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火罐操作规范

火罐操作规范

火罐操作规范篇一: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目的】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

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

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

【操作方法】1. 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1 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1.2 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1.3 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2. 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2.1留罐法:又名坐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15分钟,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

2.2 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2.3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取下。

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拔罐疗法指南操作规程

拔罐疗法指南操作规程

拔罐疗法指南操作规程
背景
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表面产生负压,
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增强免疫力
等功效。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拔罐疗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
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操作流程
1.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拔火罐、酒精、棉花、火机等材料。

2. 为患者选择拔火罐的穴位,一般可选择在大椎、肺俞、肝俞、肾俞等穴位。

3. 在选定的穴位上用棉球蘸上酒精,擦拭皮肤,避免皮肤表面
有污物和汗液。

4. 将火机点燃,调整火焰大小,将拔火罐的口对准穴位,迅速放上皮肤表面,使其与皮肤充分吸附,然后将火机熄灭。

5. 在拔火罐上制造负压,使皮肤产生一定的凹陷,也可以选择使用吸气球进行吸气操作。

6. 待拔火罐与皮肤充分吸附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移动,来回擦拭,拔火罐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根据皮肤的反应而定。

7. 拔火罐后,用棉球擦干净皮肤表面,然后给患者饮用适量的温开水或盐水。

注意事项
1. 拔罐疗法不宜过于频繁,通常一周只能进行一次,并避免在月经期间操作。

2. 患者在拔罐前应禁止饮酒、过度疲劳、空腹或者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

3. 拔罐时应注意消毒和操作技巧,避免引起过度疼痛、皮肤烧伤等不适。

4. 若患者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拔罐操作,并给予适当处理。

结论
拔罐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但在操作前需要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消毒和操作技巧等方面,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此规程可供医护人员在拔罐操作中参考,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中医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拔罐技术操作规程一、术前准备1.需要明确患者的病情及适应症,了解患者是否有禁忌症。

2.患者应当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询问病史,以便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拔罐治疗。

3.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包括器械、治疗区域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接触的物品。

4.准备好拔罐器具,包括不同规格的罐具、刮痧板等。

二、操作流程1.确定拔罐部位: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确定适合拔罐的部位。

常用的拔罐部位有肩背部、腰部、颈部等。

2.拔罐前准备:在拔罐部位涂抹适量的拔罐药物,如红花油或艾灸炙药,以增加拔罐效果。

3.根据拔罐方法选择罐具:常用的拔罐方法有火罐和真空罐。

根据患者需求选择适当的罐具。

4.火罐拔罐方法:(1)点燃罐内酒精棉或燃烧的草木灰,将其迅速置于拔罐部位上。

(2)通过火焰的燃烧造成罐内气体膨胀,产生负压吸附在皮肤上。

(3)等待罐具冷却后谨慎取下,用柔软的干净布擦拭患者的皮肤,以防止灼伤。

5.真空罐拔罐方法:(1)将真空罐患者皮肤上,用手或橡皮泵通过压缩罐具,抽出空气,罐具吸紧于皮肤上。

(2)等待一定时间后,用手指轻轻按压罐具边缘,使罐具破真空,松开后迅速取下罐具。

(3)红斑现象出现后,用柔软的干净布擦拭患者的皮肤。

三、术后观察和处理1.拔罐后,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如拔罐部位是否有红斑、瘀斑或瘀血等。

2.根据患者的反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如保暖、饮食禁忌等。

3.对拔罐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

4.安抚患者情绪,解释拔罐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配合接受后续的中医治疗。

四、操作注意事项1.拔罐器具应保持干燥和清洁。

2.使用火罐时,应特别注意火源的安全,避免烧伤或引起火灾。

3.拔罐前应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和局部皮肤是否有损伤,如有损伤应谨慎操作或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4.拔罐时应注意力度和时间的掌握,避免过度刺激或用力拔拉,以免引起不适或皮肤损伤。

5.患者在接受拔罐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自身的过敏史和禁忌症,如对拔罐材料过敏、炎症、出血疾病等,以防发生意外情况。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范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拔罐疗法一、拔罐的种类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1、火罐火罐是指通过燃烧罐内空气的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

2、水罐水罐是利用空气热膨胀原理,通过蒸汽、水煮等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

3、抽气罐用一种特制的罐具和一个抽气装置构成并通过抽吸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

4、针罐法针罐法是指针刺与拔罐相配合的治疗方法。

二、操作步骤与要求(一)、施术前准备1、罐具根据病症、操作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罐具,罐体应完整无碎裂,罐口内外应光滑无毛糙,罐的内壁应擦拭干净。

2、部位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

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臂、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3、体位应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4、环境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环境温度应适宜。

5、消毒①、罐具:对不同材质、用途的罐具可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玻璃罐用2000mg/L的84消毒药液浸泡(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或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对用于刺络拔罐或污染有血液、脓液的玻璃罐应一罐一用,并用2000mg/L的84消毒药液浸泡2h(疑有乙肝病毒者浸泡10h)。

塑料罐具,可用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竹制罐具可用煮沸消毒。

②、部位:一般拔罐的部位不需要消毒,应用针罐法时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在针③、医者:医者双手可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应用针罐法时应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

(二)、施术方法1、吸拔方法A、火罐a. 闪火法用止血钳或镊子等夹住95%乙醇棉球,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摇晃数圈随即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b. 投火法将易燃软质纸片(卷)或95%乙醇棉球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c. 贴棉法将直径1cm~2cm的95%乙醇棉片贴于罐内壁,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范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范
5.凡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擦干后备用。
学习人员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或75%酒精、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
三、【操作方法】
1.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1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8.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注意事项】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2.拔罐时应采取适当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3.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4.防止烫伤和灼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如拔罐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外涂龙胆紫,保持干燥,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
1.2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1.3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2.拔罐
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2.1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
2.4刺血拔罐法: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肤。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 拔罐疗法指南操作规程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 拔罐疗法指南操作规程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拔罐疗法指南操作规程拔罐疗法指南操作规程1. 简介本操作规程旨在明确拔罐疗法的操作步骤,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部位使用拔罐器具,借助负压力的作用来刺激皮肤和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以缓解身体疲劳和疼痛。

2. 设备准备- 拔罐器具:确保拔罐器具的质量良好,并保持清洁和消毒。

- 刮痧工具(可选):如需结合刮痧疗法,准备相应的刮痧工具。

- 消毒用品:使用消毒酒精或其他消毒用品对患者皮肤和器具进行消毒。

3. 操作步骤1. 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解释拔罐疗法的目的和效果,并确保患者了解可能的风险和不适。

2. 评估身体状况:与患者沟通,了解其身体状况和症状,以确定拔罐的适用部位和方法。

3. 选择适当部位: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选择正确的拔罐部位。

常见的部位包括背部、颈部和大腿等。

4. 准备皮肤:用消毒酒精或其他消毒用品清洁拔罐部位的皮肤,并确保皮肤干燥。

5. 准备拔罐器具:按照拔罐器具的说明,准备好拔罐器具并确保其贴合皮肤。

6. 拔罐操作:将拔罐器具牢固地贴附在拔罐部位上,然后利用其负压力的作用吸出空气,使皮肤和组织被牢牢吸附,保持一定时间。

7. 拔罐后处理:当拔罐时间到达预定时间或患者感到不适时,小心地松开拔罐器具的负压,然后将其从皮肤上移除。

8. 拔罐后护理:拔罐后,用消毒酒精或其他消毒用品清洁拔罐部位的皮肤,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任何不适反应。

9. 记录观察结果:记录拔罐的部位、时间以及患者的反应和感受。

4. 注意事项- 不适应拔罐的情况:存在皮肤损伤、出血倾向、血液循环障碍、高热、孕妇等情况时,不适宜进行拔罐疗法。

- 拔罐时间控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反应,合理控制拔罐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拔罐引发不适。

- 拔罐部位选择: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拔罐部位,并避免对重要器官和敏感部位进行拔罐。

- 拔罐后观察:拔罐后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以及身体的反应和感受,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拔罐技术的火罐的操作流程

拔罐技术的火罐的操作流程

拔罐技术的火罐的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准备工作:选择适当的火罐:根据治疗部位和患者的体型选择合适大小的火罐。

火罐技术操作流程

火罐技术操作流程

拔罐技术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包括留罐法、闪罐法及走罐法。

一、适应范围适应于头痛、腰背痛、颈肩痛、失眠及风寒型感冒所致咳嗽等症状;疮疡、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凝血机制、是否妊娠或月经期。

3.患者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

5.对拔罐操作的接受程度。

三、告知1.拔罐的作用、操作方法,留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应考虑个体差异,儿童酌情递减。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此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

治疗当中如果出现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3.拔罐过程中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护士会做相应处理。

4.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罐数个(包括玻璃罐、陶罐、竹罐、抽气罐等)、润滑剂、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广口瓶、清洁纱布或自备毛巾,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以玻璃罐为例)1.核对医嘱,根据拔罐部位选择火罐的大小及数量,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痕。

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以玻璃罐为例:使用闪火法、投火法或贴棉法将罐体吸附在选定部位上。

6.观察罐体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有无不适感。

7.起罐时,左手轻按罐具,向左倾斜,右手食指或拇指按住罐口右侧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

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9.常用拔罐手法:(1)闪罐:以闪火法或抽气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立即拔起,反复吸拔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发热的拔罐方法,以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 拔罐治疗操作规程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 拔罐治疗操作规程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拔罐治疗操作规程拔罐治疗操作规程1. 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拔罐治疗的技术操作步骤,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2. 拔罐治疗的定义拔罐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患者体表创造负压,促进经络气血的流通,达到调理和治疗的目的。

3. 拔罐治疗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拔罐治疗之前,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清洁消毒拔罐器具。

- 准备好拔罐器具,包括罐体和火源。

-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确保适宜进行拔罐治疗。

- 与患者沟通,解释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

4. 拔罐治疗的操作步骤4.1. 选择拔罐部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要求,选择适宜的拔罐部位。

常用的拔罐部位包括背部、肩部和腿部等。

4.2. 皮肤准备对拔罐部位的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预防感染。

4.3. 火源准备使用合适的火源,如酒精灯或灯盏,进行加热准备。

确保火源稳定且安全可靠。

4.4. 罐体准备将拔罐器具中的罐体加热,并迅速放置在拔罐部位上,使罐体与皮肤紧密贴合。

4.5. 拔罐操作待罐体冷却后,迅速将罐体从皮肤上拔除,形成负压效应。

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治疗要求,可采用单个罐或多个罐的方式进行拔罐操作。

4.6. 追加拔罐和拔罐时间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治疗需要,可以在拔罐的基础上进行追加拔罐或延长拔罐时间。

5. 拔罐治疗后处理拔罐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以下处理:- 清洁拔罐器具,确保无菌环境。

- 对拔罐部位进行消毒和护理。

- 与患者沟通,告知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 记录治疗过程和效果。

6. 注意事项在进行拔罐治疗时,需要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拔罐器具必须清洁、消毒,确保使用安全。

- 拔罐部位的皮肤必须干燥、整洁,避免感染。

- 拔罐时要注意力道和速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疼痛或损伤。

- 拔罐后要及时处理拔罐部位的皮肤,保持清洁和护理。

- 拔罐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和反应需及时监测,做好记录和评估。

以上为拔罐治疗操作规程,希望可以提供参考,确保拔罐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拔火罐推拿技术操作规程幻灯片

拔火罐推拿技术操作规程幻灯片

• 4.7 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滯。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具有 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 • 4.8 振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强力地 用力,产生振颤动作,操作时力量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 率较高,着力较重。此法多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进行。适用于 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祛瘀消积、和气理气作用。 • 4.9 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 稍留片刻。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 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 背及腹部。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 • 4.10 捏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 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 有节律。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具有舒筋活络、行 气活血作用。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 【目的】 • 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 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 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 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 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 及腹泻等。
• • • • •

2. 拔罐 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2.1 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 为止,一般留置10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 2.2 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 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 2.3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 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 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 将罐取下。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2.4 刺血拔罐法: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 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肤。多用于治疗丹毒、 扭伤、乳痈等。

拔罐的操作规程

拔罐的操作规程

拔罐的操作规程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和所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方法。

一、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驱风散寒逐湿等作用,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多用于感受风寒湿所到的痹证、痛证,软组织损伤,某些内科病症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腹泻、腹痛、消化不良,以及某些外科病证。

二、操作方法
罐一般选用玻璃罐,常用闪火法排除罐内空气,即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一圈后抽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

拔罐后,一般留罐10-15分钟,待所拔部位皮肤充血、瘀血呈紫红色时即可取下。

取罐时一手扶住罐身,另一手手指按压罐口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松脱,切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

三、拔罐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肌肉较为丰满的部位和适当体位,骨骼凹凸不平,
有毛发的部位不宜拔罐。

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操作时
动作要利落,避免空气进入罐内,影响罐的吸附力。

罐吸附皮
肤后,将罐上提试一下,若吸附一温柔,应起下重拔。

3、用火罐时应注意切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若因烫伤或留罐时间太
长而皮肤起水疱时,小疱勿需处理,可敷以创口贴或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

水疱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疱刺穿放出液体,
再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皮肤过敏、溃疡、水肿,以及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拔罐。

抽搐患者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优选素材火罐技术操作规程1.操作标准:〔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饱满、平坦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内闪火马上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

〔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马上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屡次称闪罐;假设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渐渐来回推进,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假设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考前须知考前须知考前须知考前须知:〔1〕拔罐时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位置,拔罐部位须平坦,肌肉较饱满处。

骨骼突出、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拔罐前应认真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以免损伤皮肤,或中途罐体破裂、漏气。

〔3〕依据需拔罐的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

拔罐动作需稳、准、快,点燃之棉球切勿烧烤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4〕留罐期间,应为病人加盖衣被以免受凉。

并应观察罐内皮肤隆起程度及皮色变化,即要预防吸力不够,火罐脱落,影响疗效,又要预防因拔罐时间过长、吸力过大而出现较大水泡。

〔5〕拔出脓、血者,应用无菌棉球清洗干净,并覆盖无菌纱布,假设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则以无菌针头刺破水泡下缘,抽出渗出液,涂以龙胆紫。

必要时覆盖无菌纱布,预防感染。

〔6〕凡高热抽搐、癫狂、出现疾病、皮肤过敏、溃烂处、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

拔罐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拔罐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以确定是否是适应证,有无禁忌证,根据病情拟定治疗方案;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对病人讲明施术过程中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选择体位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

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

(1)仰卧位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

(2)俯卧位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

(3)侧卧位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仰靠坐位适用于头前部、面颜、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

3.罐具选择根据病人的体质、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积、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罐具和罐型。

4.术前消毒确定治疗部位以后,用热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后拔罐;如果施行针刺或刺络拔罐时,则必须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发,则必须剃光毛发,洗净擦干后再拔罐。

5.罐具预热在秋冬季节或寒冷天气里拔罐,须将罐具用火烤或水烫进行预热,使罐具温度稍高于体温为宜。

罐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6.观察反应罐具全部拔上后,要不断观察受术者的反应,询问感受,及时处理和调整不适。

如吸拔力太大产生疼痛,应适当放气减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负压不够,可起罐后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异常,头晕、恶心、心悸,或刺络拔罐出血过多,必须立即起罐检查处理。

7.拔罐时间大型号罐具吸力强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钟;中型罐吸力较强,留罐10~15分钟为宜;小型罐吸力较小,留罐15~20分钟为宜。

8.拔罐次数常规治疗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每10次为1疗程;2疗程间隔3~5天。

9.起罐方法抽气罐打开罐顶气阀即可。

拔火罐操作规程

拔火罐操作规程

拔火罐操作规程
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一些特殊部位不宜拔罐,如: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肚脐正中(即神阙穴)也不宜拔罐。

1.拔罐时不易留罐时间过长(一般拔罐时间应掌握在8分钟以内),以免造成起泡(尤其是患有糖尿病者,应尽量避免起泡所带来的感染几率)。

2.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泡,一般直径在1毫米内散发的(每个罐内少于3个),可不用处理,自行吸收。

但直径超过1毫米,每个罐内多于3个或伴有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及时处理。

3.注意罐子的清洁。

如1人应专用1套罐具,一般每使用次后应对罐具进行1次清洗。

以防止感染。

4、防止烫伤和灼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如拔罐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外涂龙胆紫,保持干燥,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

5、患者如需配合其他治疗(如理疗等),应合理安排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

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

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

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

【操作方法】
1. 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

1 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1。

2 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1。

3 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2. 拔罐
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2。

1留罐法:又名坐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15分钟,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

2。

2 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2.3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
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取下.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2.4 刺血拔罐法: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肤.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2。

5 留罐拔罐法: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抜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

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3. 起罐
右手扶住罐体,左手以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操作程序】
1。

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

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火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
4。

根据拔罐部位及所备用物,选用不同的点火方法。

5. 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方法。

6. 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脓血,应清洁局部皮肤,作常规消毒,外涂所需药物,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
7。

操作完毕,协助病人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8。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2. 拔罐时应采取适当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3. 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4. 防止烫伤和灼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如拔罐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外涂龙胆紫,保持干燥,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

5。

凡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擦干后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