红外线给车定位
7.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A.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
C.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8.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春天里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图乙中从游泳池中出来的人感觉更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C.图丙中严冬玻璃上窗花的形成,是凝华现象且在玻璃内表面
D.图丁是用纸盒烧水,纸盒不会被烧着是因为水蒸发时要吸热
9.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48℃
C.BC段吸热但温度不变D.第6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10.小枫同学所在的物理小组,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B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11.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12.如图所示,光学实验课时,小枫同学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
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
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地面发生了折射
C.地面发生了漫反射,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
D.墙壁发生了漫反射,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1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
14.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C.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D.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15.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看离他1.5m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A.等于10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大于10cm小于20cm
16.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C.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17.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小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
D.房间里的暖气片一般都安装在窗户的上面
18.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图线,在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
二、非选择题(包括11道小题,共计46分)
19.(2分)小枫在课外活动中制作了一种发声装置,他在纸筒的开口端打了两个孔,并用一根绳子穿过这两个孔后系紧.如图所示,他抓住绳子的一端,以平稳的速度在头的上方转动此装置,筒中空气柱由于发出声音.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了,这是由于变大的缘故.
20.(3分)小红和小枫同学利用一个玻璃瓶、带孔的橡皮塞、细玻璃管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装置,来探究实验室里常用温度计的测量原理,应该选用图装置来做实验,把玻璃瓶放在热水中,观察到,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

21.(3分)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距离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的0.6m,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视力表在平面镜里的像.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m.
(1)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大致位置,并求出被测者到镜面的距离为;
(2)画出被测者左眼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的P点的光路图.
22.(4分)小红同学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实验中,斜面应尽量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2)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 AB是cm;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是m/s;
(3)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
23.(7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枫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装置图.
(1)由下表可知,本实验应使用温度计.
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
水银﹣39 357
酒精﹣117 78
(2)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3)在组装图甲装置的过程中需要先安装的是(选填“A”或“B”)部分.
(4)实验中小枫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的快些,他应该,再开始计时.
(5)实验过程中,依据观察到的烧杯里的水中现象,判定水开始沸腾.(6)图甲是实验第2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将其读数记录到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90 92 96 97 98 99 99 99 99 (7)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24.(4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小红同学将一可沿ON折转的白色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则
反射角的度数等于。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向后倾斜,如图乙所示,仍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5.(3分)小枫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2)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选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烛焰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C.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26.(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同学按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下蜡烛、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还算出了烛焰像的大小与烛焰的大小之比,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cm 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cm
烛焰像的大小/
烛焰的大小
1 30 20 0.7
2 24 24 1
3 18 36 2
4 1
5 60 4
(1)由表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第1次实验在光屏上所称的像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应用了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而制成的物品有(请举一例).
(3)实验结束后,小红试着调节如图乙所示的投影仪,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他应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镜头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4)接下来小红想改用焦距为5cm的另外一个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图甲中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方向移动。

27.(4分)小红同学在实验室里自己配制盐水,并且想用天平和量筒测自己配制的盐水的密度,她的实验步骤是: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0”刻度线处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移动.(2)调好天平后,她用正确方法称盐的质量时使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盐的质量是g.
(3)往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如图丙,量出水的体积为cm3.
(4)将盐倒入量筒中,待盐全部溶解后,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丁所示,则小红所配置的盐水的密度是kg/m3.(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8.(6分)2014年12月28日,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正式通车,从此开启了武汉三镇都有地铁时代.已知地铁4号线一期从武汉火车站到武昌火车站,长约16.5公里,运行时间约为33分;二期从武昌火车站到汉阳黄金口,长约16.7公里;如图所示.小枫同学在通车首日,体验了4号线一、二期线路贯通运行后的“芳草绿”列车,列车宽2.8m,高3.8m,列车长度约118m,小枫从武昌火车站出发,从列车关门启动算起,小枫用手机计时,到黄金口站车门打开,用时33分20秒,问(注意:下列计算结果都保留两位小数):
(1)(3分)地铁4号线全程从武汉火车站到汉阳黄金口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m/s?(2)(3分)从武昌复兴路站至汉阳拦江路站的长江隧道长约3278m,如果列车也是按照全程的平均速度运行,列车刚好完全通过长江隧道需要多少s时间?
29.(5分)武汉第八座长江大桥、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鹦鹉洲长江大桥也于201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由在汉的中铁大桥局承建,经历3年多建设施工。

在某次施工过程中,需要长方形的条石50块,经测量,条石长4m,宽60cm,高50cm.(已知:ρ石=2.5×103kg/m3)
(1)(3分)每块条石的质量是多少t?
(2)(2分)若用一辆载重20t的卡车运送,每次能运几块?则需多少次运完?
武昌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卷(解析与答案)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小枫同学和小红同学在第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中,总结出了下列学习物理的方法,你认为不妥的是:
A.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B.只须背诵笔记上的重要知识点即可学好
C.经常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实验D.遇到现象和问题多思考其中奥秘
【解析】
ACD、在物理学习中,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经常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实验,遇到现象和问题多思考其中奥秘,这些方法都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
ACD的做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物理规律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不要死记硬背笔记上的重要知识点,这样不会学好
物理.B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中学生的身高约1.6m B.普通教室的高度约10m
C.武汉元月份的平均气温约30℃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解析】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m左右.A项符合实际;
B、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B项不符合实际;
C、武汉元月份还是较冷的,最高气温不超过10℃,平均气温远低于30℃.
故C项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m/s左右.D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解析】
A、漂流而下的小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
故A错误.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
故B正确.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
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同步卫星的“同步”指的是它与地球自转周期、角速度相同,它和地球是相对静止的.
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B.
4.小红同学所在的物理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察研究.她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各项信息,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小车前2s 内的速度为1m/s
B .小车在第2s 至第5s 静止
C .小车在7s 内的平均速度约为0.86m/s
D .小车在7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A 、小车前2s 内的速度v==s
m 22=1m/s ,故A 项正确; B 、小车在第2s 至第5s 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B 项正确;
C 、7s 内的平均速度v==s
m 76≈0.86m/s ,C 项正确; D 、由图像可知,在0~2s 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2~5s 小车静止,在5~7s 小车以较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小车在7s 内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D 项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
5.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枫同学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 .在两个完好的暖水瓶里,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解析】
A 、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不符合题意,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相等,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C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D 、完好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该选项设计合理.
故选:D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中超声波清洗机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B.乙中的“隔音蛟龙”是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C.丙中火山爆发可以利用次声波确定其方位强度
D.倒车雷达是利用红外线给车定位
【解析】
A、甲中超声波清洗机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
B、乙中的“隔音蛟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防止噪声产生,故B错误;
C、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核爆炸等情况下会产生次声波,所以可以利用次声波确定火山
爆发的方位强度,故C正确;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C.
7.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A.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
C.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解析】
A、敲音叉的力越大,音叉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听到的声音越大,则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越远,B项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
C、乒乓球接触振动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可以把音叉的振动放大,C项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
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春天里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图乙中从游泳池中出来的人感觉更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C.图丙中严冬玻璃上窗花的形成,是凝华现象且在玻璃内表面
D.图丁是用纸盒烧水,纸盒不会被烧着是因为水蒸发时要吸热
【解析】
A、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从游泳池中出来的人感觉更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而蒸发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故B正确;
C、窗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窗花在玻璃的内侧
形成,这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水的沸点是100℃(标准大气压下),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盒没有燃烧.故D错误.
故选D.
9.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
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48℃
C.BC段吸热但温度不变
D.第6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解析】
(1)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故A、B正确;
(2)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
(3)第6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而不是完全熔化,故D错误.
故选D.
10.小枫同学所在的物理小组,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B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解析】
光速非常快,光传播时间非常短(可忽略);雷声传播速度慢,且雷声沿直线传播最先到达听者的耳朵,故可用雷声沿直线传播的路程来表示闪电发生位置到测量者之间的距离。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会经过云层、山脉的反射持续一段
时间,这样会导致测得的时间偏大,误差大,A项错误;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测得的是雷声沿直线传播的时间,测量
时间的误差最小,B项正确;
C、A项的做法是错误的,因此两次求平均值,也是错误的,C项错误;
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对应不同
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D项错误。

故选B.
11.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解析】
A、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A错误.
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误.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且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2.如图所示,光学实验课时,小枫同学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
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
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地面发生了折射
C.地面发生了漫反射,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
D.墙壁发生了漫反射,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解析】
如图,小枫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时,由于地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墙壁,由于墙壁粗糙,发生了漫反射;在侧面观察时,光滑地面反射的光线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眼,而墙壁由于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较多,故小枫看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
故选D.
1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
【解析】
A、插入水中的手指变“粗”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放大镜原理),此选项符合题意;
B、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尾灯是利用光的反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C.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D.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解析】
(1)光在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均在法线的同侧,
如图;所以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E为折射光线。

(2)已知CD是界面,由图可知,∠AOC=60°,则∠BOD=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而∠COE=45°,则折射角为90°﹣45°=45°;
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即CD的左边是玻璃,右边是空气.综上所述,故只有选项C正确.
故选C.
15.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看离他1.5m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A.等于10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大于10cm小于20cm
【解析】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乙同学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根据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可知,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小于焦距,即小于10cm,所以只有B项正确.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