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710664bcd126fff6050b41.png)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三大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浙江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才招聘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2024
![浙江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才招聘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b58eaf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a.png)
浙江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才招聘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2024(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放出的核能量来发电的装置,其所使用的核燃料是()。
A.氢B.铀C.氦D.镭【答案】:B2.2013年我国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这体现的是()。
A.初次分配兼顾效率和公平B.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C.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D.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答案】:B3.在职业活动中,有些人唯利是图,对许多事物只看得到表面,看不到其中的内涵,精神层面也极为空虚,这些人所持的价值理念属于()。
A.拜金主义B.极端个人主义C.享乐主义D.极端自由主义【答案】:A4.以下发文字号正确的一项是()。
- 1 -A.国办发﹝2015﹞8号B.国办发﹝2015﹞08号C.国办﹝2015﹞8号D.国办﹝2015﹞第8号【答案】:A5.由司马迁完成并被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是()。
A.《左传》B.《史通》C.《国语》D.《史记》【答案】:D6.国家财政政策的内容和力度取决于()。
A.国家宏观经济形势B.市场的供求变化C.企业的发展状况D.国际的经济形势【答案】:A7.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和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答案】:D8.PM2.5即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是指环境空气中()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A.浓度B.半径C.直径D.周长【答案】:C9.机关实现管理职能的必备条件是()。
A.领导人的决策- 2 -B.人才的合理配岗C.机关的组织架构D.公文处理【答案】:A10.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大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大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d25f8a680203d8ce2f243d.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因和结果: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历史上最完整、最深刻、毫无片面性弊病的科学,它对指导我们一切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摘录如下: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ee1bf42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4.png)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以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一、引言质量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之一,也是衡量事物优劣的重要指标。
事物的发展与质量息息相关,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本文将通过分析质量互变规律,探讨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二、质量互变规律的概念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质量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并且与事物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
质量的变化可以是正向变化,也可以是负向变化,甚至是存在波动性的变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于科学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1. 质量的正向变化事物的质量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正向变化,即质量逐渐提高。
这是事物发展的一种正常趋势,也是人们追求进步的动力来源。
例如,科技的进步使得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2. 质量的负向变化事物的质量也可能出现负向变化,即质量下降。
这种情况往往源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
例如,环境污染导致空气和水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质量的波动性变化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质量可能出现波动性变化,即质量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
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或内部因素的作用所致。
例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波动,既有增长期也有衰退期,经济质量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四、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1. 指导事物发展质量互变规律为事物发展提供了指导。
通过分析事物的质量变化趋势,人们可以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例如,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通过对质量互变规律的研究,可以提前发现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2. 评估事物价值质量是评估事物价值的重要指标,质量互变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评估事物的价值。
通过分析事物的质量变化,可以判断事物的优劣,从而更好地进行选择和决策。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通过了解商品的质量变化趋势,可以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2024年安徽公务员行测真题(C类)
![2024年安徽公务员行测真题(C类)](https://img.taocdn.com/s3/m/244ff84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3.png)
2024年安徽公务员行测真题(C类)(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根据公文制发机关的行文方向将公文划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
向非同一组织系统的任何机关发送的公文称为()A.上行文B.平行文C.非公文D.下行文【答案】:B2.用以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事项的公文是()。
A.指示性通知B.批转性通知C.批示性通知D.告知性通知【答案】:A3.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B.人口数量庞大,资源利用率低,短缺越来越严重C.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D.资源利用率高,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答案】:B4.()指劳动力的技能与市场的劳动力技能不相适应所引起的失业。
A.摩擦性失业B.周期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1/ 13【答案】:C5.战国的诸子百家中,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是()。
A.荀况B.韩非子C.孟轲D.墨翟【答案】:B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B.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趋势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客观趋势【答案】:A7.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
A.黑格尔B.萨特C.费尔巴哈D.尼采、叔本华【答案】:D8.某市几家瓷砖生产的产品占据该市市场份额80%,他们协商后达成协议,统一价格并按均价提价15%,这一行为的实质是()。
A.扩大瓷砖生产企业的市场销售B.提高瓷砖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C.寡头垄断市场价格领导协定D.完全竞争市场厂商自我约束【答案】:C9.1895年,日本迫使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2/ 13D.《天津条约》【答案】:B10.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施()战。
A.可持续发展B.科教兴国C.人才强国D.就业优先【答案】:D11.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规律【答案】:C12.在城市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火灾,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专题二 唯物辩证法题目
![专题二 唯物辩证法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a073ddce9ec3d5bbfd0a747b.png)
专题二唯物辩证法题目1.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A.实事求是B.矛盾分析法C.唯物史观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D2.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是()相统一。
A.分析与综合B.归纳与演绎C.抽象与具体D.逻辑与历史答案:C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斗争焦点在于:A.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B.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的观点D.是否承认质变的观点答案:C4.事物发展的实质是:A.所有事物都在前进和上升B.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C.事物不断处于质变之中D.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答案:B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D6.“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答案:A7.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答案:D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现象与本质答案:A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答案:D1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答案:A11.揭示了事物发展形式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答案:B12.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决定的。
A.同一性B.斗争性C.主要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答案:D13.质量互变规律:A.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B.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C.揭示了事物永恒发展的动力D.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答案:A14.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A.阶级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唯物辩证法答案:B15.看一个人要优点与缺点兼顾的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答案:D16.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A.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共性和个性关系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关系原理答案:C17.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答案:A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答案:A19.“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答案:B20.规律的根本特点是:A.客观性B.必然性C.稳定性D.可利用性答案:A21.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C22.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哲第一、二章 选择题(含答案)
![马哲第一、二章 选择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16a60d02020740be1e9b44.png)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唯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5.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6.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水、火等“原初”物质9.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D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1.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2.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3、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D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1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15、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D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1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教学目的_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
![教学目的_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https://img.taocdn.com/s3/m/bdf1ab5d804d2b160b4ec0d9.png)
第七章否定之否定规律教学目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学习本章要明确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事物自身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推动事物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揭示了事物发展是阶段性与过程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斗争性的统一。
掌握辩证的否定观,理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教学重点:1、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2、辩证否定观3、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4、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教学难点: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关系怎样?3、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有什么意义?4、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有哪些?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什么?6、有人认为,辩证的否定是否是否定一切,一笔勾销,完全抛弃,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计划课时:8课时第一节肯定和否定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1、什么是事物发展中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它决定事物的性质,代表事物相对稳定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事物自身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使一事物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2、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怎样?(1)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
肯定方面是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事物自身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使一事物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2)肯定和否定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肯定之中包含否定,肯定就是否定;否定之中包含肯定,否定就是肯定。
(3)肯定和否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否定的辩证本性1、辩证否定观(1)辩证否定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内部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是外力强加的。
(2)辩证否定的特点一方面,辩证的否定不是一笔勾销,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因而辩证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马克思单项选择题
![马克思单项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64c50b79563c1ec5da71e5.png)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答案】B【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B【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D【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
江苏公务员考试真题2024
![江苏公务员考试真题2024](https://img.taocdn.com/s3/m/799d93b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1.png)
江苏公务员考试真题2024(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联系和发展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答案】:B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A.认识不受客体的制约B.认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C.认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D.认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答案】:B3.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
A.经济萧条时,税收增加B.经济萧条时,税收减少C.经济繁荣时,救济增加D.经济繁荣时,税收减少【答案】:B4.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必须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的战意义,坚持以()为中心,坚定不移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社会建设B.经济建设C.政治建设D.文化建设1/ 13【答案】:B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对立统一的观点B.运动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答案】:D6.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名园的是()。
A.颐和园B.拙政园C.承德避暑山庄D.圆明园【答案】:D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
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的利润为人民币()。
A.1400万元B.5600万元C.7000万元D.9800万元【答案】:B8.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B.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答案】:C9.下列对中国古代行政伦理思想概括准确的是()。
A.孝,慈,悌,敬,礼B.仁,义,勇,让,孝2/ 13C.忠,信,廉,智,仁D.齐,圣,宽,明,义【答案】:C10.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及多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及多选](https://img.taocdn.com/s3/m/99c8bae4102de2bd97058803.png)
单元综合测试一单选: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C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A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质活动;B主观的精神活动;C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5、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C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D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B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8、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B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B物质生产实践活动;C科学实验活动;D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9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10、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D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辩证的否定的原理;11、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A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12、循环论的错误在于C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定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静止的相对性;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13、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D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C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14、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施工,建成大楼。
马克思历年选择题+答案
![马克思历年选择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1f9331ccbff121dd3683cb.png)
06-07A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反杜林论》D.《国家与革命》2.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 )的统一。
A.科学性与革命性B.世界观与方法论C.唯物论与辩证法D.政治与经济3.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4.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5.“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B.人的个体差异性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6.“我思故我在”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7.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经验论和唯理论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9.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A.地理环境B.劳动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0.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12.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A.人之初,性本善B.人天生是政治动物C.人是符号动物D.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1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C.资本的原始积累D.劳动力成为商品15.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16.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A.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B.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C.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D.资本生产和资本流通17.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A.垄断B.剥削C.国家调节D.对外掠夺18.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A.“参与制”B.公私合营C.建立垄断银行D.相互联合19.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A.议会制B. 分权制C.两党制或多党制D.普选制20、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A.人民当家作主B.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C.目的和手段的统一D.全体人民享受广泛民主权利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 )。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042c3453d15abe23492f4d3d.png)
唯物辩证法是由基本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包括两个总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必然和偶然、形式和内容、可能和现实。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三、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
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实在内容。
(一)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所谓矛盾,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要素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辩证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简而言之,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联系。
它包括两种情形: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这就是说,任何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各以自己的对立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其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
这是矛盾同一性更重要的一层含义。
矛盾的相互贯通表现为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有内在的同一性。
矛盾着的每一方都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和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正因为如此,在一定条件下,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
事物的转化总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在内容上有着最大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在形式上则有着无限多样性。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1ce2226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6.png)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惯性思维的重要见证,它推演出了古今中外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鼓励我们持续奋斗、向上攀登,质变质而求精、而强大,而能乘风破浪,而向伟大迈进。
《质量互变规律》指出:一切发展的事物,比如自然界的有生物、植物,地球上的气候变化等,以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新技术的出现以及新空间的开辟而不断演进变化,“质一变,质二变,质三变”的“前往伟大的方向及道路”是它们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从自然界的角度看,人类末代的进化就属于质量互变规律的范畴之中。
在数千年的进化形态中,从原始人向现代人的不断进化变化,可以说是人类进步最大的一次跃迁,前者只有“上树、捕鱼、捕猎”,而后者可以建设难以置信的文明,把握昙花一现的生命,用最科学的工具,可以为更复杂的工程设计,而在不断的改进自身的质量上,大大的超出了原始的方式。
以自然科学的实验为例,在不断的实验和尝试中,科学家发掘到了更为微观的细节,不断改变着原有的实验和理论,科学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改变,最初的看似無意义的实验加上一系列推倒重来的深思熟虑,最终改变了实验的结果,并不断加大了实验结果的完善度,达到了科学发展所需质量的变化,符合了质变质而求精的发展规律,也为人类的社会发展打开了更新的可能性。
社会文明的发展也受质量互变规律的影响,从传统社会的聚居形式演化到更高级的当代城市、居住空间,其中部分伴随着不断升级的科技和新思想的产生,同时也带来新的能源科技、出行方式、信息技术等,可以说当今社会的发展是对质变质而求精发展规律下缺乏新思想,技术,资源,新市场进行无限挖掘的表现。
个人发展也遵循着质量互变规律的原则。
从现在的“思维意识”的运用中,只有一种不断的学习,拓宽自己的思路,只有在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才能把自己在学习上的空间发挥到最大,这样就可以不断地改善自身环境,成为一个可以持续低碳、可以环保、可以提升自身能力的社会参与者,从而指引这一切发展的事物前往伟大的方向及道路。
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的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5fa6aef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1.png)
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的规律
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事物的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这些规律是普遍存在的,不受人的意志和主观想象的影响。
这些规律不仅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趋势,也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方向。
其中最基本的规律就是“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
即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这个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一。
在自然界中,这个规律表现为物质运动发展的内在规律。
在社会生活中,这个规律表现为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另一个重要的规律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是由量变到质变”。
这意味着事物在某个阶段发生的量变,最终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这个规律在自然界中表现为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演化,以及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演化等。
在社会生活中,这个规律表现为生产力的逐步提高,终将引起社会的质变。
此外,还有“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发展、完善、统一、稳定”。
这个规律表明了事物发展的总的方向和目标。
在自然界中,这个规律表现为物质不断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
在社会生活中,这个规律表现为人类社会向着更加和谐、稳定、富裕和美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的基础。
了解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动向,为推动事物的发展提供指导和依据。
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内容及方法论
![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内容及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eb730ec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1.png)
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内容及方法论事物发展的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讲的是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方法论:1、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
2、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反对悲观失望和盲目乐观。
3、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
4、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质量互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质量互](https://img.taocdn.com/s3/m/a0656c2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7.png)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题目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____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政治
高中
答案解析
本题为非组合选择题,一般可以运用排除法解答,即排除错误(正确)题肢或不符合题意的题肢。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中有对旧事物的否定,因此必然存在新旧事物的斗争,使新事物的发展道路充满曲折,但由于新事物不断汲取旧事物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增添新的内容,因而新事物的发展趋势总是前进的。
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
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
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