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塔结构采用广义层建模
多塔结构的设计要点
多塔结构的设计要点多塔结构在计算分析时与单塔结构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风荷载的计算、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确定以及合理选取单塔剖分方法等,在设计时应关注以下一些设计要点:一、多塔结构的单塔剖分方法由于底盘结构的存在,要使各单塔按照“离散模型”计算的周期比、位移比、内力配筋等各项指标与其在整体工程中的计算结果完全一样是不太可能的。
怎样剖切底盘范围构件、使得“离散模型”计算结果能最发限度与真实值接近一直是工程界在探索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底盘剖分方法有:①沿塔楼周围向两个方向取地下室层高的二倍范围内的构件,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底盘为地下室,且地下室面积相对塔楼面积比较大的情形;②45度线剖分法,比较适用于塔楼层数较多,底盘裙房层数相对较少,多塔相对底盘布置对称,即所谓的“典型多塔结构”,工程中大多数的多塔结构都属于这种情形;③单独将各塔楼从大底盘顶部取出,在底部嵌固;底盘结构也进行周期比验算,验算时将各塔楼质量加在底盘顶相应位置,这种剖分方法比较适合于大底盘层数较多的“非典型多塔结构”或大底盘按嵌固设计时的情形。
二、裙房层数设置从地震灾害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多塔结构塔楼部分底部与底盘顶层连接部位,立面缩进较大,造成楼层刚度突变,在地震作用下,这些部位往往成为薄弱环节,破坏比较严重;地震作用时各塔楼各自震动,单都通过底盘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此时底盘连接各塔部分受力通常比较复杂,因此《高规》10.6.3条中规定:底盘屋面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并因加强配筋构造;底盘屋面上、下层结构的楼板也应加强构造措施。
当底盘屋面为结构转换层时,应符合《高规》10.2.20条的规定,该条内容主要是对楼板厚度与配筋的构造要求。
《高规》10.6.4条还规定:抗震设计时多塔楼之间裙房连接体的屋面梁应加强;塔楼中与裙房连接体相邻的外围柱、剪力墙,从固定端到裙房屋面上一层的高度范围内,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宜适当提高,柱箍筋宜在裙房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剪力墙宜按《高规》7.2.16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盈建科转Etabs接口的功能与使用20120522
当工程师选质量“自算”时,无论选生成何种计算模型,此项默认勾选, 且不能改变。
当质量转换方式选“同YJK”,且只关心结构周期,剪重比等时,可以不 勾选此项,以节省数据输出与导入时间。
操作说明-文件输出
• 选择“规范简化方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增加名称为EZ,类型为“QUAKE” 的静荷载工况,设置如上图所示。
参数读取-考虑P‐Δ效应
YJK参数
ETABS参数
参数读取-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YJK特殊构件定义
特殊梁信息中的边梁及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均转入 ETABS当中,与线信息中的惯性矩修正系数对应。
楼屋面荷载 导到周围梁墙
做法说明
勾选该项,转入ETABS中的 模型无任何楼面荷载,楼屋面 荷载已等效成楼屋面板周围的 梁、墙线荷载,等效原则即为 YJK中指定的楼面导荷方法。
备注
勾选YJK中的“自动计算现浇板自重” 时,楼屋面板自重产生的荷载以等效线荷 载的形式施楼板周围的梁、墙上。
板上均布荷载
YJK中厚度为0的楼板上的荷载,转换 勾选该项,YJK中输入的楼 程序暂未将其转入ETABS中,要求工程师 屋 面 恒 、 活 面 荷 载 , 转 入 自行添加,也可以在YJK中将厚度为0的板 ETABS后,为 楼、屋 面上相 应 先改成10mm的板再进行转换。 工况下的面荷载。
展开
YJK模型所在工程目录 下创建”ETABS文件”
转换完成后,输出的ETABS导入文件所在位置如上图所示。 点击转换程序界面上的“打开e2k文件所在目录”可直接打开 e2k文件所在文件夹。
二、转化细节说明
参数读取-质量源
当建筑被伸缩缝断开时,PKPM中是一起建模还是分开建模?
当建筑被伸缩缝断开时,PKPM中是⼀起建模还是分开建
模?
问题:当建筑被伸缩缝断开时,PKPM中是⼀起建模还是分开建模?
答案:整体模型和分散模型都需要,分别适⽤于:
⼀、整体建模表⽰处于同⼀个PKPM⽂件名中的模型,但仍需设置多塔号;分开建模表⽰每个单体分别属于不同的PKPM⽂件名中的模型。
⼆、整体模型:对于底盘(如果有底盘)的计算、基础布置⼀定以整体模型为准。
三、各塔结构的参数指标鉴于⽬前程序的实际能⼒,如周期⽐、位移⽐等以分散模型为准。
四、标准层的计算,特别是底盘上⾯相邻⼏层的标准层,取两模型的包络值。
五、补充说明:⽆论是整体模型还是分散模型,风荷载是可以准确计算的(定义遮挡),但是程序需要改进的是:对于各塔如果风荷载体型系数不⼀的时候,建议在多塔定义⾥⾯⼈为分塔分层指定。
(现在对于⼴义层建模⽅式的模型在SATWE参数指定中可以根据分段号指定三个,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如果塔数多于3个且各不相同,⼴义层建模也⽆能为⼒,所以不能仅仅在前处理中指定,⽽应在多塔中也给予⽤户指定,这样适⽤性更好)
六、上⾯第三条讲标准层的计算取两模型包络值,⾄于怎么去包络,看各⼈的做法;⽐如:按照配筋计算,取两个模型包络值,⼿⼯取,这个⼯作量很⼤。
七、有学员曾经尝试:对于被伸缩缝断开的结构,计算基础可以采⽤⼀起建模。
计算上部结构时最好分开,我做⼀实际⼯程时对两种建模对⽐过,发现整体建模和分开建模在周期,位移⽐,配筋等计算结果上是有差别的。
YJK多塔结构计算
YJK多塔结构计算多塔结构计算对于多塔结构,之前因为计算容量所限,常常只能把它拆分成⼀个个独⽴的单塔计算,不能进⾏合塔整体模型的计算,这种计算⽅式不能满⾜规范对多塔结构的设计要求。
⼀、规范关于多塔结构计算的相关规定《⾼规》5.1.14 条:“对多塔楼结构,宜按整体模型和各塔楼分开的模型分别计算,并采⽤较不利的结果进⾏结构设计。
当塔楼的裙房结构超过两跨时,分塔楼模型宜⾄少附带两跨的裙房结构。
”《⼴⾼规》11.6.3-4条:“⼤底盘多塔结构,宜按整体模型和各塔楼分开的模型分别计算,整体建模主要计算多塔楼对⼤底盘部分的影响,分塔楼计算主要验算各塔楼扭转位移⽐。
”⼆、多塔定义的必要性对于合塔的整体模型,是否⼀定要进⾏多塔划分才能进⾏计算呢?多塔结构的各个塔在结构上互相分开,即便不在前处理定义为多塔结构,结构有限元计算是完全按照实际各塔分离的模型计算的,仅从周期、位移、恒活内⼒等⽅⾯,是否定义多塔其结果是相同的。
但是从规范要求的指标计算、风荷载计算等⽅⾯要求是需要定义多塔结构的。
多塔定义就把多塔结构的分开的部分明确划分出⼀个个塔,并顺序编号,在计算与设计时将区分各塔的属性特征进⾏。
多塔结构在整体计算时,必须⾸先进⾏多塔定义的操作。
这是因为,对于多塔结构风荷载的⾃动计算、分塔考虑地震作⽤的偶然偏⼼等都必须在多塔定义后才能正确进⾏。
另外,各种计算统计指标是需要按照分塔输出的。
当各塔楼是在同⼀层中布置的,即共⽤标准层建模⽅式建⽴的多塔结构时,多塔不划分与划分的差别主要有:1、风荷载不划分多塔时把全层范围当做迎风⾯计算风荷载计算。
软件把两个塔中间的分离空间也当做了迎风⾯,造成风荷载计算偏⼤;但是当两个塔排列的⽅向和风荷载相同时,只能计算其中⼀个塔的迎风⾯,⼜造成计算的风⼒偏⼩。
划分多塔后各塔分别作为迎风⾯计算风荷载。
另外,有伸缩缝结构需要作风荷载的遮挡计算,遮挡计算只有在多塔划分后才能进⾏。
2、强制刚性板假定下的处理不同如果不做多塔划分,则同⼀层中的多个塔楼被按照同⼀个刚性板计算;如果进⾏了多塔划分,则对各个塔楼分别采⽤刚性楼板假定计算。
YJK自动定义多塔
YJK自动定义多塔的特点人工定义多塔是比较繁琐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带缝的多塔结构,由于塔之间相隔很近,很容易出现定义错误。
定义多塔后如果又进行了模型调整,这一过程又要重复执行。
多塔定义的自动生成,可以大大提高了用户操作的效率。
无论使用共用标准层或广义层的哪一种建模方式,程序都可以完成对多塔中的各分塔的自动划分。
在程序计算前处理的参数定义对话框中设置了如下的自动划分多塔参数,可用来对多塔中的各分塔的自动划分。
一、自动定义多塔的原理对于独立多塔和设缝多塔的上部结构,每层的各塔是一个平面多边形,在塔和塔之间完全分开。
每个塔的多边形外围由梁或墙围成,而各塔之间没有墙或梁相连。
利用这个特点,软件根据各层梁墙的布置状况,可以自动搜索出由梁墙组成的各个塔单元的最外围轮廓,这个轮廓线就是各个塔的边界线。
为了能够将轮廓线上的杆件明确地包含到塔内,软件将轮廓线进行了适当的外扩,目前外扩了100mm。
通过这种机制就实现了多塔的快速自动划分。
由于在一个塔平面内,可能包含着另外一个或多个与周围杆件不相连的闭合多边形区域,如回字形的平面。
对于这种情况,在多塔自动生成时将忽略掉内部闭合多边形,并且将这些内部的封闭区域划分到包含它的区域中,整体作为一个塔。
多塔自动生成时,对于延伸出多塔平面的孤立的由墙、梁,只要这些墙、梁与某个塔直接或间接相连,就将它们归入相应的塔内。
平面上常存在未与梁相连,又没有被任何封闭区域包围的孤立柱或孤立的墙,这样的孤立柱或孤立墙通常是结构中的跃层构件。
程序可根据与之相临的上下层的杆件信息,找出它们应归属的塔号。
无论是多塔自动生成还是人工定义,都需要注意:软件通过围区的方法定义每个塔的范围,构件属于某个塔是以其定位节点为准的,所有定位节点都必须属于某一个塔,即不能存在孤立的不属于任何塔的节点,并且每一个节点不能同时属于多个塔,否则,计算会出错。
当结构平面构件布置复杂时,可以使用软件提供的“多塔检查”功能对定义的多塔进行检查,以确保多塔定义准确性。
PKPM多塔、设缝的建模和计算
PKPM多塔、设缝的建模及计算处理沈耀军张吉徐飞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工程部2009年7月一、多塔的建模方法建模方式一:普通层模型多塔补充定义对于在PMCAD建立的普通层模型多塔结构,需要在TAT、SATWE、PMSAP软件前处理程序中进行多塔定义,其定义方法为:1)多塔指定时,按程序提示依次输入塔楼起始、终止层号、塔总数以后,在平面图中以围区的方式指定各塔范围内的构件;但需注意,同一个构件只能也必须属于某一塔,塔号应以塔高最高者为1号塔,从高到矮依次进行编号,且总塔数不能大于9个;2)多塔结构中的各塔,如果层高、梁、柱、墙构件砼等级及钢号需要更改时,均可以在“多塔立面”中执行。
建模方式二:多塔结构广义层建模按方式一进行多塔建模,所有的塔楼平面都在同一标准层中布置完成,下一层的楼顶标高即是上一层的层底标高,任何楼层都只能和层号紧相邻的上下层相连。
新增的广义层建模方式,单塔子结构在标准层建模时只需考虑与大底盘结构的连接问题,而与其他塔楼无关,楼层组装时直接定义楼层底标高即可,不需要再补充定义多塔信息。
因此,广义层建模方式是对建模方式一的有效扩充,适合复杂多塔工程的建模。
多塔结构采用广义层建模的步骤如下:1)分别建立大底盘部分的标准层及大底盘以上各单塔独立的标准层模型,各单塔标准层的节点网格坐标要求和大底盘标准层对齐;对于像地下室相连、地面部分裙房脱开的层叠状多塔结构,可分离为地下室大底盘标准层、多个裙房标准层及各裙房以上的单塔标准层模型。
2)楼层组装时先勾选“自动计算底标高(m)”按楼层组装顺序自下而上完成第一个单塔(包括裙房)的组装;然后取消勾选“自动计算底标高(m)”项并指定第二个单塔底部标高为裙房顶部标高,然后重新勾选“自动计算底标高(m)”,依次将第二塔的各楼层添加组装完毕,目前广义层模型的楼层总数暂不能超过190层、塔数7个。
两种基本建模方式的区别1、所需标准层不同-广义层需要较多标准层广义层建模方式需要的标准层和建模方式一相比,除了大底盘部分一样,上部的标准层数量一般均大于建模方式一,这是因为广义层建模法将建模方式一中的多塔标准层拆分成各塔独立的标准层;2、楼层组装方式不同按建模方式一,自下而上依次添加楼层;广义层建模方式先自下而上完成第一个单塔,然后其余单塔通过修改楼层底标高以大底盘顶部为基底依次组装完成,由程序自动判别所有楼层的空间位置并形成连接。
阐述多塔结构工程设计
阐述多塔结构工程设计多塔结构常被称为大底盘的多塔结构,是指结构不为一个整体,但存在独立成栋的情况,而因其可能出现共用一个大底盘裙楼的现象。
与普通城市建筑不同,独立的普通建筑在设计与施工时不需要考虑两栋或者多栋建筑之间的互相干扰因素,而这种多个塔楼共用一个裙楼的情况则需要考虑到裙楼对于塔楼水平力的作用互相影响,所以多塔结构的建筑在设计结构时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多塔结构的简介。
随着城市的经济水平与社会的发展,大底盘结构的多塔建筑形式越来越多,而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也提出了相应的专门规定。
人们对于城市建筑功能的需求推动着多塔结构建筑的广泛应用,其对于城市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应用的增多,其结构形式方面的一些理论分析也逐渐得到了关注。
多塔结构的建筑就是指,包括大底盘与多塔两个部分组成的建筑,其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大底盘。
从结构上来看,大底盘是支撑上部塔楼结构的重要部分,但其与塔楼之间还可以多种连接的关系存在。
一方面,底盘与上部塔楼结构之间的竖向分布为间断性的,在连处采用的是转换层的方式来实现,这种结构主要被用在住宅修建中。
大底盘常常会使用框架结构或者是布置剪力墙的框架结构来实现。
另一方面,如果两者之间的结构竖向分布为连续的,这时的上部塔楼的竖向结构并没有形成顶部中断,而是呈一种连续的基础结构。
塔楼。
塔楼是多塔结构中最主体的部分,与众多单体结构一样,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以及钢筋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三种,而常用的结构的形式也可以分为框架、剪力墙、框筒以及筒体结构几种,对于多塔结构形式的建筑,在塔楼的刚度、质量两个方面必须完全一致,分为对称与不对称两种。
二、多塔结构工程设计的特征分析。
1、多塔结构的建模形式。
多塔结构建筑的建模方式,一般分为按照统一标准层建设和不同标准层建设两种,也就是通常说的共用標准与广义层两种。
而同一多塔结构的两种建模方式,其后续分析计算的效率与结构是否一致,两者的引用范围与后处理文件又有怎样的区别都需要我们进行分析。
pmsap说明(改进部分)【from:okok】
PMSAP软件2006-2008年的部分改进1.PMSAP新增了广义层处理功能参看图1广义层示意。
08版PMSAP可以适应PMCAD中按照广义楼层输入的结构。
广义楼层之间不必再有K+1层必须在K层上方的约定。
只要拼装后的整体结构正确、合理,PMSAP就可适应。
图1就是多塔、错层结构按照广义层输入的一个例子,这样的输入方式,避免了完整的楼层被强制切开,无论是从结构分析的角度,还是从内力调整、计算结果统计的角度,都更为合理、地道。
PMSAP在每个广义层中,如同普通结构一样,仍然允许分为多个塔块,具体操作可以参见“补充建模”模块中的“多塔信息”。
广义层中仍然允许定义多塔,为用户“按照多塔方式修改各个塔块的层高、材料等参数”提供了方便。
图1使用广义层输入多塔、错层结构示意2.新增了分层刚度、分层加载的“施工模拟三”参看图2相关菜单条和图2a、图2b的图解。
施工模拟三是对“施工模拟一”的改进,用分层刚度取代了施工模拟一中的整体刚度。
换言之,施工模拟一是在整体刚度模型下的分层加载模拟;施工模拟三则是对分层形成刚度、分层施加荷载的实际施工过程的完整模拟,参见图2a。
因此,施工模拟三的计算结果一般更为合理。
施工模拟三的计算工作量大。
因为,施工模拟1对刚度矩阵的组装和求解只需要一次,施工模拟三由于要分层形成刚度,对刚度矩阵的组装和求解的次数和层数相同。
但是,目前计算机的能力完全能够胜任。
施工模拟三在软件使用上与模拟一完全类似:只须预先在参数定义菜单的“施工模拟”选项中点取选择“算法三”即可。
图2指定施工模拟三的菜单项图2a施工模拟三图解图2b施工模拟一图解3.新增了楼层施工次序的定义参看图3相关菜单条和图3a,图3b,图3c。
3.1)过去PMSAP软件不提供“楼层施工次序”的用户干预,程序内部自动按照“逐层施工、逐层拆模”的方式来做恒荷载的施工模拟;但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往往存在“连续的多个楼层一起施工、一起拆模”的方式,比如转换层结构的施工往往就是如此。
盈建科 YJK 热点难点和基础
对于多塔结构实现对合塔与分塔状况自动拆 分、分别计算并结果选大
整体计算与分塔计算构件的配筋结果对比
层数
800*800
柱 (mm2)
D400 2700 L300*500 6409 700*700 1397 300*600 2791
梁 (mm2)
300*700 2662 350*600 1169 350*700 1066
墙 (mm2)
300 26925.7
自 动 取 大 值 分 塔 计 算
1
3281
4 12
18 1 4 12 18
3188
1514
2700
2850
1782
1728 1765
1229
1229 1229 1397 980 980 1229
4335
2350
4450
1425
930
1166 663
931
1130 735 1066 931 1130 735
对用户选择的不满足要求的地震波给出 超限提示
对用户选择地震波平均反应谱与规范谱 在各周期点的对比图
可从库中自动筛选最优地震波组合
可从库中自动筛选最优地震波组合
天然地震波库数量丰富、可自动生成人 工波
地震波库中包含了从1931年起至今的数百条实测 天然地震波记录
对于人工波,提供自动生成功能,可按照特征周 期、持续时间等参数自动生成若干符合要求的人 工波
实际情况:剪力墙的下边缘与转换大梁的上表面变形协调; 计算模型:剪力墙的下边缘与转换大梁的中性轴变形协调;于是 计算模型中的转换大梁的上表面在荷载作用下将会与剪力墙脱开, 失去本应存在的变形协调性。
处理方法: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
2--传承与创新:PKPM2010新规范版本V2.2介绍(上)
? 按网格配筋 ?
【5.2】经济性之基础板配筋 应力集中
网格越密 配筋越大 ?
区域配筋 能量平衡
安全性与经济性
单元平均的概念
区域平均的概念
【5.3】专业性之抗拔桩 桩的荷载位移曲线
s-
T O
Q
强度 刚度
s+
【5.3】专业性之抗拔桩 抗拔桩的刚度
f
kn
1 1
0
kt
s
kt kn
【5.3】专业性之抗浮锚杆 扩大头锚杆
【5.4】方便性之自由布板 自由布板
【5.4】方便性之自由布板 梁元法计算的等效翼缘宽度
自由布板
等效翼缘宽度 wflange winner wouter 内翼缘宽度 sarea winner l perimeter 外翼缘宽度 sraft sbeam wouter l perimeter > ~ 400 mm
辑模式统一修改为
表格编辑模式
【3.2】一些新的计算参数:总信息 结构材料信息取消有无填充墙钢结构,统 一为“钢结构”
【3.2】一些新的计算参数:风荷载信息
开放风洞实验数 据输入口
增加一个基底至室外 地面高度计算参数
【3.2】一些新的计算参数:地震信息
自定义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新增长周期段调整系数 细分中大震计算选项,关联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程序中进行立面查看与参数
修改以及风荷载遮挡定义 圆圈内数字为自然层号,上
联多塔结构要求上联部分层
号大于下部楼层
【3.5】引入设计模型概念
引入基于自然层的设计模型概念
允许用户在生成分析模型数据以后对
程序进行干预 V2.2版允许编辑定义柱梁刚域长度、 短肢剪力墙、双肢剪力墙 未来将进一步整合功能应用
大底盘多塔设计步骤
注:本篇内容为转载分享!本期分享的主题:一、大底盘综合体类型分析二、大底盘多塔结构设计要点三、车库结构设计经济性控制要点根据车库层数及车库与主楼连接方式分为5种类型:1、(与主楼断开)单层车库★主要特点:1、车库与主楼完全脱开,仅以通道相连。
2、车库和主楼各位单体,结构计算相对简单。
★设计注意点:1、车库埋深大于主楼基础埋深时,应尽量使主楼外墙与车库外墙净距增加。
如无条件时,车库与主楼间应设有效支护,并交代先施工车库后施工主楼,车库基坑开挖时不应使主楼基底土受到扰动。
2、【7度设防】车库一般为丙类建筑,抗震等级为四级。
3、7度Ⅰ、Ⅱ类场地丙类建筑不需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4、中柱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2%。
2、(与主楼断开)双层车库★主要特点:1、车库与主楼完全脱开,仅以通道相连。
2、车库和主楼各位单体,结构计算相对简单。
3、车库自重远不足以抗浮,车库底板配筋基本由水浮力控制。
★设计注意点:1、设计前应摸清主楼边界与车库边界关系。
2、确定主楼基础埋深时,应考虑主楼与车库边界距离,保证施工的可行性。
3、注明基础施工顺序:先车库后主楼。
3、(与主楼相连)单层车库车库与多栋主楼相连形成大底盘。
★设计注意点:1、嵌固部位设在主楼地下室顶板时,应注意主楼顶板与车库顶板高差不能太大(最好≤0.8m)。
2、嵌固部位设在基底时,上部结构应按多塔模型复核构件配筋。
3、车库柱配筋应考虑0.2Q0剪力调整。
4、主楼顶板与车库顶板间应设加腋,便于传递地震力。
5、主楼相关范围内抗震等级应同主楼抗震等级4、(与主楼相连)双层车库双层车库与多栋主楼相连形成大底盘。
5、(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大平台式车库★主要特点:1、车库分地下一层,地上一层。
2、地上车库周边一般设置沿街商铺。
3、小区景观设在地上车库顶板上。
4、主楼范围在地下、地上一层、大平台均有入口大堂。
5、主楼范围在大平台处底部架空。
★设计注意点:1、为避免地面二层以上形成多塔结构,大平台层应合理分缝,分缝原则:避开景观水池、避开小区变用户变、防止塔楼偏置。
PKPM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1 PKPM结构软件提供了哪几种建模方式;PKPM结构软件提供了四种建模方式:(1)PMCAD建模(2)将建筑APM模型转换为结构模型。
(3)将AutoCAD软件的平面图形转换为结构模型。
(4)SPASCAD复杂空问结构建模。
2 PMCAD提供了哪些网点定位方式和夹点捕捉方式,如何切换;轴线输人的关键是网点定位,PMCAD软件提供了多种定位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有以下方式: 1)键盘坐标输入方式2)鼠标引导键盘坐标输入方式3)参考点定位方式4)夹点捕捉方式5)图标提示夹点捕捉方式3 PMCAD如何定义任意截面柱,任意形状板洞;板洞:必须布置在有楼板的房间内,可以全房间开洞,也可以布置矩形、圆形和任意形状的板洞。
任意形状板洞定义方式与任意截面柱相同,新版软件以半透明方式显示楼板,以透明方式显示板洞。
任意截面柱定义:(1)点击[柱布置],在定义柱截面类刑对话框中,选择<任意多边形>。
(2)屏幕提示:“输入绘制窗口的高度”,回车,同意程序默认的5m作为绘图窗口的尺寸,屏幕弹出任意多边形绘制窗口,窗口为边长5m的正方形,每边十等分,每个小格的尺寸是500mm*500mm,作为绘图定位参考单元。
(3)按工程需要在窗口中绘制任意截面形状的柱(4)设定柱的定位基准点,将其存放在柱定义数据库中,布置方式与普通柱相同。
4 PMCAD允许对单个构件设置材料强度吗,计算软件修改材料强度后可以保存到PMCAD模型中吗?新版PMCAD允许在建模时设定构件的材料强度,点击【楼层定义/材料强度】,弹出构件材料设置对话框。
可以设定混凝上构件的强度等级或钢构件的钢号。
PMCAD建模时设置的构件材抖强度可以传给SATWE、TAT、PMSAP等计算软件,如在SATWE 等计算软件中修改材料强度。
其修改信息仍然保存在PMCAD模型中,实现了一模多改,数据共享。
5人防荷载、吊车荷载如何输入;点击【人防荷载/荷载设置】,弹出人防荷载设置对话框,根据《人防规范》规定,可以设置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抗爆设计等级,顶板和外墙的人防等效荷载。
yjk模型转etabs模型说明
yjk模型转etabs模型说明YJK与ETABS模型转换软件使用说明一、刖弓是充分学习了解ETABS特性基础上的最全面的转换,不仅转换力学基本模型,还把专业设计相关需求同时转换。
转换软件的主要特点有:1、各类构件与各类荷载的对应并正确转换;弧墙自动转换为多段的折线墙。
2、质量分布、风荷载、构件偏心、钱接构件、地下室土的侧向约束模拟等的正确处理。
3、对规范要求内容:梁的刚度放大系数,连梁刚度折减。
4、提供自动对比程序。
二、转换软件的操作方法步骤一:导出ETABS输入文件数据。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启动转换软件:方法一从YJK主界面点击“转Etabs模型”按钮(见图2),即可启动转换软件进行转换,转换之前软件会先执行模型荷载输入退出时的数据检查以及前处理生成计算数据及数检过程;方法二在前处理及计算中设置好各类计算参数信息,指定特殊构件信息后,在命令行中输入生成数据命令yjkspre_etabs(见图2),对于已经计算过的模型,采用这种方法比较快捷,可以省去模型荷载输---------------------------------------------入退出时的数据检查过程。
图1生成ETABS模型输入数据方法一操作示意图图2生成ETABS模型输入数据方法二操作示意图转换软件启动后将弹出图3所示“导出Etabs文件”控制参数设置对话框,各选项卡的用法说明详见第二节,根据需要设置各项参数后点击确定开始转换,转换完成后会有转换成功提示,并自动在工程所在文件夹中创建名称为“Etabs文件” 的文件夹,生成的ETABS模型输入文件(*. e2k文件)位于其中,如图4、图5所示。
图3转换程序控制参数设置对话框图图4ETABS文件存放路径示意图图5输入文件*. e2k存放路径示意图步骤二:导入数据。
运行ETABS程序后,依次点击文件->导入->ETABS. e2k文本文件按钮,选择相应模型文件后即可将模型导入ETABS当中(如图6)。
[2017年整理]YJK自动定义多塔
YJK自动定义多塔的特点人工定义多塔是比较繁琐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带缝的多塔结构,由于塔之间相隔很近,很容易出现定义错误。
定义多塔后如果又进行了模型调整,这一过程又要重复执行。
多塔定义的自动生成,可以大大提高了用户操作的效率。
无论使用共用标准层或广义层的哪一种建模方式,程序都可以完成对多塔中的各分塔的自动划分。
在程序计算前处理的参数定义对话框中设置了如下的自动划分多塔参数,可用来对多塔中的各分塔的自动划分。
一、自动定义多塔的原理对于独立多塔和设缝多塔的上部结构,每层的各塔是一个平面多边形,在塔和塔之间完全分开。
每个塔的多边形外围由梁或墙围成,而各塔之间没有墙或梁相连。
利用这个特点,软件根据各层梁墙的布置状况,可以自动搜索出由梁墙组成的各个塔单元的最外围轮廓,这个轮廓线就是各个塔的边界线。
为了能够将轮廓线上的杆件明确地包含到塔内,软件将轮廓线进行了适当的外扩,目前外扩了100mm。
通过这种机制就实现了多塔的快速自动划分。
由于在一个塔平面内,可能包含着另外一个或多个与周围杆件不相连的闭合多边形区域,如回字形的平面。
对于这种情况,在多塔自动生成时将忽略掉内部闭合多边形,并且将这些内部的封闭区域划分到包含它的区域中,整体作为一个塔。
多塔自动生成时,对于延伸出多塔平面的孤立的由墙、梁,只要这些墙、梁与某个塔直接或间接相连,就将它们归入相应的塔内。
平面上常存在未与梁相连,又没有被任何封闭区域包围的孤立柱或孤立的墙,这样的孤立柱或孤立墙通常是结构中的跃层构件。
程序可根据与之相临的上下层的杆件信息,找出它们应归属的塔号。
无论是多塔自动生成还是人工定义,都需要注意:软件通过围区的方法定义每个塔的范围,构件属于某个塔是以其定位节点为准的,所有定位节点都必须属于某一个塔,即不能存在孤立的不属于任何塔的节点,并且每一个节点不能同时属于多个塔,否则,计算会出错。
当结构平面构件布置复杂时,可以使用软件提供的“多塔检查”功能对定义的多塔进行检查,以确保多塔定义准确性。
【结构设计】新手入门——多塔结构设计
新手入门——多塔结构设计一、多塔定义高规:未通过结构缝分开的裙楼上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塔楼的结构.所以对于分缝的结构或共用一个地下室的结构都不是多塔结构,但有一些奇葩审图人员会认为那是多塔,建议先沟通交流.二、设计要点1、布置原则(1)各塔楼的层数、平面和刚度宜接近;(2)上部塔楼结构的综合质心与底盘结构质心的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PS:上述图片来源公众号——土木吧)(3)转换层宜设置在底盘楼层范围内,不宜设置在底盘以上的塔楼内.如下图:2、抗震等级高规3.9.6条及其条文说明: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比如主楼是剪力墙结构,裙房是框架,查裙房的抗震等级按框架,查裙房的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按框剪查取且不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如果主楼是框支剪力墙,裙房是框架,查裙房按框架,查裙房相关范围按框剪,因为裙房坏掉了整个结构不至于坏掉了,而且裙房部分的框架柱并不转换.此外,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三、软件计算注意事项(1)建模方式a、广义层建模:可以一个标准层只有A塔楼,令一个塔楼只有B塔楼,组装时指定B塔楼的起始标高.但小编个人经过验证的是,这样建模是存在问题,在后面的位移角它识别的是叠加的,后来就再没试过这种方式,不知道后来的软件版本有没有这方面的改进,欢迎留言讨论.b、常规的建模方式都是两个建在一个标准层,哪个标准层消失就再建一层,然后在多塔立面修改两个塔楼层高等不同的情况.(2)多塔结构的阵型个数要多输入一些,一般一个塔楼取9个,看能否满足90%有效质量数,但要注意输入的个数是塔楼个数的整数倍,否则会运算出错,提示特征值不收敛.(3)多塔定义时,自动生成的多塔有时可能不够智能,需要人为修改.此时需要注意围区线必须准确从塔之间的空隙通过,不要将一个构件定义在两个塔内,或某个构件不属于任何塔,否则容易出错.(4)《荷规》8.3.2条:当多个建筑物,特别是群集的高层建筑,相互间距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一般可将单独建筑物的体型系数μs乘以相互干扰系数.相互干扰系数可按下列规定确定:A、对矩形平面高层建筑,当单个施扰建筑与受扰建筑高度相近时,根据施扰建筑的位置,对顺风向风荷载可在1.00~1.10范围内选取,对横风向风荷载可在1.00~1.20范围内选取;B、其他情况可比照类似条件的风洞试验资料确定,必要时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5)平面有改动后重新检查多塔结构定义是否还在.(6)多塔风荷载的遮挡定义《高规》5.1.10条:高层建筑结构进行水平风荷载作用效应分析时,除对称结构外,结构构件在正反两个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下效应一般是不相同的,按两个方向风效应的较大值采用,是为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简化计算: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应考虑多方向风荷载作用,进行风效应对比分析,增加结构抗风安全性.。
多塔、错层结构的建模及计算处理
PKPM多塔、设缝的建模及计算处理沈耀军张吉徐飞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工程部2009年7月一、多塔的建模方法建模方式一:普通层模型多塔补充定义对于在PMCAD建立的普通层模型多塔结构,需要在TAT、SATWE、PMSAP软件前处理程序中进行多塔定义,其定义方法为:1)多塔指定时,按程序提示依次输入塔楼起始、终止层号、塔总数以后,在平面图中以围区的方式指定各塔范围内的构件;但需注意,同一个构件只能也必须属于某一塔,塔号应以塔高最高者为1号塔,从高到矮依次进行编号,且总塔数不能大于9个;2)多塔结构中的各塔,如果层高、梁、柱、墙构件砼等级及钢号需要更改时,均可以在“多塔立面”中执行。
建模方式二:多塔结构广义层建模按方式一进行多塔建模,所有的塔楼平面都在同一标准层中布置完成,下一层的楼顶标高即是上一层的层底标高,任何楼层都只能和层号紧相邻的上下层相连。
新增的广义层建模方式,单塔子结构在标准层建模时只需考虑与大底盘结构的连接问题,而与其他塔楼无关,楼层组装时直接定义楼层底标高即可,不需要再补充定义多塔信息。
因此,广义层建模方式是对建模方式一的有效扩充,适合复杂多塔工程的建模。
多塔结构采用广义层建模的步骤如下:1)分别建立大底盘部分的标准层及大底盘以上各单塔独立的标准层模型,各单塔标准层的节点网格坐标要求和大底盘标准层对齐;对于像地下室相连、地面部分裙房脱开的层叠状多塔结构,可分离为地下室大底盘标准层、多个裙房标准层及各裙房以上的单塔标准层模型。
2)楼层组装时先勾选“自动计算底标高(m)”按楼层组装顺序自下而上完成第一个单塔(包括裙房)的组装;然后取消勾选“自动计算底标高(m)”项并指定第二个单塔底部标高为裙房顶部标高,然后重新勾选“自动计算底标高(m)”,依次将第二塔的各楼层添加组装完毕,目前广义层模型的楼层总数暂不能超过190层、塔数7个。
两种基本建模方式的区别1、所需标准层不同-广义层需要较多标准层广义层建模方式需要的标准层和建模方式一相比,除了大底盘部分一样,上部的标准层数量一般均大于建模方式一,这是因为广义层建模法将建模方式一中的多塔标准层拆分成各塔独立的标准层;2、楼层组装方式不同按建模方式一,自下而上依次添加楼层;广义层建模方式先自下而上完成第一个单塔,然后其余单塔通过修改楼层底标高以大底盘顶部为基底依次组装完成,由程序自动判别所有楼层的空间位置并形成连接。
浅谈某多塔结构设计
■ 杨 鸿 飞
【 摘 要】本文浅谈某 多塔楼结 构的设计要 点,介绍 了如何
见P K P M使用手册) , 本次设计选用 了 P K P M非广义层
建模方式 。
分 散 至 各梁 端 , 由 腋 角 传 递 至 相 邻 板 ,避 免 了 柱 子 的剪 切 破 坏 ,但 在 腋 角 端 部 与 楼 板 连 接 处 形 成 了应
本项 目建筑 物包括 :1 ~l 8 栋住宅 、沿 街商业
门 面 及地 F车 库 , 地 下 二 层 局 部 布 置 人 防 工 程 。 通 过 防 震 缝 将 整 个 建 筑 划 分 为若 干 结 构 单 元 , 其 中 车 库部分划分 为 A 、B 、C 、D四 个 区 。这 四个 区 为 大 底 盘 多 塔 结 构 , 底 盘 为 框 架 剪 力 墙 结 构 ,塔 楼 为 剪 力 墙 结 构 ,塔 楼 的 层 数 有 6层 、8层 、1 2层 、l 5层 等 。 二 、 大 底 盘 的 划分
构 仍 可 能 局 部碰 掩 而 损 坏 . 而 且缝 多 不 利 于 建 筑 防 水 的 处理 。
建 立 整 体 模 型 ,考 察 整 体 指 标 ,使 满 足 规 范 要求 。 ( 3)底 盘 的 配 筋 可 仅 采 用 整 体 模 型 的计 算 结 果 . 而 塔 楼 部 分 配 筋 则 应 采 用 整 体 模 型 和 单 塔 模 型 的较大者,进行包络设计 。
在塔 楼部分 以及塔楼 周边 的相邻 区域 ,这 也验证 了
多塔 底 盘 和 上 部 结 构 的共 同 工 作 机 制 , 以 及 单塔 计 算范围 4 5 。 斜 线 划 分 法 的 合 理 性 。 另 外 , 在 中 震 工 况下顶板最大拉应力为 S 1 = O . 4 0 9 M P a ,远 小 于 混 凝 土 ( 按 C 4 0)的 抗拉 强 度 标 准 值 f t k( = 2 . 3 9 M P a ) 。 这 说 明 .在 中震 作 用 下 . 顶 板 有 足 够 的应 力 储 备 .
08PKPM“楼层组装”时应注意什么?
08PKPM“楼层组装”时应注意什么?
通过在楼层组装时为每一个楼层增加一个层底标高参数来进行
广义层的定义,即有了这个底标高以后,程序将不再依赖楼层组装的顺序去判断楼层的高低,而改为通过楼层的的绝对位置进行模型的整体组装。
这种方式较适用于多塔、连体结构的建模。
就是从空间上通过你给的底标高进行楼层组装,而不是依照你的先后顺序进行组装了。
新版的使用底层标高,注意最后尺寸不是结构顶层总高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YJK常见问题(二)
YJK常见问题(⼆)⼀、不正常的轴线布置造成剪⼒墙单元划分不过(邮件48109)软件对剪⼒墙⾃动进⾏单元划分,默认的单元尺⼨是1m。
但是单元划分不正常的情况下常造成计算不能正常进⾏。
单元划分不正常的原因主要是⽤户的轴线、节点不规则,如上下层同⼀位置的墙却不在同⼀轴线上,⽽是布置在距离过近的两条轴线上,墙上的⽆⽤结点太多,等等。
1、⽤户问题⾼层剪⼒墙结构,结构计算提⽰缺少约束,不能计算下去。
根据⽇志的提⽰,找到导致出错、提⽰缺少约束的位置,他在⽹格划分图上的⼀个红⾊节点处。
2、查找问题⽤户邮件的回复:将墙元细分尺⼨改⼩⼀些就⾏了,我这改为0.5可以正常计算了;但是如上的⽅案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
出错位置的剪⼒墙在1-3层布置完全相同,单元划分中为什么会出现多余的红⾊节点?原来,图中1-3层的那道⽔平向布置的墙虽然位置相同,却被布置到了不同的两条轴线上。
1层墙的轴线布置在墙的中间,2、3层墙的轴线布置在墙的上边缘,2、3层的墙是按照偏⼼布置的。
由于上下层轴线有150mm偏差,墙上过近的节点造成剪⼒墙划分单元障碍,导致计算不过。
3、解决⽅案应将1层出错处的墙偏⼼调整成与上⼀层相同。
将1层墙的轴线往上平移150mm,使其与2、3层的轴线位置相同,从⽽合并了两层的轴线之间150mm的偏差。
修改后计算正常进⾏。
4、⼩结软件剪⼒墙对剪⼒墙虽然可以⾃动划分单元,但是不规范的建模⽅式可能对剪⼒墙单元划分结果造成异常,导致软件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计算不过。
⽤户应明了剪⼒墙⾃动单元划分的原理,避免轴线⽹格和节点的过近现象。
⼆、剪⼒墙上存在距离过近的节点造成⽣成计算数据崩溃(邮件47634)1、⽤户问题模型⽣成数据时出现崩溃在⽣成计算数据的墙元⽣成时出现崩溃。
2、查找问题邮件回复:如图⽰位置剪⼒墙有多余节点打断,需要稍微调整⼀下模型,具体位置见附件截图,我这可以正常计算的⼯程见附件,我的版本是1.7.0.0。
这个问题靠编程⼈员追踪才查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别建立大底盘部分的标准层及大底盘以上各单塔独立的标准层模型,各单塔标准层的节点网格坐标要求和大底盘标准层对齐;对于像地下室相连、地面部分裙房脱开的层叠状多塔结构,可分离为地下室大底盘标准层、多个裙房标准层及各裙房以上的单塔标准层模型。
2)楼层组装时先勾选“自动计算底标高(m)”按楼层组装顺序自下而上完成第一个单塔(包括裙房)的组装;然后取消勾选“自动计算底标高(m)”项并指定第二个单塔底部标高为裙房顶部标高,然后重新勾选“自动计算底标高(m)”,依次将第二塔的各楼层添加组装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