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首都圈地区活动构造 一、第四纪断陷盆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断裂构造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科研热词 汶川地震 青藏高原 新生代 秦岭造山带 流体包裹体 地表破裂 分形 油气成藏 成矿作用 黄骅坳陷 鄂尔多斯盆地 郯庐断裂带 走滑断裂 蓝片岩 柴达木盆地 构造演化 断裂系统 断裂 数值模拟 巴楚隆起 基底断裂 内蒙古 龙门山构造带 龙门山断裂 龙门山 黑龙江增生杂岩 震源机制 隧道流与分片折返挤出 透入性韧性剪切 西秦岭 裂陷盆地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苏鲁-大别造山带 碳酸盐岩 碎屑锆石年龄 砂箱实验 珠江口盆地 珠三坳陷 现今地温场 物理模拟 煤层气 演化 滑脱构造 渤海湾盆地 活动构造 泌阳凹陷 泊松比 河道砂体延伸方向 沉积演化 汶川大地震 汶川8.0级地震 构造热事件
地质学知识:首都经济圈地壳结构及地质特征研究
地质学知识:首都经济圈地壳结构及地质特征研究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首都经济圈的地质结构和特征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地质结构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貌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风险,而地质特征的研究则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工作。
本文将主要介绍首都经济圈的地壳结构和地质特征的研究进展及其影响。
首都经济圈地壳结构的研究是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其研究目的是揭示地球内部物质构成和运动规律。
该地区的地壳主要由下地壳和上地壳两部分构成。
下地壳主要以北京岩体为代表,厚度约30-40千米,上地壳厚约5-15千米,主要由华北克拉通和俯冲带表高地所组成。
这些地壳构造单元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的构造力学作用,形态和变形特征也不同。
在地质特征方面,首都经济圈是一个多灾害的地区,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地震和地质灾害。
作为我国地震高发区域之一,地震灾害有时会给该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同时,在建设期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风险,如地裂缝、滑坡和泥石流等。
此外,首都经济圈还具有多种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和一些金属矿产,这些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是该地区长期经济发展的关键。
其中煤炭资源在该地区尤其丰富,其主要分布在与华北克拉通相依托或位于其周缘的中生界和晚生界地层中。
在环境保护方面,首都经济圈也面临着来自城市化和工业化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研究表明,该地区一定程度地受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这里还存在着一些地质环境问题,如地下水污染问题和地表沉降等,这些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均产生了不良影响。
总之,首都经济圈是一个具有多种地质特征和资源特点的地区,对该地区的地质和环境特征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基础条件,还可以为该地区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和技术保障。
俺们北京的地质及构造
北京地区的地质构造(一)地质构造分区北京市大地构造处于华北地台中部—燕山沉降带的西段。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既经历过大幅度地下降、接受巨厚的沉积,又产生过剧烈的造山运动。
特别是在中生代以燕山运动为主的构造变动,奠定了北京地区地质构造的基础骨架以及地貌发育的雏形。
伴随着地壳运动的发展,褶皱变动与断裂变动广泛发育,岩浆活动也很频繁,特别是酸性深成侵入岩体和中性喷出岩体的分布最广。
反映了中生代燕山运动的强烈活动程度。
之后,再加上新生代自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北京市的地质发展历史和地貌类型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
北京市除去最北端(指怀柔县长哨营以北地区)外,广大地区都位于燕山沉降带范围之内。
在此区间,中、上元古界特别发育,是一套基本上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呈明显不整合关系覆盖在变质岩系之上,成为古老变质岩系之上的第一个盖层。
属于华北地台上一个狭长下陷地带。
再根据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等特点,可将本市划分为三个大的地质构造区。
(见图2-1)。
1.西山凹陷(1)北京西山褶皱隆起区(2)北京向斜区(3)大兴隆起区2.北山隆起(4)青白口穹窿区(5)延庆昌平活动断裂区(6)密怀升起断裂区 3.蓟县凹陷(7)平谷稳定褶皱区图2-1 北京地质构造分区示意图1.西山凹陷包括北京西山山区和平原区的大部分。
地质特征是自晚古生代到中生代期间,地壳运动一直处于下降凹陷状态,因而堆积了巨厚沉积物(见表2-5 上古生界、表2-6 中生界地层表)故称之西山凹陷。
后经燕山运动影响,西部褶皱隆起成山(即北京西山);其东部则下沉埋藏于现代平原之下,上面覆盖有新生代的松散沉积物,形成北京平原。
根据地质构造变动的差异本区又可划分为三个地质构造单元(见图2-2)。
图2-2 北京西山地质剖面图中的几个褶皱构造(l)北京西山褶皱隆起区位于西山凹陷的西北部,包括整个北京西山地区以及山前隐伏地带,简称京西隆起。
主要由几个大型向斜和背斜构造组成隔档式褶皱构造区,其中著名的有:髫髻山向斜:轴向为北东—南西向,略成“S”状,西南又有百花山向斜,东北可延至妙峰山一带。
地质地貌学——第四章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
一、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证据
(一)地貌标志 地貌形态是内外地质作用相互制约的产物。而构造运 动常控制外力地质作用进行的方式和速度。如以上升运动 为主的地区,常形成剥蚀地貌;以下降运动为主的地区, 常形成堆积地貌。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时间较近,有关的地 貌形态保留得较好,因此用地貌方法研究新构造运动,是 特别重要的方法。
最高级的年代地层单位叫宇。根据生物的出现和最低 硬壳化石带以及较高级动物的大量出现,把全部地层分为 3个宇,即太古宇、元古宇、和显生宇,后者包括古生界、 中生界和新生界。
地层分类系统表
地质时代单位 宙 代
年代地层单位 宇 界
岩性地层单位 大群 群
纪
世 期 统 阶
系
段
组
层
(三)地质时代单位
地质时代单位是从年代地层单位(它们都代表地层的 实体)概括抽象出来的时间概念,所以年代地层单位都有 一个层型,作为比较研究的根据。组成地壳的全部地层 (从最老到最新)所代表的时代称地质时代,不同级别的 年代地层单位所代表的时代,称地质时代单位。 岩性地层单位反映一个地区沉积过程的特殊性,年代 地层单位反映全球时代划分的一致性和等时性,各具有不 同的目的和作用。
地质年代简表——据王鸿桢、李光岑《中国地层时代表》(1990)简化
地质时代 宙 代 第四纪Q 新生代Kz 晚第三纪N 第三纪R 白垩纪K5 中生代Mz 显生宙PH 晚古生 代Pz2 古生代 Pz 早古生 代Pz1 新元古代Pt3 元古宙PT 中元古代Pt2 古元古代Pt1 太古宙AR 冥古宙HD 新太古代Ar2 古太古代Ar1 侏罗纪J 三叠纪T 二叠纪P 石炭记C 泥盆纪D 志留纪S 奥陶纪O 寒武纪C 震旦纪Z 早第三E纪 1.64-23.3 23.3-65 65-135 135-208 208-250 250-290 290-362 362-409 409-439 439-510 510-570 570-800 800-1000 1000-1800 1800-2500 2500-3000 3000-3800 3800-4600 晚期生命出现,叠层石出 现 真核细胞生物出现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两栖动物出现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裸蕨植物出现 无颌类出现 硬壳动物出现 裸露动物出现 被子值物出现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纪 距今年龄值 (百万年) 生物演化 人类出现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国八大构造运动
中国八大构造运动阜平运动是新太古代的一次褶皱运动,也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一次地质构造运动。
阜平期阜平期的时限为2900(+-)——2600Ma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阜平运动或铁堡运动(Tiebu orogeny)。
据五台—太行山区新太古界阜平群上亚群(龙泉关群)与上覆五台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确定。
其时限距今约26亿年。
2划分依据五台群与阜平群无论在构造形态、构造方向、混合岩化作用、变质作用以及沉积建造上都有明显差异。
因而主张将其放在阜平群与五台群之间,其时限置于26亿年。
阜平运动在华北各太古宙变质岩区影响较广,它使阜平群及更老地层普遍发生变形和产生以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变质,并伴随大量花岗质岩浆侵位。
3分布五台山东北边缘龙泉关以西约5千米的铁堡村南见有明显的低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二者之间尚保存有厚约1.5米的古风化壳,因之命名“铁堡运动”。
所造成的角度不整合还包括吕梁山区吕梁群与下伏界河口群之间、中条山区绛县群与下伏涑水杂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等。
阴山、燕山及辽东、吉南、山东、豫西以及小秦岭等地亦然。
吕梁运动古元古代(2500-1800Ma)期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吕梁运动或称吕梁事件。
因为吕梁运动在山西吕梁山的表现最典型,故而得名。
与此同时,山西五台山地区也有比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学界称之为滹沱运动(以滹沱河命名),所以也有不少人把吕梁期称为滹沱期。
吕梁运动的其他名称尚有中条运动(晋南)、兴东运动(黑龙江)、凤阳运动(安徽)和中岳运动(河南登封)等。
吕梁期相当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2004)确定的古元古代成铁纪(2500-2300Ma)、层侵纪(2300-2050Ma)和造山纪(2050-1800Ma)的全部。
吕梁期的年代久远,目前只能对这期间的构造运动做粗略的描述。
在吕梁期,可以识别出构成后世中国大陆的五个地块,即原始中朝地块、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哈尔滨地块和准噶尔地块。
其中原始中朝地块是在吕梁期第一次由塔里木克拉通和中朝克拉通等小陆块拼合而成的,从而形成了统一的结晶基底。
第一章第四纪地质概况
第一章第四纪地质概况河北平原属华北地台的华北断拗带的一部分,是自中生代以来以下降为主,伴随短暂上升所形成的断陷盆地。
据构造、新生界地层与下第三系地层发育情况,划分出三级构造单元,自西向东包括冀中拗陷、沧州隆起、临清拗陷、内黄隆起、黄骅拗陷及呈宁隆起等,并以断裂为其控制边界。
新生界地层广布全区,一般厚度1000~3500米,厚者达5000米以上,薄者仅500~800米(参阅基底构造及第四系厚度示意图) 。
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厚度与展布方向,受构造、古气候与古地理环境的控制和影响,其空间分布均有较大变化。
在山前平原是具有明显的多骱性沉积旋回的冲积洪积或冰川一一冰水堆积地区;中部与东部平原为多层交迭的冲积湖积地区,滨海平原则以冲积为主夹有海积层的地区。
此外,在沧州地区东部及永年一一肥乡一带见有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以及地层中普遍见到多层古土壤与沉积间断的残积层。
第四系沉积厚度在拗陷区达500~600米,隆起区350~450米,近山麓地带150~300米左右。
第四纪以来出现数次冷暖交替的气候变化,对本区第四纪堆积物起着控制作用。
据前人资料,在太行山东麓有两次以上冰川活动,属山岳冰谷冰川类型。
据近年初步勘探结果,在固安一一保定一一柏乡一一临漳一线以西钻孔中,见有数层棕黄、红棕色含泥砾卵石及泥砾层,深部见有风化含泥砾砂;在此线以东的钻孔中偶尔见有磨光漂砾,似属冰川一一冰水停积物。
又据东部平原钻孔中孢粉资料,亦反映有数次寒冷或温凉与温暖气候的孢粉组合;重砂矿物中出现稳定矿物与非稳定矿物的含量与组合的交替变化,亦表明因气候变化而引起的化学风化程度不一。
本区第四纪稳定地继承着第三纪以来的构造特点,处于持续下降为主的新构造运动巾。
但由于下降幅度不一,蓝伴随短暂相对的上升,拗陷区与隆起区沉积物特点也因此各异,拗陷区内堆积速度快,并处于还原环境为主,往往粒度较粗分选差,土色灰暗,湖沼相地层较发育;在隆起区堆积速度较慢,并处于氧化环境为主,土色发红,冲积相地层较发育。
八年级地理 第二节首都北京(课件)
天津市:
是北京的门户。本区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盐类、石油等。
位于海河出海口,既是古老的河港,又是著名的海港,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 名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烙印在北京的 城市布局、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北京作为我 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决定了它必须朝现代化 大都市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北京一定是 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历史与今 天同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 都市。
随堂练习:
北方地区 。 1、北京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的_____________ 上海、_____ 重庆 天津 。 2、我国现有的四大直辖市,除了北京,还有______ 、_______ 政治 中心、______ 文化 中心 3、北京是我国重要的______ 华北 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______ 渤 海。 4、北京位于_______ 温带季风 气候。 暖温 带。属于___________ 5、按照温度带的划分,北京属于_________ 京津唐工业基地 6、我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是________________ 北京 7、我国最大的交通枢纽是____________
越,交通四通八达。难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
成立后再次定都北京。
北京主要的城市职能:
国务院 人民大会堂
政 治 中心 北京是全国的____
清华大学
历史博物馆
北京大学
08年奥运会场馆
文化 中心 北京是全国的_______
北京的悠久历史文化:
1)早在 70万 年前,北京 就有了人类生活。 悠久的历史
制作者:梁秀凤
2008年4月18日
北京四合院
欣赏
名胜古迹
万里长城
故宫
含油气盆地内构造单元划分
含油气盆地内构造单元划分由于沉积盆地基底发育的不均一性,基底往往会有高低起伏,起伏的基底将盆地分隔为彼此不大连通的次一级坳陷,盆地的盖层也因为基底的活动或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各种构造带,使沉积盆地内部形成不同的构造特征。
按沉积盆地内地质构造的发育的规模,一般把盆地内的构造单元划分为三个或四个级别(表1)。
1.一级构造——隆起和坳陷隆起是盆地内部基底相对隆起的地区,其上的沉积盖层往往发育不全甚至完全缺失。
而坳陷是盆地内基底下陷最深的地区,具有沉积盖层发育全、连续性好、厚度大的特点。
在沉积盆地中隆起和坳陷往往相间分布,盆地中的地层从坳陷区向隆起区厚度逐渐减小。
渤海湾盆地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隆起:埕宁隆起、沧县隆起和内黄隆起;七个坳陷:辽河坳陷、渤中坳陷、黄骅坳陷、济阳坳陷、冀中坳陷、临清坳陷和东濮开封坳陷(图1)。
除隆起和坳陷外,有人也将位于隆起和坳陷之间斜坡作为一级构造。
图1 渤海湾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在沉积盆地的一些大型坳陷内部,其基底仍表现为具有一定的起伏,形成一些范围更小的凸起和凹陷。
凸起和凹陷也称为盆地内的亚一级构造单元。
渤海湾盆地的济阳凹陷可以划分为四个凸起和四个凹陷:车镇凹陷、无棣凸起、义和庄凸起、沾化凹陷、陈家庄凸起、滨县凸起、惠民凹陷和东营凹陷(图2)。
图2 济阳坳陷构造单元的划分2.二级构造——二级构造带二级构造带是盆地中的一系列局部构造成排、成带或成群出现组成的正向构造单元。
二级构造带对盆地中油气的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常常形成油气聚集带。
沉积盆地中重要的二级构造带长垣、背斜带、断裂带、挠曲带等。
3.三级构造——背斜和向斜等背斜和向斜是沉积盆地中最普遍、最发育的构造行迹。
它们是地层的弯曲变形形成的构造。
河套断陷带的第四纪活动特征
河套断陷带的第四纪活动特征地理上的鄂尔多斯高原,原指被黄河河套包围着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高原四周被众多盆地环绕,黄河及其支流汾、渭两河流经其间,海拔变化在400~1000m之间。
盆地外侧,常有高峻的山地,南有秦岭及其支脉华山,西有贺兰山,北有阴山,东有五台山及霍山,海拔为2000~3500m不等。
标签: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活动断裂河套断陷带1河套断陷带的展布及其形成1.1边界断裂组成河套断裂带周边断裂的地层、地貌和构造标志十分清楚。
露头良好,表现为正断层和阶状正断层。
重力、航磁及地震勘探反射层等资料也均有明显显示。
断陷带南界即鄂尔多斯北缘断裂带,由于库布齐沙漠的覆盖出露较差,仅在瓦窑、城拐子等地见到高达20~50m的断层陡坎。
在城拐子—白泥窑一带,陡坎由上更新统湖积层组成,见向北倾斜的正断层出露。
根据地震勘探资料,该断裂为形成于上新世末的正断层,其断面向北倾斜,倾角78°,断距西段较大,为1500~2000m,向东逐渐减小,最后至黄河附近消失。
1.2地层发育特征河套盆地地表为全新世沉积物覆盖。
前几年,长庆油田指挥部在西起临河、东至呼和浩特广阔范围内,进行了石油地震普查勘探,所获得的资料表明,其基底为太古界变质岩系,上覆白垩系下统,新生界古新统和始新统缺失,渐新统及其以上地层连续发育,厚度巨大,岩相、厚度变化较大,构造较复杂。
渐新统以河湖相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棕褐、深灰、灰绿色泥岩夹粉细砂岩、杂色砂砾岩。
中新统岩性主要为紫褐、深灰、灰绿色泥岩与粉细砂岩互层,在呼和凹陷ES夹数层灰黑色玄武岩。
上新统岩性主要为棕红、灰黄色泥岩与灰白色泥岩、粉细砂岩、砂砾岩互层。
第四系分布广泛,主要为一套湖相沉积,岩性以黄、灰黄、灰绿、灰黑色粉细砂夹粘土、砂砾石层为主。
2形成与演化河套断陷带位于长期隆起的内蒙地轴南侧。
中生代时期主要为隆起遭受剥蚀。
由于晚侏罗世末期的燕山运动,河套地区遭受强烈的挤压作用,导致地壳表层形成一系列近EW向的褶皱和逆冲断层。
石油地质学--油气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 ppt课件
980-1180
200-1810
储地层及油层气
年代 厚度 (M烃a源)岩(米)盖 层
岩主 性要剖油面 气田
沉积储 环境 层和油气 构造事件
烃源岩
岩性 盖层
含
N 2
N1
第 E3 三 系
E 2
50
E1 m
cp
Ks 2
白次 要
Kt 2
垩的
s- cn t c
ПК 系1 -6
主要a l的
ПК 7-17 a次
13
第一节 裂谷盆地油气分布
(2)断陷型裂谷盆地:储集体规模较小,横向变化大,储 集体成因类型多,有河道、 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 三角洲、滩坝、湖底扇、浊积扇等砂体
1000 2000
河道砂
3000
4000 扇三角洲
5000
湖底扇
6000
陡坡带
前三角洲、前缘砂
SB
体
缓坡带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坳陷 断陷 裂谷盆地发展的两个阶段:断陷和坳陷
8
第一节 裂谷盆地油气分布
渤海湾盆地:古近纪单断型断陷盆地,新近纪和第四纪坳 陷型裂谷盆地
松辽盆地:侏罗纪断陷盆地(双断),白垩纪坳陷型盆地 9
第一节 裂谷盆地油气分布 (3)单断型裂谷盆地的构造分带
缓坡带、中央构造带、洼陷带、陡坡带
10
第一节 裂谷盆地油气分布
冲积平原
在西部为 相对深海、
在东部较
浅并发育 水下侵蚀
西部被动沉 降、沉降速 率向东增加
西 图尔塔斯、新米哈伊洛 塔夫达
伯柳林沃尔
利 伊尔比特
塔里茨
走滑盆地分析
如果板块或断块在剪切作用下发生沿板块或断块边界走 向的滑移,这时在垂直于板块或断块边界的剖面上所表现出 来的变形并不造成地壳的伸长或缩短。这种变形称为走滑变 形。在走滑变形过程中形成的盆地统称为走滑盆地。
第一节
走滑盆地形成的构造环境源自一、走滑作用与走滑断层由剪应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沿着某些构造边界或特定的构造带 发生走滑变形的构造作用,可以称为走滑作用。其中主要的构造 作用型式,包括沿稳定板块边界的走滑活动和板块内部一些大型 走滑断层的走滑活动。 1.走滑断层及其分类 走滑作用产生的各种构造变形组合称为走滑构造。走滑断层是 走滑构造中最重要的构造要素。走滑断层的应力状态是最大主应 力轴(σ1)和最小主应力轴(σ3)都是水平的,中间应力轴(σ2 )是直立的(图5-1),断层面通常是近直立的。走滑断层有不 同尺度,产生于板块构造的不同构造部位。
1.走滑应变椭圆 ①里德尔(R)剪切破裂——同向走滑断层。与主位移带呈 小角度(一般小于150)相交,剪切方向与主位移带一致. ②共轭里德尔(R’)剪切破裂——反向走滑断层。与主位移 带呈大角度相交并且剪切位移方向相反的次级走滑断层。 R’剪 切面与R破裂面共轭,共轭角通常为60~70o。 ③同向( P)剪切破裂 —— 次级同向断层。与主位移带小 角度(一般小于 10 o)相交, 剪切方向与主位移带一致。 ④局部张性( T)破裂 —— 与 主位移带呈大角度相交的、延 伸不长的正断层组。 ⑤Y剪切。与主位移带平行 的断层。 ⑥局部收缩变形 —— 雁行式 褶皱和逆断层组,延伸不长。
二、板块构造运动产生的走滑作用
1.走滑断层的板块构造环境 转换断层是一种重要的板块边界类型,它不仅连接着离散边界 ,也连接着聚敛边界。Wilson(1965)按其连接情况将其分为六 种类型:洋脊-洋脊型、洋脊-凹弧型、洋脊-凸弧型、凹弧- 凹弧型、凹弧-凸弧型、凸弧-凸弧型。如若考虑到左行和右行 的区别,就共有12种类型(图5-5)。
第四纪断裂
24 30~40°/SE,NW∠60~70° Q4 正断
8 北石城—河防口断裂 北石城、梨树沟、北白岩
51 20~50°/SE∠30~50°
Q2 正断
庙城、北七家、芦井、大灰厂、,
9 黄庄—高丽营隐伏断裂
131 20~50°/SE∠55~75°
晓幼营、磁家务
Q3 正断
10 前门—良乡隐伏断裂 孙河、前门、良乡、马坊
图 2.2.4 夏垫断裂带两侧钻孔地层对比剖面
除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外,北京平原区的夏垫断裂带、南口—孙河断裂带、黄
庄—高丽营断裂带和顺义良乡断裂带均有通过探槽开挖揭露的全新世古地震现
象,显示这些断裂带在历史记载以前曾发生强震活动。其中对发生 1679 年三河 —平谷 M 8 地震的夏垫断裂带还开展了跨断层的钻孔探测,揭露出在 2 号钻孔
47.3 m 处断裂两侧钻孔的落差达到 19.6 m。图 2.2.4 是跨夏垫断裂带的钻孔柱
23 永定河隐伏断裂
三家店、麻峪、立垡村
26 320°/SW,NE∠80°
Q2
24 廊坊盆地东缘隐伏断裂 桐柏村、豆张庄
56 310~320°/SW
Q3? 正断
25 东垒子—涞水断裂
檀山、新城
45 305~320°/SW∠70°
Q1 逆断
26 松林店隐伏断裂
西城坊、松林店
12 310°/NE∠60°
破裂单元的一个段落,可由数个几何段或几条次级断层共同组成,并在连续的几
次地表破裂型地震循环期间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使各段落在地貌形
态、几何结构和地球物理场等方面累积造成段落与段落之间明显可辨的差异。活
动断层地震破裂分段的实质是通过识别活动断层上具有一定持久性和稳定性的
北京后沙峪凹陷的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构造演化
北京后沙峪凹陷的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构造演化
北京后沙峪凹陷位于华北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田之一。
该凹陷形成于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其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构造演化如下:
第四纪地层划分
后沙峪凹陷的第四纪地质时代沉积层主要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的黄土层、粘土层、砂质砾石层、沙砾层等。
其中,粘土层和砂质砾石层相对分布较广,分别发育于凹陷东南与西北部。
构造演化
后沙峪凹陷位于华北地区的北部,是华北地区中同时期反向花岗岩隆起-俯冲构造区的一部分。
凹陷呈基本南北向的锥形结构,受东北向及东南向两个方向的受力,物理地震破裂和微观断裂普遍存在。
自第三纪晚期以来,凹陷地块受到区域性挤压和走滑双重作用,沿两侧存在相对的变形和错动。
在第四纪地层的沉积过程中,凹陷的沉积中心位于凹陷的北部和东南部,沉积物以岩浆-岩浆碎屑为主,岩浆熔体由经过熔融-熔结的后期华北岩体流入,形成短周期沉积层。
同时,南侧沟谷发育出大量砂岩、上覆黏土和黄土土壤,与凹陷的发育密切相关。
总体来说,后沙峪凹陷的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构造演化研究,不仅对该区域油气勘探开发产生重要影响,更为深入探究中国北方地区的地质演化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doc】北京市的基本地震烈度分布与新构造运动
北京市的基本地震烈度分布与新构造运动佝衰2唐山地曩时北衰市郊区房屋破坏统计衰(单位:问)地区严重破坏轻微破坏占房屋总散()通县平各顺义大兴海淀丰台朝阳石景山密云房山昌平怀柔门头沟延庆424844223914018104872666118910742104930 l378 1387 3099 77249 31015 73799 16812 3763 4721 B93B 37 6663 176'12 4130 6904 113'1 l552'Z.8 22.2 18.6 7.3 3.8 3.7B O.2 4.3 4.23.60.50.1地震烈度是指一个地震的发生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地震烈度的分级有多个版本,但其分级标准主要是依据人的感受,静止物体的晃动,建筑设施的损坏以及地貌的改变等.基本地震烈度是经过对某一地区的地质,地震及工程抗震等学科的综合研究后,得出该地区一段时间内可能遭受到的地震破坏程度.其中包括人为因素和概率因素,并需参考当时的经济实力等非自然因素.北京市的基本地震烈度就是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990)》中所标示的烈度值.从根本上说,与地震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地壳的新构造运动,它是发生地震的动力.北京市行政区面积16000余平方公里,位于河北平原地震带的北部,西邻山西地震带,北倚燕山地震带.该区域新构造运动活跃,孕育了一系36列次级构造活动带.正是这些新构造运动控制若北京市的基本烈度分布.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上看,北京市的基本地震烈度分三个档次.Ⅵ度区呈带状分布在北京市北部,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0.它的南界大致为近东西向的密云墙子路断裂带.这一地区属于燕山地震带的南缘.新生代以来一直处于较稳定的抬升状态,新构造运动较弱,相对的地震活动也较小.Ⅶ度区呈哑铃状由密云墙子路断裂带向南贯穿北京市全境,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5.它之所以如此分布,与京西隆起这个次级新构造活动带密切相关.京西隆起的北西边缘是北东向的紫荆关断裂带,南东边界是密云一北京一涿县活动断裂带,主要由八宝山断层,高丽营,戈,踅断层等一系列总体为北东3o.方向展布的第三纪以来的活动断层所组成.在京西隆起内部发育有与其边缘控制断裂带走向性质一致的次级层.如:南苑断层,南Vi山前断层,青石岭断层,北石城断层等它们的活动造成了京西隆起内部的差异升降,也是该地区地震活动的基础.另外,这一地区大部分为山地,基岩踝露或埋深较浅,因而,对建筑设旋的抗震较为有利.Ⅶ度区分布在延庆盆地和京东南的平原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5.延庆盆地是由新嘘钟毫钮,童{鼍.构造运动在京西隆起内部形成的一个断陷盆地.盆地内部发育有一系列第四纪仍有活动的北东向断层.如孔涧一大石河层,方家冲一狼山山前断层等.京东南的平原区,不仅发育有第四纪仍有运动的北东向断层,如顺义断层,新夏垫断层等,还有北西向断层的活动,如南El一孙河断层,这反应了新构造运动的新生性.综合以上资料,北京市的基本地震烈度分布情况与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明显地受到断裂活动的控制.一增强减灾意识,进行地震科普宣传贾笑蕾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考虑国情时必须不忘灾情.找们要认真贯彻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减灾也是保护,发展生产力,减灾也是发展经济.防震减灾意识薄弱将会给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例如,1988年云南省澜沧耿马发生的7,0级地震,这一地区早在70年代就被定为烈度9度区,但该地区的工程建设既不进行必要的工程地震工作,又不考虑地震基本烈度,加上缺少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造成地震时房屋倒塌,破坏,直接经济损失27亿元,震后恢复重建又花费约2O亿元.再如,】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广东汕头地区有近800人受伤,4人死亡,全部是由于学生临震惊慌,涌出教室,在奔逃中互相挤压踩踏所致.如果这些学生都懂得点防震知识,知道震时如何应急躲避,如果老师们能在临震时井然有序地指导学生疏散,这种混乱现象就不会出现,悲剧就不会发生.同样也是这次地震,在同样震感强烈的福建省漳州地区某小学,由于当地政府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把防震减灾知积编入学生课本,宣传教育工作开展.3得好,当地震发生时,学校老师立即组织学生顺序撤离教室,学生没有乱跑,无一伤亡.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告诫我们.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能力是多么的重要.目前的科学水平,使许多自然灾害难于准确预测和有效预防,但防灾意识和防灾知识却是可以人人具备的.据地震部门预测,9O年代我国巳进A新的地震括跃期,北京地区被确定为"首都圈强化监视区.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超大型的国际化大都市.6O年代以来北京曾先后遭受过渤海,唐山,大同等地震的破坏和波及,广大市民对地震的反应十分敏感.京城无小事,一旦发生中强以上地震或受到地震灾害的侵袭,不仅会有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必将产生极大的国内,国际社会影响,即使一些地震谣传也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首都作为我国率先实现防震减灾1O年目标的战略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防震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应该达到更高的要求.面对严峻的地震形势,各级政府都要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把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工作做在地震发生之一37—。
第一节 首都圈地区古地震
第一节首都圈地区古地震古地震是指从地质记录中识别出的单个地表破裂型地震事件。
古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和复发序列等基本参数,对判定未来破坏性地震的发生地点和震级上限是不可缺少的,有时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资料。
了解古地震也对认识大地震孕育发生的深部构造条件和划分潜在震源区的深部构造标志具有重要意义。
古地震的识别主要是利用断错构造地貌学、沉积地层学和新年代学等方法研究史前地震留下的地质遗迹,确定其发生地点、发生年代、震级大小。
研究古地震最常用的野外技术是断错地貌填图法、构造地层剖面法和年轻地质体或地貌面的测年技术和古地震识别标志等。
古地震的识别标志依据其成因可划分为原生标志和次生标志两类。
原生标志是活动断层同震错动或与断层有关的褶皱扩展产生的构造变形遗迹。
次生标志是由于地震震动产生的非构造变形遗迹。
这些标志又可进一步划分成断层上和断层外围两类标志,以及同震标志和震后响应标志,包括地貌学和构造地层学等具体标志。
古地震的地质记录往往是不完整的,地震震级太小、少数特殊地段才能形成非常可靠的变形、地震产生的地貌变形很快被破坏成古地震序列的人为不完整等因素都能造成古地震序列的不完整。
古地震的复发模式有以下几种:严格周期模式、时间可预报模式、滑动可预报模式、特征地震复发模式、准周期复发模式、时间—震级可预报模式、丛状群集复发模式等改进型原地复发模型。
鉴于古地震研究的特点和资料限制,首都圈内古地震区的研究主要是围绕首都圈地区的活动断层及活动盆地进行的。
以下列出了5个区域已发现的古地震事件,简要说明其活动特征。
(1)延怀盆地古地震 延庆—怀来盆地(以下简称延怀盆地)是破坏性地震多发地区,公元1300年以来共发生6次5≤M<7地震,其中有1337年怀来6½级地震、1484年延庆6¾级地震和1720年沙城6¾级地震。
延怀盆地位于山西裂谷系北端晋冀蒙盆岭构造区最东端,由延矾(延庆–矾山)和怀涿(怀来—涿鹿)2个次级断陷盆地组成。
首都圈地区的地形
二、首都圈地区的地形首都圈地区北面为燕山山脉,西面为太行山脉。
总的地势轮廓是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山区向东南平原区呈台阶式倾斜下降,分别构成高山、丘陵、冲洪积扇、基岩残丘及平原。
平原与山地相对高差一般在400~550 m。
山区除个别海拔大于2000 m的中山外(如大南山、大海坨山、灵山、小五台山、茶山等),多数为1000 m左右或小于1000 m的低山及低山与平原接界的山前丘陵地带,一般高程为几十至百余米不等。
区内这种层状地形的普遍发育,是新构造时期以来山区间歇性抬升作用和山间盆地、山前平原区的断陷作用的结果,从而显现出三个不同高度的层状地形面,由高而低依次为1000 m左右、800~500 m 和300~150 m(相当于上新世初的唐县期夷平面)。
早更新世河湖相沉积物只在一些深断陷的山间盆地和京津平原的一些隐伏深断陷盆地内发育,如京西北的涿鹿、蔚县、延庆等山间断陷盆地和京津平原区的马池口、顺义、大厂、固安—廊坊—永清等隐伏断陷盆地。
而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沉积物则以冲洪积扇环绕山麓呈裙带状分布和盆内与平原区以河流阶地堆积为特征。
图6是首都圈地形图。
图7,图8是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地形图。
北京市处于华北大平原北端,其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东部距渤海150 km。
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 m,平均海拔44 m,约占总面积的38%。
山地一般海拔500~1500 m,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 m,为北京市最高峰。
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62%。
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太行山余脉的西山,由一系列东北-西南的平行山脉组成。
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
图6 首都圈地形图图7 北京市地形图 图8 天津市地形图天津绝大部分是平原,只有少部分是山地和丘陵。
地貌特征可以概括如下:(1)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表-张总修改
七个泉断鼻带
积极沟、犬牙沟、戈壁梁、小红山、阿哈提、七个泉、七东、七西、犬南
红柳泉、跃进一号断鼻带
红柳泉、砂西、跃进一号、尕斯东南斜坡
阿拉尔背斜带
阿拉尔一号、三号
茫崖坳陷
小梁山凹陷
月牙山、小梁山
南翼山—碱石山构造带
南翼山、小南翼山、黄瓜梁、乱山子、碱石山那北
油泉子构造带
油泉子、黄瓜峁、开特米里克、凤凰台、鄂博山、土疙瘩,落雁山、船形丘
油墩子背斜带
盐滩、油墩子、土林堡、平山梁一号、二号
英雄岭
油南重力高
茫崖凹陷
盐山、茫崖、茫崖东高点、土林沟、大沙坪、小沙坪
干柴沟、红沟子断鼻带
干柴沟、咸水泉、红沟子、金鸿山、采东
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
狮子沟、油砂山、北乌斯、建设沟重力高、花土沟、游园沟、犬南沟
墩茫大剖面
大风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起
东坪—碱山构造带
红三旱一号、东坪、九顶、不整合、馒头山、碱山
一级构造单元
亚一级构造单元
二级构造带
三级构造
昆北断阶
切克里克断陷
切1-8号
东柴山构造带
东柴山、存迹、砂滩边、甘森、弯西
黄石凸起
黄石、斧头山、红盘
甘森泉断陷
弯梁、那北
尕斯断陷
红狮凹陷
铁木里克凸起
铁木里克、阿拉尔二号、跃进二号、三号、四号、跃西、尕南一号
扎哈凹陷
扎哈、跃东、扎西、跃东东
乌南—绿草滩构造带
马海-大红沟凸起
南八山—马海背斜带
南八仙、马海、马北、马西、古城丘、北极星、砂丘、南极星
平顶山、野马背斜带
平顶山、小顶、尕丘、野马
首都圈地区区域地震构造背景
第一节 首都圈地区区域地震构造背景首都圈地区所在的华北断块区是一个北至阴山—燕山、南至秦岭、西至银川盆地、东至胶辽半岛的地域。
华北断块区又分为7个Ⅱ级断块,这些断块分别称之为鄂尔多斯断块、燕山断块、太行山断块、华北平原断块、胶辽断块、河淮平原断块和苏沪—南黄海断块。
首都圈地区主要位于燕山断块、华北平原断块和太行断块交界的地域(图2.1.1)。
新生代时期,华北断块区的地壳沿一些北北东至北东东及北西至近东西向断裂开裂解体,同时发育了许多新的断裂,先后形成多个规模大小不等的断陷盆地。
大致以太行山为界,东西两部分盆地的发育历史、构造组合关系和断裂的分布规律等明显不同。
西部为鄂尔多斯周缘断陷系,由银川—吉兰泰、渭河、河套和山西断陷带围绕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组成;东部是由多条断陷带构成的大型华北平原和苏北—南黄海裂陷盆地;其余部分基本为相对隆升的地区。
华北断块区表现出多个次级断块组合的构造格局,其中最大的两个断块是鄂尔多斯断块和华北平原断块,这两个断块又细分为7个二级断块(表2.1.1)。
图2.1.1 华北活动断块区次级断块划分(图中次级断块名称见表2.0.1)表2.1.1 华北地块新生代构造分区简表Ⅰ级构造单元 Ⅱ级构造单元 Ⅲ级构造单元华北断块区 鄂尔多斯断块 河套断陷系银川断陷系渭河断陷系山西断陷系鄂尔多斯西南角挤压区 太行断块 - 燕山断块 -燕山南缘断陷冀中坳陷沧县隆起黄骅坳陷渤中坳陷海中隆起埕宁隆起济阳坳陷临清坳陷内黄隆起华北平原北部断块区 鲁西南隆起开封坳陷豫皖隆起南阳坳陷华北平原南部断块区 秦岭淮阳断陷胶辽断块 -鲁西断块- 在首都圈地区,新生代活动的断裂主要分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东西向两组,它们大部分为正断层性质,对新生代各时期发育的断陷盆地起到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
这些断裂多集中成带分布,相应组成4条北北东—北东向和一条北西西向的断裂带(图2.1.2)。
这些断裂带直接控制了断陷盆地或坳陷的发育。
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单元划分简介
二、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 构造单元名称的演变
许多单位根据具体地质条件,或以构造形态命 名,或以构造成因命名,都有一些创新和发展, 例如: 大庆油田的大庆长垣、深圳分公司的“构造 脊”、东北分公司的“枢纽带”等等。 但现在许多单位不重视构造单元的研究和划分。 他们不知道正向二级构造单元控制油(气)聚集, 三级构造单元控制油(气)富集。
一、大地构造学说是划分构造单元的理论基础
●裂谷:是地壳上的大型构造体系。是在区域隆起
背景上发展起来的以断陷谷为特征的大型复杂地 堑系。大陆、海洋、陆间皆有裂谷。j.t.威尔逊从 板块构造观点出发,把裂谷和全球构造联系起来, 提出了大洋发展的6个阶段: 胚胎期:大陆裂谷发育阶段,东非裂谷 幼年期: 陆间裂谷发育阶段,如红海 成年期:以大西洋为代表 衰退期:以太平洋为代表 终了期:以地中海为代表 遗迹:以喜马拉雅为代表
二、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构造 单元名称的演变
中国及毗邻海域沉积盆地,面积大于200km2 的有417 个, 沉积面积约574.8 *104km2。
二、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构造单元名 称的演变 名称,既有科学含义又有时代印痕 1,以地台命名 地台是大地构造名词 20世纪50年代流行 鄂尔多斯地台(伊陕台地)、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块等 2,以盆地命名 盆地是地理名词 20世纪50年代晚期~60年代初——现今流行 3,盆地类型的认识变化 地台——地台有活化——断陷、坳陷、山前凹 陷——断陷、克拉通、前陆 4,断陷型盆地中的构造单元划分
二、中国含油(气)盆地及盆内次一级 构造单元名称的演变
5,坳陷型盆地中的构造单元划分 以松辽盆地为例: 隆起带、坳陷带、斜坡带 特殊点在于次一级单元的划分:长垣构造
缺点是:中央坳陷区划分了隆起带(扶新隆起 带),东北隆起区等划分了凹陷(绥化凹陷)、 隆起带(海伦隆起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首都圈地区活动构造
一、第四纪断陷盆地
第四纪断陷盆地是指受第四纪断裂控制发育的盆地。
由于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密切相关,活动盆地也常是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
区内属于第四纪活动的地堑式断陷盆地计有 10个。
它们是怀涿盆地,延矾盆地,蔚广盆地、马池口—沙河盆地、顺义盆地、怀柔盆地、大厂盆地、固安—廊坊—永清盆地、平谷隐伏盆地、昆明湖凹陷(图2.2.1)。
表2.2.1是平原区第四纪隐伏凹陷要素一览表。
在区内上述10个第四纪断陷盆地中,北京平原区隐伏着的8 个规模不等的盆地。
这些盆地的形成是区域隐伏断裂强烈活动作用的产物。
这些第四纪沉积凹陷的边缘绝大多数受到NE 或NW 向隐伏活动断裂的控制,共有已知第四纪活动断裂12条,其中NE 向活动断裂8条,NW 向活动断裂3条,EW 向活动断裂1条(见表2.2.2)。
在历史记载中,在这些隐伏断陷盆地中的大厂盆地曾发生过1679年 8级大地震。
调查结果表明,该次8级大震的发震断裂就是控制大厂盆地西边界的夏垫断裂带。
凹陷(盆地) 名称
长轴方向长度/km 第四系最大厚度/m 控制凹陷的断裂
图2.2.1 首都圈第四纪断陷盆地分布图
表2.2.1 平原区第四纪隐伏凹陷要素一览表 表2.2.2 首都圈平原区主要断裂基本要素一览表
编号 断 裂 名 称 断层产状 断裂长度/km
主要活动时期
最新活动时期
1 南口山前断裂 NE60°/SE 60 Q Q3
2 东北旺―小汤山断裂 NE22°/SE 24 Q Q
3 3 黄庄―高丽营断裂 NE/SE 130 E、N、Q Q
4 4 顺义―良乡断裂 NE/SE 100 Q Q4
5 大兴―通县断裂 NE/NW 60 N、Q Q3
6 夏垫断裂 NE/SE 120 E、N、Q Q4
7 香河断裂 NE/NW 22 N、Q Q2
8 河西务断裂 NE/SE 60 1) E、N、Q
Q3 9 南口―孙河断裂 NW/SW.NE 60 Q Q4 10 永定河断裂 NW/SW.NE 26 MZ、Q Q2 11 廊坊―武清断裂 NW/SW 50 Q Q3 12
宝坻断裂
EW/S
401)
MZ、E
Q1-2
怀 柔 凹 陷
NE 16 300 黄庄―高丽营断裂 顺义凹陷鲁町次级凹陷
NNE
16
700~900
黄庄―高丽营断裂 南口―孙河断裂 顺义凹陷东坝次级凹陷 NW 18 700~800 南口―孙河断裂东段 大兴―通县断裂北段 大 厂 凹 陷 NE 35 700~800 夏垫断裂 平 谷 凹 陷 EW 5 500 夏垫断裂
马池口-沙河凹陷 NW 20 600 南口―孙河断裂西段 固安北小型凹陷 NE 10~13400~700 夏垫断裂带分支 廊 坊 凹 陷 NE 501) 500 夏垫断裂带分支 廊坊南侧凹陷 NE 20 800~1300
河西务断裂
昆 明 湖 凹 陷
NWW
5
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