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引言: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情感发展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兴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堂有效的音乐教学课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 教学目标设计:音乐教学的目标应当具有明确性和可测性,有助于学生在音乐领域获得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学生能够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识别不同乐器的声音,以及有能力演奏一首简单的乐曲等。

二. 教学内容选择: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可以选择介绍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同时,也可以选取一些有趣的乐曲和曲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演。

三. 教学方法和策略:1. 听觉教学法:通过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辨认和体会其中的差异。

可以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合唱,锻炼学生的音乐技巧和协作能力。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或乐器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 视觉教学法:通过展示音乐家的演奏视频或音乐会现场,让学生欣赏和理解专业音乐表演的技巧和魅力。

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追求和探索。

4. 创作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编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写一首简单的乐曲或编排一段音乐表演。

四. 评估方法选择:在音乐教学中,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采用听力测试、演奏评估、创作作业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理解程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互动来评估其参与度和兴趣程度。

五. 教学辅助工具使用:为了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如幻灯片、音频设备、乐器展示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概念和技能,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结论: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策略,音乐教学可以成为学生展示才华和创造力的平台。

一年级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设计

一年级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设计

一年级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设计在一年级音乐课程中,学生开始接触基本的音乐元素和概念。

通过音乐的学习,他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听觉感知能力,发展音乐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提高音乐技巧和演奏水平。

本文将对一年级音乐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并提供一套教学设计。

一、音乐课程标准解读1. 培养音乐情感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情感的理解。

在一年级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优美的音乐作品,诉说音乐的故事,引导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同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音乐的节奏、动作和情绪表达来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2. 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音乐的鉴赏能力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

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结构和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美感元素,比如旋律、节奏、和声等,让他们对音乐的感知更加敏锐。

3. 培养音乐表达能力一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而音乐表达则是他们另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音乐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由创作简单的节奏、旋律,或者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来锻炼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二、教学设计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不同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够模仿简单的音乐节奏和动作,并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2. 教学内容:选择一段适合一年级学生的优美音乐作品。

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聆听、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3. 教学过程:a) 导入:教师通过一段欢快的音乐引起学生的注意,制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b) 聆听音乐:教师播放选定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安静聆听,并引导他们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他们在听音乐时的感受。

c) 模仿音乐节奏和动作:教师引导学生模仿音乐的节奏和动作,可以通过拍手、跳舞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感。

d) 音乐表达: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比如词语或图画,让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

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素材,创作自己的简单音乐作品。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法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法

音乐教学设计的内涵
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实施前有计划的教学准 备和安排活动,是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音 乐教学设计与通常意义上的“备课”虽有某种相 似之处,但在本质上有着重要的区别。“备课” 是教师上课前的一种教学准备,着眼点主要在于 为“教什么”和“怎样教”作准备;而教学设计 是一种对教学实施的整体性思考,特别是课堂上 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必须得 到充分的体现。
自学—指导模式 定向—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运用
总结
传授—接受模式(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 论模式)
传统模式: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 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启发模式:创设情景—引导自学—激励设 疑—提问—解释—检查
讨论模式: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 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辩论—归纳总结,求 得问题的解决
当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中小学音乐教 育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有所适应。它不能像一般知识 课的教学方法一样,非常严肃地讲解,或者单纯使用 灌输性方式“填鸭式”教学,也不能像民间艺人一样, 仅仅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的方法,当然也不能像 专业音乐学校那样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更不能说简 单地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而应以科学的教学法 用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包括幼儿园孩子、小学生、 初中生、高中生等。既要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性、随 机应变的灵活性,又要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 接受得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
教学方法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也 是要和社会发展、时代变化、教育 思想等相适应的。但决定教学方法 的最基本的因素还是教学目的、教 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当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音乐是启迪儿童心灵、开发儿童智力的“金钥匙”, 一堂音乐课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 教学效果的好坏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参与多少来 决定的,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应把学生当作一个完 整的生命体,而不只是当作认知体来研究。“施教 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只有这样,才能使 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主动 地学,有目的地学,有方法地学,有创造性地学, 使他们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真正“会 学”。

新课标音乐初中教案模板

新课标音乐初中教案模板

新课标音乐初中教案模板年级:七年级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新课标音乐》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2.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学会识谱,能够独立演奏简单的乐器。

3.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 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2. 识谱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音乐理论知识的运用。

2. 乐器演奏技巧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优美的乐曲,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喜爱。

二、教学新知(15分钟)1. 教师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包括节奏、音阶、和弦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识谱,包括五线谱、简谱等。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演奏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音乐理论知识。

2. 练习乐器演奏,提高演奏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演奏错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

一年级音乐上册全册课程纲要、教学设计

一年级音乐上册全册课程纲要、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音乐鉴赏课与表演课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教材授课时间:22课时授课教师: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设计教师:市直三小背景: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对音乐课还很陌生不知道音乐课怎么上,对节奏,音高,音准,没有概念,活泼好动,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简单的节奏练习,用律动表现歌曲,满足学生的需要本学期学生仍旧以课本为主,系统化地学习音乐应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爱学,愿学。

本学期所用教材是国家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本教材针对新课程标准精神而推出的。

从教育观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科特点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始终。

本册共分十个单元主题:《好朋友》、《快乐的一天》、《祖国您好》、《可爱的动物》、《静静的夜》、《爱劳动》、《小精灵》、《小小音乐家》、《游戏》《过新年》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一、课程内容:第一单元1. 按自然歌唱的发声要求演唱歌曲,能愉快整齐地演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能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拉勾勾》并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能用线条、图形、动作等感受乐曲《玩具兵进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在音乐中能用肢体语言表现三拍子和二拍子的节奏特点。

3、能按创编与活动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4、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第二单元1.能随音乐情绪的变化、乐于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小组曲《快乐的一天》的感受2.能用自然的歌声,整齐的演唱歌曲《其多列》和《跳绳》,表达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按《其多列》的歌词内容,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为歌曲《跳绳》学编一句歌词。

4.能基本准确,均匀地用语言和身体动作,表现“走”,“跑”的节奏第三单元:1、懂得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用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新课标初中音乐教案模板

新课标初中音乐教案模板

新课标初中音乐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学习:《XX之歌》2. 音乐理论知识:节奏、旋律、和声等3. 音乐实践活动:合唱、节奏练习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XX之歌》的学习与表演2. 难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教授:a. 歌曲学习:教唱《XX之歌》,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元素。

b. 音乐理论知识:讲解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参与实例分析。

3. 课堂练习:a.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的练习。

b. 合唱练习:全班学生一起练习合唱《XX之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 音乐实践活动:a. 节奏练习: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b. 合唱表演:学生分组进行合唱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与拓展: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b.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c. 拓展学生音乐视野,推荐相关音乐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练习、表演等。

2. 学生音乐素养:通过歌曲演唱、合唱表演等方式,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 学生音乐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节奏练习、合唱表演等。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文字等资料,辅助教学。

2. 教学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教授音乐理论知识。

3.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进行合唱练习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高。

音乐课程标准(版)课程总目标解读

音乐课程标准(版)课程总目标解读

参考资料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总目标解读一、音乐课程总目标的提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是首要问题,它是引领课程实施的方向,是实施课程理念的前提与关键。

200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仅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在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新增了音乐课程总目标,总目标是三维目标的核心,三维目标是总目标的体现。

虽然,2001版音乐课程标准对于总目标没有具体的表述,但是,在课标前言、课程理念、课程价值等方面都有具体的阐述。

2011版音乐新课标对于课程目标的阐述表达地更加具体,它使老师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音乐课程在德育、智育,体育、包括美育方面所应达到的程度,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等都应紧紧围绕总目标展开。

课程目标的实施过程应是逐步分解--最终完成的过程。

总目标不单指教师的教学任务目标,它是音乐课程所应达到的标准,即学生标准。

2011版音乐课程总目标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教学大纲的编写方式是对学习内容的确定,是把要教的内容确定在文本上,让所有老师知道所要教学的内容,它是按照一个学科体系的要求来设计的;而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不是按照学习内容来确定的,而是按照学生所应该达到的程度来确定的。

因此,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于“目标”的表述有明显的不同,教学大纲以教学目的为表述,主要指教师所应达到的教学任务,课程标准则以课程目标为表述,是对学生所应达到程度的要求(包括知识、技能、文化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要求),它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从学生的成长、学习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以学科体系的建立为基础。

音乐课程标准,是指学生在审美、兴趣、文化、知识与技能、情感等方面所应达到的程度,它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成长规律,按照中国公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去制定的。

可以说,它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大的教学空间。

二、音乐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在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新课标后教案初中音乐

新课标后教案初中音乐

新课标后教案:初中音乐课程名称:初中音乐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新课标人教版单元:第一单元春之声教学目标:1. 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 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读,使学生感受音乐及文学的亲密关系,提升审美内涵。

3. 激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理论活动。

教学重点:1. 歌曲《渴望春天》的旋律、节奏和拍子。

2. 散文《春》的配乐朗读。

教学难点:1. 歌曲《渴望春天》的音准和节奏。

2. 配乐朗读散文《春》。

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风光。

2. 教师用美丽的旋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用简短的诗句导入,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期待。

4. 教师播放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引导学生共同参与。

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细致倾听。

2.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绘歌曲所表达的心情。

3. 教师为学生范唱,或用钢琴伴唱,引导学生跟唱。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三、配乐朗读(10分钟)1. 教师请学生朗读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

2.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表演,体会音乐与文学的融合。

四、音乐理论活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歌曲《渴望春天》的节奏、拍子等音乐理论。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打击乐伴奏的创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渴望春天》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读的表现。

3. 学生参与音乐理论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以上是新课标后初中音乐的教学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课教学设计及进度表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课教学设计及进度表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课教学设计及进度表一、教学目标根据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课程标准,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美、表现音乐的美、创造音乐的美。

二、教学内容1. 唱歌- 歌曲:《茉莉花》、《小松树》、《我们的田野》、《数鸭子》等。

- 学习歌曲的节奏、旋律,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

2. 欣赏- 欣赏作品:《梁祝》、《沃尔塔瓦河》、《春江花月夜》等。

- 理解作品的形式、风格、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音乐知识- 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包括音阶、节奏、音符等。

- 了解各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4. 创作- 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学习使用音乐软件进行音乐创作。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进度表五、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4. 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5.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以上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课教学设计及进度表,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教学设计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教学设计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中学素质教育重要组成的音乐课的面貌也发生了大的改观,那么如何经过好的课程设计进一步发挥音乐课的美育效果,提高师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我认为对新课程音乐课价值的理解,避免设计时的盲区。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音乐教学设计课程设计,理念先导,只有对新理念的深入理解,才能在实践中自觉践行,才能使每日的教学才更有意义,工作也能更丰富有趣。

音乐教师,应首先要克服惯性思维和旧观念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转变自身的观念做起,树立真正“以人为本”的思想,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关注知识的传授效果,而忽视学生的兴趣、性格、情感等方面培养的错误做法,教学设计中切实创造能使学生获得真正艺术享受的情境,最好能找到情境和学生生活的“契合点”,让学生心灵自觉地受到熏陶和感染,情智和谐发展,这是我们说的音乐课最基本的价值——审美体验价值。

一、对新课程音乐课价值的理解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让学生懂得聆听就行的“独奏者”,这就需要教师切实放下身段,弯下腰来多听听学生们的所思所想,积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善于营造宽容支持的课堂气氛,多诱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放下心中的顾虑,多多参与音乐课设置的各种活动,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实现全体大“合奏”。

二、我的一些教学设计学生终要走入社会,平时也离不开与老师、同学的交往。

教师应创设条件锻炼他们的交往协调能力,是教学《欢乐颂》这首歌,我们不能单一设定通过学习,让学生自己有感情而且优美和谐的声音表达歌曲这样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分成歌唱组、乐器组、舞蹈组,三个组分别表演的前提下,再进行全班合演,这种让学生寻找自己比较擅长的一方面参与到各组活动中的方式,较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人选择权,更重要地是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参与意识,对于课堂来讲,每个学生都不是“局外人”,都通过为小组增光的心理,最后达到全班配合的佳境,最重要的是大家的合作精神提高了,是音乐这一纽带联结了同学们彼此,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发展,让她们从中体味到合作的快乐,这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不无裨益,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上没有哪样工作,是完全由个人力量就解决得了的,所以,音乐课的社会交往价值同样不可忽视。

更新版: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更新版: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更新版: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更新版的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提供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音乐教育的指导,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其音乐艺术修养。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丰富其音乐文化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交往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二、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 音乐元素:音高、音长、音色、节奏等。

- 乐理知识:音符、节拍、调式等。

- 声乐技巧:发声、发音、咬字等。

- 乐器演奏基础:乐器分类、演奏技巧等。

2. 音乐创作与表达- 音乐创作基础:旋律编排、和声构建等。

- 歌曲创作:歌词创作、编曲等。

- 音乐表演:声乐表演、合奏等。

3. 音乐欣赏与评价- 音乐作品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当代音乐作品等。

- 音乐表演欣赏:音乐会、歌剧等。

- 音乐评价:对音乐作品的评价与分析。

4. 音乐文化与历史- 音乐文化知识:中外音乐文化、音乐发展历史等。

- 音乐人物与作品: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等。

- 音乐传统与流派:传统音乐、流行音乐等。

三、教学方法1.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实践演练、听力训练、小组合作等。

2. 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别或小组辅导。

3. 创新性的教学设计: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音乐软件、多媒体教学等。

4. 实践与体验结合:组织音乐会、合唱比赛等活动,提供实践机会。

四、评价与考核1.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 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定、期末考试等。

3. 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等级。

结论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更新版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热爱,提高其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加强音乐欣赏能力,丰富其音乐文化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规范:8山东省义务教育音乐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规范:8山东省义务教育音乐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山东省义务教育音乐课堂教学基本要求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 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依据《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我省音乐学科教学实际,制定本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新的课程标准对育人目标更加明确,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学段衔接、课程综合等做了进一步的优化。

音乐教师应该认真、深入学习《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明确音乐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围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体现音乐课程性质,反映音乐课程理念,确立音乐课程目标。

L实现课程价值,达成育人目标音乐课程是实现音乐价值的重要载体,音乐课堂教学则是实现音乐课程价值的主要阵地,它在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等素养的形成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拥有的丰富文化和历史内涵,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

对于个人来说,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其独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伴随着人的一生。

音乐课程作为人们学习音乐的载体,特别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施更是体现出了其独特的育人价值。

广大音乐教师应认真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本要求中的内容; 研究课程基本理念的深刻内涵和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积累,逐渐树立起音乐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了解体会作为音乐教师的重要价值,理解、热爱并尊重这一职业;为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达成育人目标而努力。

2.聚焦核心素养,明确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修订后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聚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以结果为导向,通过一定时间的学科学习,学生逐渐表现出来的品格、能力和价值观。

二年级新课标音乐教案

二年级新课标音乐教案

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新课程标准》,音乐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而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与一年级略有不同。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二年级新课标音乐教案的相关内容。

一、教学目标二年级音乐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欣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了解各种乐器演奏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通过听、观赏和谈论,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智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2. 乐律教学乐律是音乐的基础,二年级的乐律教学主要包括声域、节奏、音高、音调、旋律等方面的训练。

学生通过唱歌、打拍子、弹乐器等方式,培养基本的音乐技能和音感。

3. 合唱训练合唱训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唱训练,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音乐基础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条件,选择适合的歌曲和合唱方式。

4. 编创活动编创活动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编创活动,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创作音乐作品,提高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音乐素材,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并对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还可以采用游戏、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二年级音乐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定量评价、定性评价、自评、互评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的评价作为教学的参考依据,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新课标音乐教案主要围绕音乐欣赏、乐律教学、合唱训练、编创活动等方面展开。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实用、有趣的音乐学习体验。

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一、前言音乐教育是普通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音乐兴趣和爱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制定了《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2.1 课程性质《课程标准》遵循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突出音乐教育的实践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2.2 课程任务通过高中音乐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3.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节奏、和声等),了解音乐的基本形式(如曲式、调式等),学会使用音乐软件进行简单创作。

3.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学会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音乐的美,培养音乐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增强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程内容4.1 必修课程包括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演奏、音乐与生活四个方面。

4.2 选修课程包括音乐史、音乐理论、民族音乐、流行音乐、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方面。

五、课程实施与评价5.1 课程实施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5.2 课程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过程与方法,全面评价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和同伴评价。

六、课程资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可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七、附录7.1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制定而成。

初中音乐国标课教案

初中音乐国标课教案

初中音乐国标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演奏本首乐曲,培养学生只有努力才能获得幸福生活的良好价值观,从而热爱并努力追求幸福生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演奏、小组合作中,形成良好的演奏习惯,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3.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指法,流畅的演奏乐曲。

教学重点:通过《幸福在哪里》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良好的状态演奏乐曲。

教学难点:能够完整、流畅的演奏乐曲。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5分钟)1. 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演唱陈奕迅的《稳稳的幸福》歌曲,在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搜集歌名中含有“幸福”一词的歌曲,并请学生表演唱。

2. 在充分调动课堂氛围中,顺势导入新课《幸福在哪里》,引导学生走进新课,寻找答案。

二、教授新课(15分钟)1. 熟悉旋律(1)多媒体播放乐曲进行初次聆听,并设问:“歌曲中的幸福是从哪里来的?”(从辛勤的工作、劳动及丰富的知识中获得的)。

(2)教师边弹边唱,并引导学生用奥尔夫声势跟唱,从而熟悉乐谱,巩固歌曲典型节奏。

2. 学习歌词(1)教师引导学生跟读歌词,注意发音准确性。

(2)学生分组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韵律美。

3. 分析乐曲(1)教师讲解乐曲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起承转合。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奏乐曲,体会乐曲的情感。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独立练习演奏乐曲,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乐曲演奏,培养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3. 教师选取优秀学生进行独奏表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练习演奏《幸福在哪里》,并和家长分享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乐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集体意识、协作能力等。

新课程标准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二

新课程标准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二

很高兴能够为大家带来新课程标准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二的文章。

本教案的主题是“欣赏古典乐”,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古典音乐来感受音乐的美妙与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本教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古典音乐,学习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学习欣赏古典音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鉴赏能力;3.了解不同类型的古典乐曲的特点和区别;4.通过练习古典音乐的演奏和歌唱,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

二、教学内容1.古典音乐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古典音乐的产生背景、音乐形式和演奏风格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欣赏:精选几首代表性的古典音乐作品,通过听、看、感受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古典音乐的魅力;3.古典音乐的演奏和歌唱练习: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分组练习古典乐曲的演奏和歌唱,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带领学生思考什么是古典音乐,什么是优美的音乐。

通过听、感受,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与魅力。

2.讲解:介绍古典音乐的概念、产生背景、音乐形式和演奏风格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3.欣赏:精选几首代表性的古典音乐作品,通过听、看、感受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古典音乐的魅力。

分析古典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古典乐曲的特点和区别。

4.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分组练习古典乐曲的演奏和歌唱,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特长安排不同的乐器和歌曲。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5.总结:回顾本次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对古典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成果本教案从多个方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古典音乐的欣赏和演奏,学生不仅在技能方面有了提高,还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情感和审美情趣,增强了他们的艺术细胞,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养。

教案设计与教学实施音乐

教案设计与教学实施音乐

教案设计与教学实施音乐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音乐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元素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2. 知识讲解。

(1)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历史感知。

(2)音乐的基本元素,通过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构成要素。

3. 音乐鉴赏。

(1)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魅力。

(2)讨论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作品的特点,如旋律、节奏、情感表达等。

4. 音乐表达。

(1)合唱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活动,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2)乐器演奏,让学生学习乐器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5. 总结反思。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音乐知识和体会,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反思和感悟。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讲解音乐知识。

2. 乐器,用于学生学习乐器演奏。

3.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音乐知识。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观察学生在音乐鉴赏和音乐表达活动中的表现。

2. 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在音乐鉴赏和音乐表达活动中表现出了积极性。

但是也发现一些学生在音乐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音乐课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音乐课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篇一:音乐课教学设计音乐课教学设计——《牧场上的家》一、设计思想:(一)指导思想: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倾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建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获得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剧烈的情感共鸣。

本课音乐教学设计,围绕以审美为核心,以爱好为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面对全体学生,留意学生的特性发展,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激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建。

(二)设计理念:本课音乐设计以音乐以体验、表现音乐为主线。

采纳互助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培育学生间相互沟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三)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3/4拍,小调式,两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组成。

尤其是第一乐句的3、4小节仿照1、2小节进行,再加上切分节奏x x x x o 的运用,强调了“牧场”这一主题,述说了美妙的愿望。

其次乐段的一、二乐句力度加强,在高音区接着抒发美妙的愿望,第三乐句升fa的运用,使旋律更加委婉、深情,第四、五乐句,旋律连续下行递进,表达了少年儿童酷爱祖国、酷爱大自然的坚决信念。

结束句重复其次乐段的第四、五乐句,寓意深远(四)学生状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学生具有了肯定的基本学问和基本乐器演奏技能。

有了自己的理解力和推断力。

对于作品心情的把握有自己的见解。

与此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团结合作实力,互助实力渐渐增加。

学习的求知欲、新奇心不断增加。

二、教学目标设计:1、学问与技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体会歌曲的意境,体验美丽抒情的音乐心情。

感受音乐色调的变更。

2、过程与方法:依据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旋律模唱、乐器合奏、歌曲表现等多种活动激发并培育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建力;在小组学习的活动中培育学生合作精神;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教化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努力。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篇一: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2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二、课程基本理念(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三、课程设计思路(一)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二)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三)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操程内容(五)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培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堆择运用的空间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橱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船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上述课程目标以下列三个维度表述。

(一)情感一态度一价值观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2.培养音茸;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三)知识与技能1.音乐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二、学段目标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有明显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制 定 应 注 意 的 问 题
教学目标在表述时应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从三维角度进行表述。
例:《唱脸谱》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有韵味的演唱歌曲,了解与其
相关知识与文化
1
3 2
作品内容 主题思想
5
4
音乐要素 表现特点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教 学 目 标 的 内 容
教学目标是教师预先设定学生在学完这一课题后应完 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应当陈述学生的学
习结果,而不应陈述的是教师的目标。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制 定 应 注 意 的 问 题
七 步 教 学 法
唱歌课
1 熟悉歌曲
2
讨论问题
方法:谈话法、提问法 内容:歌曲的情绪、抒发的感情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七 步 教 学 法
唱歌课
1 2 3 熟悉歌曲 讨论问题 朗读歌词 方法:文学式吟诵、节奏式朗读 (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七 步 教 学 法
唱歌课
1 2 3 4 熟悉歌曲 讨论问题 朗读歌词 识读乐谱 (1)识读节拍(强弱) (2)识读节奏(长短) (3)识读旋律(高低)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七 步 教 学 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唱歌课
1 2 3 4 5 熟悉歌曲 讨论问题 朗读歌词 识读乐谱 词曲结合 跟唱法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七 步 教 学 法
唱歌课
1 2 3 熟悉歌曲 讨论问题 朗读歌词 (1)解决谱面标注记号 (2)练习歌曲的高潮
4
5
识读乐谱
词曲结合 6 处理感情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教学要符合循序渐进、引导、发现、探究的认知规律。
5 6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七 步 教 学 法
唱歌课
1 熟悉歌曲
2
3 朗读歌词
讨论问题
识读乐谱 处理感情
4
5 7
词曲结合
6 巩固练习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七 步 教 学 法
唱歌课
1 熟悉歌曲
应采取的手段:聆听法、示范法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六)新中国成立
课 程 设 置
1988年5月,由国家教委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教学大 纲》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 1992 年实行新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重新修订了音乐教学大纲。 2000 年,全国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 标准》(实验稿)。 2008年,颁布了高中阶段《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修订并正式颁布《音乐课程标准》。
再次聆听
提出问题、关注音乐表现手段: 为什么是欢快活泼的?节奏起了哪些作用?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七 步 教 学 法
欣赏课
1
2 3 初次聆听 引导讨论 再次聆听
4
音乐分析 分析音乐要素: 节拍、节奏、旋律、速 度、力度、曲式结构。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七 步 教 学 法
欣赏课
1 初次聆听
2
3
教学目标在表述时应以学生为主语,从学生角度进行表述。
《茉莉花》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歌曲,使学
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 唱歌曲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 观和艺术观。 修改
1.更加热爱民间音乐。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和艺术观。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二、《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课 程 目 标
总目标
三维目标
学段目标
二、《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课 程 目 标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
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
总 目 标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 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
第二部分
《音乐课程标准》 2011版
二、《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课程性质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
二、《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课 程 性 质
人文性
审美性
实践性
二、《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课 程 基 本 理 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
目录
《音乐课程标准》历史沿革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目录 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国外先进教学法介绍
第一部分
《音乐课程标准》 历史沿革
一、《音乐课程标准》历史沿革
(一)清末时期
(二)民国时期
(三)五四时期
(四)民国政府时期
(五)抗战时期
(六)新中国成立
(一)清末时期 (1840-1911)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二、《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课 程 设 计 思 路
1.凸显音乐课程的美与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2.设计丰富的音乐时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4.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 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 5.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 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 的空间
3~6年级 7~9年级
二、《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课 程 内 容
1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
表现要素、情绪与情感、 体裁与形式、风格与流派
2 领域二:表现
演唱、演奏、 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探索音响与音乐、 即兴编创、创作实践 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3 领域三:创造 4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六)新中国成立
课 程 设 置
1948年,教育部颁布《小学课程二次修订标准》,将小学一、二年 级音乐、体育两课合并为“唱游”课,每周上课180分钟。
1950年8月,教育部颁布《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中 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小学、初中和高一都开设音乐课。 1956年颁布《小学唱歌教学大纲》《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师 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草案)。 1979年6月-1982年2月,相继颁布《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 教学大纲》《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大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 纲》
(二)民国初期 (1911-1919)
课 程 设 置
1912年11月,教育部颁布《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规定 音乐课(唱歌课)每周1课时,内容为“单音唱歌”和“简易之 复音唱歌”。12月颁布《中学校令实施规则》,规定中学为乐歌 课,每周1课时。 1913年3月,教育部公布《中学校课程标准》。规定四学年
合作:实践活动中与他人充分交流,增强集体意识
综合: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及其他艺术形式结合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制 定 应 注 意 的 问 题
教学目标在表述时应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从三维角度进行表述。
3
知识与技能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要素、体裁、结构、风格流派等)
音乐基本技能(演唱、演奏、创作、识读乐谱) 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发展历史、姊妹艺术、音乐与生活)
七 步 教 学 法
唱歌课
1 2 3 4 熟悉歌曲 讨论问题 朗读歌词 识读乐谱 采用多种方法练习: 声势活动、律动、分组、男 女对唱、打击乐器伴奏等。
5
6
词曲结合 处理感情
7
巩固练习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七 步 教 学 法
欣赏课
1 初次聆听
2
3 再次聆听 4
引导讨论
音乐分析 创设活动
5
7
学唱主题
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 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 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 康发展。上述课程目标以三个维度表述。
二、《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1~2年级
课 程 目 标
三维 目标
2
3 1
学段 目标
2 3
辨别段落 体验感受 理解内涵
6
7
创设活动
完整欣赏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中小学音乐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教 案 格 式
【课题名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教 材 分 析 的 内 容
教材地位
作品体裁 表现形式
都设音乐课,每周 1 课时。第一学年教学内容是“基本练习、歌 曲”,第二、三学年增加乐曲学习,第四学年是”基本练习、歌 曲、乐器。
1915年7月31日,教育部颁布《国民学校令》和《高等小学 令》。规定国民学校唱歌课是8门正式课程之一,小学唱歌课是12, 门正式课程之一。 1916年1月8日,教育部颁布《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要求 第一、二学年每周4课时唱歌课;第三、四学年,每周1课时音乐课。
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第三部分
三、音乐课设计与教案表述
教 学 设 计 原 则
1
注意起承转合的四段体课程结构美学原则。 课堂教学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形成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气氛。 创设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从中学习音乐技能和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