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康复村的社会回归与社会工作介入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在康复服务中的作用与挑战

社会工作在康复服务中的作用与挑战

社会工作在康复服务中的作用与挑战在现代社会中,康复服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旨在帮助个体恢复或提高生理、心理和社交功能,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在康复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在康复服务中的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工作在康复服务中的作用1. 个案管理在康复服务中,社会工作者负责进行个案管理,与服务对象进行个别面谈,了解他们的康复需求并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个体建立亲密的关系,提供心理支持和专业建议,帮助他们制定目标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

2. 家庭和社区支持康复服务通常需要家庭和社区的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和社区组织进行合作,提供家庭支持和社区资源,协助服务对象在康复过程中获得社会支持和互助。

3. 社会融入和职业辅导社会工作者在康复服务中还扮演着推动服务对象社会融入和职业发展的角色。

他们帮助服务对象寻找合适的职业机会,提供职业辅导和求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和就业,重塑自我价值和增强社会角色感。

4. 娱乐和康体活动社会工作者组织各种娱乐和康体活动,提供参与社交、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机会,帮助服务对象建立社交网络和增加日常生活满足感。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身体健康和心理愉悦感,还可以促进康复效果的巩固和提高。

二、社会工作在康复服务中面临的挑战1. 资源有限康复服务通常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例如经费、设备和专业人才等。

然而,社会工作机构往往面临资源稀缺的问题,这使得他们很难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服务。

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服务,是社会工作在康复服务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2. 政策和法律环境康复服务领域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对社会工作的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有时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实际需求不符,给社会工作带来困扰。

此外,政策和法律的频繁变动也使得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压力。

3. 职业道德和伦理挑战社会工作是一项涉及众多敏感问题的工作,涉及个人隐私、家庭关系等。

走进麻风康复村关爱麻风康复者活动策划

走进麻风康复村关爱麻风康复者活动策划

走进麻风康复村关爱麻风康复者活动策划一、活动目的和背景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皮肤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麻风康复村是为了收容和照顾麻风康复者而设立的特殊社区,为麻风康复者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心理支持等服务。

然而,由于长期的社会歧视和排斥,麻风康复者常常被边缘化,缺乏关爱和关注。

因此,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走进麻风康复村,关爱麻风康复者,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对麻风康复者的关注和理解。

二、活动内容和流程1.前期准备阶段•与当地医疗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合作,了解麻风康复村的情况,获取相关信息。

•筹备物资和资金,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医疗康复设备、心理支持资源等。

•招募志愿者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社工等,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活动实施阶段•组织志愿者团队前往麻风康复村,与麻风康复者建立联系和信任。

•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和康复指导,提供医疗服务和康复训练,帮助麻风康复者恢复功能。

•进行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麻风康复者面对心理压力和自卑情绪,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如舞蹈、音乐、手工艺等,让麻风康复者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快乐感。

•组织义诊活动,邀请当地医生为麻风康复者免费诊疗,提供药物和医疗指导。

3.活动总结和后续关怀•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今后改进。

•感谢志愿者团队的辛勤付出,并向他们颁发感谢证书或奖品,表达对他们的认可和鼓励。

•组织后续关怀活动,定期回访麻风康复者,提供持续的医疗和心理支持,确保他们的康复进程。

三、活动的可行性和预期效果1.可行性•通过与当地医疗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的合作,可以获取麻风康复村的信息和支持。

•集结志愿者团队,包括医疗和心理支持人员,提供全面的服务。

•筹集资金和物资,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预期效果•麻风康复者可以得到全面的医疗康复和心理支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一

中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一

中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一、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刚刚在第十三届女排世界杯夺冠的中国女排出席活动,出现在群众游行彩车“祖国万岁”方阵上。

5000名首都各界群众共组成“祖国万岁”方阵,中国女排队员及教练组位列其中,世界冠军女排姑娘们在夺冠两日后登上“祖国万岁”花车。

郎平、安家杰、朱婷等中国女排队员、教练组挥舞鲜花致意,神采奕奕,展现了新一代中国女排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中国女排姑娘们霸气自信,以过人的实力横扫所有国家的对手,豪取十一连胜,卫冕世界杯冠军。

第五次夺取世界杯冠军,再一次站在世界之巅,女排精神又一次传遍中华大地。

作为体育界的代表,能够出席国庆70周年成立大会,是对她们最好的褒奖!三十多年来中国女排长盛不衰,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是中国体育的旗帜性团队。

五连冠是中国体育史的一座丰碑,女排精神在改革开放之初激励了无数国人,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材料二:近日,腾讯赢德体育联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推出2019年女排世界杯画册——《中国骄傲女排世界杯十一连胜夺冠路》。

腾讯体育资源专家倾情作序。

该书以2019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为线索,生动呈现中国女排祖国至上、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

书中温情记录了主教练郎平的世界杯征程;有温度、有深度地还原世界杯比赛过程,每场比赛捕捉高光队员进行特写,勾画出每名队员的个人特质及精神风貌;精心摘选主教练郎平及16名队员的访谈语录,展示女排集体的团结和拼搏精神。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相关新闻,请用简洁的语言为材料一拟写新闻标题。

2.请用说明性语言说明2019年女排世界杯画册的封面内容。

(150字以内)二、阅读与表达。

【事迹一】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某名校的老师。

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的支持。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_童敏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_童敏
在英国, 社会工作者是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的 重要力量。无论是在以医院为主导的精神健康的实 务 工作 中, 还是 在以 非 院舍 化 ( De- inst itut ionalizat ion) 运动中的社区健康和社区照顾模式中, 社会工 作者起着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1971 年和 1975 年 的有 关 精 神 健 康 服 务 的 白 皮 书 ( Depart ment Of H ealt h & Social Securit y, 1975) 、1986 年的社区照顾 报 告 ( Griff ish: Co mmunit y Care: A genda for Act iOn) 以及 1998 〔作者简介〕童 敏( 1965 ) , 男, 厦门大学社会学副教授, 主要从事社 会工作研究。
36
北京科技大学 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年 4 月
及时沟通信息, 交流精神 疾病患者的治疗和 康复情 况。在上海, 已有 3630 个居委会建立了精神疾病患 者治疗和康复的安全网络。通常, 居委会的工作人员 招募一些退休的教师、专 业人员或者工人等 作为义 工, 帮助精神病人家庭照顾精神疾病患者。在 1989 年, 共有 52, 487 位社区居民参加了精神疾病患者治 疗和康复的安全网络项目, 进行了 234, 698 次家访, 帮助监护 51, 232 位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治 疗和康复的安全网络为在社区环境中帮助精神疾病 患者提供了极其有意义的探索, 有效地整合了社区的 各方面资源。但是, 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和较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对于不太发达的城市或者农 村来说, 存在很多限制。
小的 距离。社 会工作作为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精神疾 病患者社 区康复过程 中存在巨 大的发展

对广东省三水沙梨园麻风病康复村的调查

对广东省三水沙梨园麻风病康复村的调查

Pa adn t n ekeet e as o pt nsorh bla hs lg al, scoo c l adsc l . erG re 。  ̄i t se f c v y r a et t eaitt p yi oi y pyhlg ay n oil go f i w f i ie o c l il ay
等眼疾及 其他 慢性疾病 。 在这些被遗忘的村落 , 存在着 医疗 、 经济 、 心理等诸 多问 题, 这些 问题 的产生 , 其根 源在 于长期 的社 会隔 离。社会 隔 离是 指个 体对 人类 社会及人际交往环境 的疏远 、 隔离或被 剥 夺 。人类个 体在 成 长过 程 中, 如果 长期 处 于社 会 隔离 状 态, 可导致 社 会 适应 功 能 不 全 , 进 而 导致 其 社 会 调 节 不 并 良 。中国麻 风病 康复村 的主要 问题均 源 于长期 的社会 隔 离, 这种状况在沙梨 园康 复村 表现 得特别突出。
年推荐 的麻 风病 联合 化疗 ( T 方案实施后 , MD ) 麻风病不 再是 不可治愈的可怕疾病 。我 国 自建 国初 就开 始积极 防治 麻风
病, 6 近 O年来 , 中国麻 风病 患者 已从建 国时 的 5 0万人 减少
肢( 均装了义肢 ) 行动不便。此外还有不少村 民患有 白内障 ,
5 0 2 30 1
摘要
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 对广东 三水沙梨 园麻风病 康复村进 行 了考 察研 究。真实展 现 了
麻风病康复村所面临的问题 , 以引起社会 的关注 。在此基 础上 , 进一步对 沙梨 园的社会 支持 系统进行 了探索 ,
试图寻找改善村 民的生理 、 心理 、 经济和社会康 复的有效方法 。
Ab t a t U ig s co o i a n nh lgc lr s a c t o s u e e r h ta c ri d o ta t re—mo t sr c sn o ilg c la d a t oo ia e e r h meh d -o r r s a c e m are u h e uh i v si ain it h e rs h bl ain Vi a e i e r Ga d n-S n u , G a g o g W e ma e g e t ef r o n e t t n o t e L p o y Re a i t t l g n P a r e g o i o l a si u ndn . d r a f t t os s o ei so r b e a e y L p o y Re a i t t n V l g n o d rt r moe p o l  ̄u d rt n i g o i s e h w a s r f o l msfc d b e r s h b l ai i a ei r e p o t e p e n e sa d n ft s p — e p i o l o h ca u n r b e go p a d a o ep b i c n eT i t e i v l ea l ru n r s u l o c i SOl h m.On t i b ss wef rh rsu i d t e s ca u p r s s m f l c i hs a i , u e t d e h o ils p o y t o t t e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作者:童敏, Tong Min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社会学系,福建厦门,361005刊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5,21(2)被引用次数:2次1.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Ministry of Civic Affairs,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and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2002, The Future Plan of Chinese Mental Health Work (2001-2010)2.Phillips M R1993 'Strategies used by Chinese families in coping with 19953.Wang Q;Gong Y;Niu K The Yantai model of community care for rural psychiatric patients 19944.Zhang M;Yan H;Phillips M. R Community-based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in Shanghai: facilities, services, outcome and cultural: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19945.Pearson V Families in China:An undervalued resource for mental health 19936.Phillips M R;Pearson V Editor introduction to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in urban communities 19947.Xiong W;Phillips M R;Hu X Family based intervention for schizophrenic patients in China: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19948.Zhang M Y;Yang H Q Effectiveness of psychoeducation of relatives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19939.Bear J H;Propst R N;Malamud T. J The fountain house model of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1982mb H R Treating the long-term mentally ill 198211.Anthony W A;Howell J;Danley K The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the psychiatrically disabled 198412.Liberman R P;DeRisi W J;Mueser K.T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psychiatric patients 198913.Anthony W A;Liberman R P Handbook of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199214.Hawkins M J;Raber M‘Mental health care reform: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work' Hospital 199315.Wang S B‘ Indigenization of Chinese social work' a speech delivered in Lecture by Distinguished Scholar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9716.Wang S B Work report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19981.李玉华.姚新伟.张明园上海市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机构现状调研与对策建议[期刊论文]-上海精神医学2005,17(z1)2.童敏.TONG Min社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的社会服务介入[期刊论文]-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1.董云芳社区融纳型精神康复服务模式探析[期刊论文]-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4)2.于文红精神疾病健康宣教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26)本文链接:/Periodical_bjkjdxxb-shkxb200502009.aspx。

麻风隔离群体增权的社会工作行动过程与策略——以H机构的服务为例

麻风隔离群体增权的社会工作行动过程与策略——以H机构的服务为例

麻风隔离群体增权的社会工作行动过程与策略——以H机构的服务为例-社会科学论文麻风隔离群体增权的社会工作行动过程与策略——以H机构的服务为例卓彩琴摘要:文章以H机构的服务为例,探讨麻风隔离群体增权的社会工作行动过程与策略。

增权社会工作行动过程经历了身体为本、社区为本和社会为本三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增权重点不同。

增权社会工作的行动策略分为个体、社区和社会三个维度进行讨论:个体维度,主要通过对话,理解个人经历和处境,发掘资源和潜能,提供新的生命经历,提高自我权能感;社区维度,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社区活动,促进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的提高,增强人际互动能力、社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维度,通过主动与主流群体对话、交流,展示弱势群体才能,改变主流群体对弱势群体的负面评价,从而减弱主流群体和社会结构的压迫,促进社会公正和平等。

关键词:麻风隔离群体增权社会工作行动过程策略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系统视域下隔离社群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项目编号:12BSH076)。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28(2015)02-0048-12DOl: 10.3969/j.issn.1672-4828.2015.02.006卓彩琴,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广州510642)。

增权理论是发源于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对中国当前社会工作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一些中国社会工作研究者开始在中国本土语境下探讨该理论的本土应用,也有一些研究者基于本土实践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经验研究。

但是,现有的研究大都比较简单,对理论的理解也不够深入,缺乏长期的实践探索和反思性研究。

本文将通过一项长达14年的本土实践研究,探索在中国本土社会环境下麻风隔离群体增权的社会工作行动过程与策略。

一、有关增权社会工作行动的研究述评(一)国外相关研究西蒙(1994)对美国增权社会工作行动进行过系统研究,他认为增权取向社会工作行动有五个特点:第一,和案主、案主群、社区领导人等建立互相合作的伙伴关系;第二,强调案主和案主群的能力而不是无能力;第三,支持着眼于个人及其社会和物质环境的双重工作焦点;第四,承认案主和案主群是积极的主体,具有相互关联的权利、责任、需求、要求;第五,利用自觉选择的方式,把专业的能量指向在历史上被去权的群体及其成员(转引自:陈树强,2003:70-83)。

志愿之火点亮麻风村:这里不再荒无人烟

志愿之火点亮麻风村:这里不再荒无人烟

志愿之火点亮麻风村:这里不再荒无人烟他们,曾经也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着家人的关心呵护;他们,本也可以娶妻生子,有着自己的家庭。

但这一切都被麻风病无情地掠夺了。

麻风病,在他们的那个年代,是可怕的代名词。

没有钱,没有药,也就只能任其耗着,只能看着自己的手脚慢慢地,一点点地溃疡,而后扭曲变形。

疾病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刻而又残忍的痕迹。

他们,只能蜷缩在被外人称作“麻风村”的地方,过去受尽歧视。

孤独、无助地生活在荒无人烟的角落。

他们,是生活在潮州古巷镇岭后麻风村的麻风病康复者。

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健全的身体、他们过着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生活……从2002年开始,这个曾经杳无人烟的地方,每到周末,总是热闹非凡。

11月27日,记者跟随着汕大“萤火虫”志愿者们来到了岭后村,探访了这里的老人。

仅5人的村落最短的也在这里生活了28年穿过黑暗的隧道,走过狭小颠簸的山路。

记者跟着汕大萤火虫志愿者来到了位于潮州古巷镇的岭后麻风康复村,这里距古巷镇有十多里,连通岭后与外界就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康复村周围没有村落,被大山包围。

志愿者们的到来让原本僻静的小村顿时热闹起来。

现在的康复村更像一个大庭院:两排平房、平房前面种着几棵树,厕所、厨房等一应俱全,老人们集中居住在这里。

如果没有外来人,这里显得更沉寂。

据村中老人许若深介绍,村子是在1959年建的,当时他们都是分散居住的,以前旧的房屋现在都已经拆了。

现在的两排平房,是2002年由广东汉达康复协会联合潮州卫生局建的。

说到汉达康复协会,老人用手指全无的手掌指了指贴在墙上的汉达康复协会的日历纸。

村子现在只剩下5个老人了,最迟进来的是村长孙銮盛,他是在1982年进来的。

“从那以后,就没有人进来了。

”1961年1月就住进村子的许若深老人有些许感伤,“现在只剩下我们五个人住在这里了。

这几年都有人去世了。

”岭后村的麻风病人到了上世纪80年代都治愈了。

但由于歧视和恐慌,很多康复者无家可归,只好继续留在岭后村。

走进麻风康复村关爱麻风康复者活动策划

走进麻风康复村关爱麻风康复者活动策划

走进麻风康复村关爱麻风康复者活动筹划通过为麻风康复者提供提供根底设施建立、义务劳动与家政效劳,加强与康复者的沟通交流,改善康复者的物质生活环境与精神生活,同时向社会传递麻风康复者并不可怕的信息,号召社会上更多的人参加到关爱麻风康复者,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队伍中。

甘洞麻风康复村位于河源市紫金县古竹镇甘洞村,原归河源紫金县甘洞医院管理。

村里环境山青水秀。

麻风康复村和甘洞村(自然村)的间隔约为3千米。

村子在医院几年前搬迁到古竹镇后形成,现在共四位村民(2男2女),年龄都在70岁左右。

1)村子外貌:村子的主建筑是医院以前的病房和药房(其中两村民住在病房,两位村民住在药房)。

病房处在水泥路的右侧,是一排土瓦房,共有9间房间,其中一间是厨房。

病房建于1955年,比较残旧,屋顶瓦片部分脱落,下雨时会出现漏水现象。

房前是个宽约1.5米长的水泥走廊,部分水泥剥落。

冲凉间是用木板简单搭建在厨房门口走廊的小木屋(非常窄小且简陋),厕所那么是间隔村子约50米左右的一个土茅厕。

病房前面种有村民的花生和蔬菜等植物。

另两个村民住的药房也是瓦房,但条件比病房好,政府在两年前拨款补修过,屋顶在下雨时不会漏水。

药房在水泥路的左侧,间隔病房约300米。

2)起居:住在药房的两个村民有劳动能力,种植农作物如花生等,也会养蜜蜂,因此生活条件良好。

住在病房的两个村民根本不具备劳动能力,只能种植少量的蔬菜和花生,生活非常困难。

由于双脚畸形,行动不便,根本不离开病房。

1)安康:该村的护理工作根本交由以前学过护理知识的村长刘哉负责,此外,汉达眼科的工作人员也曾进村探访。

村民年龄都在七十岁左右,身体状况一般。

住病房的两个村民脚部都有残疾,双脚严重畸形,行动不便,走路需要借助支撑物;并且其中一位廖婆半失明且失聪。

2)经济:村民每月生活补助130元,村长刘哉因为需要负责照看住病房的两个村民,跟进护理工作,因此每月补贴180元。

有劳动能力的两位村民有种菜以及饲养牲畜,供自己食用或赚取额外收入。

麻风病治愈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现状及相关性

麻风病治愈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现状及相关性

麻风病治愈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现状及相关性冯俊花;符惠冰;覃学兴;邢少云;王海花【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6(036)023【摘要】目的:探讨麻风病治愈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其相关性。

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该省麻风病康复小区的麻风病治愈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其周边自然村的140名村民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SF-36)评价其社会支持情况和生存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智能和综合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客观支持与生理功能、活力、情感智能、精神健康呈正相关(P<0.05),主观支持与躯体疼痛呈负相关(P<0.05),支持利用度与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情感智能呈正相关(P<0.05);社会支持总评分与生存质量综合得分存在正相关(P<0.05)。

结论麻风病治愈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均较差,应加强对麻风病治愈患者的社会支持,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总页数】3页(P6002-6004)【作者】冯俊花;符惠冰;覃学兴;邢少云;王海花【作者单位】海南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海南海口 570206;海南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海南海口 570206;海南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海南海口 570206;海南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海南海口 570206;海南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海南海口 570206; 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相关文献】1.麻风病治愈者生存质量评价 [J], 茆青松;吉华萍;张国成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及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研究 [J], 鲁春红; 黄丽璇; 郑雯雯; 陆林; 王菲; 朱昊月; 吕桂兰3.上海市嘉定区外来人口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J], 冯燕;班春霞;吴会敏;程诚;钟培松4.上海市嘉定区外来人口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J], 冯燕;班春霞;吴会敏;程诚;钟培松5.留守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J], 郑报;仲飞;王娅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粤西地区麻风病治愈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分析

粤西地区麻风病治愈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分析
5 . 广东 医学院研究生学 院 ,广东 湛江 5 2 4 0 2 3
摘要 :目的 探讨麻风病治愈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为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应用社会支 持评定量表 ( S S R S )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s F 一 3 6 对粤西地 区 8 条麻风康 复村共 1 5 6 例麻风病治愈者进行 问卷调查 。结
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存在相关关系 ( 第一典型相关 系数 r =0 . 4 2 8 ,P <O . 0 1 ) 。客观支持
与生理功能呈正相关 ;社会支持中影 响较大 的是客观支持与对支持利用度 ,生存质量 中影响较大的是生理功能 。对支 持的利用度 与生 理功能呈负相关 。结 论 麻风 病治愈者 的社会支 持与生存质 量存在相关关 系 ,应予 以充分 的社会支 持 ,增 强其 自我认可感 ,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 关键词 :麻风病治愈者 ;社会 支持 ;生存质量 ;典型相关分析
s u p p o  ̄a n d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t h e i f r s t c a n o n i c a l c o r e l a t i o n c o e f i f c i e n t r = O . 4 2 8 , P < 0 . O 1 ) . O b j e c t i v e s u p p o  ̄w a s s h o w n t o p o s i t i v e l y
吴家园 ,邓晓江 ,张高华 ,胡利人 2 周旋 ,于海兵 ,廖秋玲 ,王婷婷 s ,汪康 宁 s
1 . 广东医学 院附属 医院,广东 湛江 5 2 4 0 0 1 ;2 . 广东医学 院公共卫生学院 ,广东 湛江 5 2 4 0 2 3 ;

康复医学中的康复社会工作与社工干预

康复医学中的康复社会工作与社工干预

康复医学中的康复社会工作与社工干预康复医学是以促进人们在身体、精神和社交等方面的功能恢复和提高为目标的医学领域。

在康复医学中,康复社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辅助措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康复社会工作与社工干预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康复社会工作的定义与职责康复社会工作旨在帮助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促进社交参与和社会融合。

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情感支持、信息咨询、资源整合等服务,协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效果。

其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与规划:社会工作者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个人评估,了解康复需求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2. 心理支持:社会工作者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困扰和挫折。

3. 资源整合:社会工作者协调社区资源,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康复设备、辅助工具、培训等帮助。

4. 康复培训:社会工作者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康复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5. 社会融合:社会工作者致力于促进患者的社交参与和社会融合,协助其重新建立支持系统,减少社会孤立感。

二、康复社会工作在康复医学中的意义1. 提高治疗效果:康复社会工作通过提供综合志愿者服务、家庭支持、精神康复等全方位的辅助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康复治疗的成效。

2. 促进社交参与:通过社交技能培训、社交活动组织等方式,康复社会工作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建立和恢复社交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3. 促进心理康复:康复过程中,患者常常面临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康复社会工作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积极应对心理困扰,提升心理康复效果。

4.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康复社会工作通过提供康复知识和培训,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康复自我管理的技能,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5. 促进社区支持:康复社会工作协调社区资源,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和设备,构建康复友好环境,促进社区对患者的支持和关爱。

三、社工干预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案例1. 社工陪伴病患康复:社工定期拜访患者,了解康复进展和困难,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导,培养他们积极的康复态度,激发康复潜力。

新闻线索范例300字

新闻线索范例300字

新闻线索范例300字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这个台湾女记者放弃了原本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投身四川凉山一个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

为了让这些与世隔绝已久的孩子能尽快地融入现代社会,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
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第一次进入麻风康复村的情景,张平宜依然历历在目。

“那真是个被刻意遗忘的黑暗角落。

”这个台湾女人缓缓地说。

那时,她还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

为了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的现状,她多方询问后,来到了四川省西部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

一路陪护这群特殊孩子茁壮成长,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这个“台湾妈妈”赢得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热爱与尊敬。

采访过程中,她又开始念叨自己特别担心的几个孩子:“教育的路很漫长,我会继续陪着他们!哪天,我做不动了,还会交给后来的人继续下去”。

最后的麻风村·康复老人·一

最后的麻风村·康复老人·一

最后的麻风村·康复老人·一最后的麻风村——以坐落在大凉山深处的瓦吉吉村为例吴营洲康复老人·一我是随众缘普济社的志愿者来到瓦吉吉的……众缘普济社是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本部设在四川自贡千佛寺的一家综合型社会公益慈善机构,他们每年都会招募志愿者从事帮扶支教……他们招募的志愿者,大多是在校大学生,而且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

一个个都很青春,都很阳光,都具慈悲心怀、奉献精神……他们帮扶支教的对象,主要是四川凉山州的麻风村。

瓦吉吉村只是其中之一。

我和二十余名志愿者抵达瓦吉吉后,宿在瓦吉吉小学,睡的是地铺……瓦吉吉小学的隔壁,是一修女院。

以前住有为康复老人服务的修女,现在修女们均已离去,据说只住着一位神父……修女院的隔壁,便是康复中心。

康复中心里,安置着曾经患过麻风病的康复老人……我是战战兢兢地走进康复中心的。

只见一位康复老人正坐在砖砌的长凳上在院子里乘凉。

他的脸,老瘦而干枯。

他的右眼,瞳仁为浑浊的白色。

那浑浊的白物,当有蚕豆大小,几乎充溢着整个眼球……而他那颗浑浊的白色眼球,就那样一动不动地盯着我……在他的右眼下,有一“眼袋”,或是啥疣,宛若肉瘤,比他的脸皮要凸出许多。

亮亮的,泛着紫黑紫黑的光。

又像是块半凝固的液体,泥石流般、半月牙型往下缓缓地垂着,呈现着一种泫然欲坠的态势。

他的眉毛,已被病魔蚀尽。

眉骨处秃秃的。

头是新剃的,蓄着彝族男子特有的“天菩萨”发型,即卤门上留有一丛一两寸的长发。

他的左手夹着根烟。

看得出,他的右手业已变形。

从他身边斜放着的单拐看,他的一只脚或已烂掉了,或已变形。

他身穿的衣服倒是簇新的,且是浅蓝色的西装……我屏着呼吸打量着他,下意识地想起恐怖片里的某个镜头或人物……踟躇良久,我才轻轻地与他寒暄:你好!他表情木然地点点头。

我却又一时间不知该说点什么。

匆忙间,便问他如何称呼。

他告诉了我他的名字。

只是我没有记住。

抑或压根儿就没有听清。

他的名字,四个字。

他说他们彝族人的名字大多是四个字。

媒介素养视角下的麻风病康复者群体回归社会路径探究--以湖北省为例

媒介素养视角下的麻风病康复者群体回归社会路径探究--以湖北省为例

媒介素养视角下的麻风病康复者群体回归社会路径探究--以湖北省为例陈雪【摘要】麻风病康复者群体是中国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因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原因,这一群体被长期“污名化”、边缘化,让他们回归社会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

本文从媒介素养的视角出发,以湖北省为例,在分析麻风病康复者与媒介的接触情况和探讨消解他们在媒介近用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障碍和困难基础上,就麻风病康复者群体通过媒介素养的提高,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回归社会的有效路径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名称】《社会工作》【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7页(P116-122)【关键词】麻风病康复者群体;媒介近用;媒介素养;回归社会【作者】陈雪【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宜昌4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5陈雪,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讲师(宜昌443002)。

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全球广泛流行已3000多年,医学界曾将麻风、梅毒与结核并列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它是由麻风杆菌引起,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李文忠,2006),医治不及时则会给病患留下不可逆的畸残。

随着社会与医学的进步,目前麻风发病数在我国已经降低到十万分之一以下,主要病发区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湖南5省(区),虽然这一曾让人谈之色变、避之不及的疾病已经处于待消灭状态,但在其身后,则留下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麻风病康复者,以及他们聚居之地——相对隔绝的麻风村或康复中心。

2011年9月23日,卫生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指出:“要为麻风病康复者回归社会创造条件和氛围(卫生部等,2011)。

”本研究中的回归社会更注重康复者与社会群体之间的融合以及在社会交往中个人身份的正常化再确定。

康复医疗条件是基础,社会关爱和无偏见对待是重点,而康复者自身认知则为关键,针对康复者自身认知的帮助和教育在《规划》中是缺失的。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麻风病康复者群体回归路径探究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麻风病康复者群体回归路径探究

社会治理南方论刊·2021年第9期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麻风病康复者群体回归路径探究黄元丰 林子怡 何晓华 赵双艳(广州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作为社会个体的麻风病康复者,其社会关系是单向度的、非流动性的。

社会生活空间的疏离封闭,被遗弃的社会生活体验和没有意义的生命体验导致了麻风病康复者消极沉默、孤独抑郁的生存状态,俨然处于一个“生存孤岛”。

因此,打破麻风病康复者这一“生存孤岛”状态,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康复者与外部社会之间的互动联系,促使其群体生命获得感的提高和自我认知的正常化,是实现麻风病康复者群体回归的必由之路。

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必须加强社会主体之间的联动,对麻风病康复者的生活支持网络、精神支持网络、交往支持网络进行重构,以不断强化麻风病康复者的生命感和自我效能感,为麻风病康复者反哺社会和群体回归行为提供实践路径。

【关键词】社会支持网络;麻风病康复者;群体回归2016年9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是全球麻风控制的终极目标。

”[1]自1982年起,我国正式推行麻风病“联合疗法”,同时开展“回家运动”,但由于高龄、残疾、缺少生存技能以及社会歧视等原因,仍然有一部分麻风病康复者留在了慢性病疗养院(又称麻风病康复村)。

随着医学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如今人们已不再闻“风”色变,麻风病与麻风病康复者也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居住在村中的麻风病康复者靠着政府补贴维持着基本日常生活,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与外界交流很少,圈村而活,渐渐与世隔绝。

面临着高龄、残障、疾病等难题困扰的麻风病康复者,对他人支持的需求程度、对社会支持系统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然而,目前有限的社会支持并未改变康复者所处的边缘化的社会地位,麻风病康复者生存质量普遍不高、养老处境堪忧仍然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为打破麻风病康复者社会边缘化困境,亟需不断稳固和强化其生活支持网络、精神支持网络和交往支持网络,促使其加强社会联系,让其实现“群体回归”,提高其群体生命获得感,促使其自我认知正常化。

对小麻风村进行整合 提高我区麻风病人及麻风休养员生活水平

对小麻风村进行整合 提高我区麻风病人及麻风休养员生活水平

很大困难和生命安全隐患 。 麻风病人医疗情 况 。 对 麻 风 病 主 要 采 用 药 物 治 疗 , 药费由国家 4. 政府解决 。 各皮防院按新 发 病 例 的 疗 程 计 划 供 应 , 由麻防专业人员发 放到病人手中 , 但其辅助治疗药品 、 检测试剂及其它疾病的治疗药品则 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 我区 是 少 数 民 族 , 历年财政预算对麻风村的专项 吊 足、 足 底 溃 疡 的 病 人 来 说, 这点医药费少得 医药经费很少 。 对勾手 、 可怜 。 再者 , 目前只具备常规治疗麻 风 病 人 的 药 品 及 器 械 , 对麻风畸残 康复 , 如矫形手术 、 安装假 肢 、 溃 疡 扩 创 等, 由 于 经 费 不 足, 技术力量薄 弱, 器械设备陈旧落后 而 无 法 开 展 。 皮 防 院 定 期 派 医 护 人 员 到 麻 风 村 巡诊 、 发放药物和进行健康教育 。 对 发 现 的 发 病 情 况 进 行 及 时 医 治 , 杜 绝了麻风病的传播 。 麻风病人生活情 况 。 麻 风 村 建 村 以 来 , 计划经济年代由国家按 5. 计划供应粮 、 油、 猪肉等 , 进入市场经 济 后 取 消 了 计 划 供 给 , 病人的生活 将病人生 活 费 纳 入 了 城 镇 低 保 , 麻风病人生 费由各地民政局部门解决 , 基本解决 活费从每人每月由原来的 几 元 逐 渐 达 到 现 在 的 平 均 2 5 0 元, 长期需要营养而又丧失劳 了病人的温饱问题 。 但对 一 个 被 病 魔 缠 身 、 动能力的畸残病人 , 他们 的 柴 、 米、 油、 盐、 衣、 被、 口粮等一切生活物质 这2 的运输费都在 其 中 , 5 0 元 还 远 远 满 足 不 了 病 人 的 基 本 生 活 需 求。 有的病人为了多增加点额外收入 , 弥补生活开支的不足, 还继续在地里 干农活 , 这样会使溃烂更加难以控 制 。 皮 防 院 通 过 竭 力 呼 吁 各 部 门 、 社 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关注 、 支 持 和 帮 助, 为 病 人 捐 衣 被、 送鞋袜以及访 贫问苦等 , 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 。

情牵麻风康复村

情牵麻风康复村

情牵麻风康复村
陈瑞君
【期刊名称】《社会工作》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笔者作为一名社工实习生,以流动式的工作方式分别进驻到广东省多个麻风康复村,每一期4到5天,与麻风康复长者同吃同住。

短短的相处时间,让我们体会到,麻风康复长者生活的辛酸与孤寂,却仍心存那份坚持与爱。

【总页数】1页(P56-56)
【作者】陈瑞君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2.6
【相关文献】
1.社会排斥视角下隔离式康复模式反思——以T麻风康复村为例
2.麻风康复村的社会回归与社会工作介入分析
3.麻风康复社区发展项目的社会价值——以院村象棋大赛为例
4.对泰兴麻风村康复模式的探讨
5.麻风病康复者心理状况浅析——以湖北省荆州监利、仙桃排湖麻风病康复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龄超过 70 岁,老年化达 91.4%,性别结构严重失衡。村民 主要产生于隔离治疗时期,其中 1969 年前达到 43 人,此 后新增成员渐趋减少。
麻风康复者在发病后未能适时接受治疗。有 77.8% 的村民延误时间在 2 年或 2 年以上,最长延误时间为 39 年。延误治疗的后果是造成残疾。58 名被调查村民中,48 名(82.8%)村民身体有明显残疾,手脚均出现在残疾的 达 60%。
*本文属广东海洋大学本科生创新实验项目“广东省麻风病康复村村民生存状况调查”(编号:CXSY200927)成果
81
s社会工作 社 会 调 查 oci al work
盾。 康复村村民的家属是否提出过希望其回家生活?调
查显示,除了 3 名被调查村民没有做出明确回答外,38 名 被调查村民回答“没有”。17 名被调查村民回答“有”, 占总被调查对象的 29.3%。17 位村民未离村的主要原因 为不想给家庭添麻烦 (8 人,47.1%)、习惯村内生活(8 人,47.1%)、劳力不足什么都做不了(5 人,29.4%)。
以康复者与配偶为主体建立起来的第二代家庭也不 足以提供回归社会的可能。在 57 名被调查村民婚姻及成 年子女情况中(缺省值为 1),有 23 名(40.4%)的村民 系未婚,6 名 (10.5%) 丧偶,6 名 (10.5%) 离婚,8 名 (14.0%)属于其他,已婚状态的仅有 14 名(24.6%)。如 果 当 前 丧 偶 在 村 民 较 年 轻 时 属 于 婚 姻 状 况 正 常 状 态 ,康 复者已婚和丧偶相加,也仅有 35.1%(20 名),即婚姻状 态属于正常状态的村民占被调查村民的 35.1%。这 14 名 拥有婚姻状况的康复者的配偶出两人生活在村内,其他 生活在村外。另外,57 名康复者中,拥有成年子女的村民 占 43.9%(25 名,包括婚生与非婚生),即是说多数村民 没有成年子女。没有正常的婚姻状态,就缺乏康复者回归 社会的稳定落脚点。且康复者大都年过七旬,没有子女, 回归社会的希望变得渺茫。
麻风康复者存在朴素的家庭“责任伦理”,对于自身 行动是出于某种清醒自觉的内在责任感。S 村村民 ZX 四 十来岁,与刚上小学的女儿一起住在康复村内,讲道: “我知道自己得了麻风病,就和她离婚,叫她改嫁了。她 跟着我都没有什么前途……”,为了免除妻子的后顾之 忧,ZX 还主动承担了女儿的抚养义务。村民 LRQ 表示子 女每次来都会给自己一些钱,但自己没有要,“村里面有 救济。家里面儿女们又有自己的子女要照顾,孙子、孙女 都要上学,都要花钱”。康复者在主观层面缺少回归社会 的激励。
[关键词] 麻风康复者 回归社会 原因 制度设置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4828(2012)04- 0081- 03 DOI: 10 . 3969/j . issn . 1672- 4828 . 2012 . 04 . 020
1957 年,中国政府隔离治疗麻风病,广东 Y 市 S 麻 风村由此而建。隔离治疗解决了医疗技术手段有限下的 麻风病防控及其引发的社会恐慌,也改变了麻风病患者 及康复者的人生轨迹。时代变迁和医疗进步,麻风康复者 却未能回归社会。实证调查显示,麻风康复人群的主观意 愿、日常生活、家庭背景、医疗机制等方面的态度、行动与 网络,已无力助其回归社会,需要社会工作介入和福利制 度调适给予相应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家庭是助力麻风康复者回归社会生活的重要 因素。第一、二代的家庭分析,讨论是否具备康复者回归 社会的条件。第一代家庭中,康复者的兄弟姐妹会成立自 己的家庭,担负康复者返家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康复者 父母将是第一代家庭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调查显示, 村民治愈过程中父亲去世的比例相当高,占有效值的 62.2%(28 人),母亲去世的有效值比例达到 36.8%。
综合被调查的 58 名村民所获取 的 43 个 有 效 数 据 中,有接近八成(79.1%,34 名)的村民在麻风病治愈过 程中失去父亲或母亲。双亲一方或双方去世,第一代家庭 出现维持困难。在此情况下,康复者缺乏劳动能力,就成 为家庭负担,加重家庭困难,返家可能性降低。访谈的部 分村民曾明确表示,父母去世后家就破散了。
s社会工作 社 会 调 查 oci al work
麻风康复村的社会回归与社会工作介入分析 *
刘 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陈用冲
(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摘 要] 麻风病治疗手段和方式的变化,并未完全实现麻风康复人群的社会回归。 基于广东 Y 市 S 麻风康复村的经验,麻风康复者主观意愿、日常生活、家庭背景、医疗机制 等方面展现出康复者无法回归社会,从而需要社会工作介入和福利制度调适给予相应的 关注和支持。
康复村村民生活依赖国家每 月 发 放 的 250 元 补 助 款,包括 200 元生活补助、40 元的医药补助以及 10 元的 其他费用。有 82.8%(48 名)的被调查村民仅有补助金惟 一收入来源,收入略有节余的仅有 2 名,收支失衡或严重 失衡的有 43 名,占被调查村民的 74.2%。康复村 58 名村 民劳动能力较低,弱劳动能力村民有 30 名(51.7%),全 劳动能力的村民仅 8 名,占被调查对象的 13.8%。麻风康 复者身体残疾,年事已高,收入偏低,只能维持基本生存。
一、研究方法、目的与对象 已有麻风康复者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于麻风病的病理 学及麻风病患者群体。前者多由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皮肤病防治所等机构主持策划,针对麻风病易感基 因、联合化疗效果等。后者或从社会歧视视角寻找麻风社 会歧视的原因、现状与结果;或从病理视角讨论麻风歧视 的根源,测量麻风歧视对麻风病人的影响;或从社会文化 视角探讨麻风的社会文化隐喻。麻风康复者究竟处于什 么样的生存状态,是否需要社会工作介入?广东 Y 市 S 麻 风康复村的个案调查正是尝试回应此问题。 S 麻风康复村是广东省 62 个麻风隔离康复院村之 一。现有村民 96 人,其中麻风康复者 83 人(男性 60 人, 女性 23 人),麻风病患者 0 人,康复者亲属 13 名。平均年
二、缘何未能回归社会:多因素的分析 麻风康复者能否回归社会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 的因素分析。首先,康复者回归社会生活的主观意愿将影 响 其 行 动 。 占 91.4% 的 被 调 查 村 民 选 择 留 村 生 活 ,有 84.5%认为村内比外面社会要好,与拮据的村庄生活相矛
[作者简介] 刘勤,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师,博士,主要研究乡村治理、政治社会学等; 陈用冲,社会学学士,主要研习社会学理论、农村社会学、乡村治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