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国园林的形成——苑(秦汉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史试题
一、填空:1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2秦代上林苑是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3秦代兰池宫开启了西汉宫苑求仙活动的先河,一池三山之首例。
最高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兰池宫。
4西汉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上林苑是一座特大型植物园,也是一座大型动物园,苑中最大的水池昆明湖具有多种功能。
5西汉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最后一座。
6在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之首例的是楚灵王章华台(天然山水园)。
7东汉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8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东都苑(隋西苑)是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
唐代禁苑性质类似于西汉的上林苑。
9唐代长安城三大宫殿史称“三大内”是: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大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禁苑。
禁苑最大,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园林和狩猎区。
10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东都苑(隋西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11唐代的兴庆宫称为东内,又叫南内,前苑后宫的格局,兴庆宫中的“花萼相辉楼”以“花萼相辉”为名,寓有手足情深之意。
12唐代的兴庆宫以牡丹花而盛名,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观赏牡丹的地方,兴庆宫中的“沉香亭”为牡丹观赏区。
13金代皇家园林代表中,西苑是金代最大的一座大内御苑。
14应天门、乾元殿、贞观殿、徽猷殿构成唐代洛阳宫(隋东都宫)宫廷区的中轴线。
15北宋的艮岳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16宋代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达到文人化,尚保留一点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
17《洛阳名园记》中的天王院花园子是北宋寺观园林的代表。
18宋代:浙江楠溪江苍坡村是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19宋代(对晋祠修葺、改建):晋祠(创建于周)是现存的最古老、规模很大、园林氛围极浓郁的祠堂建筑群,是一处罕见的大型祠堂园林。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
单选1、下列不属于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是 DA.中国古典园林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人们以自然生态的信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其创作的主旨B.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方面把消极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以求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C.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美,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匾题和对联也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D.中国古典园林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来控制全局2、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 B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3、建章宫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是DA.第一个具有求仙功能的皇家园林B.第一个将私家园林造园手法引入到皇家园林造园的宫苑C.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D.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4、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人物是 BA 威廉·肯特B 勒·诺特C 全能的布朗D 威廉·钱伯斯5、“上林苑”的兴建时期是AA 汉代B 魏晋南北朝C 隋唐D 明清多选1 下列园林属于城市私园的有ACA 湖园B 庐山草堂C 狮子林D 信宫E 清华宫2 下列景点属于辋川别业的有ABDA 鹿柴B 斤竹岭C 竹外一枝轩D 竹里馆E 寒碧山房3 下列景点属于颐和园的有ACA 后溪河B 西天梵境C 谐趣园4 下列园林在《洛阳名园记》中有专门记述的有BCEA 艮岳 B归仁园 C 环溪 D 沧浪亭 E 董氏西园5 下列园林属于江南私园的有CDA 恭王府花园B 浣花溪草堂C 瞻园D 艺圃E 勺园判断1我国古典园林早期的功能十分驳杂,有居住、军事、通神、观赏、游玩等。
(正确)2中央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
(错误。
黄石公园)3日本的神道精神对大自然的态度是改造大自然,改变大自然的进程。
秦汉时期的园林
• 秦灭六国后,又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六国建筑技 术成就,在咸阳修筑都城,又建宫殿,秦在统一战 争中,每破一国,便仿照该国宫殿形式,在咸阳北 原上重新建造,号称“六国宫殿”,建筑各具特色、 式样繁多,建筑艺术则发达。
• 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的产生
大咸阳宫规划
驰道
• (二十七年)治驰道。……三十五年,除道,道九 原抵云阳,堑山湮谷,直通之。(史记卷六秦始皇 本纪)
• 修驰道能达全国各地,是秦代的功绩之一,也是我 国城市街道绿化最早记载。据《汉书》记载:“秦 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 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原筑其外, 隐以金锥,树以青松”。在两千年以前,这样大规 模地沿着道路种青松,在世界上也是仅有的。
• 馳道是秦代的交通幹線,在秦代的道路系統中佔有重 要地位。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築馳道。所謂「馳道」, 即馳騁車馬的大道,路面以鐵椎夯打,相當堅固。道 寬30丈,每隔3丈植松樹一株,十分壯觀。
馳道以咸陽為中心,相當於現在的高速公路,成了全 國的大動脈,給交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秦始皇陵
*汉代产生
• 就建章宮的佈局來看,從正門圓闕、玉堂、建章前殿和 天梁宮形成一條中軸線,其他宮室分佈在左右,全部圍 以閣道。宮城內北部為太液池,築有三神山,宮城西面 為唐中庭、唐中池。中軸線上有多重門、闕,正門曰閶 闔,也叫璧門,高二十五丈,是城關式建築。後為玉堂, 建臺上。屋頂上有銅鳳,高五尺,飾黃金,下有轉樞, 可隨風轉動。在璧門北,起圓闕,高二十五丈,其左有別 鳳闕,其右有井幹樓。進圓闕門內二百步,最後到達建 在高臺上的建章前殿,氣魄十分雄偉。宮城中還分佈眾 多不同組合的殿堂建築。璧門之西有神明,臺高五十丈, 為祭金人處,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承接雨露。
中国古典园林史试题库
一、填空:1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2秦代上林苑是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3秦代兰池宫开启了西汉宫苑求仙活动的先河,一池三山之首例。
最高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兰池宫。
4西汉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上林苑是一座特大型植物园,也是一座大型动物园,苑中最大的水池昆明湖具有多种功能。
5西汉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最后一座。
6在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之首例的是楚灵王章华台(天然山水园)。
7东汉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8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东都苑(隋西苑)是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
唐代禁苑性质类似于西汉的上林苑。
9唐代长安城三大宫殿史称“三大内”是: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大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禁苑。
禁苑最大,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园林和狩猎区。
10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东都苑(隋西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11唐代的兴庆宫称为东内,又叫南内,前苑后宫的格局,兴庆宫中的“花萼相辉楼”以“花萼相辉”为名,寓有手足情深之意。
12唐代的兴庆宫以牡丹花而盛名,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观赏牡丹的地方,兴庆宫中的“沉香亭”为牡丹观赏区。
13金代皇家园林代表中,西苑是金代最大的一座大内御苑。
14应天门、乾元殿、贞观殿、徽猷殿构成唐代洛阳宫(隋东都宫)宫廷区的中轴线。
15北宋的艮岳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16宋代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达到文人化,尚保留一点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
17《洛阳名园记》中的天王院花园子是北宋寺观园林的代表。
18宋代:浙江楠溪江苍坡村是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19宋代(对晋祠修葺、改建):晋祠(创建于周)是现存的最古老、规模很大、园林氛围极浓郁的祠堂建筑群,是一处罕见的大型祠堂园林。
10.3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10.3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一、历史背景园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商、周,是初始阶段,大小贵族奴隶主所拥有的“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2)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确立,出现了皇家园林;(3)东汉则是园林由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二、起源(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2)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3)园林雏形的功能为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游观功能尚在其次囿:是古代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起源于狩猎,相当于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是山的象征,“游观”功能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
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园(圃):是种植树木、栽植蔬菜的场地,春秋战国时期,花卉成为欣赏的对象。
苑:成行成畦栽植树木果蔬的象形观:体量较高大的游览建筑群的称呼庭:堂阶前的一种空间院:用墙所围成的内部空间三、产生的因素(1)物质因素:囿、台、园圃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2)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3)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四、实例1、春秋1)楚国章华台(山丘台)体现春秋战国高台榭的园林特征;人工开凿大型水体的首例2)吴国姑苏台因山成台,连台为宫;观赏、游乐3)庄周漆园(私人)4)春秋战国时期园林的主要特征:(1)注重具体形态、形式和要素(2)园林以台为中心,园林规模变得庞大,台的体量增加(3)台上往往有大型的建筑,高台榭,山水环抱的环境格局2、秦(1)阿房宫注重与周边的联系,把周边壮丽的山水作为园林的骨架和关联的对象;以山为阙,以水为象天极;可认为是中国早期宏伟壮观的一种大地景观;(2)兰池宫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叠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中国古典园林史试题库
一、填空:1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2秦代上林苑是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3秦代兰池宫开启了西汉宫苑求仙活动的先河,一池三山之首例。
最高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兰池宫。
4西汉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上林苑是一座特大型植物园,也是一座大型动物园,苑中最大的水池昆明湖具有多种功能。
5西汉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最后一座。
6在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之首例的是楚灵王章华台(天然山水园)。
7东汉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8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东都苑(隋西苑)是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
唐代禁苑性质类似于西汉的上林苑。
9唐代长安城三大宫殿史称“三大内”是: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大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禁苑。
禁苑最大,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园林和狩猎区。
10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东都苑(隋西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11唐代的兴庆宫称为东内,又叫南内,前苑后宫的格局,兴庆宫中的“花萼相辉楼”以“花萼相辉”为名,寓有手足情深之意。
12唐代的兴庆宫以牡丹花而盛名,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观赏牡丹的地方,兴庆宫中的“沉香亭”为牡丹观赏区。
13金代皇家园林代表中,西苑是金代最大的一座大内御苑。
14应天门、乾元殿、贞观殿、徽猷殿构成唐代洛阳宫(隋东都宫)宫廷区的中轴线。
15北宋的艮岳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16宋代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达到文人化,尚保留一点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
17《洛阳名园记》中的天王院花园子是北宋寺观园林的代表。
18宋代:浙江楠溪江苍坡村是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19宋代(对晋祠修葺、改建):晋祠(创建于周)是现存的最古老、规模很大、园林氛围极浓郁的祠堂建筑群,是一处罕见的大型祠堂园林。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
一、发展简史(一)、我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商周时的园林叫做“囿”,是供帝王、后妃、大臣及奴隶主贵族们游览、观赏及打猎的地方。
从商周到秦代,“囿”的范围一般都很大,《孟子》中记载,周“文王有囿方七十里”,“囿”中饲养珍禽异兽,栽种名贵花木,还要修建大量的楼台殿阁,供统治者享受。
(二)、秦汉时期大筑宫苑秦汉时,帝“囿”改称“苑”或“苑囿”、“宫苑”。
“苑囿”就是古代的帝王园林。
秦汉时期“苑囿”规模极大,如《三秦记》中记载,秦时在咸阳筑上林苑,“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
”汉武帝把秦的上林苑又扩大充实,在园中建离宫七十余所,名花异草、珍禽异兽莫不具备。
汉武帝又经营了规模更为宏大的甘泉苑,周围五百四十里,苑内宫殿楼台不下百余处。
他还在建章宫内开辟了太液池,池中造海上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开创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模式,此种造园手法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模仿,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魏晋的转型时期这一方面是受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动荡,玄学受崇。
这一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受宗教玄学思想的影响,当时贵族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解脱,陶醉于山水园林之中,尤其钟爱自然山水。
(四)、唐宋为成熟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都规模空前。
唐时的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宫,宋时的艮岳等,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辉煌。
(五)、明清时期为造园高峰明清时期造园艺术达到高峰。
这一时期,一是造园理论成熟。
明末吴江人计成是我国杰出的造园艺术家,他著的《园冶》一书,是我国最杰出的一部造园艺术专著,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叠石、借景等十个部分,全面评述造园手法艺术和经验技巧。
二是园林规模前所未有。
二、中国园林特点概括起来主要为三大方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追求三境,三是构景手法多样。
(一)、崇尚自然中国园林艺术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山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式造园艺术的基本准则。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
1
2
3
2.从昆仑神话到神仙思想、蓬莱神话
秦皇、汉武的求神与
“一池三山”园林形式的确立
秦始皇与汉武帝曾多次东临大海,大规模遣船入海去蓬莱求仙药,并派专人守候在海边以望蓬莱之气。当然,结果不言而喻。
《世纪·秦始皇本纪》: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
《汉书·郊祀志下》(建章宫未央殿)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 , 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1.昆仑神话(神山信仰、神木信仰)
战国(BC475-BC221)之后,昆仑神话随着东西联系的显著增多而在中原各国流传开来。西方的昆仑神话传到东方后,东方人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立了另一神话系统——蓬莱神话。
《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汉武帝的陵墓 茂陵
城内
城外
洛阳白马寺——东汉明帝(公元68年)时建造的我国最早的佛教寺庙, 我国佛教的发源地,被尊为“祖庭”和“释源”。
4、东汉宫苑、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
(三)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 “一池三山”的形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殷商的版图 六回迁都,定都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
甲骨文
西周的版图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Part 01.
最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中国园林的形成-苑
二、 秦皇家园林
1、取法于天的咸阳故城
秦立都咸阳,从秦孝公到胡亥,历经143年,在嬴政以前所 修宫室、台苑,都在渭南;嬴政立都咸阳,所建宫室多 在渭北。秦王政以咸阳为中心,宫苑台阁建筑向四方伸 张,宛若众星捧月。城市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是取法于
天的“法天”思想,创造了 一个人间天宫。为了体现这
一庞大建筑的整体性,那些富丽堂皇、形态各异、高矮 不同的宫室、苑囿建筑,常用桥、复道、阁道、甬道连
秦王嬴政在相国李斯的辅佐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实行中央集权,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改官制,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兴修水利等,这些改革举措,有 力促进了秦统一后全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后又发数十万 军民修筑长城,以阻挡游牧族南侵,客观上保护了农业生 产。与此同时,秦王嬴政还聚敛天下财富,大力营造国 都咸阳,修上林苑,起骊山陵园,开创了我国造园史上 一个辉煌的篇章。本来经过统一六国的战争,百姓元气 大伤,需要休养生息,轻徭薄赋,而秦王朝恰恰相反, 大力推行苛法,急征猛敛,大兴土木,并采取严法重刑 来推行。终于官逼民反,迫使农民揭竿而起,秦很快灭 亡。
渭南部分扩建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林苑及其他宫殿、园林。
秦始皇咸阳宫苑图
2、信宫
• 作信宫的初衷,是作为离宫,供皇帝来渭南驻跸用, 但实际却成了皇帝举行庆典活动,朝会百官的朝宫, 犹如上帝居住的天极一样。即以“极庙”相称,于是 用甬道把信宫、甘泉前殿、骊山温泉以及渭北的咸阳 宫连楼起来,连接骊山温泉的甬道宛若勺柄,咸阳南
从公元前236年起,秦以咸阳为指挥中心,接连
对外用兵。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9年,一举
破赵;公元前228年击败燕国主力;公元前225年秦将王 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大梁,灭魏;接着先后用李信、
秦汉时期的上林苑
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即皇帝行车的路),以咸阳为中心,东至河北、山东,南至江苏、浙江等省。又修“直道”,自咸阳,经甘泉(今陕西淳化县境)上郡,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驰道宽五十步(按秦制六尺为步,十尺为丈,每尺合今制27.65厘米),路边高出地面,路中央宽三丈,是天子行车的道。每隔三丈种植青松,标明路线。
始皇灭六国后,拆除六国战时的城廓决通川防。于公元前215年(始皇三十二年),派将军蒙恬率士卒二十万人,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置四十四县。又修缮旧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这就是有名的万里长城。
始皇在较短的时间里,修宫殿,造坟墓,伐南越,筑长城,修驰道。每年至少有二百万丁男在征发之中,这个数字约占当时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仅宫殿这一建筑类型,大小不下三百余处,比较著名的宫室有信宫和阿房宫。这期间,囿也得到了进—步发展,除游乐狩猎的活动内容外,囿中开始建“宫”设“馆”,增加了帝王在其中寝居,以及静观活动的内容。
“阿房宫其实是坐落在战国秦上林苑内的一座大型宫殿,而这里也是汉代上林苑故地,”对此《史记·秦始皇本纪》曾有明确记载,“(秦始皇)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战国时期秦国上林苑的一处园林景观遗存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皇家园林之一,它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皇家苑囿发展而来,有大片的森林草场和成群的野生动物供王侯贵族们狩猎,同时也有一些离宫式的宫殿建筑。2004年末在阿房宫前殿遗址西1150米处的上林苑1号建筑遗址曾经发现了一座宫殿建筑遗址,“那就是战国秦上林苑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之一,不过与后来阿房宫的建筑没有关系,是在秦统一以前建成的。”李毓芳
儒教学说的发展,道教产生,佛教的传入,对汉以后寺院丛林的产生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汉代的文学家许多有作赋的特长,如贾谊、司马相如、张衡等。两汉时期的绘画、雕塑、舞蹈、杂技等都很发展,张衡等人的作品可以说是当时的代表。
中国园林史--秦汉宫苑
中国园林史--秦汉宫苑一、秦统一中国和大规模的宫苑建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物质、经济、思想制度等方面做了不少统一的工作。
为了防范旧贵族的反抗,迁徒六国贵族和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及南阳、巴蜀等地,削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
秦始皇在咸阳营造宅地,“写放”(即照样画下)六国宫室,照式建筑在北阪上,可说是集中国建筑之大成,使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
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即皇帝行车的路),以咸阳为中心,东至河北、山东,南至江苏、浙江等省。
又修“直道”,自咸阳,经甘泉(今陕西淳化县境)上郡,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驰道宽五十步(按秦制六尺为步,十尺为丈,每尺合今制27.65厘米),路边高出地面,路中央宽三丈,是天子行车的道。
每隔三丈种植青松,标明路线。
始皇灭六国后,拆除六国战时的城廓决通川防。
于公元前215年(始皇三十二年),派将军蒙恬率士卒二十万人,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置四十四县。
又修缮旧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这就是有名的万里长城。
始皇在较短的时间里,修宫殿,造坟墓,伐南越,筑长城,修驰道。
每年至少有二百万丁男在征发之中,这个数字约占当时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
仅宫殿这一建筑类型,大小不下三百余处,比较著名的宫室有信宫和阿房宫。
这期间,囿也得到了进—步发展,除游乐狩猎的活动内容外,囿中开始建“宫”设“馆”,增加了帝王在其中寝居,以及静观活动的内容。
《史记·始皇本记》记载始皇二十七年作信宫渭南,后更名信宫为极庙。
自极庙道骊山,作甘泉前殿,筑南道,自咸阳属之。
《三辅黄图》载:“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信宫亦称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制紫宫,象帝居。
引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咸阳“北至九峻、甘泉(山名),南至鄠、杜(地名鄠县和杜顺),东至河,西至汧、渭(水名)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园林: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息、戏、书、绘、畅、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囿:是蓄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
埃及圣苑:是指为埃及法老参拜天地神灵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神庙,周围种植者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与神秘的色彩。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计成:(人名)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少年时即以绘画知名,继承和发展了关、荆浩的画派和技艺。
中年曾漫游北方及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
从此以后,便精研造园技艺.计成后半生便专门为人规划设计园林,足迹便于镇江、常州、扬州、仪征、南京各地,成为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并于造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之经验,写成《园冶》一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天堂园:在古波斯庭院中利用中轴线讲园分割成四区,栽有花草,在十字型林荫路交汇点处设中心水池,象征天堂,故名“天堂园”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七个文人的总称,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游于竹林,号称七贤. 简答: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1、欧洲园林欧洲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队为主要风格。
文艺复兴后,先后涌现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
近现代以来,又确立了人本主义造园宗旨,并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出现了城市园林、园林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率世界园林发展新潮流。
2、伊斯兰园林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以叙利亚、波斯、伊拉克为主要代表,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阿拉伯人原属于阿拉伯半岛,2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以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伊斯兰园林形成随之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练习题
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4、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源头是囿、台、园圃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5、商建于殷于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和西周时期在丰是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灵台”和“灵沼”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的殷末周初6、鹿台是殷纣王修建的地点在朝歌城它具有通神、游赏和国库的性质,他们是贵族园林。
7、章华台又名章华宫,东周时期始建于楚灵王六年,位于古云梦泽内。
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之首例是楚灵王建的章华台。
)(判断)章华台是贵族园林不是皇家园林是天然山水园 8、姑苏台:东周时期吴王建于吴姑苏山上也是贵族园林9、上林苑:主要建筑群为阿房宫,秦朝最能体现皇家园林的是上林苑大内御苑在长安始建于秦惠王,秦始皇加以扩建。
西汉的皇家园林—上林苑:汉武帝三年就秦之上林苑加以扩大、扩建占地之广可谓空前绝后,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其中昆明池具有多种功能如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还具有“蓄水库”的作用。
最大的水池为昆明池10、东汉的皇家园林数量不如西汉之多,规模远较西汉为小,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
因而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
11、汉代私家园林为汉代园林的代表:(西汉,长安)曲阳侯王根——王根园、成都侯王商——王商园、汉武帝时茂陵富人袁广汉的袁广汉园、梁冀的两处私园——园圃和菟园在洛阳12、文人隐士的宅院:东汉的大文学家。
科学家张衡的宅园,相关作品《归田赋》仲长统的宅园开启了魏晋南北朝的别墅园林之先河。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13、皇家园林:洛阳邺城:华林园、大内御苑:(8)铜雀园;曹操建相关作品曹植的《登台赋》)、金虎台、冰井台(军事)。
建康:华林园(大内御苑)故(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14、私家园林中的城市私园:1、洛阳——大官僚张伦的宅园,大假山、景阳山作为园中的主景。
第5章 中国园林的形成——苑(秦汉时期)
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61
代表:
1.梁孝王的梁园(兔园)
兔园范围颇可观,其形制仍以建筑为主, 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的比重。受文士 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出现诗画意境。
62
2.梁冀的苑囿(园苑) “采土筑山,十里九坂”,创造了土假山 的纪录。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
飞走其间。
63
2.苑规模浩大,建筑崇宏、壮观、严整,装 饰穷极华丽,以显示帝王的至高无上;
65
3.苑池营建时,池中建有三山,筑台与殿阁
相连,池边设平池;
4.东汉后期,皇家苑囿开始出现由崇尚建筑 逐步转向推崇山水林木。其园圃建设趋向
小型化,受文人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
开始出现诗画意境。
66
二、秦汉苑囿的性质 1.凿池非为娱游,狩猎非为观赏;
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 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 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59
2. 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 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3. 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60
4. 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
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
33
以燕赵秦三国北方长城为基础,又扩充了许 多部分,修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绵延万里的长城,又修缮旧秦、赵、燕长城, 连接起来,这就是有名的万里长城。其长达
5000多公里,是抵御来自北方蒙古大草原上
游牧民族骑兵袭一个有利证明
34
“ 上 下 两 千 年 , 纵 横 十 万 里 ”
朝南,排列疏朗。
40
长乐宫遗址
41
2.未央宫 依龙首山而建,台殿高抗,不加版筑,以 高大的宫墙围绕。其有台43座,有十三池, 六山,一池一山在后宫。
中国园林的形成
• 上林苑中包括以下部分内容:
➢ 山水:上林苑南面是终南山的北坡。关中的八条大河 贯穿于苑内辽阔的平原、丘陵之上。自然景观极其恢 宏、壮丽。有天然湖泊十处,人工开凿的湖泊也不少, 一般都利用挖湖的土方在其旁或其中堆筑高台。其中 最为著名是是昆明池。
一、时代背景
1、秦的短暂辉煌
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 12岁的嬴政登基称王, 但实权落于文信侯吕不韦之手,当时宦官嫪毐被封为 “长信侯”。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政治集团。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由咸阳到祖庙所在的旧都凤翔 蕲年宫,行加冕礼,准备亲临执政,嫪毐趁机发兵,加 害嬴政。秦王军队与嫪毐的军队激战于咸阳,王军取胜, 嫪毐被处以车裂重刑,吕不韦因放纵嫪毐而被指控,在 迁蜀途中,饮鸩自杀。秦王嬴政白此剪灭了吕、嫪集团, 消除了内乱。
2、两汉的盛世与衰落
汉高祖刘邦战败项羽,立都长安。刘邦总结秦灭亡的教训, 采取了既封同姓子弟又封异姓功臣的宽松政策,礼贤下土, 提倡儒学,以礼治国,稳定了战国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社会 秩序,使汉政权建立不久便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文、景二帝 在位五六十年间与民休养生息,国家殷富,史称“文景之 治”。到了汉武帝对内任用董仲舒大兴儒学,设五经博士之 官,文化呈现空前繁荣局面。对外抗击少数民族的侵扰,派 张赛出使西域,进行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使汉代进入全盛 时期。武帝晚年,对外连年用兵,财政亏空,国家的经济实 力衰退,后汉武帝废除苛政,改革政治,使国家经济得以恢 复,政治稳定,出现小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既是帝王娱游狩猎之所,也是帝王物质生
活资料的生产专用基地。
67
三、园林创新 1.秦代开创了路(驰道)和行道树; 2.汉代开创了“园中园”的造园手法,形成 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观(馆)的 格调;
68
3.首创了我国古典园林丰富造景和扩大空间 感的方法(上林苑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
和空间,使各个景区都有景观主题和特
56
(四)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的定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 地主、富商、士大夫、地主等私人所有的 园林,称为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更多体现
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其风格清新秀雅,
手法精妙。
57
私家园林的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
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 “小中见大”;
58
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
朝南,排列疏朗。
40
长乐宫遗址
41
2.未央宫 依龙首山而建,台殿高抗,不加版筑,以 高大的宫墙围绕。其有台43座,有十三池, 六山,一池一山在后宫。
42
未央宫遗址
43
未央宫总体布局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 一部分是以未央宫为中心的前宫区,第二
部分是包容有几个建筑群的中宫区,第三
部分是以椒房为中心的后宫区。
3
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加强了文化和政
治统治,巩固国防。秦北伐匈奴,南定百
越设四郡,版图空前扩大,工农业空前发
展。
4
二、汉
(一)历时 西汉为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建都长
安,历时230年;东汉为公元25——公220
年,建都洛阳,历时195年。汉历时共425
年。
5
6
(二)史略
文景之治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7
三、时期特点
秦代的在科学艺术和军事方面的特点:
1.雕刻艺术高超; 2.军事成绩卓越;
8
3.科技成果辉煌;
4.量化标准严格;
5.加工工艺精密。
9
第二节 经典园林
一、秦 秦代短短的12年中所建的离宫大约有五六 百处之多,仅在都城咸阳附近就有二百余 处,出现了中国园林史上第一个造园活动
的高潮。
10
33
以燕赵秦三国北方长城为基础,又扩充了许 多部分,修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绵延万里的长城,又修缮旧秦、赵、燕长城, 连接起来,这就是有名的万里长城。其长达
5000多公里,是抵御来自北方蒙古大草原上
游牧民族骑兵袭击的壁垒,也是秦始皇自身
权力和荣耀的一个有利证明
34
“ 上 下 两 千 年 , 纵 横 十 万 里 ”
长2525米,陵丘位于内城的中部偏南侧。
秦始皇首次将祭祀用的寝殿建在墓地。
31
32
(五)长城 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诸 侯割据的混乱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 朝,为了确保中原地区的安定,不受北方
匈奴的威胁,搔拢,派大将蒙恬(tiá n)北逐
匈奴,同时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修 筑长城。
2.苑规模浩大,建筑崇宏、壮观、严整,装 饰穷极华丽,以显示帝王的至高无上;
65
3.苑池营建时,池中建有三山,筑台与殿阁
相连,池边设平池;
4.东汉后期,皇家苑囿开始出现由崇尚建筑 逐步转向推崇山水林木。其园圃建设趋向
小型化,受文人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
开始出现诗画意境。
66
二、秦汉苑囿的性质 1.凿池非为娱游,狩猎非为观赏;
49
上林苑“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 五”,三十六苑,如宜春苑、御宿苑、思
贤苑、博望苑等各个不同的苑可以看出上
林苑的活动与使用内容是比较多的。
50
上 林 苑 斗 兽 图
51
三十五观,如远望观(为了远借近眺)、 观象观(观赏大象的建筑)、平乐观(观 看文化娱乐表演的)等,各有不同的功能
用途,说明组景与景点之多。
主体工程。
15
后人仿建的阿房宫
16
17
18
19
20
“以磁石为门,怀刃者止之” ,阿房宫大殿 北门用巨大的磁铁做成,为防备刺客,要 有穿铁甲或暗藏兵器潜至殿门的话,就会
被磁铁大门牢牢吸住,使之动弹不得。
21
阿房宫卧桥与磁石门
22
阿房宫兰池宫
23
兰池宫是在园里挖池筑岛,模似海上仙山 的形象以满足秦始皇接近神仙的愿望。中
44
3.甘泉宫
甘泉宫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周围有许多
附属宫、观、台榭建筑,其海拔较高,夏 季适宜避暑。其承担祭祀天神的使命。
45
(二)西汉上林苑
上林苑自秦始皇建,后又经汉武帝扩建, 是当时典型的皇家禁苑,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在总体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采用苑中 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观的方法。
46
从汉朝上林苑的内容与形式,可以看出,
上林宛基本是继承了古代囿的传统发展而
来的。
47
古代的囿,虽然已经初具园林艺术的某些
特征,但它基本上是以自然环境为主,一 般只是稍加人工的成分,造园的意境与构
思还是极为初级的。
48
秦汉的宫苑是在圈定的一个广大地区中的囿
和宫室的综合体。宫室建筑群成为苑的主体, 无论从内容、形式、构思立意,以及造园手 法、技术、材料等各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 水平。
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 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 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59
2. 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 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3. 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60
4. 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
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
点);
69
4.汉代开创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 布局之先河,上林苑大量运用叠山理水的园 林工程手法,挖湖堆山,引天然水系,首创 以雕塑装饰园景的艺术; 5.汉代叠山的技术和材料上也有一定的创新;
70
6.开创了水戏、温室、动物园、植物园、博 物馆、山水苑、斗鸡之先例; 7.汉时私家园林出现,寺庙园林崭露头角, 丰富了园林的发展形式。
3.袁广汉园 富豪袁广汉的宅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 园内山水间驯养奇兽珍禽,栽植各种奇树 异草,用石堆造假山(创造了石假山的纪 录),高十余丈,造落差为瀑布,引激流 水为池。池的面积很大,其中激水为波涛, 积沙为洲渚。
64
第三节 园林特色
一、园林发展 1.秦汉时期在我国园林发展史上处于由囿向
苑转变发展的阶段;
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61代表:1.梁孝 Nhomakorabea的梁园(兔园)
兔园范围颇可观,其形制仍以建筑为主, 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的比重。受文士 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出现诗画意境。
62
2.梁冀的苑囿(园苑) “采土筑山,十里九坂”,创造了土假山 的纪录。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
飞走其间。
63
国园林以人工堆山的造园手法即开始于此。
24
阿房宫上天台
25
阿房宫祭地坛
26
秦始皇求仙——石像
27
阿房宫渭河
28
(四)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园,
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
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工程浩大为史所
罕见。
29
30
冢高76米,周长2000米,陵园内有两层城 垣,呈回字型,外城周长6264米,内城周
11
(一)咸阳皇宫群
建设规模宏大,中心突出,宫馆迤逦(yǐ lǐ), 范围宽广。
12
秦咸阳宫一号遗址复原图
13
(二)上林苑
为秦之旧苑,面积广大,内建有数十座宫, 台等建筑,其水源极为丰富,森林密布,
植被茂盛,野生动物繁多。
14
(三)阿房宫 阿房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由阿城、 前殿和门阙三部分组成。前殿是阿房宫的
万里长城
35
八达岭长城
36
居庸关长城
37
嘉峪关长城
38
二、汉 (一)西汉宫城——长安 宫殿建筑是汉长安核心建筑,最有代表性
的宫殿建筑有:
39
1.长乐宫
位于汉长安城的东南角,在秦兴乐宫的旧
址上修建而成。长乐宫有鱼池、酒池、鸿 台,有大殿14座,其布局严整,四面有门,
以东西门为正门,各置门阙,殿屋均正向
第5章 中国园林的形成-苑
(秦汉时期的园林)
1
第一节 历史史略
一、秦
(一)历时 公元前771年襄王开国——公元前206年秦 二世,共历时560多年。
2
(二)史略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改分封制为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下设县,同时还改革了田
赋。为便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统
一了法规、文字、度量衡和货币。
王游玩娱乐的人工湖。沿池有众多楼台及
石刻之鲸鱼与神话人物牛郎、织女等。
54
3.太液池
太液池风景优美,山水如画,达到坐观静 赏,静中有动的景观目的。在太液池中堆
筑了一座岛屿,象征着民间神话传说中东
海上的瀛洲、蓬菜、方丈三座仙山。
55
(三)东汉广成苑
苑内山岭起伏,河流纵横,宜于狩猎。广 成苑内有以大水面为主体的“禁苑”。
71
本章完
72
52
上林苑有大而宏伟的建章宫和两个大名池: 1.建章宫 建章宫是上林苑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宫城,其宫殿布局利用有利地形,显得错
落有致,壮丽无比,打破了建筑宫苑的格
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
53
2.昆明池 昆明池面积达150公顷,可在池内教习水战, 训练水军。其是都城长安的蓄水库,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