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课件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合集下载

政府经济学-第四章 公共选择

政府经济学-第四章 公共选择

在垄断条件下会消费者剩余减少或福利损失量L。
价 格
Pm Pc
R
L
边际成 本 数量
寻租活动使人们为争夺租金耗费大量社会经济资 源,但却产生不出任何财富,而成功的寻租者缺 乏有效的动因去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 成本,从而降低经济效率。寻租会严重冲击收入 分配结构,造成社会财富分配的极大不公。
寻租的结果
(2)官僚体制和政府增长 布坎南、瓦格纳等人的研究得出官僚政治不仅 导致预算的膨胀而且必然会造成持久性财政赤 字的结论。政治家为实现连选连任,总是向选 民许诺增加就业、扩大福利,当选后就通过扩 大政府开支来兑现自己的承诺,引起财政赤字 与庞大政府开支。
(3)财政幻觉假说 官僚体制可以就供应不同产出水平的真实成本欺 骗立法机构,而立法机构可以就政府的真实规模 欺骗选民。
帕累托效率状态。社会选择顺序是来源于个人选 择的顺序。 定义域的非限制性假定。社会选择赖以产生的定 义域必须包括所有可能的个人偏好顺序。 非个人独裁假定。不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个人I, 如果I认为X比Y好,则社会将严格地认为X比Y好, 而不考虑其他人的偏好。
5.投票悖论的摆脱
1958 年邓肯·布莱克提出,通过对个人的偏好进 行适当限制,使个人偏好满足单峰偏好,可以摆 脱投票悖论。 单峰偏好是指个人在一组按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 方案中,对其中一个方案偏好程度最高,对其他 方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对此方案,离开这个方案 后,对其他方案的偏好程度都逐渐递减。
2.寻租理论
寻租是试图利用政治过程让利益集团获得超过他们机 会成本的经济报酬的行为。 寻租的形式: (1)通过游说或贿赂等手段直接获取租金。 (2)通过各种手段改变政策环境来间接获取租金。 (3)表面上进行生产性投资,而真正目的是达到政府 所确定的某种标准并据此获得补贴性租金。

政治经济学之公共选择理论(精品PPT课件共42页)

政治经济学之公共选择理论(精品PPT课件共42页)
理性原则:
备选项的可比性和可传递性
帕累托原则:
如果所有人都认为x比y好,则社会顺序必定表示为x比y好。
独立原则:
不受不列入选项的影响
非限制原则:
按个人意愿自由选择,不设禁区
非独裁原则:
排除某一个人偏好强加于社会的可能性
其意义在于为有效的选举制度或投票制度制定了衡量标准。
R
投票悖论
MBA MBB MBC MBD
50
MBE MBF MBG
0
1
2
3
4
5
6
t
7 保安雇佣量(个数)
简单多数原则下的保安雇佣量提案所进行的投 票及其结果
A B C 投票者 D E F G
投票结果
1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通过
2 反对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通过
增加保安雇佣量至
公共选择理论的贡献——个人主义方法研究
集体行为。政治领域中的人,即政治家、文
官及其他国家(政府)代理人,同私人经济
中的人是一样的,都是“经济人”,均以追
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R
基本研究方法:私人利益方法
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 选民追求投票净利益最大化; 执行决策的政府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
政府信息不公开 R
官僚和立法机构之间的预算争夺
官僚获得预算的三个前提:
官僚机构是公共产品的独家垄断者 官僚所掌握的公共产品的真实成本不公开 制度上或技术上允许官僚提出一个不容讨价还价的预算建议
官僚对预算最大化的追求
官僚追求公共权力最大化。 公共权力 的大小与社会资源的数量正相关。 社会资源与公共预算规模正相关。 结果:公共权力的极大化必然带来预算规模的极大化。 后果:公共物品的供给量过剩,高于最佳的产量水平。

第四章_公共选择理论.ppt

第四章_公共选择理论.ppt

公共物品、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
制度。
9பைடு நூலகம்
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詹姆斯 ·布坎南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 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 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10
决策环境的划分
决策环境

价格反映 偏好 企业提供 私人产品

非 市 场 投票反映 偏好 政府提供 公共产品
企 业
私 人
公共选择理论
Public choice theory
1
推荐阅读书目:
《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 阿马蒂亚·森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公共经济学》 朱柏铭 江大学出版社 《公共部门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黄新华主编
2
公共选择理论,在英文文献里也称为“公
共选择”,“集体选择”,“公共选择经济
学”,“政治经济学”等,是一门介于经济学 与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以经济学的
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
作为分析工具,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 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的行为,揭 示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3
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 南
4
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美国人,将政治决策的分 析同经济理论 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1986年诺 贝尔奖获得者。 重要著作: 《财政理论与政治经济体系》(Fiscal Theory and Political Economy); 《同意的计算》(The Calculus of Consent》与塔洛克(G.Tullock )合著; 《自由的限度》(The Limits of Liberty); 《赤字的民主》(Democracy in Deficit》与瓦格纳(R.Wagner)合 著; 《宪法合约的自由》(Freedom in Consitutional Contract); 《课税的权力》(The Power to Tax)与布瑞南(G.Brennan)合著 ; 《法则的理由》(The Reason of Rules)与布瑞南合著; 《自由、市场与国家》(Liberty, Market,and State); 《经济学:在预测科学与道德哲学之间》 (Economics:Between Predictive Science and Moral Philosophy); 《宪法经济学探索》(Explorations into Constitutional Economics)。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
特点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个体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同时,它关注政治市场的竞争性和民主性,以及政府失灵和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性
揭示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政府在提供 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可能存在的低 效、浪费和滥用权力等问题,为 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出现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情况。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自利 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分配和外部性问题等方面出现的无效率和不平衡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不完全 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01
02
03
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 源管理中强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 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人才素质 和服务水平。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管理应注重员工的激励和约 束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创造力。
公共选择理论提倡建立员工绩效 评估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 行科学评估和反馈,以提高工作 效率和服务质量。
02 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
施。
建立政策调整和修正机制
03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政策,确保政策的持续
性和有效性。
05 公共选择理论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城市垃圾处理政策制定过程
背景
某城市面临垃圾处理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 策。
公共选择理论应用
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居民等各 方参与者通过博弈、协商等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最 大化。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政府理论
1、偏好显示问题 在政治市场上,人们无法有效表示自己对某种公共产品 的看法啊,选民们只能通过对官员的选举来反映出需要 多少水平的公共支出,但不能反映出对具体公共产品的 偏好。 另外,即使人们能够表示自己对公共产品的偏好,他们 也未必就会真实表露出来。
实行统 一税制 的效用
富人的效用 中间阶层的效用 穷人的效用 GR GM GP 公共产品的数量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节 投票理论
(二)、投票悖论 1、投票悖论 多数票规则可能无法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到均衡,而在各种选择之 间循环。 2、阿罗不可能定理 不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多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为社会偏好 次序,并且准确表达全体社会成员各自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政府理论
二、政府的不同类型及其决策 无差异曲线:是指这样一条曲线,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了不同产品 的一种消费组合,而消费者从这些不同的组合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 一样的。 政府的不同类型: 1、帕拉图式的政府 即大公无私的、只为全民利益服务的公仆政府。 该类型的政府根据社会偏好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律和秩序等公共 产品,同时从私人部门那里课税,以税收收入来支付政府雇员的工 资。
三、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 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官僚会追求预算的最大化。官僚通过预 算的增加,可以获得职位、权限、尤其是随之而来的特权和名誉等 个人利益。 官僚与政府的关系: 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官僚将自己的服务出售给政府或政治家, 政府则向官僚们支付工资,从官僚那里购买服务。官僚从政府那里 获得一次性拨款,同时许诺将提供一定水平的总产出。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节 官僚理论

《公共选择》课件

《公共选择》课件
为了确保官僚机构的有效运作,需要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
利益集团理论
利益集团的形成
利益集团的影响力
利益集团是由于人们具有共同或同类的兴 趣爱好、共同的利益关系以及意识形态上 的联系而形成的。
利益集团通过游说、宣传、施压等方式影 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以实现自身利益 。
利益集团的均衡
利益集团的局限性
公共选择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公共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公 共选择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在线 投票、电子政务等方式提高决策
效率和透明度。
多元主体参与
公共选择逐渐从政府单一主体向多 元主体转变,包括社会组织、企业 和个人等,共同参与公共决策。
全球公共治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共问题 日益增多,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 织共同参与解决,推动全球公共治 理的发展。
公正的结果。
官僚理论
官僚角色
官僚在公共选择理论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他们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决 策的执行者。
官僚行为动机
官僚的行为动机包括个人利益、组织 利益和社会利益,这些动机之间存在 冲突和博弈。
官僚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关注官僚效率问题,如 何提高官僚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公共服 务质量是重要议题。
官僚监督
在公共选择理论中,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 和博弈最终会达到一种均衡状态,这种状 态决定了公共政策的走向。
利益集团理论也存在着局限性,如可能出 现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 上、利益集团之间的不平等问题等。
政治市场理论
政治市场概念
政治市场是政治参与者在其中进行政治交易、达成政治协议的场所。
政治供给与需求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共选择
总结词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选择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集体决策和投票机制,决定公共 资源的分配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第4章 公共选择

第4章  公共选择

• 4、竞争性质的不同。 • 在经济市场中,由于竞争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促使着 厂商会不断地扩大生产、改善管理,以此去满足消费 者,并最终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在公共选择中 ,对于每一届政府来说,其行为具有短期性和垄断性 。 • (二)公共选择的必要性 • 存在公共选择的必要性的原因有二: • 1、公共产品的存在。 一是在提供效率上,公共产 品的公共提供比私人提供更有效率。二是在交易费用 上,由于公共产品消费中搭便车行为的存在,会使得 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交易费用大于公共提供时的交易 费用。
爬山
爬山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选择钓鱼钓鱼打球
打球
打球
• 4、单峰偏好和多峰偏好 • (1)单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对 于这个唯一的最理想目标的偏离,无论是正的方向, 还是负的方向,都是坏事情。 • (2)多峰偏好则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 最初,当人们偏离其最偏好的选择目标时,境况会因 此变坏。但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运动,其境况则会最 终变好。 • 一般地说,如果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那么投 票悖论就不会出现。
• 1、作为投票者的经济人 • 投票经济人的选择行为可分为四个方面: • 首先,是目标。投票人在进行投票时,有两个 方面的目标。一个是投票者个人所追求的目标 ,另一个是投票人所在或所代表团体的利益, • 其次,是候选方案。 • 再次,是选举规则和程序。选举规则即人们常 说的投票规则,如一致通过原则、多数同意规 则等等。选举程序,有直接选举和代表代为选 举的间接选举两种主要形式。
• 公共产品的存在,首先要求政府要组织集体行动进行生产,而 一旦有了政府或集体的行动,就产生了一个政治过程,分散的 私人选择也就转化为集体的公共选择。其次,决定公共产品的 数量和生产方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公共产 品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公共选择的必要性。 • 2、外部效应的存在。导致外部效应的制造者不需要承担坏效 应的损失或好效应的收益,这表明存在着一种非价格的因素, 它在自由交换的市场上是解决不了的,或解决的成本超过了收 益。也正因为此,决定了外部效应问题只有通过非市场决策即 公共选择来解决。

ch4公共选择理论

ch4公共选择理论

Citizen: rational ignorance Legislature: vote trade
How
Party: median theorem Government: political business cycle Bureaucracy:Government failure
0.1.1 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异同
18
• • • •
博弈者 player 行动 action 策略 strategy 劣策略 dominated strategy • 占优策略 dominant strategy • 选择 • 支付 alterative payment/ payoff
• • • •
矩阵 matrix 讨价还价 bargain 信息 information 沟通 communication outcome equilibrium solution
0.4 学习公共选择理论的意义
行 政 管 理 系
27
• 0.4.1 科学地研究政治
• 0.4.2 了解政治过程的问题所在
Public Economics
• 0.4.3 换个视角研究中国政治
28
“科学地研究”的含义
行 政 管 理 系
• 科学地研究含义: • 自然科学化、硬科学化 • 科学的标准: • 发现事物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果关系, • 获得 objective political knowledge
0.2.2 公共选择理论创立
行 政 管 理 系
9
• 布莱克( Duncan Black,1948)“ On the Rationale of group Decision Making”,” The Decision of a Committee Using a Special Majority.”→ 《 The Theory of Committee and Elections》 ,1958 • 布坎南 (James Buchanan,1949)The pure theory of government failure: a suggested approach • 阿罗(Kenneth Arrow, 1951)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s

第四章 公共选择 《政府经济学》PPT课件

第四章  公共选择  《政府经济学》PPT课件

4.2投票规则
4.2.2 寻租理论
寻租行为有如下三种形式:
形式一
形式二
形式三
通过游说或贿赂 等手段直接获取
租金。
过各种手段改变 政策环境来间接
获取租金
表面上开展生产 性的投资活动, 但真正目的在于 达到政府所确定 的某种标准,并 据此获得政府的
补贴性租金
4.2投票规则
4.2.2 寻租理论
租金来源
简单多数规则 要求一项议案的赞同人数 只要超过投票人的半数以 上即可通过。
比例多数规则 在赞同者超过半数的基础 上还要达到一个特定更高的 比例,比如2/3、3/5或4/5。
4.1 投票规则
4.1.2 多数票规则
特点
不同意的少数派的利益往往被忽略甚 至被损害; 其决策结果具有强制性,它允许多数 人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少数人,从而使 他们成为“倒霉的少数” 容易造成投票悖论; 难以避免集体决策中参与者之间的策 略行为。
4.2投票规则
4.2.1 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的成因
传统观点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
政治企业家理论
4.2投票规则
4.2.1 利益集团
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
奥尔森对利益集团在公共选择中发挥的作用的评价基 本是负面的。他认为利益集团在获得来自政府支出增加 的效益的同时,必然要以损害其他人的境况为前提。 斯宾格勒模型对利益集团的评价更为糟糕,他提出的 “俘虏理论”认为:在政府和利益集团之间存在着合作 关系,产业的管制机关往往会被管制对象所俘虏并受其 控制。 多元论者乐观地认为:虽然同一个政策提案会给不同 的集团或个体带来不同的利益影响,但是数量众多的压 力集团相互作用将会形成一种代表全社会利益的均衡。
第四章 公共选择

MPA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MPA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1.公共选择的规则,即提案获得通过所需的赞成票数占投 票者总数的比例 2.公共物品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3.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和效益的信息的难易程度
4.税收份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5.公共物品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第1篇 第4章
4.1 简单多数规则
4.1.3 多数规则下政治均衡的实证分析
举例分析
就两项提案分别进行投票,且无 投票交易的情况
存在投票交易的情况对资源配 置效率的影响
第1篇 第4章
4.3 投票交易
4.3.3 投票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图4—6 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第1篇 第4章
4.3 投票交易
4.3.3 投票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图4—6 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第1篇 第4章
4.3 投票交易
重点问题
政治均衡的概念与投票决策中的政治均衡 单峰偏好和多峰偏好的含义及其与政治均衡间的关系
投票交易及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公共选择过程中的政治行为
第1篇 第4章
4.1 简单多数规则
4.1.1 政治均衡的概念
如果一个社会的成员根据既定 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 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 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 谓政治均衡。
图4—2 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第1篇 第4章
4.1 简单多数规则
4.1.4 中间投票者
所谓中间投票者,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 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
中间投票者定理: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的边际 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中间投票者最偏好 的公共物品的产量,就是简单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
4.4 政治行为的分析
4.4.3 官僚主义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第四章 公共选择

第四章   公共选择

案例4:火车站的设租行为
某地火车站为广开财源,改善职工福利想 出了一个“靠山吃山”的办法。他们由火车 站职工以股份制形式创办了一个后勤服务公 司,由该公司出面与一些单位签订代售火车 票合同,并确定合作分利的标准。于是,火 车站以支持后勤服务公司发展的名义,源源 不断的向该公司提供票源。结果:火车站买 不到紧俏的车票,代售点却大量存在;同时, 代售的手续费最高的是火车票价格的50%。
五、政治行为的分析

• •
1、投票者的选择
2、政党:选票的极大化(唐斯模型) 3、政府部门:公共权力的极大化
案例1:公共产品的过度供给
横幅标语在一些城市随处可见,它以红 色的条形布面作底,上面均匀地印制一排夸 张的汉字,悬挂在城市的主要街道、广场、 立交桥或醒目的建筑物上。按标语的内容可 分为:会议型、礼仪型、运动型、工作型等 等,几乎每个部门和行业都可以随时拉出横 幅标语,因此,无论走在哪里都能观赏到这 样独况让人非常的头疼,但是, 每当国宾车队通过、需要占用车道时,绝大多数市 民表示理解。因为 ,迎宾的礼仪涉及民族形象和国 家利益。所以宁可自己暂时被堵在路上。 在众人皆无期待的情形下,国家有关方面主动 提出:鉴于给市民的出行带来很多不方便,从2004 年1月1日起,取消为国宾车队安排礼仪性摩托车护 卫。
四、投票交易
互投赞成票和操纵投票
1· 互投赞成票,也叫投票交易,投票者在投票赞成自己强烈偏好的议案 的同时,也赞成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稍微有损害而对另一个投票者至关 重要的议案。 2· 操纵投票
第一 甲 乙 丙 A C B 第二 B A C 第三 C B A 甲 乙 丙 第一 A A B 第二 B C C 第三 C B A
非市场环境和市场环境的示意图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流派 1、罗彻斯特学派,研究领域为“实证的政治理论”,并
善于运用博弈论的抽象语言来描述现实的政治法律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赖克、Ordeshook等。
2、芝加哥学派,关注制度现实,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
(George Stigler)、贝克尔(Becker)等。
3、弗吉尼亚学派,对公共选择这一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假设前提
1、“经济人”假设,能够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有利 于自己的决策。 2、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易”性质,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 济学的基本命题是不同经济个体之间的交换,而非“选 择”。 3、政治规则完善论,政治过程的“理性的人”或经济人的 交易能够顺利进行,一个社会必须制定合理的政治行为规 则。
3、中位选民定理
影响投票行为的普遍规律。中位选民是指将处于所有投票 者最优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
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中位选民定理并中的利益集团与寻租
一、利益集团的含义
利益集团,指那些由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对政府的 决策能够施加影响的团体。
二、利益集团产生的必然性
2、寻租行为与资源配置的效率
(1)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使本来可用于生产的 资源白白被消耗,不增加任何新产品或者新财富,只是改 变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把更大部分的国民收入装入了私 人口袋,导致资源无效配置。 (2)寻租还会导致不同部门官员的争权夺利,败坏政府声 誉,增加廉政成本。
3、寻租问题的治理对策
C C
B
A
C
B
3、单峰偏好是指每个选民的偏好只有一个峰值
循环投票,要么多数人暴政,要么进行投票交易
三、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与中位选民定理 1、不可能定理,无论何种规则下,政府决策都可能产生

政府经济学第四讲(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经济学第四讲(公共选择理论)

二、公共选择理论
(一)界定 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还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 或者简单地说,它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在研究对象上和政治学没有什么区别,它是 因为研究方法独特性而区别于政治学,它是一门介于经济 学与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 公共选择理论总的来说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的应用 和延伸,用经济学的眼光考察政治生活领域的事件。“公共 选择理论是经济学对政治科学的渗透”。


按照决策环境的划分:市场与非市场决策
决策环境
市场环境
非市场环境
价格反映消费者偏好, 企业提供私人产品
投票反映选民偏好,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企业
个人
政府
选民

市场决策中,自由竞争条件下,企业和消费者基本上拥有 同等的决策权力来改变市场行为。消费者对供应水平不满 意时,可以做出决策——不买,而企业则会对此做出迅速 的反映。生产决定权在企业,市面上产品的销售则由消费 者决定。 在非市场决策中,政府拥有更多影响非市场决策的权力。 在西方国家,政府的决策一旦做出,决策的实行带有一定 的强制性以及受影响的民众数量很多,尽管民众可能不满 意,但要立即改变非常困难。唯一有效的手段时在大选时 通过投票选择新的政府或通过投票促使政府调整。

(二)特点

1、将政治过程看作某种特殊的“经济活动”。 2、政府是“生产者”,选民是“消费者”,选票是 “货币” 3、选举制度等同于“市场制度”。


(三)假设
1、经济人假设
公共选择理论之前,经济学家假设政治活动或政治领域完全按另一套规
则运行,由于这些活动是飞升长兴的和明显不以赢利为目的,所有的决 策是非市场决策,把政治决策视作经济决策的外生因素或既定因素,政 府的动机和目标是利他主义的、超个人利益的。 但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如果在经济领域是自私自利的,不可能在政治 领域发生彻底的改变,不可能因为他的政治角色而变得大公无私。

第四章 公共选择

第四章 公共选择
第四章 公共选择
——回答“公共财政提供什 么样的公共产品”和“提 供多少公共产品”的问题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节 公共选择主体的行为分析 第三节 公共选择的方式与规则 第四节 政府失灵与公共治理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
财政决策是财政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即
“提供什么公共产品”和“提供多少公共
产品”。不同于家庭决策和企业决策,财

官僚的行为动机一般包括薪水、津贴、社会声 望、权力、影响力和轻松的工作负担等。为了 达到这些目标,政府官僚必然设法追求机构预 算的最大化和政府权力的有效控制。
第三节 公共选择的方式与规则
一、公共选择的两个基本问题
(1)每个人如何在政治市场上显示对政治决 策方案即公共产品的偏好。 (2)如何对偏好进行加总。
所谓偏好的“峰”是指把一个人偏好曲线中比所
有临近点都高的店定义为“峰”。如果投票人偏
离他最偏好的选择,不论偏离的方向如何,他的
效用都将下降,那么该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
如果该投票人偏离他最偏好的选择,其效用是先
下降后上升,其偏好是双峰的。如果多次重复出
现这种情形,那么他的偏好是多峰的。
单峰偏好定理: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 下的投票结果就是唯一的,不会出现循环胜出现象;如果所有
2.假设条件
两个基本的连贯性公理: (1)连续性公理 (2)传递性 五个条件 (1)个人理性 (2)与选择方案无关的独立性假设 (3)帕累托效率状态 (4)定义域的非约束性假设 (5)非个人独裁假定

3.意义

公共选择规则也会导致民主失效,因此多 数票原则的民主决策机制的合理性是有限 度的。
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做出突出的 贡献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 布坎南在《公共选择理论》(1972)一书中 说过,公共选择学派想要做的事情是,把 40年来人们用来检查市场经济缺陷和不足 的方法,完全不变地用来研究国家(政府) 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并提供改进的措施。 为了提出改进政府干预行为的措施,公共 选择学者首先对政府干预行为局限性或"政 府失败"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较具体深入的 研究。
三、投票机制和中位选民
1.投票和社会偏好。公共选择理论对投票行为的 研究假定投票是由其福利受到投票结果影响的 那些人们来进行的。公共选择的目标为:提高 社会福利或对福利进行再分配。 参与投票的经济人对提高福利有自身的期待,社 会福利为个人福利的加总;福利再分配是一项 零和博弈,即部分人的福利增加是另一部分人 福利的损失,社会总福利没有增加。 同一项公共决策不可能同时实现两个目的,必须 区分目的来选择不同的公共选择程序。
• 2.多数决策与投票悖论 在西方,民主分为直接民主与代议制民主。 投票将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有许多 投票原则: 全体一致原则:效率低、采用少; 简单多数和2/3多数原则被普遍采用。 这些原则都表明了多数决策。
多数通过规则的梅尼思.O.梅斯定理(梅氏定理 梅氏定理表明多数投票原则只有在两个备选方 案,同时满足4个条件时有效,在多个方案时, 就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此种现象被称为“投 票悖论”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学习要点: 经济人的概念; 谋求最大发展自我利益与集体行为; 合适的公共选择方式可以约束官僚的行为; 政府失灵的必然性 中国的抉择科学化、民主化是一个逐进深 入的发展过程。
• 一、公共选择与非市场抉择
• 对人们选择行为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各种决策的内容不同,因此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方法对选择问题(或称为决策问题)进行研究。

《公共选择理论 》课件

《公共选择理论 》课件

发展:20世纪 50年代,公共 选择理论逐渐 形成,成为经 济学的一个重
要分支
成熟:20世纪 60年代,公共 选择理论在学 术界得到广泛 认可,成为经 济学研究的重
要领域
应用:20世纪 70年代,公共 选择理论开始 应用于政策制 定和公共管理 领域,对政府 决策产生重要
影响
理性人假设:假设每个决策者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集体行动假设:假设集体行动能够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信息不对称假设:假设决策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决策结果偏离最优 外部性假设:假设公共决策存在外部性,即决策结果对非决策者产生影响
选民的短视行为:在公共选择理论中,选民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缺乏对长期后果的考虑。
政治家的机会主义行为:政治家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通过操纵信息、利益交换 等方式来获取选票和权力。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于选民的短视行为和政治家的机会主义行为,公共政策往往难以实现最 优化的社会福利。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加强信息披露、建立激励机制等,以改善公共政策的制 定和实施。
公共选择理论在 公共品供给中的 应用
公共品供给的决 策机制
公共品供给的效 率与公平
公共品供给的监 管与评价
成本:政府规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监管、执法、行 政管理等方面的成本。
收益:政府规制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提 高社会福利水平。
成本-收益平衡:政府需要在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最优的规制方 案,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政治市场:政治决策者、选民、 利益集团等参与者构成的市场
经济人假设:政治决策者、选 民、利益集团等参与者都是追 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

公共选择理论ppt课件

公共选择理论ppt课件

答案:A.5000 B.10000 C.30000 D. 50000

0
1
0
69
5
答案: 在经济学实验中,很多人会说愿意出几百块钱
来买药,但是即使医药公司花几万块钱,他们 也不愿参加试药实验。
6
案例二:公共防疫应急决策
假设正在为预防一种流行病的爆发作准备,预 计这种病会使600人死亡。为尽可能遏制消极 结果,现在设计出AB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在两 种不同的描述方式下大家需要进行决策。
1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理论是用 研究经济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 府的政策制定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 公众的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政策是 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 序以改进决策的结果。
2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第二节 公共决策 第三节 投票交易
好以及决策程序给定的条件下,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是否存在某种均衡状态;
16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什么是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 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投 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即政 府选择、非市场的集体选择)。
17
市场选择(市场决策)与公共选择(非市场决策) 的联系与区别
11
当时,FDA正在执行的公共政策强调以确凿的科 学数据为依据,而普强公司和美国医学会则代表 着两个强大的特殊利益集团,即大公司和医务人 员。普强公司通过政治手段阻拦FDA的任何行动 ,双方僵持不下。最后,面对越来越多的科学数 据和科学家的反对意见,普强公司不得不召开特 别董事会。结果董事会不仅决定继续销售帕纳巴 ,而且决定积极采取法律手段,尽量延长药品的 销售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公共学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起源与发展,理解政府规模自我膨胀的原因,寻租活动的成本与收益,能运用公共选择学派的相关理论,分析现阶段我国公共决策的状况。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案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寻租理论官僚理论政府规模自我膨胀的原因
所需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案例引入:
案例一:
目前,山东潍坊市婚纱摄影协会联通该市16家婚纱摄影公司向市民们发放婚纱摄影消费券。

此次发放消费券的金额达50万元,吸引了许多即将结婚的年轻人
案例二:
3月9日上午,杭州世纪联华庆春店一开门,收银台就排起长队,很多顾客都拿着消费券翘首以待。

年初以来,杭州市发放了两亿多消费券,持券购物成该市一道风景线。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长蔡奇表示,消费券产生的放大效应约为1-5倍,效果很好,接下来杭州还会发放6亿元消费券。

评论:消费券的限时消费特征,能将人们潜在的消费欲望在短期内“变现”,是促进消费最直接的方式。

成都向37.91万低保对象等每人发放100元消费券,转化为真实消费的比率接近10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左军认为,消费券的“乘数效应”可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进而形成就业、増税收良性循环。

案例三:
采访中心记者表示,大多数人认为发放消费券只能是一种政府送温暖行为,促销费仅凭消费券很难实现,中国天涯网调查显示券能代替工资吗?能天天发吗?能覆盖所有消费领域吗?不可能!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副院长陈佳贵表示,真正拉动居民消费区需求,重点还应放在建立完善城乡特别是农村的社保制度。

案例四:
继杭州、南京等地先后发放各种消费券后,很多企业也推出“消费券”:北京、天津老百姓大药房3月上旬向市民发放三类不同面值的消费券,顾客消费满一定金额即可享受优惠;武汉某报业集团也向订阅2009年报纸的读者发放每份5230元的购房券
评论:无论是“健康券”还是“购房券”,细一看,都仅仅是作为消费中一定比例来使用,同真正的消费券不一样。

消费券必须可以单独使用才能真正让利于民,否则,无论冠以何种名目,都不过是变相促销,领取、使用都有诸多限制,最多只能算是优惠券。

不可否认,优惠券也能让群众得到好处,激发消费热情,但这不能算消费券,如果商品价格本来就虚高,优惠券只能让消费者承受更多负担,不利于市场有序运行。

(思考:企业发放的消费券与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有何异同?)案例五:
消费券究竟该向特定群体发放还是面向全体公民?全国政协委员李德水认为,消费券就是要发给真正有需要的低收入阶层群众,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不必锦上添花
但是如果只向部分群体发放消费券,对其他纳税人是否意味着不公平?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消费券的发放一定要注重公平性,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不过如何界定“真正需要”的群体还需斟酌。

案例六:
近日,报载杭州市政府有意从市领导工资、福利中切除10%以“消费券形式发放”。

如推广成功,这种做法还推广到杭州所有公务员中,比例为工资、福利的5%到10%
有人认为一成工资改发消费券,是强制消费,不是合理的问题,二十合法的问题,这也反映了部分市民的疑虑。

一些低收入家庭还指望每月工资能省下点存银行,这样一来他们怎么办?
《劳动合同法》规定,工资都需要以人民币方式支付,如果要以其他方式支付,必须双方都同意,毕竟根据法律,劳方有取的货币报酬的权利。

一些专家认为,促销费应尊重老百姓的意愿,加入居民原本收入低、负担重,拔苗助长方式的促销费可能适得其反。

案例七:
12月5日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通过“振兴经济消费券发放特别条例”,对消费券方案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更加周详的规定。

根据条件里,在台湾有户籍的台湾居民以及外籍、大陆港澳配偶以及2009年3月底前出生的婴儿,都可以领取;为鼓励消费,消费券使用时间缩短了三个月,消费券通过户政系统发放,居民凭身份证件或户口簿到投票站领取,持消费券可以到有营业登记的零售店、量贩店或餐饮店消费,不兑现金不找零
4.1公共选择学派概述
总结:对促进消费所采取的措施涉及面非常广,社会公众的态度和意见对政府规制部门形成了压力;采用什么方法规制及如何按照公众意愿进行规制就是政府规制活动中的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发生在政治活动中的制度选择行为,包括经济以及其他活动中的规则选择。

即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如何分配。

(P73)
在第一章中我们提到公共产品存在的必要,那么公共产品存在要求政府组织集体行动来提供公共产品。

一旦有了政府行动,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在民主政治体制下,通过投票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