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治疗师中级)
心理治疗师中级考试4科
选择题:1.理论知识科目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 生理学与神经科学B. 心理学与社会学C.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 哲学与艺术2.治疗技能科目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应如何运用倾听技巧?A. 仅仅用耳朵听,不需要太多反馈B. 全神贯注,适时给予反馈和支持(正确答案)C. 多说少听,主导对话D. 忽略患者的情感表达3.案例分析科目在分析一个治疗案例时,心理治疗师应首先关注什么?A. 患者的经济状况B. 患者的主诉和症状(正确答案)C. 治疗师的感受D. 治疗环境的布置4.职业道德科目心理治疗师在处理患者信息时,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原则是?A. 保密原则(正确答案)B. 随意分享原则C. 无视患者隐私原则D. 根据个人心情决定是否保密5.理论知识科目关于心理评估,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心理评估只在治疗前进行一次B. 心理评估是持续的过程,贯穿治疗始终(正确答案)C. 心理评估仅由治疗师完成,无需患者参与D. 心理评估结果不需要与患者分享6.治疗技能科目在治疗中,面对患者的抵抗情绪,心理治疗师应采取哪种策略?A. 强行推进治疗计划B. 尊重患者感受,探索抵抗原因,并调整治疗策略(正确答案)C. 忽略抵抗情绪,继续治疗D. 告诉患者抵抗是无用的7.案例分析科目在案例分析中,识别患者问题的关键步骤是什么?A. 分析治疗师的感受B. 确定问题的性质和根源(正确答案)C. 预测治疗结果D. 评估治疗环境的舒适度8.职业道德科目心理治疗师在职业活动中应如何维护自己的专业形象?A. 随意发表个人意见,展现个性B. 保持专业态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正确答案)C. 过度承诺治疗效果D. 忽视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9.理论知识科目关于心理治疗的目标,下列哪项描述最准确?A. 仅仅消除患者的症状B. 帮助患者实现个人潜能,提高生活质量(正确答案)C. 使治疗师获得成就感D. 确保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中级心理治疗师考试大纲
了解
(
5)社会交换理论
了解
(
6)场论与群体动力学理论
掌握
(
1)社会化的目标
掌握
(
2)社会化的过程
熟练掌握
(
3)社会化主要影响因素
掌握
(
1)社会知觉与类别
掌握
(
3)印象管理策略
掌握
(
2)印象形成
掌握
(
4)行为归因及归因偏差
掌握
(
1)动机及其功能
掌握
(
3)主要动机类型
了解
(
2)主要动机理论
掌握
(
4)挫折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
本行为规范
2
医技人员行为规范
要 点
要求
掌握
掌握
1
医患关系
二、医学伦理道德
2
医疗行为中的伦理
道德
熟悉
3
医学伦理道德的评价
和监督
3
相关专业知识
单 元
细 目
1
绪论
(
1)基本概念
要 点
(
2)病因学
(
3)流行病学
(
1)概述
2
常见精神症状
3
精神障碍的检查
4
诊断与分类学
了解
(
2)巫术与原始思维
(
4)与 迷 信 巫 术、气 功 等 疗 病 健 身 术 流 行
影响
要求
了解
相关的文化因素
了解
(
1)心理治疗的文化屏障
掌握
(
3)心理治疗的本土化
掌握
(
2)跨文化心理治疗
掌握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治疗师中级)
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的定义对心理学是怎样一门科学, 在心理学的不同发展阶段, 随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认识的深入, 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早期, 心理学被认为是对“心理活动的研究”。
提出"情绪学说"的美国著名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斯(William James,1880)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 它既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 又研究这些现象产生的条件······所说的现象就是我们称之为情感、欲望、认知、推理、决定等一类的东西。
”随着20世纪初行为主义的出现和发展, 心理学开始注重可被观察到的和可被测量的行为的研究。
行为主义的鼻祖华生(JohnB.Watson,1919)指出。
行为主义者认为,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这样二个分支, 它以人类行为“做和说, 包括习得的和非习得的——作为它的研究对象。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的同时, 德国出现了格式塔心理学派, 其代表人物之一卡夫卡(Kurt Koffka,1925)认为。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临时性的定义, 我们可以说它的课题是对生物与外部世界接触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
而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现象心理学的发展, 例如:穆恩(NormanMunn,1951)曾提到: “今天, 心理学最普遍的定义是‘行为科学’。
然而, 十分有趣, ‘行为’·含义本身扩大了, 以至现在它纳入了大量在以往被认为属于经验的东西······那些隐秘的(主观的)过程, 像思想, 现在被作为‘内部行为’看待了”。
克拉科和米勒(Kenneth Clark and George Miller 1970)认为。
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关于行为的科学研究。
它的对象包括可观察的行为过程, 诸如手势、言语和生理变化等等, 以及只能被推知的过程, 如思想和梦等等。
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
6
社会心理学简史
哲学思辨阶段(启蒙)
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行为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经验描述阶段(形成)
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特点:对人性和人的社会行为进行定性的经验描述和 分析。 达尔文进化论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法国的群众心理 学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7
实证分析阶段(确立阶段)
20世纪20年代开始 特点是:从描述转向实证,从定性转向定量; 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许多“小理论” 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特里普立特(1897),奥尔波特(1924) 瑟斯顿(1928),李科特(1932) 谢里夫(1935),莫里诺(1934)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二战后的社会心理学特点
29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30
社会知觉
基本概念
社会知觉,也叫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 对自己的知觉。 人际知觉 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的范围 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对他人人格的知觉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对行为原因的认知
31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认知者的经验
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 图式的作用: 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影响注意对象的选择 影响记忆 影响自我知觉
28
自尊
自尊的概念: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 果。 自尊需要包括两方面: 1、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的欲望; 2、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 自尊公式(詹姆斯,1890):自尊=成功/抱负 影响自尊的因素: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 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自尊的测量
56
成就动机 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 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 成就动机的重要性
心理治疗师中级试题及答案(二)
24、当一位来访者控制自己的情绪,心理治疗师说出他的情绪感受:“我想。
那时候你一定感到很生气……”。
这种做法称为:CA.鼓励B.反问C.感情移入D.概括E.安慰25、来访者对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心理治疗师请来访者提供几个可能的答案,然后一起讨论这些答案的正确与否的做法称为:BA.概括B.反问C.重复D.了解其感受E.感情移入26、一位来访者在谈了一段话后,不知自己所讲的是否对治疗或诊断有用,心理治疗师以和善的语气告诉他:“只要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就可以了。
”这种做法属于:AA.鼓励与安慰B.反问C.等待D.沉默E.感情移入27、一位来访者因心理问题,对心理治疗师慕名而来。
心理治疗师热情接待,使来访者很快自觉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这种现象称为:EA.自然缓解B.没有心理问题C.治疗有效D.鼓励作用E.安慰剂作用28、对一位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心理治疗师要求其家属在家庭中协助对其不良行为的监测与记录,这种做法是:CA.模拟观察B.自然观察C.参与观察D.家庭观察E.辅助治疗29、观察一位司机在人为设置的各种危险路况情景的应变能力,这种做法称:DA.自然观察B.参与观察C.应激观察D.模拟观察E.心理测试30、一位来访者,担心他对问题的肯定回答会带来不利的后果,而心理治疗师却告诉他,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并不是不好的,而是生活中普遍的问题,所关心的不是他有没有“不好”的行为,而是对这种行为应如何处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种做法称:BA.逐步提问B.带领式提问C.投射式提问D.按捺稍后提问E.回避问题式提问第十章心理治疗概论一、知识要点1、心理治疗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通常只能达到什么的目标?(不完美)2、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什么?(正常人)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什么?(心理障碍的人)3、不得随意披露与来访者的各种信息,这是心理治疗中的什么原则?(保密)4、巴甫洛夫的研究称为什么反射?(条件或经典条件)斯金纳的研究称为什么反射?(操作条件)5、认知治疗中最有影响的治疗是两种方法?(贝克的认知治疗和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6、“怒伤肝,悲胜怒”,说明了中医什么心理思想?(情志相胜)7、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创立者是谁?(心理学家罗杰斯)8、通过言语开导与安慰帮助病人调节心理与行为在中医理论中称为什么治疗方法?(义理开导法)9、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心理学学者曾经对神经衰弱开展了什么治疗方法?(快速综合)10、对心理治疗的临床技术方法及非理论性的综合的现象称为折衷主义。
心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中级
第11章心理治疗师第一节心理治疗师的成长与培养一、心理治疗师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1.应具备的知识(1)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2)其他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如哲学、社会学、文化、宗教等。
(3)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如精神病学、心理评估与测量、健康心理学基础、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心理治疗工作相关的法律、伦理道德等知识。
(4)专业知识,包括心理治疗的一般理论、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心理治疗的各个理论流派的理论与方法,如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等。
(5)不同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其中包括: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人格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性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的诊断与治疗,危机干预等。
2.应具备的技能(1)诊断的能力。
(2)程序操作的能力。
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手段向他人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5)敏感性。
二、自我体验与成长治疗师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治疗师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关系到心理治疗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少的学者和治疗师认为,治疗师自身的素质和人格整合的程度比技术和方法还要重要。
自我体验是准备成为治疗师的专业人员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得到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
1.自我体验是指治疗师在接受培训前、受训中接受心理治疗专业人士的心理治疗的经验过程。
心理治疗师以来访者的身份接受心理治疗,是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的重要途径。
2.自我体验的目的接受自我探索的机会,一是帮助受训的治疗师去评估自己踏入心理治疗领域的动机;二是探讨自己的价值观、需求、态度及人生经验;三是解决自己的内心冲突或心理创伤;四是体会作为来访者、患者的内心感受;五是能清晰地了解从帮助别人的工作中自己能获得什么。
特别重要的是,这种自我探索可以使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干预别人的生活,这样才可能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避免进入这样的陷阱,即出现感觉不断地给予别人而自己毫无所获的空虚感。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概述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心理学的定义(识记)2.社会学的定义(识记)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社会行为(领会)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微观的个体层面2.中观的群体层面3.宏观的社会层面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识记)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识记)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伦理结合实际原则要点:伦理原则(识记)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应用)(领会)2.调查法(应用)(应用)3.档案研究法4.实验法要点:目标设计的原则(识记)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岐义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社会学习论2.社会交换论3.符号互动论4.社会认知论及场论5.精神分析论要点:社会学习论(领会)、社会行为(识记)要点:社会交换论:(识记)、符号互动论(识记)、社会认知论及场论:(识记)精神分析论: (识记)紧张与冲突(领会):三个层次:本我、自我与超我(识记)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社会化知识点:社会化概念(识记)、再社会化(识记)、社会化的内容(识记)、社会化的条件(识记)知识点:社会化的载体(识记)知识点:政治社会化知识点:道德社会化(领会)第二单元社会角色及其理论知识点:性别角色社会化(识记)知识点:语言社会化(识记)知识点:社会角色的概念(识记)知识点:社会角色的分类知识点:角色扮演过程(识记)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知识点:角色失调(领会)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知识点:自我1.自我的概念;2.自我的结构;3.自我概念的功能;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5.自我概念的测量;自我的概念(识记)、镜我(领会)自我的结构(识记)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知识点:身份、身份的特点(识记)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知识点:自尊、自尊的概念(识记)、影响自尊的因素(识记)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社会知觉知识点:基本概念(识记)知识点:社会知觉的原因知识点: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要点:图式(识记)、图式的作用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整饰知识点:印象及其形成的概念知识点:印象形成的效应要点: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识记)、光环效应(识记)、刻版印象与定型 (识记)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加法模式2. 平均模式3. 加权平均模式知识点:印象整饰(领会)第三单元归因知识点:归因(领会)、行为原因的分类(识记)、控制点理论(识记,领会)归因原则(识记)、不变性原则(识记)、折扣原则(识记)、协变原则(识记)归因理论也称作三维理论、影响归因的因素第四节社会动机第一单元概述知识点:社会动机的概念(识记)(领会)、动机过程(识记)、动机的功能、动机的分类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识记)第二单元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知识点:亲合动机(领会)、亲合起源于依恋(识记)、影响亲合的因素(识记)、成就动机(领会)抱负水平(领会)、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识记)侵犯的构成(领会)、侵犯的原因(识记)要点:挫折——侵犯学说(识记)知识点:利他、利他(领会)第五节态度第一单元态度形成知识点:态度的概念(领会)、态度的成分(识记,领会)、态度的功能、态度的维度态度的形成(识记)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包括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识记)第二单元态度转变知识点:态度转变模型(识记)、态度转变理论(一)海德的平衡理论(二)认知失调论(三)社会交换论(识记)第三单元态度测量第六节人际关系第一单元人际关系的类型知识点:人际关系的概念(识记,领会)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知识点: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识记)(一)建立与发展的阶段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过定向、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价值表达在:①进步人认识自身的才能;②进步人的生活质量。
一、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
社会学习论吸收了行为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如今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一〕简史: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二〕学习的机制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的机制主要有:①联想;②强化;③模拟〔没有“暗示”〕。
〔三〕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有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四〕社会学习论的缺乏二、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
霍曼斯〔1961〕社会交换论的根本观点表达在几个互相联络的普遍性命题上,这些命题包括有:①成功命题;②价值命题;③剥夺一满足命题;④进犯一赞同命题;⑤刺激命题。
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那么〔0506-3-65〕,交换行为本身变成得与失的权衡。
关于社会交换论,不正确的说法是: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根底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正确的说法是,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根底上的人们自愿的活动。
“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一样奖赏的次数越多,那么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剥夺一满足命题。
三、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①詹姆斯;②米德。
〔一〕符号互动论的根本假设符号互动论的根本假设包括:①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它的意义为根底的;②事物的意义于个体与别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中;③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符号互动论的根本假设不包括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也不包括强化和模拟别人。
〔二〕主要观点四、精神分析^p 论〔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p 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1.意识与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不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p 论的主要概念〔是由荣格提出来的〕。
心理咨询师社 会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一、协议关键信息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理论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社会认知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社会态度构成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际关系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社会影响表现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1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11 它侧重于研究个体如何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维持和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以及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如何受到社会文化、社会规范、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11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社会影响、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群体心理等多个方面。
三、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2 精神分析理论121 强调潜意识和本能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是由内在的冲突和欲望所驱动。
122 例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冲突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13 行为主义理论131 主张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的外部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认为行为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中级心理治疗师考试重点知识
中级心理治疗师考试重点知识中级心理治疗师考试的重点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理论:包括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人类的心理发展、人格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和文化与心理卫生五个方面的知识。
2. 相关专业知识:主要考查精神医学基础、心理测验与评估、健康心理学与心身医学基础和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3. 基本理论:涉及治疗环境与关系、治疗伦理与角色、人类心理发展、人格理论、精神分析、人本理论、情绪理论、认知理论、行为理论、婚姻家庭理论、心理危机理论等。
4. 基本技术:心理治疗学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与基本理论相统一,掌握了基本理论,也就掌握了基本方法与技术的核心要领。
心理治疗学的基本技术有10大类,分别治疗关系技术、精神分析技术、个人中心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婚姻家庭治疗、危机干预、集体治疗、催眠治疗、森田疗法。
5. 基本伦理:心理治疗学中关于心理治疗的伦理在大纲中有明确的要求,体现在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两个方面。
6. 不同心理障碍的识别、鉴别与治疗:心理治疗师专业资格考试大纲中列出了16类心理障碍,对于心理治疗学的考试内容而言,无疑这是很重要的部分,占全部考试的1/4内容。
其高频知识点主要体现在心理障碍的基本概念、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的标准及治疗的要点。
尤其是会考不同心理障碍的识别、鉴别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区别上。
7. 综合能力:心理治疗师的考试分为四门课程,每门课程均有以案例的形式来考查心理治疗师的综合能力。
既是考查心理治疗理论知识的系统化能力,也是考查心理治疗师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准确全面的信息,可以查阅中级心理治疗师考试大纲。
同时也可以阅读相关书籍或咨询相关人士,获取专业的指导。
心理治疗师中级考试大纲综合打印版
(3)专业实习与督导
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
2.心理治疗师的心理特征与自身的心理卫生
(1)心理治疗专业是助人专业
(2)心理治疗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心理治疗师的心理卫生问题
了解?
掌握?
了解
3.心理治疗工作中的伦理问题
(1)治疗师的责任
(2)心理治疗中的保密原则
(3)建立治疗关系的原则
5.心理测验的效度
(1)什么是效度
(2)内容效度
(3)构想效度
(4)效标效度
(5)影响效度的因素
掌握?
了解?
了解?
掌握
掌握
6.测验分数的合成
(1)组合变量的方法
(2)组合方法的比较
了解?
了解
专业知识:
单元
细目
要点
要求
十、心理治疗概
1.基本概念
(1)心理治疗
掌握
论
1.基本概念
(2)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联系与区别
(2)注意和意识
(3)学习和记忆
(4)语言和思维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4.动机和情绪
(1)动机
(2)情绪
熟练掌握熟练掌握
5.能力与人格
(1)能力
(2)人格
掌握?
熟练掌握
二、人类心理发展
1.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类心理发展的界定
(2)人类心理发展研究的内容
(3)人类心理学研究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掌握
(3)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关系
掌握
了解
2.基本问题
(1)心理治疗的目标
(2)心理治疗的适应证
社会心理学理论课件
02
自我概念包括个体对自己身份、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
这些认知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自我概念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形成
03
和调整自我概念,从而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
社会角色理论
社会角色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中扮演各种角色,这些角色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和期望。
个体在特定社会角色中的行为和态度是由其所处社会地位和群体规范所决定的。
THANKS
社会心理学理论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社会认知理论 • 社会学习理论 • 社会认同理论 • 社会影响理论 • 社会行为理论
01
社会认知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总结词
认知失调理论是指当人们的信念、态度或行为之间出现矛盾时,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从而引发改变以恢复平衡 的状态。
详细描述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都有维持一致性的需求,当外界信息与个人认知产生冲突时,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觉 ,这种不舒适感驱使人们采取行动来减少这种失调。例如,一个人原本认为吸烟有害健康,但同时他又很喜欢吸 烟,这时他可能会通过认为“吸烟不一定有害健康”来减少这种失调感。
因素。生理因素如激素水平的变化,心理因素如情绪状态和认知偏差,
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压力和群体影响等。
亲社会行为理论
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自愿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利益的行为,通常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分类
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主义行为和助人行为。利他主义行为是完全出于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不求回报;助人行为 则是出于个人动机,可能寻求回报或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等。
02
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医学心理学讲解: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李还胜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1. 焦虑的概念和三种类型 概念:人格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超我之间产生冲突时,个体 就会产生焦虑。
三种类型: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2.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mechanism)是自我为了对抗 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 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3. 认知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①对事物的认知不同,出现不同反应;②认知 模式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③改变认知模式,能改变 态度和行为,解决心理问题。
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一)潜意识理论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弗洛伊德以一种“心理地形 学”(psychical topography)的 观点,将人的心理活动分成意 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 并指出病人形成症状的病因主 要存在于潜意识层面。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二)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 超
医学心理学(第7版)
经典条件反射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一)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在一个后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斯金纳箱中,安放有一个食物盘。把一只
饥饿的鸽子放入箱中,它在寻找食物时可能啄红灯的窗户而获得了食物。如 果这种操作偶然重复若干次,鸽子就会主动啄红灯的窗户。也就是说它学会 了获得食物的行为,食物是对啄红灯的窗户的奖励,因此也称为“奖励性的 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有力地说明:行为的后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 增多或减少。
社会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社会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与发展社会心理学是指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学科,它既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又具有交叉学科的特征。
社会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和欧洲,其发展经历了实验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交叉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人们研究了人际互动、群体行为、道德与道德行为、文化差异等课题。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大数据分析法等。
其中,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操纵独立变量和测量依赖变量的变化,探索因果关系。
观察法则是通过观察研究对象在特定行为场景下的行为来得到相关数据。
问卷调查法则是通过设计有关调查问卷,对被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
个案研究法则是研究过程相对独特的个体个案,利用深度访谈、历史纪录资料和文本分析等方法,来获取有关的数据。
大数据分析法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收集大量数据,并使用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得出结论。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研究中,研究人员会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研究的目的来选择最为适当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社会心理学对心理治疗的意义心理治疗是指通过利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体改变思维或行为方式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与药物治疗相比,心理治疗具有无副作用、适应范围广、治疗效果持久等优点。
在心理治疗中,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得以广泛应用。
首先,社会心理学通过研究社会交往、人际互动等课题,提供了改善个体人际关系的针对性治疗方案。
如沟通技巧训练、解决矛盾的交往技巧等,都是基于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心理治疗方法。
其次,社会心理学还研究了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自尊、社会认同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治疗师提供了通过加强这些因素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方法。
最后,社会心理学还研究了文化差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跨文化的心理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导。
心理治疗学中级《基础知识》(题库)考前点题卷二
心理治疗学中级《基础知识》(题库)考前点题卷二[单选题]1.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包括说服者、接受者(江南博哥)以及沟通信息。
下列不易使接受者改变态度的人格因素是A.依赖性较强B.社会赞许动机强C.自我评价较高D.畏惧权威E.习惯于遵从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依赖性强的人比较容易说服;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高的接受者不容易转变态度。
[单选题]2.通过组织规定的通道进行信息传递,这种沟通方式属于A.平行沟通B.正式沟通C.双向沟通D.上行沟通E.下行沟通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了正式沟通的概念,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规定的通道进行信息传递。
[单选题]3.社会化是指A.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B.在社会环境中生活C.与他人一起交流D.按领导要求努力工作E.遵从社会规范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指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单选题]4.以下哪项不属于亲和动机的作用A.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B.获得信息C.减轻心理压力D.提高抱负水平E.亲和可使个体避免窘境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影响抱负水平的主要是成就动机,而非亲和动机。
[单选题]5.社会赞许性动机对个体社会化的发展非常重要,其作用是A.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B.减轻心理压力C.学会社会规范,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选择和约束D.提高抱负水平E.可使个体避免窘境参考答案:C[单选题]6.《社会学习和模仿》的作者是A.米勒,班杜拉B.米勒,沃尔特斯C.班杜拉,沃尔特斯D.米勒,多拉德E.沃尔特斯,多拉德参考答案:D[单选题]7.米勒和多拉德提出,人们的社会行为都是通过什么而习得A.家庭教育B.本能遗传C.学校教育D.模仿E.观察学习参考答案:D[单选题]8.20世纪50年代左右,米勒和多拉德对学习的原则研究了人的社会行为,出版了A.《社会学习和模仿》B.《社会心理学导论》C.《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D.《社会学习理论》E.《社会学习的强化》参考答案:A[单选题]9.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认为A.行为是环境的函数B.行为是人与人的函数C.行为是环境与人的函数D.行为是时间与空间的函数E.行为是领导方式的函数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是拓朴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行为是环境与人的函数。
心理治疗学中级《基础知识》(题库)考前点题卷一
心理治疗学中级《基础知识》(题库)考前点题卷一[单选题]1.根据原子核的自旋特性,应用特定频率的(江南博哥)射频脉冲电波来激发磁场中氢原子核,使其发生共振吸收,当射频停止后,氢原子释放出吸收的能量,回到原来的状态,产生射电信号进行脑成像分辨的是A.CTB.RIC.SPECTD.PETE.B超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PET是根据原子核的自旋特性,应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电波来激发磁场中氢原子核,使其发生共振吸收,当射频停止后,氢原子释放出吸收的能量,回到原来的状态,产生射电信号进行脑成像分辨的。
[单选题]5.以下哪项不是导致青春期个体产生反抗心理的原因A.自我意识的高涨B.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E.对行为自由的渴望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导致青春期个体产生反抗心理的原因有自我意识的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行为自由的渴望等。
[单选题]6.奉行现实原则的是A.无意识B.前意识C.自我D.本能E.本我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单选题]7.多数特质理论家集中研究的心理特质在阿尔波特(Allport)的概念系统中称为A.一般特质(commontrait)B.个人特质(personaltrait)C.次要特质(secondarytrait)D.枢纽特质(cardinaltrait)E.核心特质(centraltrait)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多数特质理论家集中研究的心理特质属于阿尔波特的概念系统中的一般特质。
[单选题]8.“特质是一种动机心理的结构,一种先前倾向,它是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价起来”,这一人格特质观点来自于A.马斯洛B.罗杰斯C.奥尔波特D.弗洛伊德E.斯金纳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奥尔波特人格特质观点认为特质是一种动机心理的结构,一种先前倾向,它是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价起来。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治疗师中级)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治疗师中级)第四章社会心理学理论第一节基本理论一、社会心理学得基本概念(一)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就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之间得一门中间性、边缘性得学科。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
这两本书得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诞生。
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得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得科学。
(二)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1.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得、并互有影响得主体反应。
社会心理就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得中介过程。
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得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得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得经验以及个体得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2.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就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得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得行为,它包括群体得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以及人际之间得合作与竞争等。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得状况。
3.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层面:微观得个体层面、中观得群体层面、宏观得社会层面。
在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得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
在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以及个人与群体得相互作用、社会影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
在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得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具体而言包括:(1)表现为个体现象得社会行为与社会心态。
如社会认知、态度、需要与动机、自我等。
(2)表现为人际相互作用现象得交往与人际关系。
如人际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等。
(3)表现为个人与群体相互作用现象得社会影响。
如从众行为、社会助长、去人格化等。
(4)表现为微观群体心理现象得社会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理论第一节基本理论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一)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的学科。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
这两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1.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的、并互有影响的主体反应。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2.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行为,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3.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层面:微观的个体层面、中观的群体层面、宏观的社会层面。
在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
在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
在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具体而言包括:(1)表现为个体现象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心态。
如社会认知、态度、需要与动机、自我等。
(2)表现为人际相互作用现象的交往与人际关系。
如人际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等。
(3)表现为个人与群体相互作用现象的社会影响。
如从众行为、社会助长、去人格化等。
(4)表现为微观群体心理现象的社会心态。
如群体凝聚力、士气、心理气氛等。
(5)表现为宏观社会现象的非系统化社会心理倾向。
如传统、风俗、时尚、国民性等。
(6)其他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包括教育、临床、工业、消费、法律、管理、健康、组织、人事等。
二、社会角色理论1.社会角色的概念“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米德使用社会角色来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这个概念有助于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角色理论是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身份解释个体行为并研究其中规律。
2.主要观点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是关于人的态度与行为怎样为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及社会角色期望所影响的理论。
社会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处于一定的角色地位,周围的人也总要按照社会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他的态度、行为提出种种合乎身份的要求并寄予期望,这就叫做“角色期望”。
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如果偏离了角色期望,就可能引起周围人的异议或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通过观察或想象依据别人对自己的表情、态度等出现“镜像自我”,即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当作镜子来认识自己的形织,从而形成“自我概念”。
人会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与塑造自己,这就叫做“角色采择”。
每个人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环境中,周围的这些社会关系和他人都会根据人们的职位、人格、家庭背景等不断地提出一定的“角色期望”,而每个人都会通过“角色采择”塑造自己的自我形像。
并不断向这个方向靠近。
如果“角色采择”的自我形象和“角色期望”中的一样,这个人就能和谐的发展;如果不一致,个人就可能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可能会出现心理失衡等问题。
3.角色失调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调。
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
(1)角色冲突指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是角色冲突。
既有角色间的冲突,也有角色内冲突。
(2)角色不清指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
个体在角色不清时往往会产生应激与不满足感。
(3)角色中断指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
(4)角色失败指这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
由于每个个体往往都处于社会中的几种地位,具有不同的身份和扮演着多种角色。
社会对每一种角色都会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候这些角色之间可能互不相容,这就会出现“角色间冲突”。
这种冲突常常会使人感到左右为难,为了摆脱这种困境,需要依据个人当时所在的境况明确自己主要的角色地位及其行为界限,同时还要考虑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一个人作为一种角色,也常常由于不能同时实现两个或更多的自我期望而产生矛盾,这就叫做“角色内冲突”。
解决这种冲突就必须分清轻重缓急,采取先后兼顾或舍末求本的角色和行为。
当人们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的角色期待,能够正确地进行“角色领悟”,并能够正确地处理角色冲突时,这个人就能够很好地适应与发展;反之,就会出现许多适应不良心理,阻碍个人的发展。
三、符号互动理论1.主要代表人物符号互动论是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巾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特别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该理论源于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始于20世纪30年代。
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
有学者把符号互动论分为两派,一是芝加哥学派(布鲁默、库利、米德、杜威等),另一是艾奥瓦学派(库恩、威因斯坦等)。
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现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2.基本假设(1)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其意义为基础的。
(2)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之中。
(3)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3.主要观点(1)心智、自我和社会是密切关联的三种结构和现象。
三者形成、维持与发展都以使用符号及符号相互作用来实现。
如果某人没有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其心智与自我乃至社会则处于混乱之中,即失去存在的依据。
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
人际符号互动是通过自然语言进行的。
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与社会。
(2)心智活动是人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与运用符合并通过符合相互作用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也是大脑赋意义于客体的外化过程。
内化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个体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它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
(3)自我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
主我是主动行动者,客我是通过角色获得形成的在他人心目中的我,即社会我。
行动由主我引起,受客我控制,前者是行为的动力,后者是行为的方向。
(4)社会代表人际相互作用的组织与结构。
社会与个人是通过符合相互作用来互相影响和制约的,社会通过符合相互作用来“塑造”个人,影响个人的心智与自我发展,而个人又通过符合相互作用来维持与改造社会。
(5)行为并不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而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自己“设计”的。
个体在符号互动中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事,在此限度内,个体可依照自己的目的行动。
(6)个体行为受其自身对情境的定义制约。
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个体不断地解释所见所闻,对各种事物赋予意义。
这种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
在个体与他人面对面的互动中,双方的身份及其意义是个重要问题。
身份及其意义也存在于互动过程中。
四、模仿与社会学习理论1.模仿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现象。
个体之所以学会某种态度和行为往往是对榜样模仿的结果。
20世纪50年代左右,米勒(N.E.Miller)、多拉德(J.Dollard)等学者用学习的原则研究人的社会行为,出版《社会学习和模仿》,提出模仿可以通过延伸刺激一反应关系与强化的概念来加以理解。
人们的社会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而习得的。
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班杜拉(A.Bandura)和沃尔特斯(R.H.Walters)等人发展起来的,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
这种理论以刺激-反应的观点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扩大探讨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人产生某些习得行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通过或加以改变的。
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在动机过程中包括外部强化、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
在社会学习论中,强调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的作用,用以解释许多社会行为的学习。
五、社会交换理论1.主要代表人物这是一种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社会交换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其他代表人物有布劳、埃莫森等。
社会交换论是综合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理论以及功能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一些观点而发展起来的。
始于1958年。
2.主要观点霍曼斯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五个普遍性命题。
(1)成功命题:个体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某一行为获得奖赏越多,重复行为的频率就越高。
(2)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引起相同的或相似的行为。
(3)价值命题: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4)剥夺与满足命题: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
(5)侵犯与赞同命题:当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所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处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赞同该行为。
上述五个命题成为一个系列。
之所以为普遍性命题,是因为在霍曼斯看来,它们可以解释一切社会行为。
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由于每个人都企图在交换中获取最大收益,减少代价,使交换行为本身变成得与失的对照。
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
如果收益(产出)与代价(投入)平衡,互动得以维持;相反,如两者不平衡则互动难以长期维持。
后来布劳发展了社会交换论,认为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人们自愿的活动;它不仅存在于个体之间,而且存在于群体和社区之间。
他还引人权力、规范、不平等的概念使交换论在更大范围内解释社会现象。
六、场论与群体动力学理论1.场论心理学家勒温(K.Lewin)在研究个人行为所产生的心理事实时发现,人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它在外部环境的包围与影响下存在着一个由E(envlronment,由准物理、准社会和准概念的事实组成的心理环境)和P(person),由需要、欲望和意图等内部个人区域),即I-P-M组成的人构成的心理生活空间(psychologicallifespace,LSP),这个空间是一个心理动力场(psychodynamics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