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同意洛阳市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领域改革试点的批复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同意洛阳市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领域改革试点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20.06.28•【字号】豫建市〔2020〕228号•【施行日期】2020.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招标投标正文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同意洛阳市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领域改革试点的批复豫建市〔2020〕228号洛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洛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申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领域改革试点的请示》(洛建〔2020〕31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同意你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领域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二、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领域改革试点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9〕92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管的指导意见》(建市规〔2019〕11号),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招标投标市场法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首要任务,确保试点工作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实现,尽快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管模式。
三、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按照试点方案明确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抓紧推进,总结推广成熟经验做法,并及时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报我厅。
试点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我厅建筑市场监管处联系。
附件:洛阳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领域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年6月28日附件洛阳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领域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范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着力解决当前招标投标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维护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领域创新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招标投标市场实际情况,现制定洛阳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领域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如下。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2.29•【字号】洛政〔2014〕86号•【施行日期】2014.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洛政〔2014〕8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4年12月29日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豫发〔2013〕14号)精神,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2009年7月,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洛阳新区。
2013年12月21日,省委、省政府决定洛阳新区更名为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辖洛龙区、伊滨区、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总面积515平方公里,包括三部分:核心区89平方公里,伊滨新区70平方公里(其中,纳入洛阳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52平方公里,城市预留地18平方公里),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356平方公里。
区内有省级产业集聚区3个——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伊滨产业集聚区,其中,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238.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亿元;人口67.3万人,人口城镇化率59.4%。
五年来,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豫政〔2009〕52号)精神,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城乡一体化推进。
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城市功能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街区和小城镇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
1规划退让说明
嵩县警安苑规划方案说明一、设计依据《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 50180-9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等二、项目概况1、工程名称:警安苑2、建设地点:嵩县县城白云大道与永安街交会处。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公共配套设施齐全。
3、小区概况:规划用地面积6262.77㎡,地上建筑面积约17310㎡(其中住宅面积13380㎡,车驾管业务综合楼面积3930㎡,容积率2.76。
三、规划退让说明规划退让依据《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退让。
(一)“车驾管业务综合楼(7F多层)”南侧退让地界10米,东侧退让地界7米,西侧退让地界6米;1、南侧:按《规定》第十五条.(二)要求“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北侧时,其间距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3米”;第二十二.(一)条要求“南侧应退让6米”;南侧相邻建筑自身退让地界距离大于5米,因此南侧退让满足要求。
2、东侧:按《规定》第十五条.(一) 、第十一条.5要求“多、低层建筑并列布置时,若在山墙开启窗洞,建筑山墙间距不小于8米”;第二十二.(一)条要求“按消防要求控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5.2.1要求为6米)”;东侧相邻建筑自身退让地界距离大于1米,因此东侧退让满足要求。
3、西侧:按《规定》第二十三条.表5及 (二)要求“西侧退让最小为5米”;因此西侧退让满足要求。
(二)“住宅楼(26F高层)”北侧退让地界18米,东侧退让地界13米,西侧退让地界6米;1、北侧:按《规定》第二十三条.表5要求“北侧应退让15米”;因此北侧退让满足要求。
2、东侧:按《规定》第十三条.2要求“东侧应退让13米”;因此东侧退让满足要求。
3、西侧:按《规定》第二十三条.表5及 (二)要求“西侧退让最小为6米”;因此西侧退让满足要求。
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2.11.03•【字号】•【施行日期】1992.11.03•【效力等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2年10月9日洛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992年11月3日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市城市规划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县以下建制镇的城市规划区。
市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各区、郊区、吉利区、龙门风景名胜区、汉魏城遗址,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县以下建制镇的城市规划区,由县、镇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各项建设,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翻建各类房屋建筑,市政管线、架空杆线、铁路、道路、桥梁、人防、防洪、公园、城市绿地、行道树、河渠水系、水源井、围墙、停车场、堆料场等建设工程和一切构筑物,以及城市雕塑、广告设施等。
第四条城市规划实行合理发展,健全功能,提高整体素质的方针。
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保护文物古迹、自然景观、森林植被、城市风貌,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特点。
城市各项建设必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城市各项建设要有利于提高和改善城市质量,不得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
第五条城市规划的编制,应依据本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分步实施。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10.30•【字号】洛政办〔2015〕127号•【施行日期】2015.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洛政办〔2015〕1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2015年10月30日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洛发〔2014〕14号),设立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能转变(一)取消的职责1. 除外商投资外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其他房地产项目核准职责。
2. 新型墙体材料项目核准职责。
3. 执收公务证的核发、审验职责。
4. 重点建设项目开工报告和竣工验收备案职责。
5. 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复核职责。
6. 车物损失估价鉴定职责。
7. 中小企业贴息贷款审核职责。
(二)下放的职责1. 将除集中并网外的风电站项目核准职责下放到县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
2. 将除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跨省辖市日调水10万吨及以上的城市供水项目、跨大江大河(三级及以上通航段)的城市道路桥梁、隧道项目外的非跨县(市)其他城建项目核准职责下放到县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
3. 将除国务院已明确改为备案管理的项目外的县(市、区)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投资(含与社会资本合资)建设的其他社会事业项目核准职责下放到县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
4. 将除燃煤、燃气、农林生物质、垃圾热电项目外的其余热电站项目核准职责下放到县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
(三)整合的职责将原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办公大楼大楼及配套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洛阳龙鼎铝业有限公司总部大楼及配套住宅小区规划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篇规划建筑设计一、项目概况本工程位于洛阳洛龙区,毗邻优美的洛河。
项目东至规划经五路,南至开元大道,西至经四路,北至滨河路,中间一条规划道路东西穿过,把地块分成了两个区块。
总用地面积:139861平方米,其中北地块面积为66274,南地块面积73587。
地块呈长方形,南北长约620米,东西宽约240米。
在本地块周边一公里半径区域范围内城市交通便捷,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地理位置优越。
对于塑造洛阳的城市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开发完成后将是最具现代化和地方特色的住宅街区之一。
二、规范依据1、规划用地红线图。
2、业主提供的该项目地块相关意见。
3、现行国家有关法规、规范、规程:(1)《住宅设计规范》(GB50368-2005)(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3-93)(6)《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实施细则》;(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8)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暂行技术规定;(9)与规划有关的国家、省、市(县)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
三、设计理念3.1 目标价值为实现本社区规划设计的理想成果,以“乐活住区”为设计目标,营造布局合理,环境优美,邻里空间开放的居住小区,并刻意强化居住公共空间可识别性及领域感。
把办公大楼设计成该区域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并结合商业配套形成高档的居住区和办公商业区。
为此我们首先确定了价值目标——在保证经济性的的前提把居住区成打造“宜居、均好、合理”的小区,让办公楼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1 、“均好”理念要保证每幢楼乃至每户均有良好的环境资源,同时达到领域感、认同感、归属感和物理环境均好。
由于本小区力求打造成洛阳高档住宅小区,大气度,大格局。
规划建筑定位测量技术与管理细则
规划建筑定位测量技术与管理细则5.1. 目的和范围为了统一洛阳市城市规划建筑定位测量的技术要求,保证城市规划建筑定位测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定位资料,保证成果、成图的质量,满足城市测绘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的需要,特制定本规定。
城市规划建筑定位测量是指城市规划区内根据规划管理需要进行的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定位测量工作。
本细则适用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局审批范围内的所有规划建筑项目的定位测量工作。
定位条件包括:5.1.1 市规划管理部门所开具的规划建筑定位条件;5.1.2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管理部门所开具的规划建筑定位条件;5.1.3 各区、县具有独立审批权限的规划管理部门所开具的规划建筑定位条件。
5.2. 管理规定5.2.1 城市规划建筑定位测量由洛阳市城市规划局测绘管理科负责项目登记、任务委托及图纸审核、资料归档等管理工作。
5.2.2 测绘管理科负责提供与测量任务有关的城市规划道路、控制点坐标及高程等基础数据资料。
5.2.3 测绘单位凭《测绘任务通知单》进行测量工作。
5.2.4 测绘成果必须满足规划审批所提出的规划定位条件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和要求。
5.2.5 测绘成果要反映规划定位条件和批准的设计方案图或施工图的实际情况,必要时应辅以文字说明。
5.3. 规范依据5.3.1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5.3.2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5.3.3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
5.3.4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5.4. 成果图要素5.4.1 建筑主体底层(轴线)外轮廓线。
指建筑主体底层最外轴线交点连线,不包括阳台及结构造型, 0.2mm实线。
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定位如地下建(构)筑物、空中建筑的地面投影等按相应图式以0.2mm虚线表示。
地面:━━━━━━━、地下及空中:╸╸╸╸╸╸╸╸╸╸╸╸。
新版洛阳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第三章建筑间距第四章建筑退让第五章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第六章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及临时建筑第七章建筑基地、绿地和停车第八章附则附录1 制订依据附录2 名词解释附录3 计算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筑工程。
各县(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的建筑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临时建筑、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及历史遗留私有房屋改建、农村个人建房以及城市旧城区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工程。
第四条本规定所定标准,为建筑规划管理的基本标准。
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筑工程,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第五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
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系指总平面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
第六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本规定的要求;涉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等控制指标的应当符合规划技术条件确定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有以下内容:1.总平面规划图;⑴场地的区域位置。
⑵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⑶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
⑷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⑸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道路、广场的控制标高。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洛政[2013]92号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洛政〔2013〕92号)洛阳新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洛阳市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9月10日洛阳市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洛阳市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与维护工作,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满足城市居民用电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河南省供用电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洛阳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住宅项目的配电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新建住宅项目,包括新建普通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征迁安置住房以及新建住宅项目内公用设施用房和经营性用房。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配电工程是指从上级公共电源接入点至小区各居民住户电表箱(不含表后线)、小区公建项目及经营性用房和办公用房配电间总低压屏(不含低压电缆及以下)的所有配电设施,不包括住宅项目红线内的相关涉电管沟及配电设备用房等土建工程、临时施工电源工程。
第五条配电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及规范进行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建设、统一管理。
第六条配电工程建设实行对居民“抄表到户,一户一表”供电。
第七条供电企业负责组织配电工程的建设,承担配电设施投入使用后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2012)-洛政[2012]91号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2012)正文:----------------------------------------------------------------------------------------------------------------------------------------------------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洛政〔2012〕9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洛阳新区管委会,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洛阳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洛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七月十六日洛阳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以下简称城市配套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配套费是指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为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所收取的费用,专项用于城市道路、桥涵、供气、供热、给水、排水、路灯、环卫、园林、消防、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条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单位或个人,均应按照本办法缴纳城市配套费。
第四条市财政部门为城市配套费的征收机关,经市政府批准委托规划部门代征。
第五条征收(代征)机关负责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回族区、洛龙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龙门旅游园区、伊滨区辖区范围内的城市配套费的征收;吉利区和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负责本辖区内城市配套费的征收和管理工作;各县(市)人民政府开征城市配套费,应向市政府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执行。
第六条城市配套费的征收标准按规划批准的建筑面积计征,每平方米征收120元,主要用于建设项目规划红线外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第七条属国家、省政府文件规定减免的建设项目,按相关规定执行;其它特殊情况需减免的,由市政府研究决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暂行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暂行技术规定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暂行技术规定(1998年3月27日洛阳市人民政府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范法>实施办法》、《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应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筑工程。
各县(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筑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临时建设、历史遗留私有房屋改建、农村个人建房另行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
第四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应符合本规定。
第五条本规定所定标准,为建筑规划管理的最低标准,各项建筑工程,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创造良好的环境质量。
第二章建筑间距第六条建筑间距系指两幢相邻建筑主体外墙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在计算坡屋面建筑间距时,应视坡屋面坡度大小而定。
第七条多层及多层以下居住建筑间距。
㈠、平行布置时的间距,不得小于表1的规定。
⑵h为南侧建(构)筑物的遮挡高度。
㈡、垂直布置的间距南北向的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8倍,并不得小于8米。
东西向的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6倍,并不得小于8米。
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5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控制。
㈢、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1、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要求执行。
2、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30°、小于或等于60°时,其最窄处间距在老城、瀍河旧区改造范围不小于南侧或较高建筑高度的0.8倍,在其他建成区不小于0.9倍,在城市新建区和开发区不小于1.0倍。
3、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6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控制。
㈣、多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5倍,低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6米,山墙间距应同时满足消防间距和防灾安全通道要求。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洛政[2006]147号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洛政〔2006〕147号2006年9月12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洛龙科技园区,洛阳工业园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洛阳市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实施。
洛阳市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区建设实施方案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进一步推进我市多层标准厂房建设使用工作,促进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关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标准厂房区建设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6]60号)、《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标准厂房区建设的意见》(洛政[2006]80号)精神,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走资源节约型工业发展道路。
通过划定和推进标准厂房区建设,落实激励和约束措施,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促使我市新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入驻标准厂房区进行生产,实现我市中小企业土地使用效益的明显提高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
二、标准厂房区建设的原则、范围和标准(一)原则标准厂房区应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进行建设。
(二)范围在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南省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洛龙科技园区、洛阳工业园区以及各县(市)、涧西区、老城区、氵廛河区、吉利区等所有规划的工业区内都要按要求划定和建设标准厂房区。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3.31•【字号】洛政〔2020〕11号•【施行日期】2020.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住房改革与发展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洛政〔2020〕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加大我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副中心城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发力都市圈、提升辐射力、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紧紧围绕“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规范运作模式,明确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加快建设“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现代化美丽宜居洛阳。
二、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市级统筹。
坚持市政府主导全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计划制订、规划管控、土地收储与公开出让,严禁任何单位擅自签订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土地房屋两级市场联动开发协议。
(二)分级负责,建修结合。
市级层面负责全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计划资金调度、土地收储出让。
区级政府(管委会)作为房屋征收补偿主体,负责区域内房屋征收和群众回迁安置工作。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对不适宜进行大拆大建的棚户区和城中村实施“微改造”,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保留城市历史记忆。
(三)以人为本,安置优先。
坚持优先安置,把安置好群众作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第一任务,围绕“少过渡、零过渡”目标,集中力量加快安置房建设,缩短安置周期,降低过渡费用,尽快让群众住上优质房、满意房。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洛阳市城市容貌标准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洛阳市城市容貌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7.25•【字号】洛政[2008]98号•【施行日期】2008.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洛阳市城市容貌标准的通知(洛政〔2008〕98号)各城市区人民政府,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洛阳市城市容貌标准》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洛阳市城市容貌标准第一章引言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洛阳城市容貌管理,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市容环境,建设最佳宜居环境城市,依据《城市容貌标准》(国家标准CJ/T12-1999)以及城市道路、建筑景观、公共设施、园林绿化、广告招牌、灯光照明、城市水域、公共场所、建筑工地、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原则要求,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洛阳市城区室外空间和各类室外设施。
包括城市道路、建筑景观、公共设施、园林绿化、城市照明、广告招牌、城市水域、公共场所、建设施工场地、居民小区等有关城市容貌。
第二章城市道路第三条路面清扫和养护(一)城市道路、对外交通道路应实行连续性清扫保洁措施,清扫保洁质量应符合国家、河南省及洛阳市有关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道路偶发污染事件时,应在2小时内开始清污作业,及时消除污染。
(二)城市路面应保持状态完好,无违章占道情况,出现病害应及时进行小修保养。
(三)人行道的路面及侧石顶面应平整,道板色彩应与周围环境协调,线条和图案清晰;路面应定期冲洗,保持洁净、无堆放物、无积水,如有破损,应用同种同色材料及时修复;树穴位置适当,方便行人。
(四)盲道设置应严格按无障碍设计施工规范执行;盲道上禁止设置或摆放任何不利于盲人通行的设施。
(五)路面无乱喷画、乱涂写、乱张贴。
第四条桥梁、隧道(一)桥梁、隧道应有相应的照明设施,保障夜间照明;桥梁、隧道墙面、立面干净整洁,设施完好,无乱张贴广告标语、乱搭乱建(构)筑物;桥梁、隧道路面清扫保洁标准参照道路等级清扫保洁标准执行。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第三章建筑间距第四章建筑退让第五章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第六章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及临时建筑第七章建筑基地、绿地和停车第八章附则附录1 制订依据附录2 名词解释附录3 计算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筑工程。
各县(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的建筑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临时建筑、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及历史遗留私有房屋改建、农村个人建房以及城市旧城区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工程。
第四条本规定所定标准,为建筑规划管理的基本标准。
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筑工程,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第五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
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系指总平面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
第六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本规定的要求;涉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等控制指标的应当符合规划技术条件确定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有以下内容:1.总平面规划图;⑴ 场地的区域位置。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⑵ 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⑶ 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的通知(2012)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的通知(2012)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26•【字号】洛政办[2012]125号•【施行日期】2012.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的通知(洛政办〔2012〕12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洛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各有关单位:《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第128次)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10月26日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和规范城中村改造工作,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中村,是指在本市建成区范围内,使用集体土地并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农民聚居村落或社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安置房,是指按照规定的征迁补偿安置标准,经区人民政府(管委会,下同)认定的用于安置村民的新建住宅和安置村组织办公用房、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用房的新建房屋。
第四条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目标:通过城中村改造,使原村民聚居村落或街区成为规划合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居住条件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社区。
第五条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方针:政府主导、区级负责、市场运作、群众自愿、因村制宜、注重实效。
第六条城中村改造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由村自行组织改造,或由村联合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同实施改造,也可引进开发企业实施改造。
市人民政府鼓励区、乡、村在保证村组织及村民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的改造方式。
自行实施改造的村组织,应成立集体性质或村民入股性质的开发公司具体负责操作。
纳入改造范围的城中村,在完成整体规划编制的前提下,可以一次性整体改造,也可以分步实施改造。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7.16•【字号】洛政〔2019〕15号•【施行日期】2019.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洛政〔2019〕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洛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实施。
2019年7月16日洛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9〕38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四统一”的要求,加快构筑科学、高效、便捷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
(二)改革内容。
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包括从立项、公共设施接入服务到竣工验收备案)进行改革,主要是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不包括保密、军事、核等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由国家、省批准立项的重大工程),覆盖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及备案等其他类型事项,推动审批流程优化和标准化。
(三)工作目标。
2019年6月底前,初步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和信息数据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2个工作日以内。
洛阳市伊滨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洛阳市伊滨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原伊滨区分区规划修编)一、规划期限本次洛阳市伊滨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期限为2017-2030年。
其中:近期:2017-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二、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区域伊滨区行政辖区,包含诸葛镇、李村镇、庞村镇、佃庄镇、寇店镇,五镇全部行政辖区,总面积280平方公里。
2.城区东至汉魏大道、西至二广高速生态廊道、北至伊河南岸生态廊道、南至玄奘路,规划总用地约55.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53平方公里。
三、发展目标把伊滨区建设成为高端制造、高端服务“双高引领”的中原城市群创新创业新高地,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山水宜居新城和现代复合型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四、功能定位伊滨区作为洛阳市城市空间向东向南拓展的主战场和城区三大板块之一,是洛阳市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平台,有序推进由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
本规划依据不同区域层面的规划引导,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将伊滨区定位为:1.创新创业新高地2.伊洛山水宜居城3.城乡统筹示范区中原城市群层面:承担洛阳市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金融服务和科技创新功能。
建设国内一流、服务中原城市群、辐射豫西北的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会展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中原城市群创新创业新高地。
河南省层面:承担河南省高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职能。
按照河南省通用航空布局,承担通航服务及配套功能。
建设豫西地区高端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基地、区域性通用航空综合经济实验区。
洛阳市层面:积极承担洛阳市的教育科研、创意设计、康体养生、休闲旅游等功能。
建设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洛阳市职教研发和文化创意中心、康体养生中心。
五、城乡统筹规划1.区域空间结构规划考虑到伊滨区周边城镇距离城区较近,受城区辐射作用较大,因此采取扁平化的城乡居民点布局体系,不再设置中心镇,按照“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强化核心、要素集聚”的理念,构建“伊滨城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三级现代城乡体系,以城带镇、以镇带村,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核一环,四极多点”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2.31•【字号】洛政办〔2020〕69号•【施行日期】2020.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洛政办〔2020〕6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洛阳市“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12月31日洛阳市“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建设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建设第三章运行管理第四章服务提供第五章考评及扶持补助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建设管理工作,巩固“书香洛阳”建设成果,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结合洛阳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河洛书苑”城市书房,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依托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采用自助设备,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书报刊阅览、自助办证、自助借还等服务项目,具备24小时开放条件的文化服务设施。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洛阳市“河洛书苑”城市书房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提供、考评及扶持补助等。
第四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指导全市“河洛书苑”城市书房的建设管理工作。
各县(市、区)文化广电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地区“河洛书苑”城市书房的建设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城管、公安、消防、水利、电力等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协同文化广电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和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对辖区内“河洛书苑”城市书房的设置实行统筹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统筹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第三章建筑间距第四章建筑退让第五章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第六章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及临时建筑第七章建筑基地、绿地和停车第八章附则附录1 制订依据附录2 名词解释附录3 计算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筑工程。
各县(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的建筑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临时建筑、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及历史遗留私有房屋改建、农村个人建房以及城市旧城区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工程。
第四条本规定所定标准,为建筑规划管理的基本标准。
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筑工程,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第五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
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系指总平面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
第六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本规定的要求;涉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等控制指标的应当符合规划技术条件确定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有以下内容:1.总平面规划图;⑴场地的区域位置。
⑵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⑶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
⑷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⑸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道路、广场的控制标高。
⑹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
⑺根据需要绘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图: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及景观分析、交通分析(人流及车流的组织、停车场的布置及停车泊位数量等)、地形分析、绿地布置、日照分析、分期建设等。
2.彩色渲染图(含透视图、鸟瞰图、夜景照明效果图)或模型;3.日照影响分析结论报告;4.交通影响分析报告;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6.竖向规划设计;7.文字说明;8.设计单位出图专用章以及注册师章。
(二)建筑单体方案设计一般应有以下内容:1.建筑的总平面规划图(内容同上);2.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图(比例1:100—1:300,其中平面图应注明各层的使用功能);3.彩色渲染图(含透视图、轴测图和夜景照明效果图)或模型;4.日照影响分析报告(视需要);5.交通影响分析报告(视需要);6.文字说明;7.设计单位出图专用章及注册师章。
(三)室外装饰装修工程、临时建筑、零星建(构)筑物以及一般建(构)筑物的规划设计要求可适当简化。
第八条重要建筑的设计方案一般不应少于三个。
第三章建筑间距第九条建筑间距系指两栋相邻建筑主体外墙之间的最小距离。
第十条建筑间距的确定应当综合考虑日照、消防、环保、管线敷设、国家安全、建筑保护、卫生、建筑环境以及土地合理利用等因素。
第十一条多层及多层以下居住建筑间距1.平行布置时的间距,不得小于1.1h,其中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间距可酌情降低,但不应小于1.0h。
注:h为较高建(构)筑物的遮挡高度。
2.多、低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时不得少于9米。
3.垂直布置的多、低层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5米的其间距按照平行布置的间距要求控制。
4.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⑴当两栋建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要求执行。
⑵当两栋建筑的夹角大于30°、小于或等于60°时,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平行布置时间距的0.8倍。
⑶当两栋建筑的夹角大于6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间距控制。
5.多、低层居住建筑并列布置时,若在山墙开启窗洞,建筑山墙间距不小于8米,若不开窗洞,则建筑山墙间距不小于6米。
山墙间距应同时满足消防间距、市政设施及和防灾安全通道要求。
第十二条高层与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1.高层与高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在满足国家规范日照分析前提下,其最小控制距离不得小于表1所列值。
表1(单位:米)2.高层与高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时,在满足国家规范日照分析前提下,其最小控制距离不得小于表2所列值。
表2 (单位:米)垂直布置的高层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应小于等于16米,大于16米时其间距按平行间距要求控制。
3.高层与高层居住建筑并列布置时,在满足国家规范日照分析前提下,其最小控制距离不得小于表3所列值。
表3 (单位:米)注:山墙开启窗洞时,距离应适当放大。
4.高层与高层居住建筑对角布置时,对角最小控制距离按并列布置间距控制。
5.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⑴当两栋建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要求执行。
⑵当两栋建筑的夹角大于30°、小于或等于60°时,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平行布置时间距的0.8倍。
⑶当两栋建筑的夹角大于6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间距控制。
第十三条高层、多层、低层居住建筑混合区域1.高层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在满足国家规范日照分析前提下,最小控制距离不得小于20米。
2.高层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距离为13米。
3.高层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并列布置时,山墙间距不少于13米并同时满足消防要求,山墙有居室窗户的应适当加大。
4.高层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对角布置时,对角最小控制距离按并列布置间距控制。
5.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⑴当两栋建筑夹角小于等于45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的间距要求控制。
⑵当两栋建筑夹角大于45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垂直布置的间距要求控制。
第十四条(一)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的生活用房其居住空间应符合不低于冬至日日照3小时的标准要求;(二)大中小学教学楼应符合不低于冬至日照3小时的标准要求;(三)敬老院、老年公寓等特定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其居住空间应符合不低于冬至日照3小时的标准要求;(四)幼儿园、托儿所的生活用房和教学用房应符合不低于冬至日照3小时的标准要求。
第十五条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一)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东(西)侧时,参照居住建筑间距控制;(二)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北侧时,其间距应满足消防、安全、环保要求,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3米。
第十六条非居住建筑间距要求应满足消防、安全、环保要求。
第十七条当相邻建筑所处场地有地形高差时,其建筑间距要求应适当考虑高差因素。
第十八条居住建筑底层为商业、车库等非住宅用房时,日照影响分析以住宅层的窗底标高为基准。
第十九条被遮挡日照建筑只考虑主要朝向,当建筑物朝向的角度超过有效日照时间所规定的角度范围的不做日照影响分析。
第二十条规划区内道路规划红线宽25米(含25米)以上的道路两侧的沿路建筑,按规定后退红线后,其相对之间的建筑间距,可不计算遮挡因素。
第四章建筑物退让第二十一条沿建筑用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渠)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文物、绿地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符合消防、防汛、交通安全、景观、文物保护、环保要求外,并同时符合本章规定。
第二十二条沿建筑用地边界建筑物,其离界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离界距离小于消防要求时,应按消防要求控制。
(一)离界距离在满足被遮挡建筑间距要求的前提下,投入在相邻地界投影的垂直距离不大于9米,且其最小控制离界距离不得小于表4所列值。
表 4 建筑物退离建筑基地边界距离控制指标表(单位:米)(二)地下建筑物的最小离界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距离)的0.7倍,且不得小于3米。
(三)多、低层住宅次朝向宽度大于15米、高层住宅次要朝向宽度大于16米时,离界距离按主朝向控制。
(四)在双方相邻产权人协商达成协议后,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退界距离可适当调整。
第二十三条沿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除经详细规划另有规定的,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最小控制距离不得小于表5所列值:表5 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最小距离控制指标表(单位:米)注:建筑退让道路规划红线距离按建筑物临道路一侧最突出部位水平投影最外线与道路红线的距离控制。
(一)建筑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应相应加大后退距离,具体标准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二)建筑次要朝向后退距离按表5所列指标的0.5倍控制,且最小值为5米。
(三)高层建筑裙房部分后退道路规划红线距离按主体退让距离的2/3控制。
(四)沿道路规划红线两侧有绿化带设置要求的,建筑物退让距离从绿线算起。
(五)地下建筑物和地下附属设施,退让规划道路红线最小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距离)的0.7倍,且不得小于3米。
(六)除满足上述规定外,同时应符合第五章规定。
第二十四条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博物馆、大型商场、宾馆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建筑物,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应满足停车、人流集散的要求,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小于25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
第二十五条围墙退规划道路红线不少于0.5米;大门退规划道路红线不少于3米。
第二十六条历史街区和传统街道两侧的建筑在满足消防、交通、管线敷设前提下,依据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后退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可适当减少。
第二十七条沿河(渠)道规划蓝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保留的河道规划线)两侧,或沿河道规划蓝线外绿化控制带外侧的建筑物其后退河(渠)道规划蓝线的距离,除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均不得小于7米。
第二十八条沿铁路两侧新建、扩建建筑工程(直接为铁路服务的设施除外),应符合以下规定:(一)高速铁路两侧的建筑工程与最近一侧铁路边轨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米;铁路干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最近一侧铁路边轨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0米;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最近一侧铁路边轨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5米;铁路两侧的围墙与最近一侧铁路边轨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0米,且围墙的高度不得大于2.5米。
铁路两侧的建筑工程、围墙与铁路路基坡脚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
(二)铁路两侧的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囱等)、危险品仓库和厂房与最近一侧铁路边轨的最小距离应征求铁路主管部门意见后确定。
(三)在铁路道口附近进行建设的,须符合铁路道口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在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
(一)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指导线边线向外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