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领域 主题3 《生活茶艺》第2课时【课件】
2024茶艺茶道ppt完整版含内容
THANK YOU
演示泡茶过程
营造品茶氛围
借助茶具的优雅造型和精致工艺,营 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品茶氛围,让 品茶者更好地感受茶的香气和滋味。
使用茶具进行泡茶表演,展示不同茶 具在泡茶过程中的作用和使用技巧。
04
水温控制与冲泡技巧
不同类型茶叶适宜水温
绿茶
75-85℃
红茶
90-95℃
不同类型茶叶适宜水温
高温水有利于激发红茶的醇厚香气。 乌龙茶:95-100℃
泡茶三要素:投茶量、浸泡时间和次数
• 根据茶叶发酵程度和老嫩程度适当调整。
泡茶三要素:投茶量、浸泡时间和次数
绿茶
3次左右。
红茶、乌龙茶
5-7次。
黑茶、普洱茶
可冲泡10次以上。
05
茶艺表演艺术与欣赏
茶艺表演形式和内容设计
表演形式
茶艺表演可采用单人或多人形式 ,通过泡茶、品茶、鉴茶等环节
展示茶艺之美。
和传统。
茶文化国际交流与推广
1 2 3
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组织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如茶艺表演、茶 文化论坛等,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茶 文化交流与合作。
茶文化推广机构
建立茶文化推广机构,如茶艺学校、茶文化研究 中心等,可以系统地研究和推广茶文化,提高茶 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茶文化旅游
开发茶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让游客在旅游的过 程中亲身体验茶文化的魅力和内涵,从而推动茶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024茶艺茶道ppt完整版含内容
• 茶艺茶道概述 • 茶叶基础知识 • 茶具选择与使用 • 水温控制与冲泡技巧 • 茶艺表演艺术与欣赏 • 茶道礼仪与文化传播
01
茶艺茶道概述
主题一茶艺文化习礼仪课件广州出版社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全一册
7
三、茶叶的分布
●一、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 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荼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 产红茶绿茶、沱荼、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 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
28
29
四、江北茶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北部,包括河南、陕西、甘肃、 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为中国北部茶区。主要生 产 绿茶。 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5~16度,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度左右。年降水量较少,约为700~1000毫米,分布不匀,常 使茶树受旱。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 渡类型,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产品质量亦不亚于 其他茶区,如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 第三种叩手礼:晚辈给长辈倒茶:长辈可以用一只手指在茶杯 边缘轻敲一下,表示尊重。或者,如果长辈遇到比较欣赏的晚 辈,可以用中指在茶杯边缘轻敲三下,表达你的欣赏。
24
25
水果茶的制作
26
下节课课前准备: 1、茶叶:了解你所带的茶叶文化 2、茶具(或者一次性杯子)
27
实践:回家动手做奶茶、水果茶等
●二、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 品种资源 丰富,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生产红 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 汤浓度好。
8
三、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 西等省和皖南、苏 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 量约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主要生产荼类有 绿茶、红茶、黑茶、 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峯、洞 庭碧螺、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综合实践茶文化ppt课件
维生素
茶叶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 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
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茶的保健功能
01
02
03
04
抗氧化
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强大的抗 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
延缓衰老。
提神醒脑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够刺激中枢 神经系统,提高注意力和警觉
茶与休闲娱乐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随着生活 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闲暇之余泡上一壶好茶 ,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美好。
茶文化创新与发展趋势
茶叶品种的创新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茶叶的品种和品质也在不断优化。新品种茶叶的出现满足了消费者 多样化的需求,也为茶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品鉴方法
品鉴茶叶时,可以从干茶、汤色、香 气、滋味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品鉴 可以更好地了解茶叶的特点和品质。
02
CATALOGUE
茶与健康
茶的营养成分
茶多酚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 种生物活性,是茶叶中最重要
的营养成分之一。
咖啡碱
具有提神醒脑、利尿、抗疲劳 等作用,是茶叶中重要的生物 碱。
氨基酸
英国下午茶文化在文学、艺术等领域 也有所体现,成为英国文化的代表之 一。
其他国家茶文化特色
印度茶文化注重茶的口感和香料搭配,通常加入生姜和 牛奶。
俄罗斯茶文化注重茶的热量和口感,通常加入蜂蜜和果 酱等调味品。
斯里兰卡茶文化以红茶加工和出口为主,注重茶叶品质 和口感。
美国茶文化受英国下午茶文化影响,但更加注重便捷和 多样性,包括各种冰茶和调味茶。
茶艺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 茶艺概述与基本理念 • 茶叶基础知识 • 茶具选择与使用技巧 • 泡茶方法与技巧 • 品茗论诗——欣赏茶汤之美 • 茶艺表演艺术欣赏与实践 • 茶与健康生活方式推广
01
茶艺概述与基本理念
茶艺定义及发展历程
茶艺定义
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通过沏茶 、赏茶、闻茶、饮茶等方式,达 到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 统美德等目的。
品质优劣
综合观察茶叶的外观、嗅闻其香气、品尝其口感等方法,以及了解其 产地、制作工艺等因素,可以判断茶叶品质的优劣。
欣赏不同风格茶汤之美
绿茶之美
欣赏绿茶清汤绿叶的特点,感受其清 新、自然、鲜爽之美。
红茶之美
欣赏红茶红汤红叶的特点,感受其醇 厚、甘甜、芬芳之美。
白茶之美
欣赏白茶银毫满披、汤色清淡的特点 ,感受其清雅、淡泊、纯净之美。
乌龙茶之美
欣赏乌龙茶绿叶红镶边的特点和高香 浓郁的品质特征,感受其浓郁、持久 、芬芳之美。
06
茶艺表演艺术欣赏与实践
茶艺表演形式和内容简介
茶艺表演形式
包括茶艺舞台剧、茶艺音乐会、茶艺比赛等,通过艺术化的 手法展现茶的韵味和美感。
茶艺表演内容
涵盖茶叶知识、冲泡技巧、品茗礼仪等,旨在传承和弘扬茶 文化,提升观众审美水平。
品味
细细品尝茶汤的滋味,感受其甘 甜、苦涩、鲜爽、醇厚等口感,
以及回甘和生津的程度。
辨别新旧、陈化程度、品质优劣
辨别新旧
通过观察茶叶的外观、嗅闻其香气、品尝其口感等方法,判断茶叶 的新旧程度。
陈化程度
对于某些茶叶品种,如普洱茶等,陈化程度会影响其品质和价格。 通过观察茶叶的颜色、嗅闻其陈香等方法,可以初步判断其陈化程 度。
初中综合实践_中国茶文化教学课件设计
婺绿(屯绿)
中
祁红
婺绿是指江西婺 国 源的绿茶 。特点:十
祁红是祁门红茶的 简称。产于安徽省 祁门、东至、贵池、
外形条索紧结壮
石台、黟县,以及
实,色泽灰绿光 大 江西的浮梁一带。
润,冲泡后汤色 黄绿明亮 。
西湖龙井
名
外形条索紧细苗秀, 色泽乌润,冲泡后
茶
茶汤红浓,香气清 新芬芳馥郁持久。
西湖龙井茶产于
溯源,世界各国所饮的茶叶,引种
的茶种,以及饮的方法,栽培的技
术,加工工艺,茶礼茶仪,茶俗茶
德,最初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
传播出去的,因此,我国被称之为"
茶的祖国"。作为一
名值得骄
傲的华夏子孙了解茶文
化的
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神农,也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传 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神农为 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 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 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
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任杭州 刺史,在两年任内,他迷恋西子湖的香茶甘 泉,留下了一段与灵隐韬光禅师汲泉烹茗的 佳话。白居易以茶邀禅师入城"命师相伴食, 斋罢一瓯茶"。而韬光禅师则不肯屈从,以 诗签之:"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 眠……城市不堪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诗 中婉然带讽,白居易则豁然大度,亲自上山 与禅师一起品茗。杭州灵隐韬光寺的烹茗井, 相传就是白居易与韬光的烹茗处。
黑茶:黑茶以边消为主。
主产于湖南、广西等。 它的特点是滋味醇厚、 回味绵长、香气耐久和 带松烟香。 黑茶的制法:杀青--揉捻--渥堆--干 燥四个工序。 以普洱茶、六堡茶等为代表。
综合实践茶文化ppt课件
茶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是一种以茶为媒介的生活礼仪 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它强调了人与自 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茶文化的特点
茶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等特点,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 是一种精神追求。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古代茶文化
在古代,茶文化主要流行于文人墨客之间,他们通过品茗、 吟诗、绘画等方式来表达对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搪瓷茶具
适合用来泡制绿茶和黄 茶等茶叶,能够保持茶 叶的色泽和口感。
茶艺表演的技巧与流程
温壶温杯 下茶 冲水 闷香 倒茶
在泡制茶叶前,先将茶具加热,以提升茶具 的温度,有利于茶叶香气的释放。
将茶叶放入茶壶中,注意茶叶的用量和形状 。
将热水注入茶壶中,注意水的温度和注入的 方式。
将茶汤闷在茶壶中一段时间,使茶叶充分地 散发出香气。
现代茶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茶文化逐渐融入了现代生活,各种茶艺、 茶道、茶馆等形式的出现,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茶文 化。
茶叶种类与制作工艺
02
绿茶
01
龙井
产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具有清香、鲜爽、滋味甘醇、 汤色清亮的特点。
02
碧螺春
产于江苏苏州太湖之滨,具有鲜爽、清香、汤色清亮、 滋味甘醇的特点。
综合实践茶文化ppt 课件
目录
• 茶文化简介 • 茶叶种类与制作工艺 • 茶具与茶艺 • 茶叶的营养成分与健康 • 中国茶文化与传统文化 • 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与应用
01 茶文化简介
茶的起源与传播
茶的起源
茶树原产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 采摘和利用历史。
传播路径
茶文化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逐 渐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形成 各具特色的茶文化。
茶艺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2篇)
第1篇一、说教材《茶艺》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茶艺体验”,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茶的历史、茶的种类、泡茶技巧以及茶道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茶的种类;(2)掌握基本的泡茶技巧和茶道礼仪;(3)学会品茶,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参观、讲解、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品质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的泡茶技巧;(2)了解茶的种类和茶文化。
2. 教学难点:(1)茶道礼仪的掌握;(2)品茶时对茶味的品鉴。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茶文化有多少了解?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茶的世界,感受茶的魅力。
(二)新授1. 讲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介绍茶的起源、发展、传播等。
2. 介绍茶的种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讲解每种茶的特点。
3. 讲解泡茶的基本技巧,包括茶具的选择、水温的控制、泡茶时间等。
4. 讲解茶道礼仪,如泡茶时的姿势、敬茶的方式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茶具,进行泡茶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3. 学生相互交流泡茶心得,分享品茶感受。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体验,总结泡茶过程中的收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总结本次活动的亮点和不足。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五、说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的泡茶技巧、茶道礼仪掌握情况,以及品茶时的表现。
《生活茶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生活茶艺教学设计思想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又是茶的发源地。
茶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年的历程。
中国茶的艺术,萌芽于唐,发皇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同时,茶艺更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
茶艺在汉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
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茶艺包括: 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
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
作为主人,也要符合待客之道。
学生学习生活茶艺既可以传承我们五千年的茶文化,又可以养成健康、雅致的生活习惯。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其年龄大约在十三岁左右,开始进入青春期,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 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健康更加受到家长的重视,而现在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平时的饮品主要是碳酸饮料,通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对学生开设《生活茶艺》这门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传承我们中国国粹文化。
在体验泡茶、品茶这一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另外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之间的比较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学案例。
茶艺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茶,作为我国国饮,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为了弘扬茶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特举办茶艺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茶的历史、茶文化、茶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茶的历史、茶文化、茶道,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传承和弘扬茶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茶。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9月15日-16日活动地点:我校茶艺室四、活动内容1. 茶艺知识讲座邀请茶艺专家为学生讲解茶的历史、茶文化、茶道等知识,让学生对茶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茶艺表演观看专业的茶艺表演,感受茶艺的魅力。
3. 茶艺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茶艺实践,学习泡茶、品茶、赏茶等技艺。
4. 茶艺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茶艺比赛,评选出优秀茶艺师。
5. 茶艺交流学生之间进行茶艺交流,分享茶艺心得。
五、活动流程1. 开幕式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宣布活动开始。
2. 茶艺知识讲座茶艺专家为学生讲解茶的历史、茶文化、茶道等知识。
3. 茶艺表演观看专业的茶艺表演,感受茶艺的魅力。
4. 茶艺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茶艺实践,学习泡茶、品茶、赏茶等技艺。
5. 茶艺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茶艺比赛,评选出优秀茶艺师。
6. 茶艺交流学生之间进行茶艺交流,分享茶艺心得。
7. 闭幕式总结活动成果,颁发优秀茶艺师证书,宣布活动结束。
六、活动成果1. 学生对茶的历史、茶文化、茶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3. 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增强。
4. 茶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茶。
七、活动总结茶艺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茶的历史、茶文化、茶道,还提升了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茶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茶。
茶艺课ppt课件
02 茶叶基础知识
茶叶的分类与特点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白茶 黄茶
未经发酵,色泽鲜绿,口感清爽鲜美,富含 抗氧化物质。
全发酵茶,色泽红润,口感醇厚,具有浓郁 的果香和花香。
半发酵茶,色泽黄绿,口感醇和,具有独特 的香气和滋味。
轻度发酵茶,色泽银白,口感清爽鲜美,具 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轻度发酵茶,色泽黄绿,口感醇和,具有清 新的香气和滋味。
选购
选购茶叶时应选择包装完整、标识清 晰的产品,避免购买过期或受潮的茶 叶。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 选择不同品种和品质的茶叶。
03 茶艺器具与泡茶技巧
茶具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A
茶壶
用于泡制茶叶,选择材质透气性好、保温性佳 的紫砂壶或瓷器壶。使用时注意不要让茶叶在 壶中过夜,及时清洗。
茶杯
用于品饮茶水,选择白瓷或青瓷材质,注 意茶杯的保温性能。使用前用热水清洗消 毒。
02
茶文化的传播
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文化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全 球性的文化现象。
03
茶文化的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茶文化不断推陈出新,与现代社会文 化相融合,展现出新的活力。
茶叶的保健功能与作用
01
02
03
茶叶的营养成分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 、咖啡碱、氨基酸、维生 素等营养成分。
茶叶的保健功能
茶叶具有抗氧化、提神醒 脑、助消化、降压降脂等 多种保健功能。
B
C
茶盘
用于放置茶具和倒茶,选择木质或竹质材料 ,保持干燥清洁。
茶叶罐
用于存放茶叶,选择密封性好、防潮的罐子 ,避免阳光直射和异味。
D
泡茶技巧与注意事项
水温控制
泡茶时间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茶文化【精选】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茶文化第一课茶的起源和种类一、世界著名三大饮料:茶叶(中国)可可(南非墨西哥)咖啡(阿拉伯半岛的也门是世界上唯一咖啡出产地,三大咖啡栽培地区:非洲、印度尼西亚及中南美洲)二、茶文化的主要内容:茶的历史、茶的种类、茶与健康、茶具、茶艺茶道、茶与市场等三、茶叶的起源《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与茶文化著作,是茶之经典著作,书中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
”明确肯定神农氏作为中华茶祖的历史地位。
四、茶的种类1、根据茶叶的制作方法分:基本茶、再加工茶2、根据季节分为:春茶(指当年3月下旬——5月中旬)夏茶(指5月初——7月初)秋茶(指8月中旬——10月中旬)冬茶(指10月下旬以后开始采制的)3、以生长环境分为:平地茶和高山茶(高山出好茶啊)4、基本茶根据茶叶的制作方法和品质又分为六类: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又叫乌龙茶)黑茶五、中国的十大名茶:中国十大名茶由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包括西湖龙井(绿茶),洞庭碧螺春(绿茶),黄山毛峰(绿茶),庐山云雾茶(绿茶),六安瓜片(绿茶),君山银针(黄茶),信阳毛尖(绿茶),武夷岩茶(青茶),安溪铁观音(青茶),祁门红茶(红茶)。
名茶排名资料:最早的是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对中国名茶评比结果: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
《解放日报》1999年1月16日刊登:江苏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毛峰,安徽瓜片,福建铁观音,福建银针,云南普洱茶,福建云茶,江西云雾茶,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市东郊五峰山。
恩施玉露是中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是我国十大名茶。
美联社和《纽约日报》2001年3月26日同时公布: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茉莉花,蒙顶甘露(是四川名茶,蒙顶山上最好的茶),是中国的十大名茶。
(中职)初识茶艺课件完整版ppt
第四节 专业的冲泡方法
• 一、泡茶基本手法
• 1.持壶 • 2.温壶 • 3.温杯
• 二、冲泡手法 • 三、泡茶细节
• 1.选择妆容服饰 • 2.准备茶具 • 3.选茶 • 4.取放茶叶 • 5.使用茶巾 • 6.闻香 • 7.品茗 • 8.浅茶满酒 • 9.摆放双手 • 10.收具
第五节 选茶的步骤
第一节 奉 茶 礼 仪
• 茶道讲究礼法,在泡好茶后还要注意奉茶的 礼仪。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最好使用托盘, 若不用托盘,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触杯沿。 • 1.距离 • 2.高度 • 3.稳度 • 4.位置
第二节 品 饮 礼 仪
• 4.茶多糖
– (1)降血糖 – (2)降血脂 – (3)防辐射
• 5.茶皂素
– (1)溶血 – (2)抗菌抗病毒 – (3)消炎抗过敏
• 6.维生素
– (1)维生素A的生理功效 – (2)维生素C的生理功效 – (3)维生素E的生理功效 – (4)维生素K的生理功效 – (5)B族维生素的生理功效
• 7.矿物质
第四节 茶 的 功 效
• 二、茶的主要医疗保健功能
• 1.消暑解渴功效 • 2.提神醒脑功效 • 3.减肥降脂功效 • 4.清利头目功效 • 5.下气消食功效 • 6.治病功效
• 三、各种茶的养生保健作用
• 1.绿茶 • 2.红茶 • 3.乌龙茶 • 4.花茶 • 5.铁观音 • 6.普洱茶
第四节 专业的冲泡方法
• 好茶有滋味、有香味,好茶加上正确的冲泡 方法,才更有韵味。同时,泡茶者的涵养、品 位、仪态亦能为泡茶过程增色。家庭泡茶中无 论是自饮还是和朋友共饮,虽然不必像专业的 茶艺师一样动作规范、程式化,但有些基本礼 仪、冲泡手法和细节还是必须讲究的。专业的 冲泡手法能保证人们泡出一杯醇香的茶汤,而 得体的举止则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与趣味。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课时14全部课程第2课时 岭南茶艺我来学-教案
中学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岭南茶艺我来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是“广州电视课堂”中学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线上教育课程。
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基于七年级学生在家学习的特殊情况,学生学习利用自身劳动技能服务他人,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注重自我形象,会对茶艺礼仪之类的社交技能感兴趣。
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渴望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得到他人认可。
学生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对自身文化有一定认同感。
三、教学目标价值体认1.通过泡茶的劳动体验,获得“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劳动价值体验;2.在茶艺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
责任担当1.通过为他人泡茶,学会主动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2.感受与家人分享茶汤的快乐。
问题解决1.了解基本的茶知识、岭南茶文化知识;2.掌握茶艺十二式泡法;3.了解基本的行茶礼仪。
创意物化 1.根据不同季节时令选择冲泡的茶种;2.对茶席作简单的设计。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茶艺十二式泡法教学难点:茶艺十二式泡法五、工具及资源准备茶盘——乘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茶碗、茶杯——准备“三才杯”。
;茶海——即公道杯。
茶则——用于把茶从茶叶罐中取出,倒入茶碗中。
水方——也叫水盂、建水,盛放用过的水和茶渣茶巾——用棉麻等易吸水的纤维做成,酌茶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的杂水擦干,也可擦拭滴落桌面的茶水。
煮水器——用来煮沸开水六、教学过程(一)劳动情境导入1.介绍岭南茶文化(1)岭南山区,雾湿露重,适宜种茶;广东种茶始自唐代,最早在南海西樵山上移植茶种。
我们岭南有不少出名的茶种,比如潮汕的单枞茶、英德红茶等。
(2)十八世纪的一口通商更使中国茶文化从广州的十三行走向世界;当时的广州十三行作为清政府的唯一通商口岸,所有的对外贸易都只能在十三行进行。
而在对外贸易的商品中,茶叶占了贸易总额的70%以上。
(3)岭南俗重饮茶,茶文化冠绝全国。
综合实践课程茶艺教案(2篇)
第1篇课程名称:茶艺体验与实践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2. 掌握茶叶的分类、品质鉴别和泡茶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礼仪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适用年级:七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 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等)2. 茶具(茶壶、茶杯、茶盘、茶匙等)3. 茶叶知识介绍资料4. 音乐播放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茶叶和茶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茶叶和茶具的基本知识。
二、茶文化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茶道精神。
2. 展示茶艺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茶艺的魅力。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茶叶分类与鉴别1. 教师介绍茶叶的分类方法,包括按发酵程度、产地、形状等分类。
2. 分发茶叶样品,让学生通过观察、闻香、品尝等方式进行鉴别。
3. 教师点评学生的鉴别结果,并讲解茶叶品质的鉴别技巧。
四、泡茶技巧学习1. 教师示范泡茶的基本步骤,包括选茶、洗茶、泡茶、品茶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泡茶技巧,并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茶艺知识。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课时一、茶艺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茶艺实践,每组选择一种茶叶进行泡制。
2.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泡茶技巧。
3. 学生展示泡茶成果,互相品鉴。
二、茶艺表演1. 学生分组进行茶艺表演,展示所学茶艺知识。
2. 教师和同学担任评委,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分。
3. 表演结束后,评选出最佳茶艺表演奖。
三、茶艺知识竞赛1. 教师出题,组织茶艺知识竞赛。
2. 学生分组参加竞赛,巩固茶艺知识。
3. 颁发奖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总结与拓展1. 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分享茶艺体验。
(完整版)茶艺教案
初中综实自主开发教材《茶艺》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余饭后”是人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可见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管我们以前是如何放肆的喝茶,茶仅仅是作为一种解渴或助食的饮料而存在。
然而自唐宋以来,喝茶在文人雅士眼中却是十分雅致的事情,到现在已发展到茶艺。
同样是喝茶,从好茶的清香醇味中寻求一份超托凡俗的气质,并且籍著细致的冲泡过程,精巧的茶具配搭,体会从传统汩汩流出的闲情,欣赏好茶的内涵,从中陶冶个人的胸襟,达到一种平静和谐的心灵境界,作为一名初中学生有必要了解茶艺文化,并会进行茶的一般冲泡技艺。
首先通过“十大名茶知多少”的活动,了解茶的分类,在此基础上,了解茶叶的冲泡,加深体验,并学习如何品茶,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熏陶,培养给学生审美情操。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茶艺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冲泡品茗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茶艺并掌握茶的分类(2)掌握茶叶的冲泡方法。
(3)掌握品茶的艺术,在生活中,处处发现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分派的任务。
(2)制定活动方案,形成初步的规划能力。
(3)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共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茶艺文化的熏陶,培养给学生审美情操。
三、教学策略分析1.教法建议:(1)情境教学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任务驱动法: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
2.学法建议:(1)自主探究法:通过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完成调查研究,了解与我们关系密切的茶艺文化。
(2)合作学习法:发挥小组合作优势,集体讨论,思维碰撞。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领域 主题3 《生活茶艺》第1课时【教案】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的
导入新课
确定主题
(5分钟)
1、通过瑜伽呼吸法引出学生缓解压力的方式,通过提问法引入茶,如:放松的方式多种多样,那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中有一种健康的饮品,它能润喉、除烦,甚至会使你生出羽化成仙的美镜,那同学们猜猜是什么?
2、引用唐代“茶仙”卢仝的《七碗茶诗》,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意境;
交流分享
成果展示
(10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将讨论成果展示出来。
【成果分享】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研究的成果,有的组通过肢体语言,有的组通过语言描述。
分享表达,加深学生对茶艺内容的了解与认识,
教后反思
通过泡茶初体验环节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环节解决问题;学生了解了茶艺基本知识。不足之处是交流分享的方式过于单一。
3、询问学生想不想自己尝试去泡茶,导入课题--《生活茶艺》。
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所有学生怀着平静与好奇心一起去感受。
学生亲身感受后,通过音乐、茶诗引学生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知识铺垫
抛砖引玉
(5分钟)
1、简单介绍茶具的名称及功生泡茶的步骤,并用幻灯片展示出来;
(4)小组合作总结日常生活中关于茶叶的知识,如茶叶的功效?
(5)通过查找资料,总结泡茶的流程;
(6)小组合作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父母泡茶的观察总结出茶具的使用方法。
2、【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书籍、多媒体等材料学习茶艺礼仪,茶叶分类,茶艺流程。
3、【合作探究】每组按抽取的任务单探究各组方案
本环节教师不进行演示,而是学生运用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分享表达,加深学生对茶艺内容的了解与认识,为下一步骤的参与体验环节提供更为扎实的理论支持。
生活茶艺详解PPT课件
第一节、茶礼
饮茶的四个层次(或四种境界):喝茶、品茶、茶艺、 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饮,称之为“喝茶”
品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 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
茶艺:如果再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人际 关系等则可称为“茶艺”
茶道: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并通过品茗 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 神上的享受,这才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代表茶
龙井、碧螺春、安吉白茶 正山小种、祁红、滇红 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 福鼎老白茶 君山银针 普洱、安化黑茶
绿茶类
制作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不氧化) 杀青:钝化酶的活性
什么叫绿茶?
① 绿色的茶
② 绿茶树上的茶(茶树都是一个颜色,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
真正的定义应与加工工艺有关
经过~~~~~~~~~~~~而成的茶 绿茶保持清汤绿叶关键的工序是杀青
红碎茶流行原因:强度与咖啡相适应,他追求口 感的刺激
安徽祁门地理环境温和,无法生成那么多的茶多 酚(气温高、海拔高),更多的是茶氨酸
品质特点:条索紧细匀直,色泽黑褐油润,汤色 红艳明亮,香气高锐持久具有甜香,滋味醇厚甜 爽
正山小种:外形条索粗壮长直,身骨重实。色 泽乌黑油润有光;内质香高,具松烟香,汤色呈 糖浆状的深金黄色,滋味醇厚,似桂圆汤味,叶 底厚实光滑呈古铜色
茶叶性质:凉性
代表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主要集中福鼎政和两地) 口感:清凉、鲜爽。新茶有生豆浆味,有年份的转甜 名品:白毫银针源自福鼎县, 冲泡:饮用白茶,不宜太浓,一般150毫升的杯子,
3克茶叶就够了,水温在95度以上。 器皿:盖碗(瓷)、紫砂壶 陈年白茶用玻璃壶煮。 备注:安吉白茶是绿茶
综合实践 《茶道》ppt课件
2
BY 枨 触
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
• 汉族的清饮 即茶叶冲以煮沸的水(或沸水稍凉后),
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之原味,重在意 境。 1.杭州的品龙井 2.潮汕啜乌龙 3.成都盖碗茶 4.昆明九道茶 5.羊城早市茶 6.北京的大碗茶 7.藏族酥油茶 8.维吾尔族的香茶 9.回族的刮碗子茶 10.蒙古族的咸奶茶 ……
.
3
走进茶庄,了解泡茶的方法
.
4
茶洗
茶道组
茶壶 茶盘
茶杯
茶具一般包括:茶壶、 茶杯、茶洗、茶道组、茶盘等5。
走进茶庄,了解泡茶的方法
.
6
泡茶的四大注意事项
• 1、茶水比例
• 约为1:50—60,即1 克的茶叶和50—60毫 升的水。
• 2、泡茶的水温
• 水初沸即可,约80摄 氏度
• 3、浸泡时间
.
10
.
11
演茶艺、品茶韵、赏茶文
《茶》 [宋] 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
12
演茶艺、品茶韵、赏茶文
《尝茶》 [唐] 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
13
演茶艺、品茶韵、赏茶文
《一言到七言诗》 [唐]元稹
7紫砂泥色多变耐人寻味ppt课件完整11ppt课件完整12演茶艺品茶韵赏茶文ppt课件完整13演茶艺品茶韵赏茶文ppt课件完整14演茶艺品茶韵赏茶文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现代茶艺生活概述课件
现代茶艺生活概述现代茶艺生活理论、现代茶艺生活包涵的内容、茶与焚香、茶与挂画、茶与插花、茶与民乐、茶会活动、茶与旅游、品茗环境茶艺:大环境讲,复古是当前的时尚;同时,都市生活紧张,茶艺那种不急不缓的感觉能让人很好的放松;最后,也是一种文化品位的体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安静舒适的饮茶环境;精美的泡茶茶器茶具。
二,优质的茶叶,优良的水质。
三,高超的泡茶技能,优美的泡茶动作。
四,配以轻盈悦耳动听的古曲。
现代茶艺大体如此了,再加上良好的心情,喝上一杯,真美。
何为现代茶艺生活?现代和古代的泡茶方式的不同一,古代泡茶历史演变1.煮茶法2.煎茶法3.点茶法4.泡茶法饮茶法的演变在探讨泡茶的原则与技巧之前,我们还是先要简单了解一下饮茶法的演变。
茶的饮用始于先秦,先秦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
大体说来,从先秦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
1.煮茶法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
茶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食用、二是药用,无论哪一种都是直接采鲜叶(或晾干)煮饮。
西晋郭义恭《广志》:”茶丛生,真煮饮为真茗茶”。
东晋郭璞《尔雅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
晚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茶,古不闻食之。
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
晚唐皮日休《茶中杂咏》序云:”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饮者无异也”。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主要是直接采茶树鲜叶(或晾干)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菜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唐代以后,制茶技术日益发展,饼茶(团茶、片茶)、散茶品种日渐增多。
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存在。
中唐陆羽《茶经·五之煮》(全文见附一)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晚唐樊绰《蛮书》记:”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早法。
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可见当时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