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最新诊疗

合集下载

川崎病的诊疗疑难要点

川崎病的诊疗疑难要点

川崎病的诊疗疑难要点导读1岁小儿,因“发热3天,发现颌面部肿大2小时”就诊。

患者治疗期间反复发热不退、病程中出现皮疹。

是川崎病吗?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弱阳性却不是手足口病。

究竟是什么病?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相似或相近的临床表现,单凭这些临床表现诊断疾病是不行的,需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鉴别,下面这例患者临床曾一度怀疑川崎病,但最终诊断却不是,值得深思。

病例介绍一般情况:患儿,男,1岁。

主诉:发热3天,发现颌面部肿大2小时(其母代述)。

现病史:患儿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8.7℃左右,无寒战,无抽搐,无嗜睡、惊厥,无咳痰、喘息,无呕吐,无腹泻,在家给予口服及肌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体温降而复升,昨日去当地卫生院诊疗,给予查血常规+CRP,结果如下:“WBC:18.36×10^9/LL:22.90%N:69.90%Hb106g/L,PLT408×10^9/L,CRP:40.8mg/L”,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需住院治疗,因输液困难,而改口服抗炎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疗效不佳,自今日晨起(入院前2小时)发现,右侧颌面部肿大,体温进一步升高,最高达40°C,伴畏寒、寒颤,无咳嗽、咳痰,无呕吐、腹泻,无抽风发作。

为进一步治疗,转来我院就诊,完善检查收入院治疗。

来院前已口服退热药物,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可,食欲稍差,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因“急性喉炎”曾在我院住院治疗7天,痊愈出院。

来源于手足口病流行区,当地有手足口病散发。

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按程序接种疫苗。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T38.5℃P132次/分R30次/分Wt11.0Kg热病容,精神不振,查体欠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右侧腮腺区前下方及颌下肿大,轻压痛。

头颅无畸形,毛发分布均匀,有光泽,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

《中国儿童川崎病诊疗循证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儿童川崎病诊疗循证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 理策略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冠状动脉病变(CAL)的预防
积极控制炎症,降低CAL的发生率。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使用丙种球蛋白( IVIG)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处理
对于已发生CAL的患者,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血小板聚 集、抗凝、溶栓等。同时,加强心功能监测和支持治疗。
药物过敏综合征
药物过敏引起的皮疹多形性,可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与川崎病相似。但药物过 敏通常有明确的用药史,且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
其他疾病
如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风湿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 性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川崎病的症状,需仔细鉴别。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评估
实验室检查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 支持
患者家庭成员教育内容建议
疾病知识普及
向家庭成员详细解释川崎 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及 预后,帮助他们全面了解 疾病。
护理技能培训
教授家庭成员如何观察病 情、测量体温、给予药物 治疗等基本的护理技能。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强调合理饮食、充足睡眠 、适当锻炼等健康生活方 式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家庭护理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家庭环境优化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 免患儿接触刺激性物质 ,创造一个安静、舒适
的家庭环境。
饮食调整
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 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 食物,避免辛辣、刺激
性食物。
体温监测
定期为患儿测量体温, 观察热型变化,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患 儿去人群密集场所,防
的指导。
03
关注并发症预防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一、川崎病简介这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在疾病初期,会有动脉、静脉与微血管发炎反应发生,有些病童会演变形成冠状动脉疾病。

最常发生的年龄是五岁以下的幼儿,由于此病在患者外观上会出现嘴唇的干裂溃烂、皮肤红疹及淋巴结的肿大,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症候群』,目前病因并不十分清楚。

二、临床特征(一)发烧:至少5天以上的高烧,使用退烧药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

(二)口腔、咽头黏膜充血;唇部发红、干裂、流血;舌头成草莓样。

(三)两眼结膜充血,但没有分泌物。

(四)颈部淋巴结肿大:大多单侧,会压痛但不会化脓。

(五)肢体末端变化:手指、手掌、脚趾、脚底会出现硬性浮肿及泛红;恢复期可能出现脱皮情形。

(六)发疹:通常为多样性无水疱性皮疹,以躯干为多,但四肢、脸部也会受波及。

※其他症状包括: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无菌性脓尿、肝功能异常、胆囊水肿、关节炎、接种卡介苗处红肿。

三、治疗方式(一)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可将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从20-25%降至5%以下,而施打 IVIG时间最好是在发病后5-10天内。

(二)口服 Aspirin 可抑制发炎反应及血栓的形成。

急性期使用高剂量,恢复期以低剂量服用,服用期间应定期追踪心脏超音波,何时停药应由医师决定。

(三)极少数病例会因冠状动脉瘤过大,需考虑心导管或外科手术治疗。

四、照护注意事项(一)当病童发烧寒颤时,给予保暖及喝温开水;四肢温热时给予冰枕或擦澡,并依医师指示给予退烧药物使用。

(二)维持身体及口腔黏膜的清洁。

(三)鼓励患孩卧床休息,同时可减轻心脏之负荷。

(四)结膜发炎时,避免手揉眼睛,保持清洁即可。

(五)给予口腔护理:教导使用软毛牙刷或海绵牙刷刷牙,或用生理食盐水漱口。

(六)唇部干裂出血时可以护脣膏润滑,以防干裂更厉害。

(七)手脚关节疼痛厉害时可给予热敷,以减轻疼痛,移动患孩时要支托其疼痛之关节。

(八)手指、脚趾脱皮处可擦拭乳液滋润,必要时可戴手套及剪短指甲。

川崎病诊断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川崎病诊断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冠状动脉扩张(日本卫生部 ): • 5岁以下儿童,冠脉内径>3mm;5岁以上儿
童,冠脉内径>4mm • 任一节段冠脉内径为邻近节段的1.5倍以上 • 冠脉内腔出现明显不规则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临床表现
• 发热 • 眼结膜炎 • 口腔黏膜病变 • 四肢变化 • 多形性皮疹 • 颈部淋巴结肿大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临床表现
(一)发热
• 100%患者 • >39℃,典型为稽留热和弛张热 • 热程10-14天.至少>5天 • 如果不治疗平均热程11天 • 可有体温退后1-2天复升,或3次反复.
其他临床表现-多器官侵犯
• 消化系统:1/3-1/4急性期 • 泌尿系统:1/3急性期 • 骨骼肌肉系统:1/3急性期及亚急性期 • 中枢神经系统:15%急性期 • 心血管系统:1/2急性期及亚急性期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流行病学
KD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别和种族差异。新 近资料显示,以5岁以下儿童为统计对象,KD在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日本、 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大陆和 欧美国家缺少全国性的调查网络,不同地区发病情 况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报道均显示KD发病率呈逐 年上升趋势。

川崎病诊治专家共识

川崎病诊治专家共识

调整饮食
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孩子的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
适当锻炼
在孩子康复期间,应鼓励孩子进行 适当的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免 疫力。
04
川崎病的研究进展
新药研究
新型免疫调节剂
针对川崎病免疫系统的异常,研究者正在探索新型的免疫调 节剂,以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炎症反应。
靶向治疗
针对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研究者正在 开发靶向治疗药物,以更精确地控制疾病进程。
疫苗接种
研发针对川崎病的疫苗,通过预防接种降低川崎 病的发病率。
健康宣教
加强川崎病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川崎病的认 识和预防意识。
高危人群监测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 的川崎病病例。
治疗手段创新
新药研发
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川崎病治疗新药的研发,寻找更安全、有效的 治疗药物。
联合治疗
探索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05
川崎病的未来展望
诊疗技术发展
早期诊断
借助先进的生物技术和影像学手 段,提高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准确
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精准治疗
基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 究,为川崎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
精准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
建立更完善的预后评估体系,预 测川崎病患者的远期健康状况,
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预防策略优化
康复治疗
关注川崎病患者的康复需求,发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川崎病诊治专家共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川崎病概述 • 川崎病的治疗 • 川崎病的预防与护理 • 川崎病的研究进展 • 川崎病的未来展望

2024年度-川崎病课件

2024年度-川崎病课件
川崎病课件
1
目录
• 川崎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后 • 患儿管理与教育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2
01
川崎病概述
Chapter
3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 )是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综 合征,主要影响婴幼儿。
发病机制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 是感染触发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 致。
诊断流程: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 确立诊断。
10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小板计数在病程第2周开始增多。
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
常升高。
11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血清免疫球蛋白
常升高。
心电图
早期可出现非特异性ST-T改变,心包炎时可有广泛ST段抬高和低电压,心肌梗死时ST段明显抬高、T波倒置及异 常Q波。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川崎病的研究和治 疗水平的提高,提高国际影响力。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8

22
学校及社会资源整合利用
学校支持
宣传教育
与学校沟通合作,为患儿提供必要的 支持和帮助,如调整课程安排、提供 心理辅导等。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川崎 病的认识和关注,促进社会对患儿的 接纳和支持。
社会资源整合
利用社会资源,如志愿者组织、慈善 机构等,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经济、 心理等方面的支持。
01 02
心血管并发症
川崎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等心血管并发症。对 于这些并发症,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抗凝药物、定期随访 等。

最新:中国儿童川崎病诊疗循证指南推荐要点2023

最新:中国儿童川崎病诊疗循证指南推荐要点2023

最新:中国儿童川崎病诊疗循证指南推荐要点2023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性疾病,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最常见原因。

《中国儿童川崎病诊疗循证指南(2023年)》针对KD的分类及定义、不同类型KD的诊断、KD急性期治疗、超声心动图在KD并发症识别中的应用和KD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处理等临床问题提出推荐意见。

关于KD的诊断和急性期治疗,指南主要提出以下推荐意见。

KD的诊断推荐意见1CKD的诊断:发热,并存在CKD定义中5项主要临床特征中的至少4项,即诊断为CKD(高质量证据,强推荐\推荐意见2IKD的诊断:发热持续5d或以上或热程不定,并存在5项主要临床特征中的2项或3项,同时明确存在CAL的超声心动图改变,即(1)左或右冠状动脉Z值≥2.0或(2)冠状动脉特征符合CAL相关标准(<5岁者内径>3mm,≥5岁者内径>4mm和/或相邻内径相比扩张≥1.5倍或管腔明显不规则),即诊断为IKD(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推荐意见3疑似IKD的评估:任何患有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少于CKD定义中4个主要临床特征,但具有相关的实验室或超声心动图改变的患儿,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都应考虑IKD(高质量证据,弱推荐工图1疑似IKD的评估流程[KD]川崎病;[CRP]C反应蛋白;[ESR]红细胞沉降率KD的急性期治疗1.阿司匹林(ASA)治疗推荐意见1对于所有确诊KD的患儿,急性期强烈建议使用ASA o推荐剂量及疗程:推荐急性期使用ASA30~50mg∕(kg∙d),分2~3次口服,至热退48~72h或发病14d后改为3~5mg∕(kg∙d),顿服维持。

持续口服6~8周,发生CAL的患儿则需口服至冠状动脉正常(高质量证据,强推荐入推荐意见2未确诊KD和/或未使用IVIG之前的IKD患儿通常可以早期使用ASA3~5mg∕(kg∙d),顿服。

持续口服6~8周,发生CAL的患儿则需口服至冠状动脉正常(中等质量证据,弱推荐\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推荐意见1KD确诊后推荐尽早开始大剂量IVlG治疗。

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治PPT

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治PPT
REPORTING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患者为一名5岁男孩,因持续高 热、淋巴结肿大和皮疹等症状就
诊。
病程记录
患儿持续高热超过5天,伴有红 色皮疹、手足硬肿和掌跖红斑等
体征。
初步诊断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 查,初步诊断为不完全川崎病。
病例分析和讨论
诊断依据
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如持续高热、皮疹、手足硬肿和掌跖红斑等,以 及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等。
保持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感 染源等,有助于降低感染 风险。
康复护理
药物治疗
心理支持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适当的药物进 行治疗,如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等 ,有助于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对于因疾病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 和心理支持。
定期复查
在康复期间,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复 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
康复治疗
对于心脏功能受损的患者,可以进行 康复治疗,包括有氧运动、中医调理 等。
PART 04
不完全川崎病的预防和康 复
REPORTING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
接种针对川崎病的疫苗是 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家 长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为孩 子接种疫苗。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 是对心脏和血管的检查, 有助于早期发现川崎病的 症状和体征。
鉴别诊断
需与猩红热、风湿热、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
治疗方案
对于不完全川崎病,治疗方案与典型川崎病相似,包括使用阿司匹林和免疫球蛋白等药物 治疗,以及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川崎病诊治专家共识(新)

川崎病诊治专家共识(新)

川崎病专题讨论会纪要《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s,KD)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属急性自限性血管炎综合征,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在发达国家或地区,KD所致的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小儿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并且可能成为成年后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KD病因及免疫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提示KD可能是感染因素所致的急性免疫调节紊乱,遗传因素亦与KD发病相关。

已报道多种细菌、病毒、支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如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超抗原)等与KD发病有关,但目前仍未检测到致KD的单一病原微生物。

感染导致免疫活性细胞(如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异常活化,所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血管内皮损伤及干扰自身免疫耐受。

急性自限性血管炎症反应易导致冠状动脉病变,KD治疗的重点是尽快阻止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清除,降低炎症反应,预防和减轻冠状动脉病变。

《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分别于2006年12月5日和2007年3月28日组织了川崎病专题讨论会,川崎病超声心动图诊断专题讨论会,儿科心血管和免疫的专家就KD的临床热点问题如不完全型(不典型)KD的诊断、IVIG无反应型(不敏感)KD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十分热烈的讨论,现归纳如下。

一、KD诊断标准因缺乏特异诊断方法,KD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某些实验室检查可以协助临床诊断。

KD可分为典型和不典型两类。

1.典型KD:2002年日本川崎病研究组提出典型KD诊断标准,经第七届国际川崎病大会讨论通过后发表于Pediatrics International(2005)。

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亦提出典型KD诊断标准并发表于Pediatrics(2004)和Circulation(2004)上。

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

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

躯干部多形性红斑
KD皮肤表现!
麻疹样皮疹,唇干裂
Bayers S,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13;501.e2
急性期--结膜炎/充血:
非渗出性,主要为球结膜 受累,非睑结膜
发热24-48h内89-100%出现 无水肿及分泌物 1-2周消退 自限性
Rosie Scucci marri. Pediatr Clin N Am 59 (2012 ) 425–445
典型KD的诊断标准(发热5天以上,符 合2-3项KD诊断标准),但疾病的发展 经过符合KD的特点,并且排除了其他 疾病,或具有典型的心血管并发症者。
注意
不完全川崎病目前还不存在诊断的金标准, 本诊断仅是众多专家的意见(evidence Level C)。 通过查阅文献以及汇总,发现不典型KD有 以下特点。
CRP ≥80 mg /L(1分) CRP≥100mg/L(1分)
年龄≤12月(1分)
中性粒细胞比例≥80%(2分)
高风险
日本患儿
≥3分
≥4分
≥2分
灵敏度(%)
78
86
77
特异性(%)
76
68
86
非日本患儿
灵敏度(%)
42
33
40
特异性(%)
85
87
85
• 付培培评分:多形性皮疹(1分),肛周改
变(1分),病程4天内使用IVIG(2分), CRP≥ 80mg/L(2分),N≥80%(2分)。
急性期:手足末梢出现红斑,硬肿
亚急性期或恢复期指端 膜状及袜套样脱皮。
(KD特异性症状)
川崎病的其它临床表现
• 消化系统:腹痛、呕吐、黄疸、胆囊积液或结 石、麻痹性肠梗阻,转氨酶增高;

川崎病的治疗与护理

川崎病的治疗与护理

川崎病的治疗与护理一、疾病定义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中、小动脉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

本病以婴幼儿多见,男孩多于女孩。

二、发病原因病因不明,可能与EB病毒、逆转录病毒、链球菌、丙酸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等多种病原感染有关,但均未得到征实;目前认为川崎病是一定易患宿主对多种感染病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

三、临床表现 (一)主要表现1、发热 38~40°C,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1~2周,抗生素治疗无效。

2、皮肤表现皮疹在发热或发热后出现,呈向心性、多行性,常见为斑丘疹、多形红斑样或猩红热样,手足硬性水肿,掌跖红斑,趾端膜状脱皮,重者指、趾甲亦可脱落。

肛周皮肤发红、脱皮。

3、粘膜表现双眼球结膜充血,但无脓性分泌物;口唇红肿、皲裂或出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4、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质硬有触痛,表面不红无化脓,热退后消散。

(二)心脏表现于病后1~6周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等;冠状动脉瘤常在疾病的第2~4周发生,心肌梗塞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导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三)其他可有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消化系统症状、关节疼痛和肿胀。

四、治疗川崎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急性期明确诊断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50mg/Kg.日,分2-3次口服,热退后调整为3-5mg/Kg.日。

在病程10天内(多主张7天内)及时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目前国际上多主张2g/kg单次运用。

使用原则参照美国心脏协会(AHA)方案,建议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均采用丙种球蛋白静滴;血小板显著增多或冠状动脉病变、血栓形成者加用双嘧达莫。

同时,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

五、护理措施1、降低体温急性期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

维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

定期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密切观察患儿有无高热惊厥现象,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

最新:川崎病诊断和急性期治疗专家共识

最新:川崎病诊断和急性期治疗专家共识

最新:J II崎病诊断和急性期治疗专家共识川|崎病又称皮肤勤膜淋巴结综合征,病因不明,普遍认为川|崎病是由感染因素触发的急性全身免疫性血管炎,可并发冠状动脉病变。

J11崎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全年均可发病,男女发病比例为1.7:1,东亚地区显著高发,发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体温可达到~40。

C,抗生素治疗无效。

急性期出现手掌、足底潮红和硬性水肿,有时伴有疼痛,后期出现脱皮(膜状脱皮):我脱甲现象。

出现皮痊或卡介亩接种处红肿。

发热后不久患儿可出现双侧球结膜非渗出性充血,通常不累及边缘相虹膜周围的无血管区。

口唇相口腔改变:包括口唇红、干蝶、鞍裂、脱皮手日出血、草莓舌、口日因素占膜弥漫性充血。

可伴发口腔:贵房租咽部渗出。

颈部淋巴结非化服性肿大:常为单侧,直径主1.5cm,通常局限于颈前三角。

川崎病包捂完全性川崎病(CKD )和不完全性川崎病(IKD) 两种类型。

CKD:发热,并真高以下5项中至少4顶主要||备床特征:( 1 )双侧球结膜充血;( 2 )口唇及口腔的变化:口唇干红,草莓舌,口咽部委自膜弥漫性充血;( 3 )皮瘦,包括单独出现的卡疤红肿;( 4 )四肢末梢改变:急性期手足发红、肿胀,恢复期甲周脱皮;( 5 )非化隙性颈部淋巴结肿大。

2.IKD:发热注5d,但主要临床特征不足4顶的,按下圄流程评估是否为IKD 。

发热;:d d .存在2-3项主要,,a;床柿征或‘6月龄婴儿发热》7d,无其他病因可解得CRP<30 mg/I 南』ESR<40mm/I h如果发热持续存在.重新遂行临床在1实验室评锚如果出现典型的联状脱皮,遂行超声心动凶险查诊断为不完全川筒病并给于治疗超声心动回阳性.即具备以下31.页中的1l�:(I) .LAD或RCA 的Z值》2.5(2)任-冠状动脉有动脉铺形成(3)以F包商心动图表现》3琐①左心窒收缩功能降低.<ID二尖瓣反流;�心包叙液;③任-冠状动脉的Z值为2.0-2.5或具备以下至少Jljl:(I)贫血(2)发热哼d后血小饭计数=叫到×10'/I.(3) J缸自蛋白ζ30g /1.(4)血丙氨酸转氨酶升高(5) I缸白细胞计数》15.0×ICl'/1.{的尿白细胞》10个/离倍视野注:CRP 为E 反应蛋向:ESR 为红细跑沉I�率;UD 为左前’I�支:RCA 为有寇状动脉因3不完全性Ill自奇病的珍脱流程倒川崎病的急性期治疗目标是减轻并终止全身炎症反应、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和发展,并防止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川崎病的治疗经验及进展1

川崎病的治疗经验及进展1

PART THREE

针对川崎病的特异性药物正在研发中,以减少副作用和提高治疗效果。 新型免疫调节药物的研发为川崎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针对川崎病发病机制的靶向药物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有望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
新型药物的研发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流程,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基因治疗的概念和原理 川崎病基因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 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
疗水平。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探索更安全、 更有效的川崎病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的探讨:研究预防川崎病 的措施,降低发病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提高川崎病 的早期诊断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康复护理的关注:关注患者的 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汇报人:XX
PART FOUR
定期监测体温、心率等生理指标 定期评估病情状况,调整治疗方案 关注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感受和需求
定期监测:定 期进行身体检 查,监测心脏、 血管等器官的
状况。
遵循医嘱:严 格遵循医生的 指导,按时服 药,不擅自更 改治疗方案。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包括 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戒烟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预防心 血管事件的发生。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控制炎症,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全身性血管炎,但长期使用有副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可用于难治性川崎病的治疗

川崎病指南解读

川崎病指南解读

川崎病指南解读
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症,常常会对儿童的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其中心血管病变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本篇文章主要对《川崎病指南》进行解读,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儿童川崎病的相关问题。

首先,《川崎病指南》在病情诊断方面提出了严谨的诊断标准,包括发热、结膜炎、口腔黏膜改变、手足红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五项指标。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起以上症状的疾病,例如病毒性感染、药物过敏等。

其次,对于川崎病的治疗,《川崎病指南》提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抗血小板药物、皮质类固醇等药物的使用。

同时,还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帮助家长更好地掌握治疗过程。

最后,《川崎病指南》强调了川崎病的预防和长期随访的重要性。

在预防方面,建议家长关注儿童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在长期随访方面,建议在川崎病治疗结束后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检查和评估,以及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和发育情况。

总之,《川崎病指南》为家长提供了一份详细严谨的指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儿童川崎病的相关问题,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 1 -。

川崎病诊疗常规

川崎病诊疗常规

心内科诊疗常规
1.川崎病
特殊检查:心超(注意冠状动脉),血沉,ASO+RF(排除猩红热),EB病毒抗体,血培养。

冠脉扩张可于发病第6天检出,第2-3周检出率较高,第4周后较少出现新病变。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级
1.0级:冠状动脉无扩张。

~3岁<
2.5mm,~9岁<3mm,~14岁<
3.5mm。

冠脉内径与主
动脉根部内径比值不受年龄影响,各年龄均<0.3。

>0.16扩张。

2.Ⅰ级:瘤样扩张明显而局限,内径<4mm。

3.Ⅱ级:内径4-7mm。

4.Ⅲ级:>7mm。

危险因素:
1.年龄<1岁
2.男孩
3.持续发热>14天
4.贫血
5.白细胞>30×10^9/L
6.血沉>100mm/H
7.CRP明显升高
8.白蛋白低
9.发生体动脉瘤
鉴别诊断:
1.与猩红热不同之处:皮疹一般发生在发热3天后,皮疹接近麻疹和多型红斑,好发于婴
幼儿及较小儿童,青霉素治疗无效。

2.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
3.败血症。

川崎病治疗方案

川崎病治疗方案

川崎病治疗方案川崎病,也被称为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疾病。

该疾病最常发生在儿童年龄段,尤其是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

川崎病病因尚不明确,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关键,以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对心脏的影响。

目前,川崎病的治疗主要侧重于控制病情、减轻炎症反应,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常用的川崎病治疗方案:1. 高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IVIG是目前最主要的川崎病治疗药物之一。

通常以2g/kg剂量通过静脉注射给药,疗程为单次给药。

IVIG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壁炎症,并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该药物常与其他治疗手段结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 高剂量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通常在IVIG治疗后开始使用,剂量为80-100mg/kg/日分次服用。

该药物主要通过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减轻川崎病患儿的症状,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

在恢复期,剂量逐渐减少,以防止副作用,但需根据患儿体重和临床情况进行调整。

3. 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于IVIG无效或临床症状持续存在的患儿,丙种球蛋白治疗是一种备选方案。

通常以1-2g/kg剂量通过静脉注射给药,疗程可根据疾病进展进行调整。

丙种球蛋白可中和体内炎症介质,改善病情,预防并发症。

4. 其他治疗措施:除上述主要治疗方案外,川崎病患儿还可以接受其他治疗措施,如局部皮肤护理、镇痛药物、降温措施等,以缓解疾病症状和不适。

川崎病的治疗过程中,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 早期诊断和治疗:川崎病的症状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似,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一旦怀疑川崎病,应立即就诊,并尽早启动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 专业医生的指导:治疗川崎病应由经验丰富的小儿科医生或专科医生进行指导。

他们可以根据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其他相关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长期随访和监测:川崎病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随访和监测,以确保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及时发现并预防任何可能的后遗症,尤其是对心脏的影响。

最新川崎病诊治PPT课件

最新川崎病诊治PPT课件
不同冠状动脉分支(LMCA、LAD、RCA) 内径的正常范围有所不同。
33ຫໍສະໝຸດ 根据 de zorzi 等(美国, 1998 年)较 korotobi 等(日本, 2002 年),Tan 等(新加坡,2004 年)亚裔儿童冠状动脉 正常测值(依体表面积校正)稍高,后二者较接近,可能 比较适合中国儿童。故我国儿童冠状动脉内径测值Z积分大 于2可视为冠状动脉扩张的诊断标准。 Z积分计算公式=(实际测定的冠状动脉内径-标准冠状动脉 内径)/SD 表 按体表面积校正的正常冠状动脉内径回归公式
28
29
肛周脱皮 根据资料显示:不完全性KD的发生率亦 较高,而出现时间较早,有助于不完全 性KD的诊断。
30
31
BNP在川崎病中的应用

Kawamura等对32例KD患儿检测血浆BNP 浓度水平,表明KD急性期血浆BNP浓度升 高,恢复期BNP浓度水平降低至正常水平。
32

冠状动脉内径的正常范围受年龄、性别、 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的影响,但冠状动 脉内径正常值与体表面积校正相关最佳。
3
川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
川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

病程早期为全身微血管炎,约5日表现为冠状动脉内膜炎, 10日左右波及全层动脉和周围炎,约12日部分病例在急性期 形成动脉瘤(内膜弹性板断裂所致)。 急性期后动脉瘤可以消退或持续存在,后者可有冠状动脉瘤 的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内膜异常增厚、钙化、血浆成分浸 润、肉芽增生,继而机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或血管再 疏通。 在急性期心脏受累可表现为心肌炎、心内膜炎及心包炎。除 心血管系统外,全身器官,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 统、肾、关节及皮肤等部位的血管亦可受损。
7-8岁 51.8±6.5 6.87±1.28 1.2±0.4 9-10岁 52.4±8.3 7.53±1.75 1.6±0.4 11-12岁 53.8±8.6 8.05±1.21 1.9±0.4 13-14岁 53.9±9.1 9.03±1.99 1.7±0.5 15岁 58.1±6.3 10.32±1.58 1.8±0.3 均值±标准差 (摘自日本小儿内科Vol 38:1859,20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川崎病:临床特征与诊断查看概要Author:Robert Sundel, MDSection Editors:Marisa Klein-Gitelman, MD, MPHSheldon L Kaplan, MDDeputy Editor:Elizabeth TePas, MD, MS翻译:朴金花, 主任医师,教授Contributor Disclosures我们的所有专题都会依据新发表的证据和同行评议过程而更新。

文献评审有效期至: 2016-03 . | 专题最后更新日期: 2016-02-22.There is a newer version of this topic available in English.该主题有一个新的英文版本。

引言—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曾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1]。

川崎病极少发生于成人。

川崎病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发热及急性炎症的表现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平均持续12日[2]。

然而,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冠状动脉(coronary artery, CA)瘤、心肌收缩能力下降及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外周动脉闭塞,且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病况和死亡。

(参见―Cardiovascular sequelae of Kawasaki disease‖)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将在本专题讨论。

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病因、治疗和并发症(包括心脏后遗症)参见其他专题。

婴儿和成人的不完全(非典型)川崎病和独特特征也见其他专题。

(参见―川崎病:流行病学和病因学‖和―川崎病:初始治疗与预后‖和―Cardiovascular sequelae of Kawasaki disease‖和―不完全性(非典型)川崎病‖和―川崎病:并发症‖)临床表现—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反映了以肌肉中型动脉为主的广泛炎症。

诊断的依据是有全身性炎症(如,发热)的证据以及皮肤黏膜炎症的体征。

在短暂的非特异性呼吸道或胃肠道前驱症状之后,常会出现特征性的双侧非渗出性结膜炎、嘴唇和口腔黏膜红斑、皮疹、肢体变化和颈部淋巴结肿大[3-8](参见下文‗其他表现‘)。

这些特征性临床体征是川崎病诊断标准的基础(表1)[9]。

约90%的川崎病病例存在口腔黏膜表现,70%-90%存在多形性皮疹,50%-85%有肢体变化,75%以上有眼部变化,25%-70%有颈部淋巴结肿大[7,10-12]。

这些表现通常不会同时存在,也没有典型的出现顺序。

例如,一些患者到入院时仅出现发热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即所谓的孤立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with isolated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KDiL)][13]。

在一项病例系列研究中,与非KDiL的川崎病患者相比,KDiL患者往往较为年长且病程更加严重,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较高,且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 IVIG)无效。

因此,重复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很重要,一方面是将之前不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儿童及时诊断为川崎病,另一方面是合理考虑其他诊断。

(参见下文‗诊断‘)发热—发热是最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表现。

给予解热剂仅能轻微改善发热,病程中体温大多维持在38.5℃(101.3℉)以上。

另一方面,发热可能呈间歇性,父母采用测量鼓膜、颞部、腋窝温度或类似方法时可能不会发现发热,这些方法不及测量口腔或直肠温度可靠。

因此,对于有不明原因的长时间(≥5日)发热的所有儿童都应考虑该诊断,对于其他表现符合川崎病但看似不发热的儿童也应考虑该诊断。

(参见―不完全性(非典型)川崎病‖)结膜炎— 90%以上的患者出现双侧非渗出性结膜炎。

以球结膜为主的结膜充血通常在发热出现后数日内开始,并且双眼通常有鲜亮红斑,这种红斑通常不累及角膜缘(图片1)。

患儿还常有畏光,可能出现前葡萄膜炎[12,14]。

裂隙灯检查对于不确定诊断的病例可能有帮助。

存在葡萄膜炎为川崎病的诊断提供了进一步证据,因为与其他有相似表现的疾病相比,葡萄膜炎更常见于川崎病。

(参见―葡萄膜炎: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黏膜炎—随着川崎病的进展,黏膜炎通常变得明显。

特征性表现为双唇发红、皲裂(图片2)和草莓舌(图片3)。

草莓舌是丝状乳头坏死脱落和发炎的舌组织剥脱的结果。

口腔黏膜炎的这些表现可能单独出现、表现轻微,也可能根本不出现。

口腔散在病变(如,水疱或溃疡)和扁桃体渗出物可提示该疾病进程并非川崎病[6]。

皮疹—川崎病的皮肤表现呈多形性。

皮疹一般在病程的头几日内开始出现,通常表现为会阴部红斑和皮肤脱屑,接着出现躯干和肢体的斑疹样、麻疹样或靶样皮损。

未观察到水疱性或大疱性病变,但对于先前未发现有银屑病的儿童,川崎病可能触发银屑病型皮疹[15-18]。

患者还可能在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 BCG)接种部位出现皮肤发红或结痂。

在常规给予卡介苗的国家中,这一发现更有助于增加怀疑为川崎病的程度。

(参见下文‗诊断‘)手足变化—手足变化通常是最后出现的表现。

儿童的手背部和足背部出现硬结性水肿(图片4),手掌和足底出现弥漫性红斑。

川崎病恢复期的特征通常是在手足的甲周区域开始出现的膜状脱皮(图片5),指(趾)甲有横沟(博氏线)。

据报道,川崎病患者甲周脱皮的发生率范围为68%-98%[19]。

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川崎病最不常见的特征,多达1/2至3/4的川崎病患儿没有该表现[11]。

如果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则主要累及覆在胸锁乳突肌上的颈前淋巴结[20]。

通常只能触到单个大淋巴结,但颈部超声检查常显示多个离散的淋巴结,排列像一串葡萄[21]。

若出现弥漫性淋巴结肿大或网织内皮系统受累的其他体征(如,脾肿大),应寻找其他诊断。

(参见下文‗鉴别诊断‘)心血管系统表现—心血管系统表现并未包括在川崎病诊断标准之中,但这些表现可以支持诊断,因为与川崎病表现相似的疾病大多不累及心脏。

在病程第1周至10日内,心脏表现可能包括:与发热程度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奔马律和心音模糊[2]。

随着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的改进和使用Z值测量冠状动脉直径,约30%的川崎病患者在诊断时被发现有冠状动脉扩张[22,23]。

动脉瘤一般在起病10日后出现。

病情严重的患者,特别是小婴儿,可能出现梭形动脉瘤,在腋窝易触及或可见。

此外,小婴儿由于血液灌注下降,可能出现手指(足趾)发冷、苍白或青紫。

罕见情况下,在这一急性期坏疽可导致手指或足趾脱落。

川崎病的心脏并发症将会单独详细讨论。

(参见―川崎病:并发症‖,关于‗心脏并发症‘一节和―Cardiovascular sequelae of Kawasaki disease‖)关节炎—关节炎并未包括在诊断标准中,但据报道7.5%-25%的川崎病患者有关节炎[24,25]。

一项加拿大的回顾性研究纳入414例诊断为川崎病的连续患者,表明关节炎的发生率为7.5%[24]。

主要累及大关节,即膝关节、踝关节和髋关节。

16例患者出现少关节型受累(不超过4个关节出现关节炎),15例患者出现多关节型受累(不少于5个关节出现关节炎)。

关节炎多为自限性且不留畸形,仅极少数病例例外。

有关节炎的患者更可能出现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或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升高,以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其他方面,伴或不伴关节炎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治疗的反应和临床结局均无差异。

其他表现—以下非特异性症状通常发生于儿童被诊断为川崎病之前的10日内,但并未被纳入诊断标准[5]:●腹泻、呕吐或腹痛–61%●易激惹性–50%(较年长的川崎病儿童可能更多表现为嗜睡而非易激惹)●仅出现呕吐–44%●咳嗽或鼻溢–35%●摄入减少–37%●关节疼痛–15%实验室检查—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中不包括实验室检查。

然而,某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支持川崎病的诊断,特别是不完全型川崎病的病例[1](参见下文‗诊断‘和―不完全性(非典型)川崎病‖,关于‗实验室检查‘一节):●全身性炎症是川崎病的特征。

典型表现包括:急性期反应物(如,CRP或ESR)升高、血小板增多且通常发生于病程第7日之后、白细胞增多,以及白细胞计数示核左移(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多)。

CRP升高后恢复正常要比ESR早得多。

然而,病情更严重的患者,CRP升高可持续数周。

IVIG治疗可使ESR升高,而通过IVIG控制炎症则可加快CRP的下降。

铁蛋白是另一种急性期反应物,炎症性疾病如川崎病时该指标升高,通常低于正常值上限的5倍。

铁蛋白值大幅升高,通常超过5000ng/mL,则见于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 MAS)。

在川崎病的情况下,如果铁蛋白出现这种幅度的升高,则基本上诊断为MAS。

(参见―川崎病:并发症‖和―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断‖,关于‗风湿性疾病/MAS‘一节) 川崎病急性期的淋巴细胞计数通常下降,随后在恢复期大幅升高。

全血细胞计数显示淋巴细胞占多数而不是中性粒细胞占多数,则更能提示病毒感染。

(参见下文‗鉴别诊断‘)到病程第2周,血小板计数通常升高,最严重的病例可能达到1,000,000/mm3(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一些研究表明,川崎病时血小板增多的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相关。

另一方面,很少有川崎病患儿因消耗性凝血病而发生血小板减少。

这些患者发生并发症和死亡风险明显升高,特别是出现冠状动脉异常的风险[26]。

(参见―川崎病:并发症‖)●川崎病患儿常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研究发现,半数患儿在病程最初2周内的血红蛋白浓度比年龄对应的平均值低2个标准差以上(表2)。

●尿液显微镜检查通常显示有白细胞[27]。

脓尿可能由尿道感染导致,因此通过膀胱穿刺或导尿获得尿液标本进行分析时可能不会检测到脓尿[28]。

这类白细胞不是多形核白细胞,因此通过检测白细胞酯酶的试纸干化学检测无法发现。

因此,对于疑似川崎病的儿童应该采集患者自己排泄的清洁尿液标本,或是用尿袋收集尿标本,送显微镜检查。

●一项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59例患者,45%的患者至少有1项肝功能检查指标异常[29]。

一项病例对照系列研究纳入280例川崎病患者,其中约30%因肝内淤血而出现轻度至中度的氨基转移酶升高(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U/L)[6]。

尚不明确这种氨基转移酶升高的原因。

此外,少数患儿会发生胆囊积液所致的梗阻性黄疸。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检查可能显示脑脊液中单个核细胞增多,但没有脑脊液糖分过少也没有脑脊液蛋白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