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练习一》教案.docx

合集下载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教案教学内容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教材第3、第4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具学具刻度尺、米尺、图钉、信封、铅笔、蜡笔、粉笔、小纸条、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今天咱们做一个猜谜游戏,老师手里拿的信封中有一支笔,请你猜一猜里面是一支什么笔?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猜测,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进行互动对话。

•如果学生猜铅笔,教师把一支铅笔放进信封中,铅笔露出来了。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会是铅笔吗?生:不会,铅笔比信封长。

•如果学生猜粉笔或蜡笔,教师分别把粉笔和蜡笔放进信封中,比一比。

师:为什么猜粉笔或蜡笔呢?生1:因为蜡笔比信封短。

生2:粉笔比信封短,装在信封中就看不到。

师:(揭示谜底)看!原来是一支蜡笔,这支蜡笔究竟有多长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工具来进行实际测量才能准确知道。

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生:尺子。

师:对,要用尺子量,我们必须知道尺子上的刻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那就是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用厘米和米去测量。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新课教学做准备,同时在轻松的游戏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二自主探究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第66页的全我3,完成第66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的第4—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步掌握“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过程:一、复习指名板演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

二、新授例3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图见书本)本题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基础了进行教学的。

要让学生量出纸条的长度,在量之前,师要向学生说明量的主法。

量时要把纸条左边的端点对准尺上标有“0”刻度线,然后再看纸条另一个端眯所对着的尺上的刻度是几厘米。

提误码“这纸条是几厘米?指名学生回答。

根据师的示范,再让学生操作一遍。

师注意学生在量的过程中的步骤和重点处。

三、巩固练习第66页“做一做“ 、第1题的看一看这支铅笔长()厘米。

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看铅笔的左端对着尺子的什么地方?右端对着哪里?铅笔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先让学生按照步骤量出长度。

并指名学生板演过程。

让每个学生都实际操作一遍,师要注意学生量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三、作业1、课堂作业:第5、7、8题。

2、课外作业:5—8题。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画、量探究厘米与米长度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完善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与米的表象为目标,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20厘米),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各种平面图形的纸张,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把米尺和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我会数:1、数出1厘米:(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1厘米有多长?能不能在直尺上指出1厘米有多长?教师指名两个同学回答,注意引导大家发现两位同学叙述与演示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直尺上两个相邻刻度线(数字线)之间的长是1厘米。

(2)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到1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刻度线划到2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9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1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长度单位—练习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长度单位—练习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长度单位—练习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长度单位,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难点: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长度单位的实际物体,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教师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强调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3.课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内容涵盖长度单位的换算、实际测量等。

4.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每组根据练习题中的解答题,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小组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5.课堂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测量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度单位的知识。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测量时仍存在不准确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六、教学拓展1.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长度单位接力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长度单位的知识。

2.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3.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教案设计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教案设计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的概念,认识长度的单位,初步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2.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能够通过比较长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正确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长度的计量单位。

2.能够使用长度单位,正确进行长度测量。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长度的概念及长度单位的介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2.长度的换算教学方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来体验和深刻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长度的测量教学方法:使用实物和工具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并熟练掌握测量方法。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与概念讲解通过讲解、展示计量工具,引入学生对长度概念的认识。

让学生观察大小不同的物品,并通过感官体验对长度的概念进行理解。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单位,简单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

第二课时:长度单位的学习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并通过对长度单位进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同时让学生掌握各种长度单位的符号及读法。

第三课时:长度单位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练、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各种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课时:长度的测量训练通过实物测量,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的测量。

第五课时:小结对前面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测试。

五、教学评估:1.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引导和反思,确保教学效果。

2.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中,相互协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3.教师提供多种测试方式,通过课堂测试、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进行评估,促进学生发展。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例1~例3,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把11厘米长和10厘米长的纸条,分别横着和竖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

学生一般会认为竖着的纸条长,这时教师可以提问:“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哪根长呢?”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一把米尺,要知道两根纸条的长度可以用尺去量一下。

然后开始量纸条的长度,用红粉笔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横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用白粉笔把竖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

分别告诉学生从0 刻度到红色标记这一段是横放的纸条的长度,从0刻度到白色标记这一段是竖放的纸条的长度。

然后提问:“哪根纸条长?”(横放的纸条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要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去量。

接着再问:“要想知道我们用的铅笔的长度该怎么办?要想知道粉笔的长度该怎么办?”“对,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

如果要量像铅笔、粉笔这些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新课1.认识米尺。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然后提问:“你们的尺上有几种刻度线?”“有哪些数字?”“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

”之后,教师在尺上边比划边告诉学生:“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篇一:《厘米、米的认识》教案】《厘米、米的认识》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

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

小徒弟很是纳闷。

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3、认识直尺。

(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

(板书:0起点)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

(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

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cm: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板书:厘米的认识)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

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 在实际测量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掌握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 学会使用刻度尺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

2. 难点:- 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即1米=100厘米。

-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够大致判断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准备- 刻度尺-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绳子等)- 多媒体课件(展示厘米和米的定义、换算关系等内容)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长度不同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描述这些物品的长度。

- 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厘米和米的认识。

2. 新课讲解(1)认识厘米- 展示刻度尺,介绍刻度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 指出刻度尺上的小格代表的长度单位就是厘米(cm)。

- 让学生通过观察刻度尺,理解1厘米的长度,并用手势表示。

- 引导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如铅笔、书本等,巩固对厘米的认识。

(2)认识米- 介绍米的定义,即1米等于100厘米。

- 通过展示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感受1米的长度。

- 让学生用绳子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进一步加深对米的认识。

(3)单位换算-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1米=100厘米的关系,并学会进行单位换算。

-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单位换算的方法。

《认识厘米、米》(教案)

《认识厘米、米》(教案)

《认识厘米、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掌握厘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3.能使用渐进式数学教学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准备板书:认识厘米、米教学工具:量尺、米尺、学生练习纸、课件、教材。

三、教学过程1.引入(1)时间、地点、目的的介绍,并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板书“认识厘米、米”。

(3)问:学生们都用过尺子吗?2.教学中心(1)让一个学生站在讲台前,用量尺测量她的身高,问:她的身高是多少厘米?(2)将同学的身高和大家都比较一下,用板书的方式展示。

(3)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互相测量身高并记录在学生练习纸上。

(4)让学生来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厘米和米,把分组比较结果展示在匿名公告板上。

(5)问:一个图片或物品有多长或有多长的直线,应该使用什么单位来度量?(6)板书厘米与米的换算公式:1米=100厘米。

(7)以一个学生的身高为例,展示换算公式的使用方法。

3.巩固和扩展(1)让学生分组,在教材上做相应的练习,并互相分享答案。

(2)以一个并列的做法,让学生互相交换自己的答案,然后当堂讲解。

四、教学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目标。

(2)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厘米和米的定义和换算方法。

(3)让学生自由探究并分享结果,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1)教师要求每位学生测量并写下自己的身高(米和厘米)。

(2)家庭作业:在家使用尺子测量家中家具的尺寸,并记录与计算它们的米和厘米长度。

六、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掌握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且能够使用它们进行度量和计算。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分享,并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自然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巩固练习和书写作业是本节课的关键,要求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将它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注意到学生对于厘米和米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但在换算上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渐进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分组讨论和展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与掌握厘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如米、厘米、毫米等。

2. 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学生培养珍惜时间、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及常见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2.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3. 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4. 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计算(如:计算教室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难点:1. 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运用长度单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长度单位的教学道具,如米尺、厘米尺、毫米尺等。

2. 准备实际测量工具,如卷尺、测距仪等。

3. 准备计算工具,如计算器、纸笔等。

4. 准备教室的环境布置,以便进行实际测量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或故事,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结合教学道具进行直观演示。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4. 计算练习: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计算,如计算教室的面积。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请根据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填空完成下列句子:(1)1米等于______厘米;(2)1厘米等于______毫米。

2. 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的答案:(1)长度单位中,______大于毫米;(2)下列长度单位中,______是最大的。

二年级数学上:《长度单位—练习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长度单位—练习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长度单位—练习一》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长度单位米、厘米的概念;
2. 学会使用长度单位米、厘米进行长度的比较和换算;
3. 能够解决与长度单位有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材:二年级数学课本
教具:米尺、厘米尺、各种长度物体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米尺和厘米尺,请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1. 这两种尺子有什么不同?
2. 你知道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
1. 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概念。

比较一米和一厘米的长度,并让学生说出哪个更长、哪个更短。

2. 给学生出示几个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并回答问题,判断它们之间的长度关系。

例如:一根铅笔、一本书和一支笔,哪个物体最长?哪个物体最短?
3. 学生合作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如将物体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等。

步骤三:拓展应用
1. 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一米长的东西,比如教室的黑板、走廊的地板等。

2. 将几个不同长度的物体给学生,让他们用米尺和厘米尺测量,并填写表格。

3. 引导学生解决一些与长度单位有关的问题,如:小明离学校的距离是1公里,小红
离学校的距离是550米,谁离学校更近?
步骤四:课堂小结
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理解,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步骤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并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用米尺和厘米尺测量并记录下来。

步骤六:课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好课堂笔记。

米和厘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米和厘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米和厘米的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 培养学生用米和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米和厘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测量工具的使用(尺子)。

3. 实际操作: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并进行记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米和厘米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理解1米等于100厘米,能够准确地进行长度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长度,提高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长度单位,引出本课内容。

2. 讲解米和厘米的概念:教师演示米尺和厘米尺,讲解米和厘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用一把尺子,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如桌子、椅子等,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4. 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交流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讨论如何准确测量物体长度。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以及测量物体长度时的注意事项。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家中的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实践操作评价:检查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测量长度的准确性,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记录和处理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长度单位换算:引导学生学习更多长度单位,如毫米、千米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实际应用:让学生思考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选择商品的大小、规划路线时的距离估算等。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如米、厘米、毫米等。

2. 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进行长度测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及其单位:米、厘米、毫米等。

2.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3. 实际测量和计算:用尺子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难点:实际测量和计算长度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如米、厘米、毫米等。

3. 演示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

4.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思考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反馈:学生展示测量和计算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长度单位概念和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际测量和计算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中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计算的准确性。

七、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长度单位在工程、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 (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 (1)

标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和米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2. 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3.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测量工具、教学课件。

2. 学具:每人一把尺子、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a. 通过观察、触摸,让学生感受1厘米和1米的长度。

b. 引导学生了解厘米和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桌子长度等。

c. 讲解厘米和米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2)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a.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b.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测量并记录长度。

c.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a. 讲解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换算规律。

c. 教师举例说明,巩固换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各种测量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总结延伸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长度单位的知识。

六、课后作业1. 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练习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 思考:为什么要有长度单位?长度单位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七、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厘米、米2. 测量方法:使用尺子3. 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学会了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1单元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认识米》教案与同步练习

《第1单元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认识米》教案与同步练习

《第1单元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认识米》教案(例1至例5)【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知道1米=100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用测量工具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教学准备】课件、1米长的纸条八条、米尺【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实践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的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你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课件第2张)2、“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1.长度单位的产生。

在古代,当时的人们嗨没有长度单位,这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课件第3张。

)他们用身体的一部分做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比如,两臂伸开的长度叫做一庹。

这块大石头有几庹长?(2庹)把手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长度也可以做为一个长度单位,叫做一拃。

(课件第4张)这块布一共有几拃长呢?(5拃)还有的用脚的长度做测量单位。

看,这根竹竿一共有4个脚印长。

(课件第5张)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 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课件第6张)小明量的有5拃长。

爸爸量的有3拃。

师: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小明和爸爸的手大小不一样,一拃的长度也不一样,所以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小学数学厘米和米练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厘米和米练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厘米和米练习课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厘米和米练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厘米和米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3.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长度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如尺子、绳子等,用于演示和实践活动。

2. 准备一些练习题,包括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题目。

3.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如测量教室、操场等的长度。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一根尺子,向学生解释尺子的刻度表示厘米和米的概念。

2. 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内的一些物体,并询问学生它们的长度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讲解与演示:1. 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正确读数。

2. 教师向学生解释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换算。

练习与巩固: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来表示。

2. 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个别完成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练习。

3.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总结与拓展: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2.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应用厘米和米的概念。

评估与反馈: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教师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延伸活动:1. 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测量学校内不同地方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来表示。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些长度问题,与同学互相出题并解答。

这个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厘米和米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长度测量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讲解、演示、练习和实地考察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的评估和反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
目标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
1. 了解厘米和米是什么;
2.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厘米和米的转换关系;
3. 能够正确运用厘米和米进行简单的长度转换。

教学准备:
1. 手写板或黑板;
2. 长度量具:尺子、米尺、厘米尺,纸。

3. 练习题。

教学步骤:
引入:
老师举着一支铅笔问学生:“这支铅笔的长度是多少呢?”学生给出答案后,老师继续问:“我们平时用什么单位来表示长度?”引导学生回答“厘米”和“米”。

探究:
1. 出示一根长度为10厘米的尺子,让学生伸出手指按照顺序数数尺子上的刻度。

问学生,一共有多少个刻度?(答案是10个刻度)
2. 展示一段长度为1米的米尺,让学生观察米尺上的刻度。

问学生,一共有多少个刻度?(答案是100个刻度)
3. 对比尺子和米尺的刻度数,引导学生发现:在一米里面有多
个厘米。

4. 让学生思考,一米有几个厘米?(答案是100厘米)
5.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米等于100厘米。

练习:
1. 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估计其长度是多少米或厘米,并记录在纸上。

2. 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真实长度,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 学生回答问题,将测量结果从厘米转换为米,或者从米转换为厘米。

拓展:
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进行计算和转换;
2.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小组竞赛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转换。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厘米和米是表示长度的单位。

我们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掌握了厘米和米的转换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转换。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认识厘米和米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直尺进行测量,并能够准确地读取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长短的物理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

2. 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等于100厘米。

3. 直尺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确保直尺边缘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要准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读取测量数据,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厘米和米的关系。

2. 演示法:展示直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阐述厘米和米的关系。

3. 演示:演示直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互相交流测量结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和准确读取数据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用厘米和米表示,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 课后思考: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测量房间的大小、家具的尺寸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3. 课后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

《长度单位的练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的基本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及常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2.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3. 测量工具的使用:尺子、卷尺等。

4. 实际操作:测量物体长度,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测量工具的使用。

2. 难点:长度单位换算,实际操作中的测量精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换算,提高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卷尺、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展示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

3. 示范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4. 学生分组实践活动: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5. 总结知识点,强调长度单位换算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长度单位及换算知识。

2. 自主设计测量任务,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八、拓展延伸1. 讨论: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建筑、科研等领域。

2. 探究:是否存在其他长度单位?它们在哪些领域中使用?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强调动手实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十、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度单位及换算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了解它们的用途。

3.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厘米和米》教案1.doc

《厘米和米》教案1.doc

《厘米和米》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线段。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牛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牛的估测意识。

5、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6、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止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7、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米尺、直尺、吸管、卷尺、绳子、学生尺。

教学过程一、联系牛•活,引发探究需要1、同学们观察过吗?在桌上的线是弯曲的,不过,把线拉紧,它就直了。

那么,你知道两手指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吗?(线段)还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呢?(直尺、课本的每条边等……)2、你知道在两点之间如何画一•条线段吗?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儿条呢?3、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量一量你们的课桌有多长。

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捋长量、有的用铅笔盒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按口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

(为什么大家说的测量结果的数量不相同呢?)4、导入课题。

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

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

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讣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

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探究一:认识肓•尺。

学生拿出肓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

表示厘米的字母是“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

直尺上有长度单位,要知道物体的长度, 可以用直尺来量。

量较愆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1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口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

同学们在自己用的总尺上分别指出2cm, 5cm和8cm的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练习一》教案
教学目标:
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针,准备一条长十几厘米的纸条。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题
完成课本图中铅笔的长,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

注意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适当复习。

第二题
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练习本,和准备好的墨水盒。

延伸练习,量一量其他的东西。

第三、四、五题
第3、4、5题,是实际测量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选择该用什么工具。

第六题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第七、八题
根据对线段定义的理解判断图形是否是线段,先让学生复习线段的定义,以便判断。

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第九题
第一次出现带单位计算。

计算第一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的例子进行计算,如14厘米的纸条剪去8厘米,还剩几厘米。

再类推到第2小题。

第十题
利用学生的视觉差,让学生判断。

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8T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材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和全年级的小朋友去郊游好吗?(出示主题图)可是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呀?
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坐一辆车?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630二66, 3534二69, 3035二65, 3634二70)
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
二、新授
1、教学例1、例2
(1)让学独立完成
请你从这四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的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

请四个小朋友上黑板板演,其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做
请板演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2)小组讨论
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来的,列竖式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请小朋友自己先想想,然后在四人小殂里说说。

学生汇报
2、教学例3
(1)3634二70
这里还有一题,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个位上的6
4=10,怎么写呢?在个位写几?十位呢?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
一,在十位上写个小小的1,表示1个十,再算十位上的33=6, 6 1=7,合起来就是70。

(2)3635
大家能通过计算帮助学校解决坐车的难题,真了不起,可我还有
个难题,就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辆车吗?为什么?
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尝试) 你是怎么算的?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算法,为什么这道题,你是
都是从个位算起,不是从十位算起?
小结算法:列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意什么?
3、出示课题师:这三道算式和最后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

(板书课题)
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
全课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三、练习
1、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皮卡丘就想请大家帮个忙,它想买两件小家电,我们陪他到家电城看看好吗?
谁为它介绍一下商品?
它只有90元。

请你帮宛选两件小商品,用竖式算一下一共用了多少钱?
2、皮卡丘谢谢大家的帮忙,它请我们四人小组每个小朋友轮流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其他三个小朋友列竖式计算,提问题材的小朋友还要负责批改,最后还请你们评价一下你们组的小朋友做得怎么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