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课件
人教版七上数学.1一元一次方程课件(共37张)
(来自教材)
总结
知2-讲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 系列出方程.
知2-练
1 列等式表示: (1)比a大5的数等于8; (2)b的三分之一等于9; (3)x的2倍与10的和等于18; (4)x的三分之一减y的差等于6; (5)比a的3倍大5的数等于a的4倍; (6)比b的一半小7的数等于a与b的和.
(1)a+5=8;
(2) 1 b=9;
3
(3)2x+10=18;
(4) 1 x-y=6;
3
(5)3a+5=4a;
(6) 1 b-7=a+b.
2
(来自教材)
2 根据下列条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D ) A.a与5的和的3倍 B.甲数的3倍与乙数的2倍的和 C.a与b的差的15% D.一个数的5倍是18
知2-练
知识点 3 一元一次方程
知3-讲
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知3-讲
一元一次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次 3、等号的两边都是整式
知3-讲
例3 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1 x+y=1-2y; (2)7x+5=7(x-2);
知4-讲
1.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 这个方程的解.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y=4是方程y+4=0的解
B.x=0.000 1是方程200x=2的解
C.t=3是方程|t|-3=0的解
D.x=1是方程
x 2
(完整版)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PPT课件
2345 + 12x = 5129.
①
利用等式的性质,在方程①两边都减去2345,
得
2345+12x-2345= 5129-2345,
即
12x=2784.
②
方程②两边都除以12,得x=232 .
因此,热气球在后12h飞行的平均速度为232 km/h.
我们把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根据等式性质1,在方程① 两边都减去2345,相当于作了如下变形:
-22334455 + 12x = 5129
从变形前后的两个方程可以看出,这种变形, 就是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 移到另一边,我们把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必须牢记:移项要变号.
在解方程时,我们通过移项,把方程中含未知 数的项移到等号的一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 号的另一边.
例1 解下列方程:
解方程
应改为 4 x +6 =2+x 2(2x+3)=2+x
解 去括号,得 4x+3=2+x 应改为 4 x – x = 2-6
移项,得 4x +x = 2-3
化简,得
5x = -1
应改为 3x =-4
方程两边都除以5 ,得
方程两边都除以3,得
x
=
-
1 5
应改为
x
=
-4 3
2. 解下列方程.
(1) (4y+8)+2(3y-7)= 0 ; (2) 2(2x -1)-2(4x+3)= 7; (3) 3(x -4)= 4x-1.
y
;
(2)
5
+3x 2
3.2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课件)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2) 合并同类项: 把方程变形为 ax=b(a, b 为常数,且a
≠ 0)的形式;
(3)系数化为 1: 得到方程的解 x= ba(a ≠ 0).
知2-讲
解法提醒 移项一般习惯上将含未知数的项放在等号
的左边,常数项放在等号的右边 .若移项时为计 算简便不是这样放置的,在合并时可直接交换 过来,这不需要变号,因为等式有对称性 .
知1-练
(1) 12x+y=1-2y; (2) 7x+5=7( x-2);
(3)
5x2-
1 3
x-2=0;
(4)
2 x-1
=5;(5)
3 4
x=
1 2
;
(6) 2x2+5=2(x2-x) .
解题秘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进行判断 .
知1-练
解: (1) 含有两个未知数,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 化简后 x 的系数为 0,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3) 未知数 x 的最高次数为 2,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4) 等号左边不是整式,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5)(6) 是一元一次方程 . 判断一元一次方程不仅要看
例3 解方程:8-3x=x+6.
知2-练
解题秘方: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移项 →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解方程.
解: 移项,得 -3x-x=6 - 8. 合并同类项,得 -4x=-2.
两边都除以 - 4,得 x= 12.
3-1.解方程:
知2-练
(1)5x-2=7x+8;
(2) -2x-23 =x+ 13.
是乘法分配律 . 2. 解方程中的去括号法则与整式运算中的去括
号法则相同 .
例4 解方程: 2(x-3) -3(3x-1) =6(1-x) .
5.2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时1-合并同类项 课件(共30张PPT)
420
书.
新课讲解
练一练
2. 某工厂的产值连续增长,2022年是2021年的1.5倍,2023年是2022年的2倍,
这三年的总产值为550万元.2021年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解:设2021年的产值是x万元,则2022年的产值是1.5x万元,2023年的
13=-x
D. 由 6x-2-4x+2=0,得 2x=0.
当堂小练
2
2. 将方程− = 1的系数化为1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
3
A.方程两边同时加上
1
3
C.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B.方程两边同时减去
2
3
2
3
D.方程两边同时乘以−
2
3
当堂小练
3. 解下列方程:
(1)2x + 3x + 4x = 18
解:合并同类项,得
9x = 18
系数化为1,得
x=2
(2)13x - 15x + x = -3
解:合并同类项,得
-x = -3
系数化为1,得
x=3
当堂小练
3. 解下列方程:
(3)2.5y + 10y - 6y = 15 - 21.5
解:合并同类项,得
6.5y = - 6.5
系数化为1,得
y = -1
解: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则去年购买计算机2x台,今年购买计算机4x台.
列得方程得 + 2 + 4 = 140.
把含有x的项合并同类项,得 7 = 140.
系数化为1,得x=20.
答:前年这所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共20张PPT)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x=20
(四)例题规范,巩固新知
1.解方程:2x- 5 x=6-8 2
解:合并同类项,得- 1 x=-2 2
系数化为1,得 x=4
(三)例题规范,巩固新知
2.解方程:7x-2.5x+3x-1.5x=-154-6 3. 解:合并同类项,得 6x= 78.
系数化为1,得 x= 13.
(四)基础训练,学以致用
还有不同的设法吗? 还可以列怎样的方程?
方法二:
方法三:
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台. 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台.
x +x+2x=140 2
x + x +x=140 42
(三)合作探究,归纳方法
如何将此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x+2x+4x=140
合并同类项
7 x=140
系数化为1
等式性质2 理论依据?
1. 什么是同类项?
2.计算:(1)3x-x (2)10x+0.5x (3)7xy-3xy+8ab-2xy-5ab
3.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二.新授
(一)介绍数学史,创设情境
约公元820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 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 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 《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 什么意思呢?
1.解下列方程:
(1)5 x-2 x=9 (2)x + 3x =7
22 (3)-3 x+0.5 x=10
(4)7x-4.5x=2.5 3-5
例2 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
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1701,这
三个数各是多少?
解:设所求三个数分别是x,-3x,9x. 由三个数的和是-1701,得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3)如果 2y = 4 , 那么y = ————
(1)如果2=5+x
2.判断下列变形是否正确?
(1)由 x+5 = y+5 ,得 x = y
(√ )
(2)由2x-1 = 4 ,得 2x = 5
(√ )
(3)由2x = 1 ,得 x = 2
(× )
(4)由3x = 2x ,得 3= 2
(× )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具体做法、变形根据、注意事项如下表
2(x-1)-6=14
归纳新知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关键是先去掉括号
例1.在解方程3(x-1)-2(2x+3)=6时,去括号正确的
是( D )
A.3x-1-4x-3=6
B.3x-3-4x+6=6
C.3x+3-4x-6=6
D.3x-3-4x-6=6
例2.解方程:
(1).-3(x+1)=9;
变形名称
具体做法
变形根据
注意事项
去分母
在方程两边同乘
各分母的最小公
倍数 . 当分母是小 等式的
数时,要利用分
性质 2
数的基本性质先
把小数化为整数
(1)不要漏乘不含分母
的项
(2)分子是一个多项式,
去分母后加上括号
去括号
一般先去小括号, 分配律,
再去中括号,最
去括号法
后去大括号
则
不要漏乘括号里面的
项,不要弄错符号
解一元一次方程
温故而知新
1.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
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ppt课件
200分 300分
全球通
130 17元0元
神州行 120元 180元
问题:什么情况 下用“全球通” 优惠一些?什
么情况下用 “神州行”优
惠一些?
(2)设累计通话t分钟,则用“全球通”要收费(50+0.4t)元,用 “神州行”要收费0.6t。如果两种收费一样,则 0.6t=50+0.4t解此方程得: 0.2t=50 ∴ t=250
把某项从等式一边移到另一边时有什么变化?
一般地,把方程中的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上面方程的变形,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20移到右 边,把右边的4x变为-4x移到左边.
问题4
移项的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1.
注:一般的我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 左边,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3x +20 =x 4 -25 1、使方程右边不含x 的项
等式两边减4x,得:
3x+20-4x=4x-25-4x 3x+20-4x=-25
2、使方程左边不含常数项 等式两边减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得:
3x+20-4x-20=-25- 3x-4x=20-25-20
3x+20 = 4x- 25
3x-4x=-25-20
(2)设累计通话 t 分,则按方式一要收费 (30+0.3t) 元, 按方式二要收费 0.4t 元,如果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
0 . 4 t 3 则 0 0 . 3 t .
移项,得 0 .4 t 0 .3 t 3.0
合并同类项,得 0.1t30 .
系数化为1,得 t 30.0
由上可知,如果一个月内通话300分,那 么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相同.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PPT
难度适中原则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置不同难 度的例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
的需求。
循序渐进原则
按照知识点难易程度,逐步增加 例题的复杂性和难度,帮助学生
逐步提升解题能力。
学生自主解答环节设计
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思 路。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 法,拓展思维。
确定未知数的系数、将系数化为1、 求解化简后的方程。
03 实际应用问题建模
实际问题背景引入
商品打折销售
商店进行打折活动,原价与折扣 后价格的关系。
路程时间速度
物体运动中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 的关系。
配套问题
不同物品之间的数量关系,如螺钉 和螺母等。
建立数学模型过程展示
定义变量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 的未知数表示相关量。
下节课预告
提前预告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 对学习有持续性和预见性。
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布置适当的练 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谢谢聆 听
方程解的应用
总结方程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速度、时间、距离等问 题,强化方程解的实际意义。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收集
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自我评价报告,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征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下节课预告及作业布置
步骤
选定要移动的项、改变移 动项的符号、求解移动后 的方程。
示例
对于方程5x - 3 = 7,将3移至等号右侧得5x = 7 + 3,解得x = 2。
5.2解一元一次方程 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6. 把一批图书分给七年级(11)班的同学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
20本;若每人分4本,则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
解:设这个班有 x 名学生.
由题意,得3 x +20=4 x -25.
移项,得3 x -4 x =-25-20.
合并同类项,得- x =-45.
系数化为1,得 x =45.
答:这个班有45名学生.
7. 小明在解方程8-3 x = ax +4时,把方程右边的“+4”看成了“-
4”,解得 x =3,则 a 的值是(
A. -3
B. -1
C. 1
D. 3
C
)
8. 阅读理解【阅读材料】已知 ax2+ bx + c 是关于 x 的多项式,记
为 P ( x ).我们规定: P ( x )的导出多项式为2 ax + b ,记为 Q ( x ).例如:
用去括号法则化简:
(1)7+(4 x -5)= 2+4 x
;
(2)5 a -(6+7 a )= -2 a -6 ;
(3)-5(3 x +4)+6= -15 x -14 ;
(4)2( m -3 n )-10( m +2 n )= -8 m -26 n
.
去括号
例1 解方程3( x +4)=-2( x -1)时,去括号正确的是(
)x=2
整理,得(1- + - + - +…+
)x=2
化简,得(1)x=2
024,即
x=2
系数化为1,得x=2 025.
《解一元一次方程》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024年秋】
答:这个班共有20名小朋友
课堂小结
1.移项的概念: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作移项.
2.移项的作用:使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
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m的形式.
3.移项法则:移项要变号.
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
1
x+ x=19,解这个方程就可以求出“它”了.
18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一 【一起探究】
问题: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
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
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探究新知
方法一: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计算机x台,则去年
购买计算机 2x台,今年购买计算机4x台.
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2)怎样才能将它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呢?
(3)将方程3x+20=4x-25转化为x=a的形式的依据是
什么?
探究新知
思考:(1)怎样解这个方程?方程3x+20=4x-25与前面学
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解:(1)把方程转化为x=m(常数)的形式,方程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2 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2课时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
用及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
2.通过经历“移项”这一解方程步骤的得出过程,掌握“ax+b=cx+
d”型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对于x+2x+4x=140这个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PPT课件(第5课时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巩固练习
5.解下列方程:
(1) x-5 1= 3x;
解:去分母,得3(x-1)=5x. 去括号,得3x-3=5x. 移项,得3x-5x=3.
合并同类项,得-2x=3.
系数化为1,得x=-
3 2
巩固练习
(2)
x-3 2
−
4x+3 5
=1;
解:去分母,得5(x-3)-2(4x+1)=10.
去括号,得5x-15-8x-2=10.
A. 1-( x − 1 )=1
B. 2-3( x − 1 )=6
C. 2-3( x − 1 )=1
D. 3-2( x − 1 )=6
巩固练习
3.解方程x+2 1 + x+3 4= 65,为了去分母应将方程两边同乘 (A )
A. 30
B. 15
C. 10 D. 6
4.将方程2t-3 5 - 3-5 2t= 3去分母后所得的结果是 5(2t-5)-3(3-2t)=45 。
课堂小结
1.去分母的依据和作用.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 3.分母是小数时,如何解决?——分数的基本性质. 4.具体方程具体对待,灵活选取步骤.
当堂训练
1.在解方程x-3 1 +x= 3x+2 1时,方程两边同时乘以6, 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B ) A. 2x-1 +6x=3( 3x+1 ) B. 2(x-1 )+6x=3( 3x+1 ) C. 2(x-1 )+x=3( 3x+1 ) D. (x-1 )+x=3( x+1 )
系数化为1,得 x=230.
因此,王家庄距翠湖的路程为230km.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一 【一起探究】
解方程:3x 1 2 3x 2 2x 3
5.2解一元一次方程 (课件)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知3-讲
1.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先利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然 后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解方程.
2. 解方程中去括号的顺序: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 大括号,一般是由内向外去括号,也可以由外向内去括号.
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括号→移项 →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感悟新知
特别解读 1. 去括号的目的是能利用移项解方程,其实
质是乘法分配律. 2. 解方程中的去括号法则与整式运算中的去
括号法则相同. 括号前是负因数时,要注意 乘积的符号.
知3-讲
感悟新知
例 3 解方程:4x+2(4x-3)=2-3(x+1).
知3-练
解题秘方:按“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 骤解方程. 解:4 x+2(4 x-3)= 2-3(x+1). 去括号,得4 x+8x-6 = 2-3 x-3 . 移项,得 4 x+8x + 3 x = 2-3 + 6 . 合并同类项,得15x=5 .
变形依据 注意事项
去分母
在方程两边同
(1)不要漏乘
乘各分母的最
不含分母的
小公倍数,当
项;(2)若分
分母是小数时, 等式的性质2 子是一个多
要利用分数的
项式,去分
基本性质把小
母后要加上
数化为整数
括号
感悟新知
知5-讲
变形名称 具体方法 变形依据 注意事项
去括号
一般先去小括
不要漏括
号,再去中括 号,最后去大
最小公倍数,从而约去分母,这个过程叫作去分母. •••••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5.2解一元一次方程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5.2 解一元一次方程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知5-讲
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
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等.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使以x
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逐步转化为x=m 的形式.
感悟新知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具体方法、变形依据、注
解得x=20 . 所以6x-7=113 .
答:该小组计划做113 个中国结.
感悟新知
知6-练
8-1 . [新考向 数学文化]《九章算术》中有“盈不足”的问
题,原文如下:“今有共买羊,人出五,不足四十
五;人出七,不足三. 问人数、羊价各几何?”题
意是:若干人共同出资买羊,每人出5 钱,则差
45 钱,每人出7钱,则差3 钱,求人数和羊价各是
感悟新知
知5-练
(3)3x+
-
-
=3-
;
��
23
解:x=25;
感悟新知
知5-练
-
-.
(4)
-x=
-1.
.
20
解:x=- 7 .(解题过程略)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知6-讲
1.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 理解题意, 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明确各数量之间
解:根据题意,得 4 - 2 =1.
8
解方程,得 x=-3.
感悟新知
知6-练
例 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研究表明:树叶在
光合作用后产生的分泌物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悬浮颗粒
物,具有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已知一片银杏树叶
《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PPT课件 (共11张PPT)
作业:
课本习题5.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他正为选哪一种方式犹豫呢!你能帮助 他作个选择吗? 你会吗??? (1)一个月内通话200分和300分, 按两种计费方式各需交多少元? 通话200分,按两种计费方式各需交费: 50+0.40×200=130(元) 0.60×200=120(元)
(2)对于某个通话时间,两种计费方式的收 费会一样吗?
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小结
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本课时的内容,归纳总结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及此过程中的注意事 项。 目的:让学生及时归纳那总结所学知识,及时反思, 因为反思是进步的关键因素。 实际效果: 学生不仅会对课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而 且还会对课上感悟到的数学思想 ----- “转化的思 想方法”准确地应用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伙伴优于自己的学习热情, 学习策略,他们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
回顾
解方程: 5x-2=8
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 5x -2 +2=8+2 即: 观察知 5x=10
-2 =8 5x-2
5x=8+2 +2
移项法则: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 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移项变号
注 意
例1、解方程:
(1)2x+6=1 (2)3x+3=2x&收费 (50+0.4t)元,用“神州行”要收费0.6t元, 如果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课件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
下面是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
教学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重点、难点
1、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2、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例1、如图(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
先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结合填表,体会解决实际问题,重在学会探索: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主要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
分析:设应从A盘内拿出盐x,可列表帮助分析。
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完成后,可让学生反思,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
盘A现有盐为5l-3=48,盘B现有盐为45+3=48。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疏理已知量和未知量: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400块。
2.求什么?
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400
如果设初一同学有工人参加搬砖,那么由已知量1可得,其他年级同学有65-x人参加搬砖;再由已知量2和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
6x+865-x=400
也可以按照教科书上的列表法分析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1、2、3
第l题:可引导学生画线图分析
等量关系是:AC十CB=400
若设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x秒,即t1=x秒,则t265-x秒,再
由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
665-x+8x=400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
最后写出答案。
五、作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