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评课稿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科目:物理教师:孙丽坤教师单位:临江市光华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
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
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能关系。
(2)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3)在探究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4)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并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3)重力势能1.重力势能概念(1)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在高处的物体能够做功吗?具有能量吗?(2)总结:我们把被举高的重锤所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找学生总结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板书)(3)让学生举出重力势能的事例。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1)提出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设计实验:学生利用桌面上的物品,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示学生: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如何比较重力势能大小等。
(4)进行实验: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5)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3.联系实际:重力势能造成危害和利用重力势能的例子。
如:高空抛物;水电站等。
(4)弹性势能1.弹性势能概念学生动手实验,积极参与。
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通过动能和势能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用实
力分析 验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对物理现象、问题的分
析、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本节课中
做实验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
很好,学习氛围很活跃。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是:对
影响动能、势能大小因素,个别学生理解不了。
在本节课中为达到教学目的,本人所采用的教学方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动能和势能》
称
本节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动能,了
解什么是动能,了解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第二部分是
势能(即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了解概念及决定重力 教材分析
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决定
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及用此知识解释与本知识相关
来,让每个人都学有所获。
困生获得成就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我在本节的归纳
总结中,特意让该同学说说本节中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
素,虽然语言表达不够流利,但他也能说到点子上,而
且信心满满。
作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除了认真备课,更要
课例研究综 备学生,不仅要备整个班的综合水平,也要备个体差异,
述
进而去备教材,设计这堂课,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学策略选 弹簧的木块一个作弹射用小钢珠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
择与设计 先让每小组提出猜想,据本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探
究,验证猜想。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并对有
困难的小组加以辅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了
解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如:让相同质量的两铁
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观察不同高度的球陷入沙子中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第三节动能和势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掌握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3)在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四、实验器材:玩具小车、玩具小球、鸡蛋、沙土、小桌、弹簧、斜面、小钢球、塑料球等.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实验演示:玩具小车推着小球前进,举高的砝码砸碎盒子里的鸡蛋,压缩的弹簧恢复原状时推动小球前进,以及白板上展示的风推帆船前进,举高的重锤砸桩,拉弯的弓射箭等图片引出能量的定义。
(二)新课讲解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2、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老师引导]:对比、分析课前的演示实验,以及白板上风吹帆船前进、举高的重锤砸桩、拉弯的弓射箭三幅图片,把能量细分,得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
[学生总结]: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势能:把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又叫做势能。
[学生练习]:学以致用,相应习题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各种形式的能的理解。
3、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提出问题]:有的物体动能大,有的物体动能小,你能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活动]:学生前后四个人一组讨论、分析猜想得出,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现在我们利用桌上的斜面、小球、小方块来探究动能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
八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评课稿
八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评课稿星期四听老师的公开课- 动能和势能的温度,所以我受益。
温老师设计的每个实验,每种语言的融合,选择每一种情况,都展示了老师的聪明才智的温暖。
整个班级容易理解,氛围轻松活跃,师生积极互动,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实验,讨论,演讲和示范,展示了教室的丰富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要作用,使教室生活起来。
文老师通过飞机在空中飞行视频,容易引导飞机的运动有能力做工作,然后通过各种能量和形式的存在的例子;然后影响动能,势能因子探讨实验,和学生巧妙的交互,使学生体验动能,潜能和什么因素,使动能,势能和什么因素相关的教学活动非常简单。
控制变量法,转化法在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再次巩固实验探索的方法。
小组实验的学生,老师的示范实验,与主题密切相关,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本课从感知的概念到概念的概念形成的概念巩固到概念的概念的类后,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教学灵感。
这一课展示了新课程教学哲学的魅力,我想从这三个方面评价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从老师的领导角色。
老师走下讲台,与学生讨论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鼓励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分享成功的探索活动带来的喜悦。
例如,课堂开始的时候,老师通过小型过山车考试的示范,使学生回答知识知识,学生有了答案,突然回答了很多形式的能量,老师对黑板做记录。
然后告诉学生,我今天也准备了几种能量,让学生分类。
学生通过分类聪明导致本课的主题。
显示教师组织的温暖老师,掌握教室的能力。
二,从学生的主要角色。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学生学习风格的变化。
学生在课堂学习表现是积极的,学生学会投资高达90%以上。
在本课中,学生积极合作,主动学习,手脚,主动探索,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表明老师在平常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身体兴趣,所以学生真的向上移动,探索,合作学习能力。
第三,从教育,教学和教育的性质,关心所有学生的发展。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能量》评课稿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能量》评课稿一、课程概述《能量》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一节课程,主要介绍了能量的概念、种类以及转化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能量的重要性,理解能量在物质世界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能量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和描述不同形式的能量;•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能量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形成合理的思考方式。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能源保护和能源利用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能源保护行动。
三、教学内容3.1 能量的概念•能量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能量单位及能量的计量。
3.2 能量的种类•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热能、化学能、电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3.3 能量的转化•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能量转化的例子和应用。
3.4 能量的守恒•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能量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难点•能量转化的例子和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策略6.1 情景教学策略通过设计具体的场景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过程,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实际性。
6.2 探究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归纳等方式,自主探索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6.3 讨论式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7.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物体上升和下降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2 概念讲解讲解能量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
动能,势能,机械能评课稿
动能,势能,机械能评课稿
通过 ppt 的直观引入,让学生商量,归纳后自然就引入了动能和势能的概 念就阐述问题切中要点。不光是试验器材的预备,该教师还对于整个教学
动能,势能,机械能评课稿
流程作了预备,先引入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通过分组
堂失败的课,索然无味。这节课,该老师运用演示试验、多媒体图片展示 学习的兴趣,教师真正做到把讲台让给学生,这一点是相当不简单的,充
实际生活现象:流淌的水,弯折的弓,高挂枝头的苹果……让课堂变的` 分表达出新课改精神,在朝着真正将课堂还与学生的方向努力。
生动好玩。学生打从心底宠爱上了这节课,从而为后面教学瞒下伏笔。
色〞应当是“简洁〞。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面对着的是刚刚步入物理学习 答老师问题、还是在分组试验的商量中,学生都主动商量,敢于举手阐述
的学生,没有物理基础。尤其在讲物理学问的时候,假如侧重于理论讲解, 自己的思索认识;教师并没有包办试验结论,而是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自然
把简洁的问题冗杂化,没有结合试验和生活,我觉得讲的再好也注定是一 实在完成了教学任务,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收获了学问结论和对物理
1.课堂真实自然
试验互动来得到影响它们的因素,最终进行总结。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节课特别真实自然李老师课堂教学中能够从详
3.课堂教学气氛好,互动性强
情入手,感性和理性教学并存、结合实际生活现象许多,深入浅出层层推
新课改精神强调应当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更多的留给学生,表达教学
动教学。这一点我特别赞同,物理应当是一门说道理的科学,物理的“颜 中学回
4.教学模式比较新颖
2.课前预备充分细致
就这堂课而言,应当是课堂分组演示试验新课,容量大,包含了新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动能教学设计评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动能教学设计评课篇一:动能评课《动能》评课本节课的引入较新颖。
老师事先拍下班级2位学生打篮球的视频,这样同学们在学习之初就加大了兴趣。
通过打篮球中的冲撞引出课题内容《动能》。
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
接下来的新课主要围绕动能的影响因素展开。
学生们通过不断的实验来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地很清晰巧妙。
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老师作为引导者,实验的指令和目的非常明确,学生能够准确地按照老师的意图进行实验。
看的出,本堂课是经过精心研究和备课的。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有效的,清晰的。
在教学录像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这是一节在教学设计上科学合理、在教学各个环节上衔接顺畅、在教学目标上完成较好的物理课,为执教教师的理念先进、思路清析、态度认真、方法恰当等出色表现鼓掌叫好。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倡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多处体现了这一理念。
比如:学生打篮球、车撞鸡蛋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同样,再成功的课都会有得有失,有不足之处:教学无激情,有“演戏”之感。
初看本节课非常成功,感觉一切都按教师的预设程序进行。
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过于完美的课堂程序的深层存在一定的问题,真正的课堂教学是需要激情的,甚至有时需要生成“意外”。
以上只是本人粗浅的认识,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经验和教学方法篇二:动能定理评课评高中物理《动能定理》一课动能定理是《共和能》一章知识内容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较高,动能定理在处理各种动力学问题中有广泛的运用。
做为一个工作时间不长的年青教师在本课的设计思想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较高理念,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将教材中一个能的学生推导发现的过程,设计成实验谈及定性的得出结论,引导学生猜想,在利用理论推导验证猜想,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本课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对物理过程的较高的推演和总结归纳能力。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十一章第3节内容。
本节的内容包括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本节是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的《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材用生活实例引出动能、势能的概念。
通过探究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其决定因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注重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功的知识,对于力对物体做功能够进行判断,所以可以通过做功引入能量的概念。
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的学习进行联系,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比较容易。
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功能关系。
②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③用在探究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认识动能的存在。
②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的概念③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观察归纳得出动能及势能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五、教学准备:斜面、小车、钩码、木块、小桌、沙子、纸盒等六、教学过程设计:七、板书设计:11.3动能和势能能量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质量高度。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
一、前言
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非常基础的概念,其在机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此次评课中,我们将对动能和势能的教学进行评估,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二、教学内容概述
在本课程中,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动能和势能。
我们首先对动能进行了介绍,解释了动能的物理意义以及其计算方法;接着我们讲解了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势能变化;最后我们详细讲解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真实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传授这两个概念。
例如,我们通过演示和动手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此外,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课件演示。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我们的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体验效果非常棒。
四、教学改进建议
虽然我们的教学效果相对较好,但是我们也认为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其次,我们还可以添加更多有趣的知识点,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最后,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思考的引导,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理解动能和势能等物理学基础概念。
五、总结
本次教学评估表明,动能和势能是非常重要的物理学概念,它们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理解这些概念的物理含义和计算方法,以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我们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体验化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和应用物理学知识。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动能和势能》说课稿四十二团中学马怀东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动能和势能》。
一.说教材我先对教材进行一下分析:《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为“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学习做准备。
二.说学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学情进行如下分析: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听说过“能”,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疑惑。
因此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动手进行实验。
“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八年级学生又是首次接触“能”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
三.说学习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1)知道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是:能的概念的建立及动能、势能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说学法和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创设开式的教学情境,构建体验性教学模式”为指导,使用我校的“学生自学、展示反思、小组互学、汇报反思、教师导学、练习反思”的教学模式。
为了达成本节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开放性学习,我选择的学法有:自学、探究、展示交流、练习反馈等。
教法有:聆听、导学、提问、精讲等。
六.说教学流程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展示汇报、反思交流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把在课外利用20min时间预习的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知识,在课堂上利用10min的时间检查、展示汇报,使学生初步理解“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初步了解“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与反思
【教师点拨】
物体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跟进训练】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难点】
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动能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7-68,完成以下问题: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3.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江缘学校 陈思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量的单位.
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它们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答:实验表明,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钢球能将木块B撞得越远.说明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某段道路的标示牌显示:小型客车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0 km/h;大型客车、载货汽车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80 km/h.请利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含义及其相互转换关系。
2.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材: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2.教具:实验器材、计算器、黑板、粉笔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机械能?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3.什么是动能?4.动能的计算公式是什么?3.2 授课环节3.2.1 动能和势能1.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及其相互转换关系。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动能和势能之间的关系。
3.讲解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常见例子。
4.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3.2.2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1.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计算动能和势能的值。
2.给出一些没有具体数值的问题,让学生用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计算。
3.3 练习环节1.练习计算动能和势能的题目。
2.设计一些需要应用动能和势能知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
3.4 实验环节1.设计一些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得到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3.5 总结环节1.让学生总结动能和势能的知识点及其应用。
2.强调动能和势能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1.整节课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能够通过课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2.在讲解概念性内容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通过引导他们总结,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实验环节对学生的知识巩固和理解非常重要,应该充分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4.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的作业,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评课稿
八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评课稿温老师课上得生动,以试验为载体,通过同学的观测、争论、沟通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中有多次的试验、争论、发言、展示,充分展示了课堂的丰富性,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让课堂活起来了。
温老师通过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录象,轻松的引出运动的飞机具有做功的本事,再通过各种事例说明能量的存在和形式;再通过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探究试验,与同学奇妙的互动中,让同学体会出动能、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使得动能、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活动就很简单进行了。
掌握变量法、转换法在教学中的渗透,使同学再次巩固了这些试验探究方法。
同学的分组试验、老师的演示试验,都紧扣主题,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本节课从概念感知到建立概念到概念形成到巩固概念,给我以后上概念课提供了一种特别有效的教学启发。
这节课充分展示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魅力,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评价这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从老师的主导作用。
温老师走下讲台,和同学一起争论、沟通学习过程中发觉的问题,激励引导同学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同学一起共享探究活动胜利所带来的欢乐。
例如上课一开始,温老师通过演示小球过山车的试验,引发同学回答知道的能量,同学纷纷抢答,一下子回答出了许多形式的能量,温老师在黑板上做了记录。
然后告知同学,我今日也预备了几种能量,让同学分类。
同学通过分类奇妙的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
表现出了温老师超群的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技能。
二、从同学的主体作用。
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领同学积极参加思维,培育同学创新技能”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了“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同学在课堂学习表现积极,同学学习投入度达90%以上。
在这节课当中,同学积极协作,主动学习,动手动脑,主动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说明温老师在平常教学中擅长激发同学的物理学习爱好,让同学真正动起来,培育同学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技能。
三、从教育的本质,“教书育人”,关注全部的同学以其进展。
例如同学争论发言时,温老师即关注到前面的同学,又留意到后面的同学,即照看的女生,又考虑到男生;巡察指导试验时,温老师参加到每组同学中和他们沟通争论,并实时用激励性语言给与确定,如“你真厉害!”、“真了不得!”、“你们表现的特别超卓!”。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
《动能和势能》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授课内容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四节?——《动能和势能》。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
用实验说明动能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
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并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继续发展,具有成年人那种从众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的能力,以及假设推理的能力。
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事物的兴趣更浓,但也有不扎实的地方。
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积极,求知欲望较强。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加大内在驱动力,有利于物理学科的教学。
三、采用“小步推进、多次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本节课的又一大亮点。
本节课中,在完成了“动能、势能的定义”教学之后,教师没有急着去进行后面的内容教学,而是安排学生对本环节教学进行反馈活动;在完成了“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之后又安排了反馈活动。
从录像上看,通过反馈活动使得学生对本阶段的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为后续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采用这种“小步推进、多次反馈”的模式进行教学时,即能很好地体现教材的编排结构,使得各教学环节清析明了,更能提高教学的时效性,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些学困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张有弛,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变得积极活泼。
四、新的形势下要求我们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动能和势能评课稿动能和势能评课稿1本节课教材内容呈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动能、势能、动手动脑学物理。
动能和势能的呈现基本上是结合生活中事例,直接交待动能、势能的概念,接下来是探究动能(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经历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得到结论,通过小资料或想想议议等进一步对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动手动脑学物理是对本节所学内容效果的反馈、巩固。
教师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基本遵循教材,教学过程中对顺序有所调整。
大致流程如下:1、首先通过演示小球沿斜面滚下撞击小球做功,说明小球具有能量,引导学生举例说说知道的能量有哪些,然后教师举例,请学生对所举能量尝试进行分类,从而引入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概念,通过反馈练习,依据动能、势能定义例举具有动能、势能的物体,巩固加深学生对动能、势能的理解。
2、以演示实验小球撞击木块移动距离不同入手,引出动能大小的差异,进一步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过程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分析、、实验、展示、讨论、结论等过程,继而反馈练习,运用所学到的结论分析实际问题。
3、限于课堂教学时间,有关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本节未做探究,留作问题学生课后完成。
4、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小结,交流学习收获、发现与感到的不足。
本节教学大体特点是:1.教学注重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教材,限于教学时间,对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为重点、较为完整的经历探究过程,对学生课后完成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注重实验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
整节课教师演示实验贯穿整个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时间安排充分,注重学生实验的引导,同时又放手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教师对学生实验小组分别指导,能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课件的运用能较好的创设情景,呈现内容,效果、效率上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实物展示台的运用在小组交流实验结果时,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学生所呈现的报告内容。
动能与势能听课评课记录
足
1.对一些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在语言描述上重复过多。
2.注重探究过程
达
成
共
识
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语言简洁准确;教学目标明确,备课充分,课堂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能较好的突破难点;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练习题型设计合理,符合学生实际,学练结合,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一堂优秀的示范课。
(2)决定因素:物体质量,物体的高度
4.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2)决定因素:物体材料,物体的形变程度
听课体会
本节课完成教学目标,上课激情,学生学习效率高:
1.视频导入新课,形象生动
2.课堂组织好,对所讲内容熟悉,知识点清晰;
3.课堂讲解到位,课堂控制很好;
4.积极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组评课表
授课教师
科组
理化生组
授课班级
初二()班
授课时间
201
评
课
记
录
亮
点
1、视频导入新课,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适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在探究操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结论,教师能够适时巧妙地给予纠正,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4、练习具有启发性,题量充分,难度适中,充分考虑了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需求。
听课记录表
科目
物理
课题
动能与势能
授课人
班级
初二()班
听课
时间
201年月日第节
听课人教学内容动能与Fra bibliotek能1、能量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该物体具有能量
2、动能
动能和势能 评课
分析过程: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观察到什么现象?哪一辆小球的动能大?动能的大小是通过什么体现?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教师点评。
综上所述:物体的动能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
钱峰明:在上课时,有时学生错误的回答有时会误导其他同学,甚至会使其他同学记住这错误的答案。学生在以后的解题中留有一个错误的印象。
房健:学生分组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有关基本操作能力训练,例如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实验,但是本节课没有采取学生分组实验,而是使用了教师演示实验,请问,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难点
建立能概念,理解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资源
PPT课件、斜面、不同质量小钢球、木板,橡皮筋、沙盘、带钉的小木桌、砝码
吴吉勇:能是重要概念之一,但它比较抽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认识它比较困难。本节课紧扣教材,从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来认识能量。这实际上是说“能是物体做功的本领”,或者通过举例“身上有多少钱来买东西”。尽管这种说法不甚严谨,但比较通俗易懂。
张军:在演示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时候,用一大一小的两个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在向学生解释为什么它们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时,只有一句简单的话“以前我们学习时学到过这样一篇文章《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质量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到地面时的速度相同”。用一句话解答了学生疑惑。这样做要比用专业的知识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教师根据情景提 出具体的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讨 论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感悟生活 中的现象,提出 自己的想法,并 让学生说说他们 的分类依据。
引导从生活实例入手分析可使 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身 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 归纳能力
请同学们猜想影响动能 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猜想与假 设
同学们的猜想依据又是 什么呢?
分析
拉弯的弓、旋紧的发 条、弯曲的撑杆所具有 的能?引入弹性势能
学生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巩固练习:见课本和练习册
板书: 三、动能和势能 一、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 2、特点 (1)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 (2)动能的大小与速度、质量有关。 三、势能 1、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特点: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 2、弹性是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2)特点: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动能和势能》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并能识别具有动能和势能物体的事例。
2.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熟练掌握分类法、控制变量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能不能把类似的因素进 行合并呢?使问题简化 一下
教师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自 己的想法进行有 依据的猜想。
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合理的猜 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 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观评记录】动能与势能_物理_初中_李剑
观评记录听课时间:2016年5月22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枣庄第四十中学录播教室听课年级:八年级听课班级:八年级一班听课学科:物理上课教师:李剑上课内容:11.3动能与势能全区物理教师首先听课后进行集体评课记录如下:教研员候主任:李老师言简意赅,语言精练,注重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开口,学生的能力自然不断提升,特别是表达能力,学生敢讲,敢表现,这是学生自信的一种表现,对于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特别重要。
改进意见:建议给学生交流探讨的时间再长一些。
张传华主任:李老师本节课教学完整,教案认真仔细,教学常规清楚扎实,老师情绪饱满,非常富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课活力十足。
老师教学资源准备充分,授课内容丰富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能可贵。
改进意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李体智老师:李老师语言幽默,学生心情愉悦,在教学中还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听课教师和学生都在愉悦中享受;从教学设计中利用让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感悟物理改变了世界,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到物理对世界影响的普遍和深远,形象,易懂。
改进意见:需加大学生开放性的活动注重课堂驾驭能力。
李侠老师:李老师本节课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教学过程层次清楚,教学方法得当,课堂调控好、师生配合默契。
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改进意见:由于学生需要做实验,对学生实验安全性上再强调一下。
徐存富老师:李老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了很大进步,知识点讲解清晰,所选中习题较精当,教学中各环节能有效衍接,课堂容量较足。
改进意见:练习还可增加,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改进意见:调动学生积极性再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物理的奇妙,萌发出渴望亲近物理、进一步学习物理的愿望和情感,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节 动能和势能(教案与反思)
第3节动能和势能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翰辰学校李道友组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并能识别具有动能和势能物体的事例.2. 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熟练掌握分类法、控制变量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2.在与小组成员一起探索的过程中,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教具准备】斜面(光滑的长木板)、钢球(大、小钢球各一个)、木块、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有关功率的知识,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小球对木块做功了吗?实验操作:让一个小球沿桌面滚动,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生:做了功.师小球能够对外做功,它有能量吗?生:(齐声回答)当然有能量.师运动的物体有什么能量?有什么特点?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新课】能量师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J).下面请大家说说生活中都有哪些种类的能量?生1:生活中常见的能量有电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热能等.生2:我所知道的还有化学能、核能.师很好,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人们就是利用能量来做功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生活中一些常见事例中的能量.(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动能、势能的事例)事例:①汹涌的洪水冲击泥石流前行;②树枝上的苹果;③拧紧发条的玩具车;④提起在高处的打桩机重锤;⑤被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弯的弓;⑥行驶的汽车.师上面的这些物体都具有能量,请大家分析、讨论并提出分类的方案,说出你的依据.(提示学生从运动和静止的角度分)生:(讨论中)方法一:从运动和静止的角度分:方法二:从自然和人为的角度分:师很好,同学们从方法一分类,发现一些物体运动时具有能量,另外一些物体尽管静止,但也储存了能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动能和势能.(引出动能和势能)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生:正在行驶的汽车具有动能,空中飞行的鸟具有动能.师请同学们思考在②③④⑤中的物体中,它们有些物体尽管静止,但也储存了能量,它们是如何获得能量的?学生很快发现②与④有一定的高度;③与⑤发生了形变.教师点评:在地球表面附近与高度相关的能称为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弹性势能.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平时观察注意到,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汽车高速行驶和低速行驶撞上障碍物时的破坏程度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可仿照教材P67《实验》进行探究)师这是个带槽的木板,我们把钢球放到斜面上令其滚下,到达平面上打击一个小木块,推动木块做功,根据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钢球具有的动能大小.(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教师演示实验一,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步骤一:教师使小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注意木块被推的距离)步骤二:教师换一个质量大的钢球,从同一位置由止开始滚下,到达水平面上时和刚才的小钢球具有同样的速度,再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很显然,第二次木块被推的距离比第一次远得多.说明大钢球做的功多,也就是大钢球具有的动能大.)教师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这个实验说明了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它的质量有关.速度相时,质量越大,动能越.教师用同一个钢球演示实验二,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步骤一:教师让钢球从比较低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注意木块被推的距离)步骤二:教师让钢球从比较高的位置滚下来,到达水平面上时具有更大的速度,木块被推得更远.教师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这个实验说明了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它的速度有关.同一个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板书: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质量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师好,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68页的《想想议议》,想想为什么?生:因为大型客车、载货汽车的质量要比小型轿车质量大,因此,若速度相同时,大型客车、载货汽车具有的动能大,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做功多,破坏程度大些.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必须将大型客车、载货汽车的速度限制得低些.探究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大家设计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可以借用钢球对物体做功,做功越多,表明钢球的重力势能越大.有的同学想到用钢球下落砸击沙面陷入的深度来体现.学生还可以利用身边文具进行实验.(例如,有学生想到利用举高的橡皮下落时破坏物体的程度大小来体现).教师要求各小组派一位代表,叙述自己探究的结果,进行全班交流.板书: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重力有关,物体高度越大,重力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例题1 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遇到这种情景时,你心里有何感觉?为什么?(1)处在陡峭的悬崖上摇摇欲坠的大石头,当你从它的下方经过时;(2)静止在地面上的大石头,当你从旁边经过时.生作答,师点评.答案:(1)处在陡峭的悬崖上的大石头有高度,有重力势能(能量),当人从它的下方经过时,会感到害怕.(2)静止在地面上的石头,没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当人从它的旁边经过时不会害怕.师举例请大家分析,一个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的气球,它的动能、势能将如何变化?生作答.师引导学生分析气球的质量、速度和高度的变化,从而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例题2 一架飞机在灾区上方水平匀速飞行,并不断向灾区空投救灾物资,则飞机在这个过程中,动能、势能又如何变化呢?答案:飞机空投救灾物资后,质量减小,动能和势能也减小.师下面我们再来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大家设计实验探究.学生分析:当我们拉伸橡皮筋发生形变弹出石子时,发现形变越大,石子射出距离越大,由此可见,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板书: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课堂交流、小结与延展】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动能和势能,知道了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呢?请相互交流、讨论.(请大家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生1: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能与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物体能够对外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能.具有的能量越大,做功的本领就越大,因此,能量表明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但物体有能量时,不一定就对外做功,这个能量可以储存在物体中.生2:动能的大小与速度有关,而速度具有相对性,那动能的大小有相对性吗?生3:重力势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重力大小.放在三楼的桌子,高度大于相对于二楼的高度,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应该不同,也就是说,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生4:弹性势能中为什么要强调弹性形变,弹性形变与形变不同吗?生5:橡皮筋使用久了,发现拉很长,也不会把石子弹出很远,说明弹性势能还与物体本身的弹性有关,对吗?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课后你们可以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去探究下,找到正确的答案.【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大家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知道了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经常应用动能、势能做功的事例.大家通过动手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质量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重力有关;还了解了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其实,只要大家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物理知识就在身边,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应用了物理知识.好,谢谢大家!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在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进行分析,这样起到更好的效果.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的“交流、评估”环节中,控制变量法的利用,让各个小组的同学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样便于提高学生今后动手实验的能力.2.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知道了动能的大小与速度、质量有关,教师可以追问学生,速度和质量对动能的影响是同等大小吗?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可以通过实例,还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P69页的《小资料》,分析比较“行走的牛”与“飞行的步枪子弹”,牛的质量比步枪子弹质量大得多,然而牛的动能比步枪子弹的动能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生活中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滑梯:滑梯上的人在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举重:运动员用力将杠铃举高,表明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使杠铃的重力势能增大.当完成举重以后,运动员将杠铃释放,杠铃在重力作用下落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利用助跑和蹬地,使自己获得动能,在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起跳时获得的动能越大,上升过程中转化成的重力势能也越大,运动员能达到的高度也越大.过杆后,运动员下落,重力势能又转化为动能.跳水:在跳板上跳水时,运动员起跳前利用跳跃的方式使跳板弯曲.弯曲的跳板将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运动员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是为了获得较大的动能,然后利用撑竿将其转化为弹性势能,从而有利于运动员跃过更大的高度.上升过程中,动能、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过山车:过山车在进入环形轨道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在圆环的最低点时速度最大,随后逐渐上升,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在最高点时,过山车的重力势能最大,但仍有一定的动能.滑板运动:滑板运动中,运动员是在弧形轨道上运动的.运动员通过向后蹬地获得向前的力,从而使速度增加,动能增大.在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运动员达到最高点超出轨道面.随后,落向轨道,重力势能又转化为动能.【素材积累】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期四听老师的公开课 - 动能和势能的温度,所以我受益。
温老师设计的每个实验,每种语言的融合,选择每一种情况,都展示了老师的聪明才智的温暖。
整个班级容易理解,氛围轻松活跃,师生积极互动,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实验,讨论,演讲和示范,展示了教室的丰富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要作用,使教室生活起来。
文老师通过飞机在空中飞行视频,容易引导飞机的运动有能力做工作,然后通过各种能量和形式的存在的例子;然后影响动能,势能因子探讨实验,和学生巧妙的交互,使学生体验动能,潜能和什么因素,使动能,势能和什么因素相关的教学活动非常简单。
控制变量法,转化法在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再次巩固实验探索的方法。
小组实验的学生,老师的示范实验,与主题密切相关,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本课从感知的概念到概念的概念形成的概念巩固到概念的概念的类后,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教学灵感。
这一课展示了新课程教学哲学的魅力,我想从这三个方面评价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从老师的领导角色。
老师走下讲台,与学生讨论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鼓励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分享成功的探索活动带来的喜悦。
例如,课堂开始的时候,老师通过小型过山车考试的示范,使学生回答知识知识,学生有了答案,突然回答了很多形式的能量,老师对黑板做记录。
然后告诉学生,我今天也准备了几种能量,让学生分类。
学生通过分类聪明导致本课的主题。
显示教师组织的温暖老师,掌握教室的能力。
二,从学生的主要角色。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学生学习风格的变化。
学生在课堂学习表现是积极的,学生学会投资高达90%以上。
在本课中,学生积极合作,主动学习,手脚,主动探索,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表明老师在平常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身体兴趣,所以学生真的向上移动,探索,合作学习能力。
第三,从教育,教学和教育的性质,关心所有学生的发展。
例如,当学生讨论演讲时,老师关心的是学生的前面,但也注意到后面的学生,也就是照顾女孩,还要考虑到男孩;导游的实验,温度老师参加每组学生和他们的交流讨论,并及时地给予肯定的语言,如你真的强大!真的很棒!,你是非常好的表现!这提高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勇气和信心,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对于整个班级的表现细节,我个人认为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教学量太大,教学时间为45分钟,结束的教室有点仓促,为动能势能可分为两类完成。
当然,有缺陷的,这不影响老师在这一节的示范课显示的风格和魅力,因为有一个温柔的老师这么扎实的基础和独特的技能,特别是积极的参与和互动的学生,使本课仍然是一个罕见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