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枝繁叶茂
简约的教学 丰实的成果——小学阅读教学之我见
三、 阅读教 学应 返璞 归真 。 与时俱 进 教学 有法 , 但教 无定 法 。阅 读教 学的 方法 应灵 活 多样 ,
与 时俱进 ; 教学 设计 应 多姿 多彩 , 讲 求实效 。成熟 的 阅读教 学 更应 去雕 琢 , 去粉饰 , 返 璞 归真 , 简 约 实用 。教 师 应尽 可
能地 把 自己的 身份 隐 蔽起 来 , 用 自 己的学 习行 为 引导和 影
语文 ・ 阅读识字
简 约的教 学
— —
丰实的成 果
小学 阅读教 学之我见
甘 肃 民 勤县 东坝镇 完全 小学 ( 7 3 3 3 0 0 ) 甘春林
新课 程 改 革 以来 , 合作学 习、 探究学 习、 综合实践 、 体 写, 学 会 文 章 中 的 表达 方 式 。刚 开 始 , 学生 可 以借 鉴 和 模
掌 声 。接着 , 其他学 生 也不 甘示 弱 , 说 出了许 多我 意想 不到
的 语句 。我深 深地 感 到 , 真 正 能打 动 人 心 的东 西应 该 是学
生 自己呕 心沥 血 的创 造 。当 然 , 实 现 读 写结 合 需要 一 个过 程, 但 只要 坚持 训练 的语 言 去启 迪 、 影响 、 感
阅读效率。在教学《 桂花雨》 一课 时, 我引导学生在读懂课 文的基础上 , 引进课外阅读《 桂花树》 。学生通过对比阅读 , 掌握了《 桂花雨》 和《 桂花树》 在表达上的异同, 结合所学的
课 文 和 已有 的 知识 积 累 , 迁 移 了学 习方 法 , 学 生 自主 阅读 、
阅读 教学 要专 注 于 阅读 本 身 学 生 的 阅读 能 力好 比 一棵 树 ,要让 它 长 得枝 繁 叶 茂 ,
一
、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龙舟坪中学田玉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
因此,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
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语文素养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
怎么使阅读课达到高效呢?我认为,除了教师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外,教师还要找到高效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
下面, 结合个人的初中语文教学尝试,针对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晒晒我的“五字阅读法”。
一是着眼一个“趣”字。
兴趣是阅读的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阅读,才能让阅读之花枝繁叶茂。
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在语文实践中培养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在阅读内容上进行开掘,如金庸等大师们的武侠小说片段,毕淑敏的《悠长的铃声》样的趣味故事,有韵味的网络广告等,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吸引学生,使之进入一种趣味横生的阅读境地,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真正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快乐的事。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教师还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让学生舔尝表扬的快乐,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阅读。
二是着眼一个“广”字。
开卷有益,开卷的本质是“读”,读什么?可以将时文、名人传记、作文与考试等优质片段植入课堂。
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只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读,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
因为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感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获,获有所能。
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
图以枝繁叶茂,思维根深蒂固--以《父爱之舟》为例的思维导图教学运用
图以枝繁叶茂,思维根深蒂固——以《父爱之舟》为例的思维导图教学运用福建省厦门市彭厝学校 林玉梅【摘 要】 有效学习一直是教学的重点,也是盲点。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让知识在学生心中扎根呢?我认为运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思维导图应该如何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既能轻松掌握文章的脉络,又能抓住文章的细节,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 思维导图;主干;细节有人说,思维导图是一部导航,为开拓阅读思维开启了方向;有人说,思维导图是一棵“知识树”,让知识在树上开花结果;有人说,思维导图是一本缩小的书,浓缩了文章的精华。
如今,思维导图已经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工具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思维导图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辨识能力、整体把握能力。
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积极学习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并在教学中努力尝试。
我发现,思维导图对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下面我就以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为例,说说我在阅读教学的预习、课堂教学、总结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画主干,知梗概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不竭源泉。
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理清文章主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梗概。
《父爱之舟》是一篇脉络相对清晰的课文,吴冠中通过梦境中的几个场景来表达父亲对自己的爱和自己对父亲的思念。
几个场景看似独立,又环环相扣,情感愈来愈浓。
课前,我明确文章展现了七个场景,要求学生独立设计思维导图,将七个场景呈现在思维导图中,主体部分依据文章中心思想自行设计图案,体现文章主旨,七个场景分别用4个字的词语尝试概括。
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从7个自然段中找出了7个场景,把场景的简要概述呈现在思维导图的主干中,从关键语句中一步步提炼。
扣紧“三要”,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扣紧“三要”,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者:孙志彬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05期【摘要】初中名著阅读一直是最让初中语文教师头痛的板块,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大的痛点之一。
新的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名著阅读这一阵地,有把名著阅读课程化的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初中语文如何提高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从初中名著阅读“要有根”“要有法”“要有招”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对这一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名著阅读统编本新课标有效性从2017年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进入了“一统天下”——“统编本”的时代。
统编本更加重视名著阅读,担任“统编本”教材总主编的温儒敏教授在“统编本”语文教材使用教研员培训会指出,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每学期两部是必读的,另外还有往课外阅读延伸的三四部,属于自主选择阅读的。
根据学生的普遍阅读能力,这个量可以灵活安排,处理成“2加2”,或者“2加4”。
另外在原来各版本的教材中,名著导读总是附在全书最后,好像无关紧要,于是就有老师在教学中不将此作为授课内容。
而在统编新教材中,名著导读穿插在第三、第六单元之后,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附录,而正式写入课本、走进课堂,与单元课文比肩。
这样看来,新教材有“名著阅读课程化”的趋势。
“名著阅读教学难”的问题在全国各地中学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中考应试压力下,学生对《西游记》《水浒传》等大块头名著无从入手。
”学生名著阅读效率低下是现实存在的,有些学生甚至没有看完全本名著。
为了应试,有的教师和学生选择《名著助读》《名著一点通》之类的辅导书籍,只看情节概括、人物分析等快餐式的内容。
这种错误做法无疑是将名著阅读引入歧途,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温儒敏教授在《倡导名著阅读,还须讲究方法》一文中指出:“倡导名著阅读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为其人生‘打底子’的需要。
”既然名著阅读如此重要,那么如何破解“名著阅读难”的尴尬局面呢?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平实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几点思考。
论文:群文阅读悄然兴起 语文教学华丽转身
群文阅读悄然兴起语文教学华丽转身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小学范湉湉摘要阅读能够使人了解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阅读对人类的进步及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在群文阅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具体分析课本教材的高效利用、阅读方法的传递以及群文阅读的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内容,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语文素养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在中华大地上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的思想和实践。
2008年由赵镜中、王林先生提倡的这种语文教学形式,刚开始只在局部的小范围内被讨论、试用。
经过几年的“化蛹成蝶”,同道者越来越多,在四川、重庆、贵州、河南、湖南、浙江等省份,已经有很多老师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尝试,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
二、为什么要进行群文阅读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它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分辨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并吸收信息。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需要从改变阅读材料和阅读策略两方面入手,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一方面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同时,还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目前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大都按主题设计单元,每个单元三四篇课文,可视为另一种形式的群文阅读。
《运用“导理研赏拓”五步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华兴陈绍平
运用“导理研赏拓”五步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宜良县狗街镇华兴小学陈绍平【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也是语文教学最具魅力的部分。
本文主要从阐述运用“导理研赏拓”五步教学法,对阅读教学课堂进行结构优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高效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
通过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有效的情景创设,形式多样的读法指导,步步深化的学法组织,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步教学有效性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感悟情感,训练思维的有机结合体。
它贯穿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始末,可谓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抓好这一部分的教学,就能够占领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唱好这“重头戏”呢?结合自己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多年积累的经验,我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总结出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
通过“导理研赏拓”五个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叙事性课文的教学中,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做到有效培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与内容的要求,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我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环节设计为五个基本步骤,即:一、导读创境,激趣引情;二、理读清障,整体感知;三、研读质疑,互动探究;四、赏读生情,品词析句;五、拓读延伸,开阔视野。
在这五个环节的教学中,侧重于指导好学生的朗读,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作用,读中学文,读中悟情。
一、导读创境,激趣引情.“导”即导读创境,激趣引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呢?在人的认知和成长过程当中,看别人总比看自己容易。
因此,在阅读教学即将开始的时候,我们应该抓好“导”的环节,让学生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来。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2007年5月,贵州省小学语文优质课在贵州省六盘水市举行。
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支玉恒老师的讲座。
他说:“语文教学姓‘语’,阅读教学姓‘读’。
”可见,阅读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众多专家的经验以及我们自己的体会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就此而言,语文阅读教学便是一个因文得义、以文悟情的过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情感为动力,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
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仔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因素,深切感受课文所表现的美、所抒发的情,上课时一定要先动情入境,在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借助作者的感情,营造美的情感氛围,拨动学生的情弦,促使它发出动听的心声。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满感情的教学,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那种处变不惊,对任何事物都无动于衷或感情内敛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传递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信息,那么作者再强的感情,也难以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文章再美,学生也难以感受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注入,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关爱学生,形成情感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学以对学生的关爱为动力和基础,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冷峻的说教变成亲切的嘱咐,把严厉的批评变成真挚的鼓励,才能形成教学浓厚的感情底蕴。
只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潜能。
惟其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在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中让孩子们的灵性尽情舒展。
二、美化语言,营造情感氛围教师运用优美形象、绘声绘色的语言娓娓道来,营造出诗情画意,让浓浓的情感淙淙地流进学生的心田。
加强阅读兴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加强阅读兴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摘要:孔子曾经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要我读”变成“我要读”,这样才能步入阅读的世界。
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灵活,知识面得到拓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慢慢使其在阅读上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阅读兴趣、阅读效率、小学阶段是人生起步的开始。
就像是春天里刚发芽的一株嫩苗,迫不及待的想汲取更多的营养,使得自己健康的成长,但是这营养的汲取,不单单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多的是依靠学生自主的去阅读书籍。
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们汲取更多的知识,应该加以指导学生,指引他们起航的方向,在茫茫的书海中尽情的遨游。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主动的学习,快乐的阅读,愉悦的接受自己得到的知识,在人生的起始阶段有一个良好知识积累的开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一、引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
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加强了学生的词汇储备,还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学生选择阅读的方法是多种的,不同的学生阅读的情况不一样。
这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从而更加准确的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首先,要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
其中阅读有默读、领读、背诵、朗读等等。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些阅读方法。
在班级举行阅读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比赛中来,找出一些好的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记忆,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上得以提升。
如何建设“书香校园”
如何建设“书香校园”作者:袁昌华胡齐鸣梁德华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第04期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很多学校提出建设“书香校园”,认为这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内容和价值追求。
因为,阅读是一种终身学习的好方法,它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他们受益终身。
因此,建设“书香校园”,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近日,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了江苏省邗江中学校长袁昌华,四川省成都市华西中学校长胡齐鸣,山东省荣成市实验中学校长梁德华,就这个话题进行了座谈。
此次座谈是从“现在的孩子离书本越来越远,很少看到他们捧着书在那儿潜心阅读”的现象谈起的。
袁昌华江苏省邗江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中国教育发展研究员,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校长培训导师,扬州市名校长,扬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省级重点课题,并荣获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则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多种报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并有10余篇论文在省市级论文比赛中获奖。
胡齐鸣四川省成都市华西中学校长,硕士学位课程进修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四川省师德标兵,成都市优秀教师,成都市人民政府督学,成都市高三语文中心组成员,曾主编多部教学类图书,多篇论文(课题成果)发表或获奖,多次在各种场合作大型教学与高考辅导讲座。
梁德华山东省荣成市实验中学校长,曾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师、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荣成市十佳校长、威海市素质教育工作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
他提出了“研究即幸福”理念,主持多项课题研究。
曾获威海市教育科研成果奖,学校亦被评为首届“威海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多年来,他积累和探索出了一套经营和管理学校的经验,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本刊编辑:现在,有很多中小学生不爱读书、阅读能力下降,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胡齐鸣:这一现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缺乏阅读氛同,尤其是深度阅读的氛围。
架起阅读教学与习作之间的桥梁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架起阅读教学与习作之间的桥梁-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每到习作课,总会听到很多老师在抱怨:学生不会写作文,作文课太难教了!真的是学生不会写作文?习作课太难教吗?笔者认为未然,不是学生不会写作文,而是语文教师错把教语文当成教课文,把书教死了。
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习惯将作文教学孤立地放到作文课上,而忽略了学生最宝贵的习作资源::语文教材的文本资源,导致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两相分离,既浪费了有利的作文教学资源,又不能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说白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学生学会积累、表达和运用。
因此,要把习作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当中,在阅读教学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语文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才能得到提高。
那么如何架桥?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一、在阅读课中积累习作语言课文是学生学习、获取习作语言的最好的资源,如果把作文教学比作一棵树,那么这棵树必须扎根于阅读教学这块肥沃的土壤,才能枝繁叶茂。
试想,从习作最小单位::字词起,哪一样不是在阅读中学会的?至于如何造句、写段、谋篇等有关作文的基本知识,也只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生动的语言文字来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最终才定下来的,这些课文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无疑是学生积累语言习作的主要来源。
因此,教师要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品赏词句,遣词造句,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如三年级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大量使用四字词语是本文的一大亮点::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举世闻名、夜幕降临、奔流不息、璀璨无比、光彩夺目等等,明确本文的内容价值取向后,我把训练学生运用积累本文词语作文主要教学目标,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词语后,接下来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运用词语的环节了,我是这样设计的,先给学生幻灯片播放乐东县的旅游风景、夜景、文化广场、商场等图片。
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班级中,班主任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物。
除了照顾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教学管理任务外,班主任还能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班主任的工作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班主任可以通过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建立多元化的图书馆,提供各类书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组织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心得,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
最后,可以在班级内发布阅读挑战或读书排行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互相促进。
二、制定有效的阅读计划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有系统地进行阅读。
首先,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计划。
其次,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以及如何理解和分析所读内容。
最后,在每周例会或个别辅导中与学生讨论阅读进度和理解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三、组织有趣的读书活动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读书活动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
也可以模拟书评比赛,鼓励学生通过写作和演讲来表达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观点。
此外,可以组织书籍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以及为其他同学提供参考和启发。
四、设置阅读挑战和奖励机制班主任可以设立一些阅读挑战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
例如,可以设立每月的阅读目标,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读完一本书,并且进行简要的读后感撰写。
同时,可以为达成阅读目标的学生颁发奖励证书或小礼品,以鼓励他们保持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学生阅读班主任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
首先,通过家访或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家庭阅读环境和支持学生阅读的方式。
其次,可以组织家庭阅读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并分享读书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摘要:文本的细读和阅读是密不可分的,假如我们说阅读是大树,那么,文本细读就是根,下面对文本细读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文本细读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对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小学语文老师如果没有触摸文本、细读文本,又要拿什么跟学生去对话呢?语文教学中应当全面去解读文本,下面,笔者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简述一下文本细读的方式。
一、准确掌握文本细读的价值新课标之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特有感受,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应当做到层面化、多元化以及多角度化。
一个阅读教学的文本可以有很多价值取向,不论有三种还是五种,教师都要准确地把握,深入地挖掘,让学生读出文本的价值。
二、整体去感知,细读文本主要内容在和文本进行对话的时候,发现大多数的课文里都具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切入点,也许是一个词,也许是一个句子,也许是一段话;也许是开篇、总结或者承上启下。
要把握以上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让学生对课文留下完整的印象。
在平常的教学中,要从以下方面去细读文本。
1.抓住题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同时也是对课文的概括,如果抓住题目,进一步深入,这也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方法。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呈现的方式因文而异,有的是在开篇点题,而有的则是在结尾总结。
找准课文的中心句,就能够准确地把握课文、理解文本。
3.抓住关键词假如我们仔细去阅读语言文字,就会发现文本中含有很多具有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词汇,这些词汇对于文章的表达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准关键词对理解课文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文本细读,解析文本的艺术特色细读文本,我们将发现每篇文章都有明显的特点,有的是在结构特色方面,有的是在表述方面,有的则是在语言风格的方面。
教师应当突出重点、抓住细节,遵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引领学生来发现课文里的细节和精华,教导学生学习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
用书籍点亮人生,让书香溢满校园——推进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做法初探
的地方不能叫做校园。书籍是人类宝 贵的营养 导 , 授之以渔 。培养他们 良好 的阅读习惯 , 要求 r
品, 书籍也是人类思想和灵魂造就的工具。
由于各 种因素的限制 ,学 生在校的时间是
他们用好摘抄 , 做好读书笔记 ,并定期检查批 : 限的 , 的阅读资源也是有限的。 了大幅 有 学校 为
自己的努力 获得成 功 以后 , 宽松和谐的氛围。因为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 学生 的敢 于质疑 、 于质疑 , 正是主 动参 与 往 善 也
往会 因此而对 自己的才能充满 学生创新 意识 、开发智力和潜能 的基础和必要 的直观体现。 了自信。这就有 利于在 课堂中 保证 。 问的时候即便学生答错 了, 提 我都会让学 三、 引导 学生在合作与 竞争中进行成功 体 形 成 追 求更 高 目标 的 动力 源 生体面地坐下, 从不曾在言语上辱骂和嘲笑他 验的探索
泉 ,从而逐步进入数学学 习的 们 , 更从未用过体罚 。 对学 习有 困难的学生我更 诺 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博士指 出 :从 “ 良 性循环 。标 准》 《 中提到 : 教师 是悉心指导 ,多给他们提供动手操 作及创造 的 进入信息社会 以来 , 如果没有人们的共 同参与 、 应激发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性 , 帮 机会,让他们通过 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成功 相互合作 ,任何重大的发 明创造都将是 不可能
中学是青少年思想塑造和素养形成 的关键 阅; 鼓励创新阅读 , 引导情感 体验 , 大胆质疑 , , 展 度提高学生 的阅读水平 , 拓宽他们 的视野 , 我们
时期 。 书籍对他们的影响力 巨大 , 为了让每一位 示不同 的解读 ; 介绍名家的读 书方 法 、 习惯 , : 对 将课外 阅读真正的延伸 到课外 、 校外。为此 , 我 学生都能从 书中汲取到成长的养分 ,我们必须 他们加 以熏 陶。 重视并做好 阅读教学 , 尤其是课外阅读 的教学 。 在“ 振兴阅读” 神的引领下 , 精 我们对课外 阅读做了较为实际的探索与尝试 。
滋养“语言”之根 丰茂“语文”之树
滋养“语言”之根丰茂“语文”之树作者:林锦灿来源:《新教师》2014年第03期如果说语文是一棵树的话,语言应该是树根。
只有根系发达,根深蒂固,才能使大树在任何环境任何气候中都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因此,丰茂“语文”之树,应从滋养“语言”之根开始。
一、初读,理清语言的脉絡在阅读教学中提炼主线,能删繁就简,让老师、学生、作者的情感,在最短的时间内同步起来,后续的品读也会因此而有所依托。
1.从题目提炼主线。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就可以从题眼“壮”来探求主线。
教师提问:为什么是“五壮士”,不说“五勇士”“五战士”或“五烈士”呢?请大家深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五位战士哪些方面可以称之为“壮”?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归结出了“接受艰巨掩护任务的…壮心‟”“引敌人上绝路的…壮志‟”“狠狠歼灭敌人的…壮举‟”“宁死不屈的…壮语‟”“毅然跳崖的…壮气‟”。
这样,就形成了围绕“壮”字的几个问题情境,为学生研读、交流创造了条件。
2.从关键处提炼主线。
教学《毽子里的铜钱》时,出示句子:一位(?摇?摇?摇)的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两个(?摇?摇?摇)的烤山薯给我“吃”,“我”取出毽子里(?摇?摇?摇)的铜钱给老人。
引导填文中的关键词“亮晶晶热烘烘栉风沐雨”,由此揭示学习目标:着重从生活艰辛的老人、热烘烘的烤山薯、亮晶晶的铜钱这三个地方进行深入学习体会,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善意。
二、质疑,探究语言的奥秘质疑问难是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引导学生探究语言奥秘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深入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从而获取情感体验的过程。
培养语文质疑探究能力,应以阅读实践为基础,以创新思维为先导,多形式展开。
教会学生从课题处、关键词句处、看似平常但含义深刻处生疑;通过反复默读、朗读、思索、讨论解疑,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始终处在求知若渴、一吐为快的状态。
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师:小朋友们,寒冷的冬天到了,大森林里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雪,地上全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整个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要是在上面走一走,跳一跳,还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呢。
《精致语文——听徐杰老师评课》读后感
《精致语文——听徐杰老师评课》读书笔记这本书是徐杰老师对一些课例进行的评课,有些课例是课堂实录的形式展现,有的是教学设计的简单罗列,部分课例内容是徐老师进行的片段概括,对这三部分课例的评课,又整合为“品鉴学习”“批判建设”“反思优化”三个部分,其中“品鉴学习”主要是对一些名师的课例的全方位提炼。
通过评课,徐老师告诉读者“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课堂样态,就是老师领着学生在文本里‘来来回回地行走’”“一问就答,一答就对,这样缺乏思维含量的问答不是‘对话’”等许多精辟的论断。
阅读完这些看似散样的课例评说,读者能从这里汲取到哪些养料,以下是我的主要阅读获益。
一、名师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子先来展示三个名师课例:案例一:黄厚江执教《猫》时,开头询问课文里有几只猫?分别叫什么名字?由此引入给三只猫重新命名,从而达到内容理解第一步,将三只猫的特点在集体研读过程中顺势带出,并在评价名字时渗透推敲字词等语文素养。
第二步,请同学探讨三只猫之间有什么关系及人物与猫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大家对照一下,你认为自己在生活中是哪只猫?案例二:肖培东老师执教《孔乙己》时,在“记得”与“不记得”之间切入,由此引出课堂的三个环节:一记(整体把握)——你们最“记得”孔乙己的什么?二记(重点研讨)——小说中的其他人最能“记住”孔乙己的又是什么?三记(主题研讨)——这些人真的“记住”孔乙己了吗?案例三:刘铁梅老师执教《爱莲说》时,直接由周敦颐引出课文,第一步由黑板上的字音和一个长句子的停顿,引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第二步用“说句子大意法”来翻译课文;第三步由结构进行话题交流;第四步是进行提升性小结;第五步是进行点化。
通过徐杰老师对名师案例的解析,让我对好的课堂设计与实施产生了几点感受。
第一感受就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自然与流畅。
上面三个案例的导入都非常自然,语言朴实,直接切入到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或者点出整体设计的关键词,不似观摩看到的比赛课,常用华美的语言或者游戏的方式导入,往往给人表演之感,不免有点哗众取宠。
四下语文集体教研计划
四下语文集体教研计划你看啊,咱们教研的时候,那环境不能太死板。
别像以前似的,一屋子人,桌子椅子摆得整整齐齐,墙上白花花一片,一点生气都没有。
咱得把那地方布置得有点语文的味儿。
我就想啊,墙上可以挂些古诗句的书法作品,那种墨香一飘,氛围立马就不一样了。
桌子上呢,再摆些学生们写的作文本,花花绿绿的,就像地里各种各样的庄稼,看着就热闹。
咱教研的人也得有点特色。
我瞅着有些老师啊,一进教研的屋子,就板着个脸,像谁欠他钱似的。
咱得改改,都带着笑模样,就像那春天里迎着风笑的花一样。
教研的时候,大家别光自己说自己的,得互相搭搭话。
就像村里唠嗑似的,你一言我一语,那点子啊,才能像泉水一样冒出来。
说到教研的内容啊,这四下语文可有些东西。
字词教学那得讲究个方法。
我就想起来我小时候学字词,老师就在黑板上写啊写,我们就在下面抄啊抄,那多枯燥啊。
咱现在就得想些新鲜的法子。
我跟旁边的张老师说:“张老师啊,你说咱们能不能让孩子们玩字词游戏呢?像猜字谜啥的。
”张老师眼睛一亮,说:“这主意好啊,孩子们肯定喜欢。
”你看,这互动起来,点子就来了。
还有阅读教学,那可是重中之重。
这课本里的文章啊,就像一个个宝盒,得带着孩子们打开。
我就觉得咱们老师自己得先把这些文章读透了。
不能光看表面,得像挖宝藏一样,挖出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啊、道理啊。
我就和大家讲:“咱读文章的时候,得把自己当成文章里的人,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时候,李老师就接话了:“对喽,就像演一出戏似的。
”大家都笑了,我也觉得特别高兴,这就是教研该有的样子嘛。
作文教学也不能落下。
我就想着啊,咱得让孩子们写他们身边的事儿,那些实实在在的事儿。
不能让他们光在那瞎编。
我就说:“咱们得让孩子多观察,就像观察田里的庄稼一样,今天长啥样,明天长啥样,都记下来。
”赵老师就笑着说:“你这刘老师啊,三句话不离庄稼,不过还真有道理。
”我挠挠头,也跟着笑。
咱这个教研计划啊,就是要让语文教学像一棵大树一样,枝繁叶茂。
试论如何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视野
试论如何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视野
赵静
【期刊名称】《神州(上旬刊)》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要做好领路人,从热情上感染他们,从方法上指引他们,从书目上引导他们,保驾护航,呵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逐渐随着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而推荐恰当的书目,最终让热爱读书成为学生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总页数】1页(P156-156)
【作者】赵静
【作者单位】内蒙古五原县第五育仁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文本为根,课外阅读“枝繁叶茂”——阅读教学中拓宽小学生课外阅读视野初探[J], 王莹
2.切准思维起点,拓宽散文阅读视野 [J], 缪春蓉
3.拓宽阅读视野,关注社会热点,提升学科素养——以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为例 [J], 董宝礼
4.拓宽阅读视野关注习作视角 [J], 宋炜涞
5.如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J], 汪振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减”政策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
“双减”政策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作者:黄丽华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2年第09期[摘要]教育部明确提出“双减”的政策,要求为学生减负,不得以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要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呢?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通过读、思、议、练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双减”政策;语文教学;提高效率[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5-0060-03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双减”政策的落实,新时代把对教师的要求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教育回归初心,是要学生在其相应的学龄内学习更适合自身健康成长的知识、方法及生存技能,减少沉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知识结构更为科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更为合理,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及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思想,明白回归校内教育就是回归教育本心,要学会通过更多的方法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驾驭教材,备课要精心(一)知行合一,让课堂别有一番风味这里说的知行合一,是指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教参的知识,还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到现场或者现实生活中去体验、感悟作者当时的写作感受。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范围比较广,内容包罗万象,面对不同认知层面的教学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要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既要管好课内,又要兼顾课外。
知名语文教师汪秀梅为了上好《鸟的天堂》这一课,亲自去到广东新会的天马村观察巴金先生笔下的大榕树,在上课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时候,虽看似单纯地在教室里上一节语文课,但往往需要教师去体会课外的内容。
比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文,我在备课的时候为了能够体会到作者所展现的欣欣向荣、多姿多彩的春天景象,亲自到农村不同的地方去寻找春天: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寻找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到田野上寻找一朵朵盛开的野花,体会如火如荼的花团,感受成群飞舞的蜜蜂、蝴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阅读教学枝繁叶茂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课内应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外应加大学习知识补给,由课堂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处处有教材,事事有感悟。
语文这棵以阅读为根的大树,才会枝繁叶茂、永远长青。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外知识;有效性;阅读质量;阅读数量如果把语文比作常青的大树,那么字词训练是叶,句段学习是枝,习作是果,阅读就是孕育枝、叶、果的根,而生活是给这棵大树提供营养的沃土。
在大语文观的理念下,阅读教学不只局限于课内阅读活动,还有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是“前沿”,课外阅读是“后勤补给”。
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当前阅读教学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课内阅读质量不高,二是课外阅读数量不够。
一、阅读质量不高的原因
(一)教师对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内容、目标理解不深
不能很好地处理“讲”与“读”的关系。
忽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
(二)教师阅读指导不到位
教师没有深刻理解阅读教学的精髓,出现“走过场”的现象,认为让学生多读就是阅读教学。
阅读中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和方法的指导,阅读后没给学生提供阅读感悟交流的机会等。
(三)学生主动阅读意识差,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态度和习惯是阅读的基本保障。
在教师认识不足、指导不到位的影响下,学生阅读缺少目的性、自主性,没有充分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主动阅读意识差。
另外,教师训练不能持之以恒,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数量不够的原因
阅读量是阅读能力形成及阅读效率提高的保障。
当前,大多数同学未达到规定量,其原因有两个:
(一)没有合适的书读
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课外书限于《自读课本》《小学生必背古诗》等几本统一发放的书,课外阅读书范围小、品种少。
(二)无足够的书可读
由于家长素质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很多家长仍重视书本知识学习和成绩的好坏,不提倡或不理解课外阅读,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书去读。
三、针对以上存在的两个问题,可采取的对策
(一)三个提高
1.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和业务能力
学校要对教师进行落到实处的新课标的学习,提高思想认
识;采用业务培训、教学竞赛、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2.提高家长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家长是课外阅读书的提供者,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者,也是课外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他对阅读的理解决定了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教师要给家长提供每学年、每学段及小学阶段学生阅读书目的具体范围和内容,作好阅读的准备工作。
3.提高学生对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的规律,即字、词、句、段,学习虽然是基础,但他们都要在阅读中巩固、体会,习作是阅读积累的综合体现。
(二)两个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
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详见课标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指导学生会读教材中的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有目的、有层次、系统地指导学生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精神。
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优美句段,并写下体会、感悟。
(三)两个引导
1.利用查找资料和语文活动课,引导学生阅读
课前预习查找资料,引导阅读。
课后资料阅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利用语文活动课内容,引导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然后在课上通过竞赛的形式反馈阅读情况。
2.引导学生阅读生活
生活是一本色彩斑斓、充满情感的生动的教科书。
抓住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指导学生感悟、理解、积累。
课后学生写出许多篇关于生活中的小事的美文和诗歌。
这就是一个阅读生活、感悟生活的阅读教材。
(四)注重阅读积累
阅读活动是最能体现新课标三维总目标的语文活动,阅读积累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可以通过背诵积累知识,通过读书交流、演讲等活动培养能力,通过感悟交流并写出感悟获得情感拥有价值观。
如,学完《生命生命》让学把对生活的理解写成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名言。
学生听后,觉得自己也可以编名言,积极性很高,写下了许多充满人生哲理的句子。
(五)创设一种氛围
解决了思想的认识问题,掌握了阅读方法,还要营造一种读书氛围。
1.课内阅读氛围由语文老师创设
2.校内文化氛围,由学校各部门协调完成
如:开放图书馆,开办图书俱乐部等。
我班的“每日一题读队报”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3.家庭读书氛围由家长创设
语文学科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综合性学科,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不只局限于语文课,应该是由课堂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处处有教材,事事有感悟。
希望语文这棵以阅读为根的大树,枝繁叶茂,永远长青。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新光西路包钢二十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