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第12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罗布泊的位置、形成和特点。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能够描述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学会使用地图和图片,增强空间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二、教学重点:罗布泊的位置、形成和特点。
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
三、教学难点: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
描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或教学课件,包括罗布泊的图片、地图和相关资料。
准备文章的打印副本,以便学生阅读和参考。
准备观察报告的评价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入罗布泊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罗布泊吗?它是什么地方?”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罗布泊的位置、形成和特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 探索与发现: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 小组合作: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报告。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报告,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提出建议和行动计划。
7. 延伸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环境保护项目,参与实际行动,如植树、清洁河流等。
六、教学评估:通过观察报告和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罗布泊的位置、形成和特点的理解。
通过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行动报告,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的参与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激发学生对罗布泊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教学活动:1. 播放罗布泊的自然风光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教师讲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3. 学生分享自己对罗布泊的了解和疑问。
第二章:罗布泊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罗布泊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了解罗布泊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 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第三章:罗布泊的历史变迁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历史变迁。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罗布泊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2. 罗布泊的消失原因和历史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罗布泊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2. 学生通过资料和图片了解罗布泊的消失原因和历史影响。
3. 小组讨论:罗布泊的消失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第四章:罗布泊的生态恢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生态恢复工作。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罗布泊的生态恢复项目和成果。
2. 罗布泊生态恢复的意义和挑战。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罗布泊的生态恢复项目和成果。
2. 学生通过资料和图片了解罗布泊生态恢复的意义和挑战。
3. 小组讨论:我们可以为罗布泊的生态恢复做些什么?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回顾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和生态恢复。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责任。
教学活动:2. 学生分享自己对罗布泊问题的看法和感悟。
3. 小组讨论: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六章:案例研究:罗布泊的生态环境变化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读者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目标】这是一篇呼吁生态环境保护的报告文学。
用罗布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作为一篇报告文学,它那深沉的感情,抒情的笔调给读者带来深深的震撼。
所以应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着重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来探究文章的震撼力量,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捕捉兴趣,情境导入看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名字,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住在月宫里的吴刚吧!吴刚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神话人物,他是汉代西河人,跟人学仙但犯有过错,所以就受到每天砍桂树的惩罚,这个神话寄寓着非常深沉的理念,即命运之残酷。
让我们领悟到因为愚蠢而犯下了过错,就会受到严酷的甚至是万劫不复的惩罚。
当然,此吴刚非彼吴刚,但是他的这篇文章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人类的愚蠢而带来的痛苦惩罚。
让我们顺着吴刚沉痛的目光,看看这一片消逝了的仙湖──罗布泊。
(屏显1:卫星拍摄的罗布泊──“地球的大耳朵”。
)(屏显2: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以及罗布泊的具体位置。
)(屏显3:罗布泊的图片──“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昔日河床”)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用笔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如有生字或生词,可把它写在黑板上,留待一起解决:生词:萧瑟戈壁沧海桑田2、概括本文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找出关键词:二:师总结:本文开头先说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
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原因,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
最后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危机,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作者用历史的教训,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主题,通过对罗布泊的兴衰过程的讲述,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自然风貌、历史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掌握相关地理、生态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历史变迁及其原因;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罗布泊的背景知识;准备课件、图片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罗布泊的基本情况;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罗布泊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曾经如仙境般的湖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自然、人为等多方面分析问题。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其他湖泊因人类活动而遭受破坏的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六、课后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前往当地的湖泊或水源地,进行实地观察和调研,了解湖泊的生态环境现状,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学生将考察报告和照片或视频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考察成果和思考,邀请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建议。
七、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相关的书籍、文章、研究报告等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罗布泊以及其他湖泊的生态环境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和心得,进行思想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丰富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展示罗布泊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引起学生对罗布泊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及生态环境。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认识。
第二章:罗布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点2.1 教学内容介绍罗布泊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及周边地理环境。
阐述罗布泊的环境特点,包括气候、水文、土壤等。
2.2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罗布泊的环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第三章:罗布泊的历史变迁3.1 教学内容介绍罗布泊的历史变迁,包括古代时期的繁荣与衰落,以及近现代的消逝过程。
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3.2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历史变迁。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第四章:罗布泊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4.1 教学内容介绍罗布泊曾经的生态环境,包括湖泊、植被、动物等。
阐述罗布泊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以及消逝对这些生物的影响。
4.2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罗布泊曾经的生态环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罗布泊消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第五章:罗布泊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教学内容介绍当前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罗布泊保护的举措。
探讨罗布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包括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等。
5.2 教学方法展示相关报道、政策文件等,让学生了解罗布泊保护的现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他们对罗布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第六章:案例分析:罗布泊的生态退化6.1 教学内容分析罗布泊生态退化的具体案例,如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枯竭等。
探讨这些生态问题对当地居民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6.2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案例图片、数据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罗布泊的生态退化现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基本内容,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及其消逝的原因。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类似罗布泊的湖泊及其保护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提高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
(2)学会对比分析,将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认识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增强探索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基本内容。
(2)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罗布泊地理位置及变迁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罗布泊过去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它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景色?(2)展示罗布泊现在的荒凉图片,引发学生疑问: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及其消逝的原因。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4. 对比分析:(1)让学生查找我国其他类似罗布泊的湖泊,了解它们的保护状况。
(2)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湖泊的保护措施及其效果。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罗布泊的消逝中学到了什么?(2)总结: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2. 调查我国其他类似罗布泊的湖泊,了解它们的保护状况,并提出保护建议。
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学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重难点:1、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那些教训。
2、难点: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品味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三、课前预习: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 鹭鸶()栖息()濒临()戈壁( ) 无垠( ) 罗布泊(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盲目增加耕地①水、盲目修建水库②水、盲目掘堤③水、盲目建泵站④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⑤干了。
A抽B.用c.截D.引①处填___ ②处填____ ③处填____④处填____ ⑤处填_____3、本文是一篇(),它兼有()和()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讲究()、()。
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
四.自主学习:(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倾听、指导)<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2>这“仙湖”何时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它消逝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看法。
<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罗布泊消逝带来了哪些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五、合作探究:1、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使文章让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3.文章运有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并简要评析。
六、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七.当堂训练:1.为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
(2)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地图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3)学会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
(2)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描述的罗布泊的美丽景色和消逝的原因。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罗布泊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2)简要介绍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文章中的生字词。
(2)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罗布泊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表现:(1)学生对罗布泊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学生朗读、讨论等环节的参与度。
2. 教学改进:(1)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2)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罗布泊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罗布泊的变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问题驱动: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罗布泊的历史变迁及其消逝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对比不期的罗布泊图片,直观感受罗布泊的变化。
(2)运用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罗布泊的历史变迁及其消逝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罗布泊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罗布泊的美丽。
(2)提问:“你们知道罗布泊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
(2)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3)讲解课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深入学习课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通过研究罗布泊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两课时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揣摩语句,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重点
难点
1.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学习过程
一、【学法指导/知识链接】
1.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3.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
1.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
2.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呢?
三、【合作探究】
1. 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四、【测评反馈】
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
五、【学习小结】
六、【学习反思】
1.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学习过程
一、【学法指导/知识链接】
1.背景探源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1941年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到1972罗布湖干涸时仅为450平方公里。
2.作者简介
吴岗,生于1976年10月。《国土资源部报》记者,当代知名报告文学作家。代表作品《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罗布泊这个神秘地区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罗布泊曾经的美丽景色。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罗布泊会从仙湖变为荒漠。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罗布泊的历史与现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环境变化的看法。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第二章:罗布泊的地理与环境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和自然环境。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介绍罗布泊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罗布泊环境变化的原因。
2.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和图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环境变化的原因。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对罗布泊地理环境的了解。
第三章:罗布泊的生态与生物多样性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曾经的生态多样性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培养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罗布泊曾经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分析罗布泊生态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罗布泊的生态环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生态保护的看法。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第四章:罗布泊的消逝与人类活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罗布泊环境变化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4.2 教学内容:分析人类活动对罗布泊环境变化的影响。
讨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罗布泊环境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罗布泊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罗布泊的自然地理背景。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罗布泊的自然风光。
2. 介绍罗布泊的位置、面积和周边环境。
3. 引导学生思考罗布泊为何被称为“仙湖”。
教学活动:1. 展示罗布泊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其自然风光产生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罗布泊的自然地理背景,包括位置、面积和周边环境。
3.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或观察图片,思考罗布泊为何被称为“仙湖”。
第二章:罗布泊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罗布泊曾经的生态环境。
2. 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罗布泊曾经的生态环境,如湖泊、湿地、植被等。
2. 分析人类活动对罗布泊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过度开发、污染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罗布泊曾经的生态环境。
2.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或观察图片,了解罗布泊曾经的生态环境。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罗布泊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罗布泊的消逝过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罗布泊消逝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教学内容:1. 介绍罗布泊消逝的过程,如湖泊干涸、植被枯萎等。
2. 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罗布泊消逝的过程。
2.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或观察图片,了解罗布泊消逝的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第四章:罗布泊的现状与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现状。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罗布泊。
教学内容:1. 介绍罗布泊现状,如湖泊干涸、生态环境恶化等。
2. 探讨保护罗布泊的措施,如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罗布泊现状。
2.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或观察图片,了解罗布泊现状。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罗布泊,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反思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6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6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几年级的课文,以供参考。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展示罗布泊昔日的美丽与现今的荒凉对比,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以及生态环境现状,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讨论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第二章:罗布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变迁2.1 地理位置介绍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地处塔里木盆地东缘,是中国境内一个重要的内陆湖泊。
2.2 历史变迁讲解罗布泊在历史上的繁荣与变迁,如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以及湖泊面积的变化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地图解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变迁。
第三章:罗布泊的生态环境3.1 生态环境特点介绍罗布泊曾经的生态环境特点,如丰富的水生生物、独特的沙漠景观等。
3.2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罗布泊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展示现今罗布泊的荒凉景象。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生态环境特点与现状。
第四章:罗布泊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1 保护措施介绍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针对罗布泊生态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如设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项目等。
4.2 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如何在保护罗布泊生态环境的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发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罗布泊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5.2 反思与启示引导学生从罗布泊的案例中吸取教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5.3 教学方法第六章:案例分析:罗布泊的生态变迁对周边地区的影响6.1 案例介绍分析罗布泊生态变迁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水资源、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6.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生态变迁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初中语文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初中语文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以及其消逝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收集关于罗布泊的相关信息。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编写短文或绘制图表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罗布泊消逝的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以及其消逝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理解。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收集关于罗布泊的相关信息。
(3)学生编写短文或绘制图表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罗布泊消逝的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罗布泊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罗布泊的美丽和消逝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访问,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把握文意,概括要点。
2.加强朗读训练,学会多角度品味语言。
3.感悟作者的痛惜之情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知识1.罗布泊,蒙古语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古城浦海、盐泽、落普池,在某某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
孔雀河从北面注入。
呈葫芦形,面积3006平方公里,海拔768米,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要冲而闻名于世。
昔日的罗布泊水草丰美,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在今天短短的三十年罗布泊变成了黄沙漫天的戈壁滩。
2.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既有新闻的特点,又有文学的特点。
报告文学首先要求真实,同时又富有文学性,注重形象的描绘。
自主学习感知文意1.给加点字注音,解释词义。
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裸.索() 戈.壁滩()无垠.()萧瑟:和煦:无限:干涸:裸露:2.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了解罗布泊的前世和今生,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9)写罗布泊第二部分(10-14)具体说明罗布泊第三部分(15-25)具体展现罗布泊第四部分(26-28)指出4.曾经的仙湖是怎样的?读完课文后谈谈对罗布泊总的印象,用你心目中的词来形容。
(游仙湖,谈印象)5.今天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找出胡杨树悲惨情形的语句朗读品味,谈谈自己的感受。
(看现在,话感受)合作交流深入研习1.罗布泊在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找原因,品感情)2.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丽的罗布泊消逝,现在还有同样的悲剧在发生,作者寄寓强烈的情感。
学生理解下列句子的情感,体会课文抒情色彩。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盲目增加耕地用水…救救某某湖,救救月牙泉…和的手法,同学们找出两组这样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12消失的仙湖罗布泊导学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罗布泊的现在和过去,探寻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3、培养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4、培养学生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了解本文对比、列举数据的方法,【学习难点】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
【知识链接】1、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
具有新闻性(及时性、纪实性)和文学性的特征。
我国从晚清开始出现报告文学。
2、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
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
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
沿岸盐泽广布。
一、自主预习: 1、给带线的字注音萧瑟()和煦()吞噬()裸露()濒临()戈壁()干涸()2、解释词语干涸:和煦:庇护:吞噬:沧海桑田:浑然一体:二、文本探究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一)、独立思考完成, 小组合作完善。
生展示生修改补充师明确: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为什么被称作“仙湖”?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2、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3、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这些悲剧是谁造成的?4、全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既有真实性又有形象性,请到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进行赏析。
1.昔日:“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现在:“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习目标】1.字词的储备。
2.体会学习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3.通过学习本文,树立忧患意识,培养热爱自然的精神。
【基础知识精讲】一、背景材料有关本文的几个名词解释1.塔里木河“塔里木”维吾尔语意为“田地”“种田”。
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
上源有三:阿克苏河源出天山,叶尔羌河及和田河源出喀喇昆仑山,在阿瓦提县肖夹克附近汇合后称塔里木河,东流到铁干里克(尉犁县东南)为中游,下游折向东南注入台特马湖。
从叶尔羌河源算起,全长2137公里(肖夹克以下长约1100公里),流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
河水靠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中下游河水渗漏蒸发,且由于灌溉,水量愈往下游愈小。
下游河道迁徙无定,过去曾多次同孔雀河合流入罗布泊。
1952年在尉犁县筑坝,同孔雀河分离,河水复经铁干里克故道流向台特马湖(现已干涸)。
上、中游建有小海子、上游等水库。
1971年建有塔里木拦河闸。
2.胡杨杨柳科。
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
叶形多变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的叶全缘或疏生锯齿;卵形、扁卵形、肾形的叶具缺刻或全缘,无毛,带灰色或淡绿色。
分布于中国新疆南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河套地区,多生于水源附近。
耐盐碱,生长较快。
木材供建筑、板料、家具及造纸等用,树干、枝、叶可提胡杨碱,为西北河流两岸或水位较高地方的重要造林树种。
3.荒漠长期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的地理景观。
气温变化急剧,特别是地面温度变化导致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风力作用活跃。
地表水极端贫乏,多盐碱土。
只能生长根深叶小或无叶的旱生或盐生植物。
动物具有穴居、夏眠、善疾走等特性。
分布于大陆内部或低纬度大陆两岸。
按地表组成物质,分岩漠、砾漠、沙漠、泥漠等,以沙漠分布最广,次为砾漠(又称戈壁)。
在高山上部和高纬度亚极地带,因低温引起的生理干旱而形成的植被贫乏地区,为荒漠的特殊类型,称寒漠。
高山和极地冰雪地带则称为冰漠。
(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二、字词储备1.给加粗的字注音。
栖息()和煦()干涸()吞噬()张骞()掘堤()庇护()罗布泊()远眺()2.请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汉字。
威xié()崩tā()luǒ露()萧sè()无nài()清水yínɡyínɡ()()cānɡ海桑田()hún然一体()3.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浑然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沧海桑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吞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剖析1.重点精讲结合《辞海》中关于罗布泊的解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
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泑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
孔雀河从北面注入。
呈葫芦形,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
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
沿岸盐泽广布。
这一资料有助于我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标题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
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
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罗布泊今非昔比,令人痛惜,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令人遗憾。
全文的思路大体是这样的:开头是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然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青海湖”“月牙泉”。
全文充满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剧而痛惜。
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是课文的基本理念。
课文又涉及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用历史的教训,说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
2.写法精讲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慑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从根本上说,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
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先看对比手法。
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这里昔日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
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看拟人手法。
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声明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再看排比手法。
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再看直接抒情。
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3.难点精讲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叙述事实、列举资料都真实可靠。
但是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
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包含痛惜之情。
【学习方法指导】本文的体裁是报告文学,要注意作者怎样用文学的形式表达科学的内容,在学习中通读课文后要注意整体感知,可以思考以下问题:(1)罗布泊过去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2)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来说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的?整体感知之后要重点研读罗布泊消逝的原因部分,从而使自己增强忧患意识,培养自身热爱自然的精神。
文章的结尾部分,提到月牙泉、青海湖的用意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来拯救我们的湖泊?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深地思考和关注。
【知识拓展】生态环境常识1.生态环境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合。
由许多生态因子综合而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有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因子有光、温度、水分、大气、土壤和无机盐类等。
在自然界,各种因子不是孤立地对人类与生物发生作用,而往往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综合起着作用。
2.环境资源指作为资源综合的环境整体。
各种自然资源包括水、空气、土地、动植物、矿产等和它们组合的各种状态,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资基础。
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环境资源遭受日益严重的破坏,例如水资源短缺和污染,臭氧层破坏、土壤沙漠化、森林面积锐减、部分珍惜物种和矿物濒临枯竭等,都会给人类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带来相应的影响。
因此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时,必须遵循持续、协调发展的方针。
3.生态因素亦称“生态因子”。
影响生物的性态和分布的环境条件。
可分为:(1)气候条件,光、热、降水和大气等因子;(2)土壤条件,土壤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特性,如质地、酸碱度、土壤、水和营养元素等;(3)生物条件,地面和土壤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4)地理条件,地理位置、地势高低、地形起伏、地质历史条件等;(5)人为条件,开垦、采伐、引种、栽培等。
地理条件与人为条件,常通过引起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变化,对生物发生影响。
(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问题点拨】一、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
本题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归纳能力。
问题的三个方面,提示了整体把握的入手处,启示学生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先要把课文内容分析为几个基本的方面,然后分别提要。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现在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变化的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二、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
本题抓住课文表达方式的特点,作了适当提示,让学生揣摩富有表达效果的句子。
直抒胸臆的句子,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又如“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又如“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引用数据的句子更多,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三、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本题与第一题可谓同工而异曲,第一题要求用概括的语言扼要说明,本题则要求具体诉说罗布泊百年沧桑,是描述的训练,又是口语的训练,又是想象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