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古典文献的校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校勘学的功用
• 1.其功用是为人们读书治学提供符合或接近原稿 其功用是为人们读书治学提供符合或接近原稿 的书面材料。 的书面材料。 • 现代学者胡适先生认为 : “ 校勘之学起于文件 现代学者胡适先生认为: 传写的不易避免错误。 文件越古, 传写的不易避免错误 。 文件越古 , 传写的次数 越多, 错误的机会也越多。 越多 , 错误的机会也越多 。 校勘学的任务是要 改正这些传写的错误, 改正这些传写的错误 , 恢复一个文件的本来面 或使他和原本相差最微。 目 , 或使他和原本相差最微 。 ” ( 《 胡适书评 序跋集·校勘学方法论 校勘学方法论》 序跋集 校勘学方法论》)
• 如今本《墨子·鲁问》:“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 如今本《墨子 鲁问 鲁问》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 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 在唐代《初学记 果木部》、《白氏六帖》九十五 在唐代《初学记·果木部 果木部》 白氏六帖》 引此作“公输子削竹木因为鹊,鹊成而飞之, 引此作“公输子削竹木因为鹊,鹊成而飞之,三 日不下” 则今本脱一“ 日不下”,则今本脱一“鹊”字。
• 2.脱 脱
• 文献文字在传写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 文献文字在传写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 称夺文或阙文。从脱文的多少看,有脱字、脱句、 称夺文或阙文。从脱文的多少看,有脱字、脱句、 脱简、脱行、脱页等多种。 脱简、脱行、脱页等多种。 • 孔子说:“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论语 卫灵 孔子说: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 论语·卫灵 可见脱文现象出现甚早。 公》)可见脱文现象出现甚早。古代简书因编绳 断烂,在重编时失去一简或数简,称为“脱简” 断烂,在重编时失去一简或数简,称为“脱简”, 后世因而也称脱文为“脱简” 后世因而也称脱文为“脱简”。
• (2)语音致误 )
• 语音致误的原因是汉字形音义的矛盾,即同音而 语音致误的原因是汉字形音义的矛盾, 异形异义,其表现就是因字形的不同而造成误字。 异形异义,其表现就是因字形的不同而造成误字。 • 如《荀子 儒效》:“若夫謪德而定次。” 荀子·儒效 儒效》 若夫謪德而定次。 • 王念孙认为,“謪”为“谲”( jué)之讹误。 王念孙认为, )之讹误。 古音通,则意同, 因“谲”、“决”古音通,则意同,为“决其德 之大小而定位次” 之大小而定位次”。 • 另如,《长编》卷六三真宗景德三年五月庚申, 另如, 长编》卷六三真宗景德三年五月庚申, 但令遣长子、亲第宿卫京师。 亲第” “但令遣长子、亲第宿卫京师。” “亲第”当作 亲弟” “亲弟”。
• 2.读书应求善本,善本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符合或 读书应求善本, 读书应求善本 接近原稿, 接近原稿,而校勘不但是使今本符合或接近原稿 的一种特定手段, 的一种特定手段,而且也是鉴定其是否符合或接 近原稿的一种可靠方法。 近原稿的一种可靠方法。 • 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 序》中说:“欲读书必先 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序 中说: 精校书,校之未精而遽读,恐读亦多误矣。 精校书,校之未精而遽读,恐读亦多误矣。” • 3.校勘有益于书籍的整理与出版。 校勘有益于书籍的整理与出版。 校勘有益于书籍的整理与出版 • 陈垣先生《校勘学释例·自序》也说:“以元本及 陈垣先生《校勘学释例 自序》也说: 自序 诸本校沈刻《元典章》 诸本校沈刻《元典章》,凡得谬误一万二千余 条。”
二、文献讹误的类型及识别
• (一)校勘的对象 • 文献材料经过传抄、刻印、排印等,出现错误是 文献材料经过传抄、刻印、排印等, 极其普遍的现象。如清代王念孙《广雅疏证·自序 自序》 极其普遍的现象。如清代王念孙《广雅疏证 自序》 说: • “盖是书(《广雅》)之讹脱久矣,今据耳目所 盖是书( 广雅》 之讹脱久矣, 旁考诸书以校此本,凡字之讹者五百八十, 及,旁考诸书以校此本,凡字之讹者五百八十, 脱者四百九十,衍者三十九, 脱者四百九十,衍者三十九,先后错乱者百二十 正文误入音内者十九, 三,正文误入音内者十九,音内字误入正文者五 十七。 十七。” • 这说明古籍的各类错误之多。 这说明古籍的各类错误之多。
• 抄刻中无意而误 – 字形相近而误 – 字音相近而误 – 因上下文而误 • 臆改而致 – 不识古字而误改 – 不懂古音而误改 – 不知古义而误改 – 不懂语法而误改 – 不知专业术语而误改
• (1)字形致误 ) • 由于汉字形体几经演变,篆、隶、章草、行、楷 章草、 由于汉字形体几经演变, 以及印刷字体,又由于便于抄写而产生大量俗字、 以及印刷字体,又由于便于抄写而产生大量俗字、 简字以及重文省略、缺字空围等符号, 简字以及重文省略、缺字空围等符号,造成各种 字形致误的类型。 字形致误的类型。 • 如,江南本《汉书 田延年传》:“今县官出三千 江南本《汉书·田延年传 田延年传》 万自之,何哉? 万自之,何哉?” • 王念孙认为“自”当为“匃”。《广雅》:“匃, 王念孙认为“ 当为“ 广雅》 与也。 汉纪》 出三千万钱与之 出三千万钱与之” 可为旁证。 与也。”《汉纪》“出三千万钱与之”,可为旁证。 因隶书“ 字形与“ 相似, 因隶书“匃”作“匄”,字形与“自”相似,因 此讹为“ 此讹为“自” 。
第5章:古典文献的校勘 章
•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1.陈垣著:《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 陈垣著: 校勘学释例》 中华书局2004年版 陈垣著 年版 • 2.张舜徽著:《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华中师 张舜徽著: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张舜徽著 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范大学出版社 年版 • 3.程千帆、徐有富著:《校雠广义之校勘编》, 程千帆、徐有富著: 校雠广义之校勘编》 程千帆 齐鲁书社1998年版 齐鲁书社 年版
• 又如,《诗经·硕鼠》:“誓将去女,适彼乐土。 又如, 诗经 硕鼠 硕鼠》 誓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韩诗外传》引作: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韩诗外传》引作: 誓将去女,适彼乐土。适彼乐土,爰得我所。 “誓将去女,适彼乐土。适彼乐土,爰得我所。” • 俞樾认为,当以《韩诗》为正。因古代抄写重叠 俞樾认为,当以《韩诗》为正。 句时,写作“适二彼二乐二土二” 句时,写作“适二彼二乐二土二”,就逐渐讹误 适彼乐土,乐土乐土” 为“适彼乐土,乐土乐土”。
校勘学, 校勘学,就是研究和总结校勘规律的一门 科学,除对文献材料发生错误的规律进行总结外, 科学,除对文献材料发生错误的规律进行总结外, 人们还对校勘的作用、方法、据以校勘的资料、 人们还对校勘的作用、方法、据以校勘的资料、 校勘者应具备的条件、 校勘者应具备的条件、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等进 行探索,在校勘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校勘学。 行探索,在校勘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校勘学。
• 2.校勘与校对的区别 校勘与校对的区别
• 校对是出版的一个环节,它的唯一任务就是:保 校对是出版的一个环节,它的唯一任务就是: 是出版的一个环节 障出版物和原稿绝对一致。因此, 障出版物和原稿绝对一致。因此,校对基本上是 一项机械性工作。校对虽然也是“ 一项机械性工作。校对虽然也是“对”,也是 “核查”,但它是单向的,必须忠实于原稿,因 核查” 但它是单向的,必须忠实于原稿, 与作为学术工作的校勘有明显的不同。 此,与作为学术工作的校勘有明显的不同。 • 校勘古书的目的是恢复古书原貌,正本清源,以 校勘古书的目的是恢复古书原貌 正本清源, 古书的目的是恢复古书原貌, 便于古籍整理和古籍研究。不过, 便于古籍整理和古籍研究。不过,校勘并不是一 件轻而易举的事。在校勘时, 件轻而易举的事。在校勘时,往往有人喜欢妄改 古人文章,这是校勘中最忌讳的事情。 古人文章,这是校勘中最忌讳的事情。
• 如《文心雕龙·隐秀》一篇脱去一页,后人予以增 隐秀》 文心雕龙 隐秀 一篇脱去一页, 已非原貌。黄侃称: 此纸亡于元时, 补,已非原貌。黄侃称:“此纸亡于元时,则宋 时尚得见之。惜少征引者。唯张戒《岁寒堂诗话》 时尚得见之。惜少征引者。唯张戒《岁寒堂诗话》 引刘勰云: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引刘勰云:‘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此真《隐秀》篇之文,今本既云出于宋椠, 此真《隐秀》篇之文,今本既云出于宋椠,何以 遗此二言?然则赝迹至斯愈显, 遗此二言?然则赝迹至斯愈显,不待考索文理而 亦知之矣。 亦知之矣。” • 古代脱文甚至有脱卷的情况,如《汉志》著录 古代脱文甚至有脱卷的情况, 汉志》 太史公百三十篇》 注曰: 十篇有录无书。 《太史公百三十篇》,注曰:“十篇有录无书。” 可见东汉之时《史记》已有十篇(亦即十卷) 可见东汉之时《史记》已有十篇(亦即十卷)亡 佚。
•文献错讹的类型: 文献错讹的类型: 文献错讹的类型 •1.讹 讹 •又称“误文”,就是文献原有文字写错了。晋代 又称“ 又称 误文” 就是文献原有文字写错了。 葛洪说: 葛洪说: • “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 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 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此之谓也。 ‘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葛洪《抱朴子·内篇 卷十九《遐览》 内篇》 (葛洪《抱朴子 内篇》卷十九《遐览》) • 因此,古人将文字错讹的现象成为“鲁鱼亥 因此,古人将文字错讹的现象成为“ 造成讹文有以下几种原因: 豕”。造成讹文有以下几种原因:
目录
• 一、校勘的含义和功用 • 二、文献讹误的类型及识别 • 三、校勘的原则与方法
• 四、校勘方法成果的综合运用
• 一、校勘的含义和功用 • (一)校勘的含义
• 校勘:就是改正书面材料上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 校勘: 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恢复或接近本来面目。 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恢复或接近本来面目。以 及指出有关记载的疑似问题。 及指出有关记载的疑似问题。 • 校雠:与“校勘”一词意义相同的,还有“校雠”, 校雠: 校勘”一词意义相同的,还有“校雠” 应劭《风俗通》 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缪误, 应劭《风俗通》:“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缪误, 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 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 可见,校雠也有校勘文字错误的原始意义。 也。”可见,校雠也有校勘文字错误的原始意义。
• 3.衍 衍
• 原稿本无而传写、刻印、排印误增的文字称衍文, 原稿本无而传写、刻印、排印误增的文字称衍文, 又称羡文、衍字。 又称羡文、衍字。 • 如《后汉书 郑玄传》所载《戒子书》:“吾家旧 后汉书·郑玄传 所载《百度文库子书》 郑玄传》 不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 贫,不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 秦之都,往来幽、 豫之域。 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 • 阮元在郑玄墓地看到金代刻《后汉大司农郑公 阮元在郑玄墓地看到金代刻《 碑文无“ 后来陈鳣( 碑》,碑文无“不”字,后来陈鳣(zhān )见到 元大德本《后汉书》 不为父母昆弟所容” 元大德本《后汉书》,“不为父母昆弟所容”句 中也无“ 说明“ 字为衍文。 中也无“不”字,说明“不”字为衍文。
• 需要澄清的两个概念 • 1.校勘与校雠的区别 校勘与校雠的区别
• 校雠是简册时代校书的一个环节,所谓“校雠” 校雠是简册时代校书的一个环节,所谓“校雠” 是简册时代校书的一个环节 就是今天校勘中的对校,也即版本校。 就是今天校勘中的对校,也即版本校。由于那时 简册笨重,这一工作通常由两个人来完成。 简册笨重,这一工作通常由两个人来完成。而今 天的校勘含义较“校雠”宽泛了很多,除对校外, 天的校勘含义较“校雠”宽泛了很多,除对校外, 还包括本校、它校和理校等方法。 还包括本校、它校和理校等方法。
• 校勘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文字方面的问题,而且 校勘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文字方面的问题, 文字方面的问题 要注意史实问题,即著述本身记载的正确与否。 史实问题 要注意史实问题,即著述本身记载的正确与否。 • 校勘的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 校勘的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文字正误、衍脱、倒置、错简等的审核,以 一是文字正误、衍脱、倒置、错简等的审核, 示版本之真; 示版本之真; • 一是对内容和有关记载是否真实可靠的审核,以 一是对内容和有关记载是否真实可靠的审核, 求史实之真。 求史实之真。 • 当然,这两个求真要以前者为主,这是最基础的 当然,这两个求真要以前者为主, 工作,也是校勘的重点所在。 工作,也是校勘的重点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