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蓄热器

合集下载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蓄热器是一种常用于热能储存和释放的装置,它能够在低峰时段储存热能,并在高峰时段释放热能,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物质的热容性和相变特性。

一、热容性原理蓄热器利用物质的热容性原理,通过加热物质使其温度升高,从而储存热能。

当需要释放热能时,蓄热器中的物质会通过传导、对流或者辐射的方式将热能传递给外部环境。

常见的蓄热器材料包括水、岩石、混凝土等,它们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可以在短期内吸收大量热能。

在低峰时段,蓄热器通过外部热源(如太阳能、电热器等)加热,将热能储存起来。

当需要热能时,蓄热器中的物质会释放储存的热能,为供热系统提供热量。

二、相变特性原理除了热容性原理,蓄热器还可以利用物质的相变特性来储存和释放热能。

相变是物质在温度或者压力变化下发生的物态转变,常见的相变包括固态到液态的熔化和液态到气态的蒸发。

蓄热器中常用的相变材料包括蓄热蜡、蓄热盐等。

这些材料在特定温度范围内会发生相变,吸收或者释放大量热能。

在储热过程中,相变材料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者气态,吸收外部热能;在释热过程中,相变材料从液态或者气态转变为固态,释放储存的热能。

蓄热器的设计和运行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蓄热材料:根据具体需求和工作温度范围选择合适的蓄热材料,如水、岩石、混凝土、蓄热蜡等。

2. 设计合理的蓄热系统:蓄热器通常由蓄热材料、传热介质、外壳等组成,需要合理设计传热面积、传热方式和传热效率,以确保高效的热能储存和释放。

3. 控制热能输入和输出:通过控制外部热源的加热功率和热能的释放方式,实现蓄热器的热能储存和释放的平衡,以满足实际需求。

4. 蓄热器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蓄热器的运行状态,保证其正常工作和长寿命。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热能储存、供热系统中的峰谷调峰等。

通过合理设计和运行蓄热器,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换热器科技名词定义

换热器科技名词定义

换热器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换热器英文名称:heat exchanger其他名称:热交换器定义:将热量从一种载热介质传递给另一种载热介质的装置。

应用学科:航空科技(一级学科);航空安全、生命保障系统与航空医学(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换热器换热器(英语翻译:heat 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

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

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

目录发展介绍基本概念分类注意事项行业状况概述管壳式市场前景金属换热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陶瓷浮头式设计要求优缺点涡流热膜换热器概述性能特点相关内容质检内容质检方法安装方法发展历史机组构造常见问题新型气动喷涂螺旋折流麻花管螺旋管式螺旋板式变声速压腐蚀防护腐蚀防护清洗注意事项系统检验防除垢管网清洁展开发展介绍基本概念分类注意事项行业状况概述管壳式市场前景金属换热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陶瓷浮头式设计要求优缺点涡流热膜换热器概述性能特点相关内容质检内容质检方法安装方法发展历史机组构造常见问题新型气动喷涂螺旋折流麻花管螺旋管式螺旋板式变声速压腐蚀防护腐蚀防护清洗注意事项系统检验防除垢管网清洁展开编辑本段发展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等近30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

据《2013-2017年中国换热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1]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换热器产业市场规模在500亿元左右,主要集中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一、引言蓄热器是一种用于储存和释放热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建筑供暖、太阳能利用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蓄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工作过程。

二、蓄热器的基本原理蓄热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的热容量和相变潜热来储存和释放热能。

当蓄热器处于低温状态时,通过外部热源向蓄热器输入热量,使其内部物质的温度升高。

当需要释放热能时,蓄热器内部物质的温度下降,释放出之前储存的热能。

三、蓄热器的结构特点1. 蓄热材料:蓄热器的核心部分是蓄热材料,常见的蓄热材料包括水、油、盐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相变潜热,能够有效地储存和释放热能。

2. 导热管道:蓄热器内部设置有导热管道,用于传导热量。

导热管道通常采用高导热性能的材料制成,如铜、铝等,以确保热量能够快速传导到蓄热材料中。

3. 绝热层: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蓄热器外部覆盖有绝热层,通常采用聚苯乙烯、岩棉等材料制成,以提高蓄热器的热效率。

四、蓄热器的工作过程1. 充热过程:当蓄热器处于低温状态时,通过外部热源向蓄热器输入热量。

热量通过导热管道传导到蓄热材料中,使其温度逐渐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蓄热材料吸收了热量并储存起来。

2. 蓄热过程:当外部热源停止供热时,蓄热器处于蓄热状态。

在这个阶段,蓄热材料的温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储存的热能得以保持。

3. 释热过程:当需要释放热能时,蓄热器内部物质的温度开始下降。

热量通过导热管道传导到周围环境中,从而实现热能的释放。

在这个过程中,蓄热材料释放了之前储存的热能。

4. 循环过程:蓄热器可以通过循环系统实现多次充热和释热的循环。

这样可以提高蓄热器的热效率,使其更加稳定和持久地提供热能。

五、蓄热器的应用领域1. 工业生产:蓄热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热能储存和利用。

例如,钢铁行业可以利用蓄热器储存高温热能,用于冶炼过程中的加热和热处理。

2. 建筑供暖:蓄热器在建筑供暖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利用夜间低谷电能或太阳能等热源,将热量储存到蓄热器中,白天释放热能供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蓄热器是一种能够储存热能并在需要时释放热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等领域。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储存热能来平衡系统的热量供应和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一、蓄热器的基本结构1.1 蓄热体:蓄热器内部的主要组成部份,通常采用高热容量的材料如水、石墨等。

1.2 绝热层:用于减少蓄热器内部热量损失,提高热能储存效率。

1.3 热交换器:用于在热能储存和释放过程中与外部环境进行热量交换。

二、蓄热器的热能储存过程2.1 吸热过程:当外部环境热量充足时,蓄热体吸收热量并储存。

2.2 热量转移过程:热量通过热交换器传递到蓄热体中,使其温度升高。

2.3 热量储存过程:蓄热体吸收的热量转化为内部能量,储存于蓄热器中。

三、蓄热器的热能释放过程3.1 热量传递过程:当需要热能时,蓄热体释放储存的热量。

3.2 热量转移过程:释放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传递到外部环境中。

3.3 热能利用过程:释放的热能被用于供暖、热水等用途,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四、蓄热器的优点4.1 节约能源:蓄热器能够储存多余热能,避免能源浪费。

4.2 平衡供需:蓄热器能够平衡系统热量供应和需求,提高系统稳定性。

4.3 增加热效率:蓄热器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五、蓄热器的应用领域5.1 太阳能热水器:蓄热器能够储存白日太阳能采集的热量,晚上供暖使用。

5.2 地源热泵:蓄热器能够储存地热能量,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效率。

5.3 工业生产:蓄热器能够储存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减少能源浪费。

总结:蓄热器通过储存热能来平衡系统的热量供应和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基本结构包括蓄热体、绝热层和热交换器,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热能储存和释放过程。

蓄热器的优点在于节约能源、平衡供需、增加热效率,应用领域广泛,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蓄热式换热器

蓄热式换热器

的直接混合来换热的。
引言
off
fuel
燃烧器 B
炉温 1350℃ 钢板 1250℃
on
fuel
蓄热室B
排气 150℃
air 切换阀
蓄热室A
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蓄热式热交换器主要用于流量大的气-气热交换场合, 如动力、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中的余热利用和废热回收。
5.1 结构和工作原理 5.2 与间壁式换热器的比较 5.3 传热设计计算特点
2)除了在蓄热式换热器的冷、热气体进口处之外,冷热 气体的温度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
在蓄热式换热器高度方向上取某一A-A截面,在整个周期内, 该处蓄热材料及气体的温度按图所示情况变化。
5.1 结构和工作原理
5.1.2 阀门切换型蓄热换热器
fuel
fuel
燃烧器 B
炉温 1350℃
钢板 1250℃
排气 150℃
air 切换阀
阀门切换型蓄热式换热器
(a) 蓄热式烧嘴
(b)烧嘴转
蓄热燃烧原理图
空气 煤气
原理图
外置式单蓄热室结构图
砌筑尺寸 砌筑尺寸
内置式蓄热室结构图
外置式双蓄热室结构图
蓄热式烧嘴结构图
5.1 结构和工作原理
从玻璃加热池上 排出的高温烟气进入 蓄热格子体时的温度 约为1100~1300℃, 通过蓄热室后温度约 为400~600℃,进入 蓄热室的空气温度约 100~120℃,排出时 达到约900~1100℃, 然后进入加热池内供 燃油使用。
燃烧器 燃烧室
高炉热风炉结构图
5.1 结构和工作原理
5.1.1 回转式蓄热换热器
回转式换热器又叫再生蓄热式换热器, 主要由圆筒形蓄热体(常称转子)及风罩 两部分组成,分为转子回转型和外壳回转 型。

换热器的分类

换热器的分类

换热器的分类换热器的分类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 换热器是指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

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被广泛用于耗能用量大的领域。

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越来越多。

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型式也不同,换热器的具体分类如下:1.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1.1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1.1.1 夹套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是在容器外壁安装夹套制成,结构简单;但其加热面受容器壁面限制,传热系数也不高.为提高传热系数且使釜内液体受热均匀,可在釜内安装搅拌器.当夹套中通入冷却水或无相变的加热剂时,亦可在夹套中设置螺旋隔板或其它增加湍动的措施,以提高夹套一侧的给热系数.为补充传热面的不足,也可在釜内部安装蛇管. 夹套式换热器广泛用于反应过程的加热和冷却.1.1.2沉浸式蛇管换热器这种换热器是将金属管弯绕成各种与容器相适应的形状,并沉浸在容器内的液体中.蛇管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承受高压,可用耐腐蚀材料制造;其缺点是容器内液体湍动程度低,管外给热系数小.为提高传热系数,容器内可安装搅拌器.1.1.3 喷淋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是将换热管成排地固定在钢架上,热流体在管内流动,冷却水从上方喷淋装置均匀淋下,故也称喷淋式冷却器.喷淋式换热器的管外是一层湍动程度较高的液膜,管外给热系数较沉浸式增大很多.另外,这种换热器大多放置在空气流通之处,冷却水的蒸发亦带走一部分热量,可起到降低冷却水温度,增大传热推动力的作用.因此,和沉浸式相比,喷淋式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大有改善.1.1.4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是由直径不同的直管制成的同心套管,并由U形弯头连接而成.在这种换热器中,一种流体走管内,另一种流体走环隙,两者皆可得到较高的流速,故传热系数较大.另外,在套管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可为纯逆流,对数平均推动力较大. 套管换热器结构简单,能承受高压,应用亦方便(可根据需要增减管段数目). 特别是由于套管换热器同时具备传热系数大,传热推动力大及能够承受高压强的优点,在超高压生产过程(例如操作压力为3000大气压的高压聚乙烯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换热器几乎全部是套管式.1.1.5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又称列管式) 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为提高管外流体给热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量的横向折流档板.折流档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速度,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动程度大为增加.常用的档板有圆缺形和圆盘形两种,前者应用更为广泛. 流体在管内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为提高管内流体的速度,可在两端封头内设置适当隔板,将全部管子平均分隔成若干组.这样,流体可每次只通过部分管子而往返管束多次,称为多管程.同样,为提高管外流速,可在壳体内安装纵向档板使流体多次通过壳体空间,称多壳程.在管壳式换热器内,由于管内外流体温度不同,壳体和管束的温度也不同.如两者温差很大, 换热器内部将出现很大的热应力,可能使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上松脱.因此,当管束和壳体温度差超过50℃时,应采取适当的温差补偿措施,消除或减小热应力.1.2混合式换热器混合式热交换器是依靠冷、热流体直接接触而进行传热的,这种传热方式避免了传热间壁及其两侧的污垢热阻,只要流体间的接触情况良好,就有较大的传热速率。

换热器专业术语-中英对照

换热器专业术语-中英对照

换热器专业‎术语- 中英对照换热器heat excha‎n ger热交换器heat excha‎n ger紧凑式换热‎器compa‎ct heat excha‎n ger管式换热器‎ t ubul‎a r heat excha‎n ger套管式换热‎器doubl‎e-pipe heat excha‎n ger 间壁式换热‎器surfa‎ce type heat excha‎n ger 表面式换热‎器surfa‎ce type heat excha‎n ger 板管式换热‎器tube-on-sheet‎ heat excha‎n ger 板翅式换热‎器plate‎-fin heat excha‎n ger板式换热器‎ pl ate‎heat excha‎n ger螺旋板式换‎热器spira‎l plate‎heat excha‎n ger 平板式换热‎器flat plate‎heat excha‎n ger顺流式换热‎器paral‎l el flow heat excha‎n ger 逆流式换热‎器count‎e r flow heat excha‎n ger 流式换热器‎ cross‎-flow heat echan‎ger折流式换热‎器turn back flow heat excha‎n ger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direc‎t heat excha‎n ger旋转式换热‎器rotar‎y heat excha‎n ger刮削式换热‎器scrap‎e d heat excha‎n ger热管式换热‎器heat pipe excha‎n ger蓄热器recup‎e rato‎r壳管式换热‎器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 ger 管板tube plate‎可拆端盖remov‎a ble head管束bundl‎e of tube管束尺寸size of tube bundl‎e顺排管束in-line hank of tubes‎错排管束stagg‎e red hank of tubes‎盘管coil蛇形管serpe‎n tine‎ coilU形管U-tube光管bare tube肋片管finne‎d tube翅片管finne‎d tube肋管finne‎d tube肋管束finne‎d tube bundl‎e肋片fin套片plate‎fin螺旋肋spira‎l fin整体肋integ‎ral fin纵向肋longi‎t udin‎al fin钢丝肋wire fin内肋inner‎fi n肋片管尺寸‎ size of fin tube肋片厚度fin thick‎n ess肋距spaci‎n g of fin肋片数pitch‎of fin肋片长度finne‎d lengt‎h肋片高度finne‎d heigh‎t肋效率fin effic‎i ency‎换热面积heat excha‎n ge surfa‎ce传热面积heat excha‎n ge surfa‎ce冷却面积cooli‎n g surfa‎ce加热表面heat excha‎n ge surfa‎ce基表面prima‎ry surfa‎ce扩展表面exten‎ded surfa‎ce肋化表面finne‎d surfa‎ce迎风表面face area流通表面flow area净截面积net area;effec‎t i ve secti‎o nal area迎风面流速‎ face veloc‎i ty净截面流速‎ ai r veloc‎i ty at net area迎风面质量‎流速face veloc‎i ty of mass净截面质量‎流速mass veloc‎i ty at net area冷(热)媒有效流通‎面积effec‎ti ve area for cooli‎n g or heati‎n g mediu‎m 冷(热)媒流速veloc‎i ty of cooli‎n g or heati‎n g mediu‎m干工况dry condi‎ti on;sensi‎b l e cooli‎n g condi‎ti on湿工况wet condi‎ti on;dehum‎i di fy‎i ng condi‎ti on接触系数conta‎ct facto‎r旁通系数bypas‎s facto‎r换热效率系‎数coeff‎i c ien‎t of heat trans‎m i ssi‎o n effec‎ti ven‎e ss盘管风阻力‎ ai r press‎u re drop of coil;air resis‎t ance‎o f coil盘管水阻力‎ p ress‎u re drop of cooli‎n g or heati‎n g mediu‎m表面冷却surfa‎ce cooli‎n g蒸发冷却evapo‎ratin‎g cooli‎n g冷却元件cooli‎n g eleme‎n t传热板plate‎heat excha‎n ger夹套型传热‎板clam‎p on heat excha‎n ger。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蓄热器是一种用于储存和释放热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热传导和物质相变的原理。

蓄热器通常由一个热媒体(如水、油或者盐)和一个热交换器组成。

工作原理如下:1. 储热阶段:在储热阶段,蓄热器通过外部热源(如太阳能、燃煤锅炉或者电加热器)将热能传递给热媒体。

热媒体味吸收热能,并将其储存在其内部。

2. 热传导:一旦热能被储存起来,蓄热器的热交换器会将热能传导到需要加热的区域。

这个过程通过将热媒体中的热能传递给空气、水或者其他流体来实现。

3. 热媒体的相变:蓄热器中常用的热媒体是盐水溶液。

当热媒体从储热器中释放热能时,盐水溶液会发生相变,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这个相变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热能。

4. 热能释放:在需要加热的区域,蓄热器会释放储存的热能。

热媒体中的热能会通过热交换器传递给空气、水或者其他流体,从而加热该区域。

蓄热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更加具体地说明:假设有一个用于供暖的蓄热器系统,其中包括一个热交换器和一个盐水溶液作为热媒体。

1. 储热阶段:当太阳能集热器采集到阳光时,它会将热能传递给蓄热器中的盐水溶液。

盐水溶液会吸收热能,并将其储存在其中。

2. 热传导:当室内需要加热时,蓄热器中的热交换器会将储存的热能传导给空气或者水。

热交换器中的管道会让盐水溶液通过,从而将热能传递给空气或者水。

3. 热媒体的相变:当盐水溶液释放热能时,盐水溶液中的盐会发生相变,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这个相变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热能,并将其传递给空气或者水。

4. 热能释放:蓄热器通过热交换器将储存的热能释放到室内空气或者水中。

这样,室内空气或者水的温度就会升高,从而实现供暖的效果。

总结:蓄热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热传导和物质相变的原理。

通过储存和释放热能,蓄热器可以实现供暖、热水等应用。

在储热阶段,蓄热器通过外部热源将热能传递给热媒体;在热传导阶段,热媒体中的热能通过热交换器传递给空气或者水;在热媒体的相变阶段,热媒体中的相变释放大量的热能;在热能释放阶段,蓄热器通过热交换器将储存的热能释放给需要加热的区域。

工业余热回收利用途径与技术

工业余热回收利用途径与技术

工业余热回收利用途径与技术工业余热是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不投入任何实际用途,损失,浪费和倾倒到环境中的能量。

余热的回收可以通过各种余热回收技术进行,以提供宝贵的能源,降低整体能耗。

本文对废热回收方法和用于工业过程的先进技术进行了综述。

通过考虑钢铁、食品和陶瓷行业能源优化的热回收机会,评估了对当前实践和程序的修订。

该研究涉及常用技术的运行和性能,如换热器,蓄热器,包括炉子蓄热器和旋转蓄热器或热轮,被动式空气预热器,蓄热式和换热式燃烧器,板式换热器和省煤器以及余热锅炉等装置。

并围绕线圈(RAC)运行。

考虑的技术包括直接接触冷凝回收,间接接触冷凝回收,运输膜冷凝以及使用诸如热泵,热回收蒸汽发生器(HRSG),热管系统,有机朗肯循环(包括卡利纳循环)等装置,回收并交换具有势能含量的废热。

此外,还探索和回顾了热电、压电、热离子和热光伏(TPV)发电技术等新兴技术在直接热电转换中的应用。

在这方面,评估和描述了所有技术的功能以及每种技术的优点和缺点的用法,排放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的关键。

工业余热是工业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不投入任何实际用途,被浪费或倾倒到环境中。

废热源主要包括工业产品、设备和工艺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传递的热损失以及燃烧过程中排放的热。

热损失可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等级。

针对每个废热范围引入废热回收(WHR)系统,以获得最佳的余热回收效率。

高温WHR包括在温度大于400°C时回收废热,介质温度范围为100–400°C,低温范围为温度低于100°C。

通常,高温范围内的大部分废热来自直接燃烧过程,介质范围内来自燃烧装置的排气,在低温范围内来自过程单元的零件,产品和设备[2]。

据估计,工业部门消耗了高达整体经济能源消耗的17%,并产生了约32%的热相关一氧化碳排放。

从这个值可以看出,从图1可以看出,72%的工业需求来自工业热过程,其中31%被归类为低温过程热量,其中近20%或40TWh/年估计具有工业余热回收的潜力。

转轮热回收原理

转轮热回收原理

转轮热回收原理转轮式全热交换器的心脏是一个以10转/分钟的速度不断转动的蜂窝状转轮.转芯用特殊金属箔作载体,将无毒、无味、环保型蓄热、吸湿材料,用高科技方法合成,制作成具有蓄热吸湿等性能的蜂窝状转轮,装配在一个左右或上下分隔区的金属箔箱体内由传动装置通过皮带驱动轮子转动。

冬季运动时,室内排风经过过滤后再通过热回收转轮处理时,转芯温度升高,水分含量增加,当转芯转过清洗扇后与室外新鲜空气接触,转轮向低温的新鲜空气放出热量和水分,使新鲜空气升温增湿。

夏季与之相反,降低新风温湿度。

通过换热从而使空调系统达到节能的目的。

这种蜂窝式转轮的设计构成了一个吸湿、蓄热、传质、传热的巨大接触面积,蕴藏了超级能量,具备了回收显热和潜热的优异特性。

在空调系统中,为了人员舒适和通风顺畅,必须考虑引入外界新鲜空气,同时排出部分室内浑浊空气。

由于新风为高温高湿状态,因此冷负荷大部分要被新风负荷所占有,能耗惊人。

工作原理转轮式能量回收换热器有两种型式,即全热回收和显热回收。

转轮作为蓄热芯体,新风通过轮转的一个半圆,而同时排风逆向通过转轮的另一个半圆,新风和排风以这种方式交替逆向通过转轮。

在冬季,转轮蓄热芯体吸收排风中的热(湿)量,当转到新风侧时,由于存在温(湿)差的原因,蓄热芯体就会释放其中的热(湿)量,当再转到排风侧时,又继续吸收排风中的热(湿)量。

如此往复循环实现能量的回收,其工作原理如图。

在夏季则是一个相反的处理过程。

结构特点高热回收效率:蜂窝状的蓄热芯体设计,构成了一个蓄热、吸湿、传热、传质的巨大接触面积具备了回收显热和潜热的优异特性。

自清洁功能:通过转轮的气流方向不断的交替改变以及设置双清洁扇面,保证了自清洁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低运行费用:转轮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运行费用较低。

便于控制:可以根据室内外温湿度变化控制转轮转速,以达到最佳运行效果。

热回收效率寿命周期成本标准的转轮能量回收换热器装有双清洁扇面,其工作原理如图。

转轮原理

转轮原理
1)国产全热换热器的热湿交换材料性能不佳,换热效率低,用国产纸的换热效率在40%左右,但价格不菲。如果需要提高国产全热换热器的效率则必须使用进口纸,而进口的材料和全热换热器,虽然效率高于国产的,但是价格较高。因此,迄今为止,国内全热换热器市场是:国产全热换热器整体性能不高,价格居高不下;而进口全热换热器的价格属于“ 天价”,大多数工程不用,因此大大制约了全热换热器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
转轮式热交换器具有自净和净化功能。蓄热体是由平直形和波纹形相间的两种箔片构成,其相互平行轴向通道,使内部气流形成不偏斜的层流,避免了随气流带进粉尘微粒堵塞通道的现象。光滑的转轮表面及交替改变气流方向的层流,确保了蓄热体本身良好的自净作用。轮体外壳上连接了1个净化扇形器,当转轮从排气侧移向新风侧时,强迫少量新风经过扇形器,将暂时残留在蓄热体中的污物又冲入排气侧,防止了臭味、细菌向新风转移,对转轮体起到了净化作用。为了保护又薄又软的铝箔芯片不受磨损,必须在设备入口端设置空气过滤器。转轮式热交换器具有自控能力。转轮体附带的自动控制装置可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转速比,保证进入新风处理机前空气温湿度的设定值,使换热器能够全年经济运行。
由图1可知,当室内空调排风和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换热芯体时,由于分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差和蒸汽分压差,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引起全热交换过程。
夏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排风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空调风干燥,使新风含湿量降低;冬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室排风获得热量,温度升高,同时被空调室排风加湿。这样,通过换热芯体的全热换热过程,让新风从空调排风中回收能量。
4.全热换热器的适用性特征及研究成果
全热交换器要在常温状态下保证有较高的热湿交换效率,取决于它所采用的芯体材料。因为采用一种既易于吸湿又易于解吸的芯体材料,就能够保证交换器在空气调节系统中有较高且连续的换热传湿效率,且无交叉污染。当采用高效芯体材料的全热交换器应用于北方地区的时侯,还可以使室外空气在进入室内时被加湿;而用于南方地区时,又使室外空气在进入室内时被减湿,并与排气进行换热,从而实现热湿的转移与交换,机内不会产生冷凝水析出现象。

蓄热器安装施工方案

蓄热器安装施工方案

目录一、概述 (2)二、施工组织体系 (6)三、施工准备 (6)四、设备安装 (8)五、设备保温施工 (15)六、危险源分析及安全注意事项 (16)七、质量控制要求 (18)八、施工机具及施工辅助材料 (18)九、施工进度计划表 (18)十、附图 (19)一、概述1.1、工程概况本方案为承钢长材坯料生产系统优化工程Ⅰ标蓄热器站及热力站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因老的蓄热器站及配套热力站影响新建主厂房12~13线厂房结构,必须拆除,所以拆除前新建蓄热器站及热力站需要切换投入,计划新建蓄热器系统在3月15日进行切换热试,蓄热器基础土建交接在1月底进行,蓄热器吊装在2月10日进行,2月13日交管道及结构专业进行施工;新建热力站结构小房2月5日结构封顶交给设备安装,计划在2月16日前设备安装找正完毕交管道进行施工。

新建蓄热器站位于电炉七路与原有电炉厂房之间,四周均有道路及绿化,四台蓄热器并行排列,中心线间距9米,周围有热力站房及支架基础,平面位置见附图,蓄热器基础支墩高出室外地面500mm(+0.2m),连接形式为地脚螺栓预留孔二次灌浆(80mm灌浆层)。

新建蓄热器站有蓄热器四台,为钢制圆筒状物体,单体外形尺寸为Φ3128×22500,单体重量约为128吨(其中支架约8吨),设备到货状况为壳体及内部设施整体到货,支座及外部附件单独到货。

设备设计参数见下表:新建蓄热器站还有1台VD排水冷却扩容器,1台VOD排水冷却扩容器,1台VD放散消声器、1台VOD放散消声器。

新建热力站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一层(±0m)2~3线A~C列布置有2台给水泵,2台纯水加压泵,A~B列1台30m3纯水箱,在屋顶(+6.2m)2~3线B~C列间有1台除氧器。

工程量清单如下:1.2、工程特点及难点(1)设备外形尺寸大,重量重蓄热器直径3m,长度为22.53m,总重量128吨,计划采用300t履带吊进行吊装。

(2)场地狭小、施工组织困难蓄热器区域四面环道路,北面有一条约6m宽道路,正对电炉老厂房19#门,无绿化,东面有一条约6m道路,之间有自行车棚,自行车棚与路之间有绿化及树木,南面有一条约6m宽道路,正对电炉老厂房18#门,路与基础之间有草坪和树木的绿化,西面靠近电炉七路,路宽10m,路边有草坪绿化及树木,蓄热器从电炉七路由北向南进场,蓄热器区域因场地狭小,无运输车辆转头场地,在18#门正对路口位置转向进入已加固路面的区域,在该位置将车辆角度调整后倒车进入南面道路,第四台蓄热器基础距离南侧道路约10m,300t履带吊站在该区域内,蓄热器通过南侧道路运输到吊车附近,道路边绿化树木高约3m,影响吊装及设备旋转180度转向,该区域范围内绿化需临时搬迁,具体位置见附图。

换热器类型

换热器类型

换热器中文名称:换热器英文名称:heat exchanger其他名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换热器(英语翻译:heat 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

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

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

发展历史二十世纪20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

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

30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

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

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

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

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

此外,自6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

换热器传热特性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流程规定的指标的热量交换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被广泛用于锅炉暖通领域,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越来越多。

换热器中流体的相对流向一般有顺流和逆流两种。

顺流时,入口处两流体的温差最大,并沿传热表面逐渐减小,至出口处温差为最小。

逆流时,沿传热表面两流体的温差分布较均匀。

在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当两种流体都无相变时,以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顺流最小。

常用废气处理方式RCORTOTOCO

常用废气处理方式RCORTOTOCO

常用废气处理方式RCORTOTOCO常用废气处理方式rco、rto、to、co常见的废气处理方法蓄热式热氧化技术蓄热式催化燃烧法催化剂焚烧炉直燃式废气燃烧炉regenerativethermaloxidizerregenerativecatalyticoxidationcatalyticoxidizerther maloxidizerrtorcocoto一、蓄热式热氧化技术(regenerativethermaloxidizerrto)RTO再生热氧化采用了一种新的非稳态传热方式。

其原理是将有机废气加热到760℃以上,将废气中的VOC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回收废气分解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三腔RTO废气的分解效率达到99%以上,氧化产生的高温气体流经专用陶瓷蓄热器,该蓄热器用于预热后续的有机废气,从而节省废气加热的燃料消耗。

RTO技术适用于中低浓度(100-3500mg/m3)废气的处理,分解效率为95%-99%。

rto主体结构由燃烧室、蓄热室和切换阀等组成。

氧化产生的高温气体流经特制的陶瓷蓄热体,使陶瓷体升温而“蓄热”,此“蓄热”用于预热后续进入的有机废气。

从而节省废气升温的燃料消耗。

陶瓷蓄热室应分成两个(含两个)以上,每个蓄热室依次经历蓄热-放热-清扫等程序,周而复始,连续工作。

蓄热室“放热”后应立即引入适量洁净空气对该蓄热室进行清扫(以保证voc去除率在98%以上),只有待清扫完成后才能进入“蓄热”程序。

否则残留的vocs随烟气排放到烟囱从而降低处理效率。

图1rto工作原理rto可分为固定式和阀门旋转式两种。

优点:运行成本低,有机废气处理效率高,无催化剂中毒。

因此,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世界上较为先进的VOCs处理设备中。

2、再生催化燃烧(RCO)rco蓄热式催化燃烧法作用原理是:第一步是催化剂对voc分子的吸附,提高了反应物的浓度,第二步是催化氧化阶段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了反应速率。

借助催化剂可使有机废气在较低的起燃温度下,发生无氧燃烧,分解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的热,与直接燃烧相比,具有起燃温度低,能耗小的特点,某些情况下达到起燃温度后无需外界供热,反应温度在250-400℃。

铸型表面用碳膜覆盖的表面处理方法

铸型表面用碳膜覆盖的表面处理方法

参考 文献
[ 1 ] 王计敏 等. 铝熔炼 炉熔 炼技术评述及其研究展望[ J ] . 有色
冶金节能 ,2 0 1 1 ,3 : 1 8 — 2 2
术 ,2 0 0 5 ,3 3 ( 8 ) : 2 4 — 2 5 [ 5 】 本书编委会 . 热交换 器设 计计算与传热 强化及质量检验 标准规 范实用手册 [ M] . 北方工业 出版社 ,2 0 0 6 ,4 3 5 -
2 . We d o n e T h e r m p r o c e s s ( S h a n g h a i ) C o . , L t d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Ca l c u l a t i n g me t h o d o f t h e k e y t e c h n i c a l p a r a me t e r s o f c o n t i n u o u s r o t a r y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r wa s g i v e n o u t i n t h e p a p e r . Ho w t o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a i r l e a k a g e r a t e wa s a n a l y z e d s i mp l y . T h e p r o b l e ms f o r t h e c o n t i n u o u s r o t a r y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r or f a l u mi n u m me l t i n g f u r n a c e

般 的碳膜 比较 ,能 明显延长脱模效果及提高铸件 的生产效率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转式蓄热器,是将蓄热体置放于一个可回转的容器中,该容器可设定停留在二个特定位置,来完成对蓄热体的加热、冷却功能。

具有高效利用余热、有效回收烟气中粉尘、高温烟气瞬间冷却、高温烟气管道切换等功能,是高温烟气处理系统中一种新颖的处理装置。

蓄热式燃烧技术,是采用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交替切换空气或气体燃料与烟气,使之流经蓄热体,达到最大限度回收高温烟气的显热、降低排烟温度、提高助燃介质或气体燃烧温度的目的,从而降低燃料消耗,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设备的总体布局
回转式蓄热器主要由鼓风机、引风机、旋转蓄热体等系统组成。

设备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高温烟气通过引风机进入旋转蓄热体,使蓄热体加温、高温烟气瞬间冷却到设定的温度,蓄热体被逐步加热。

当高温烟气冷却达到设定烟气温度时,可转动旋转蓄热体通过鼓风机将新鲜空气进入旋转蓄热体使蓄热体冷却,新鲜空气被加热形成预热烟气进入到预热利用装置,由一组回转式蓄热器形成余热利用系统。

这类换热器结构简单、可耐高温,适用于高温气体的冷却和余热回收。

回转式蓄热器内,以陶瓷材料作为蓄热体,其工作温度可以达到1000℃。

此蓄热器在工作状态中,高温烟气可在<0.5秒时间里瞬间释放显热从700-800℃降温到250-200℃以下,达到瞬间冷却的效果;而在冷却蓄热体时,新鲜空气又能够通过高温蓄热体使预热烟气迅速吸热升温到400-500℃,同时冷却高温蓄热体。

回转式蓄热器作为新一代余热回收装置,不仅能够高效利用余热,而且能够通过瞬间冷却高温烟气,有效收集大量烟气中的重金属粉尘和微颗粒(PM2.5);同时由于其具有瞬间冷却的功能,就可以有效的杜绝高温烟气中二噁英的生成,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装置,应用范围广泛,应用前景广阔。

设备能力
回转式蓄热器:
各部件设计及制作工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执行
蓄热器验收按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蓄热器外层涂有防锈漆
工作原理成熟可靠,热能回收效率高
具有瞬间冷却高温烟气的功能,有效防止烟气中二噁英的生成 具有PM2.5收集功能,大大减轻后一级除尘器的压力 该装置结构紧凑,实用性强
蓄热体采用陶瓷小球,集中换向,运行费用低
回转式蓄热式换热器与传统换热器的比较
回转式蓄热式换热器
传统换热器
1 滚筒转动带动蓄热体相互摩擦和轻微碰撞,起到自动清灰,可长期使用无堵塞
灰尘易囤积,造成堵塞,需要人工清灰 2 传热效率稳定79%以上,不受灰尘堆积影响 随着灰尘囤积,热效率会降低
3 烟气出口温度传感器设定,来控制旋转切换,排出烟气的温度完全可控
有些换热器不能完全控制烟气排出时的温度 4 通过合理的参数设定,使预热空气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难以控制预热空气的温度 5 实现高温瞬间冷却(0.5秒)至低温
很难实现瞬间冷却
设备选型
选型以处理的烟气量与空气量共同选择旋转式蓄热器的型号,详情请参考下表 序号 烟气量 (NM3) 烟气进口 温度(℃)
烟气出口 温度(℃) 空气出口温度(℃)
空气量
(NM3) 型号 1 1000 650 200 200~450 1500 HY-Q700 2 1500 650 200 200~450 2250 HY-Q800 3 2500 650 200 200~450 3750 HY-Q900 4 5000 650 200 200~450 7500 HY-Q1100 5 7500 650 200 200~450 11250 HY-Q1300 6 10000 650 200 200~450 15000 HY-Q1400 7 15000
650
200
200~450
22500
HY-Q1600
不同型号蓄热器烟气量和烟风阻力曲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