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台阶 第一份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步台阶第一份收获
—“毕业季找工作”两月感悟
记者曾莉新闻研修班学员王铄晖
人生七十二级台阶,平生第一份工作可能是最重要的那级。
十余载寒窗苦读,一朝从象牙塔迈向社会,如何走好变身“社会人”的第一步?
在“毕业季·找工记”里,我们努力找寻答案。
3月以来,本报推出“毕业季·找工记”系列报道,讲述了一个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大学生们的求职故事。这些人、这些事,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与思考?
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
——挫折课要义:坚强、坚韧、坚持
今年,40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也是“90后”大学生第一次亮相职场。
青春,是最大的资本;压力大,是最残酷的现实。就业市场的“红海”竞争,难免挫折、困惑、迷茫,重要的是勇敢面对。
湖北大学新闻系女生刘宁瑜,学校、专业、成绩、家境都很普通。她在找工中的心路历程,是很多求职的新一代大学生的缩影。
刘宁瑜应聘了11份工作都没成功。考国家公务员没过笔试,考大型企业用人单位没过面试,到家乡的襄阳电视台应聘,招8人,她考了第9名,与第8名只差0.1分。短短150多天,刘宁瑜求职期望从“找到满意的工作”变为“找到适合的工作”。但她很坚强地说“求职很心酸,但坚信能找到适合的工作”。
求职遇挫,心酸难免。可更重要的是,摆正位置,调整好心态。现在,刘宁瑜已经在基层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求职路上,有种种偏见。其中,“性别歧视”就难倒了很多女求职者。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专业女生苗苑,跑了30多场招聘会,大多第一轮面试就止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招聘单位更青睐男性。可她没有气馁,努力增强自身能力,逐渐从被动的学生转变为主动把控面试气氛的挑战者,终于被广州某公司录取。
“这家公司本来也倾向于招男生,但我在面试中展示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打动了面试官。”苗苑事后说。
涉世未深的求职大学生,还要面对另外一种考验。大四女生小彭入职后的第一笔工资,是记者帮忙讨回的。另一位学生小辉,只身前往洛阳应聘,却误入传销陷阱,被骗了一万多元钱。
“这番经历让我们变成熟、变坚强了,遇事多思考,多保持一份警惕。”他们这样说。
挫折课之要义:坚强、坚韧、坚持。
勤勉为径,踏实为要
——成功“秘诀”很朴实
毕业生中不乏成功者。成功靠什么?
“平时积累,踏实为人,勤勉做事。”这是学子们的回答。
大四学生何亚圣,不到一个月就找到工作。他大一就担任社团主席,积极参加各种比赛、项目组,暑期到政府、外企、媒体等单位实习,锻炼与人的交往和管理能力。因此,他首次应聘一家大型国企就成功。
没有正式毕业,但何亚圣已作为单位的招聘官面试了一些同龄人。他说,求职失败者主要不是能力和学历问题,而是求职
时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更无职业规划。在困惑和迷茫中徘徊的求职者,很难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在一般人看来,相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职校毕业生的求职路可能更加艰辛。可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下聘”了,理由是“他们能吃苦,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强”。
就业市场的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多元化。毕业求职,路有千万条,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创业达人”张帆的故事,也许会给辛苦求职的毕业生另外的启示。
张帆在校期间已有47项发明创造课题,获国家专利4项。今年2月,他和他的团队出资注册公司,在创业之路上继续迈进。
张帆说,创业不能盲目,要有一定基础、经验、人脉,把握住机会再创业,成功的几率会更大些。
全社会关注大学生就业
——读者网友为学子支招
去年底,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力争每年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到70%以上,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或超过国家平均水平。
我们该为大学生就业做些什么?
“毕业季·找工记”专题报道在腾讯·大楚网同步推出,在读者、网友中引起热议,纷纷为大学生求职支招、建言。
网友“张洋”建议,不要指望一毕业就找到好工作,3年后再确定新目标,挖出自己的潜力,先学后进。
网友“太君”是一家公司的人力总监。他说,毕业生分析工作的好坏,不能只从名气、待遇判断,要多看发展空间。有些大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欠缺,建议高校加大实践能力培养。
网友“流浪的鱼”称,国外也存在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应正视就业严竣的环境,一时求职受挫并不要紧,修订目标后继续前进,先到基层去锻炼一下,也不是坏事。
读者刘先生建议,用人单位要多提供见习岗位,将眼光从名校、热门专业转到关注毕业生实力上去。
读者朱女士说,省委、省政府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首位,体现了政府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希望有关部门多开拓就业机会,多提供优惠政策,并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发展,形成全社会关注大学生就业的氛围。
看天地广阔,任学子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