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解析

合集下载

五代史伶官传序行文思路

五代史伶官传序行文思路

五代史伶官传序行文思路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

文章的行文思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提出论点:文章开篇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论点,指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人事。

2. 立论依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说明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3. 进一步阐述:引用《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得益”,对庄宗的盛衰进行了评价,指出他得失天下的原因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 引发思考:文章在叙述完庄宗的事迹后,以“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作结,引发读者的思考。

5. 得出结论:最后,作者再次强调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论点,并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结,指出兴亡之理不仅适用于伶人,也适用于国家和个人。

总之,《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盛衰对比,引用名言,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强调了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人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教育意义。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艺术特色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艺术特色赏析

教析JIEXI《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

作者通过深入地分析五代时期后唐由盛转衰的具体原因,揭示国家兴衰未必取决于天命,而是由“人事”所定的道理,以此告诫当时的执政者,要时刻警醒自己,不可过分骄奢。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便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进而以“人事”为切入点,分析了庄宗失天下的原因,通过引用历史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之后,又采用先扬后抑、纵横对比、引用古训等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整篇文章气势如虹,堪称古今史论中的典范。

接下来,笔者就赏析一下《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艺术特色。

一、立论鲜明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叙述史实。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便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先声夺人,令人警醒,而且使文章具有了极强的气势。

在提出论点之后,他开始讲述史实:“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作者将庄宗得到天下与失去天下的史实作为论据,进一步论证自己提出的观点,可谓有理有据。

这句话也恰到好处地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巧妙地将论点与论据联系了起来。

同样是以史实为依据,欧阳修提出的论点却与当时其他史论家提出的观点完全不同。

他更强调“人”的作用,鼓励人们从“人事”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

欧阳修在27岁时中进士,正式踏上了仕途。

当时,整个北宋王朝已经逐渐由盛转衰,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仁宗庆历年间,西夏不断骚扰宋朝边境,宋军屡屡战败。

面对错综复杂的朝局,欧阳修等有识之士一心想通过改革的方式化解危机,却不断遭到反动派的强制打压。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倍感忧虑,担心五代时的历史再次重演。

因此,他决定自己动手,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编撰完成了《新五代史》。

欧阳修心系天下,希望通过改革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反对佛家消极避世的思想,主张强国练兵。

欧阳修写下《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是希望宋朝的统治者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只满足于眼下的繁荣,希望引起统治者的注意。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高频考点《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专项练习(解析版)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高频考点《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专项练习(解析版)
4.填空。
(1)《伶官传序》中,写庄宗李存勖替父报仇后社会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伶官传序》开宗明义,用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
(3)《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句强调使人国破家亡的不仅仅限于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纳之:把箭放好。
系:捆绑。组:绳索。
函:木匣。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
先王:指晋王李克用。
仇雠(chóu):仇敌。
一夫:指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皇甫晖。
誓天断发:截发置地,向天发誓。
岂:难道。欤(yú):表疑问的语气助词。
抑: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者”、“还是”。本:考究。迹:事迹,道理。
燕王: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其子刘守光,后被朱温封为燕王。此处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说法
契丹:宋时北方的一个部族。
与:赐给。其: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乃:你的。
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
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
C.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束缚捆绑。
D.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2)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C.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D. 函梁君臣之首
(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高中背诵古诗文内容及解析—五代史伶官传序

高中背诵古诗文内容及解析—五代史伶官传序

高中背诵古诗文内容及解析—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作者简介欧阳修(11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次年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后入京任职,勇于言事,曾被贬夷陵县令。

后又因参加“庆历新政”而贬至滁州、颍州等地。

晚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

博学多才,是著名文学家,诗词文赋皆长,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倡导诗文革新,开一代文学风气。

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读《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独立修撰的一部史书,共七十四卷,为古代二十四史之一。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北宋王朝建立后,虽有较长时间的稳定和表面的繁荣,但社会矛盾日益扩大,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弊病丛生,积贫积弱。

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力图通过政治改革挽救危机,却屡遭当权者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欧阳修越发担心宋王朝重蹈五代的覆辙。

宋太祖时已有薛居正奉命主修的五代史书(后被称《旧五代史》),欧阳修认为它无助于劝善惩恶,决意自撰一部(后被称《新五代史》),通过对五代政治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记述、评价,借以提出劝诫和警醒。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观点的看法和启示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观点的看法和启示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观点的看法和启示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史论。

在这篇文章中,欧阳修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强调了人君应该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史为鉴。

我认为,《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成功和失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够保持成功并避免失败。

其次,这篇文章强调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在和平时期,人们往往会放松警惕,忽视潜在的危险。

然而,《五代史伶官传序》提醒我们,只有在居安思危的情况下,才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危险,避免灾难的发生。

此外,《五代史伶官传序》还告诉我们,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通过学习和借鉴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避免重蹈覆辙。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

总之,《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历史,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代史伶官传序自然的道理

五代史伶官传序自然的道理

五代史伶官传序自然的道理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欧阳修的一篇著名文章,其中阐述了历史的必然性和人生的无常。

作者通过对五代时期伶官的命运变迁的描述,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在文章中,欧阳修首先指出了历史的必然性。

他认为,历史的进程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些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

这些因素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个人的力量在其中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作者认为,历史的必然性是不可抗拒的,我们只能顺应历史的潮流,而不能试图逆潮流而动。

接下来,欧阳修又指出了人生的无常。

他认为,人生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各种不幸和灾难。

这些不幸和灾难可能来自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疾病、死亡等各种原因,而人们对此无能为力。

因此,作者认为,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个机会,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最后,欧阳修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尽管历史的必然性和人生的无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应对人生的挑战和机遇。

总之,《五代史伶官传序》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的道理和人生的真谛。

它告诉我们,历史的必然性和人生的无常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自我修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代史伶官传序高中课文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高中课文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高中课文原文摘要:一、五代史伶官传序背景及意义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背景2.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意义二、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概述1.原文作者及写作背景2.原文主要内容概述三、原文详解1.原文开头至“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2.原文“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至“而皆背晋以归梁”3.原文“此三者,吾遗恨也”至“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原文结尾部分四、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启示1.盛衰变化的规律2.人事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文:一、五代史伶官传序背景及意义五代史伶官传序是欧阳修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历史散文。

文章通过对五代时期伶官的描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人事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该文旨在告诫当政者,国家的兴衰与人事密切相关,必须警惕并及时纠正错误,以免重蹈覆辙。

二、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概述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开篇简要介绍了作者编写此篇传序的背景,接着通过回顾五代时期伶官们的经历,揭示了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文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些伶官们的意气风发,以及他们在国家盛衰中的作用。

同时,原文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后世的警示。

三、原文详解1.原文开头至“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原文开头部分,欧阳修对五代史伶官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他们在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接着,通过对伶官们意气风发的描绘,表现了他们在国家盛衰之际的重要作用。

2.原文“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至“而皆背晋以归梁”在这一部分,欧阳修回顾了五代时期伶官们协助燕王父子巩固政权、对抗晋国的经历。

然而,最终燕王父子、契丹和晋国都背叛了原来的立场,投向了梁朝。

3.原文“此三者,吾遗恨也”至“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在这一部分,作者通过晋王之死,将伶官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

晋王将三支箭交给庄宗,告诫他要警惕并改正错误,以免重蹈覆辙。

4.原文结尾部分原文结尾部分,欧阳修再次强调了国家兴衰的道理,警示当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警惕并及时纠正错误。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文章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引述和赞美,增强了读者的民 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丰富了文学宝库
文章作为《五代史》的一部分,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 库,为后人研究历史和文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06
结论与展望
对《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评价与结论
历史价值
《五代史伶官传序》作为一篇历史性散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总结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的历史 教训,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创作背景
1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 一篇史论。
2
该文主要讲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失天下的故事 ,并以此为鉴,指出一个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 骄奢淫逸和用兵之道有关。
3
欧阳修通过分析伶官在历史变革中的作用和地位 ,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和艺术的理解和思考。
02
伶官制度
在这个时期,各地藩镇 割据,互相攻伐,朝代 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
安。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和后周这五
个主要的政权。
伶官的起源和地位
伶官是指古代宫廷中的乐工、演员等演 艺人员。
在五代十国时期,伶官的地位非常低下,被 视为下九流之辈,社会地位极其卑微。
然而,由于他们掌握着表演艺术, 能够通过歌舞、戏剧等形式传达信 息和情感,因此在政治和军事领域 中也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伶官的选拔和职责
选拔
伶官在宫廷中主要负责音乐、歌唱和舞蹈等表演任务,因此需要选拔具有音乐 、舞蹈或歌唱天赋的人。通常,他们是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被挑选出来的。
职责
伶官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和表演宫廷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艺术活动。此外,他们 还负责维护和演奏宫廷乐器,以及为宫廷节日和庆典提供娱乐表演。同时,他 们还可能参与接待外国使节和贵宾的仪式活动。

五代史伶官传序(注释)

五代史伶官传序(注释)

五代史伶官传序(注释)
梁叔宝的《五代史》,一书可以称得上百年来中国历史学界深受人们喜爱的重要著作,覆盖中国五代时期重大事件的、事件的内容和趋势的、决定性的、引发大变局的客观的历
史事实,表现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富有成果的特点。

梁叔宝收集编印历史编年,在历史史料整理、编撰编年体方面,把历史编纂发展到一
个新的高度,他以精细、准确、繁冗的言辞,勾勒出了五代史事件的发展脉络,特别强调
了显贵政治、人文精神、思想精神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另外,还要表扬梁叔宝使用的许多历史史料资料,例如五代时期重要人员和朝代史料,他有权威的研究解读,他在建构更真实的历史现实的同时,融入了人文思想的深厚理论研
究和实践思考,把历史史料形象地呈现出来,展示给我们一个客观全面的政治、文化、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画面。

梁叔宝的《五代史》是研究五代时期历史民族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五代史料的重要部分,也为后世的历史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史料基础。


了更好的学习和研究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历史史料,推陈出新,为了更好地保留中国历史
文化和繁荣发展,本人建议:要继续发扬梁叔宝《五代史》的精神,勤读文史,加强历史
史料整理、编辑编纂,提高历史新编著作的质量,发展科学研究,以期更好地探索历史和
发展新时代。

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②许多民营企业家(如山西煤老板)白手起家,以 汗水浇铸辉煌,以诚信树立品牌。一旦功成名就,腰 缠万贯,便张开巨嘴大吃,吃果子狸,吃活蝎,吃河 豚,吃黄金宴……吃倒了品牌,吃去了信誉,吃掉了 未来。
③有些基层领导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卓绝, 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建设小康村,亿元 村。但是成就事业之后,独断专横,飞扬跋 扈,挥金如土,纸醉金迷,俨然一个土皇帝。 最终身陷囹圄,悔不当初。
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It is applicable to work report, lecture and teaching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五代
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 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 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 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 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知识归纳 ——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为 / 有关员工的录用、培养、奖惩等工作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探究 / 原来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一般的官员 / 做某一方面的工作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或者,还是 / 压制
文句翻译 要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
智勇多困于所溺 形→名,有智有勇的人
知识归纳 ——特殊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 3、盛以锦囊。 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4、系燕王父子以组。介词短语后置句 5、而告以成功。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7、智勇多困于所溺。介词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8、燕王,吾所立。判断句
总 提出论点: 起
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五代史伶官传序启示和借鉴

五代史伶官传序启示和借鉴

五代史伶官传序启示和借鉴一、盛衰之理在人事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明确指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观点强调了人事在国家兴衰中的决定性作用。

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虽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人的决策和行动是决定性的。

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无论在个人还是国家的层面,我们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到自身的力量,通过积极行动来影响和改变命运。

二、忧劳与逸豫的教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名言。

它告诉我们,艰苦奋斗和辛勤努力是推动国家繁荣和个人成功的关键。

当我们面临困境时,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突破重围,实现目标。

而贪图安逸和享乐则会消磨我们的意志,导致失败。

这一教训告诫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进取心。

三、忽微之处防患未然“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是欧阳修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

它提醒我们,小事情往往会积累成大祸患,而智勇之人也往往会因沉迷于安逸而陷入困境。

这教导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对潜在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有预见性,对细节保持敏感。

四、谦虚与自满的取舍“满招损,谦得益”,这是《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出的宝贵经验。

它强调了谦虚使人受益,自满则容易导致失败。

这一教诲告诫我们,无论在个人还是集体层面,我们都应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

面对成功和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自满、不懈怠。

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国家大事需明辨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强调了国家大事的重要性,并警示人们不要将其委派给宦官之流。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时,我们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力。

我们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摒弃私利和偏见,以客观、全面的态度来审视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六、骄兵之败警示“骄兵必败”,这是《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五代史伶官传序-选择性必修中册(学生版)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五代史伶官传序-选择性必修中册(学生版)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史学家,字水叔,号醉药,晚年又号六居士。

北宋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获秆画地教他识字。

宋仁宗天圣八年(030)中进士,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历任知制诰南林学士、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

神宗熙宁四年(1071),辞去太子少师之职,归于颖州(今安徽阜阳),次年卒,道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还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贡献极大。

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

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都有其独到之处。

著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

2.文化常识《新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年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历史。

少牢: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人,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

3.文本分析(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译文:(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3)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译文:(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译文:(5)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注释、分析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注释、分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①,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②,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③;燕王,吾所立④,契丹,与吾约为兄弟⑤,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⑥!”庄宗受而藏之于庙⑦。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⑧,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⑨。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⑩,函梁君臣之首⑪,入于太庙,还矢先王⑫,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⑬,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⑭,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⑮,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⑯?抑本其成败之迹⑰,而皆自于人欤?《书》曰⑱:“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⑲,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⑳;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㉑,而智勇多困于所溺㉒,岂独伶人也哉㉓!作《伶官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①,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 契丹②,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④,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⑤,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⑥,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⑦,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⑧,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⑨,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⑩,岂独伶人也哉!【注释】①原:推究。

庄宗: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xu),晋王李克用之子。

后梁龙德三年 (923)称帝,后沉溺于声色,重用伶官,终被伶官叛乱所杀。

②晋王:即李克用,沙陀族,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晋王。

梁:指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起义军的将领,叛变降唐,唐僖宗赐名全忠,封为梁王。

他企图谋杀李克用,李克用也多次上表唐僖宗讨伐他,彼此结下世仇。

天祜四年(907) 朱温篡夺了唐朝的政权,改名“晃”,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

燕王:指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

李克用曾向唐朝保举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后来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兵力渐强,被朱温封为燕王,公元911年,又自称大燕皇帝。

契丹:古代少数民族。

此指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即辽王朝的建立者辽太祖。

公元907年,李克用与他拜为兄弟,结成军事同盟,希望共同举兵攻打朱温。

后来耶律阿保机背约,遣使与朱温通好。

③从事:官名。

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对社会现象的启示
居安思危
在和平安定的时代,我们仍需保持警惕 ,居安思危,不断加强自身实力,以应 对潜在的危机。
VS
团结协作
文章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 集体力量,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共同发 展。
对历史研究的启示
全面客观
在研究历史时,我们应该保持全面客观的态 度,不偏听偏信,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和评价 历史事件。
内容
文章通过伶官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政治、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的 问题,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规律和人 类社会的本质。
文章背景
作者
本文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
背景
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经历了多个政权的更迭和战乱。伶官 作为当时的特殊职业群体,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迁。欧阳修通过对伶官的描述, 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理解。
给出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 要求学生填写适当的词语或
句子。
04
05
针对文章中的重要观点或论 据,要求学生进行简答或论
述。
拓展思考练习
总结词:通过问答题、论述题等形式,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涉及的社会、文化 等方面的现象,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 立思考能力。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论述题,要求学生结 合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论述。
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 序》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 引言 • 《五代史伶官传序》内容解析 •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练习题 • 《五代史伶官传序》对现代的启示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大学语文中的 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讲述了五代时期 伶官的生活和命运,以及伶官在历史 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古文观止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古文观止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作品介绍】《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

本文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

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与人”的结论,显得更加令人信服。

【原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还是。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旨句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旨句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旨句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旨句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但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这句话揭示了国家兴衰的原因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对比,说明了国家的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强调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这句主旨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前的机遇,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它强调了人的责任和使命,激励人们在面对国家兴衰的问题时,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而不是将一切归咎于天命或外部因素。

总的来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主旨句体现了欧阳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启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本其成败
之迹,而皆自 于人欤?《书》
曰:“满招损, 谦得益。”忧 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或者说推究他成功
与失败的事迹,都是 由于人事呢?《尚书》 上说:“自满招来损 害,谦虚得到好处。”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 兴盛,安闲享乐可以 使自身灭亡,这是自 然的道理。
故方其盛也,
举天下之豪杰, 莫能与之争;及 其衰也,数十伶 人困之,而身死 国灭,为天下笑。
千古名句:满招损,谦得益
课堂小结
题解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 “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 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 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 书或文的内容。
五代历史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 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 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 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 称帝后,迷 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
五 代 史 伶 官 传 序
欧 阳 修
1、了解作者 2、题解 3、时代背景 4、写作意图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 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 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 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 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 有成就。
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 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 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 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 射死了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 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 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 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 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 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 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合作探究
1、找出观点句(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2、依据(论据) 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史论
以论带史 以史证论
以古鉴今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庄宗大事记ຫໍສະໝຸດ 时间事件结论盛

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哉


908 年 23岁 912 年 27岁 923 年 38岁
15年
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 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 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 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 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 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 行讽谏。
写作意图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 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 而乱政的史实,借古讽今,讽 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要以 史为鉴。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 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 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 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 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 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 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 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 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 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 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 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 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之曰:“梁,吾仇也; “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
燕王,吾所立;契丹, 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
与吾约为兄弟,而皆 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
背晋以归梁。此三者, 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者,
吾遗恨也。与尔三矢, 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

衰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结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 (庄宗得失可知)
恪守父命
仇雠已灭
意气之盛
何其衰也
得之易
守之难
成败皆人
满招损 谦得益
合作探究
文章主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 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 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 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 图治。
合作探究 翻译课文 积累重点词汇
呜呼!盛衰 之理,虽曰天 命,岂非人事 哉!原庄宗之 所以得天下, 与其所以失之 者,可以知之 矣。
唉!国家兴盛与衰 亡的道理,虽然 说是天命,难道 不是由于人事吗? 推究庄宗得天下 和他失天下的原 因,就可以知道 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 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
受命继志


系燕父子以组 可

函梁君臣之首 兴

3年

926 年 41岁 身死国灭


一夫 夜呼……



教训
祸智 患勇 常多 积困 于于 忽所 微溺
论点 盛衰之理,岂非人事
论证 举庄宗为例,原其得与失

得 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 事

失 一夫作难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

盛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理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 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
以一少牢告庙,请其 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
矢,盛以锦囊,负而 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
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
把箭藏入祖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 庙,还矢先王,而告以 成功,其意气之盛,可 谓壮哉!及仇雠已灭, 天下已定,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 襟,何其衰也!岂得之 难而失之易欤?
夫祸患常积于忽 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岂独伶
人也哉!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
候,全天下的豪杰,都不 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 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 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 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 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 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 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 吗?
分析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