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 一 学案
《词四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词四首》教案一、文本分析《词四首》所选篇目为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以及秋瑾《满江红》。
这四首词都是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背诵的篇目。
所选的四首词中有三首宋词,一首晚清词。
其中《渔家傲·秋思》为范仲淹所作,是宋代词人对豪放词的尝试,开豪放词创作的先声。
《江城子》和《破阵子》两首词的作者苏轼、辛弃疾则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满江红》作者秋瑾为近现代革命先驱,是“一代女侠”“女中豪杰”。
这四首词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感染力很强,都具有刚劲豪放的特点,大体都可归于豪放派之列。
其抒情方式不仅与诗不同,与宋词另一大派别婉约派也大相异趣。
学习本课四首词作,既可以了解“词”这一文体的独特特点,又能接触不同文人的独特风格,还能够品味其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和爱国情怀。
范仲淹为北宋政治家,庆历三年(1643)出任参知政事,是“庆历新政”的领军人物。
后新政受挫,被贬地方。
在出任参知政的前几年间(1040—1043),范仲淹曾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负责镇守西北边疆。
这首《渔家傲·秋思》就是这一时期所作。
范仲淹词作很少,《全宋词》仅存五首,本课所选《渔家傲·秋思》是其代表,尤为人所称道。
本词写塞外秋景、军中苦乐。
风格刚劲峭拔,自然浑朴,词学大家夏承焘认为其“下开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词风”,确为至论。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所处时代稍晚于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密州出任知州之时。
该词是苏轼创作豪放词的最早尝试,一改多表现婉转细腻、儿女情长的宋词风貌,在题材和意境上对宋词具有开拓意义。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地位。
其“以诗为词”的态度也为词“自是一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奠定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辛弃疾是苏轼之后,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18 古诗三首 学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古诗三首》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默写《浪淘沙》(其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学习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刘禹锡(772—842),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东边日出西边雨,()。
”“斯是陋室,()。
”至今广为传唱。
2.杜牧(803~852),()代诗人。
字(),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齐名,世称“()”。
3.王安石(1021~1086),()著名()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晚年闲居在今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的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
二、课堂展示1.给古诗划分节奏。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词语释义。
茅檐:成畦:绿绕:护田:排闼:3.用自己的话讲讲三首诗的意思。
(1)《浪淘沙》(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湖阴先生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这两首诗各抒发了作者什么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后巩固1.读一读春日[宋]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5.《苏轼词两首》导学学案1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4、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宋词的风格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关于苏轼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3、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及答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要求】1.领悟作品悲凉苍劲的特点,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2.理解这首词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3。
理解这首词用典的艺术特色,品味词中富于表现力的词句。
【学习重难点】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
【学时安排】2学时【学习方法】诵读法、质疑法、归纳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了解词牌、作者、背景,熟悉典故,诵读并背诵全词。
一、课前学习1。
注音舞榭.()歌台巷.()陌.() 廉.()颇.()封狼居胥.()佛.()狸.()祠下2.古今异义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义:_ __;今义:指。
3.活用“赢得仓皇北顾”中“北”是方位名词用作,解释为。
“尚能饭否”中“饭”是名词用作_,解释为.4.填空本词作者,字,别号 , (时期)著名爱国主义词人。
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与(北宋)齐名,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作品集:《》。
二、课堂探究1.解读文题,课文题目提供了哪些信息?2.问题探究(1)反复朗读课本,给本词划分节奏,找出韵脚,体会情感。
(2)通过反复诵读,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3.巩固练习⑴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⑵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⑶下列典故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封狼居胥(孙仲谋) B。
人道寄奴曾住(刘裕)C.佛狸祠下(拓跋焘)D.元嘉草草(刘义隆)名句填空。
①元嘉草草,,。
②四十三年,,.③凭谁问, , 。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体会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苏幕遮》学案及答案
二、朗读课文: 1、自读正音正字;2.范读(配乐);3.学生仿读;4.指名朗读、齐读。
1、疏解词语:学生提出生疏的 词语全班讨论交流。
2、学生逐句翻译(可先 草丛。
四、分析课文:
1、上片描写怎样一个画面?分几层写的?动静结合了吗?从哪几个词语可以 看出?体现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上片描写一幅暮春三月的美景图:雨后新绿、映日残霞、碧水蓝天、茂 密芦苇、翩翩彩蝶。分四层写,动静结合极为鲜明,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 景图。从“过波”“啼鸟”等词语可以看出。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和欲 排解愁闷的情怀。
2、下片写怎样一个画面?情感怎样变化的?下片分几层?从哪些词语可以看 出来?答案:下片描绘了一幅故乡的画卷:风和日暖、杨柳依依、行云悠悠、 青山一片。情感由喜而悲,由恬而怨,跌宕起伏变化很大。下片分两层,从 “杨柳”
《苏幕遮》学案及答案
1、你了解的周邦彦:小组交流 收集的资料。
2、知人论世: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期词学大家。 他的词多写艳情,不少词笔触细腻,变化多端,技巧圆熟,语言精纯,词中又 常夹用叠字、联绵字,收放自如,跳动着内在
的节律,这些均与李清照词风神似,所以有人认为他得李之真传。
(5)分析五首诗的不同主题,以及这五首诗与作者生活背景之间的关系。
3、结构分析
《虞美人》的结构非常紧凑。上片开头就直抒胸臆,用一连串比喻句排比铺叙 了内心的哀愁;下片则将个人感慨、家国沦陷以及生活惨境融入其中,笔意悲 凉凄婉,词人通过上下片之间的对比和呼应,将个人的悲情与国家的命运紧密 地在一起。
意味深长。⑩意境上幽美、清新的山水之境和柔媚、迷人的风情之境交织成篇 耐人寻味。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教师小结:周邦彦的词深婉曲折、明 丽精巧,“前人有言‘清真词敲金戛玉中极流利者’(见陈洵《海绡说词》), 指的就是这一类。”这首词是作者在京任职期间为感爱人之离而作,为登高有 感而作,为情到深处而作,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完整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
(完整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赏析词中生动细腻地细节描写。
2:学习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3:体会作者在悼念亡妻的同时,委婉地抒发十年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感慨。
学习重点写景、记事、抒情纯以白描取胜的特点。
【资料补充】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
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
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
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
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
"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
"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就谢世了。
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学习指导】悼亡诗,即借追述往事,表达对亡故亲人的悼伤与思念之情的诗歌。
悼亡诗的思想内容较为单纯,除了多借追怀往事表现伤逝之情以外,还常以“记梦”的形式,多写作者与亡故亲人梦中相会的情景,借以表达对亡故亲人的悼伤与思念.由于失重的梦境“尽取材于醒时经验”,故而仍属虚实相生的手法,使人读了更觉情深意切,难以忘记.(一)诵读全词,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
(二)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
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写,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
(不少于100字)答: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我与你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只有“相顾无言,泪流满面”!文本探究1、“十年生死两茫茫。
北宋词(二) 学案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一、自学完成晏畿道:1038—1110 年,北宋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北宋临川(今属南昌进贤)人。
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能文善词,与其父齐名,时称“二晏”。
词风近其父。
其词多写四时景物、男女爱情,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
善于写景抒情,语言和婉浓丽、精雕细琢,情感深沉、真挚,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较之其父,更工于言情,词风较为沉郁悲凉,为后世喜工丽词语的文人所激赏。
有《小山词》。
二、课堂讨论1、上片词人是怎样将“春愁”写得缠绵深婉的?2、初见小蘋“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表面写小蘋的衣着与技艺,深层处还写出了什么?你能说说小蘋这个少女的美好形象吗?3、“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如何理解?4、找出词中表时间的词汇和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的词语。
5、五个时间词,带出两个深情款款的画面,是哪两个画面?并说明表达了怎样的深情。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一、自学完成晏畿道: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将艳词小令,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与两个层面上发展到极致。
词风逼近乃父,但成就更高。
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
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
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
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
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为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
《小山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诗。
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
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等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二、课堂探讨1、这首词的内容表现了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是哪三个过程?2、上片中“初盟”的“盟”字是如何体现的?3、伊人舞姿曼妙,歌声婉转,你能从词句中找到信息吗?4、“从别后,忆相逢。
辛弃疾《菩萨蛮》教案+学案
辛弃疾《菩萨蛮》教案+学案辛弃疾《菩萨蛮》教案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
1161年秋,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暴发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
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余人的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金营。
他率身边仅有的五十余人,飞骑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人投归南宋。
辛弃疾南来后,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
他反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观论点,但均未被采纳。
相反,他却被朝廷派去镇压南方的农民起义。
辛弃疾南来后,先后任建康、滁州、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吏。
在任职期间,他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好事;同时,还尽可能地为北伐做些军事上的准备工作。
从四十二岁起,他先后被削职闲居达二十年之久。
晚年一度起用,出任镇江,复被削职,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而病死于铅山。
终年六十八岁。
辛弃疾是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由于恢复失地、抗金救国的伟大理想不能实现,他就用词这一文学武器来进行斗争,来抒写他积郁于心的复杂情感。
他的重要词篇,表现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坚强决心,批判了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抒发了自己虚度岁月、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他还写下一些歌咏祖国壮丽河山与描绘农村风土人情的作品。
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和表现手法,突破了诗、词、文的界限。
他善于以诗、以文为词,常用暗喻和比兴手法,使词旨委婉含蓄并具有沉郁顿挫的韵致。
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精品学案《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体味作者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体味作者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案(一)文化文学常识1.关于作者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书、文、诗、词、画,俱成大家。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三苏”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及同时代的王安石、欧阳修、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声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2.写作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词的标题(赤壁怀古)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而词牌(念奴娇)仅是一首词的名称。
词牌来历: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3.关于词词,诗歌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曲词”“乐府”“乐章”“歌词”等。
3、《声声慢(寻寻觅觅)》学案
《声声慢》学案【作者简介】李清照(约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
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写作背景】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在这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
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题目解读】声声慢:词牌名。
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李清照《漱玉词》所用仄韵格(即此词)最为世所传诵。
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相关知识】李清照的婚姻(一)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在一次元宵灯会上相遇的。
俩人婚后一起赌书泼茶,一起校勘书籍。
赵家金石收藏颇丰,李清照便和赵明诚一起研究金石。
她散尽家财,简餐茹素,全力收集书画碑文,以至“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并创作流传千古的《金石录》。
及至赵明诚入朝当官,她盼郎归家,还曾写下一首《醉花阴》寄给外地的丈夫。
赵明诚看到李清照写出这样的词,居然三日不出家门,作词五十阕,随后将《醉花阴》夹在其中,请友人陆德夫欣赏,陆德夫细细品味后,认为“只三句绝佳”,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精选6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流程:一、导入1、我们已经学习了柳永的《蝶恋花》、晏殊的《浣溪沙》、李之仪的《卜算子》、李清照的《如梦令》,你能概括这些词在语言风格和表现主题上的共性吗?曲折委婉,情意绵长。
2、当一种文学体裁发展到一定程度以至于缺乏新意时,它要么选择改变,要么只能接受消亡。
当词的发展面对这一十字路口时,是哪一位文学家指明了词发展的道路呢?补充: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3、苏轼“新”在哪里?“向上一路”是怎样的一路?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信通过学习,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补充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二、豪放词的朗读方法1、从标题来看,这首词在表现的内容方面,与之前柳永、晏殊等人的词有怎样的不同?标题中的“江城子”与“密州出猎”分别是什么?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闺阁情愁,而是表现出猎这一男性化的事件,体现的是男子的豪情。
2、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这首词在朗读的时候与之前所学的词在朗读方法上应有哪些不同?音量大、吐字饱满、语调高亢、断句果断不拖沓、有英雄气概……3、补充材料: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学案
本学案重在针对月考试题中所涉及到的题型进行补偿性练习
月考原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陈亮①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②?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订正: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动与静)
→采用虚写以虚景写实情以乐景写哀情以表面衬内心(虚与实)
→时间顺序由高到低由远到近从上到下由物及人史到现实(描写顺序)
●议论:
情理结合富有哲理因事成理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以他人自况借他人抒已志;寓情于事借古讽今;虚景实情)
典型题练:
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问:请赏析本诗的手法
答案: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订正: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典型题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蝉鸣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订正:
三、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订正:
初见嵩山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1 李白诗二首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辉煌。
唐王朝统治开明,民族心态健康自信,社会稳定繁荣,文化多元并蓄。
凡此种种,都是唐代诗歌艺术兴盛的背景。
国富、民殷,人们对文学艺术等的追求尤为强烈,对现实中缺失的美好格外地向往,这恰恰应当是盛唐文化大气蓬勃的根源。
唐诗既是唐代诗人生活的外在时空的再现,又是唐代诗人内心世界的外现;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生活的外在时空不断出现共振与落差,使唐诗呈现恢弘中回荡着悲壮,激扬中潜藏着隐忧的内涵。
本单元选取唐代8位诗人的18首诗歌,基本体现了唐代诗坛的精神风貌与写作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太白对天发问,将胸中的无限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忧国忧民,将百姓的无尽悲苦化为歌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孤篇盖全唐,创造了盛唐的传奇……品读这些诗歌,感悟优美的意境,如同欣赏一首首美妙的音乐,如同观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又如同聆听一位位长者的教诲……我们如痴如醉,我们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高,我们的心灵人格得到了熏陶,我们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升……亲近唐诗,就如同拥有了一位导师和朋友,她能够帮助我们健康成长!1李白诗二首赋诗得名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
他父亲认为儿子长大后能成为诗人,就想为儿子取一个好名字;但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诗,只想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
”李白的母亲想了好一阵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
心想:这句诗中的“李”字是自家的姓,最后一个白字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
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作者卡片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其先祖在隋代末移居中亚碎叶城,李白即出生在那里。
他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 含答案
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学习目标1。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认识辛词“婉约”类名作的特色.3。
初步体会辛弃疾豪放派词的基本特点和爱国情怀。
4.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注],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注鞚:“kònɡ",马笼头。
诗意解读上片前两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
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有趣。
下片前两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
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综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名句识记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考点演示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学案 (1)
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学案岑参的边塞诗特别注重环境的渲染和烘托。
学过以“雪”为主题,雄奇瑰丽、苍凉悲壮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们再来赏析他的另一首与课文齐名的以“风”为背景,大气磅礴、高亢激越的边塞诗,读后请回答诗后的问题。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知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唐天宝十三年冬,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于轮台率兵征播仙,抗击吐蕃入侵,岑参作此诗送行。
走马川:或说即左末河,距播仙城500里。
五花、连钱:都是名贵的良马。
(1)解析下面各句中加粗的文言字词。
①五花连钱旋作冰②幕中草檄砚水凝③虏骑闻之应胆慑④车师西门伫献捷(2)找出诗中采用夸张手法描绘风沙之大的两句诗。
(3)诗中极言天气寒冷的是哪几句?(4)概述本诗的主题思想。
答案:(1)①旋:立刻,转眼间。
②草檄:起草声讨敌人的文告。
③慑:惧怕。
④伫:等候。
(2)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3)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4)诗人通过描写走马川一带环境的艰险,热情赞颂出征将士不畏艰难险阻,为保卫国家勇于征战的精神。
【前言】《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唐军凯旋。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
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
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注释】⑴走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塞上听吹笛 学案 (1)
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塞上听吹笛学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作业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①戍(sh)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3)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4)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2分) C(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3)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4)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答对两点给满分)阅读练习二: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
《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自学完成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
字同叔。
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宛丽,有《珠玉词》。
亦工诗善文,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课程讨论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1、开头两句词人抓住了哪些代表性的事物描写春天的不同时令的?
2、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是怎样写出“春景”之美的?“三四点”“一两声”有什么表达作用?
3、上阕主要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春景”的?
4、这首词的下片重点是刻画东邻女的形象,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的?东邻女是怎样的的一个个性形象?
5、上下两阕之间有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自学完成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
文风平易流畅,纡徐婉曲,富于情韵,对当时的浮艳诗风也有所革新。
同时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
欧阳修善论诗,他的《六一诗话》开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形式,对后来的词话产生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与晏殊齐名。
其词主要内容与晏殊相仿,多写恋情相思、酣哥醉舞、惜春赏花之类,但比晏殊更深婉缠绵、意境更浑融。
词风除深婉清丽外还有疏宕明快的,内容、风格均比晏词丰富。
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家之一,有《六一词》传世。
课堂讨论
《踏莎行》
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开头三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2、分析此词上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加以分析。
3、分析此词结句用递进层深笔法的抒情作用。
4、最后两句重复“春山”,有什么深刻用意?
自学完成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林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课堂讨论
1、“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分析其效果。
2、“堆”字,“无重数”的帘幕,有何表达效果?
3、“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无计”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4、“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句意境深远,意蕴浓厚,包含了几层意思?
《苏幕遮怀旧》
自学完成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汉族。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
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课堂讨论
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
3、下片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理解这两句的含义。
4、师:三四两句选取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
5、再次品读全词,试从写作手法上来赏析作者是如何来传情达意的?
《天仙子》
自学完成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天圣八年(1030)进士。
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
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
语言工巧。
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
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
著有《张子野词》。
课堂讨论
1、结合词序内容说说张先不赴府会的原因是什么?
2、仔细体会“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所表达的情感。
3、下片所有景物描写都暗扣一种事物,请说说这是哪种事物。
4、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请赏析“弄”字的妙处。
5、“明日落红应满径”是虚写,分析表达的情感。
《八声甘州》
自学完成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人。
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早年曾热中功名,但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于是失意无聊,常浪游于汴京、苏杭等地,出入歌楼妓馆,与歌妓交往颇多,曾四处飘流泊,饱尝羁旅滋味。
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或青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柳词以铺叙见长,雅俗共赏。
有《乐章集》。
课堂讨论
1、上片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赏析“洗”字。
2、苏轼曾赞叹“渐”字领起的三句词,说“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请概括这三句意境的高处。
3、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4、“铺叙”是慢词的特点之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