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矫正——强化法 知识点
[运用强化矫正孩子的行为] 运用强化行为矫正案例
[运用强化矫正孩子的行为] 运用强化行为矫正案例强化是行为主义矫正行为经常用的方法,很惭愧的是,由于领会不精,原来我对其中负强化的认识一直存在误区,最近相对系统地恶补了相关知识,为了增强记忆,同时分享给更多的朋友,结合自己的感慨笔记如下。
一、强化概念中的“玄机”用有点儿专业的术语来说,强化是当一个行为发生以后,让行为主体体验到一个结果,从而引起行为发生频率的增加。
比如,孩子有一天突然主动收拾了自己的房间,妈妈给予了表扬和鼓励,这个表扬和鼓励就是收拾房间这个行为的结果,孩子非常享受这个结果,从此更加积极地收拾自己的房间了,这就是说表扬和鼓励引起了收拾房间这个行为的增加。
整个过程,妈妈用的就是强化的教育方法。
强化是一种功能性的行为,也就是说,你给孩子的行为一个结果之后,只有这个结果引发了原有行为频率的增加或者积极的泛化,才能说你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反之,如果给孩子的行为一个刺激后,孩子原有的行为没有更加积极,就不能说你在实施强化。
比如,一天傍晚孩子放学回家,破天荒地先做作业了,奶奶为了鼓励孩子的行为,就给了孩子一块糖。
能说奶奶的行为是在对孩子实施强化吗?显然不能,因为这个描述没有告诉我们奶奶行为的结果,如果那块糖不能引起孩子主动做作业行为的增加,就不能说奶奶强化了孩子的行为。
二、切莫掉进负强化的“陷阱”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用刺激引起原有积极行为的频率增加,负强化却是最容易让人误解的概念,很多人都容易把负强化跟惩罚联系起来,其实这是两个差别很大的概念。
那么,到底什么是负强化呢?其实,正确的负强化应该是通过移除某个行为来促使积极行为增加。
比如,一个劳改的犯人,由于积极改造,管理人员决定给他减少刑期,这个减少刑期的后果让他的劳动态度更加积极了,就可以说给了这个劳改犯一个负强化!负强化是我们育儿生活中非常容易遭遇的陷阱,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脾气大,其实这个脾气大就可能是被妈妈负强化的结果。
3-5 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
巴甫洛夫的发现
条件反射的建立必须依赖于一种无条 件反射,否则,是无法凭空建立的。
试验
在实验室设置了灯光和响铃装置,先给狗以 声、光刺激,一定时间之后给予食物。见到食物 后,狗必然会分泌唾液,这是它先天固有的反射。 但是,经过反复试验之后,狗只要见到这种灯光、 听到这种铃声,即便没有食物出现,它也会分泌 唾液。灯光、铃声已与食物共同形成了刺激物, 而这种“刺激——分泌”的神经联系已在大脑中 建立。只要刺激信号出现,就会引起唾液分泌。 这种后天习得的反射,巴甫洛夫称之为“条件反 射”
行为治疗的理论从开始就呈现出一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许多著名的 学者如谢切诺夫、巴甫洛夫、华生、桑代 克、斯金纳等,依据各自的研究和观察提 出的学说,共同组成了行为治疗的理论基 础。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学说的最早是由俄国的伊万· M· 谢切诺夫 (1829~1905)建立,他是第一位在行为研 究中以严谨的实验来取代哲学遐想和偶然 观察的学者。他提出:“所有动物和人类 的行为实质上都是反射性的。”
提 示
华生和他的继承者们提出的“学习理 论”,认为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学习本能, 人人都可以习得任何行为,人人也可以摆 脱任何行为。这种信念不仅被当时美国社 会所接受,也很快地被应用于医学临床。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学说
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 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斯金纳 (B.F.Skinner)提出的。
斯金纳箱及试验
斯金纳制做了一套盒式实验装置, 装置里有一套操作工具和传送强化物的 设施。这就是后人所称的著名的斯金纳 箱。
鸽子试验
实验箱里装有两把钥匙,一把是红色的, 另一把是绿色的。当鸽子无意中啄动红钥 匙时,传送强化物的装置就自动丢出几粒 它喜欢吃的食物。啄动绿钥匙时,箱内则 无任何动静。于是,不用很久,鸽子就学 会了啄红钥匙。类似的结果在老鼠身上同 样得到验证。
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
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工作程序:(一)明确治疗的靶目标(越具体越好);(二)监控靶行为;(三)设计新的行为结果;(四)实施强化(继续记录靶行为。
当求助者出现适当行为时及时给予强化。
阳性强化的标准是现实可行的,可达到的。
内外强化物要同时使用,对求助者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一)行为疗法的基础理论:创始人是巴甫洛夫和霍夫,这种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就称为行为治疗,最初是通过华生等人对儿童的动物恐怖脱敏发展起来。
根据这一原则而建立的第一个系统的行为治疗模式是50年代由沃尔甫提出的,称为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
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条件反射。
行为治疗是由实验室中发现的学习原则发展而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多拉德和米勒德《人格与心理治》疗一书,以及邬尔曼和克雷斯纳的《行为矫正中的一个案例》一书。
前者为行为主义者进入心理治疗领域奠定了基础。
后者把以前只在精神病院中实施,并且只有几个行为主义者了解的各种行为技术带入心理学领域。
第三种成分称为认知行为治疗。
到了20世纪70年代,埃利斯、拉扎洛斯、贝克以及梅肯鲍姆等理论家吸收了行为技术以及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成分,提出了认知行为治疗程序。
(二)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强化。
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
大多数行为学家认为人最好是只奖不罚,虽然赏和罚有时可以相辅而成,但奖励的办法对行为的影响更大。
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阳性强化法。
精神科病房或慢性病疗养院常常使用阳性强化法调节求助者的行为。
第四章 行为矫正的基本技术
第四章行为矫正的基本技术第一节正强化一、行为强化概述(一)强化的定义: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
某种行为发生之后,所跟随的结果能够导致将来该行为发生概率增加的过程。
行为强化的例子:注意区分操作性行为和强化物。
操作性行为强化物孩子的哭闹父母的关注撑开雨伞不会被雨淋打开抽油烟机把油烟从厨房中抽走向朋友问习题答案朋友提供正确答案某学生坐在座位上老师对他微笑并表扬员工组装自行车员工挣到钱(二)强化的分类1、根据行为的结果:正强化和负强化对比分析:正性强化负性强化行为发生行为发生伴随行为出现刺激的增加伴随行为出现刺激的消除或刺激强度的增加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导致行为增强导致行为增强2、正确区分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例子:正性强化▪孩子哭闹(父母的关注是积极强化物)(停止哭闹是父母在孩子哭闹时提供关注行为的负性强化)▪向朋友问习题答案(朋友在其问问题时提供正确答案)▪某学生坐在座位上(老师的微笑和表扬是积极强化物)▪员工组装自行车(钱是员工组装自行车的积极强化物)负性强化▪撑开雨伞(不会被雨淋,移除不良刺激)▪打开抽油烟机(把油烟从厨房中抽走)▪放置锡纸(消除模糊图像)(正性强化:产生了清晰的图像)▪孩子发脾气行为的终止强化母亲给糖果的行为(负性强化)▪妈妈给糖果正性强化儿童的发脾气行为(二)根据行为之后是否每次都得到强化分: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连续行为强化——行为形成间歇行为强化程序——行为维持(三)根据行为之后的结果是由外界(或他人)还是自身提供分:▪外界提供的强化▪自动化强化:主要来自于身体内部的感觉刺激。
二、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的概念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后立即得到一种刺激物,如果这一刺激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以后在类似的情景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出现概率会升高。
思考与讨论以上定义。
三、正强化物及其分类(一)根据强化物起源或性质分:无条件强化物:原级强化物、非习得性强化物。
心理学儿童行为矫正方法
心理学儿童行为矫正方法
心理学儿童行为矫正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增强法:包括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
正性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比如
奖励;负性强化则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比如撤销惩罚。
2.惩罚法:是通过呈现不愉快的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比如给予批评、处分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
惩罚并不能让儿童知道正确的行为是什么,只能让他知道某个行为是错的。
因此,在使用惩罚法时,必须明确告诉儿童应该怎么做。
3.消退法:是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使某种行为逐渐消失。
比如,对于儿童的某种不
良行为,家长可以不予理睬,使其自然消退。
4.代币管制法:是一种常用的行为疗法,通过使用代币作为强化物来增强儿童的良好行为。
代币可
以是一些小物品或标记,儿童可以通过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来获得代币,然后用代币来兑换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我控制的能力,并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机和兴趣。
以上方法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来选择合适的策略,同时也需要家长或教育者的耐心和持续的努力。
在矫正儿童行为时,一定要遵循尊重、理解、引导、鼓励的原则,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模式。
行为矫正 考试重点
第一章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1 、行为的特征1、行为就是人们的所说所做和所思所感。
2、行为可以被他人或自己所观察和测量,并可被描述和记录。
3、行为和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
4、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5、行为具有可公开或可内隐的特征。
2、个体在进行行为观察和测量时,可以根据行为的性质,选用频率(行为出现的次数) 、持续时间(行为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和强度(行为所包含的身体力量)等指标进行度量。
3 、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在行为上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
问题行为的类型(1)行为不足,如七岁的儿童不会自己穿衣服( 2)行为过度,如儿童上课时经常不遵守纪律或侵犯别人( 3)行为不当,如五岁儿童将玩具放入垃圾桶。
4、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1 、问题行为是习得的。
2、各个问题行为时分别习得的。
3、问题行为与环境有特殊的关系。
4、重新学习可以矫正问题行为。
5、行为受认知的影响,改变认知可以改变行为。
第二章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主要规律( 1)行为获得律与消退律。
(2)刺激泛化与分化率。
(3)恐惧性条件作用。
Eg:恐惧症的形成、成年人怕猫、怕空旷等( 4) 高级条件作用律。
Eg:考试焦虑。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3、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比较:(1)其主要差别在于强化的手续不同。
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几乎同时出现,无条件刺激即是强化物,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共同诱发行为的反应。
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只有在条件反应发生后才会出现强化物。
因此经典性条件作用是强化决定反应,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反应决定强化。
(2)经典性条件作用是被动形成的,为信号学习。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属于主动形成的,是技能学习。
(3) 任何行为都可能同时包括经典性和操作性两种条件反射,事实上这两种反射活动是整个行为系列的不同环节,是连续不能分的。
(4)人类的日常行为大多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在行为矫正中的作用很大。
(完整word版)行为矫正重点整理
行为矫正第一章1、行为(名词解释):指的是个体任何可观察到的或者可测量的动作或者活动包括个体外部的动作和个体内在的心理过程,主要是个体外部的动作。
2、行为矫正(名词解释):依据学习的原理来处理问题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系列客观而系统的方法。
行为改变:个体行为在本质上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因身心发展和客观环境影响在随时改变。
3、问题行为的类型:虽然问题行为在生活中表现繁多,范围很广,但大体都可归为以下三大类:①行为不足,人们期望的行为(良性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五岁儿童很少与同伴交流;②行为过度,人们所不期望的行为(不良行为)发生太多,儿童上课时经常侵犯把别人;③行为不当,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下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
10岁儿童叫爸爸为“老兄”;4、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为:①问题行为是习得的,其完全是个体后天在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②各个问题行为是分别习得的,其分别是在其特定环境中,进行了某种特定学习的产物;③问题行为与环境有特殊的关系,其是在不良的环境条件影响下进行了某种不恰当的学习的结果;④重新学习可以矫正问题行为,行为矫正的实质就是指导个体重新学习,以使问题行为发生改变的过程;5、行为矫正的基本特点:通过对学者的概括和总结,行为矫正有以下五个特点:①行为矫正着眼于问题行为的解决;②行为矫正有明确的学习理论基础;③行为矫正强调环境和学习的作用;④行为矫正重视专业和生活的结合;⑤行为矫正强调对行为的测量;第二章1、行为的获得律和消退律(课本17-18)获得律: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建立起来的。
消退律:在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变的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进本规律(填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3、影响观察学习的主要因素?(简答)①榜样与示范;②观察与模仿;③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4、替代强化:观察者如果看到榜样成功(被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加产生同样行为倾向;如果看到榜样失败(被惩罚的)行为,就会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因此,对榜样行为的强化,便可以替代性的影响观察者的学习。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强化法:强化法是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的一种方法。
它涉及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其中包括正强化(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负强化(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以及惩罚(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事件)。
在教育中,通常多采用正强化。
2. 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 行为塑造法:这是一种通过连续的、逐渐增加难度的任务或目标来训练新技能的方法。
4. 示范法:通过向他人展示良好的行为榜样,来教授和训练某些适应行为。
5. 消退法:消退法是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的一种方法。
6. 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法是个人有意识地、努力地去注意并管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一种方法。
行为矫正——强化法 知识点
代币
当某一条件性强化物与多种多样的其他强化物配对使用时,这一 条强化物就称作概括性强化物。连续强化与间 Nhomakorabea强化
连续强化
当个体需要的目标行为一旦发生,就予以强化。
间歇强化
是一种偶然地(或间歇的)而不是每一次都堆所 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
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连续强化
强化物是指能够起到强化作用 的事件或刺激,也就是说,它 的呈现可以提高反应的概率。
例:
小明上课专心听讲,老师对他微笑并表 扬了他,从此以后小明上课更积极了。
东东在学做饭的时候,总是会产生很多 油烟,后来他发现打开油烟机就不会那 么呛人了,于是他学会了开关油烟机。
二、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也叫积极强化、阳性强化,就是当 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的反应后,导致了刺 激的出现或刺激强度的增加,并且提高了 该行为在今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负正强化也叫消极强化、阴性强化,就是 当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的反应后,导致了 刺激的消失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并且提高 了该行为在今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负强化的例子
小明在课堂中捣乱,老师警告他说: “如果再捣乱,就告诉你家长”。 小东听写差,老师在布置作业的基础上 再增加10个词的练习量。老师和小东商 定,如果下次听写写对60%,则减少2个 词,全写对则不加量。
有效实施负强化的原则
实施的关键在于厌恶刺激的选择 必须慎重使用 最好和正强化结合使用
例:
学生们玩好了再写作业 孩子们总是先看电视在学做家务 喜欢呆坐的儿童,完成指定任务才能坐 着
低概率行为在先,高概率行为在后
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及运用——侧重调整情绪的方法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辅导方法:强化法、惩罚法、示范法、系统脱敏法、合理情绪疗法。
①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例: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老师给予表扬。
②惩罚法: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惩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
例:孩子识字,写字出现错误,父母可以让他重复练习正确的做法。
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时,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例:当孩子攻击小朋友(行为)小朋友不与他玩了(消除一个刺激物),这个孩子可能不再攻击小朋友(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减少),这是孩子受到了负惩罚。
③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例:身教胜于言传,体现的就是示范法④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的创立者是南非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朴。
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情形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
系统脱敏法包括以下三个步骤:一、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从最轻微的恐怖或焦虑到最强烈的恐怖或焦虑依次安排)二、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三、让来访者在肌肉松驰的情况下,从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来引起的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
例如:小明怕狗,于是老师让他先看狗的照片,讨论狗,再让它看关在笼子里的狗,接近后,最后让他摸狗、抱狗、消除它对狗的恐惧反应,这种行为矫正技术属于系统脱敏法。
⑤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学家艾利斯曾提出合理情绪疗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营造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A指诱发性事件及个体遇到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及个体遇到诱发性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及在特定情境下个体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有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
教师资格考试考纲精编—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心理辅导的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讲义一、考纲再现了解心理辅导中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二、核心考点提炼考点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三、考点详解考点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和自我控制法。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一)强化法1、什么是行为强化法行为强化法就是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
所谓强化是指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强化手段一般有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
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惩罚是指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事件。
由于负强化和惩罚效果不够稳定,而且可能带来一些负作用,所以在教育中多采用正强化。
2、运用行为强化法应遵循的原则(1)多运用正强化,少使用负强化和惩罚。
(2)教师必须明确通过教学改变那些不良行为习惯。
(3)强化物和强化方式的选择因人而定。
(4)强化时有必要对学生伴随说理教育。
3、几种常用的强化方法及适用对象(1)奖励奖励是指施于行为之后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的事件,是一种正强化。
奖励一般可分为社会性奖励、物质性奖励和活动性奖励。
社会性奖励包括微笑、赞扬、拥抱、亲昵、抚摸等,这种奖励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有效,物质奖励是用可消费的物品作为强化物,如饼干、食物、音乐、玩具、图片、代币等等。
活动奖励是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作为强化物,如自由时间、跳皮筋、踢球等。
具体使用何种强化物要根据学生个人爱好而定,另外,还要注意让学生学会自我奖励。
运用奖励时应注意:○1奖励的行为是具体的。
○2奖励的选择遵循多次奖励仍不满足为原则。
○3鼓励学生自我奖励。
(2)惩罚惩罚是指为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事件。
在学校里教师一般运用两类惩罚,第一类惩罚是在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发生后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以减少受罚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如批评、警告、记过,甚至开除学籍等处分。
心理学中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
• 一个孩子独立地完成了作业,老师走到他 的桌子前,对他说:"做得好",并拍拍他的 后背。 • 这是一个正性强化的例子吗? •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不能辨别它是否是正 性强化的例子,因为我们没有得到足够的 信息。
• 要成为一个正性强化的例子,必须满足这 样的条件:即作为老师对孩子的夸奖和拍 后背的结果,这个孩子将来更有可能独立 地完成作业。请记住,这是行为强化的功 能定义:行为的结果增加了该行为将来再 次出现的可能性。
• 例如,父母的关注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 一种条件强化刺激,因为在一个小孩的生 命过程中关注许多次地与食物、温暖的 提供以及其他强化剌激配合。
• 钱可能是最为普通的条件强化刺激了。因为在 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钱可以用来购买许多种 非条件的和条件的强化刺激(与它们配对)。如 果出于某种原因,你不能再用钱购买任何东西 了,那么它也就不再是条件强化剌激了。如果 钱不能被用来得到其他的强化刺激,那么人们 就不愿再通过工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获取金钱。 这就阐明了有关条件强化刺激的一个重点:只 要它至少有时候能与其他的强化剌激配对,它 就会一直成为强化剌激。
• 当孩子的父母把她放到床上时她会哭闹。 这个孩子的哭闹行为就是一个操作性行 为。对她的哭闹的强化剌激就是父母对 她的关心。因为她在晚上的哭闹导致了 这个直接结果(强化剌激),她的哭闹行为 被强化了:将来她更有可能在晚上哭闹。
正性和负性强化
• 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都是加强行为的过 程,也就是说,它们都会增加这种行为在 将来出现的可能性,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的区别仅仅在于行 为结果的本质不一样。
• 例如,当父母要求他们四年级的儿子完成 作业后才能出去和伙伴们玩儿的时候,普 利马克法则就会发生作用。将出去玩(高 发生率的行为)的机会作为完成作业(低 发生率的行为)的结果,可以强化做作业 的行为,也就是说,让这个孩子更有可能 完成作业。
07第三章 正强化法讲解
• 3. 正确实施正强化。正强化实施前,把计划 告诉有行为问题的儿童,以期取得积极配合; 在所需要的行为出现后,应立即予以强化,不 要延搁很长时间;给予强化物时,要向被儿童 描述被强化的具体行为,也即要说明由于出现 了哪一种行为而得到奖励;分配强化物时,最 好能结合其它奖励,如口头赞扬、微笑等;适 当地控制正强化物的数量,以保证正强化在整 个矫治过程中的最大有效性。
• 活动奖励(包括特权)
–与父母玩牌 –去公园 –与父亲一起看书 –帮忙烤饼干、点心 –看晚场电影、电视 –请朋友到家里来 –与父亲玩球 –一起做游戏 –一起去吃比萨饼
• 物质奖励
–冰激凌 –球 –钱 –书 –跳绳 –气球 – 手电筒 –特别的点心 –CD盘
正强化法的误用
• 一 滥用正强化 • 二 正强化太少 • 三 不良强化物的作用 • 四 正强化物的餍足
• 奖励不及时 过早奖励 奖励不足 单一强化物过多 未结合口头指导语 未形成内在强化、自然强化 对强化的依赖
Example:
• Darren was a six-year-old boy who was extremely uncooperative with his parents. To obtain direct observations of his behavior, Dr. Robert wahleer asked his mother to spend some time in a playroom at the clinic. During the first two 20minute sessions(baseline sessions), Darren’s commanding behavior
• 特点:
• ① 不易受某一短缺状态的影响。
(完整word版)行为矫正技术资料整理
(完整word版)行为矫正技术资料整理行为矫正复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为矫正的一般问题一、行为1.含义:包括外显的行为变化和内隐的心理过程。
2.行为的特征人们的所说所做和所思所感。
被观察和测量与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
二、行为矫正的定义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矫正的心理学领域。
分析:环境与某一特定行为间的关系。
矫正:开展和实施某些方法来改变行为。
三、对象正常行为:大家共同接受的有助于身心发展的行为。
不正常行为:1.行为不足:说话少2.行为过度:话多、多动3.不适当的行为:发脾气四、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问题行为是习得的各个问题是分别习得的问题行为与环境有特殊的关系重新学习可以矫正问题行为五、行为矫正的特点1.着眼于问题行为的解决2.程序和方法以行为学原理为基础(华生)3.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4.对矫正程序进行精确的描述5.由日常生活中的人实施6.不再将过去的事件作为引发行为的原因加以重视7.拒绝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第二节行为矫正的发展简史一、国外行为矫正的发展概况巴普洛夫的基础性工作最先出现1962 华生华生形成惧怕白鼠和消除惧怕心理的实验威特曼对学习困难儿童的体验和视力检测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是环境的因素而造成的学习低能,通过改变环境对其进行训练,改善了他们的行为问题。
桑代克:猫学会击打杠杆获取食物行为矫正的三大杰出人物:南非的沃尔普:交互抑制英国的艾森克:对抗条件反射和厌恶条件反射美国的斯金纳:提出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行为分析的科学方法二、我国行为矫正发展概况1949前没有系统研究空白阶段1949-1978准备阶段1978-1985开展阶段1986-1995发展阶段1995年以后第三节行为矫正的发展与应用一、行为矫正发展的特点重视塑造良好的行为重视群体行为的改变扩展到普通场合二、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1.教育家庭教育: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亲社会行为改变某些不良行为学校教育:良好课堂行为增进学生的学业行为2.临床心理:强迫症焦虑抑郁症3.医药和保健:吸烟喝酒4.行为团体心理学方面5.工业、商业和人事管理方面6.运动心理方面三、应用原则1.防止滥用2.避免误用3.不要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4.遵循道德准则:取得儿童及家长的同意最大效果及最小伤害行为矫正者的资格告知家长正确认识行为矫正的性质第二章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一、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决定反应)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及理论条件反射的基本定律:消退分化泛化制约与反制约的经典实验:制约情绪;反制约情绪沃尔普的临床实验:交互抑制原理的出现系统脱敏原理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反应决定强化)斯金纳的实验:动物富勒:人(智力障碍)林德司来和阿兹林:儿童合作行为毕吉武和贝尔三、认知行为矫正理论产生背景:行为主义的机械观行为主义观点的改变基本内容:通过矫治者的不良认知以达到疾病减轻或消除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歇强化的种类
定比例强化 变比例强化 定时距强化 变时距强化
每次强化所要求的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 而是在不可预测低变化着。
优点:在行为被强化之后,行为几乎没有停顿时间 更不容易出现行为减退现象 例:聋儿上课举手发言 鼓励与表扬等反馈
间歇强化的种类
定比例强化 变比例强化 定时距强化 变时距强化
强化与行为的一致性 强化与行为的直接性 强化物的数量和品质 机体的先前状态
例学习交通规则
立即好于延缓 个体偏好 剥夺和饱厌
有效运用强化的原则
正确选择目标,使计划顺利进行 正确选择强化物,使训练发挥效力 正确实施强化,使训练不要错过时机 尽力达成目标,让当事人逐渐脱离程序
负强化是不是惩罚?
区别: 惩罚是施加厌恶刺激,而负强化是去除
厌恶刺激。 惩罚的目的是降低行为的发生率,而负 强化的目的是提高行为的出现率。
三、强化的种类
无条件强化与条件强化
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无条件强化与条件强化
无条件强化
对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存活都具有重大影响,与 有机体的基本需要都直接或间接地相关,我们成为无条 件反射。
强化物是指能够起到强化作用 的事件或刺激,也就是说,它 的呈现可以提高反应的概率。
例:
小明上课专心听讲,老师对他微笑并表 扬了他,从此以后小明上课更积极了。
东东在学做饭的时候,总是会产生很多 油烟,后来他发现打开油烟机就不会那 么呛人了,于是他学会了开关油烟机。
二、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也叫积极强化、阳性强化,就是当 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的反应后,导致了刺 激的出现或刺激强度的增加,并且提高了 该行为在今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负正强化也叫消极强化、阴性强化,就是 当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的反应后,导致了 刺激的消失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并且提高 了该行为在今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自由从事活动本来就是基本的人权,如果为了矫正问 题行为,而剥夺了个体的自由活动,是不合乎伦理要 求的。
强化物的选择
易于生效的, 能直接在需要的行为后呈现, 能再三使用而不会引起很快的满足甚至厌腻。 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尽可能使用多个强化物。 符合个人偏好
间歇强化的种类
特点:强化价值强大 强化价值长久
代币
当某一条件性强化物与多种多样的其他强化物配对使用时,这一 条强化物就称作概括性强化物。
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连续强化
当个体需要的目标行为一旦发生,就予以强化。
间歇强化
是一种偶然地(或间歇的)而不是每一次都堆所 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
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连续强化
负强化的例子
小明在课堂中捣乱,老师警告他说: “如果再捣乱,就告诉你家长”。 小东听写差,老师在布置作业的基础上 再增加10个词的练习量。老师和小东商 定,如果下次听写写对60%,则减少2个 词,全写对则不加量。
有效实施负强化的原则
实施的关键在于厌恶刺激的选择 必须慎重使用 最好和正强化结合使用
不经常用,但常常在使用其他强化物都无效的情境中 才使用消费性强化物。
主要优势
比较容易实施 社会性强化物不会干扰正常活动的进行 社会性强化物的价值大,不容易出现“饱厌”现象 赞美和关注是“自然发生的”强化物,可广泛用语 日常生活
注:如果教师对学生任何良性行为表现都冠以“你真 棒”,那么“你真棒”也就贬值了
连续强化需要花费矫正者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已经建 立好的行为,间歇强化最经济、最有效 某些行为只能采取间歇强化(如,看书、做作业)
四、强化物的类型与选择
消费性强化物: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一次性消 费物
社会性强化物:个体喜欢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如 口头赞美,点头、微笑、拥抱、温情的轻拍等
优点:两次强化间没有停顿现象
适用于一些持续性行为
例:考试
五、正负强化的案例及运用
正强化的案例
小兵帮助老师打扫班级卫生,老师夸奖了他,
小兵主动打扫卫生的行为有所增加 智障儿童如果发现电视没有图像,用手拍电视 后出现图像,以后更喜欢拍电视机 聋孩子通过争夺拿到喜欢的东西,以后更喜欢
争夺取物。
影响正强化效果的因素
当个体需要的目标行为一旦发生,就予以强化。
间歇强化
是一种偶然地(或间歇的)而不是每一次都堆所 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
运用:
通过连续行为建立目标,通过间歇强化维持和巩固行为
在行为获得阶段采取连续强化,而在行为的巩固阶段改用 间歇强化
连续强化容易产生“饱厌”现象,而间歇强化能在一定程 度上克服这种现象。
定比例强化 变比例强化 定时距强化 变时距强化
只有当事人做出的反应达到所要求的特 定次数时,该反应才能得到强化。
优点:有利于提高效率 延缓“饱厌”现象的出现 保持时间长,抗消退能力强 缺点:每次强化之间会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 注意:如果目标是连续的行为就不能用比例强化 反应数目逐步增加,不能操之过急 反应数目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反应中断 例:聋儿语训 培智儿童做数学题
将食物、水、性等自然的积极刺激,称为无条件强化物 将高温、严寒、恶臭、疼痛等自然的消极刺激称为无条件惩罚物
无条件强化与条件强化
对于大部分成年 人来说,可能是 最普遍的一种条 与无条件强化相对应 件性强化物 能起到条件性强化作用的刺激,就称为条件性强化
条件强化
物学校里惯用的分数、名次、奖牌社会上常见的夸奖、称赞、金 钱,他们不是自然获得的,而是后天通过学习过来才得来的。 如:关注、金钱、称赞。
例:
学生们玩好了再写作业 孩子们总是先看电视在学做家务 喜欢呆坐的儿童,完成指定任务才能坐 着
低概率行为在先,高概率行为在后
主要问题与对策
有些活动无法或不能在低概率行为之后发生
参与活动可能是全或无的情况,不是获得就是失去, 从而使执行时弹性不够
只提供一两种活动作为强化物,久而久之就可能会降 低其强化价值
指目标行为在上一次被强化后,经过一 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后再次发生,就能够 得到强化。
缺点:存在“停顿”现象 不适用于时间观念弱的人 例: 考试 班会总结
间歇强化的种类
定比例强化 变比例强化 定时距强化 变时距强化
指在一次强化发生以后到下一次强化发 生之前,两者间的时间间隔围绕一个平 均值不可预测地进行变化。
活动性强化物:看电视、看漫画书、郊游、参加某种 活动。 两种判断方法: 反馈性强化物:实际是一种条件强化物,是对行为结 活动观察和时 果的反馈,可能是食物、活动、代币、赞美,也可能 间调查 是活动本身。常常作为辅助手段。 选择性强化物:可选择的强化物
潜在的问题与对策
反应之后施以事物作为强化物,有时会干扰正在进行 的行为 食物等够消费性强的强化物有时很难立即实施 事物等消费品的使用设计法律和伦理问题 受个体偏好影响较大,且具有暂时性
A项 B项 A项 B项
怎么办?
琪琪就有严重的咬指甲和吮吸手指的行 为,几乎每个手指及指甲周围的皮肤都 被咬过 亮亮是个非常敏感的儿童。画画时,他 会不注意在别人脸上画一条线,问他为 什么这样做,他说不知道,问他这样做 对不对,他会承认不对。
强化法
一、强化与强化物
强化是指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 反应的结果提高了该行为以后 发生效率的过程。
行为矫正
乐山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张杨 zhangziyang66@
强化法 链锁法 消退法 惩罚法 塑造法 渐隐法 隔离法 认知行为疗法 模仿疗法
单一被试实验法
单一被试或小样本实验研究是社会科学 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类型:A——B
A——B——A
A——B——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