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发热

合集下载

产后发热(西医病名:产褥感染)

产后发热(西医病名:产褥感染)

产后发热之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产后发热多因产后感染邪毒,或因血虚、血瘀,或因外感等所致。

以产褥期出现发热为主症,或伴其他症状的产后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产褥感染。

[诊断依据] 1.分娩后24小时体温达到或超过38℃,或持续不恢复正常,或分娩24小时后至10天内,体温相隔24小时有2次达到或超过38℃,或发病即呈高热,或高热寒颤。

2.有明显的生殖道感染,如热入血室、盆腔炎等的症状和体征。

3.出现持续高热、寒颤、谵妄、气促、脉速,或昏迷、抽搐、休克时,已发展为流注。

4.血液检查:有白细胞升高及左移现象,严重时白细胞中有感染中毒性颗粒。

5.宫腔棉拭子标本细菌培养:可找到致病细菌及确定种类。

6.B超检查:可发现盆腔积脓及盆腔肿块。

7.胸部X线摄片:可发现肺栓塞,并排除肺部感染。

8.血培养: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患者可找到致病原。

[鉴别诊断] 1.乳痈发热、蒸乳发热:乳痈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乳房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化脓;蒸乳发热是在产后3~4天内泌乳期间有低热,这种低热会自然消失。

2.产后痢疾发热:有发热,但必出现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肛门灼热等症,大便化验可见红、白细胞。

3.产后小便淋痛发热:有小便频数而急,尿黄或赤,排尿艰涩、灼痛等症,小便化验见红、白细胞。

4.产后肠痈发热: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常伴恶心呕吐。

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

5.产后疟疾发热:有典型的疟疾热型,产前有同样的发热史,血中可找到疟原虫,无生殖系统感染症状。

6.产褥中暑发热:必在盛暑之际发病,无生殖系感染症状。

[辨证论治] 1.邪毒炽盛证:产后寒战高热,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或多,色紫黑有秽臭,心烦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或燥,脉数有力。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2.瘀阻胞宫证:产后发热,恶露不下或所下甚少,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口燥而不欲饮,舌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

产后发热及伤口处理

产后发热及伤口处理
4.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压痛或肾区叩击痛
检查结果
血象:白细胞、C反应蛋白增高
处理原则
1.产后增加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补充水份保证休息
2.体温超过38.5度服用退烧药及停止哺乳,必要时物理降温
3.保持外阴清洁,产妇应多活动采取半卧位,便于恶露排除
4.感染严重时暂停哺乳、勤排空乳汁
5.可在医院医师指导下应用抗生素或者感冒药
2.会阴伤口局部疼痛、红肿、硬结,触痛
(1)75%酒精湿敷或大黄芒硝1:4混合外敷伤口2次/日
(2)伤口愈合欠佳,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2次/日
(3)中药熏洗坐浴
产后伤口处理
项目
主要5.若局部皮肤出现潮红,有硬结、触痛、液体渗出,可挤出伤口渗液,少量渗液用75%酒精湿敷或大黄芒硝1:4混合外敷伤口2次/日
产后伤口处理
项目
主要内容
腹部伤口
1.伤口保持清洁、干燥
2.若局部皮肤出现潮红,有硬结、触痛、液体渗出,可挤出伤口渗液,少量渗液用75%酒精湿敷或大黄芒硝1:4混合外敷伤口2次/日
3.伤口周围过敏红疹,局部对症处理,如炉甘石洗剂或外涂碘液等
4.渗液多或感染医院就诊
会阴伤口
1.局部保持清洁、干燥,便后用卫洗丽清洗伤口,勤换卫生巾,穿宽松、棉质透气性好的内裤
产后发热
项目
主要内容
概述
产褥期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
原因
1.上呼吸道感染
2.急性乳腺炎
3.产褥感染
4.泌尿系统感染
主要表现
1.上呼吸道感染:畏寒、发热、头痛、鼻塞、咽痛、咳嗽、四肢酸痛、乏力
2.急性乳腺炎:患侧乳房皮肤红、肿、热、痛,有硬块伴触痛,患侧腋下淋巴结常肿大

从“两虚两实”论产后发热的治疗

从“两虚两实”论产后发热的治疗

从“两虚两实”论产后发热的治疗产后发热一直是困扰产妇和医护人员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传统中医思想中,产后发热常常被归为“两虚两实”范畴。

因此,在治疗产后发热时,常常采取“两虚两实”辨证论治的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探讨“两虚两实”论产后发热的治疗。

1. 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在中医传统理论中,产后发热多因孕妇产后失血过多、阴阳失调、气血不足、体力疲劳等因素引起。

一方面,由于产后失血,阴血亏虚,生命精卫不足,体内阴阳失调,产妇容易出现发热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体力消耗,身体疲劳,气血不足,也会引起发热。

此外,如果产妇感染或产后恶露排出不畅,也可能导致发热。

2. “两虚两实”辨证治疗在中医中,“两虚两实”指的是虚实病证中的四种情况,包括实证、虚证、实则转虚、虚则转实。

在产后发热的治疗中,根据对病因病机的分析,可以将产后发热分为“虚热”和“实热”两种类型。

在具体治疗中,可以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调理,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1 虚热类型虚热型指的是产后发热中由于阴血亏虚,生命精卫不足,体内阴阳失调而引起,常常表现为低热、口干、口渴、头晕、乏力等症状。

在治疗虚热型产后发热时,应该以滋阴清热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生地黄、石斛、玄参、熟地、黄柏等,可以单用或复方使用。

此外,产妇应注意补充营养,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保持心情愉快。

3. 注意事项在进行产后发热的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定期测量体温产妇在产后几天内容易出现发热的症状,因此需要定期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和治疗产生的问题。

3.2 保持室内通风室内要保持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禁止烟酒等刺激性物质进入室内。

3.3 饮食清淡产妇在产后恢复期间要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

3.4 心理疏导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刺激,需要适当的心理疏导,调整心态。

总之,产后发热在中医经典理论中属于“两虚两实”范畴,在治疗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和身体恢复。

中妇课件 产后发热

中妇课件 产后发热



小腹疼痛拒按--胞脉瘀阻不通
舌紫黯,或瘀点瘀斑,脉弦涩有力
31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和营除热 方药举例:血府逐瘀汤
32

主要证侯:产后发热恶寒,头痛身疼,鼻 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紧
20

产后发热恶寒,头痛身疼, 外邪乘虚而入正邪相争营卫不和


鼻塞流涕,咳嗽
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失宣 苔薄白,脉浮紧
21

治疗法则:养血祛风,散寒解表 方药举例:荆防四物汤加苏叶 方 加 解 减
22
•方
解:
14


解:
金银花、连翘、葛根、柴胡、甘草
——清热解毒 生地、赤芍——凉血解毒 当归——和血 桃仁、红花——活血行瘀 枳壳——理气行滞
15

加减: 高热不退,大汗出,烦渴引饮,脉虚 大而数 ——白虎加人参汤
16
高热不退,烦渴引饮,便秘,恶露不畅, 秽臭如脓,小腹疼痛拒按,甚则全腹满 痛,神昏谵语,舌紫黯,苔黄而燥,或 焦老芒刺,脉滑数
3、感染邪毒者,其证危笃,变化多端, 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
10
(一)、感染邪毒型

产时接生不慎 产后护理不洁 产后不禁房事 血室正开-感染邪毒-
直窜胞宫冲任--入里化热-产后发热
11
(一)、感染邪毒型

主要症候:产后发热恶寒,或高热寒战,小腹 疼痛拒按,恶露初时量多,继则量少,色紫黯, 或如败脓,其气臭秽,心烦不宁,口渴喜饮, 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 有力.
24
(三)、血虚型

主要证侯:产后失血过多,身有微热,头晕 眼花,心悸少寐,恶露或多或少,色淡质稀, 小腹绵绵作痛,喜按,舌淡红,脉细弱

产后发热护理措施评价

产后发热护理措施评价

产后发热护理措施评价引言产后发热是指妇女在分娩后发生全身或局部体温升高。

产后发热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与多种原因有关,如感染、药物反应、混合医疗、血管炎以及恶性肿瘤等。

护理措施是产后发热患者管理和治疗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对产后发热护理措施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产后发热护理服务。

评价1. 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对产后发热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效果至关重要。

专业的护理人员应具备以下特点:•具备丰富的产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产后发热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 发热的监测与评估发热的监测与评估是产后发热护理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应该配备适当的温度测量设备,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询问患者的病史、观察其临床症状、评估其体征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3. 护理环境的舒适和安全护理环境的舒适和安全是患者恢复的重要保障。

医疗机构应提供整洁、明亮、安静的护理环境,确保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定期清洁床铺、更换被单,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药物治疗的合理性药物治疗在产后发热的护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病情,合理选取药物并正确使用。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药物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引导患者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5. 水分和营养的补充产后发热患者需要增加水分和营养素的摄入,加强体力恢复和抵抗力的提高。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建议,并定期评估患者的饮食情况。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定期向患者提供足够的水分,避免脱水的发生。

6. 心理支持和教育指导产后发热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提供关于产后发热的相关知识和教育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合作度。

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
感染治疗无效、弛张热、白细胞升高、下肢肿胀发 硬,皮肤发白,小腿腓肠肌与足底疼痛与压痛,甚 者痛不可着地,舌暗脉弦。中医可按“脉痹”论治, 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通络——抵当汤 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西医认为多为内源性细菌所致,且多为需氧菌 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一般可选青霉素及先锋霉素、 灭滴灵静滴;严重者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常选用先 锋必、复达欣、菌必治,短时加地塞米松以发挥抗 炎,抗毒素和抗休克作用。
治则:活血化瘀,和营除热 方药:(1)生化汤+丹皮、益母草、白薇 (2)桃红消瘀汤
27
4 、血虚型
主证: 身有微热+血虚证 :腹痛绵绵,喜按, 恶露量或多或少,色淡质稀,自汗,头晕心悸, 舌淡,苔薄白,脉细数。 治则:养血益气,和营退热 方药:(1)补中益气汤加地骨皮 (2)八珍汤加黄芪、地骨皮 (3)阴虚生内热:用加减一阴煎
12
血 栓 性 静 脉 炎
13
危重症处理
1、产褥感染—支持疗法 抗感染 双黄连、穿琥宁、醒脑静 急、重证 中西医结合 2、产后中暑—迅速改善环境 纠正酸中毒体征 预防感染
14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热型、 腹痛、恶露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P458指出:
“约有1/3—1/2产褥感染首先出现的症状 并不是发热。据国外报导44例死于阴道分娩的败血症 患者,首先出现的症状是恶露异常,接着才出现的症 状是发热;死于剖腹产后败血症的患者,首先出现的 是恶心呕吐、腹胀、肠鸣减弱等腹膜炎症状。”
(4)热陷心包,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甚则昏迷,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脉微而数。治宜凉血清营、 清心开窍,用清营汤 送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醒脑静、清开灵之类。
(5)热深厥脱: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亡阳证候,

产后发热的临床辨证论治

产后发热的临床辨证论治

产后发热的临床辨证论治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产后发热”。

多发生在产后的10日以后,可危及产妇的生命,为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发病率为1%—7.2%。

产后发热最早记载于《内经。

素问》[1]“乳子病热”,汉代《金匮要略》[2]在论治产后发热提出了“热入血室”的说法,宋代《妇人大全良方》[1]也提出产后发热的病名,并明确提出产后发热多虚多瘀的发病机理。

清代《张氏医通》[3]提出“三冲”,“三急”的危急重症。

产生本病的机理,主要是阴血骤虚,阳易浮散,腠理不实,营卫不固,易感外邪而致发热。

《医宗金鉴》[4]云:“产后发热之故,非止一端。

……感受风寒,则为外感发热。

若恶露不去,瘀血停留,则为瘀血发热,若去血过多,阴血不足,则为血虚发热。

”临床所见,则有感染邪毒发热、血瘀发热、外感发热、血虚发热等。

就临症表现论治如下:1. 感染邪毒产后血室正开,胞脉空虚,若产时接生不慎,或产后护理不洁,邪毒乘虚入侵直犯胞宫,正邪交争可致发热。

产后正虚,若邪毒炽盛,与血相搏,则传变迅速,热入营血,甚则逆传心包,出现危急重证。

临床表现: 产后高热寒站,热势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暗如败酱,气臭秽;心烦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 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蒲黄、五灵脂、丹皮、赤芍、鱼腥草。

方中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清热解毒。

蒲黄、五灵脂化瘀止痛。

丹皮、赤芍凉血活血。

鱼腥草、益母草以增强其祛瘀解毒之功。

若小腹疼痛加剧,恶露不畅,有臭味,大便秘结,高热不退者,用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加败酱草以清热泻下逐瘀。

若证见高热、汗出,烦躁,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而数,为邪入营分而累及血分,用清营汤玄参、生地、麦冬、金银花、连翘、竹叶、丹参、黄连、犀牛角,以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必要时需中西结合进行抢救。

什么是产后异常发热?

什么是产后异常发热?

什么是产后异常发热?
新妈妈们如果在产后2-10天,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那么这就是不正常的。

这个时候,妈妈们就要考虑自己的情况是否属于产后异常发热了。

1、会阴处侧切的伤口会常常伴有局部的红肿和热痛,甚至是开裂,会有异常分泌物。

有时还会带着腥臭味,全身发热等。

2、新妈妈们在产后的3-5天会很容易患上子宫肌炎或子宫内膜炎,轻者会低热,恶露增多,腹部胀痛。

重者还伴有发热,下腹压痛,白细胞升高的状况。

3、在产后5天左右,新妈妈可能患上盆腔感染。

新妈妈会出现高热、下腹痛,严重的还会引起高烧不退或者盆腔肿胀。

4、术后的7-10天,新妈妈可能会因为长期卧床、年龄大、肥胖等情况,患上血栓静脉炎。

患者会呈现周期性发热,持续性腹痛等情况。

产后发热的辩证护理

产后发热的辩证护理

健康饮食
饮食清淡易消化
产后发热患者的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饮水
发热会使身体失去水分,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的流失。
运动与休息
适量活动
产后发热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但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也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因此 ,可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量的活动。
2023
产后发热的辩证护理
contents
目录
• 产后发热的原因 • 产后发热的中医辩证 • 产后发热的护理措施 • 产后发热的预防措施 • 中药治疗产后发热 • 产后发热患者的健康教育
01
产后发热的原因
感染
1
产后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包括子宫内膜 炎、盆腔炎等。
2
这些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可 导致高热、恶寒、乏力等全身症状。
04
产后发热的预防措施
产前预防
妊娠期保健
孕妇应保持良好的妊娠期保健,包括定期产前检查、合理营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产后发热的风险。
增强免疫力
孕妇应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以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产后发热。
避免感染
孕妇在产前应尽量避免各种感染,包括病毒性感冒、皮肤感染等,以降低产后发热的风险。
控制活动量
在进行适量的活动时,应注意控制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THANK YOU.
02
产后发热的中医辩证
感染性发热
恶寒发热
患者常常恶寒,发热,无汗,伴有头痛,关节疼痛和全身疼 痛。
肺卫不固
患者咳嗽,痰多,咽痒,伴有胸闷,气促,食欲不振等症状 。
非感染性发热
气虚发热

产后发热的护理查房

产后发热的护理查房

观察伴随症状: 观察发热是否伴 有其他症状,如 咳嗽、咳痰、腹 泻等
记录护理措施: 记录采取的护理 措施,如物理降 温、药物治疗等, 以及效果如何
物理降温的护理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避免过高或过低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 利于散热
采用温水擦浴,水温 控制在32-34℃
冰袋冷敷,放置于额 头、腋下等部位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避免脱水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口腔及皮肤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使 用漱口水或盐水漱 口,避免口腔感染
皮肤护理:保持皮 肤清洁干燥,避免 感染和褥疮
观察皮肤状况:注 意观察皮肤是否有 红肿、破溃等异常 情况
预防皮肤感染:使 用抗生素软膏或药 膏,预防皮肤感染
心理护理干预
保持良好的心 态:鼓励产妇 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减轻
产褥热: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
0
感染
2
子宫内膜炎:使用抗生素治疗,
0
必要时进行清宫手术
4
其他针对其他病因进行相应治
0

6
中西医结合治疗
01
西医治疗:使用抗 生素、解热镇痛药 等药物进行治疗
02 03
中医治疗:采用中 医辨证论治的方法, 如清热解毒、活血 化瘀等
物理治疗:采用热 敷、冷敷等方法进 行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支持治疗: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入,维持电解质平衡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产妇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
病因治疗
0
感染:针对感染源进行抗感染治
1疗
0
乳腺炎:及时排空乳汁,保持乳
3 腺通畅
0

产后发烧应警惕

产后发烧应警惕

产后发烧应警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女性朋友们在怀孕之后都会用心照顾自己肚子里的小宝宝,这不能吃,那不能吃,这个要多吃,那个要多吃,很多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在这十个月内都不能吃,喂养母乳的宝妈甚至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敞开肚子吃一回”,这个过程有多辛苦自然不必多说,很多产妇会觉得生产完以后自己就没事了,一门心思的扑到照顾宝宝身上,全然忽视了自己,其实,在生完孩子以后最应该受到照顾的是宝妈。

产后的疾病有很多,产后抑郁症、产后发烧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的疾病,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产后发烧,不要以为产后发烧和普通的感冒发烧是一样的,严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产后发烧的原因有哪些?1、无论是顺产的产妇,还是剖腹产的产妇,生产过程都非常辛苦,生产完成后的伤口也极其疼痛,所以产妇出汗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但是如果在出汗时吹到了凉风,产妇的身体又过于虚弱,免疫力低下,这时很容易感冒,继而引起发烧,如果是这种产后发烧的话还好,只要给与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很快就能够得到缓解。

2、产妇在生产完成后都会分泌乳汁,如果是分泌的乳汁太多太浓的话,宝宝又小,不能全部吸完,乳汁又不能够自然顺畅流出,就会形成乳汁淤积成块堆积在乳腺管内的情况,在这时宝宝如果恰巧损伤了乳头,乳腺部位就会有病菌疯狂繁殖,引发急性乳腺炎,乳腺发炎的部位又肿又硬,伴有痛感,并且还会伴有持续发烧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自己就能够做好护理,轻轻按摩乳房患处,睡觉的时候注意不要压到乳房,坚持喂养母乳,多多休息逐渐就可以缓解发烧症状。

3、女性在怀孕期间子宫会受到胎儿压迫,因此很容易出现尿频、憋尿等情况,一旦这时细菌侵入到泌尿系统,就会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导致发烧。

4、产妇生产完后身体会极其虚弱,这时很多病菌会侵入到其体内致其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也是其中一种,也会引起发烧,介意使用感冒药物治疗。

必要时可以加一些抗生素治疗。

以上就是能够引起产后发烧的原因,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也能够引起发烧,但是我想讲的是,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对母子都会造成影响,所以产后发烧要及时去往医院检查,确认病因对症治疗。

产后发热ppt演示课件

产后发热ppt演示课件
原则。 临床以感染邪毒最急最重,按卫气营血传变。
外感发热可按伤寒六经传变。中暑发热病情较 重,威胁生命。 产后发热中感染邪毒发热可导致盆腔炎、腹膜 炎、胸膜炎、盆腔血栓性静脉炎以及后遗产后 身痛、关节痛等病证.,退热后仍需追踪随访30 ,
.
31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
.
24
辨证论治(外感暑热)
证候: 主症:发热; 兼症:汗多,口渴心烦,倦怠乏力; 舌脉:舌红少津,脉虚数。
治法: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方药:清暑益气汤。
.
25
辨证论治(血瘀)
证候: 主症:热型:乍寒乍热 腹痛:拒按 恶露:不下或少 舌脉:舌紫黯,或瘀点淤斑,脉弦涩。
方药:八珍汤
.
20
辨证论治(感染邪毒)
证候: 主症:热型:发热恶寒或突然寒战高热 腹痛:拒按 恶露:色紫黯,质如败酱,臭秽 兼症: 舌脉: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解毒活血汤;五味消毒饮合失笑
散。
.
21
辨证论治(感染邪毒)
热盛伤津:白虎加人参汤 热结在里:大黄牡丹皮汤 热入营血:清营汤 热陷心包:安宫牛黄丸、紫雪丹、醒脑
.
7
病因
感染途径 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病原体 需氧菌 厌氧菌 支原体与衣原体
.
8
生殖器官感染途径
图1 粘膜上行性感染
图2 淋巴性感染
图3 血循感染
.
9
临床表现
外阴伤口感染 急性阴道、宫颈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 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血栓性静脉炎 脓毒血症及败血症
褥感染首先出现的症状并不是发热。据国外报 导44例死于阴道分娩的败血症患者,首先出 现的症状是恶露异常,接着才出现的症状是发 热;死于剖腹产后败血症的患者,首先出现的 是恶心呕吐、腹胀、肠鸣减弱等腹膜炎症状。”

从历代医家看产后发热的证治

从历代医家看产后发热的证治

从历代医家看产后发热的证治纵观妇人产后发热,或因产后中风,或因阳明腑实,或因阴虚内热,或因恶露不除等等,但其发热必不离妇人产后亡血伤津的病理特点。

傅青主曰:”凡病起于血气之衰,脾胃之虚,而产后尤甚……夫产后忧惊劳倦,诸证乘虚易入。

”但即便如此,对于妇人产后发热的治疗,历代医家并不拘泥于单纯的补益气血,而是各有各的诊疗思路和灵丹妙药。

本文将从名家医案入手,试述历代医家对妇人产后发热的不同论治。

1产后中风之发热黄某,女,29岁,职工。

产后4d,寒热交作,经西医对症治疗不效。

发热(38.9°C)恶寒,头痛且晕,时自汗出,胸脘不舒,饮食不振,时欲呕吐,小便淡黄,大便稍结,乳水尚能正常泌哺,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濡。

此为产后外感风寒兼邪热之证,拟解肌合营,清泄邪热为法。

投《金匮》阳旦汤:桂枝15g,黄芩、白芍各10g,生姜3g,炙甘草6g,红枣4枚,2剂。

药后寒热已除。

(谢胜臣,经方验案。

新中医,1984,4.25)按:《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篇原文第8条:”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产后体虚,复感风寒外邪,正气虽不足以驱邪,但邪亦不甚,故病邪始终在表。

阳旦汤即桂枝汤,用治太阳中风表虚证,其能于调和营卫之中解肌发表,发散与酸收相配,使散中有收,汗不伤正,是用治于产后中风发热的经典名方之一。

徐彬在《金贵要略论注》道:”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关于阳旦汤,喻嘉言认为是桂枝汤加黄芩。

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外邪虽始终在表,但时日渐长亦有化热倾向,并且产妇本阴血亏虚易生虚热,故加黄芩清泄邪热;而观察医案中的患者寒热交作、胸脘不舒、饮食不振、时欲呕吐的症状与少阳证中”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主症相似,而病程日久,亦不能避免病传少阳之嫌。

所以在阳旦汤中加一味黄芩,笔者认为其义在于内泄少阳胆腑之邪热以助退热。

中医妇科产后发热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妇科产后发热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主要由于产时感染邪毒,正邪交争;产后阴血骤虚,阳易浮散;或因瘀血停滞,营卫失调;或因气血耗损,正气不足,易感外邪,导致发热。

【诊断】1.有临产接生不慎,或滞产、难产及手术产时消毒、护理不严之病史。

2 .分娩后24小时至10天内发热,日测4次体温2次超过38C以上,伴恶露量多、色暗、有臭味,小腹疼痛,怕冷或寒战,头痛,全身不适。

妇科检查可有子宫及宫旁压痛,血液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者多属产褥感染。

3 .产妇体质虚弱者,产后可发低热,检查则无感染征象。

4.注意排除产后正常的蒸乳发热,或因呼吸道感染、乳腺炎、尿路感染、结核活动等引起的发热情况。

【治疗】一、辨证论治产后发热,常见的有感染、血虚、血瘀三种原因。

感染发热属重症可危及产妇生命,用清热凉血解毒或中西医结合方法积极治疗;一般治疗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

因为产后虚体感邪,虚多实少,不宜过于发表攻里。

1.感染发热(1)轻症:发热头痛,微恶寒,无汗或少汗,口微渴,恶露不多,色暗红,小腹压痛不显,舌红苔薄白,脉浮稍数。

治法:辛凉清宣。

方药举例: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2g,连翘12g,薄荷5g,竹叶12g,牛劳子10g,荆芥穗5g,桔梗5g,生甘草3g,益母草12g。

(2)重症:头痛,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口干作渴,恶露量多或少,色暗红或如紫酱色,有臭气,漫黄量少,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举例:解毒活血汤加减。

金银花15g,连翘15g,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牡丹皮10g,赤芍10g,生地黄12g,益母草15g,葛根6g,柴胡9g。

加减:如热甚伤津,酌加天花粉12g,玄参IOg0如热甚发疹,加大青叶15g,或用清营汤。

如高热神昏,加服紫雪丹l∙5g.如腹痛甚,恶露不畅、臭气甚、便秘者,选用大黄牡丹皮汤。

2 .血虚发热产时失血过多,身有微热,自汗出,不恶寒,面潮红,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舌淡红,苔薄,脉虚大。

产后发热急症处理

产后发热急症处理

产后发热急症处理感染邪毒所致的产后发热,是产科危急重症,若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可使病情进一步发展,邪毒内传,热入营血,或热陷心包,甚则发展至热深厥脱危重之候。

此时,应积极进行救治。

1.支持疗法加强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病情严重者或贫血者,多次少量输血或输血浆。

2.热入营血高热不退,心烦汗出,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

治宜解毒清营,凉血养阴,方用清营汤加味,或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以清热解毒,醒神开窍。

3.热入心包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甚则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而数。

治宜凉血托毒,清心开窍,方用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或用醒脑静注射液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4.热深厥脱出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亡阳证候,急当回阳救逆,方用独参汤、生脉散或参附汤加减。

或用参附注射液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此时病情复杂,势急症重,必须根据病情,配合西医治疗,给予足够的抗生素,或皮质激素,纠正电解质紊乱,抗休克,及时处理伤口。

若有盆腔脓肿,应切开引流。

当病情稳定后,应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从“两虚两实”论产后发热的治疗

从“两虚两实”论产后发热的治疗

从“两虚两实”论产后发热的治疗产后发热是指产妇产后发生的体温升高的现象,常见于产后10天内。

产后发热有许多原因,可能是由于产后感染、子宫复旧、哺乳、代谢改变、外周血管扩张以及体温调节中枢改变等因素引起。

对于产后发热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有效控制产后发热对产妇健康的影响。

在中医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两虚两实”,即虚实互见,两虚之中有实,两实之中有虚,对于产后发热的治疗也可以运用这一概念进行分型和治疗。

我们来讨论“两虚两实”在产后发热中的运用。

根据中医理论,产后发热可以根据症状表现分为“虚热”和“实热”。

虚热是指体内阴虚火旺,主要表现为面红、血压偏高、心悸气短等症状;实热则是指体内有外邪侵犯或痰热内生,主要表现为高热、潮热盗汗、口渴等症状。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脉象判断病情的虚实程度,从而合理运用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虚热”型的产后发热,中医医师会采取滋阴清热的治疗原则,主要通过中药调理患者的体内阴阳平衡,增加体内阴液,以抑制火热的表现。

常用的中药包括生地黄、玄参、麦冬等滋阴清热的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发热症状,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虚热”型的产后发热患者,中医还会建议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帮助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

“两虚两实”概念在产后发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中医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脉象进行准确的辨证施治,从而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对于产后发热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结合中医养生方法,如针灸、艾灸、推拿等,帮助患者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康复。

产后发热的预防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

产后要适当休息,合理膳食,保持室内通风,保持体表清洁,避免受凉感冒等,对于多发热的产妇要尽快找专科医生治疗。

在平时的生活中,孕妇要适当加强运动,均衡饮食,注意卫生保健等,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希望我们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

中医急诊学产后发热课件

中医急诊学产后发热课件

【诊断】
(一)疾病诊断
• 产后发热为产褥期间出现发热(T≥38℃),持续不退,或突然 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
(二)证候诊断
• 1.感染邪毒 • 2.外感 • 3.血瘀 • 4.血虚
1.感染邪毒
• 主症:产后高热寒战,壮热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 色紫暗如败酱,或如脓血,气臭秽,心烦口渴,尿少色黄,大便干 结。
• 感染邪毒型所致的产后发热,是产科危急重症,若治疗不当或延误 治疗可使病情进一步发展,邪毒内传,热入营血或热陷心包,甚则 发展至热深厥脱危重之候,此时,应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救治。当 出现盆腔脓肿,体温持续不退,具备手术指征时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预后转归】
• 产褥感染为产科常见疾病,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中医药 辨证论治产后发热,对产后发热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避免了滥用 抗生素及其对产后哺乳的影响。但在预测产后发热病情的轻重和转 归时,不能以发热的轻重、体温的高低为唯一标准。
•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急救处理】
• 产后发热之危急重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治 疗。
1.热入营血
• 高热不退,心烦汗出,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治 宜解毒清营,凉血养阴,方用清营汤加味。
2.热入心包
• 持续高热,神昏谵语,甚则昏迷,舌红绛,苔黄燥,脉细弦。治宜 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3)伤食发热:
• 产后发热,伴胸脘饱闷,嗳腐恶食,或吞酸吐泻。
(4)产后痢疾:
• 产后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脓血样便,里急后重,或有腹痛、肛门 灼热等,大便检验可见红、白细胞或脓细胞。
2.治疗提示
• 产后发热的治疗,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根据产后多虚多瘀的 特点,清热勿过于苦寒,解表勿过于发散,化瘀勿过于攻逐,补 虚勿忘祛邪,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在治疗妇人产后发热病证时要 注意顾护阴血,以期达到治病而不伤正的效果。

产后发热-专业文档!

产后发热-专业文档!

第六章常见中医病证——产后发热【字体:大中小】【打印】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产后发热”。

如产后1~2日内,由于阴血骤虚,阳气外浮,而见轻微发热。

而无其他症状,此乃营卫暂时失于调和,一般可自行消退,属正常生理现象。

本病感染邪毒型发热,类似于西医学的产褥感染,是产褥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危急重症,至今仍为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感发热包含了西医学的“产褥中暑”,其重症亦可危及生命,应予高度重视。

【病因病机】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很多,但致病机理与产后“正气易虚,易感病邪,易生瘀滞”的特殊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产后胞脉空虚,邪毒乘虚直犯胞宫,正邪交争;正气亏虚,易感外邪;败血停滞,营卫不通;阴血亏虚,阳气浮散,均可致发热。

1.感染邪毒产后血室正开,胞脉空虚,若产时接生不慎,或产后护理不洁,邪毒乘虚入侵直犯胞宫,正邪交争,可致发热。

产后正虚,若邪毒炽盛,与血相搏,则传变迅速,热入营血,甚则逆传心包,出现危急重症。

2.外感产后气血骤虚,元气受损,腠理不密,卫阳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营卫不和,或正值暑令,猝中暑邪,亦可致发热。

3.血瘀产后恶露不畅,当下不下,瘀血停滞,阻碍气机,营卫不通,郁而发热。

4.血虚产时、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虚,以致阳浮于外而发热;血虚伤阴,相火偏旺,亦致发热。

上述病因病机充分体现了产后病总的发病机理,即阴血骤虚、阳易浮散,瘀血内阻、败血为患,元气虚弱、易感外邪。

若邪从肌表入侵,则为外感发热;如外感邪毒从阴户直犯胞宫,则为感染邪毒发热。

若邪毒炽盛,与血相搏,传变迅速,症情危重,治不及时,可热入营血,内陷心包,或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危重证候,临证必须密切观察。

【诊断要点】1.病史妊娠晚期不节房事,或产程不顺(难产、滞产),接生不慎,产创护理不洁;或产后失血过多;或产后不禁房事;或当风感寒;或冒暑受热;或有情志不遂史。

2.临床表现产褥期内,尤以新产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表现为持续发热,或突然寒战高热,或发热恶寒,或乍寒乍热,或低热缠绵等症状。

产妇不明原因反复发烧

产妇不明原因反复发烧

产妇不明原因反复发烧产妇发烧原因1、乳腺炎引起发烧乳腺炎就是崭新妈妈产后常见病。

急性乳腺炎多出现在产后2—6周左右。

常会引发咳嗽,有时还诱发寒战;患病的乳房可以存有局部的红、肿、热、苦、并存有皮下,触痛显著。

如果及时用青霉素化疗,炎症很快消散,体温也可以很快随之上升。

2、自然产伤口发炎引起发烧自然生产伤口,通常一星期左右就可以痊愈,自然产伤口发炎的处置方法:伤口发炎可以使用消炎药膏,涂抹在会阴部。

若伤口存有红肿就要至医院检查。

医生可以根据红肿的具体情况展开化疗,如果存有大血管断裂,可以用冰敷方式化疗;若没大血管断裂就属不太轻微的情况,也许只要涂抹药膏就可以了。

若伤口疼痛,可以使用止痛药、冰敷。

但若伤口感染较严重,如有红肿、疼痛甚至化脓,可以口服抗生素,严重时还需要切开化脓组织引流。

3、泌尿系统病毒感染引发咳嗽泌尿系统感染也是产后发烧的原因之一,主要原因是外阴的细菌经过尿道进入泌尿系统,约80%—90%是大肠杆菌引起的;水喝得少或者憋尿也容易造成尿道感染,原因是子宫压迫到输尿管,容易造成尿频、憋尿等障碍。

产妇咳嗽怎么办(1)产后感冒引起的发热。

主要症状为恶寒、咳嗽、流汗,除了关节疼痛和咽喉疼痛等。

以活血清热解毒为基本化疗原则。

①蜜芷茶:白芷、荆芥各等量,研末分包(每包约15克)。

每次取1包与5克新茶,一起用沸水毫升冲泡15分钟,再将药汁与蜂蜜少许混合后,温热饮用,每日不超过3次。

适用于产后感冒风邪,如为风热感冒或产妇平素阴虚血热者则忌用。

②葱豉肉粥:豆豉10克,葱10克,先将两者一起煮汁,挑汁与肉糜、米米饭粥。

③竹叶神粥:竹叶30克,神10克,先将两者加糖煮出汁,再取汁煮粥食用。

(2)产后病毒感染引发的咳嗽。

这是产后发热中最为常见的,起病于产后24小时至10天以内,患者主要症状为高热、寒战,产妇出现头痛、身痛、小腹疼痛,恶露量可从正常至较多,颜色紫黯,有腥臭味。

如行妇科检查,可见会阴、阴道及宫颈红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辨证要点的研究
3、退热法研究 4、危重病案总结报道
5、发挥特长,防治结合(生化汤)
6、中西医结合扬长补短,抢救产褥感染
25
结语
1、本病以预防为主。 2、诊断强调“三审”及西医检查。 3、辨证抓住热型、恶露及腹痛三大要点。 治疗遵循“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 则。 4、临床以感染邪毒最急最重,按卫气营血传变。 外感发热可按伤寒六经传变。中暑发热病情较重, 威胁生命。 5、产后发热中感染邪毒发热可导致盆腔炎、腹膜 炎、胸膜炎、盆腔血栓性静脉炎以及后遗产后身 痛、关节痛等病证,退热后仍需追踪随访,防患 于未然。
病案
患者张某,女,28岁,教员。时值季秋,
于产 后第四天,因不慎寒暖,将息失 宜,初觉形寒不适,体温不高,翌日恶 寒高热,无汗身楚,恶露减少,小腹切 痛。自服姜糖水一大碗,并西药解热镇 痛片,汗出不解,晚间体温达40.6℃ (腋下)。家属急邀往视,情词恳切。诊 其体肤,炕烘蒸热.而不恶寒,颜面潮 红,身半以上汗出如洗, 口干频饮, 便秘、溲黄、舌质红,苔干黄,脉浮数 有力。
6
• 宋代《妇人大全良方》 ①首见“产后发热”病名 ②明确产后发热多虚多瘀的发病机理
③ “当作热入血室治之”
• 明代《妇人规》最全面论述产后发热的辩证论治。
• 清代《张氏医通》提出“三冲”、“ 三急”的危急 重症。
《医宗金鉴》提出“产后发热之故,非止一 端” 。 叶天士、吴又可论产后发热列入到温病学中 或热入血室论治。



宫旁组织炎及脓肿形成 盆腔腹膜炎、腹膜炎、胸膜炎 菌血症、败血性肺炎
血栓性静脉炎、双侧股白肿 败血症、脓栓可见于肺、肾、甲状腺、 眼、关节或其他器官。
10
生殖器官感染途径
图1 粘膜上行性感染
图2 淋巴性感染
图3 血循感染
11
12
急性输卵管炎
13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14
血 栓 性 静 脉 炎
随证治疗:
(1)若高热不退,大汗出、烦渴引饮,脉虚大而 数,治宜清热除烦、益气生津。 方:白虎加人参汤。 (2)阳明腑实,热结在里,治宜急下存阴。 方:大黄牡丹皮汤或大承气汤加味。 (3)热入营血,治宜清营解毒,散瘀泻热。 方:清营汤。
19
(4)热陷心包,高热不退,中医治宜清热解毒、清 心开窍,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醒脑静、清 开灵之类。 补充:盆腔血栓性静脉炎——产后发热7~14 天,抗 感染治疗无效、弛张热、白细胞升高、 下肢肿、硬、瘀、痛(脉痹)中医治疗以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祛湿通络——抵当汤、四妙勇安 汤加减。 西医认为多为内源性细菌所致,且多为需氧 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一般可选青霉素及先锋 霉素、灭滴灵静滴;严重者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常选用先锋必、复达欣、菌必治,短时加地塞米 松以发挥抗炎,抗毒素和抗休克作用。 盆腔脓肿及胎盘残留的处理。
26
谢谢!
27
15
危重症处理
1、产褥感染——支持疗法 抗感染 双黄连、穿琥宁、醒脑静 急重证中西医结合 2、产后中暑—— 迅速改善环境 纠正酸中毒体征 预防感染
16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热型、 腹痛、恶露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P458指出: “约有1/3—1/2产褥感染首先出现的症状并 不是发热。据国外报导44例死于阴道分娩的败血症 患者,首先出现的症状是恶露异常,接着才出现的 症状是发热;死于剖腹产后败血症的患者,首先出 现的是恶心呕吐、腹胀、肠鸣减弱等腹膜炎症状。” 治疗原则: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
4
2、特点:
时间性:产褥期内,多在产后24小时以后 的10日多见。 特殊内环境 :多虚多瘀,血室正开 热型不一: 外感风寒,邪火内盛,水亏阴虚, 劳倦虚烦,去血过多等。 可伴有生殖道及全身症状:
5
3、沿革
• 产后发热的记述最早见于:战国时代《内 经· 素问》 “乳子而病热”。 • 汉代《金匮要略》产后病有4条经文论治产后 发热,占主要地位:分别为大承气汤、阳旦汤、竹 叶汤证治,并在杂病中提出“热入血室”病证及 小柴胡汤治之。
检查:关键是检查是否感染邪毒,此型重症威胁产妇生命。 妇科检查:可发现生殖器官感染体征等 辅助检查:血分析、胸透; 血液、阴道或宫腔排出物的病菌培养十药敏; B超:宫腔有无残留胎盘胎 ,盆腔有无脓肿。 产褥感染可出现生殖道→全身脓毒败血症等。请看图片: 2、鉴别诊断
蒸乳发热、乳痈发热、产后小便淋痛
9
• 1964年版《中医妇科学· 产后发热》编入“感染邪毒” 7 型”,一直沿用至今。
病因病机
临产
产时
贫血、体虚 房事 早破水 消毒不严 产道损伤 失血过多 阴道异物 胎衣残留
邪毒入胞 (血室正开) 或产伤创口 感染邪毒 邪侵全身 (正虚邪盛) 正 邪 交 争
产后下阴护理不洁 产后百脉空虚 外感六淫 产前失血、贫血 产时、产后失血过多
外感
风/寒/热/暑 阳无所附
营卫不和
产 后 发 热
血虚 阴虚内热
产后脾胃虚弱 恶露不畅 胎衣残留
血瘀 七情内伤
败血阻碍 气机
营卫不通
8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病史:妊娠晚期不节房事,产程不顺,接生不慎,产创 护理不洁;产后失血过多,产后不禁房事,外感, 情志不遂史等 临床表现:发热为主,伴全身及生殖道症状
20
2、外感型:(分清风寒、风热、中暑之异,参 考内科学),但由于产后外感发热的内环境不同, 有自身特点: ( 1)、外邪常留少阳 产后百脉空虚 恶露未净,热入血室
临床大量报导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产后 发热。 如罗元恺教授用此方经验: 舌红少苔或无苔者不用本方,方中主药柴 胡劫肝阴。 需用小柴胡退热时,柴胡重用12-25克 热多寒少加白薇15-30克、青蒿9-10克 太子参易党参去大枣
危急重证须中西医结合抢救
17
1、感染邪毒(按卫、气、营、血传变规律)
主证: 热型:发热恶寒或突然高热寒战
腹痛:多在下腹→全腹压痛、反跳痛、 全身感染症状及舌脉 恶露:异常、色紫暗如败酱,有臭气
18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
(1) 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银花、黄芩、 益母草 (2) 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大黄、败酱草、益 母草 。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 腑。药理研究其有较强抗感染作用,能降低内毒素, 早期应用阻止 病情发展。 (3) 下腹外敷双柏散
四、血瘀型
主证:寒热时作十血瘀证 治则:活血化瘀,和营除热 主方:(1)生化汤+丹皮、益母草、白薇
23
预后与转归
血虚、血瘀-----症情较轻 外感-----变化多,可内传,其中中暑发热较重 感染邪毒-----最急最重,危及生命,可致残疾

预防与调护
(见教材
P201)
24
现代研究简介
1、发病特点探讨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周英
2
目的要求
1、掌握产后发热的定义及辨证论治, 重点掌握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的传变规 律及治疗 2、熟悉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 3、了解产后发热的预防和预后
3
概述

1、定义:

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 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它症状者,称 之。 本病的感染邪毒型发热,与西医产褥 感染可互参,可危及产妇生命,为死 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发病率为1%~ 7· 2%。
21
(2)、常兼胃肠积热,适加清胃肠积热之品以消 导。如银花、连翘、内金、莱菔子、神曲、芒果核。 尽量少用麦芽、山楂以免回乳。 (3)、常兼瘀血内阻,热与血结,选加血分药: 如丹皮、白薇、益母草之类。 (4)产后中暑参考《温病学》。 (5)、常可致产后身痛、关节痛。
22
三、血虚型
主证: 身有微热+血虚证 治则:养血益气,和营退热 方药:(1)八珍汤加黄芪地骨皮 (2)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 (3)阴虚用加减一阴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