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存储器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第三章)
3.主存物理地址的存储空间分布
以奔腾PC机主存为例,说明主存物理地址的存储空间概念
3.3.1只读存储器
1.ROM的分类
只读存储器简称ROM,它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它的最 大优点是具有不易失性。
根据编程方式不同,ROM通常分为三类:
只读存 储器
定
义
优
点
缺
点
掩模式
数据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就 确定
可靠性和集成度高,价 不能重写 格便宜
存储 周期 存储 器带 宽
连续启动两次操作所需 间隔的最小时间
单位时间里存储器所存 取的信息量,
主存的速
度
数据传输速率 位/秒,字 技术指标 节/秒
3.2.1 SRAM存储器
1.基本存储元
六管SRAM存储元的电路图及读写操作图
2.SRAM存储器的组成
SRAM存储器的组成框图
存储器对外呈现三组信号线,即地址线、数据线、读/写控制线
主存地址空间分布如图所示。
3.3.2闪速存储器
1.什么是闪速存储器
闪速存储器是一种高密度、非易失性的读/写半导体存储器
2.闪速存储器的逻辑结构
28F256A的逻辑方框图
3.闪速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闪速存储器是在EPROM功能基础上增加了电路的电擦除和重新 编程能力。 28F256A引入一个指令寄存器来实现这种功能。其作用是: (1)保证TTL电平的控制信号输入; (2)在擦除和编程过程中稳定供电; (3)最大限度的与EPROM兼容。 当VPP引脚不加高电压时,它只是一个只读存储器。 当VPP引脚加上高电压时,除实现EPROM通常操作外,通过指 令寄存器,可以实现存储器内容的变更。 当VPP=VPPL时,指令寄存器的内容为读指令,使28F256A成 为只读存储器,称为写保护。
四川教育出版社5年级信息技术(上)全册教案
五年级信息技术(上)第一课计算机的存储器一.教学内容:四川少儿出版社小学生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一课《计算机的存储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存储器、存储器的分类及存储器的存储量学会查看计算机存储器(内存、外存)的容量大小知道软盘、U盘的使用常识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设备的良好习惯三.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存储器容量大小的查看及软盘、U盘的使用常识教学难点:存储器容量大小的查看四.教学准备:计算机存储器的实物、图片、学生作品范例等,实物投影仪从“我的电脑”看文件和它的家一、教学内容:四川少儿出版社小学生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二课《从“我的电脑”看文件和它的家》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件、文件夹在“我的电脑”中的存放情况学会从“我的电脑”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打开、浏览等操作学会在“我的电脑”中新建文件夹以及对文件、文件夹重命名过程和方法:通过“想一想、试一试”让学生体会一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公用机房上机习惯(不乱改别人的文件和文件夹名)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我的电脑”中对文件、文件夹的浏览、新建、重命名教学难点:新建文件、文件夹的名称输入四、教学准备:“我的电脑”图标、多媒体广播系统或投影系统第三课研究“画图”中“颜料盒”及工具的用法一、教学内容四川省少儿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研究“画图”中“颜料盒”及工具的用法》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会画图软件的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改变学会用椭圆和矩形工具的不同样式画图学会用多边形工具画五角星和多边形过程和方法:观察事物时注意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观察方法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提高效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探究、敢于发现的精神品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前景色、背景色的改变及椭圆、矩形、多边形工具的使用难点:椭圆、矩形工具不同样式的使用四、教学准备作品范例、多媒体网络、投影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出示范例P17图3-7电脑音箱图,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该图的各部分是用什么工具画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并演示自己的画法教师:评价、小结。
教案-计算机组成原理(DOC)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数字媒体专业)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内容简介: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主要功能,计算机的工作步骤以及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了解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特点及硬件构成;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步骤,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含义及其对计算机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虚拟机的概念;计算机的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工作步骤。
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使用幻灯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教学中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系统简介1.计算机的软硬件概念(1)硬件(2)软件(3)软硬件的关系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虚拟机的概念(2)各层虚拟机及与真实机器的层次关系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特点(2)计算机硬件结构,总线的构成。
讨论、分析直连结构的问题,提出总线思想,并简单介绍总线结构。
(3)计算机的工作步骤提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计算机基本构成部件的介绍(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以计算ax2+bx+c为例分析计算机工作的过程4.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机器字长计算机同时处理的二进制位机器字长与数据总线宽度、存储字长的关系(2)存储容量存储容量的单位主存容量辅存容量(3)运算速度几种计算运算速度的方法并对它们进行比较运算速度的表示单位第二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内容简介: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发展展望。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发展思路;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使用幻灯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教学中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的发展史1.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的研究工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计算机的发展规律计算机的发展趋势2.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带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的变化3.软件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软硬件的融合,简介嵌入式发展方向二、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通过ENIAC进行计算的一个案例,直观体会计算机的计算能力2.工业控制和实时控制3.网络技术应用4.虚拟现实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些应用5.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6.多媒体技术7.人工智能三、计算机发展的展望第三章系统总线内容简介:总线的概念;总线的分类;总线的特性和性能指标;总线结构;总线控制。
2024精选计算机原理存储系统教案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存储系统的智能化管 理,提高存储效率和数据安全性。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存储器层次结构的组成
通常由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储器(Main Memory)和辅助存储器 (Auxiliary Memory)三级组成。
存储系统性能指标
存储容量
存取时间
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是指它所能存储的二进制 信息的总量,通常以位(bit)或字节(Byte) 为单位表示。
存取时间是指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 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分为读时间和写时间。
将一段时间内被访问次数最少 的数据块替换出去。考虑了数 据块的使用频率,但需要记录 每个数据块的访问次数,实现 相对复杂。
将未来最长时间内不会被访问 的数据块替换出去。理论上的 最优算法,但无法实现预测未 来的访问情况,仅作为评价其 他算法的标准。
06
虚拟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概述
定义
虚拟存储器是一种计算机存储管理技术,它允许程序使用比实际物 理内存更大的内存空间。
存储器接口
主存储器与CPU之间需要相应的接口电路来实现信号的转换和传输。接口电路通常包括地址 译码器、数据缓冲器、读写控制逻辑等部分。
访问时序
CPU访问主存储器的时序包括读操作和写操作。读操作时,CPU向主存发送读命令和地址, 主存将相应地址的数据发送给CPU;写操作时,CPU向主存发送写命令、地址和数据,主存 将数据写入相应地址。
按存储介质分类
半导体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器、磁芯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等。
03
按存取方式分类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顺序存取存储器
(SAM)、直接存取存储器(DAM)。
计算器操作技巧教案:熟练使用存储器功能
计算器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使用计算器能够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数学计算和统计工作,而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技巧,则是我们更能够利用计算器发挥出更大作用的前提。
本文将会向大家介绍如何熟练掌握计算器的存储器功能,让大家能够更加便捷地完成复杂计算和计数,更好地使用计算器。
一、什么是计算器存储器计算器存储器是一个可以储存数据和结果的位置,它通过一个特定的命令,将任何数字或结果储存在内部的指定位置中。
这个位置在许多计算器中成为“存储器”,因为它可以存储数据。
存储器一般分为多个变量,每个变量可以存储一个数值。
二、为什么需要使用计算器存储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能需要频繁在两个或多个数字之间进行计算,此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较为快捷地进行计算。
但是,如果我们需要在一组数字之间进行多次计算,或者需要存储一组数字的中间结果,单纯的使用计算器的话,操作就会变得相对繁琐耗时。
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存储器功能,将多个数字保存在存储器中,继而进行多次计算和分析。
三、计算器存储器的基本操作1.数据存储为了存储数据,我们需要习惯使用"store"(存储)按钮。
其操作步骤如下:a.在计算器上输入我们想要储存的数值。
b.按下"store"(或者M+)按钮,储存器就会自动储存我们输入的数字。
2.召回(调取)存储的数据计算器的"recall"(调取)按钮可以把储存在存储器中的数字调取出来,使用指令步骤如下:a.按下“recall”(或者MRC)按钮。
b.需要提取的量会被召回并开始显示在现有显示区域中。
c.将重新调用该数字并将其用于计算。
3.清除存储器当我们不再需要通过存储器来存储数据时,我们需要使用计算器的“clear”(清除)按钮来删除储存在存储器中的所有数字。
其操作步骤如下:a.按下“clear”(或MC)按钮。
b.所有已存储在储存器中的数字将被删除,可以让该存储器重新空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掌握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方法3. 理解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工作原理4. 掌握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5. 了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及其接口技术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的组成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中央处理器(CPU)2. 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数制转换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算术运算逻辑运算3. 存储器层次结构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存储器虚拟存储器4. 中央处理器(CPU)CPU的组成和结构指令集和指令系统指令执行过程CPU性能指标5. 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设备I/O接口技术中断和直接内存访问(DMA)总线和接口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
3. 使用实验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软件3. 实验设备:计算机、内存条、硬盘等4. 网络资源:相关在线教程、视频、论文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30%)2. 期中考试:测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30%)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点和实际应用(40%)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章:8课时第二章:6课时第三章:10课时第四章:10课时第五章:4课时第六章:6课时第七章:6课时第八章:4课时第九章:4课时第十章:4课时2.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方法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输入输出系统及其接口技术2. 教学难点:存储器的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CPU)的指令执行过程输入输出系统的接口技术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计算机硬件系统概述2. 第二周:数据的表示和运算3. 第三周:存储器层次结构4. 第四周:中央处理器(CPU)5. 第五周:输入输出系统6. 第六周:综合练习与实验九、教学实践活动1. 实验:实验一:计算机硬件组成认识实验二:数据表示与运算实验三:存储器测试实验四:CPU性能测试实验五:输入输出系统实验2. 课堂讨论:讨论话题: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未来发展讨论形式:小组合作、课堂分享1. 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存储器教案
存储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存储器的定义和作用。
2.了解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
3.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二、教学重点:1. 存储器的定义和作用。
2. 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1. 存储器的定义和作用: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的一部分,用于存储和读写数据和指令。
它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功能的重要基础。
计算机存储器的作用就类似于人的记忆,可以用来存储和读取数据。
2. 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存储器按照存储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RAM和ROM两大类。
-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是计算机主存的一种,可以随机读写数据,具有快速访问和易变性的特点。
- 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是只能读取数据而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存储的数据不会因断电而丢失。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知识,让学生了解存储器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它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用图示和实例来说明RAM和ROM的区别。
3. 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不同存储器类型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4. 实践操作:通过计算机界面模拟RAM和ROM的读写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存储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5. 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
七、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存储器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了解新型存储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 学生可以实践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存储器模拟程序,加深对存储器原理和操作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对存储器概念和操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讨论、完成作业和报告等方式来展示对存储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板书设计:存储器教学目标和重点- 存储器的定义和作用- 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 RAM- ROM十、教学反思:在教授存储器教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示和实践操作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存储器的定义和分类。
第三章 内存储器-教案
第三章内存储器一、教学目的:1、了解内存储器的概念和发展、结构和性能指标。
2、掌握内存条的区分、选购和测试。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内存条的区分、选购和性能测试。
三、教具使用:计算机一台,多媒体幻灯片演示,内存条若干四、教学方法:分析法和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内存条的结构、选购方法,以及如何测试内存条。
五、教学过程:导入:由人的大脑、书、纸张对比引入到内存储器的知识学习。
幻灯片或板书课题:第三章内存储器一、基础知识-认识内存储器提问:仓库对现代化工厂中的流水线的影响?学生看书、思考并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并由仓库的作用引入内存条的工作原理,并进一步介绍内存条的的组成、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
1. 内存条的工作原理(作用):中转数据2. 内存条的组成:内存条主要由印刷电路板、内存颗粒、SPD芯片、金手指等组成。
3. 内存条的分类和区别讲解主流三种内存条引脚和定位键(缺口)4. 内存的封装和技术指标二、制定选购方案-选购原则及分析提问:计算机运行需要什么类型、多大内存才能够发挥最佳性能?学生思考看书进行回答;教师归纳、引导学生根据计算机实际使用条件确定计算机内存的各项参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选购。
1. 确定内存容量影响内存容量的要素:操作系统、使用模式、硬件设备和用户类型2. 确定内存带宽应保证内存带宽与主板和CPU前端总线一致3. 确定内存种类和条数根据主板内存插槽(定位键)或说明书确定所需内存条种类;应确保使用的内存条数最少,避免多条内存之间出现兼容性故障,方便内存扩充三、实战:内存储器的选购提问:如何购买内存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利用幻灯片介绍各种内存颗粒和内存条的鉴别与选择。
1. 如何识别内存利用幻灯片介绍主要的内存厂商和内存颗粒以及内存编号识别2. 内存质量鉴别方法主要使用观察法查看内存条的质量小结:1. 内存条的组成和颗粒封装2. 内存条的选购原则作业:1. 复习本章知识2. 预习下一章知识3. 完成本章书后的习题和实践。
计算机系统组成教案
计算机系统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3、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
4、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认知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难点理解计算机各硬件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
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特点和用途。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系统组成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硬件。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台计算机主机和相关外部设备,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设备在计算机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计算机系统组成。
(二)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装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软件则是为了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数据和文档的总称。
(三)计算机硬件系统1、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负责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
2、存储器内存:也叫主存,用于暂时存放 CPU 正在处理的数据和程序,速度快但容量较小。
外存:如硬盘、光盘、U 盘等,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容量大但速度相对较慢。
3、输入设备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摄像头等,用于向计算机输入信息。
4、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是常见的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输出给用户。
(四)计算机硬件各部件的协同工作以一个简单的任务为例,比如在Word 中输入一段文字并打印出来。
首先,通过键盘输入文字,键盘作为输入设备将信息传递给 CPU,CPU 进行处理后将数据暂时存放在内存中,然后将处理后的结果保存到硬盘等外存中。
存储器分类教案
存储器分类教案教案标题:存储器分类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存储器的分类及其特点;3. 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存储器。
教学重点:1. 学习不同类型的存储器的特点和应用;2. 掌握存储器的分类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选择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存储器的分类方法及其背后的原理;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选择能力。
教学准备:1. 讲义和教材;2. PPT演示;3. 存储器示意图和实物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或图片引入存储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存储器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性。
2. 介绍存储器的分类方法,如按存取方式、按存储介质等分类,并解释每种分类的特点和应用。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几个具体的应用场景,让学生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存储器类型。
2. 引导学生思考存储器的速度、容量、可靠性等因素对选择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不同类型存储器的优缺点。
2.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整体讨论。
五、知识巩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存储器类型。
2. 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存储器分类的方法和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未来存储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或调研,了解不同存储器类型的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2. 引导学生思考存储器的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3. 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答疑。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学生对存储器分类的理解程度和能力;3.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10存储器教案
《计算机存储器》教案【教学内容】:计算机中的存储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存储器的功能、存储器的分类、计算机存储器(内存、外存)的容量大小、知道软盘、U盘的使用常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设备的良好习惯【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存储器容量大小的查看及软盘、U盘的使用常识教学难点:存储器容量大小的查看【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计算机的五大部件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计算机是具有记忆功能的,那么计算机是通过什么东西进行记忆的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计算机存储器的功能、分类。
二、讲授新课:1、存储器定义: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2、存储器分类:可分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
(1)内存储器(主存、内存):用于存放计算机当前工作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数据等。
内存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可由用户更改信息,断电后信息消失。
只读存储器(ROM):信息由厂家确定,不能更改,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2)外存储器(外存):用来存储大量暂时不参加运算或处理的数据和程序,是主存的后备和补充。
外存有哪些种类:硬盘:安装在主机箱内,容量有40GB、80 GB、120 GB。
特点:存储容量大,存取速度快。
软盘:封装在塑料保护套中,3.5英寸软盘容量为1.44MB,双面高密度。
光盘:信息读取要借助于光驱,其容量为650MB。
U盘:全称“USB闪存盘”,是一种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可以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实现即插即用,容量有4GB、8 GB、16GB。
【总结】:内存:存储信息速度快,断电后存储内容全部丢失。
外存:存储信息不受断电的影响,存取速度相对于内存慢得多。
三、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存储器,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生活中来体会计算机存储设备给我们生活的方便和快捷。
四、作业布置回家看下家里面有哪些存储设备,应如何使用。
四年级上册《计算机的存储器》教案分析
教学辅助材料
计算机硬件模型、存储器 实物等
多媒体设备使用说明
投影仪
用于展示课件和教学辅助 材料,使学生能够更加直 观地了解计算机存储器的 相关知识。
电脑
播放课件,并通过电脑连 接投影仪,实现教学内容 的展示。
音响设备
用于播放课件中的声音, 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资源推荐与利用
专业网站
推荐一些专业的计算机硬件和技 术网站,如中关村在线、太平洋 电脑网等,供学生课后自行浏览
家长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 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谢谢聆听
课后作业
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作业内容可以包括简答题、计算题或编程题等,以检验学 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实践指导
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指 导和帮助,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 顺利完成实践任务。
拓展活动:参加相关竞赛或社团活动
竞赛参与
存储器的分类
根据存储介质和存取方式的不同,存 储器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只 读存储器(ROM)、顺序存取存储器 (SAM)和直接存取存储器(DAM) 等。
内存与外存的区别与联系
内存与外存的定义
内存是计算机主存储器,用于暂时存 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外存是计 算机的辅助存储器,用于长期保存大 量信息。
03
布置一些与存储器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调查不同存储设 备的价格、性能等参数,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以巩 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04 教学资源准备与利用
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准备
01
02
03
教材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教科书
课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3.了解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方式;4.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协作关系。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3.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方式;4.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协作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入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10分钟)-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控制器;-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采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以程序控制和数据流动为主要特征。
2.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10分钟)-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和控制的核心,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输入设备:将外部数据输入计算机,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结果输出到外部,如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控制器:指挥各部件进行协调工作,实现程序的执行。
3.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方式(5分钟)-二进制表示:计算机只能理解二进制代码;-补码表示:用于表示有符号数,简化了数据的加减运算;-浮点数表示:用于表示实数,采用指数和尾数的形式。
4.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协作关系(5分钟)-系统软件:提供计算机基本功能和资源管理,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各类应用功能和服务,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编译器和解释器: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的工具。
三、实践操作与讨论(30分钟)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针对不同的硬件组成部分,讨论其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并给出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2.实际操作: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拆装计算机硬件组件的过程,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的理解和认识。
四年级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存储器优秀教案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计算机内部存储器 • 计算机外部存储器 • 存储器性能指标与选购建议 • 数据安全与备份策略 • 课堂活动与实验操作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简介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信 息素养和计算思维的综合性课程。
容量、速度和价格等性能指标分析
1 2 3
容量
存储器的容量通常以GB或TB为单位,表示可以 存储的数据总量。容量越大,可以存储的文件和 程序就越多。
速度
存储器的速度通常以读写速度来衡量,即每秒钟 可以读取或写入的数据量。速度越快,计算机处 理任务的效率就越高。
价格
不同品牌、型号和容量的存储器价格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容量越大、速度越快的存储器价格越 高。
人为因素
误删除、格式化等操作失误造成的数据丢失。
常见数据备份方法介绍
完全备份
备份所有数据,包括操 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文
Hale Waihona Puke 件等。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 发生变化的数据。
差分备份
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 来发生变化的数据。
镜像备份
创建整个系统或分区的 镜像,包括所有数据、
配置和状态。
案例分析:如何制定合理备份策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 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 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
本节课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分类 及作用;掌握内存和外存 的区别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存储器教案
《认识计算机的存储器》教学设计
王淑梅
教学课题:计算机的存储器
教学目标:
1、知道存储器的分类、特点及主要性能指标
2、掌握内存和外存的区别;
3、能识别常见的存储器,如硬盘、内存条、移动硬盘、U盘、光盘、录音笔等;
4、知道存储器容量单位,掌握存储器容量单位的换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存储器的分类、特点及主要性能指标;
2、存储容量、单位换算;
3、内存与外存的区分;
难点:1、存储单位的换算
2、内存与外存的区分;
教学策略:
本节课属第一章的一轮复习课,要求按课本章节顺序全面系统地对照考纲考点逐一进行归纳复习,让学生过好教材关,夯实基础,力求考点知识过关。
所以采用“自主阅读、小结归纳、巩固练习”的策略,系统的疏理知识点,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教学过程:。
计算机的存储器教案
计算机的存储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帮助学生掌握内存和外存的特点、工作原理及常见类型。
3、使学生能够理解存储器容量的单位及换算。
4、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存储器的分类及特点。
内存和外存的工作原理。
存储器容量单位的换算。
2、难点理解内存和外存的工作原理。
掌握不同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如何存储和管理数据,例如:“当我们在计算机上保存文件、玩游戏或者浏览网页时,计算机是如何记住这些信息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的存储器。
(二)讲解新课1、计算机存储器的概念简单介绍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强调存储器对于计算机正常运行的重要性。
2、存储器的分类内存(主存)介绍内存的定义和作用,如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讲解内存的特点,如速度快、容量较小、断电后数据丢失。
列举常见的内存类型,如 DDR3、DDR4 等。
外存(辅存)阐述外存的定义和功能,如长期保存大量的数据和程序。
分析外存的特点,如速度较慢、容量大、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介绍常见的外存设备,如硬盘、U 盘、光盘、固态硬盘等。
3、内存的工作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内存如何通过地址和数据总线与 CPU 进行数据交换。
举例说明内存的读写操作过程。
4、外存的工作原理针对不同的外存设备,如硬盘,讲解其存储数据的原理,包括磁盘的盘面、磁道、扇区等概念。
对于 U 盘和固态硬盘,简单介绍其存储技术和特点。
5、存储器容量的单位及换算介绍存储器容量的常用单位,如字节(B)、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太字节(TB)。
通过实例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如 1GB = 1024MB,1MB =1024KB 等。
(三)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关于存储器的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和容量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信息技术内存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内存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存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内存的容量单位以及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内存的习惯,提高计算机性能。
教学重点:1. 内存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内存的容量单位以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内存的分类和容量计算。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
2. 教师准备的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台计算机,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是如何运行程序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计算机运行程序需要一种叫做内存的硬件设备。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内存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内存是计算机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程序的硬件设备,它的作用是提供快速的数据访问速度,分类有DRAM和SRAM两种。
2. 教师讲解内存的容量单位以及计算方法。
内存的容量单位有KB、MB、GB、TB等,1GB=1024MB,1TB=1024GB。
3.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查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教师布置任务:查看自己计算机的内存容量,并计算出1GB等于多少MB。
2.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内存的概念、作用、分类、容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 教师拓展:如何提高计算机性能?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内存的认识和使用心得的文章。
2. 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了解内存的技术发展趋势。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了内存的概念、作用和分类,掌握了内存的容量单位以及计算方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提高了动手能力。
在课后作业环节,学生通过撰写文章和查阅资料,加深了对内存的认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存储系统》之“存储系统”说课稿
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与处理该教材是200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组成基础》中第四章的内容。
之所以选择该书,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材编写以《专业规范》中对核心课程“计算机组成基础”提出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全面涵盖课程要求的知识点,并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迅速的现实特点,在内容组织和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有选择地介绍学科的新发展和新技术;2)教材还备有主教材的电子教案、教材中全部习题解释、教师教学用书以及若干个实验提纲等配套资料。
同时,本教材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程的基础,对以后课程的学习具有铺垫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掌握存储器的分类;2、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技术指标;3、了解两种RAM芯片的功能和特征以及芯片的互联技术;4、掌握Cache的工作原理以及主存与Cache之间的三种地址映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还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存储器的分类;Cache的工作原理以及主存与Cache之间的三种地址映像和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和三种存储管理方式;2、教学难点:Cache的工作原理以及主存与Cache的三种地址映像和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和三种存储管理方式。
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计算要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高中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我将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控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存储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和外存;内存分RAM和ROM;
2、掌握内存和外存的区别;
3、能识别常见的存储器,如硬盘、内存条、移动硬盘、U盘、光盘、录音笔等;
4、知道存储器容量单位,掌握存储器容量单位的换算,会查看计算机中内存和外
存容量大小,理解存储器容量大小的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资料,知道存储器的分类;
2、观察实物的同时领会教师关于硬件、软件功能的介绍,识别常见存储器;
3、动手查看当前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知道存储器容量单位,掌握容量单位的换算;
4、完成实例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自习为主,培养学生自习能力;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发展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启发、鼓励和创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容量、单位换算
难点:内存与外存的区分;存储单位的换算
教学准备:
1、存储器分类资料;
2、存储单位、容量资料;
3、PPT;
4、存储器实物;
5、调查表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