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究题答题技巧
探究人教版高三历史中的论述题解题方法
探究人教版高三历史中的论述题解题方法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材中的论述题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需要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历史论述题。
一、理清论述题的要求在解答历史论述题之前,首先要明确题目所要求的内容。
历史论述题主要考察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等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要求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清晰地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历史事实或相关论据加以支持。
二、建立清晰的思维框架在解答论述题时,建立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非常重要。
可以先将论述题中涉及的关键词进行梳理,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词构建一个基本的论述脉络。
例如,对于一道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题,可以从背景、起因、过程、结果等方面构建一个完整的论述框架。
三、善于提取相关知识点解答历史论述题需要充分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善于从教材中提取相关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案例和资料,同学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点来支撑自己的论述和观点。
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些历史学家或专家对相关事件的观点和解释,以增强自己的论证能力。
四、注重论述细节的论证解答历史论述题时,论证的细节非常重要。
在论述过程中,要注重使用历史事实、数据或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可以引用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相关数据的数字等来加强论证的可信度。
此外,还可以参考书中提供的案例和分析,运用专业术语和概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五、注意结构和语言表达解答论述题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清晰和连贯。
开头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中间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每一段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句,并围绕主题句展开论述,最后要做出有力的总结和结论。
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和得体,语句通顺,逻辑清晰。
六、多练习,多总结解答历史论述题需要积累经验和提高技巧,这需要同学们进行大量的练习,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可以参考历年的历史考试试题,进行模拟解答和研究,找出解题的规律和方法。
历史试题答题技巧
历史试题答题技巧解题的关键在于审题1、选择题的解答要抓住关键词,然后领会命题的主旨,通过比较筛选出正确答案。
提醒:选择题的排列是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排列的,四个选择枝一般也是依时序排列。
在整体安排上:先中国史,大约8或9题,然后是世界史,大约4至5题。
2、推论题,史实一定是正确的,不要怀疑。
重点思考推论部分是否正确,是否与史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没有因果关系,即使表述正确,也是错误的。
3、情境题是新题型,设计的问题比较发散,不集中,没有共同主旨。
要读懂情境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联想,基本上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就可以了。
4、综合探究题,要仔细阅读导语,掌握考题的主旨或者中心思想。
然后认真阅读每一节材料,看清后面设计问题的要求,学会审题。
如果是“根据材料一”,那就要研究材料一的内容,也许答案就隐含在材料一中,这是考查我们的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一般来说需要结合材料提炼和概括,用最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达,不要拖泥带水,尽量不要照搬照抄。
如果是“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那就要:一方面看材料,弄懂材料;另一方面思考课本和徐州市《学讲练》,在记忆的长河里寻找最准确的答案。
一般来说,最后一问是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属于主观性试题,没有统一标准答案,但不是胡扯就能得分的,在回答之前一定要纵观整个题,看引言,了解本题要考查的主旨是什么;看材料涉及到哪些方面,结合本题的主旨和材料作答,不能回答的内容与本题无关,也不能做简单的口号式回答。
如有的学生在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科技,如何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时写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注意书写和排版,不能出现错别字,必须保持卷面整洁。
历史开放探究试题解题技巧例析
历史开放探究试题解题技巧例析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第41题是历史开放探究试题,从2011、2012年的历史小论文,到2013年的信息提取说明题,再到今年的目录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第41题始终保持开放探究的特点。
和传统试题不同,历史开放探究试题的设问比较开放,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平时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理解,从多角度选择自己的见解。
要求考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和回答问题。
并且答案是多元化的,命题者没有给出试题的明确答案,只是提出评分参考意见。
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一般属于“应用能力”层次,比较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本文将结合2014年高考全国Ⅰ、Ⅱ卷的第41题,分析开放探究试题的解题技巧。
一、从不同史观出发,注重评价多元化例1(2014年高考全国Ⅰ卷第41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关史实。
对比材料和课本中关于抗日战争有关事实的描述,可以知道不同历史时期对于抗日战争的认识和评价是不同的。
在解答时既可以从历史教科书编排的体例上切入,又可以从抗日战争的基本事实和评价切入。
60年代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重点突出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而对于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则多是负面评价。
历史答题中失分原因探究及应对策略
历史答题中失分原因探究及应对策略作者:张齐胜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1年第11期新学期伊始,为了让学生感受高考,笔者依据2011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和苏北四市模拟题组合了一张试卷,对我班学生进行了限时测试。
从阅卷分析上看,他们在答卷中暴露出许多问题,部分题目失分非常严重。
于是,笔者要求他们写出考试小结,重点总结失分原因以及自己应对考试最欠缺的地方。
依据他们所作的小结,笔者对答题的失分原因进行了归类,整理如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时间记忆不清楚【学生反馈】“一遇到时间问题,就不知道解题的方向,记不住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不能准确判断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不能确定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代。
”“对时间没有概念,尤其害怕做将东西方时间联系在一起考查的试题。
”“总是会把一些时间记混,搞不清楚哪个事件在哪个时间发生。
”【典型例题】(2011·浙江文综·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A.九一八事变前后B.一·二八事变以前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住空间信息“西北”和隐性的时间信息。
从“中国红军万岁”等内容以及空间信息“西北”可以推断出这些黑字标语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标语。
由题干中的“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和“中国红军万岁!”可知,当时处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D。
由“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可知,此时出现了不抵抗政策;由“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可知,当时国内人民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华北事变后,故C正确。
A、B两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目要求。
【应对策略】历史时间在试卷中占有重要地位,部分同学由于时间记得不牢,或者不能将试题中的隐性时间挖掘出来,所以在做与时间相关的题目时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探究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一些解答技巧
探究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一些解答技巧摘要:材料分析题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占有重要位置,这类题解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高考历史成绩,也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总成绩。
所以,对这类题,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从答题方法和技巧上进行支招。
关键词:高中历史解析题解答技巧新课标下,如何完成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呢?高中历史材料试题是高考文综历史常见的一种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历史高考中的材料题和问答题有打破界线的趋势,材料题解析题向问答题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
这种材料解析题的题目考查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扩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掌握这类题型的解法非常重要。
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四方面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认真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明确中心是前提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
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
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收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
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
阅读材料应该分成两个层次:(1)泛读,先把材料的大致意思看懂。
(2)精读,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
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起提示作用。
作为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古文(文言文)、现代文、译文。
(1)古文(文言文)。
对文言文材料应结合汉语知识及课本相关内容,弄清材料意思,不应像在语文课那样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能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可。
(2)现代文。
现代文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重要的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3)译文(欧化文)。
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我们有一定的差别,加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比较隐蔽,特别是一些文件、条约、回忆录等充满外交刺令和故意隐瞒其真实意图,更需考生细心观察,思考、辨别、提炼出材料观点。
二、回顾教材,联想归类是基础回顾教材的作用:①帮助理解材料提供的信息;②帮助判断材料观点正误;③帮助解答问题、概括答案。
中考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指导示例
(答爱迪生发明电报、电车、电影等亦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答福特发明四轮汽车
建造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亦可)
(3)罗斯福新政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改善、巩固和发展
(4)发言提纲: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发展:①要取得民族解放和独立;②必须维护国家统一
任何阻碍、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为
必将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坚决反对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语言表达不同
或从其他角度答题符合题意的
酌情评分
3.历史作文型
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就某些历史现象、某阶段历史发展进程或某个历史人物等
深入分析问题
阐述个人的认识
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
反对分裂;③必须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科技;④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
(只要答到其中任何两点即可)
【例5】(1)①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
加强了内地同台湾地区的联系
②元朝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③1684年
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评分说明:任答其中两则即可
去体验不同角色
以不同的身份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认识历史
学生只有从题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然后回归课本
落实考查的基本知识点
特别是全面准确地把握当时的宏观背景
才能较好地完成答题
参考答案:
【例1】(1)示例:展区主题:生活巨变 选择展品:①
评分说明:展区主题必须自己提炼且与展品相对应
一定会给两岸所有的人民带来更好的、更多的安定
中考历史探究题解题技巧
1 1 1
2011——2013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题型、题量、分值表
单项选择 组合列举 辨析改错 材料解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 份
活动与探 究
题 分 比 题分 比 量 值 例 量值 例
8.6 % 8.6 %
题分 比 题 分 比 题 分 比 量值 例 量 值 例 量 值 例
17. 6 12 2 1% 17. 6 12 2 1% 11. 2 4% 28. 20 1 12 6% 28. 20 1 12 6% 20 28. 1 12 6% 17. 1% 17. 1% 17. 21%
11
中考历史探究题解题技巧
2011年安徽考题第17题,以日本大地震为 切入点,注重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 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归纳的 能力。材料不拘泥于具体版本,源于教材,高 于教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12
第一步:审清题目,领会题意 审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明确探 究的主题,所有的设问都是围绕这个主题,避 免答题的时候偏离主题。其次,要审明题目的 要求,注意(简述、举例说明、评价、影响、作 用、意义、认识、看法等)用词,另外注意审时 空范围、关键词等 。
9
中考历史探究题解题技巧 • 五、分析与探究(12分)(2011安徽) • 17.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泄漏。 事件发生后,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科技 革命与日本”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 【回眸历史】
图一:1853年佩里舰队到达日本港口
图二:日军轰击重庆
图三:广岛原子弹爆炸
10
⑴图一中舰只所使用的动力是______;图二中飞机是第______次科技革命 的产物。(2分)
中考历史作业本 特殊题型探究 材料解析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该态度使美国产生怎样的变化?
态度: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引进;集聚外来人 才。变化: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 位置;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材料二 1933 年 8 月 14 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 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 效果……”1950 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 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 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 识?
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
【针对训练】 1.(2021·安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急迫的救国救民历史任务的 促逼下,中国人民仓促地以采借西方文明的形式发起了近代化运动。从 只根据于直觉、完全出于防御目的的被动姿态开始,经历了价值观裂变、 人文主义思潮兴起、政治变革、社会全面革新、制度层次近代化、“人” 的近代化等阶段。……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 化作了准备,但终究没能使中国“化”向近代社会。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美、英、苏三大国经过一系列重大的 国际会议与会晤,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史称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 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战后世界进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 代。
——摘编自徐蓝《20 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2)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试从“合作与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历史探究题规律总结
探究题题型规律总结类型一一个专题(或主题)内某一个知识点有正反两个观点【解题方法】此种类型试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命题人没有给出试题的明确答案,只是提出评分参考意见,即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
这种试题允许发表不同的观点,既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还可以提出其他合理的观点,鼓励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视角去看待、分析历史问题。
开放性试题的设问具有开放性,为学生多角度思维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与认识问题,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等。
此类试题问题的设置是围绕一个论点(或历史结论),提出正反两个观点,要求任选一个观点,结合史实进行分析、论证。
作答过程中,首先要认真审题,对两个观点做简要的分析,看自己对哪一个观点比较熟悉,自己所掌握的史实(即论据)更有利于哪个观点的论述,选择出自己最能够说清楚的一个观点作答。
对于比较陌生或不太熟悉的观点要回避。
其次,对所选出的观点做出是“赞成、肯定”,或是“反对、否定”的判断,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采取“既肯定又否定”的中性观点。
第三,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分析、论证。
列举的史实要紧扣历史概念、历史史实、历史现象等专业历史知识,不要使用口语,随后要分析每个历史知识的意义、影响、作用。
注意史实要准确,论述要充分,思想要敞开,言之要成理。
第四,总结概括。
对上述的分析、论证要进行概括总结,紧扣题干给出的论点(或历史结论)。
类型二一个专题(或主题)内某一个知识点有两个正向观点【解题方法】此题表面上属于开放性试题,实质上属于封闭性试题,一般答题要求是“任选上面观点之一,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这种试题要求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论点进行阐述、论证,两个观点全部作答,只给一个问题的分。
因此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首先,要选择其中一个观点作答,不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提出与给出的观点相左的观点。
其次,要肯定题干中所给出的结论,不可以否定。
中考历史探究类试题特点及解题技巧
例题解析:
本题通过一些文字材料设臵了情境,在问题设 计上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切入,同时根据具体 的材料设计了适当的开放性问题。如(2)、 (3)两问。注重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 息,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答时,要求学生要有发散性思维,但也不能随 心所欲,要结合教材寻找知识的落脚点,找准分 析问题的角度,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一般言之 有理即给分。因此,此题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和 逻辑性。
例3(201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第16题 )
【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答案:(2)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扩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 织。自1986年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身为关 大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贸总协定)的谈判历经15年,“黑发人谈成了白 (任答两点给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发人”。2001年中国终于成为其正式成员。 ⑵既然谈判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世贸组 织?(4分) 【对话与合作的时代】 答案:(3)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在其框架内寻 2010年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铜版纸反 求解决;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合作与双 倾销反补贴案税令,美海关将从税令公布之日起 赢。(言之有理即可,2分) 开始对华输美铜版纸产品征反倾销反补贴税。 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 应该如何应对摩擦与分歧?请写出你的建议。(2 分)
一、分析探究类试题的特点:
3、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这类试题要 求学生从问题的具体情境出发,通过阅读 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自己 独立思考从而得出结果,注重培养学生的 探究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 独立思考还要有发散思维能力,能从不同 角度,不同层次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此 类试题特别能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散 思维。
初中历史万能套用答题模板
初中历史万能套用答题模板一、背景意义类1.背景类: 动荡的背景→促进变革→历史发展→影响重大事件/变法/运动等成功率2.意义类:积极意义:×××有利于(①推动×××的发展/②是……的必要条件/③有借鉴意义/④推动社会进步/⑤巩固统治等) 消极意义: ×××阻碍了(①×××发展/②……的进步/③不利于……)二、评价影响类(革命/改革性质事件)1.性质: ×××是……的表现, 具有……性质2.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等)②推动……发展(进步)③打击了……巩固了……④性质变革, 冲击传统观念/制度等3.局限性: ①未从根本上……②与×××矛盾等4.教训/启示: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顺应历史潮流③从实际出发等三、改革/变法成功原因1.有利于改革的客观条件: ①经济: ……基础/生产力发展②阶级: ……阶级要求/觉悟③思想: ……观念转变/进步④外部: ……的影响(机遇)2.改革者的主观愿望/要求等→变法者长期观察思考→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正确决策3.改革符合国情, 比较全面, 得到某些阶层或地域的支持。
4.国君(权臣)的……地位、变法决心等。
四、革命(起义)成功的原因及意义(往往是动荡时局中农民运动的表现)1.根本原因: ①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和压迫。
激化了阶级矛盾。
→农民→斗争矛头直指地主→揭竿而起, 规模越来越大②土地兼并→动乱根源2.动荡时局提供了契机, 口号旗帜鲜明→吸引群众。
揭开序幕→全国各地纷纷起义。
沉重打击了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
有助于民主斗争的发展。
动摇了……统治根基。
3.重大意义:①摧毁旧秩序→新的局面(势如破竹)。
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②让处于水深火热的农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③促进民主运动的高涨。
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开展。
中考历史 中考题型专题探究 (四)探究题
(2)上述英雄人物参加这场战争主要是为了抵抗哪国的侵略?在他们身
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国家:美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活动三:【理大事】
下表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重大事件的梳理(部分)
时期
事件及意义
1921 年 7 月,①
请以《本草纲目》为例概述本草学入围的理由。
《本草纲目》收录多种药物、药方及多幅药物形 态图,对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总结了我国古代 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 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探究二】科技改变世界 (2)1933 年,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进行 了展示。请你列举一例当时的参观者可能看到的相关展品,并简要说明
重大事件,并简述其意义。
重大事件及意义:①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 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②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任选其一回答均可)
活动四:【悟党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党史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4)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概述党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 要作用。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 福。(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针对训练】 1.“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 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 启示。请你结合所学完成探究问题。
【中体西用】
【历史情感的升华】
中考历史 中考专题探究 题型专题研究 特殊选择题
(1)(2022·安庆模拟)如表是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的变化,导致
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DD )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 493 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 078 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 837 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 414 495
设计选项,使设问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增强,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 处理能力及依托地图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并运用地图信 息认识历史、感悟历史。这类题型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 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 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日渐成为 中考试题中常见的类型之一。
【解题方法】 首先,认真观察地图中的所有信息材料,比如地图的名称、图例和注 记、地图中的关键地名等;其次,善于将地图中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信息 变为互相联系的文字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最后把 所获得的信息与教材知识密切联系,作出正确选择。 【真题示例】 (2022·安徽第15题2分)如图是某国际组织1958—1986年的发展历程示 意图。该组织( DD )
(5)(2022·沈阳)如图是1931年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该 证件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展土地革命,探索出一条符合 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是( BB ) A.城市暴动 B.井冈山道路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2022·毕节)1949年4月23日,“京电号”轮船(如图),冒着密集炮 火,将解放南京第一梯队的解放军指战员运送过长江,被称为“解放南 京第一船”。“京电号”轮船见证了( DD ) A.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陷落 B.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中原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消灭 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多维化洞悉开放探究型试题的命题特色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多维化洞悉开放探究型试题的命题特色1.从能力要求上看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基本的能力要求。
2.从考查目标上看近几年文综第41题以社会重大时事热点、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争论为载体,以学科知识为依托,突出历史学科的价值导向功能。
3.从考查内容上看近几年高考文综第41题重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依托,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题命制灵活,在覆盖面上属于小切口、深内涵,重视对背景、结果及影响的探究。
4.从开放角度上看开放性试题是与传统问题中条件结论的“封闭性”相对而言的,它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变通的能力,是否具有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近几年设问的开放性日益增强、答案设计上也日益体现多元化。
[高考示例](2017·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解题思路】(1)本题列举了14-17世纪中西方若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的重要史实,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形成论题,进行论述。
该题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级;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2)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探究和论证的能力。
试题通过表格形式列出了14-17世纪中西方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的对比蕴含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题目要求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可以提炼多种信息,如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西社会制度发展趋向等,只要言之有理,体现出“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即可,阐述时注意史论结合。
历史:历史开放探究类试题答题模板
【特点概述】开放探究性试题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列出材料情景包含的多种观点,让我们选定(或提取)一种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由于认同的观点不同,因此答案具有非唯一性,没有正误之分,言之成理即可。
但需要克服凭感觉和所学知识照本宣科浅层次作答的思维定式,要通读材料、把握概念,细读材料、确定答题方向;对认同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类型1 提炼观点型设问方式:“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主题)并加以论证”“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述。
解答程序:(1)明确设问要求,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分层次阅读,找出可概括的或隐含着观点评述的语句;(2)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3)选定观点,即从提炼出的多种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的观点;(4)搜寻史实,从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整理出可以论证该观点的史实;(5)概括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论证充分。
类型2 提供观点型设问方式:“就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做出判断并加以论证”“就材料中的观点,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答程序:(1)是什么,即所认同的观点是什么;(2)为什么,即理由是什么,即结合史实分析论证;(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论证充分。
【高频答题术语】(1)准确亮明观点。
亮明观点的表述一定要清晰、明确,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亮明观点之后要把你的看法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用)。
(2)用史实来论证观点。
在论证时要注意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思路,审题时一定要先理清思路再写答案;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初三历史探究论证题的解题方法
初三历史探究论证题的解题方法1.一般探究题。
是通过提供历史材料或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同学们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此类题的特点是:主题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解题步骤如下:第一步:细心审题,明确题意。
第三步:发散思维,紧扣试题要求和论述的观点作答。
第四步:组织答案,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例65】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有人认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两次社会革命,两次科技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
(1)【走进美国】试结合相关史实论证上述观点。
①两次战争。
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主义枷锁,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③两次世界大战。
一战期间,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财,战后,工业迅猛发展;二战期间,美国远离欧洲战场,战后初期,美国以绝对的经济优势,掌握了资本主义经济霸权。
(2)【扩大视野】促使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3)【感悟启迪】美国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迪?【例67】近年来,中国周边形势日益严峻,军事评论家张召忠在《美国构建亚洲“小北约”遏制中国》一文中就这样指出,在战略关注向亚太地区倾斜的情况下,美国通过在中国周边编织和强化同盟体系,已基本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封堵,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潜在挑战和威胁。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决定以此为话题对历史上的国家结盟进行回顾反思,请你参与探讨相关问题。
主题一结盟与对抗图一图二(1)图一中对峙的双方是什么性质的集团?它们的对抗最终引发了哪次战争?(2)在图二两种力量交锋的这场战争中,成为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主题二合作与发展图三图四图五(3)哪次会议决定成立图三中的国际组织?图四中组织的成立对当今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图五中组织的宗旨是什么?主题三风险与机遇“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世界史开放题解题讲练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别为20世 纪 40 年 代 和 20 世 纪 70年代的美国补充一 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技法2 选取观点评析类开放探究——观点、评论、立意高远
选取观点评析类开放探究题常提供一段历史结论型或历史解释型材 料,材料大多出自历史学者的著作,学术性较强,其中常常蕴含一些 历史观点,要求考生评述他人对史实的解释,得出结论。
点拨: 首先,据图2“1912年剪发后的梅兰芳”、图4“1977年参加高考 的考生”结合所学得出论题:人在历史旅途中。其次,据图结合所学 进行论述,先综述,结合所学得出照片,往往定格了历史的一瞬间, 前人的“生活”,是后人眼中的“历史”。再分述,据图2“1912年 剪发后的梅兰芳”结合所学可从背景、内容等角度入手:即1912年, 民国政府颁布“剪发令”,视剪发为新国民的象征,开启了剪发易服 的移风易俗之旅。图2所展示的梅兰芳,正是这一大历史的写照。照 片中,梅兰芳剪辫后的新影,干净、利落、阳光,跃然成为民国的新 民之一。
技法1 提取信息说明类开放探究——论题、论证、史论结合
[试题设计] 提取信息说明类开放探究类试题有三大特点:第一,试题通常提供 大量历史材料,为考生列举许多历史事实;第二,材料多以表格的形 式呈现;第三,材料中通常没有可参考或直接移植的“观点”,需要 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分析 或阐述。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
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下表为20世纪美国大事年表(部分),
列举了若干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20世纪美国大事年表(部分)
年代
事件
20世纪初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高考文综历史41题解题策略(教案)
开放性探究题(全国卷第41题)解题练习【开放性探究题】高考历史的开放探究性试题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列出材料情境包含的多种观点,让我们选定(或提取)一种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由于认同(或提取)的观点不同,因此答案具有非唯一性,没有正误之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答此类题型须要克服凭感觉和所学学问照本宣科浅层次作答的思维定式,要通读材料、把握概念,细读材料、确定答题方向;对认同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该题型可分两类:历史阐释题:信息提炼+阐释说明,如2013年全国Ⅰ卷和Ⅱ卷;2014年全国Ⅰ卷和Ⅱ卷;2015年全国Ⅱ卷。
历史探讨题:观点推断+论证评价。
如2010年观点论证;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从两种观点中选其一;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从赞成、反对、片面三种观点中选其一;2015年全国Ⅰ卷自主观点下多维阐释。
第一类:历史探讨题:论证、评价、评述、探讨观点类【解题基本思路】(1)述:从图片、表格、文字材料中获得信息(结论、观点等)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2)评:亮明你的观点即对获得的观点看法,留意要客观、全面(3)论:用史实论证观点,留意要多角度(4)析:一般为分析错因或呼应观点一、观点评论(评析)类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详细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须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特别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因此,这种题型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试卷中屡屡出现。
下面以高考题为例,分析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并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相识。
(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说明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起先,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猛烈变更。
探究题答题技巧
4、检查 检查: 检查
• (1)全部题目做完后,要认真检查 )全部题目做完后, • (2)像做新题一样重复上述要求(读 2)像做新题一样重复上述要求( 审题、答题) 题、审题、答题) • (3)切勿思维定势和想当然。 )切勿思维定势和想当然。
材料探究题答题技巧
历史材料探究题答题技巧
• 1、读题:认真读材料,通过“ 2、审题:仔细阅读问题(问号), 、审题:仔细阅读问题(问号), 通过“关键词” 通过“关键词”明确答题落脚点
3、答题: 、答题:
(1)要紧扣问题,在题干限定的范围回答 )要紧扣问题, (2)不得空缺和遗漏问题 有几问答几问 )不得空缺和遗漏问题,有几问答几问 (3)答题要有条理性,在紧扣问题的原则下, )答题要有条理性,在紧扣问题的原则下, 条目罗列多多益善。 条目罗列多多益善。 (4)问题表述要完整清晰,言简意赅,不可只 )问题表述要完整清晰,言简意赅, 言片语,也不可废话连篇(时间 地点.人物 事件) 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 言片语,也不可废话连篇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5)字迹要清晰,不得潦草马虎。 )字迹要清晰,不得潦草马虎。 (6)参考本题分值答题,分值大,详细回答, )参考本题分值答题,分值大,详细回答, 分值小,简明扼要。 分值小,简明扼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中考历史探究类历史试题答题技巧
探究类试题是通过对材料的研究、分析、整合、探讨,来考查学生探究学习水平、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
所以,探究类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生活和社会热点
历史与现实相联系看问题的水平培养,是课改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历史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
另外,所有的现实问题都有历史根源。
所以从学生熟悉的重大时事热点出发命制试题,自然的引出历史,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点上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使用综合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成为命题的方向之一。
【例1】(2005年辽宁卷)2005年是世界犯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世界很多国家都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个重大历史事件。
班级准备出一期“为和平牢记历史”的主题板报,由你负责两个板快,牢记历史和感悟历史。
请你根据以下要求设计这两板快的内容。
(1)记住,是最好的纪念。
在“牢记历史”板快中写出1942-1945年在华盛顿、斯大林格勒、诺曼底、柏林(任选其中两个地点)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意义。
(2)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了很多启示。
请把你最深的感受写在“感受历史”板快。
【例2】2006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40周年。
国民党前主席连战曾于2005年4月到南京拜谒中山陵,悼念这位伟人。
假如你是当时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你将如何安排。
活动行程包括:
(1)欢迎仪式。
请你起草一份约100字欢迎词。
(2)安排参观3个与孙中山相关的城市。
包括每个城市参观哪一个景点?
(3)将在最后的城市安排一台晚会。
你要安排哪5个节目?
(4)欢送仪式。
请你起草一份约100字欢送词。
这两个题目的设置都与当年的时政新闻密切相关,把身边发生的事引入试题,既创设了新的问题情境,又容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2.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
探究类试题的思维考查要求从文本材料或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并写出思维的结果,有的还要求解决问题,所以特别能够考查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实践水平。
【例3】例如某校要举行历史手抄报比赛,内容能够是关于古代科技、历史名人、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或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那么你的参赛作品应该如果设计呢?
要求:(1)写出手抄报的名称。
(2)要使用哪些材料?(3)又怎样编排这些材料?
【例4】某班准备举行一个主题班会,来纪念抗美援朝。
你如果是班会的策划者,请你为班会命名一个主题,并设计出你将通过哪些方式和途径来再现这段历史?
这两个考试题目,都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现象,通过设计历史手抄报比赛和主题班会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水平。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