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复苏的名词解释
急救医学名词解释
急救医学名词解释1、毒物:凡能进入人体,在体内产生化学或物理作用,损害组织和器官,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物质称为毒物。
2、阿托品化:抢救有农药(多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使用阿托品剂量适量的五大表现:一大(瞳孔散大)二干(口干皮肤干燥)三红(面部潮红)四快(心率加快但低于120次/分)五消失(肺部啰音消失)。
3、毒蕈碱样症状: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表现。
主要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多种腺体分泌增加和平滑肌收缩,病人出现多汗,流涎,流泪,鼻溢,大小便失禁和肺部干湿啰音,呼吸困难。
严重者出现肺水肿4、惊厥:俗称抽风,为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的紧急症状,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是大脑神经元兴奋性过高,阵发性大量异常放电所致。
5、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6、抗栓治疗: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用于治疗心肌梗死。
7、院前急救:院前急救也称初步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
8、心肺脑复苏: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
9、生存链: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2•尽早实施CPR;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10、电除颤(非同步电复律):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
11、洗胃术:洗胃术是指将一定成分的液体饮入或通过胃管灌入胃腔内,混合胃内容物后再抽出,如此反复多次。
12、休克指数:是指脉率与收缩压的比值,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1.0-1.5提示有休克,>2.0为重度休克。
13、复合性损伤: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致的损伤称为复合性损伤。
14、多发伤:多发性创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
急诊与灾难医学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急诊与灾难医学考试复习资料总结.名词解释1.心脏骤停(S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
2.心肺脑复苏(CPCR):指心脏有效搏出功能停止后,以恢复心肺脑功能为目的的救助过程。
3.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
4.急诊医学:是指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急救过程中的急救措施和组织管理。
5.淹溺:又称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害的过程,由于罹患者无法呼吸空气,引起机体缺氧和CO2潴留,因窒息导致死亡。
6.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7.湿性淹溺: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重赛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
8.干性淹溺: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者无水吸入,喉痉挛导致窒息。
9.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10.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的全身性损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大类。
11.急性中毒:一定量的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产生相应的毒性损害,起病急病情重,甚至危及生命。
12.慢性中毒:长时间反复接触小剂量毒物而引起的中毒,起病隐匿病程长,已漏诊与误诊。
13.院前急救:指事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实行的初步急救,实施急救的地点可以是家庭,公共场所,社区,野外等,施救者可以使院前急救专业人员,院前急救辅助人员,全科医生,公民或者公民本人。
14.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指急诊医学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5.休克:是集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不能维持机体脏器与组织的正常灌注,继而发生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
16.阿托品化:即应用阿托品后患者出现意识好转,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罗音消失,瞳孔较前扩大,心率较前增快等表现。
重症医学科考试题1答案
重症医学科考试题1答案重症医学科考试题(第一套)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4题)1、心肺复苏(cardiac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指针对心跳呼吸骤停采取的抢救措施2、标准碳酸氢盐是指在37℃,血红蛋白完全饱和,经PaCO为40mmHg的气体平2-浓度。
衡后的标准状态下所测得的血浆HCO33、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属于部分通气支持模式,是病人触发、压力目标、流量切换的一种机械通气模式,即病人触发通气并控制呼吸频率及潮气量,当气道压力达预设的压力支持水平时,且吸气流速降低至低于阈值水平时,由吸气相切换到呼气相。
4、侵袭性真菌感染系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6题)1、休克有多种分类方法,以按病因分类最为简明实用。
包括哪几种?①低血容量休克,主要包括创伤、烧伤、出血、失液等原因引起的休克。
②分布性休克,主要包括感染性、神经源性、过敏性休克。
③心源性休克,主要病因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在前负荷正常状态下心脏泵功能减弱或衰竭引起的心排出量减少。
④梗阻性休克,主要病因为腔静脉梗阻、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引起心脏内外流出道的梗阻引起心排量减少。
2、一旦临床诊断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应尽快积极液体复苏,6h内需达到复苏目标,复苏目标是什么?①中心静脉压(CVP)8~12mmHg;②平均动脉压>65mmHg;③尿量>0.5ml/kg/h;④ScvO2或SvO2>70%。
若液体复苏后CVP达8~12mmHg,而ScvO2或SvO2仍未达到70%,需输注浓缩红细胞使血细胞比容达到30%以上,或输注多巴酚丁胺以争取达到复苏目标。
3、中心静脉穿刺适应证?①需要开放静脉通路,但又不能经外周静脉置管者②需要多腔同时输注几种不相容药物者③需要输注有刺激性、腐蚀性或高渗性药液者④需要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危重患者⑤需要为快速容量复苏提供充分保障的患者4、心跳骤停常见的心电图类型有哪些?心室颤动(VF)、无脉搏性心动过速(VT)、心室停顿和无脉搏电活动(PEA)等几种5、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禁忌症?意识障碍,呼吸微弱或停止,无力排痰,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大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未经引流的气胸或纵隔气肿,严重腹胀,上气道或颌面部损伤/术后/畸形,不能配合NPPV或面罩不适等。
cpr医学名词解释
cpr医学名词解释
CPR是心肺复苏的缩写,是一种紧急医学措施,用于挽救心跳
停止或呼吸停止的病人。
在CPR过程中,施救者通过一系列的急救
步骤来维持病人的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以保持血液循环和供氧,
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
CPR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评估现场安全,施救者需要确保自己和病人所处的环境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2. 检查意识和呼吸,施救者需要确定病人是否有意识,并检查
他们是否正常呼吸。
3. 召唤急救人员,如果病人需要CPR,施救者应立即召唤急救
人员,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4. 进行胸外按压,如果病人没有正常呼吸或心跳,施救者应立
即开始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
5. 进行人工呼吸,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施救者也应进行人
工呼吸,以确保病人获得足够的氧气。
CPR的目标是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以提
高其在接受进一步医疗护理时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CPR是一项重要
的急救技能,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可以在紧急
情况下挽救生命。
进行CPR时,施救者应该尽量保持冷静和专注,
按照标准的程序进行操作,以确保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生存机会。
总之,CPR是一种关键的急救技能,用于在心跳停止或呼吸停
止的情况下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并接管治疗。
通过及时而有效的CPR,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名词解释
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5—30S),又开始重复以上的周期变化,其形态如潮水起伏。
深度呼吸:一种大而规则的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浅快呼吸: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
见于呼吸机麻痹,濒死病人间歇(断)呼吸:又称毕奥呼吸,是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体位引流:是将病人臵于特殊的体位,借重力作用使肺部及深部支气管的痰液引流至较大的支气管并咳出体外的方法。
吸痰法:是指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以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外呼吸:指外界空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通过呼吸运动与血液循环,肺泡内的空气与肺部毛细血管内的静脉血之间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的过程.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体温:通常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中枢神经的温度,又称为体核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发热:体温过高,是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使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热型: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状称为热型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不大,24小时体温差在2.0℃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不规则热:体温在24小时中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脉搏: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的周期性波动所引起的动脉管壁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脉率:脉率是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速脉(心动过速):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大于100次每分钟缓脉(心动过缓):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小于60次每分钟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二联律/三联率:是指每隔一个/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洪脉:当心输出量增加,外周动脉阻力较小,动脉充盈和脉压较大时,则脉搏强而大,称为洪脉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收缩压: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舒张压: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党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热疗法:是利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或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压或舒张压,改变机体各系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冷疗法:是利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出皮肤或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或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继发效应:持续用冷1小时后,即出现10-15分钟小动脉扩张,持续用热1小时后,扩张的小动脉会发生收缩,这种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所产生的生理效应相反作用的现象称为继发效应标本:是指采取病人少许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体液和脱落细胞等样品,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检验,作为判断病人有无异常存在的依据12小时尿标本:留取12小时尿标本,于下午7点排空膀胱后留取尿液至次日早上7点留取最后一次尿液24小时尿标本:留取24小时尿标本,嘱病人在早上7点排空膀胱后,开始留取尿液,至次日早上7点,留取最后一次尿液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随时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任何原因引起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损害时,都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意识模糊:较嗜睡深的一种意识障碍,病人表现为思维和语言不连贯,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发生障碍,可有错觉、幻觉、躁动不安、精神错乱嗜睡:病人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语言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的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是最轻度的意识障碍昏睡:病人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但经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又马上进入熟睡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也是病情危重的信号,按其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的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跳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基本生命支持:又称徒手(或初步)心肺复苏,指不用任何设备保证气道通畅,支持呼吸和循环,维持病人的脑、心和其它组织的供氧,维持生命,基本生命支持可以用于对任何原因所致的心搏动骤停和呼吸停止的病人洗胃法(术):是将胃管由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内,反复灌入洗胃溶液而达到冲洗并排出胃内容物目的的一种方法(技术)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指现代医学不能彻底医治的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维持(支持性)治疗,仍不能好转,病情逐渐恶化,医生认为是无效治疗时至病人临床死亡的时间为临终关怀:是一种社会及亲属对临终者总体的、特殊的、人文的态度,自始至终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临终关怀:是有组织地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护,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主要是为临终病人缓解痛苦,使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提高生存质量,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脑干的不可逆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静脉输液: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静脉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人体体内的方法,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成分输血:即依据不同的血液比重,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根据病人情况的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自体输血:是指采集病人自己的血液或术中失血再回输给本人的方法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困难腹泻:正常排便形态的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粪便嵌塞: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常发生于慢性便秘病人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失去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灌肠术: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缓解症状,协助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方法不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经直肠,以刺激肠蠕动,清除肠内粪便和积气的方法。
外科学总论简答题
答:(1)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估计失血量和补充失血量。(2)首先快速补充平衡液,或等渗盐水;(3)若上述治疗不能维持循环应输血;(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5)病因治疗为首选、首先应止血及早施行手术止血。
5.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答:原则是休克未纠正之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休克纠正以后,着重治疗感染。(1)补充血容量:首先以输注平衡盐溶液为主,配合适当的胶体溶液。(2)控制感染,应用抗菌药物和处理原发感染灶。(3)纠正酸碱失衡,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经另一静脉通路滴注5%碳酸氧钠200ml。(4)心血管药物的应用,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后,用血管扩张药物,并可与山莨菪碱,多巴胺,间羟胺等联合用药。(5)皮质激素治疗,但限于早期,用量宜大,不宜超过48小时。(6)营养支持,DIC治疗,维护重要脏器功能。
4) 血气分析,pH和HCO3-明显增高
(3)治疗:1) 原发病治疗;2) 输注等渗盐水和葡萄糖盐水;3) 补给氯化钾(尿量>40ml/h时);4) 严重碱中毒时可应用稀盐酸
5.有一男性病人,65岁,肺叶切除术后一天合并胸水和肺,肺不张、表现为头痛、紫绀、澹妄、试问该病人有无酸碱平衡紊乱,如何诊断和治疗。
四、名词解释:
MODS: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即急性呼吸迫综合征,是一种可在多种病症过程中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共同特点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及肺部浸润性病变的X线征。
名词解释
《急诊与灾难医学》名词解释
《急诊与灾难医学》名词解释1.急诊医学是指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急救过程中的急救措施和组织管理。
2.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
3.心脏骤停(S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
4.心肺脑复苏(CPCR)∶指心脏有效搏出功能停止后,以恢复心肺脑功能为目的的救助过程。
5.潼溺∶又称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害的过程,由于罹患者无法呼吸空气,引起机体缺氧和CO2潴留,因窒息导致死亡。
6,中暨上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7.湿性淹溺∶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重赛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
8,干性流溺∶呼吸道和师池很少成者方水吸入吹痉李导致经息。
9,创伤上是指机械性致伤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党整性的破环或功能障碍。
10,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的全身性损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大类。
11.急性中毒土一定量的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产生相应的毒性损害,起病急病情重,甚至危及生命。
12,慢性中毒∶长时间反复接触小剂量毒物而引起的中毒,起病隐匿病程长,已漏诊与误诊。
13,院前急救∶指事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实行的初步急救,实施急救的地点可以是家庭,公共场所,社区,野外等,施救者可以使院前急救专业人员,院前急救辅功人员,全科医生,公民或者公民本人。
14.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土是指急诊医学将院前急救,医院念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5.休克∶是集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不能维持机体脏器与组织的正常灌注,继而发生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
16.阿托品化∶即应用阿托品后患者出现意识好转,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罗音消失,瞳孔较前扩大,心率较前增快等表现。
心肺复苏医学名词解释
心肺复苏医学名词解释
心肺复苏是一项救援技术,用于在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情况下维持生命。
以下是一些与心肺复苏相关的医学名词解释:
1.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一种急救措施,通过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来恢复心跳和呼吸。
2. 电除颤(Defibrillation):用一种称为除颤器的设备对心脏施加电击,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3. 气道管理(Airway Management):维持患者呼吸道畅通的过程,包括清理呼吸道和使用气管插管等措施。
4. 人工呼吸(Artificial Respiration):通过口到口或口到面罩的方式进行的人工呼吸。
5. 心肺复苏训练(CPR Training):提供给公众或医务人员的培训课程,旨在教授心肺复苏技能。
6.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来恢复心跳或呼吸。
7. 心脏按压(Chest Compression):用手在患者胸部进行的压迫,以使心脏恢复跳动。
8. 颈动脉脉搏(Carotid Pulse):通过检测颈动脉来确定患者是否有正常的心跳。
9.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由于吸入一氧化碳气体而导致的生命危险。
10. 骨折(Fracture):骨头折断或破裂的损伤。
在心肺复苏中,
骨折可能是由于胸部按压过度造成的。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重点总结
心肺脑复苏 1、心脏骤停的概念以及心电图表现?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其心电图表现有:1、心 室颤动;2、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3、心室静止;4、无脉心电活动。 2、心肺复苏的有效指证是什么?
(急诊课本)心肺复苏过程通常根据心电波形和大动脉搏动判断复苏有效 性,有效指证是:1、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15mmHg;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浓度 波动于 60 %~80 %,若小于 40 %几乎没有自主循环恢复的机会;3、呼吸末二氧 化碳分压,在未使用血管药物的情况下,小于 10mmHg 提示预后不良。
(技能资料)心肺复苏的有效指证:1、触摸到大动脉搏动;2、口唇、面色 开始转红;3、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4、逐渐恢复自主呼吸;5、逐渐 出现吞咽动作、眼球活动等。
创伤急救 1、颈椎骨折的搬运要点? 颈椎损伤应由专人牵引伤员头部,颈下须垫一小软垫,使头部与身体成一水平 位置,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或使用颈托,肩部略垫高,防止头部左右扭转和前屈、 后伸。
抽搐 1、真假性抽搐的特征以及鉴别?
课本 P282 图 18-1 2、抽出发作六大特征?
抽搐发作六大特征:1、突然发作,典型的抽搐发作没有任何先兆;2、持续 短暂,抽搐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120s;3、意识改变,除轻微部分性抽搐发 作,抽搐均伴有意识状态改变;4、无目的性活动,如:自主性、无方向性强直阵挛性发作;5、不能被唤醒,特别是情绪刺激不能被唤醒,但儿童高热,成人 停药戒断不在此列;6、抽出发作后状态,除部分发作和失神发作,几乎均有急
名词解释
1、急救:表示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病时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 2、急诊:是紧急地或急速地为急性病人或伤病员诊查、察看和诊断他的病与伤 及应急的处理。 3、心肺脑复苏(CPCR):当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时,给予迅速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 与人工呼吸,同时积极保护大脑,最终使大脑功能获得最大限度恢复等系列挽救 过程。 4、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 5、心脏性猝死: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 1 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6、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 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症。 7、昏迷: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对内外 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 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 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 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9、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全身性损害。 10、中心静脉压(CVP):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压力,是右心室 前负荷与右心功能状态的指标。 11、致命性心律失常:可以导致心脏骤停的严重心律失常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 1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表面纤维帽出现糜烂或破 裂后,血小板黏附和聚积在破溃斑块表面,与纤维蛋白原相互结合产生纤维蛋白, 进而激活凝血系统。 13、淹溺:是呼吸道被液体介质淹没引起原发性呼吸功能障碍的过程,患者气道 入口处存在液体/空气界面,无法通气而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14、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 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15、抽搐(tic):是指骨骼肌痉挛性癎性发作及其他不自主的骨骼肌发作性痉挛。 16、癫痫持续状态:任何一类癫痫发作连续或反复发作之间意识不完全恢复者称 为癫痫持续状态。 17、发热: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 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18、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UO):指发热持续 3 周以上,提问超过 38.5℃,经完 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 19、稽留热:体温持续于 39~40℃,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 小时体温波动不超 过 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极期。 20、弛张热:体温在 24 小时内波动达 2℃或更多,且均在正常体温水平之上, 常见于化脓性感染、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 21、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 续 1 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22、波状热: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低热状态,
医学CPR的名词解释
医学CPR的名词解释1. 简介医学CPR是指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的缩写,是一种紧急医疗措施,用于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功能。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停止收缩,无法正常泵血,这种情况需要尽快进行CPR,以维持患者生命功能、防止不可逆的脑损伤和死亡。
2. 心肺复苏的目的CPR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为其提供氧气,维持脑组织的供氧以防止氧供不足引发的损伤。
同时,CPR可以维持一定的血液循环,避免心肌梗死、脑缺血等危险状况的发生,提高存活率和降低不可逆的脑损伤风险。
3. CPR的步骤CPR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a. 呼叫急救电话:一旦发现心脏骤停,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疗机构,并获取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
b. 心脏按压:立即开始按压心脏,通过胸外按压来推动血液循环,保持血液供应至全身。
c. 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
通常使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d.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AED是一种用于检测和纠正心脏节律异常的设备,根据AED的指示正确使用,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e. 病因处理:在实施CPR的同时,寻找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的病因并及时处理,如心肌梗死、严重呼吸道阻塞等。
4. CPR的注意事项在进行CPR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点:a. 不停止心脏按压:在进行CPR时,需要保持连续的心脏按压,不间断进行,以维持血液循环,直至医护人员到达或患者有反应。
b. 按压深度与频率:心脏按压的深度和频率对于CPR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格特点进行调整。
一般成人按压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至少100-120次/分钟。
c. 有效的人工呼吸:人工呼吸要有足够的气量,并保持呼吸时间合适。
合适的人工呼吸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
d. AED的使用:AED是一种需要专业培训的设备,正确使用AED可以提高心跳恢复的概率。
三基本考试急诊科分卷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急诊医学基础
第五章急诊医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心肺复苏术6.肠外营养(PN)2.休克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低渗性缺水8.肠内营养(EN)4.低钾血症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氮平衡二、单项选择题1.心肺复苏术中PLS是: CA.基础生命支持B.进一步生命支持C.长程生命支持D.高级生命支持2.2000年国际复苏指南中闭胸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B A.15:3 B.15:2 C.13:2 D.13:33.脑复苏亚低温治疗: BA.体温下降至32~33℃左右B.体温下降至33~34℃左右C.体温下降至34~37℃左右D.体温下降至35~36℃左右4.心搏、呼吸骤停救治的首选药物: A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异丙肾上腺索D.阿托品5.休克治疗中7.5%的氯化钠溶液配6%~12%右旋糖酐—70作为休克的早期治疗高晶—高胶复苏。
小剂量是:BA.2 ml/kg B.4 ml/kgC.6 ml/kg D.8 ml/kg6.纠正休克的扩血管药物是: CA.多巴胺B.多巴酚丁胺C.山莨菪碱D.肾上腺素7.纠正休克的缩血管药物是: AA.间羟胺B.山莨菪碱C.酚妥拉明D.阿托品8.纳洛酮在复苏中的作用是: CA.激动中枢和外周的阿片类受体B.激活内源性阿片肽对心血管的抑制C.兴奋中枢和外周的交感—肾上腺髓质及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D.激活溶酶体膜9.对发热的患者,一般可按体温每升高1℃,从皮肤丧失低渗体液约:B A.2~3 ml/kg B.3~5 ml/kgC.4~6 ml/kg D.5~7 ml/kgl0.中度出汗的患者,丧失体液约: CA.300~8 000 m1 B.500~8 000 mlC.500~1 000 ml D.800~1 200 ml11.气管切开的患者,每日自呼吸蒸发的水分比正常的多: BA.1~2倍B.2~3倍C.3~4倍D.4~5倍12.低渗性缺水可分为三度,轻度缺钠为; CA.120~130 mmol/L B.150~135 mmol/LC.135~140 mmol/L D.120~125 mmol/L13.低渗性缺水可分为三度.中度缺钠为:AA.120~130 mmol/L B.130~135 mmol/LC.135~140 mmol/L D.120~125 mmol/L14.低渗性缺水可分为三度.重度缺钠为; DA.120~130 mmol/L B.130~135 mmol/LC.135~140 mmol/L D.<120 mmol/L15.缺水严重程度.按体重百分比的丧失来估计.每丧失体重的1%,补液量为: CA.200~200 m1 B.300~400 mlC.400~500 ml D.500~800 ml16.确定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为:AA.意识突然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B.点头呼吸C.萎摩不振D.口唇发绀17.排尿性、咳嗽性晕厥属于: BA.心源性休克B.神经源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感染性休克18.心包填塞属于: AA.心源性休克B.神经源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感染性休克19.注射造影剂后休克属于: CA.心源性休克B.神经源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感染性休克20.外周阻力过低的休克患者使用哪种药物: A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多巴胺D.尼可刹米21.当等渗性缺水患者出现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时,为尽快恢复血容量。
医学复苏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医学复苏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医学复苏是指在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停止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医疗手段和措施,尽力挽救患者生命,使其得以恢复到生理功能的一种过程。
医学复苏的目的是通过紧急处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以挽救生命,并尽量减少或避免对患者留下永久性伤害。
在医学复苏中,常用的手段包括心肺复苏、缺血再灌注和抗休克治疗等。
心肺复苏是医学复苏中最常见的措施之一。
当患者的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时,急救人员会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方法复苏患者。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重要的是要维持血液循环,保证氧气供应到达全身各个器官。
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复苏开始的时间以及实施方法等有关,因此,及时的发现并开始复苏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心肺复苏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复苏方法是缺血再灌注。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处理心脏病发作、中风和慢性冠状动脉疾病等情况下的血液供应中断或缺氧问题。
缺血再灌注复苏的原理是尽快恢复并重建血液供应,以防止因缺血引起的器官损伤。
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通常会运用血管扩张剂、抗凝剂和溶栓剂等药物来改善血液流动,以及使用机械辅助设备来恢复血液供应。
抗休克治疗也是医学复苏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严重的休克状态下,患者的血压和血液循环可能极度不稳定,需要紧急处理。
抗休克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供氧状况,增加血液流动到达关键器官,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此种治疗常包括输液、使用药物来收缩血管或提升心脏泵血能力、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在医学复苏中,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至关重要。
医生和急救人员通常会进行多项检查和评估,以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并制定相应的复苏方案。
此外,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也为医学复苏提供了许多便利和可能性。
例如,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非专业人士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脏复苏的成功率。
医学复苏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手段和措施,在救助患者的生命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医学复苏也面临一些挑战。
复苏过程中可能伴随着并发症的出现,例如心脏骤停后脑损伤、再灌注损伤等。
复苏室的名词解释
复苏室的名词解释复苏室,又称急救室或重症监护室,是医院内设备齐全、专门用于抢救危急病人的特殊区域。
它为患者提供了最紧急的医疗救治和监测,旨在保障病人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获得最有效的治疗。
一、复苏室的功能复苏室是医院中最关键和重要的部门之一,承担了多项紧急救护任务。
首先,它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监护和观察,用于监测病人的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以及其他重要指标。
其次,复苏室还具备各种医疗设备和药品,用于立即执行必要的急救措施,例如复苏抢救、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电击除颤等。
此外,它还提供病情评估和紧急病史记录,以便医生们更好地制定救治方案。
复苏室亦承担转运病人到其他更适合治疗的部门的责任,确保病人能够得到全面的医疗护理。
二、复苏室的设施复苏室的设施是为了提供最佳的医疗护理和监测而设计的。
首先,它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例如心电图机、呼吸机、除颤器、血气分析仪等,以满足紧急救护的需求。
其次,室内设置了床位,每个床位都配备了呼叫铃,以便病人随时呼叫护士。
此外,复苏室还配备了急救车停靠点、急诊手术室和医生巡逻房等,以确保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急症情况。
三、复苏室的专业人员复苏室是一支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
团队中的核心成员是重症医生和重症护士,他们具备了处理急症病人并在危机时刻保持冷静和稳定的技能。
除此之外,复苏室还有呼吸治疗师、药剂师、放射技师、实验室技术员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在紧急救护中承担着各自的重要角色。
这个团队还与急诊科、手术室和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合作,形成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治网络。
四、复苏室的关键技术复苏室依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包括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支持、人工气道管理、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神经监测等。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医生们能够迅速判断病情,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并对病人进行精确的观察和评估。
五、复苏室的意义和挑战复苏室对于临床医学和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学,急危重症名解,名词解释.doc.
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4急诊科是急诊急救、重大灾害事件救护的重要场所,必须实行24小时连续接诊及首诊负责制,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相关科室值班人员接到急诊会诊请求后应与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急危重症患者应在5分钟内得到处置。
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流程、加强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保障急诊患者安全等,是急诊科管理的主要内容。
5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和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亦称分流。
从临床狭义的角度来看,急诊分诊是急诊护士根据患者的主诉及主要症状与体征,对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判断,安排救治顺序与分配专科就诊的一项技术。
从广义上说急诊分诊实在综合因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是最大数量的患者获得及时有效救治的决策过程。
6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7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有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8心肺复苏:是针对心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9脑复苏:是心肺功能恢复后,主要针对保护和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治疗,其目的是在心肺复苏的基础上,加强对脑细胞损伤的防治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此过程决定患者的生存质量10 创伤:广义的创伤,也称为损伤,是指人体受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出现的组织结构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
心肺复苏名词解释
心肺复苏名词解释传统CPR存在问题传统CPR不仅成功抢救率不高,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问题。
根据美国心脏学会(AHA)的规定,CPR时施救者必须使被救者胸部下压1.5~2英寸深。
这表示施救者至少需要100~125磅的力量。
胸外按压要求施救者按压有力,才能保证抢救效果,但是如果按压力量过大将可能引起被救者肋骨骨折。
研究者说,1/3的被救者都在接受传统CPR时发生了肋骨骨折。
另外,传统CPR中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能增加疾病传播的危险,从而成为阻碍CPR实施的因素。
在一项纳入了433名医师和152名护士的研究中,45%的医师与80%的护士表示自己将拒绝对陌生人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复苏方法。
传统CPR需要2个人来施救,一人负责人工呼吸,另一人负责胸外按压,需要时可以交换。
传统CPR有诸多缺点,但却一直是主流的抢救方法,因为人们仍未找到一种理想的替代方法。
腹部按压有效增加冠脉灌注美国Purdue大学的Gedde等研究发现了一种只需腹部节律按压的复苏方法,与传统CPR相比,OAC-CPR可以提高冠脉灌注率约60%,且不损害脏器功能。
上世纪80年代时,美国Purdue大学一名学生观察到,每次胸外按压后如果进行一次腹部按压将可以使CPR血流加倍。
这个现象启发了Gedde,如果只进行腹部按压而不进行胸外按压会如何理论上说,腹部器官中包含了人体血液供应的25%,腹部压力迅速上升可以导致这些血液流入心脏。
腹部按压可以使横膈膜上升,因此每次按压结束时,都可导致被救者吸气。
这些都为OAC-CPR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验证OAC-CPR效果的动物实验中,研究者用一种按压板对猪实施复苏。
研究者对发生室颤的猪进行腹部按压,以每分钟100次、每次100磅力的强度按压(大约每2次深呼吸重复30次)。
研究者采用名为冠脉灌注指数(CPI)的新指标衡量了传统CPR与OAC-CPR的复苏效果。
CPI被定义为每分钟主动脉压与右心房压力之间的差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复苏的名词解释
医学复苏是一种紧急医学措施,旨在挽救生命,并恢复重要器官的功能。
它通
常用于那些遭受心脏骤停、严重创伤或其他可能导致死亡的紧急情况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医学复苏相关的一些术语和概念进行解释和讨论。
1.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是医学复苏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它通过人工方式以及药物
治疗促使心脏重新恢复跳动和呼吸恢复正常。
CPR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心脏
按压和人工呼吸。
心脏按压通过施加压力在心脏区域进行,以推动快速循环的血液。
人工呼吸则提供氧气供给,补充机体氧气需求。
2.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AED是一种用于自动化心脏除颤的设备。
它通过分析受试者的心律,自动判
断是否需要进行除颤操作,并向使用者提供相应的指令。
AED可大大提高非专业
人士在急救情形下进行除颤的安全性和功效。
3.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被送往医院之前,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的急救措施。
它通常
由急救人员、医生或经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进行。
院前急救的目标是稳定患者病情,缓解症状,并为接受进一步医疗护理做准备。
4. 重症监护室(ICU)
重症监护室是专门提供危重病患者紧密监测和特殊护理的区域。
这些患者往往
身体状况危急,需要密切的生命支持设备和专业护理人员的关注。
ICU在医学复苏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全面的治疗和监测。
5. 病情不可逆转
病情不可逆转是指患者病情已经到了无法通过医学手段挽回的地步。
这通常发生在医学复苏措施无法有效恢复患者生命体征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决定停止进一步的复苏操作,转而提供舒适疗护,以确保患者在最后的时刻能够感受到尊严和舒适。
6. 活动复苏
活动复苏通常指在急救过程中进行的主动干预措施。
它包括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使用药物等。
活动复苏能够迅速恢复心脏功能,使患者度过危险期,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7. 生命支持
生命支持是指在危急情况下,提供代替和弥补某些机体生命功能失常的医疗措施。
这包括呼吸机用于辅助呼吸,心脏起搏器用于维持心律等。
生命支持旨在稳定患者的病情,为药物治疗或手术准备做必要的支持。
总结:
医学复苏是一项关键的紧急医疗措施,旨在挽救生命和恢复器官功能。
它涵盖了很多关键步骤和技术,例如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和生命支持等。
首要目标是在危急情况下尽快恢复患者的生命,提供进一步的护理和治疗。
尽管医学复苏在实践中具有一定风险和限制,但它仍然是救治紧急情况下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为患者提供了新的生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