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历史文献论坛综述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文献综述范文模板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摘要:本文在梳理国内有关公民网络参与文献的基础上,从概念界定、理论研究领域、实证研究领域三方面对公民网络参与进行总结与探讨.从现有研究成果中发现,有关网络参与的系统性研究和实证研究不足,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公民网络参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近年来,公民网络参与得到学术界与政界的广泛关注, 有关网络参与的研究文献众多.梳理网络参与的研究文献, 掌握目前国内公民网络参与研究现状,以期进一步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对网络参与的全面科学论证•一、网络参与内涵目前学术界对网络参与的概念界定尚未达成一致,但包含的范围相互趋近•通过参考研究文献,并结合政治参与的概念,可将公民网络参与定义为:公民以信息作媒介,以网络为基本载体所进行的以期影响或改变政府公共决策的一种政治行为.陈东明和陈明明认为公民网络参与的定义可从参与主体、参与客体和参与结构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中,参与途径趋于一致,即通过通讯设备、计算机、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方法,而参与主体和参与客体不尽相同.1.网络参与主体网络参与主体可分为一般群体与特殊群体.对于一般群体,有些学者认为是公民,如尹冬华认为网络参与即公民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所进行的有关公共事务的表达与讨论、网络结社或因网络动员而引发的集体行动,主要包括舆论生成与政治影响这两个环节.而李斌认为网络参与的主体除网民外,还应包括网络上的虚拟团体,他认为网络参政是指网民或虚拟团体利用网络平台这一空间载体,表达自身意愿并影响政治决策过程的政治行为.特殊群体这里指有针对性研究的群体,如新生代农民. 李奋生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是新生代农民工借助虚拟的网民身份或在网络社交平台发表政治主张与政治意愿,影响或改变政治决策、参与行政管理的活动,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决策和政府运行的参政行为.2.网络参与客体网络参与客体是指网络参与主体所针对的对象或目标,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参与客体仅指政治领域, 黄婷认为,公民网络参与是公民以网络作为平台,表达政治诉求,参与制定、修改、评论政府决策与公共事务的政治行为•胡宗仁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途径,利用互联网这一空间载体来参与制定、通过或执行政治决策的行为过程•广义的网络参与客体除政治领域外,还包括公共政策等行政领域.邹军认为,目前来看,互联网的网民舆论或者网络参与的指向对内表现为对个体权利受侵犯的****** ,以及对权力的监督、对真相的追寻、对权威的消解等;对外则表现出愤激的民族主义情绪.乔成邦认为,网络参与是公民通过电子邮件、网络社交论坛等多种形式,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或影响公共事务执行的行为过程•二、网络参与的理论研究1.网络参与对******政治的作用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为******发展创造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例如,杨蔚琪认为互联网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使二者自由交流,有利于观点达成一致;趙银红则认为网络参与因受制于种种霸权,很难反映公民的真实意愿; 主流政治文化也将遭受冲击等.2.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与困境学术界认为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快捷性、开放性与超时空性等特点•但是,由于数字鸿沟、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许多困境•刘文从参与的规范性、信息的客观性等角度分析;朱坤则指出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的非规范性、群体极化、非理性和法律监管缺位现实困境.3.政府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回应性政府鼓励和引导公民有序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政府、公民对社会的共同治理•例如,李斌指出构建回应政府、累积信任资本、规范网络参与、改革政治体制四个层面的应对措施;郝丽指出网络政治参与使政府部门的一举一动都处在公众监督下,从而对政府回应力带来挑战;郭旭认为, 网络参与存在政府回应力不强等问题;邵杰从人员、制度、观念、沟通渠道四方面提出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具体措施.三、网络参与的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比,有关公民网络参与的实证研究略显不足•研究群体多为一般公民和在校大(转46页)(接56页)学生•翁士洪构建了参与一一回应模型对公共工程项目展开实证研究,并发现网民和政府互动不平衡模式是我国网络参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的主要回应模式,该发现有利于政府决策回应机制的研究与改善.赵轩通过对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琼州学院3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调研发现, 尽管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较高,但是在实际网络参与中仍出现盲目冲动、知行不一等突出问题.等通过对北京5所髙校469名学生开展网络政治参与统计调查,分析得出当前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环境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产生的影响,并针对网络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有助于改善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与措施.四、国内研究现状评述目前学术界在网络参与上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系统性研究网络政治参与的文章并不多见•今后的网络参与研究要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加强系统性研究;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网络参与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网络参与理论离不开实践的支持;注重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的多元化,这也正是网络参政研究的突破口.参考文献1.杨三涛•电子政务中公众参与的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7.2.张新慧•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发的现实思考•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4).3.尹冬华.公民网络参与:新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02).4.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48).5.李奋生•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农业经济,2013(02).6.黄婷.政府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的路径选择.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04).7.胡宗仁•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的政府行政改革之道.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 (6).8.邹军.看得见的声音一一解码网络舆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37).9.乔成邦.公民网络参与的意义、障碍及发展路径•许昌学院学报,2008(03).10.赵银红.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两重性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3).(责任编辑:兰卡)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摘要股票市场操纵行为主要有:利用虚假信息的操纵;进行真实交易的操纵,如连续或联合买卖类型的操縱等; 通过交易影响特定时段证券价格的操纵;通过洗售或对敲进行虚假******易;等等.当前我国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监管,主要以行政监管为主,刑事处罚为辅,民事诉讼存在严重不足.因此,亟待完善关于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监管的法律法规, 引入集体诉讼和举证倒置措施,改进民事诉讼机制,同时引入******奖励措施,提高发现概率,加大行政处罚和刑事力度.【关键词股票市场操纵;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 (20XX)03-0073-05一、引言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扩容,股票市场操纵行为也越来越频繁.2015年的股灾让很多股民心有余悸.20XX年证监会又开出两张高额罚单,1月23日徐翔等人被罚110亿元,3 月30日鲜言被罚34.7亿元•这些高额罚单的出现,一方面表明股票市场操纵行为非常严重,另一方面说明政府监管部门正在加大打击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力度.当股票市场的监管缺位或失灵时,公司大股东和髙管可能与机构投资者或投资大户联合起来,同时利用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来操纵股价,以牟取暴利•无论是私募大佬徐翔的市场操纵,还是公司大股东及高管鲜言的市场操纵,都是同时利用了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这表现为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都完美对接了股票市场的炒作行为•这种利用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操纵股票市场的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会导致股票市场的价格信号被严重扭曲,不仅降低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更严重损害处于信息劣势和资金劣势的中小投资者,最终导致股票市场的崩溃•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出现,股票市场的电子化交易日益超越地理和时间限制,同时也带来股票市场操纵的智能化和隐蔽化,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也日益严重,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和监管股票市场操纵行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类型、动机和后果及监管手段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从中探讨识别和监管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方法,以期为改进股票市场的监管实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二、文献综述(一)国外有关股票市场操纵研究的文献综述1.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识别和分类KyIe A S j Viswanathan S[ 1 ]指出市场操纵是故意损害经济效益的活动,包括扭曲价格以及降低市场流动性.非法价格操纵只有在金融市场的基本作用被扭曲时才会发生.AlIen,Gale(1992)提出股票市场操纵行为方式分为三种,即基于交易的操纵、基于行动的操纵和基于信息的操纵. 作者在理性预期的框架下研究操纵行为,认为操纵者通过影响市价引起其他投资者的反馈效应是基于交易操纵的普遍做法.2.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途径BenabOU R,Laroque G(1988)很早就研究了使用特权信息来操纵市场的行为,指出操纵者通过扭曲发布信息的真实性来刺激和操纵资本市场.Wirama D G等(20XX)以印度尼西亚的市场传言为样本,也证实谣言会操纵股价.BagnOI i M,Lipman B L(1996)研究发现投标人可以仅通过收购出价操纵目标公司的股票价格来赚取利润,他们证明股价操纵行为降低了预售股票的价格.Lee E J,Eom K S,Park K S[ 2 ]研究了欺诈订单这种操纵方式,该种方式多发生在开市后的一段时间及收盘前一段时间,操纵者获得额外利润•作者指出波动较高的、市价较低的、管理信息公开度低的股票,更可能被操纵.COmertOnfOrde C,Putni?諄?齧T J[ 3 ]研究了收盘价的操纵问题,使用来自美国和加拿大四家证券交易所发生的被起诉案例,采用检测控制估计(DCE)方法,发现较高信息不对称水平和中低流动性水平的股票最有可能被操纵, 且在期末发生操纵的可能性更髙.Saif UlIah,Nadia Massoud t Barry ScholnickC 4 ]研究了利用并购方式进行的行为型股价操纵行为∙Liu Zheng,ZhOU XianmingE 5 ]构建模型对另一种类型的行为型股价操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操纵可以利用拉升倒货的交易策略,先大量买入并囤积股票,同时推动其价格上升,然后以更高价格出售,以此从中获利.QiU Junfeng, Zhang YongliE 6 ]检验了股市操纵行为的影响,发现尾市操纵对价格的准确性有明显的不利影响.Eva LomnickaE 7 ]利用诉讼行为案例探讨了在新兴的巴基斯坦股票市场上的股价操纵行为,研究了市场交易行为主体之间串通的操纵行为•3.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动因国外学者发现操纵者的动因是多样的.KhWaja A I,Mian A [ 8 ]研究了新兴市场的股票价格操纵,发现经纪人有操纵的动机.经纪人自己进行交易时,年收益率高于外部投资者很多•大多数经纪人都赚取重大的操纵租金,保守估计表明, 这些操纵租金可能占总经纪业务收入的近一半.Vanden JOel M[ 9 ]认为持有特定类型衍生产品的公司内部人士有动机进行股票价格操纵.4.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后果国外学者发现操纵有不同的影响后果.AggarWaI, WU研究发现股票市场操纵可能对市场效率有重要影响,被操纵股票在股价波动性、股票活跃度方面都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流动性较差的股票更有可能受到操纵,而且操纵会增加股票的流动性与价格波动•股票在操纵期间表现为髙流动性,操纵前、操作期之后表现为低流动性[10 ]. AggarWaI R, WU G Jt 11 ]研究了信息型操纵行为,提出股价操纵行为增加了股价的波动性和股票的流动性,也增加了收益,股票价格在操纵期间上升和操纵后期下跌.Goldstein I,GUembeI A(2008) 发现操纵使得被操纵公司的价值减少.由于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的反馈效应,当投机者进行操纵时,公司的价值减少, 交易者从中获利.BEN-D**ID ITZH**[12 ]则证明存在一种机制能操纵对冲基金的回报.一些对冲基金在关键报告日期操纵股票价格.比如,操纵者可能扭曲月底价格,操纵者取得的大部分回报是在交易的最后几分钟内赚取的.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一、情绪管理的理论内涵(一)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研究情绪管理的概念最初却并非来源于心理学领域,对其的描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组织行为学研究.1975年,美国社会学家阿莉R霍赫希尔德在《感受和情绪的社会学:选择的可能性》一文中说到,在解释人们为何有所行动、有所思考的这个过程中,社会学家们逐渐涉及到情感和情绪的概念,并在此文中提出情感规则和情绪工作的概念•情感规则是我们在多种情境下ShOUld feel,通过指出什么是适当的、合人意的表达,给出了感情表达的标准,而情绪工作则是衡量社会成员在情绪管理中所付出的努力,会受到情境的影响,尤其是文化背景(HOChSChiId ,1975). WOrk这个词倾向于指,在社会领域中,所有的情绪管理表现都需要有意识的努力,情绪工作概念的提出曾引起过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马向真,王章莹,2012).1979年霍赫希尔德在《情绪工作、情感规则、和社会结构》一文中提出了情绪管理的概念,她认为情绪管理是一种在遵循情感规则和结合所处情境情况下,个人努力去改变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的程度和质量的过程(HoChSChild,1979).在直接经验外交官的微笑和间接经验销售品质的双重启发下,1983年,霍赫希尔德在《情绪管理探索》一文中提出了她之后全力研究的情绪劳动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个人致力于情感的管理,以便在公众面前,创造一个大家可以看到的脸部表情或身体动作.最初她认为情绪工作、情绪管理、情绪劳动这三个术语是可以交互使用的,后来,她对情绪工作和情绪劳动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且对情绪劳动做了大量跟进研究,但是对情绪管理却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区分和说明(王丽霞,2010). 事实上,发生在工作场所中的情绪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组织行为领域的情绪管理在当今企业EAP计划(员工帮助计划)中产生了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员工的绪管理, 旨在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EAP划是科学管理员工情绪的工具,是企业的情绪按摩剂(马向真,王章莹,2012).随着社会对情绪认识程度的加深,人们开始热衷于情绪相关研究,特别是风靡全球的情商(EQ)应运而生,管理学视角也意识到了情绪需要管理,人类需要情绪管理,以以人为本为理念,以和谐管理为最终追求,管理学领域研究者也为在管理中做到人和人的和谐人际和谐,人和社会的谐群己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天人和谐而不断地努力着.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由于研究者理解力、研究角度和关注点的各不相同,情绪管理的概念在每个专家学者看来也是各执一词、意见不能统一,虽然现行当下的研究中已经有大量的关于情绪管理内涵的研究,但尚未有确定的统一的关于情绪管理的概念(孟佳,2012).笔者从心理学领域情绪管理概念的发展史来综述心理学领域情绪管理理论内涵研究.1.心理学领域情绪管理概念的发展史心理学家们对智力研究的着迷,启蒙了情绪管理相似内涵相关研究•笔者将心理学领域情绪管理概念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混沌期(1920〜I960)虽然一开始心理学家们探索和记录智力相关知识时,将注意力固着在诸如记忆、解决问题等认知方面,但是研究者们知道智力中非认知的方面也同样重要,因而他们对同样重要的nOn-COgnitiVe aspects in intelligence 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20年,爱德华桑代克,使用社会智力一词来描述认识管理他人的技巧,换而言之,他认为人类拥有不止一种智力,而众多智力中,认识管理他人,且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非凡表现的能力,就是社会智力;1940年,大卫韦克斯勒作为韦克斯勒量表的创制者,倾向于智力包含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的观点,并着重描述了智能促使下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认为,非智力因素又可以分为情感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第二阶段,萌芽期(I960〜1989)这個时间段,研究者们将目光到了情绪智力一词的创作中.1964年,情绪智力一词,就已经出现在贝尔德克发表的学术论文《SenSiVity to EmOtiOnaI expression in three modes Of COmmUniCatiOn》中;1966 年,德国人Barbara LeUner以情绪智力一词命名其论文《EmOtiOnaI IntelligenCe and EmanCiPatiOn》;1983 年,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书中写到,智力可分为人际智能和自省智能.他进一步得出结论,传统智力比如IQ, 已经无法完整地解释认知方面的能力了.自此以后,研究者们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智力的传统内容已经不能完整地解读绩效了;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发展情绪智力,自我整合,和恐惧,伤害和的相关性》中明确探讨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1987年,英国人基思比斯利,作为英国门萨俱乐部的成员,最早将情商这个术语公布在英国门萨俱乐部杂志上,但是似乎并没有在国际上带来多大影响;此外以色列著名心理学家巴昂1988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创了情商EQ概念.第三阶段,破土期(1989〜1995)1989年,斯坦利格林斯潘曾提出了一个模型来描述情绪智力,这个模型并未引起学界的大的反响;紧接着1989〜1900年,美国心理学家Mayer和SaIoVey(1990)连续发了两篇论文,认为情绪是整合生理反应、认知和意识觉察的内部运行的活动总和,并首次介绍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所描述的就是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在论文中,他们还将其划分为为情绪的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调整和情绪的运用三个主要维度,这可被认为是Mayer和SaIOVey情绪智力模型的雏形.1997年他们将情绪智力模型修正并发展为五个维度.从各学派的研究成果上看,Mayer和SaIOVey情绪智力学派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情绪智力是加工情绪信息的独立的智力成分,包括情绪感知、情绪运用、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四个维度,这种对情绪智力的定义一直沿用至今,广为大众所接受.。

历史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必备20篇)

历史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必备20篇)

历史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必备20篇)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_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斗争、解放战争,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这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也是为中国社会带来大的变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_和中国人民形成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并世代相传,成为中国_和中华民族的一个光荣传统。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不忘历史,不忘记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献身的革命前辈,将这种优良传统发扬下去。

但是,在目前这种物质财富极其充足的条件下,很多学生对艰苦奋斗没有概念,认为我们不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该享受时就享受。

对于学生的这种观点,教师要结合历史上的相关故事进行修正。

以“文景之治”为例,汉代皇帝文帝、景帝以皇帝之尊仍然提倡节俭,他们富有天下却不肆意挥霍,春耕时亲自下田,秋收时参与收割,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最终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复苏,实现了国富民强的梦想。

新中国的建立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苦斗争,如果我们的党和人民不依靠艰苦奋斗,是很难战胜一次次的困难,也无法建立新中国,给我们带来今天的幸福生活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相关的数据对比来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们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坚持自力更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那些错误的消费观,不攀比,不贪图虚荣,凭着自己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坚定不移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我们进入了新的世纪,属于我们的奋斗才刚刚开始。

教师要引导学生抱牢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以民族精神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挥霍、不能浮躁、不能见异思迁。

这种精神财富我们要认真学习并有效利用,传给子孙后代。

^v^战争后,中国被迫从古代史迈入近代史,同时^v^战争也使得中国发生根本性变化。

通过一系列条约,中国直接遭受到的侵犯包括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司法、关税等主权都开始丧失,传统的经济形态也被冲击。

当然这些都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影响,而更加深远的影响和隐患是,清廷为赔偿大额的白银增加的税费直接影响农民的利益得失,甚至沉重的赋税使他们无力支付。

学术新时代与新动向——中国古代文学青年学者论坛会议综述

学术新时代与新动向——中国古代文学青年学者论坛会议综述

学术新时代与新动向———中国古代文学青年学者论坛会议综述武迪2015年12月4日—6日,由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主办的“学术新时代与新动向———中国古代文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近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近40篇,论题主要集中在先秦两汉文学及诗赋研究、宋元明清词曲及乐府研究和中国古典文献研究等几个方面。

一关于先秦两汉文学及诗赋的研究随着近百年现代学术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已然成为涉及多个领域、多项分支、多个层次的一门显学。

武汉大学余来明认为,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族国家意识的输入与世界意识的日益明晰中国传统的王朝观念渐趋解体,而新的国家民族观念的构建成为当时知识界言说的重要内容;“国家”与“学术”,“中国”与“文学”的观念需要共构,只有了解了“中国文学”概念的兴起,才能更好地投入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工作中去。

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肇端,《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曲阜师范大学陈锦春在《一百年来〈诗经〉研究的成就与贡献》中系统总结和梳理了百年以来《诗经》研究中各家所取得的成就与贡献,认为除了回顾《诗经》的研究史外,对《诗经》中单个篇目的研究和意义阐释也是《诗经》研究的重要方向。

南京师范大学刘立志通过传世文献及文物的研读,对《诗经·巷伯》毛传中提到的颜叔子和柳下惠的事典进行讨论,并对文献中的不同记载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

河北师范大学易卫华深入探究《诗经新义》所发挥的《诗经》文本的政治内涵,认为王安石借《诗经新义》旨在君王道德修养、国家政治改革、社会风气改良和军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对熙宁变法提供理论支持。

在诗歌唱和、诗话研究以及诗人创作研究等方面,山西师范大学郭庆财认为朱熹和张栻、林用中在乾道三年的南岳唱和后,有一次禁诗之约但旋即废止的举动,体现了朱熹在作诗与学道之间的矛盾态度带有“中和”思想的印记。

“东兰民间传世铜鼓文化论坛”综述

“东兰民间传世铜鼓文化论坛”综述

同时还是权 力和财富的标志 , 的身上承 载着多 重 它
的社会文 化功能 。
广西东兰 县是 古代 铜鼓 重要 的发 祥 地和 传承
地之一 , 是铜鼓 文 化保 留得 最完 整 、 厚重 的 区 也 最 域之一 。东兰 的铜鼓 已有两 千 多年 的传 承使 用历 史, 其悠久 深远 的历史孕育 出了博大精 深 的东 兰铜 鼓文化 。东兰铜 鼓文 化是 南 方少 数 民族文 化 的一 个典型代表 , 与南 方壮 、 等 民族 千百 年来 的 生活 瑶 习俗 、 传统观念 密切 相 关 , 是这 些 民族 的活 态文 化 遗存 , 也是 中国珍 贵的非 物质 文化遗产 。为进一 步
四处传播 , 向南传播 到越南红河 流域并 逐渐遍 比如
及整个 东南亚 , 向东 主要传 播到红水 河流域 并逐渐
遍及 中国南方 广大 地 区。位于 红水 河流 域 的东兰
县 因境 内的壮 、 瑶等族人 民至今仍保 留着使用 铜鼓 的古老 习俗 , 为 绵 延 千 古 的 铜 鼓 文 化 的 “ 化 成 活
术将其 完好保 存 下来 。活化 是指 利用 多 种形 式将
山东大学 民俗学研究 所所 长、 士生 导师张 士 博
闪教授从 民俗 旅游设 计 的角 度对 东 兰铜 鼓文 化 的 当代性转换 与产 业发 展 规律 进行 了探 究 。张教 授 指 出民俗旅 游业 的 目的不是 制造一个 停滞 不前 的、 展示传统文 化的博物馆 , 而是在 为当地人 带来直 接 利益 、 刺激 当地 经济 发展 的同 时 , 一个 处 于变 化 为 状态 的社会 保 留其 传 统文 化 、 知识 、 智慧 。东兰 铜 鼓文化是极 为难得的 民俗旅 游资源 , 将之 与 民俗 旅 游业结合起 来 , 时采 取一 些方 法 和措施 , 负面 同 把

“记忆与遗产三线建设研究”高峰论坛综述

“记忆与遗产三线建设研究”高峰论坛综述

“记忆与遗产:三线建设研究”高峰论坛综述冯 明1;2,吴运江2(1. 三峡大学 三线建设研究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2;2. 三峡大学 民族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记忆与遗产:三线建设研究高峰论坛论”围绕三线建设历史、过程和影响研究,以及三线建设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等议题,与会专家学者立足于档案资料、口述资料,结合田野考察,从多视角、多学科、多地域进行深入研讨,深化三线建设研究,并呈现了由宏观研究向中观和微观研究转型、跨学科交流日益密切、强调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的特点。

关键词: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记忆遗产;档案资料;口述史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332(2020)03-0066-05基金项目: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三线建设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18JZD027);2018年度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焦柳铁路(宜昌段)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调查与保护研究”(SXKF201805)。

作者简介:冯明(1981-),男,湖北宜都人,历史学博士,三峡大学民族学院讲师,三峡大学三线建设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明清史、区域文化史;吴运江(1996-),男,重庆万州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三线建设,指党和国家在国际冷战背景下针对严峻国际形势,从1964年起,在我国中西部13个省区开展的一场以军事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运动,在各省内还建有自己的后方基地——小三线,对当代中国历史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亦为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出台实施五十五周年。

为深化三线建设研究,推动多学科研究群体之间的对话,由三峡大学主办,三峡大学民族学院、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承办,宜都市档案馆协办的“记忆与遗产:三线建设研究”高峰论坛于2019年11月22—24日在湖北宜昌召开。

中国(成都)口述历史未来之路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口述历史研讨会综述

中国(成都)口述历史未来之路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口述历史研讨会综述
志 先 生指 出 , 口述 历史有几 个 特点 , 是 口述 的而 一
不是 手 写的 , 也就 是 说它是 口述 的历史 不是 写的历
究会秘 书长 左 玉河 、 省政 协原 副 主席 章 玉钧 、 港 香
史; 二是 口述的内容是历史 , 是往事。 是真实 的往 事, 就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历史的概念, 而不是记
1 86
一l l _

Zt I ON( S 扎 慧 ;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


框, 使得 史学 家们 著 述 的 “ 面 ” 平 历史 成 为普 通 民 众 广 泛参 与 的 “ 立体 雕 塑 ” 从 而 更 加 客 观 , 加 , 更 全 面 地 还 原 了历 史 的真 实 面 貌 。 津 市 北 辰 区研 天
会; 四川 省人 大常务 委员会 原 副 主任李 洪 仁 、 四川 省人 民政 府 秘 书 长于 伟 、 四川 省 社科 院 院长侯 水
平、 中华 口述 历史 研 究会会 长 虞 和平 分 别 致 辞 ; 中 国 社会 科 学 院 原 副 院长 丁伟 志 、 中华 口述 历 史 研
方 面有 丁伟志 、 志伟 、 志桓 、 日钢 、 胡 杨 胡 周五‘ 、 一 王炎 、 经 武 、 锡炎 、 海模 等进 行 了探 讨。 邓 李 税 丁伟
录 的故事 和神话 。 并且确定 口述 历史 的时限应 该是 当代 史而 不是古代 史 。 天津 口述史 学会 副秘 书长杨 志 恒先 生 认 为 , 口述 历史 是 一种 发 动 大 众 普 遍 参
与记 述 历史 的新 方 式 , 破 了以往 专 家 治史 的框 突

中同现代 史学会会长胡志伟 、 江苏省扬州大学副
闻 出版 局 副局 长 、 汉 大 学 博 士生 导 师 陈 锋 为副 武

初中历史教学文献综述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文献综述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文献综述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文献综述历史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文献综述是对近年来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有助于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本文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师素养四个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文献进行综述。

二、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学习历史。

研究表明,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张红,2018)。

2.问题导向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李丹,2019)。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

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王芳,2017)。

4.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多媒体、网络等资源融入历史教学成为研究热点。

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陈晨,2018)。

三、教学内容1.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心理品质。

研究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应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刘强,2019)。

2.历史事件与人物:关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教学,研究者主张应以史实为基础,注重对事件和人物背后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影响的分析(张伟,2018)。

3.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研究者提出,应注重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王丽,2017)。

4.历史学科交叉: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语文等,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历史素养(李宁,2019)。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文献综述、论文写法)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文献综述、论文写法)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当了一段时间的版主,发现本版还是以求助和应助为主,我这里想慢慢地写一些心得,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好建议,让本版的学术气息逐渐浓郁起来,在这里谢谢大家了:)今天想说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文献的问题。

好的文献管理,利用和搜索的模式往往能对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使研究者事半功倍。

从一个典型的研究过程来看,第一步总是文献搜集以及撰写文献综述,而第二步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利用已有文献中的成果来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一步中还是需要反复地利用已有文献,把其中的有用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后一步是论文的发表,这里除了科学的论文撰写外,主要就是需要对阶段研究工作的文献作出整理,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开个好头。

从这样的简单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研究工作的三个主要步骤中,文献的利用和管理时时刻刻地伴随着研究的进展,因此,提高文献利用和管理的技巧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研究工作的开始,一般会遇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已经明确地有一个大的范围,但是具体的题目还不清楚。

第二种是已经有了一个具体的题目,需要进一步地解决。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需要搜集整理文献。

就本版的文献求助情况来看,大致有四类文献求助1. 拥有具体的文献信息,具体求助某一至两篇文献2. 拥有文献信息,一次求助许多的文献3. 求助某些经典书籍4. 没有具体的文献信息,根据主题进行求助我是根据研究者所处的不同状况进行分类的。

第一类一般来说应该有了具体的题目,针对性比较强。

对这一类人来说,研究工作一般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时不时地去有意思地搜索相关的文献,以防遗漏。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劳动。

我有一个同学,前段时间投了一篇文章,由于是top 3 journal,审稿人的水平都很高,他费了好大劲证明的一个定理。

审稿人指出,类似的定理已经被证明过了,详情参考某篇以前的文献,结果他花了好长时间证的几页证明一下子压缩到了半页。

“中国古典学问题与方法”学术论坛综述

“中国古典学问题与方法”学术论坛综述
学术观点与成果展示
学术观点阐述
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古典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学术价 值。
在本次论坛上,学者们就中国古典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核心问题进行 了深入探讨。
针对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包括文本研究、文化研究 、历史研究等。
研究成果展示与评价
02
数字化技术应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古典学研究将更加注重数 字化技术的应用,如数字化修 复、数字化整理、数字化出版 等将有助于更有效地保护和传 承中国古典文化遗产。
03
比较研究
04
未来古典学研究将更加注重比较 研究的方法,如中西文化比较、 古今文化比较等将有助于更深入 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性和 价值。

实证研究法
实证数据收集
通过调查、实验、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 息。
实证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得出科学结论。
实证结果应用
将实证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政策制 定。
比较研究法
横向比较
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
纵向比较
对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发展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论坛围绕“中国古典学问题与方法”展开,涵盖了古典文学、历史、哲 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深入探讨了古典学的学科特点、研究方法、学术 价值等问题。
学术成果
与会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为古典学的 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01
跨学科研究
随着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日益 明显,未来古典学研究将更加 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文 学与历史、文学与哲学、文学 与艺术等跨学科的研究将有助 于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化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第六届全国硕博论坛综述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第六届全国硕博论坛综述

杜甫研究学刊二〇二三年第三期总第157期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第六届全国硕博论坛综述高媛2023年7月11日-12日,由中华诗歌研究院、中国杜甫研究会、四川省杜甫学会、四川省杜甫研究中心、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第六届全国硕博论坛”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及《杜甫研究学刊》编辑、杜诗爱好者4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由致辞、学生报告—专家评议、总结并颁发证书3个环节组成。

论坛由《杜甫研究学刊》编辑张月主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方伟副馆长、复旦大学查屏球教授分别致辞。

日本杜甫学会会长下定雅弘教授、副会长松原朗教授为论坛发来贺函,并展示了日本杜甫学会《杜甫研究年报》第6号。

方伟副馆长对与会专家和同学表示热烈欢迎,表示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和平台的交流与合作,拓宽论坛研究方向,扩大论坛参与面与规模,努力把论坛建设成为国际国内知名的博物馆学术平台、中外青年学子学习交流的重要国际学术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研究传承平台。

查屏球教授充分肯定了论坛的学术品质,并指出本次论坛有三个特点:一是开拓新领域,提出新话题;二是使用新方法,发现新材料,对传统话题有推进;三是注重文本解读,在经典上有推进。

论坛从近200篇来稿中遴选出12篇优秀论文,内容涉及杜甫生平与杜诗文本研究、杜甫接受研究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等多个方面。

论坛现场研讨会共分12场,分别由西华大学王燕飞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阮怡副教授主持,以下分别加以简述。

一、杜诗文本与杜甫研究本次论坛关于杜诗文本研究的论文有1篇。

段文君《杜甫〈元日〉疑考》一文认为杜甫于至德二载元日所作一诗,在诸多杜集中被题为《元日寄韦氏妹》,导致对该诗的解读产生歧说。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知:第一,该诗题目当为《元日》;第二,诗中“郎伯”指杜甫韦氏妹之夫兄,或为时任荆州长史韦元甫;第三,韦氏妹所在“汉钟离”即唐濠州钟离县,而非代指唐江州,旧注无误;第四,“郢路”一词在唐诗中具有作者简介:高媛,《杜甫研究学刊》编辑,610072。

文献综述包括哪几部分文献综述(国外部分

文献综述包括哪几部分文献综述(国外部分

文献综述包括哪几部分文献综述(国外部分2. 国外教育救助政策及研究2.1 国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救助政策教育是对贫困人口进行素质改造的最主要途径。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教育是一种公共品1,尤其是―扫盲‖性质的基础素质教育绝对算得上是一种纯公共品。

美国在政府预算中,对中小学教育给予最优先的地位。

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儿童和少年都有免费在所居住的昂公立小学和中学的权利。

联邦政府最大的一个教育拨款教育计划是―一号计划‖(title one program),用于低收入的学区为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提供教学帮助,使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不因其家庭贫穷而降低学业成绩。

2基于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严重的教育和教学问题,英国教育当局在1967年《普劳斯顿报告》中正式提出教育优先发展区这一概念,即着眼于创造一种教育手段,使处于―劣势循环‖的地区接受教育经费的特殊倾斜和资助,并使经费配置有客观标准可遵循,以达到地区间、学校间和个体间的教育机会均等。

31954年日本政府制定的《学校餐饮供给法》规定,全国施行义务教育制的学校(包括中小4学、特殊教育学校等)都必须实施―学校餐饮供给制度‖,即免费营养午餐和牛奶供给制度;日本的公共教育费用由中央政府和县市政府共同承担,每级政府从各自的税收和其他收入中支付各自的教育费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科书一律实行免费制度,费用由国库承担。

5一些地方还为学生提供学习用品和交通补助。

印度政府将全民普及义务教育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初等教育采取10+2 的教育体系,1年级到8年级为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学校不会向学生收取任何学费,教材由政府专门拨款购置并向学生免费提供。

除此之外,每位学生每年还可以免费领取冬、以及春秋季三套校服。

其中,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还可以有一份政府提供的2卢比的免费午餐。

62.2 国外高、中职教育阶段教育救助政策在印度,9到10年级为高中,9年级以上会收取相应的学费,数额根据印度各邦的发展水平及福利状况而各不相同,具体从48卢比到360卢比不等(5卢比约合人民币1元7)。

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幸福之路—— 中国(四川—甘孜—乡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综述

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幸福之路—— 中国(四川—甘孜—乡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综述

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幸福之路—— 中国(四川—甘孜—乡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综述刘德伟 张志勇[中图分类号] K890;F3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21)01-0125-04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26条“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指出:“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编制实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2020年11月9日—12日,由中国民协、四川省民协、乡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在四川省乡城县举行,论坛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探讨了新形势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新课题、新方法。

与会代表提出,要加快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的科学体系,让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大格局。

一、谋幸福:中国白藏房文化之乡的启示乡城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中心位置,白藏房是乡城的标志,县境内硕曲河由北而南纵贯全境,像一根丝线把沿河两岸的白色村寨连在一起。

2020年11月,经中国民协组织专家组考察论证,乡城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白藏房文化之乡”。

据乡城县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热龚东灯介绍,居住在白藏房里的几代人除了不断积累智慧和财富装点白藏房以外,还创造出了许多灿烂丰富的在地文化。

白藏房是乡城民间工艺技能(夯墙、雕刻、灶神图腾和佛像塑造、彩绘、唐卡等)的结合体,乡城河谷深厚灿烂的文化底蕴皆由白藏房建造孕育。

“白藏房的修建从来也不是一家人的私事。

村民们帮工互助,和谐共荣,通过房屋的修建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依靠,白藏房其实也是邻里友善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乡城县实行全域白藏房传统文化保护措施,已成功申报了色尔宫、马色、仲德、木差4个行政村为国家级传统村落,东尔村和那拉岗村为省级传统村落。

历史专业文献综述

历史专业文献综述
[15]范卫平. 《我国古代“重农抑商”传统 的文化成因》[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6(4).
[16]刘玉峰.《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评议》[J].江汉论坛,2008,9.
[17]方行·中国封建经济论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8]赵德馨·中国经济通史.第二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12
三、研究方向
在秦始皇时代,“贾人”是首先被政府征发“遣戍”的对象(《史记·秦始皇本纪》)。只要一入市籍,三代都丧失人身自由,对外用兵时,首先被作为“请戍”(《汉书·晁错传》)。汉初又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宦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违反者以法律处置。秦汉时期商业活动对于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突出体现为商运的空前活跃促进了物资的交流,“农商交易,以利本末”(《盐铁论·通有》),因而使得经济生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当时,“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后汉书·仲长统传》),“东西南北,各用智巧”(《汉书·贡禹传》)。以繁忙的出行活动为基础的民间自由贸易,冲决政府抑商政策的重重阻遏,对于秦汉经济的繁荣表现出显著的历史作用。许多学者都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有着浓厚的兴趣。或出专著,或撰论文,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他们大都侧重从文化根源来分析秦汉时期重农抑商的原因。无论是考证其根源,还是论述其重大影响,都颇有见地。
四、存在问题
研究本课题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一手资料的缺乏。尽管本课题亦属历史不太久远,所需史料也都大量存在的课题范围内。并且也有很多的学者据史料也做了相关的研究,但是在石河子大学图书馆能找到的只有很少的相关资料。最为需要的一手资料很难查询到。因为它是研究历史的最原始、最直接的第一手材料。而我们可以在图书馆查询到的《货殖列传》、《吕氏春秋》、及各种官修方略、地方志等,虽然根据档案编纂,所记载的史料也很丰富,但毕竟属第二手材料。这些书籍由于受作者立场观点和篇幅所限,有不少史料简略或删除,用来总没有档案类的史料具有说服力。但因为存有这些资料的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机关,因为时间、空间等因素,这些不是我们本科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史料。所以能利用的一手资料只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内工作人员经过辛勤苦劳整理出来并公布或出版出来的相关史料。

文献综述怎么写 范文2000

文献综述怎么写 范文2000

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2000文献综述是研究者运用文献资料检索、分析和综合的一种研究方法,采用总结和概述的方式,反映研究者对其所研究的范围内的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有关研究成果的比较及了解特定的研究方向的思路和探索的趋势,以支持与其相关的研究和决策。

本文在综述文献综述的写作流程,内容构成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性的论述,为读者提供参考。

一、文献综述的写作流程1、设定具体研究目的在进行文献综述之前,明确自己要解决的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制定出具体的研究目的,并在其中确定研究的范围、分析的内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以便写出符合研究的文献综述。

2、进行资料搜集搜集文献资料,确定搜集的文献资料来源,可以是图书、期刊论文,网络资源,论坛讨论等,确定文献资料的质量,建立文献资料的信息检索系统,按照研究目的,搜集有效的、相关的文献资料,以便更好地完成研究。

3、选择文献资料文献资料的搜集和选择是文献综述写作的关键一步。

文献资料的选择应该与研究目的息息相关,根据有效的特征和实际的要求,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并确定是否采用常规文献资料或是特殊文献资料,以确保文献综述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检索文献资料检索文献资料需要确定检索的文献资料来源,通常包括如下步骤:搜集电子目录、检索全文论文数据库,利用论文数据库的有效检索词,记录筛选文献资料的关键词,筛选有效的文献资料,检索文献资料,记录检索信息,并将文献资料妥善存放,以保证研究文献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分析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要求,分析文献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文献内容的比较、总结、复杂内容的把握和精华内容的把握,研究文献资料的内容,获得文献内容的有效信息,形成可以运用的有效文献资料。

6、撰写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根据文献资料的分析,结合文献资料的内容,开始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以客观的态度、独立的观点,以简洁的语言和措辞,清楚的表述以及合理的论证,消除个人的观点和偏见,结合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文献资料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说明,以及对文献资料的内容进行整合性的思考。

“首届中国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首届中国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2元一斤 的价格从废品站收购 两部递 修 于康熙 、 乾隆年 间 的《 袁 氏宗谱 》 说起 , 一 直说 到 2 0 1 0年 中 国书店 春季拍 卖会 上 以
7 8 4 0 0元成交 的清光绪木活字本《 剡西周 氏宗谱》 。励双杰 的报告含有大量信息。首先 , 报告分析了传 统古籍资源接 近枯竭 的
第3 3卷
第 1 5 8期
高 校 图 书 馆 工 作
2 0 1 3年第 6期
【 信息 ・ 动态 】
“ 首届 中 国藏 书文 化 学术 研讨 会 ” 综 述
9月 2 3— 2 6日, 以“ 图书馆与 民间文献 ” 为主题的“ 首届 中国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 ” 在温州举行 。中国图书馆学会藏书文
缺乏地方 和民间的支持 , 必将 困难重重 。采集工作队每 到一地 , 都要 召集 当地 的老 人 、 家 族首事人 员及地方 文史工作者 进行
座谈 , 了解本地所存 民间历史文献 的状况 , 记录各种线索和信 息。在采集过程 中 , 还有针对 性地展开 1 2 1 述史 的工作 , 选 择一些
地方 老人 进行访谈 , 就地方上的风俗习惯 、 社会生活 、 人 口变迁 、 宗族和村落关 系等方面 的话题 采录他们 的 口述 史料。对于温
州市 图书馆 的工作经验 , 与会者一致认 为具有先行示范的意义 , 值得加 以推广 。
励双杰从 九十年代初开始收藏家谱 , 目前其家谱收藏量 已逾千种。他的报告 以历年 收藏家谱 的经历 现身说法 , 从 当年 以
现。在他看来 , 优秀理论具有 自身 的魅力 , 能够 体现学术 的尊严 和独立品格 , 能够指 引实际工作 上升至 “ 大道之行 也” 的形 上
境界 。吴 唏主任 的致辞提纲挈领 , 切 中要害 。他对藏书文化研究的性 质 、 方 向的把握 , 体现 了一个资深图书馆人的真知灼见 。 2 4日上 午先后进行 了两场专题报告。温州市图书馆馆 长胡海荣 、 浙江慈 溪家谱收藏家励双杰分别以“ 温州市 图书馆民间 文献 征集 收藏情况 ” 、 “ 当代 中国家谱 : 收藏现状及价格趋势” 为主题 , 从公 藏 、 私藏两个 不 同的层面 介绍 了当前 民间文献 的收 藏状 况 ,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温州市图书馆在 民间文献征集工作方面起步较早 , 胡 海荣 的报 告从相关 背景 、 开展情况 、 成果 与经验等 方面做 了详 细介 绍 。温州 市图书馆 的民问文献征集范围遍 及该市所属鹿城 、 瓯海 、 龙湾 、 永嘉 、 乐清、 瑞安 、 平 阳、 苍南 、 洞头 、 文成、 泰顺 等十一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研究成果回顾——2009年民间传说研究与民间故事研究综述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研究成果回顾——2009年民间传说研究与民间故事研究综述
罗海鹏的拉米亚与白蛇传中的蛇用了传说圈理论认为作为口头文学遗产的孟姜女女原型比较嘲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从创作动机和传说在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里并不需要情节设置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两则传说的所反映的文求证孟姜女和万喜良是否在某个历史阶段在某地实化差异
民间传 说与 民 间故事研 究成果 回顾
2009年 民间传说研 究与 民间故 事研 究综述
的特 征 ,又 表现 出 了 自身 的个 性 。
口头遗产 的活态传承来进行研究不同 ,陶思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鱼与孟姜女——孟姜女原型探论 》 和曲金 良的 《孟
一 、 传 说 研 究
姜女 传说 在 唐及 五 代 的流传 —— 基 于敦 煌 写本 的几
点再探索 》 都侧重于文本考证 。陶思炎的研究突破
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是 中国民间文学 的一个 于孟姜女传说 的不同版本 ,才是孟姜女传说故事传
重要学术活动 。《民俗研究 》以 “孟姜女传说 的学术 承 的生 态原 貌 。
价值与现实意义”为主题 ,刊登 了刘魁立、刘铁梁 、
另外三大传说 白蛇传 、牛郎织女 、梁祝也在学
赵世瑜 、叶涛等学者在研讨会上的部分发言稿。乌 人 的关注视野之 内。郭娟娟 的 《白蛇传文化 的人类
谓 历史 事 件 发生 在 哪里 。这 是 对 于 目前愈 演 愈烈 的 了传说在人物重塑 、文化意义和价值判断上是如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争夺战”的很好的警醒。刁统菊、 完成其流变的。邹宏伟的 《牛郎织女传说三种文本
收 稿 日期 :2013—05—10 作 者简介 :胡咪 (1988一),女 ,湖北赤壁人 ,华 中师范大学文学 院 2010级硕士研究 生 ,研究方向 :中 国民间文学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学术观点综述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学术观点综述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学术观点综述孙 兵 郭 蕊收稿日期:2023-11-01作者简介:孙兵(1964— ),滨州市孙子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蕊(1996— ),女,滨州市孙子文化研究中心职员。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港澳办公室《关于2023年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立项情况的通知》(鲁台港澳办〔2023〕21号),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于2023年9月12日在滨州市惠民县成功举办。

论坛指导单位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论坛主办单位为山东孙子研究会、滨州市人民政府;本次论坛由滨州市委宣传部、滨州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惠民县政府、滨州市政协孙子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本次论坛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总体要求,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政策指引下,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围绕“全球视角下传统兵学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造转化”这一论坛征文主题,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传统兵学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人文精神等,并结合新时代发展作出新的理论阐释和应用探索,着力推动孙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推进两岸孙子文化弘扬传承实践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从论文征集和主旨发言交流成果看,本届论坛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一是名家齐聚,新人踊跃,展现出论坛感召力强的可喜景象。

摆脱了三年疫情的影响,论坛再次凝聚了众多的专家学者,与会嘉宾达到300多人。

论坛主旨发言既有孙子研究界资深专家学者,也会聚了一批学术造诣高的新人 新秀。

二是守正开新,展现出文人论兵群体新气象。

多位新锐哲学博士从哲学层总第48期General No.48面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和近代军事思想的基本特点、精髓要义和历史局限,并对中国特色传统军事思想、军事文化进行了思考。

三是应用研究议题新颖,视角独特,拓展了论坛研究交流范围的新气象,显示出孙子思想研究成果的新突破和多 元化。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节日作文】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硏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逬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硏究成果。

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希藝扶家有所帮助!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摘要:本文在梳理国内有关公民网络参与文献的基础上从概念界走、理论硏究领域、实证硏究领域三方面对公民网络参与进行总结与探讨.从现有研究成果中发现有关网络参与的系统性研究和实证硏究不足对今后的硏究提出几庶建议.关键词:公民网络参与;理论硏究;实证硏究近年来公民网络参与得到学术界与政界的广泛关汪有关网络参与的硏究文献众多•梳理网络参与的硏究文献掌握目前国内公民网络参与研究现状以期逬一步拓克硏究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对网络参与的全面科学论证.一、网络参与内涵目前学术界对网络参与的概念界走尚未达成一致但包含的范围相互趋近.通过参考研究文献,并结合政治参与的概念可将公民网络参与定义为公民以信息作媒介,以网络为基本载体所进行的以期影响或改变政府公共决策的一种政治行为. 陈东明和陈明明认为公民网络参与的定义可从参与主体、参与客体和参与结构三个方面来理解具中,参与途径趋于一致即通过通讯设备、计算机、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方法,而参与主体和参与客体不尽相同.1. 网络参与主体网络参与主体可分为一般群体与特殊群体•对于一般群体,有些学者认为是公民如尹冬华认为网络参与即公民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所进行的有关公共事务的表达与讨论、网络结社或因网络动员而引发的集体行动注要包括舆论生成与政治影响这两个环节.而李斌认为网络参与的主体除网民外,还应包括网络上的虚拟团体,他认为网络参政是指网民或虚拟团体利用网络平台这一空间载体,表达自身意愿并影响政治决策过程的政治行为.特殊群体这里指有针对性研究的群体如新生代农民.李奋生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是新生代农民工借助虚拟的网民身份或在网络社交平台发表政治主张与政治意匾影响或改变政治决策、参与行政管理的活动「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决策和政府运行的参政行为.2. 网络参与客体网络参与客体是指网络参与主体所针对的对象或目标,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参与客体仅指政治领域潢婷认为公民网络参与是公民以网络作为平台,表达政治^求,参与制定、修改、评论政府决策与公共事务的政治行为胡宗仁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途径利用互联网这一空间载体来参与制定、通过或执行政治决策的行为过程.广义的网络参与客体除政治领域外,还包括公共氏等行政领域•邹军认为启前来看互联网的网民舆论或者网络参与的指向"对内表现为对个体权利受侵犯的以及对权力的监督、对真相的追寻、对权威的消解等;对外则表现出愤激的民族主义情绪弄成邦认为,网络参与是公民通过电子邮件.网络社交论坛等多种形式渗与咖公共】制」走或影响公共事务执行的行为过程.二、网络参与的理论研究1. 网络参与对初"★政治的作用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为™★发展创造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例如, 杨蔚琪认为互联网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使二者自由交流,有利于观点达成一致;趙银红则认为网络参与因受制于种种霸权,很难反映公民的真实意感主流政治文化也将遭受;中击等.2. 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与困境学术界认为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快捷性、开放性与超时空性等特点但是由于数字鸿沟、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许多困境刘文从参与的规范性、信息的客观性等角度分析洙坤则指岀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的非规范性、群体极化、非理性和法律监管缺位现实困境.3. 政府对公民网络政J台参与的回应性政府鼓励和引导公民有序逬行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政府、公民对社会的共同治理•例如,李斌指出构建"回应政府"、累积信任资本、规范网络参与、改革政治^制四个层面的应对措施;郝丽指出网络政治参与使政府部门的一举一动都处在公众监督下,从而对政府回应力带来挑战;郭旭认为,网络参与存在政府回应力不强等问题;召济从人员、制度、观念、沟通渠道四方面提岀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具体措施.三、网络参与的实证研究与理论硏究相比有关公民网络参与的实证硏究略显不足朋究群体多为一般公民和在校大(转46页)(接56页)学生.翁士洪构建了 "参与一回应"模型对公共工程项目展开实证研究,并发现网民和政府互动不平衡模式是我国网络参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的主要回应模式该发现有利于政府决策回应机制的硏究与改善. 赵轩通过对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琼州学院3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调硏发现,尽管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较高,但是在实际网络参与中仍岀现盲目冲动、知行不一等突岀问题.等通过对北京5所高校469名学生开展网络政治参与统计调查分析得岀当前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基于此逬一步分析了互联网环境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产生的影响「并针对网络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岀有助于改善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与措施.四、国内研究现状评述目前学术界在网络参与上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硏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系统性研究网络政治参与的文章并不多见今后的网络参与硏究要不断拓展硏究的广度与深度,加强系统性硏究;逬一步开展实证硏究,网络参与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网络参与理论离不开实践的支持;注重硏究方法与硏究路径的多元化,这也正是网络参政硏究的突破口.参考文献1杨三涛•电子政务中公众参与的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7.2. 张新慧.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发的现实思考.忻州I丿帀范学院学报,2010(4).3. 尹冬华.公民网络参与:新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尸""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02).4. 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冲国社会科学岀版比2006(148).5•李奋生.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硏究.农业经济,2013 (02).6.黄婷.政府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的路径选择•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7胡宗仁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的政府行政改革之道.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6).8.邹军.看得见的"声音"一解码网络舆论冲国广播电视出版比2011(37).9.乔成邦.公民网络参与的意义、障碍及发展路径.许昌学院学报,2008(03).10•赵银红.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两重性”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3).(5任编辑:兰卡)文献综述范文3000宇【摘要】股票市场操纵行为主要有:利用虚假信息的操纵;进行真实交易的操纵,如连续或联合买卖类型的操縱等;通过交易影响特走时段证券价格的操纵;通过洗售或对敲进行虚假*十易等等.当前我国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监管,主要以行政监管为主刑事处罚为辅,民事诉讼存在严重不足•因此,亟待完善关于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监管的法衛去规,引入集体诉讼和举证倒置措施,改进民事诉讼机制,同时弓I入初★"奖励措施提高发现概率加大行政处罚和刑事力度.[关键词]股票市场操纵;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8)03-0073-05—、引言随看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扩容,股票市场操纵行为也越来越频繁.2015年的股灾让很多股民4湄余悸.2017年证监会又开出两张高额罚单丄月23日徐翔等人被罚110亿元,3月30日鲜言被罚34.7亿元.这些高额罚单的出现一方面表明股票市场操纵行为非常严重,另一方面说明政府监管部门正在加大打击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力度.当股票市场的监管缺位或失灵时,公司大股东和高管可能与机构投资者或投资大户联合起来同时用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来操纵股价,以牟取蔚I」.无论是私募大佬徐翔的市场操纵,还是公司大股东及高管鲜言迪市场操纵,都是同时^用了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这表现为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都完美对接了股票市场的炒作行为.这种利用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操纵股票市场的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將会导致股票市场的价格信号被严重扭曲不仅降低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更严重损害处于信息劣势和资金劣势的中小投资者,最终导致股票市场的崩溃.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岀现,股票市场的电子化交易日益超越地理和时间限制,同时也带来股票市场操纵的智能化和隐蔽化,由此弓I发的"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也日益严重,因此如何有效识S!)和监管股票市场操纵行为促逬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国内夕卜学者关于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类型、动财口后果及监管手段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从中探讨识SJJ和监管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方法丄炯为改进股票市场的监管实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二、文献综述(一)国夕清关股票市场操纵硏究的文献综述1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识S!J和分类Kyle A S,Viswanathan S[ 1 ]指出市场操纵是故意损害经济效益的活动,包括扭曲价格以及降{氐市场流动性•非法价格操纵只有在金融市场的基本作用被扭曲时才会发生.Allen,Gale(1992)提出股票市场操纵行为方式分为三种,即基于交易的操纵、基于行动的操纵和基于信息的操纵作者在理性预期迪框架下研究操纵行为「认为操纵者通过影响市价引起其他投资者的反馈效应是基于交易操纵的普遍做法.2.关于股票市场擾纵的涂径Benabou KLaroque G(1988)很早就研究了使用特权信息来操纵市场的行为,指岀操纵者通过扭曲发布信息的真实性来刺激和操纵资本市场.Wi「ama D G 等(2017)以印度尼西亚的市场传言为样本,也证实谣言细纵股价.Bagnoli M f Lipman B L(1996)研究发现投标人可以仅通过收购出价操纵目标公司的股票价格来赚取利润,他们证明股价操纵行为降低了预售股票的价格.Lee E J,Eom K S,Park KS[2 ]硏究了欺诈订单这种操纵方式该种方式多发生在开市后的一段时间及收盘前一段时间换纵者获得额外利润•作者指出波动较高的、市价较低M、管理信息公开度低的股票,更可能被操纵.ComertonfordeCPutni游?留TJ[3]硏究了收盘价的操纵问题,使用来自美国和加拿大四家证券交易所发生的被起诉案例,采用检测控制估计(DCE)方法,发现较高信息不对称水平和中低流动性水平的曄最有可纵且】末发生操纵的可能性更高.Saif Ullah,Nadia Massoud,Barry Scholnick[4 ]硏究了利用并购方式进行的行为型股价操纵行为.Liu Zheng,Zhou Xianming[ 5 ]构建模型对另一种类型的行为型股价操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操纵可以利用拉升倒货的交易策略,先大呈买入并囤积股票,同时推动其价格上升,然后以更高价格岀售,以此从中获利.Qiu Junfeng7hang Yongli[ 6 ]检验了股市操纵行为的影响,发现尾市操纵对价格的准确性有明显的不^影响.Eva Lomnicka[ 7 ]利用诉讼行为案例探讨了在新兴的巴基斯坦股票市场上的股价操纵行为朋究了市场交易行为主体之间串通的操纵行为.3•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动因国夕卜学者发现操纵者的动因是多样的.Khwaja A I,Mian A[ 8 ]硏究了新兴市场的股票价格操纵,发现经纪人有操纵的动机•经纪人自己进行交易时,年收益率高于外部投资者很多.大多数经纪人都赚取重大的操纵租金,保守估计表明,这些操纵租金可能占总经纪业隽收入的近一半.Vanden Joel M[9]认为持有特走类型衍生产品的公司内部人士有动机进行股票价格操纵.4.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后果国外学者发现操纵有不同的影响后果AggarwaLWu硏究发现股票市场操纵可能对市场效率有重要影响,被操纵股票在股价波动性、股票活跃度方面都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流动性较差的股票更有可能受到操纵而且操纵会增加股票的流动性与价格波动.股票在操纵期间表现为高流动性,操纵前、操卅性9之后表现为低流动[10 ].Aggarwal R,Wu GJ[ 11 ]硏究了信息型操纵行为提出股价操纵行为增加了股价的波动性和股票的流动性也增加了收益股票价格在操纵期间上升和操纵后期下跌.Goldstein LGuembel A(2008)发现操纵使得被操纵公司的价值减少. 由于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的反馈效应,当投机者逬行操纵时,公司的价值减少,交易者从中获利.BEN・DFD ITZH**[ 12 ]则证明存在一种机制能操纵对冲基金的回报.一些对冲基金在关键报告日期操纵股票价格上创L操纵者可能扭曲月底价格, 操纵者取得的大部分回报是在交易的最后几分钟内赚取的.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一、情绪管理的理论内涵(一)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硏究情绪管理的概念最初却并非来源于心理学领域,对其的描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组织行为学研究.1975年美国社会学家阿莉・R•霍赫希尔德在《感受和情绪的社会学:选择的可能性》一文中说到,在解释人们为何有所行动、有所思考的这个过程中,社会学家们逐渐涉及到”情感”和”情绪”的概念并在此文中提岀”情感规则"和”情绪工作”的概念•情感规则是我们在多种情境下"should feel”,通过指出什么是适当的、合人意的表迖给出了感情表达的标准而情绪工作则是衡呈社会成员在情绪管理中所付出的努力,会受到情境的影响,尤其是文化背景(Hochschild ,1975).wo「k这个词倾向于指,在社会领域中,所有的情绪管理表现都需要有意识的努力,”情绪工作”概念的提岀曾引起过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马向真王章莹,2012).1979年霍赫希尔德在《情绪工作、情感规则、和社会结构》一文中提岀了”情绪管理”的概念她认为情绪管理是一种在遵循情感规则和结合所处情境情况下,个人”努力”去改变”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的程度和质呈的过程(Hochschild,1979).在直接经验"外交官的微笑"和间瞬验“销售品质"的双重启发下,1983 年,霍赫希尔德在《情绪管理探索》一文中提岀了她之后全力硏究的"情绪劳动" 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个人致力于情感的管理以便在公众面前,创造一个大家可以看到的脸部表情或身体动作”.最初她认为”情绪工作"、”情绪管理"、”情绪劳动”这三个术语是可以交互使用的,后来,她对情绪工作和情绪劳动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且对情绪劳动做了大呈跟逬研究,但是对”情绪管理”却没有做出逬一步的区分和说明(王丽ft2010). 事实上发生在工作场所中的情绪管理是f非常复杂的现象.组织行为领域的情绪管理在当今企业EAP计划闵工帮助计划)中产生了影响, 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员工的绪管理旨在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EAP划是科学管理员工情绪的工具,是"企业的情绪按摩剎’(马向真王章莹,2012).随着社会对情绪认识程度的加深,人们开始热衷于情绪相关研究,特别是风靡餌的情商(EQ)应运而生管理学视角也意识到了”情绪需要管理人类需要情绪管理",以以人为本为理念以和谐管理为最终追求,管理学领域硏究者也为"在管理中做到人和人的和谐——人际和谐,人和社会的谐一一群己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天人和谐”而不断地努力着.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由于研究者理解力、硏究角度和关注点的各不相同,情绪管理的概念在每个专家学者看来也是各执一1 司、意见不能统一,虽然现行当下的硏究中宙有大呈的关于情绪管理内涵的研究,但尚未有确定的统一的关于情绪管理的概念(孟佳2012). 笔者从心理学领域情绪管理概念的发展史来综述心理学领域情绪管理理论内涵研究.1心理学领域情绪管理概念的发展史心理学家们对"智力"研究的着迷启蒙了 "情绪管理相似内涵"相关研究. 笔者就'理学领域辟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混沌期(1920 ~ I960)虽然一开始心理学家们探索和记录智力相关知识时將注意力固看在诸如记忆、解决问题等认知方面但是硏究者们知道智力中非认知的方面也同样重要,因而他们对同样重要的°non-cognitive aspects in intelligence0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20年,爰德华桑代克使用"社会智力"T来描述"认识管理他人的技巧", 换而言之他认为人类拥有不止一种智力,而众多智力中,”认识管理他人且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非凡表现的能力,就是社会智力";1940年,大卫韦克斯勒作为韦克斯勒呈表的创制者倾向于"智力包含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的观点, 并看重描述了智能促使下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认为,非智力因素又可以分为情感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第二阶段萌芽期(I960 ~ 1989)这個时间段硏究者们将目光到了 "情绪智力"一词的创作中.1964年情绪智力T司,就巴空出现在贝尔德克发表的学术论文《Sensivity to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three modes of communication》中;1966 年,德国人Barbara Leaner以情绪智力一词命名其论文《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Emancipation》;1983年雇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45 中写到,智力可分为人际智能和自省智能.他进一步得岀结论传统智力比如IQ已经无法完整地解释认知方面的能力了.自此以后,研究者们达成了共诃那就是智力的传统内容已经不能完整地解读"绩效"了; 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硏究:发展情绪智力启我整合和恐惧伤害和的相关性》中明确探讨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1987年,英国人基思七淅山作为英国门萨俱乐部的成员,最早将"情商"这个术语公布在英国门萨俱乐部杂志上但是I以乎并没有在国际上带来多大影响;此外以色列著名心理学家巴昂1988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创了情商EQ概念.第三阶段破土期(1989 ~ 1995)1989年,斯坦利•格林斯潘普提出了f 模型来描述”情绪智力”,这个模型并未引起学界的大的反响;紧接着1989 ~ 1900年,美国心理学家Mayer和Salovey(1990)连续发了两篇论文认为情绪是整合生理反应、认知和意识觉察的内部运行的活动总和,并首次介绍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所描述的就是”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区分情绪之间差S啲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在论文中, 他们还将其划分为为情绪的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调整和情绪的运用三个主要维度, 这可被认为是Mayer和Salovey情绪智力模型的雏形.1997年他们将情绪智力模型修正并发展为五个维度.从各学派的硏究成果上看,Mayer和Salovey情绪智力学派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情绪智力是加工情绪信息的独立的智力成分,包括情绪感知、情绪运用、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四个维度,这种对情绪智力的走义一直沿用至今,广为大众所接受.。

关于文献综述的个人看法9

关于文献综述的个人看法9

对该文献综述的个人见解


总体上看,该综述逻辑结构思维层次清 晰明了,有大量的文献材料做支撑,用 别人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结论对当 今现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应当指出的是,文献综述不是对以往研 究成果的简单介绍与罗列,而是经过作 者精心阅读后,系统总结某一研究领域 在某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并结合当今的 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自己见解的一 种科研工作。
Βιβλιοθήκη 一、该综述列举了国内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历 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和看法,并分为八个方面进行概述。 在选好了综述题目后,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 了近十年内的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关资料,了解有 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 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 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 文献资料有些单一,仅限于期刊范围内,没有收集相 关书籍、论坛等其他方面的有效信息。 二、本文是严格按照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完成的。 文 献综述的目的是通过归纳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指出研 究状态、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并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需 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 见和建议。
(二)《延安整风运动研究综述》

自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后,党和国家从各个方面吸收和 借鉴从严治党的经验和教训。延安整风运动是抗日战 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的一次马克思主义思 想教育运动。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彻 底清算错误思想、提高全党理论水平、改进党的作风、 摆脱共产国际干预、促进革命深入发展等方面。关于 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经验,主要表现在注重理论建设、 紧抓主要矛盾、采取正确方法、加强党性修养、重视 高级干部、"整"付诸于"行"等方面。关于延安整风运动 的意义与影响,主要表现在极大推动了党的思想、组织、 作风、自我改造建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促 进了"三讲"以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方面。

民间视野下的《闯关东》

民间视野下的《闯关东》

民间视野下的《闯关东》
裴争;岳婷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闯关东>在民间英雄模式、民间婚恋模式和民间价值观念三个方面体现了主题设置上的民间性及情节结构方式上对民间审美模式的遵循与超越.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裴争;岳婷
【作者单位】枣庄学院;枣庄第四十五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论中国电视剧家族叙事的现代视野——以《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为例 [J], 王丽丽;王桂清;梁丽丹
2.表演理论视野下的维吾尔民间叙事长诗r——以"和田民间达斯坦"为例 [J], 牙森江·买提尼牙孜
3.整体史视野下的民间历史文献研究——第十届民间历史文献研究论坛会议综述[J], 张智钰
4.生态学视野下的民间戏班可持续发展探析——以盐城地区淮剧民间戏班为例 [J], 于基厚
5.民间法、民族习惯法专栏主持人手记(三十九):民间规范的法学视野与民间调
解的自治性——法规范学视野下习惯规范的界定——以雇佣习惯规范为例说明 [J], 尚海涛;龚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届民间历史文献论坛综述85第九届民间历史文献论坛综述
2017年11月25—26日,由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九届民间历史文献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

一、主题演讲。

李孝悌通过梳理近代上海茶园、戏园和新舞台的发展概况讨论上海的戏曲改革。

刘志伟阐述对民间会社与齐民社会的转型过程,以及这个进程中形成的国家与社会结构变迁的理论思考。

行龙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集体化时代基层农村档案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进行阶段性反思和总结。

张乐天根据当代中国民间私密性资料提出从个体与家庭、社会秩序及历史演化三方面重新理解当代中国的议题。

王振忠利用新见契约文书厘正清代藏书家汪启淑的生卒年代,考察汪氏的商业经营活动与社会生活。

钱杭以新编山东《莱芜吕氏族谱》为例探讨宗族分“门”与联宗的实践过程和结果。

二、地方社会。

钞晓鸿以明代《祁县志》为例探讨地方志的辑佚情况及其学术意义。

刘光临考察宋明温州军事动员机制的变化及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李文良探析清代台江内海港口地区的环境变迁与社会样态。

陈贤波根据《立雪山房文集》解读黄蟾桂治盗方略的生成背景和政治考量。

李平亮利用《津市万寿宫志》探讨江西商人的乡籍和行业构成以及万寿宫与地方秩序的关系。

廖涵以《江西省大志·楮书》为中心讨论明代江西的官营造纸及其影响。

徐斌总结学界对圩田、垸田与沙田的研究理路,提出从水的角度重审水域围垦史的设想。

三、历史图像。

于薇认为裴秀“制图六体”以晋初禁断图谶星气为政治背景,后被转化为测量方法而忽视其原生时代语境。

赵永磊考订《唐月令》的成文时间和日躔中星的历术依据,分析《唐月令》与唐代祭祀的关系。

连瑞枝透过朝官、流寓、土官对云南地方史叙述的差异展现文本的多元性和人们适应新文化时的复线思维。

唐晓涛讨论桂西狼兵狼人调迁前后郁江中游社会关系的解构与重构。

吴玲青由《瑯峤图记》勾勒台湾番界外的生活实态以及生番、闽人、粤人和土生囝的相互关系。

石文诚探讨明清之际沈光文家由遗民到移民的生存策略和发达之路。

梁心揭示出近代社会调查的多方语境及其塑造乡村形象的思想背景。

温海波从杂字的编纂、出版、流通和消费反思明清乡民的识字能力及其意义。

四、契约账本。

杨建庭通过比较元明清运输契约范文和实物分析商业发展与契约书写的关系。

吴丽平考证民国北京房产交易契书的样式和内容。

陈瑶依据1934至
86中国史研究动态2018年第5期
1953年间湘潭船户账簿的工资、物价等信息展现这一时期船户的经济生活。

董乾坤利用徽州塾师胡廷卿的账簿再探晚清塾师收入的相关问题。

五、家族文献。

吴滔基于吴江黄溪史氏家族文献重审明初粮长永充制的实施情况。

曾龙生利用黄灵庚新编《宋濂全集》探讨明初士人的修谱睦族热潮。

廖华生通过梳理明清徽州地区族规文献揭示族规发展的内在机制。

朱忠飞以宁洋《香山曹氏族谱》为例分析清至民国年间乡村社会的刻谱与印谱情况。

六、仪式文献。

周荣讨论明初的基层僧籍和僧户的输赋应役,诠释僧政运作的阶段性和层次性。

刘永华通过考察闽西四保寺庙进村的历程探讨神明祭祀与地域社会的动态关系。

卜永坚利用《川源祀典》梳理婺源宗教秩序的历史与空间脉络。

罗士杰透过温州龙舟竞渡及其引发的村落械斗考察近代宗教传统与地方自治传统的关系。

林振源根据浙南“灵宝仙坛”的历史源流与科仪内容思考地方道、法、佛传统的互动。

祁刚从人物、事迹、信仰、遗迹、仪式等角度分析温州祈雨文化的源流和特征。

钟晋兰探讨闽西普庵教与各类地方宗教传统的关系。

七、碑刻铭文。

李仁渊利用闽江口的明代盐碑讨论渔业用盐与滨海地域社会的关系。

魏德毓透过晚清福州的禁丐碑考察地方精英请求官吏立碑示禁的原因。

罗桂林依据明清同安县规约类碑铭重建“示禁”和“公约”的规范形成与权力流动机制。

黄瑜结合桥碑文字和地方仪式传统探究清代都柳江下游“桥”的多元象征意涵。

李斌梳理清水江流域在木材贸易兴起后当江制度的确立和“争江案”的演进脉络。

曾旭以碑刻为中心探究云龙山山西会馆的历史变迁和晋商在徐州的社会经济活动。

八、公私档案。

宋永志以《武职选簿》讨论明代达官军从征调到驻留两广地区的历程及其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

刘维瑛钩沉从台郡节孝祠到节孝局的过程及其运作和影响。

陈怡菁考察清政府对台江浮覆地的管理制度和移垦家族的发展模式。

胡英泽从道光两帙鱼鳞图册揭示苏州乡村土地分配和经营的空间特征。

曾伟展现移民、士绅与会党构成的安源地方社会关系及其潜在的矛盾和致乱因素。

周健分析同治江苏钱漕改章的背景、操作和结果。

刘诗古利用渔民文书考察嘉靖以降鄱阳湖区渔课征解制度的演变及其基层运作的状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间文献被挖掘出来,收集、整理、解读之余,如何突破各类资料本身的局限和“碎片化”状况,提炼出历史学乃至人文社会科学新的问题意识,尚待学者们的继续努力。

(厦门大学历史系高志峰、韩冬威)
(责任编辑:李成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