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精确测量时间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精确测量时间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教学难点:精确测量时间,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盆等。

2.提前让学生了解时间测量相关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时间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测量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水测量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加深对用水测量时间方法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探索更多的时间测量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时间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导入新课其实,在古代,人们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

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探索新知同学们知道古代的水钟有哪两种类型吗?这些水钟都是怎样报时的呢?“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1.52.探索新知“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62.探索新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钟是利用流水的滴漏来计时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滴漏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水钟的工作原理。

1.72.探索新知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计划:思考:1.我们的任务是什么?2.需要做什么实验?3.要记录什么?1.82.探索新知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材料:150ml水加3滴红墨水瓶盖钻了小孔,剪去塑料瓶的底部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材料:量筒秒表铁架台1.102.探索新知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滴漏装置:温馨提示:1.重复实验三次,取三组数据的平均值。

2.重复实验要保证盛水瓶里同样的初始水量。

3.流水和秒表计时同时进行。

4.眼睛要平视观察量筒中水的位置。

1.112.探索新知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你觉得流水可以测量时间吗?为什么?1.12实验一结论:同一装置下,流水的速度是有规律的,可以用来测量时间。

1.132.探索新知推测:通过实验一,我们知道了流完50ml水需要69.34秒。

那么,同样的装置,流完150ml水需要多长时间?1.14推测:69.34×3=208.02(秒)理由:因为150ml水是50ml水的3倍,所以推测流完150ml水需要花流完50ml水的3倍的时间,即208.02秒。

1.152.探索新知实验二:测量流完150ml水需要的时间。

我们推测流完150ml水需要208.02秒,是否正确呢?一起来做实验验证吧!1.162.探索新知实验二:测量流完150ml水需要的时间。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以稳固的速度往下流,人类依照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慢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刻;依照1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刻,估量20毫升、50毫升、3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刻;初步明白得流水什么缘故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看的重要性;进展研究计时工具的爱好。

教学重点:了解和认识利用水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计时的准确性。

教学预备:去底、盖子上扎好小孔的饮料瓶,300毫升量杯,100毫升量筒,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件(日晷图):请同学们观赏一组图片。

谈话:日晷是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可它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能使用。

你明白在哪些情形下就不能使用了吗?讲述:古人专门聪慧,他们又想出了利用其他的方法来计时,你明白有哪些方法吗?讲解:古人曾用过流水来计时。

二、认识古代水钟:出示课件(古代水钟):你明白这些水钟是如何样计时的吗?学生讨论汇报。

提问:流水什么缘故能够用来计量时刻呢?水往下流时会有什么规律呢?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什么缘故用水能够测量时刻。

板书课题。

三、实验探究:1、认识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

2、实验(一):测量流出100毫升水需要多长时刻。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好实验数据。

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板书数据。

讨论:三次实验所用时刻差别大不大?我们的实验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3、实验(二):测量流出20毫升、50毫升水需要多长时刻。

学生推测:依照流出100毫升水所需的时刻,大伙儿推测一下流出20毫升水和流出50毫升水分别需要多长时刻?学生分组活动,记录数据。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数据。

分析数据:流出20毫升水所需时刻是流出100毫升水所需时刻的几分之几?流出50毫升水所需时刻是流出100毫升水所需时刻的几分之几?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汇报。

4、实验(三):测量瓶内装20毫升水时流出需要的时刻。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利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探索和发现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实验活动充满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日常生活中,对科学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计时器、水、容器、滴管等。

2.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原理讲解、时间换算等。

七. 教学过程利用问题导入:“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测量时间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测量时间的方法——用水测量时间。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5分钟)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讲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新的测量时间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三3用水测量时间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三3用水测量时间 教科版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人们根据“在一定装置里的水能保持比较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分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两种。

(2)同一个滴漏装置,水位高低会影响流速。

水位越低,水流速度越慢。

2.过程和方法(1)记录滴漏装置流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

(2)根据100毫升水流完所需时间的记录,推测并实测流完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所需的时间。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历记录漏100亳升水需要时间的活动过程,在此基础上推测并实测流完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所需的时间。

2.难点:发现水位高低会影响流速,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三、教学准备1.每个小组铁架台1个,打好孔的饮料瓶1个,量筒1个(装300毫升的水),烧杯1个,秒表1个,2.课件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5分钟)(1)学生交流“我知道的计时工具”。

(2)引出问题:用水测量时间,可以吗?怎么做?(3)学生自由发言。

2.了解古代水钟(5分钟)(1)观看古代水钟的图片和资料。

(2)了解水钟的分类(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

3.滴漏实验(20分钟)(1)介绍滴漏实验的器材和步骤。

(2)学生自由提问或补充,进一步细化实验方案。

(3)介绍记录单的内容和要求。

(4)重点提示分工要求:要做哪些事?该怎么分工?(计时员1个:计时;实验员2个:倒水+堵小孔;观察员1-2个:看液面+喊口令;记录员1个:记录数据)(5)学生分组领器材,进行实验,教师掌控时间,随机指导。

(6)各组整理器材,完成黑板表格汇总。

4.交流和拓展(10分钟)(1)交流滴漏实验中的发现,提出发现的问题。

(2)总结概括滴漏实验:流速基本稳定(先快后慢)(3)练习检测。

五、板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水钟:受水型水钟、泄水型水钟滴漏实验:流速基本稳定(先快后慢)。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发现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探究有较高的热情。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难点:能够运用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容器等。

2.准备实验教材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教材和课件,向学生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老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用水测量时间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时间的准确性?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用水测量时间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学生分析】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水,学生并不陌生,在本课中学生将探究水流的另一个特点。学生关于用水测量时间的认识相对单薄、肤浅,大多数学生没有想过古代是如何计时的,然而学生对时间的测量还是有一种亲切感,有着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学生潜意识中,水流的速度具有等时性。用滴漏的实验探究用水来测量时间的原理,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对五年级孩子具有挑战性。如何让学生经历让一个水钟流水从“看似均匀——实际上不均匀——怎样均匀”的探究历程是学习的重点。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同一个装置,水流的速度受水位高低的影响,控制水位的高低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2.过程和方法
(1)测试200毫升的水流出第一个10毫升和第二个1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
(2)根据1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间,推测并测试200毫升的水流出第一个100毫升和第二个100毫升需要的时间。
师追问:流完全部的200毫升水,水流速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先快后慢)照这样下去的话,计时一天就不是相差1秒、2秒,可能是几小时,究竟是什么原因在影响水流速度呢?
水位高低会影响水流速度【板书:影响 水位高低】,这就是用水钟计时要解决的问题,想什么办法让它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控制水位高低)【板书:控制 】
3.教师准备:学生相同材料一份,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引出探究问题
1.PPT出示。提问:这是什么?(日晷)对,它是古代用来计时的工具,有什么缺点吗?(阴雨天、晚上都无法计时)
继续提问:那古人还用其它什么方法来计时?(沙漏、滴漏、摆……)
揭题:这节课重点来研究古人如何用水测量时间。( PPT展示图片、板书课题)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第一篇: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四课。

教材一开始呈现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流水可以记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

实践中水是怎样记量时间的呢?教材又呈现了“滴漏实验”这一部分内容,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记量时间这一活动。

并在此基础上,对积聚10,5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随后进行验证,从而发现流水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发生变化。

如果漏杯中的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流,漏完10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将会怎样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流水的速度还和滴孔的大小有关。

教材以“我们来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滴漏”结束。

设计思路古代的水钟能计时吗?我一开始让呈现自制水钟,让学生观察水中的流水,使学生感受到流水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再让学生经历水钟流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实验,知道流水确实可以测量时间!流水可以测量时间吗?我在学生对前面测量100毫升水所需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对积聚30、60、9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突出推测要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而不是随意的猜想,随后进行验证,并对数据进行纵向分析,认识到流水的速度会随水位高低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流水速度不是均匀的,这个水钟时不能精确计时的!要让流水速度均匀,那应该怎么办?我让学生经历一个“加水计时”的探究活动,对比数据,发现水钟流三个30毫升水的时间在接近,从而意识到:只要在流水过程中,想方设法使水位保持不变,流水速度会均匀的。

再展示古人制作的水钟,了解其原理和精确计时的精妙之处,为水钟能精确计时打下一个“!”号。

寻找生活中的水钟,使学生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流水速度均匀的事物,那就是输液器,让学生去探究,让科学走进我们孩子的生活。

“水的流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让学生经历一个怎样使流水速度均匀的探究过程”是本堂课设计中的重点内容。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用水测量时间,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探究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测量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2.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讲解法:对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仪器等。

2.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步骤、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测量时间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用水测量时间的问题,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的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五年级科学下册 用水测量时间1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 用水测量时间1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时间3.用水测量时间一、教材简析:第一部分:古代的水钟。

教科书画了三幅水钟的图,说明了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的滴漏来计时的。

可以让学生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利用滴漏来计时的。

这样就可以引出下面环节,使学生对滴漏进行观察和研究。

第二部分:滴漏实验。

教科书首先让学生估计并观察从300毫升水中缓慢流出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在瓶子中装300毫升水,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通过实验学生们会发现,如果孔的大小不改变,同样流完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约1分钟左右)。

紧接着第二个活动是同样的瓶子装水,观察从300毫升水中,漏出10毫升、50毫升水分别需多少时间。

这个活动,同样希望重复多次。

如果忽略观测的各种误差,从300毫升水中流出10毫升水的时间,大致相当于流完100毫升水的十分之一;流掉50毫升水的时间差不多也是流完100毫升水的一半。

至此,学生不难发现,利用流水是可以帮助我们“模糊”计时的。

教科书安排了第三个活动——推测并观察流完杯中全部的300毫升水需多少时间。

通过观测,很显然流完全部的300毫升水的时间要大大超出仅流掉前100毫升水时间的3倍。

而且,用肉眼也能很清楚地观察到,当瓶中的水越来越多时,水流越来越小,最后甚至会断断续续呈滴状。

水流的速度是在不断地变化的,那用水怎么计时啊?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关注古人有没有发现这一现象?他们是怎样让水保持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自然会再次关注古代的水钟,他们会找相应的资料去了解古人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二、教学背景:在研究圭表与日晷后,学生会发现太阳光影之所以能够被用来计时,是因为太阳光影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

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

可是太阳钟只能白天使用,晚上怎么计时呢?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何用流水来计时,研究古人计时用的水钟,以及不同的计时方法。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3.用水测量时间【教材简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下《时间的测量》单元的第3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时间测量。

“根据滴漏实验理解水能用来测量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难点在于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寻找原因,寻找原因,寻找原因,尝试改良,尝试改良,尝试改良,从而了解从而了解古人是如果设计水钟来计时的。

本课内容有两个部分,本课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古代的水钟,古代的水钟,古代的水钟,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两种类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两种类型的水钟,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人是怎么利用流水来计时的。

第二部分:滴漏实验,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器材选择和探究实验都做了调整: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器材选择和探究实验都做了调整:一、器材选择:选用30毫升针筒和孔径大小不同点胶针管组成滴漏装置来替代书本中的滴漏装置,替代书本中的滴漏装置,不仅省去了原器材需打孔的麻烦,不仅省去了原器材需打孔的麻烦,不仅省去了原器材需打孔的麻烦,更方便学生操作,更方便学生操作,更方便学生操作,也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二、探究实验二、探究实验: :测量从30毫升水每流出10毫升用时,通过比较每阶段10毫升的流出时间,逐步引导完善概念的形成: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水用时一样。

一样。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了,已经知道太阳钟之所以能够用来计时,是因为太阳光影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

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

可是太阳钟只能白天使用,那晚上和阴天怎么计时?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水,学生并不陌生,但对其认识并不全面,在学生潜意识里,在学生潜意识里,水流的速度可能是等时性的,水流的速度可能是等时性的,水流的速度可能是等时性的,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何用流水来计时何用流水来计时,,研究古人计时用的水钟,以及不同的计时方法。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科书通过介绍使用水来测量时间的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和测量时间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对于简单的测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使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掌握测量时间的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使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和问题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计时器、水杯、水等实验器材。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水杯和一份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水实验,引起学生对用水测量时间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并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测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不同水量的情况下,水流出所需的时间。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如何提高测量时间的准确性?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测量时间吗?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测量时间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水用时一样。

过程与方法:1.探究记录100毫升水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2.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并实际测量。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2.对科学探究提出有依据的猜测,对研究数据和结论提出质疑3.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流水计时的原理。

难点: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寻找原因,尝试改良。

【教学准备】小组材料:透明的矿泉水瓶(教师课前已经在瓶盖扎了一个小孔、已经去掉底部)、胶带、铁架台、量筒、秒表。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练习秒表的使用①功能键:把功能调到计时状态(0:0000)。

②计时和暂停键:开始计时,暂停计时。

③复原键:将计时状态复原(0:0000)。

一、视频引入师播放视频:水钟。

生观看视频。

师提出问题:你从视频中获得了什么信息?(预设:(1)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它是根据等时性原理来滴水计时。

(2)根据等时性原理来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

(3)中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装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壶逐渐流行,甚至到处使用。

(4)利用水流,也可以计算时间,因为水的流动和香的燃烧都是一种运动,时间和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表现出流逝的时间,量度时间离不开运动。

)师引出并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认识古时候的水钟1.阅读资料师:古时候,人们用水来测量时间,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古时候的水钟。

师出示资料:①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铜壶漏刻是公元1745年制造的,最上面漏壶的水从雕刻精致的龙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壶,箭壶盖上有个铜人仿佛抱着箭杆,箭上刻有96格,每格为15分钟,人们根据铜人手握箭杆处的标志来报告时间。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6)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6)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来计时;水钟分为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水流的速度与水位高低等因素有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测量相同水量不同水位的水流出所需时间;通过数据证明水流速度随水位的降低而变慢;思考如何改进水钟用于测量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实验时细心观察和合作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重难点1、教学重点:经历测量不同水位流出相同水量所需时间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

2、教学难点:滴漏实验;证明水流速度随着水位降低而变慢。

教学准备1、小组材料:铁架台,滴漏,量杯,秒表,毛巾,记录单,笔。

2、教师材料:小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资料,课件播放笔,磁铁若干,废水桶,汇总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课前3min)回忆太阳钟,提出夜间和阴雨天不能使用的缺点。

于是人们想出了用水来计时,欣赏古代水钟的图片,到底怎样用水来计时了?引出课题。

营造课堂气氛引起学习兴趣二.实验讲解(5min)1.请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我们怎样用水来测量时间了?2.学生畅所欲言。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测量①②③格的时间会不会是一样的。

让学生猜测。

4.不能凭空猜测,我们要做实验验证。

学生讨论并描述实验步骤。

5.老师示范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激发探究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三.滴漏实验一(15min)1.学生做测量相同水量的①②③格水流出时间,重复测量两次,取平均值,时间8分钟。

2.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3.试验完成后,每个小组把实验数据汇总在老师电脑的总表上。

4.每组汇报分析自己组的数据,说自己得出的结论。

5.老师提问,为什么相同的水量流出时间会不一样?6.学生思考,和水位有关,得出结论:水位高,流速快,水位低,流速慢。

7.提问:如果流完③格,我们让水继续往下流了?会越来越慢。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学问,是生活数学的表达,它的学习对同学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根底,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学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育同学数感,并提高同学的心酸力量,3、通过计算培育同学思维的机敏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机敏解题的力量。

教学预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根底练习1、口算120+6080+1020+5070-2060-3090-602、连加连减口算3+2+41+3+47+2+1010-5-26-2-315-5-2指明同学说出计算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

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今日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2、根底练习。

出示第四题根底练习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2)比拟上下两题,你发觉了什么(3)小组争辩,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师仿照售货员一个同学上来仿照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同学看,后要求同学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

(2)依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3)口头列式,并答复。

(4)全班反应,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三、稳固练习课件出示第7题,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念和它交上好伴侣吗要求:独立解答。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日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水计量时间》教案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水计量时间》教案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水计量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初步理解流水具有等时性,可以用来计时。

认识古代的水钟,了解其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水流的变化,探究水钟计时的规律。

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水钟的计时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水流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难点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水钟。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古代水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引发学生对水钟的兴趣。

谈话导入:在古代,没有现代的钟表,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水计量时间。

2.认识水钟讲解古代水钟的种类,如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

通过动画或视频演示水钟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钟的计时方式。

3.实验探究实验一:测量水流速度准备实验材料:烧杯、漏斗、秒表、水等。

实验步骤:将水倒入漏斗,让水流入烧杯,同时用秒表记录时间,测量一定时间内流入烧杯的水量。

分析实验数据,讨论水流速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二:制作简单水钟准备材料:塑料瓶、剪刀、记号笔、胶带等。

实验步骤:将塑料瓶剪成两部分,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作为出水口。

在瓶身上标记刻度,代表时间。

将瓶子组装好,装满水,观察水的流出情况,记录时间。

改进水钟:根据实验结果,对水钟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其计时更准确。

4.拓展延伸讨论:水钟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更准确的水钟,你会怎么做?介绍现代的一些精密计时工具,如原子钟等,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水钟的工作原理、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究。

6.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改进自己制作的水钟,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教科版

(封面)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教科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教学目的:1、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2、经历记录100毫升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思考流水的快慢与时间快慢的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能记录好100毫升水流完所需时间。

教学准备:各种类型的水钟图片,每一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一次性杯子、一个量筒、手表或者时钟。

教学过程:一、引入·你们觉得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流水可以作为计时的工具吗?古代人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利用流水制作了计时工具。

二、探究过程1、认识两种类型的水钟。

·出示古代水钟的图片,观察古代的水钟构造。

·小组讨论这些计时工具是怎样计时的。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泄水型水钟、漏壶: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根据水面的变化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2、滴漏实验。

·古人是利用了水的流动来制作计时工具的,现在这个一次性杯子中有100毫升水,如果在杯底扎个小孔,使水缓缓地往下流,你觉得流完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每个小组在杯底用针扎个小孔,测量1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间。

·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用同样的装置,当量筒里的水积聚到10毫升时,你们估计需要多少时间。

·试一试,你们的推测正确吗?·如果现在把小孔变得更小,使流水一滴一滴往下流,漏完同样多的水,所需要的时间怎样变化?·是时间放慢了吗?·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怎么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我们能控制时间的快慢吗?3、课后拓展。

怎样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滴漏?三、小结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教科版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感受到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在流动,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一、引入: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二、古代的水钟: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三、滴漏实验: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四、延伸: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板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感受到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在流动,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
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